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校园建设的好处

智慧校园建设的好处

智慧校园建设的好处

智慧校园建设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云点名;智慧校园

数字校园概念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Green)打造并启动了一项名为“信息化校园计划”的大型科研项目。国内各高校大规模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基本都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以纯熟的计算机网络为中心技术的数字校园建设得以迅速展开。学生、教员、管理人员成为其主要构成和主要的服务对象,通过校园数字化管理达成信息的传播和资源的共享,创造了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校园。IT是服务,DT是体验[1],智慧化、人性化的智慧校园便成为了数字校园的进阶。

一、智慧校园来源、含义与特征

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智慧一词的释义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以人类大脑思维的方式为模本,校园也能模拟为一个智慧的运转体。在上个世纪末,钱学森首次提出了与以往关于智慧截然不同的“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学”主要的依据是唯物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成果,注重人机结合。“大成智慧”是在信息发展时代,对一个充满创造的世界的重要构思。足以证明,早在上个世纪,人们就已经对“智慧”的环境展开了想象。而“智慧校园”也是时展、信息技术进步背景下的一个必然产物。2010年重庆邮电大学在一二五提出了智慧校园的理念,充分利用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创造新的服务。“智慧校园”是一种将人、设施、情景、资源以及社会因素,在信息化背景下集成的一种智能的校园系统。它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以信息的连通性为核心,通过多平台的信息沟通方式提供高效迅速的交流渠道。智慧校园具有的特征有:环境多方感应、网络全面覆盖、大量数据支持、智能学习情境、师生人[2]。简而言之,智慧校园就是一个将师生与生活智能连接的平台。

二、智慧校园需要的技术

技术在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依靠多种技术从而才能真正地实现个性化、智慧化、灵活性的智慧化校园。移动互联技术为全校师生提供全面覆盖、流畅、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是建设智慧校园基础技术。社会网络技术提供了师生在虚拟环境中的活动情况等数据,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管理标准化。学习分析技术,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上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实现优化教学;同时也可作为学生记录平台,有助于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有危机预警等功能;还可为教育研究者提高研究效率提供数据支持;数据资源的组织与共享技术,使得学习环境下的资源具有资源共享性[3]。云计算技术的特点有:规模巨大、虚拟化高、可靠性强、价格低廉等,因此,运用云计算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持,高校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师生可在虚拟化环境中学习,生活。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等技术,将任何物品和互联相连,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商务智能,利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分析用户数据,从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有效地帮助用户决策、判断与实施。

三、对智慧校园的分析和展望

在对于智慧校园的需求,我校已建立起“云点名”平台,“云点名”利用的是图像识别考勤技术,将图像处理与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教师只需要一个手机和一套远程的图像识别软件,即可实现对学生进行考勤。如今,国内大多学校也已处于智慧校园发展的初步阶段。内容包括:全覆盖网络环境、节能监测系统、智能交通、平安校园等成为其规划项目[4]。在物联网连接的校园中将学习生活一体化。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有:本校校园信息管理库、教务在线平台、校园一卡通、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智能节电节水管理系统(根据室内明亮程度、温度、湿度等因素调节灯、热水器、空调这一系列电器的光亮及温度)等。基于服务对象的角度,智慧校园还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我们从以下的方面构造了未来智慧校园的蓝图。1、生活方面。智慧校园必定是积极向上的,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制定数据分析报告,有助于用户对日常生活的决策。根据分析用户的喜好和习惯,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对用户的生活进行个性化管理。诸如大学生们偏爱的健身方式,可以根据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起居制定一份人性化的报告,用户可以系统中获取详细的身体状况表和营养食谱根据报告进行合理的健身。智慧校园必定是平安便捷的。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全校覆盖的智能化、高透明的安全保障系统,以实现平安校园。其中包括校园智能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校园内及周边环境和对象的24小时检测与监控,实现防火、防盗等功能,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在智慧校园中,为重要的文件和物品贴上嵌入GPS定位标签的二维码,能够随时对物品进行定位处理,明确其具置以及所处环境,确保安全管理;对出入校园的车辆进行定位和监测,实现全透明的监管,这样,既能保障校园交通秩序,也能检测到有异常行为举动的可疑车辆。2、学习方面。学习是智慧校园的主题。学习分析是对学习者以及学习情境的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学习以及学习发生的情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可以通过交互文本分析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为老师的评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图书馆可以分析学生的借阅情况,挖掘个体特征进行推荐,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在教室中的每张桌子上贴上二维码进行物联化管理。移动互联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无处不在、稳定、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可以覆盖到全校的各个角落,包括图书馆、食堂等地方,使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同学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观看学校的学术演讲、运动会、校园比赛等。

四、结束语

数字校园在多年的发展进步下,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仍缺乏有价值的应用,没有形成适合学生校园生活专用的生态群落。由此,人们对更加智能、更加富有创造力的智慧校园则有了更高的需求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能化校园的发展进程。但是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接受容易使得校园智能化指日可待。现在的智慧校园还处于刚刚发育的雏形时段,仍有一大批的问题需要发现与解决,在资金、人力需求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各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付出。

参考文献:

[1]吴宇玲.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中的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2-01.

[2]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峰.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08-05.

智慧校园建设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服务与应用;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最近几年,数字校园有逐步向智慧校园发展的趋势,这是数字技术和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传统的数字校园是建立在掌握校园虚拟信息基础上的。智慧校园在保留这一概念的前提下,将虚拟校园向实体过渡。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进程的主流方向。

1 “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一种依靠信息技术,将校园的各种组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人力、设备、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校园系统。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技术平台,围绕信息相关性建立起来的,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节点是多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这一手段实现各个层面和领域的信息传递,最终达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简言之就是促进学校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校园的技术基础是信息化技术领域的各种方法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其中感知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都是其重要的应用方式。在校园建设的安全防护、网络管理、智能教学、图书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感知、及时反映的信息化校园系统,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

2 智慧校园的特征

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的区别是什么?有观点将智慧校园看作是数字校园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校园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这一观点的核心是将数字校园当作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强调网络技术设施的建设是智慧校园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在网络基础设置的支撑下奖励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校园内的数据传输畅通。以校园一卡通为例,学生从入学开始到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实现智能化管理;其次是感知化。感知化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图形识别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全新特性,他可以帮助管理者将教学、科研、生活各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管理和整合。感知化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校园管理工作的统一,提高整体管理效率。比如教室照明可以根据学生人数自动调整。第三,互动性。智慧校园可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动,使其联系更加紧密。比如校务管理平台就集成了网络、手机等多种通信功能,并且实现了语音通信功能,可以再校方与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更加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了三方之间的沟通效率。最后是灵活性,因为智慧校园建立了无线、有限双网,并且实现了双网无缝衔接,因此其网络设施的基础条件是十分完备的,不仅网络容量大,而且具备了很强的拓展性,后续的客户可以自由的接入网络而不会受到容量和接入方式的限制。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时灵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3 智慧校园的内容

3.1 智能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智慧校园的物质基础,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前提条件,因为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是智慧校园的必要条件。硬件设施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硬件设施在物理空间上上应该确保覆盖全校园的范围,既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也要涵盖生活区。此外,网络硬件还应该具备可拓展性,随着校园建设的推进实现网络覆盖的跟进,确保智慧校园建设无死角。

3.2 云计算平台

智慧校园之所以能体现出智慧性,其根本原因是它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而这个处理系统的核心就是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具有信息传输效率高、硬件集成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的三大特点,它可以利用网路技术将不同的计算处理器和存储单元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计算资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3 构建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网络,物联网的定义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首先,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条件的,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功能拓展而得到的信息网络系统,物联网是物与物之间实现信息交换的平台。

4 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的案例分析

4.1 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的案例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早在2010年结合当前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就已经确立建立智慧校园的目标:首先是构建智慧的校园环境,以物联网作为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打造一个教学、科研和生活一体化的智能校园环境;第二,向全体教职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校内的人员、设施等资源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第三,提升管理水平,在智慧校园的平台上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为学校开展体制创新提供技术支持;第四,提高决策水平。决策水平的提高要依靠数据的准确度,智慧校园可以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保障;第五,提高资源共享效率,智慧校园里将不同的系统平台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实现在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并且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最终实现提高教育及科研水平的目的。

4.1.1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包括食堂管理、浴室水控管理、考勤管理、智能照明控制等。

4.1.1.1 食堂管理

食堂管理是智慧校园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校的食堂管理系统中,师生每人拥有一张“校园一卡通”的电子卡,卡里面包含了用户信息。食堂的所有窗口都安装了读卡器,可以将学生的刷卡信息与系统数据库建立通讯链接,实现远程数据查询功能,在学生购买饭菜时自动查询一校园卡内的余额,并按照消费金额在卡内消去相应的数额。数据库可以将每一名学生的注册信息储存起来,为管理者对食堂消费数据进行查询提供便利。

4.1.1.2 浴室水控管理

浴室实现了用水自动控制,这一功能也是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其主要的过程是将校园一卡通的电子卡放在浴室安装的读卡器感应区,然后同样可以显示出校园卡余额,刷卡之后可以自动进入消费状态。消费分为及时消费和流量消费两种模式,所谓即时消费是在读卡之后立即出水并按照出水量计算费用,而流量计为需要安装流量计,流量计对一次使用的总流量进行统计并将其作为计费标准。

4.1.1.3 考勤管理

学生考勤管理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教师来承担考勤管理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会在耗费教师大量时间与精力。该校通过在教室中安装读卡器,在每次上课前学生都必须刷卡才能够进入教室,读卡器可以将学生的刷卡信息发送到远程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接收到刷卡信息后,将每一次刷卡行为保存着数据库中。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内就可以通过网页浏览的方式查询考勤急了,对任意一节课中任意一名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实时监察,还可以对一段时间内的考勤情况进行统计。整个学期的出勤情况可以按照学生或者课程名称进行历史统计,为教师开展考勤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节约了大量时间。

4.1.1.4 智能照明

校园照明设施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实现所有灯具的远程监控和操作,教室照明和路灯按照总控制室的远程操作命令实现开关控制,而灯的开关状态也将传回控制中心,通过照明强度的反馈信号自动调节照明亮度。比如可以通过监控教室的照明强度来控制室内照明的开关状态,如果教师内没有人,则可以通过远程信号自动关闭照明系统。

4.1.2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包括日常教学、智慧图书馆和实验室管理等。

4.1.2.1 日常教学

利用物联网技术,该高校建立了全面和主动的教学管理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 评价和考核系统,从而对教学的质量建立保障和监控体系。首先,物联网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提供支撑环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1.2.2 智慧图书馆

通过物联网技术,该校实现了图书馆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以智能书车为例, 智能书车是一种移动式RFID文献归架管理设备,通过智能书车可以实现图书信息远程查询、自动定位、文献架位信息导航等功能。智能书车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将书籍放进车内,读取书籍信息并与书架信息进行对比,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率归架。

4.1.2.3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利用阅读器地获取存储实验设备的基本属性等信息,学生可以实验室内通过电脑登陆网络,获取实验的操作流程,操作难点等信息。与此同时,学生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操作,可以通过远程信息系统发出自动警告并切断实验过程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实验过程的全部数据可以被记录下来并提供给实验者,以方便实验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过程和操作步骤进行改进。实验室内还安装了智能插座,智能插座除了提供传统的电源更能够之外,还可以将实验设备的耗电量反馈给管理者,使管理人员国力能够通过控制插座的开关动作来完成实验室的能耗管理。

4.2 案例分析

以智慧校园在以上案例中高校的应用与服务可知,智慧校园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其目的是实现校园服务的智能化,物联网可以实现校园内的信息共享,将全校的人力、物力、信息资源全天侯、全方位的进行互联共享。海量信息通过物联网的整合能够推出新的信息,从而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智慧校园的建立为师生开展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提供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但智慧校园在高校中应用的与实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建设智慧校园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包括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其次是师生隐私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可以跟踪用户的行动、习惯以及偏好等,信息资源及师生隐私如何得到保护成为创建智慧校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管理机制尚不完备,物联网如何维护、如何管理、如何使用都是很大的问题。

5 结束语

从目前来看,智慧校园还是一个新概念、新事物,智慧校园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的校园,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智慧校园的建设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统筹规划、逐步实施、通力合作,使智慧校园的建设日趋完善,突显校园信息化的魅力和物联低碳的生活乐趣。

参考文献:

[1]“数字学习与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举行[J].教育学报,2012(2):99.

智慧校园建设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物联网 智慧校园 建设 发展

前言:智慧校园,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对校园中人员以及资源的交互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各类资源、设施以及科研成果、应用系统的整合,实现应用之间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快速性,完成对于校园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

一、项目背景

在物联网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智慧校园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建设,其本身的复杂性和繁琐性使得智慧校园的相关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对智慧校园的理解和认知,明确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点,以物联网为基础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提升师生的参与度,确保智慧校园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某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为例,从客户需求、建设目标、设计依据等方面,针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二、客户需求

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帮助学校创建全新的教学环境,实现科学管理,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学校总体的运行效益。因此,从客户角度分析,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能够打破传统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以物联网为依托,结合云计算等手段,实现对于校园内部各类资源的整合,为学校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进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建设目标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构建能够覆盖整个校园的综合管理应用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互通互联,逐步实现教学业务管理以及校园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1]。

四、设计原则及依据

以物联网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需要从客户需求出发,明确基本的设计原则,如信息的可靠性、系统结构的稳定性、信息传输的灵活性等。想要实现智慧校园,需要关注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异构网络之间的统一与融合,二是对于海量信息来源的处理、分析和提取,三是从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加强对于信息安全技术的深入研究,四是明确相应的资源整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效,确保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方案介绍

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感知层,其基本功能是为校园内的师生提供一个智能化的感知环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以及分布式算法,进行底层数据的融合,实现对于校园内各类信息的智能化传输,为数据的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其主要设备包括各类传感器、标签以及一卡通等,具备低成本、低功耗和小型化的特征;二是传输层,其能够对校园网中的异构网络进行整合,如有线网、无线网和移动网等,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网络融合平台,提供各类业务所需的网络接口,以及更加可靠、更加高效的网络传输,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三是服务层,主要是提供对于各类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集成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的服务器存储系统架构,能够以更加灵活、更加多变的方式,满足多种应用系统存储架构的不同需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信息的存储利用率以及管理效率,存在于服务层的服务器包括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服务器等[2];四是应用层,实现了对于各类面向用户的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融合,如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校园设备监管平台、图书管理平台、人事信息管理平台以及一卡通服务平台等,可以根据各个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定制,提升教学与管理的智慧化程度。

基于物联网构建的智慧校园方案,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几个模块,如校园一卡通平台、校园安全系统平台、校园信息互动平台、无线信息化校园等,可以由设计人员结合具体的需求,进行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设计。

六、投资收益分析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主要是针对校园内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一些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各种服务器、传感器、显示屏等,初期投入资金300万元左右,用于进行设备的采购和智慧校园整体架构的建设。

系统架构建设完成后,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实现抽象问题的具体化,加深其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相比较传统的网络学习方式,智慧校园平台下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由此所产生的收益是无法估量的[3]。

就目前而言,智慧校园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合作,推动高校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才能确保其有效运作。

参 考 文 献

[1]陈明选,徐D.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智慧校园建设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智慧校园;未来教室;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68-03

1 前言

“智慧校园”的概念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关注,成为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一个使用率较高的关键词。在教育信息化报刊中,我们常可看到有关“智慧校园”研讨方面的文章。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更将建设“智慧校园”工作列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中。然而,在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可行吗?“智慧校园”切合现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吗?人们对此却没有提出过任何质疑。笔者认为必须理性看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问题。

2 “智慧校园”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吗

我们先来看看“智慧校园”的原始定义。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了智慧校园的理念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1]。根据以上“智慧校园”的理念,“智慧校园”有五个特点,分别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根据上述,笔者认为,“智慧校园”不完全切合目前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以下笔者从“智慧校园”定义的五个方面对照现行中小学校的现实情况来具体分析。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对于现行中小学生来说现实意义有多大 “网络学习”是中小学校主流的学习方式吗?这是我们要提出来进行探讨的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就目前中小学校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学生”不是中小学校学生学习的主流形式。

1)学生要进行“网络学习”,具有学习终端是先决条件。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校难以为学生解决用于“网络学习”的学习终端问题,“电子书包”曾作为学生“网络学习”的终端设备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但存争议[2]。

2)由于中小学生缺乏对网络知识进行判别的能力,在浩繁的网络环境中容易误入歧途,因此,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限制中小学生在校读书时上网浏览网页。

3)书写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对学生书写都有明确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在“识字与写字”中明确指出:“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因此,中小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以传统课堂的学习媒体为主,而“网络学习”只是一种辅助的学习手段。既然“网络学习”不是主流的学习形式,那么,我们在现行中小学校创造“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环境便缺乏其应有的现实意义。

现行的中小学校需要“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吗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显然不是学生在学校读书重要的任务,所以,校园“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对于现行的中小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那么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据了解,我国现行中小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通常每周要上12节课或以上,平均每天有两节课或以上,上完课后还要备课、做课件、批改作业,有的教师还要兼任班主任,因此,对于中小学校教师来说,每天工作时间主要用于做好这些常规的教学工作上,科研不是中小学校工作的重点。所以,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校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总体的需求不大。

现行中小学校对“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有怎样的需求 从校务管理上讲,现行中小学校的“校园一卡通”,集出入证(身份认证)、门禁、学生证、工作证(教师)、停车卡、借书证、校园消费等功能于一卡,大大提高了卡的使用效率,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包含其他高深的应用,但从中小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层面上讲,中小学校对此的需求不是十分迫切。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是“智慧校园”的专有特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现行大部分学校从校园的布局、文化氛围的创设到色调的选择等,都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设计,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特色氛围,达到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情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并非构成“智慧校园”的要件。

“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对中小学校师生有必要吗 显然,“学习生活”是学生“校园生活”主要的内涵。在学校中,学校往往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于学习生活,与之无关的少做或不做,不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部分中小学校(特别是小学)不提供住宿或学生午餐,学生放学后便回家,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校园生活”的需求其实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现行中小学校的教师来说,学校要求教师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因此,从现行学校的现状上讲,“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失去其应有的必要意义。

综上所述,原始定义下的“智慧校园”与现行中小学教学实际有较大的偏差,因此,可以说目前在中小学校广泛建设“智慧校园”不切合现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

3 中小学生生活在假想的“智慧校园”中,状况将会如何

以上从现行中小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现状说明了所谓“智慧校园”不切合现行中小学校实际的问题。以下设想一下,中小学师生如果生活在“智慧校园”中将会是怎么样?

中小学校能按照“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吗 “未来教室”是现行“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中用户首先要考虑做的项目。我们先来看看“未来教室”的定义。“‘未来教室’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传统教室的想象。在这个教室里,最大的变化是没有黑板,也没有粉笔,更没有教科书,只有一个像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老师的手轻轻一指,所有的教程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也能在上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它就是一个专用的学习PAD。”[3]

以上关于“未来教室”的描述语言人们看后非常受吸引,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似乎非常轻松愉快,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这种完全以信息化设备为工具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将面临极大新的挑战,问题不是专家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回头再看看“未来教室”中关于学生学习的描述:“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可见,学生在“未来教室”的学习时,“电子书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核心的媒体。笔者认为,“电子书包”可以保存大量的学习资源,但“电子书包”书写功能是无法取代现行用笔在笔记本上书写的功能的。

理论上讲,学生可以利用“专用的学习PAD”进行书写,但“电子书包”的书写功能无法达到现实用笔在练习本上书写的效果。第一,“专用的学习PAD”书写显示的效果是电子模拟形成的效果,并不是人真实书写的效果。第二,用“专用的学习PAD”书写,无法达到用练习本书写的大小规格,其实“专用的学习PAD”设计师们只要用PAD书写完整一张象学生练习用单行本大小的文字的就可以清楚看到这些PAD与现实单行本书写效果的区别。第三,学生用“专用的学习PAD”书写,书写速度无法达到用笔在练习本上书写的速度。第四,学生用练习本书写,不存在会因机器故障而无法保存书写文字的问题,但用“专用的学习PAD”,纵然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稳定性,但死机或出故障是绝对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这样的异常,学生辛辛苦苦书写的结果将无法保存,严重影响学习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认为,从学生书写上讲,“专用的学习PAD”是无法取代学生用作业本做作业的功能的。

由此可见,这种理想化的“未来教室”描绘的校园未来美好蓝图,与现实需求有很大偏差。在中小学校教学工作中,笔与练习本(作业本)是无法用信息化设备取代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只是辅助的教学手段而已。因此,中小学校难以按照“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智慧校园”中,教师将要承受应用信息技术极大的工作压力 在现行中小学校中,课件是中小学教师上课当然的工具,但在“未来教室”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的批改、辅导等常规教学工作都必须完全网上完成,就是说,教师从进入办公室到下班时间,时刻必须对着电脑开展工作,这显然也是脱离实际的。因此,中小学校师生生活在假想的“智慧校园”中,不可能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和自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将必须付出更大的劳动的代价。

4 现行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启动已多年,那么,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工作状况如何呢?最近笔者曾与部分“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主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过一些交流,大家都觉得建设“智慧校园”的工作比较迷茫,不知道建设“智慧校园”要做什么具体的项目。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教育信息化专家只从理论上对“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但却没有形成具体“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导致的。

“智慧校园”中的“智慧”是一个信息化含义高深且包罗万象的概念,要让校园具备“智慧”的功能,不是一个项目可以实现的工程,因此,建设“智慧校园”是一个综合而宏大的工程,这样的工作靠中小学校自己的力量去制订试点建设方案,谈何容易?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描绘着美好前景的“智慧校园”要启动试点工作,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在有明确具体的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的前提下进行,但现实却与此相反,专家提出这个概念之后,将建设的超级难题抛给试点学校去完成,凭中小学校的力量能完成这样的综合工程的设计工作吗?据了解,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为了抢占建设“智慧校园”制高点,在三年前先行在教育经费中为一些“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安排了“智慧校园”建设经费,然而经费下达后,学校却面临“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究竟要建设什么具体内容的困境。现在中小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便凸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特点。

根据学界的观点,“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4],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经历“数字校园”的阶段,就要一步登天进入“智慧校园”建设时代,是否有操之过急的感觉?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校来说,回归建设“数字化校园”是较切合目前中小学校实际的做法。

5 结语

由于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基础知识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中建设“智慧校园”较符合大学的实际,但将适合大学教学实际的“智慧校园”移植到中小学校中,这种做法是有疑问的。“智慧校园”的概念出现后,教育信息化行业刮起了一鼓探索“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的热潮。一些公司乘机介入,制订了一个又一个“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与建设方案,为构建虚拟“智慧校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纵观这些建设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方面站在信息化应用的角度上大胆想象和创新,但却忽略了建设方案是否符合目前我们中小学校教学的实际。由于校园是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老师和学生是校园服务的主要对象,所以,任何一个“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和解决方案,都必须先进行是否符合现行学校的使用实际情况论证,在确认其符合学校实际后才启动建设工作。总之,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问题,避免盲目投资建设脱离现实的“智慧校园”造成浪费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良后果出现。

参考文献

[1]陈翠珠,黄宇星.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及其系统构建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120-124.

[2]刘启达.深圳推广电子书包引发争议[N].深圳特区报,

2013-07-07(3).

[3]杨玛丽,高洁,余佳敏.两岸合作开花结果 智慧校园落户宁波[EB/OL].http://.cn/system/2012/09/08/

智慧校园建设的好处范文第5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出现重大变革。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应用普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无处不在,学习个性化、教学管理智能化和评教跟踪、学校家庭互通、师生共同成长的校园文化等新型“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模式已日渐成熟。关于“智慧校园”的研究已成为现今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智慧校园 智能终端 关键技术

1 智慧校园的机遇和挑战

很多大学陆续会筹划实施智慧校园方案。技工院校也有部分开始实施,比如基于中国电信e卡通的智慧校园方案。但是目前大家都是在探索中行进,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会遇到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各个技工学院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构架和技术标准,导致数据不一致,数据缺乏共享性和互通性,最终变成只是智慧了自己,无法智慧大家,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

(2)教学资源存储分散,资源的共享性较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有的教师纯粹为了凑数而做资源,教学资源良莠不齐。

(3)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手段难免会遇到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抵制,导致信息化建设步伐减慢。

(4)学校管理层对智慧校园提供的支持有限。

2 智慧校园的特征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而笔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化校园,各种智能终端为师生提供一个广泛的感知环境。

智慧校园兼顾教育、技术和文化多方面的特性。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与网络环境紧密结合。将学校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以及其他的网络系统充分融合,形成一体化的网络环境。

(2)智能终端广泛应用。计算机和智能终端为师生接入智慧校园提供了硬件保证。

(3)提供综合业务处理服务。能对教学管理中的各种业务按标准流程进行快速处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业务快速办理的平台。

(4)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针对不同角色提供不同的信息化服务。

(5)学习随时随地。通过有线或是无线网络,借助智能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在学校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答疑和在线讨论。

(6)教学资源充分共享,教学资源灵活配置。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云平台,随时调用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授课,与教学系统无缝对接,满足教学需求。

(7)实现校家互通。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反馈信息给家长。

3 智慧校园依靠的关键技术

智慧校园的兴起必然是依靠技术的发展,在多种技术的交互作用下才能充分发展智慧校园的“智慧”。

3.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穿透了强,并且阅读速度极快;它至少包含两个部件:标签和应答器。在技工学校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校园一卡通,类似于一张银行卡大小,里面内置识别芯片。校园一卡通目前在技工学校已经广泛使用,并作为校园内部RFID识别的基本载体。学校可以很方便的利用RFID技术实现学校的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智能电表和会议考勤系统等。并且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得到统计数据。

3.2 二维码技术

二维条码技术主要是利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黑白相见的竖条图形来记录数据信息,是数字对象唯一识别符的一种。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主要通过光电扫描设备来自动识读,以达到对信息快速自动处理。二维条码在学校中的主要应用是图书入库出库管理,通过贴上相应的二维条码标签能快速读取图书信息。其次,应用于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通过二维码标签能快速地获取资产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智能化管理。

3.3 校园网络技术

智慧校园必须依托高速的网络来进行传输数据,现今很多学校主要是以有线网络为主,但是有线网络必须要进行综合布线,移动性差。因为必须大力发展校园移动互联技术,只有360度无死角的无线网络才能保证高品质的教学资源传输成为可能,也能让学习无处不在成为可能。如今,3G甚至4G技术和各种无线Wifi接入技术的普及,让无线网络覆盖没有局域性,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没有地域限制。高速、稳定、安全和易于管理的无线网络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

3.4 智慧校园软件搭建

上述技术是实现智慧校园的基础,在这些技术基础上还必须搭建软件平台,通过将各种不同的管理软件进行优化和整合,构建一个完善的、统一接口的智能型平台,真正发挥智慧校园智能化的作用。

必须加强和完善智慧校园中身份识别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或是手机识别技术建立起完善的识别机制,只有加强了环境的感知,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在智慧校园中的主导作用。

4 结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它能带给学校的转变是巨大的。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兼顾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同时又应该以学校为主导,通信商必须在关键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进来。我们也应该看到智慧校园必须以物联网作为基础,所以必须重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防止受到外来攻击。采用成熟可靠的系统,杜绝安全隐患。

智慧校园建设是推动技工院校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对它进行优化和升级,保证智慧校园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8):15-19.

[2]李卢一,郑燕林.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