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货膨胀的概率

通货膨胀的概率

通货膨胀的概率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胀预期;测量方法;比较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管理的重要环节。尽管从预期角度研究通货膨胀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国内对通货膨胀预期的探讨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和定性分析上,对通货膨胀及其影响因素的规范定量研究不足。要研究通货膨胀预期首要和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获得通货膨胀预期的可靠数据,即如何准确合理地度量通胀预期。

预期通货膨胀率测算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思路:

一、统计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获得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是指首先通过问卷等形式的统计调查对公众预期进行调查,若获得是定性数据则再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可用于分析的定量数据。中国人民银行自1993年建立了居民储蓄问卷调查制度,并与1999年进行调整。这个城镇储蓄问卷调查主要以定性调查为主,如:"您预计未来3个月的物价水平将比现在:①上升、②基本不变、③下降、④看不准"。肖争艳和陈彦斌(2004)首次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蓄问卷调查数据估算出了我国预期通货膨胀率,文章中分别用差额统计量法和基于正态分布、Logistic分布、均匀分布的概率法将得到的定性数据转化为定量数据,计算了中国消费者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并比较了使用不同方法得到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得到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偏差都比较接近,由基于均匀分布的概率法计算得到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的误差最小。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居民储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通货膨胀预期测量和相关性质研究的还有肖争艳、唐寿宁、石东(2005)及张蓓(2009)等。

二、金融市场提取法

金融市场提取法是指利用金融市场的某些指标作为预期通胀率的代替指标或者作为判断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预测变量。王维安、贺聪(2005)通过构建房地产均衡市场模型,在风险中性的假设前提下,利用无套利均衡定价原理,从房地产价格波动中分离出市场通货膨胀预期。郭涛、宋德勇(2008)将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水平因子作为预测未来通胀的有用指标。而李宏瑾等(2010)认为可将中国短期利率期限结构作为预测通胀走势的变量。

三、计量建模方法

计量建模方法是指设定预期通胀率与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该模型中的预期通胀率。赵留彦(2005)基于可观测的月度通胀率和利率序列,设定不可观测的预期通胀率和预期真实利率服从向量自回归过程。在理性预期假定下将该过程改写为状态空间表示,根据卡尔曼滤波算法推断预期通胀率。经验结果显示,以上预期形成机制假定所产生的预期通胀率是实际通胀率的无偏估计。刘金全、金春雨、郑挺国(2006)指出通货膨胀率预期是一种依赖相依变量的动态预测,将状态空间模型和Hamilton(1989)的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结合起来,在实际通货膨胀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整体系统下估计通货膨胀率预期和潜在经济增长率。 刘雪燕、张敬庭(2008)使用SVAR方法将中国短期名义利率拆分成预期通货膨胀率和Ex-ante实际利率两部分,得到了预期通货膨胀率序列。徐亚平(2010)建立了附加前瞻性政策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李昊、王少平(2011)在蕴含微观经济基础的结构菲利普斯曲线框架内研究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结构和性质。刘金全、姜梅华(2011)通过双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出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并检验实际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之间的关系。李颖、林景润、高铁梅(2010)利用滚动构建VAR模型的方法进行样本外动态预测,估计得出粘性信息假设下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的LSTR模型,刻画出通货膨胀率的非对称调整路径。李成、马文涛、王彬(2011)在国内首次采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度我国的季度通货膨胀预期,并用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

准确测度通货膨胀预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以上总结出的三类测度方法无对与错之分,但各有其优劣之处。统计调查法所能获得的是定性数据,给计算带来一定困难。由于问卷调查法所固有的不足,统计调查法的调查结果依赖于对样本的选择和问题设计的程度很高;在将定性数据转化为定量数据的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概率分布都会影响得到的结果,使数据具有不稳定性。金融市场提取法利用某些金融指标,要求有运行良好的发达的金融市场,且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数据,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成熟、不发达,远不能完全满足使用条件,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就受到很大限制。使用计量建模方法时不同的预期形成理论基础及不同的模型设定形式对结果有很大影响。

虽然测度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方法很多,但对于哪一种或者哪一类方法能够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的至今都没有定论。基于以上对国内文献的总结和分析,笔者发现并没有对公众通胀预期各类宏观和微观影响因素的分析,在以后的分析和讨论中可将方向向研究其影响因素并基于一定的预期理论和模型对预期通胀率进行测度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肖争艳,陈彦斌. 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J]. 金融研究,2004,11:1-18.

[2]王维安,贺聪. 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J]. 财经研究,2005,12:64-76+87.

[3]郭涛,宋德勇.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J]. 经济研究,2008,03:39-47.

[4]李宏瑾等. 利率期限结构、通货膨胀预测与实际利率[J].世界经济,2010,10:120-138.

[5]赵留彦. 中国通胀预期的卡尔曼滤波估计[J]. 经济学(季刊),2005,03:843-864.

[6]刘金全,金春雨,郑挺国. 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性与通货膨胀率预期的轨迹:基于状态空间区制转移模型的研究[J]. 世界经济,2006,06:3-12.

[7]刘雪燕,张敬庭. 中国通货膨胀预期和Ex-ante实际利率的测度[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07:128-137.

[8]徐亚平. 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模型刻画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性[J]. 金融研究,2010,09:19-33.

[9]李昊,王少平. 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粘性[J]. 统计研究,2011,01:43-48.

[10]刘金全,姜梅华. 中国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1,04:22-24+33.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财产保险 措施

经济发展推动了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中的资金、资产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标志着国内社会正在积极步入小康社会。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居民财产的增加,相应的财产保险也成为了保险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式复杂多变,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国内经济正处于改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财产保险是公民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措施。在近几年,国内的财产保险业务不断攀升,创造了非常好的保险业绩。但同时,由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重视通货膨胀下财产保险公司盈利问题的研究对保障财产保险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是非常常见的经济学现象。通货膨胀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同时需要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一旦超出控制范围则会对经济产生毁灭性的影响。目前国内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通货膨胀控制预警机制,保障国内经济安全运行。但从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现状来看,通货膨胀将是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财产管理任务。正确理解通货膨胀对做好相关工作有重要意义。

1、通货膨胀的定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为: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出现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从通货膨胀的定义可以看出流通纸币、铸币、信用货币的过度发现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2、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财产缩水,对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但为什么还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流通货币的过量发行,其间接原因则是控制纸币发现的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或平衡汇率而发现的。例如:2008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国内实施了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通过财政刺激拉动内需对保障经济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温和性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因此,通货膨胀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将不可避免。

3、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根据通货膨胀的定义,可以看成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首先,通货膨胀造成物价整体上涨,间接导致流通货币贬值。近几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指数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国内物价普遍上涨,人工工资也普遍上涨。其次,通货膨胀导致流通货币购买力下降。当前国内的经济现状已经让人们意识到通货膨胀对居民存款的影响。财富缩水已经迫使人们开始关注财产保值方面的投资。最后,通货膨胀一旦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范围,极有可能发展为激烈性通货膨胀。如果一旦出现则会严重破坏整个经济体系。例如: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都对国内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通货膨胀环境下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现状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通货膨胀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货膨胀,最终都会呈现一个结果。即:流通货币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通货膨胀是居民财产安全的潜在风险因素。同时,通货膨胀也是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有很大影响。

1、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来源分析。国内财险公司的盈利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所谓承保利润是保费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值部分。投资收益则是财险公司利用保费对外投资所取得利润。国内所有保险公司的盈利都来自于这两个部分。其中任何一项收益发生变化都将影响到财产保险公司的整体收益。

2、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公司承保利润的影响分析。通胀对保费收入影响主要基于:价格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等。首先,通货膨胀造成国内物价普遍上涨,其中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也会在非常上涨的范围内。受保费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一部分放弃投保或改投其他保险或其他投资方式。价格上涨带来的需求下跌是必然的。因此,通货膨胀造成了保费收入的降低。其次,通货膨胀对人们的收入造成了巨大压力。就以国内近两年的经济情况来看,通货膨胀的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但同比的工资水平上涨的比较慢。收入没有很大的增长,但居民用于生活的开支却在不断上涨。这样受生活成本压力的影响,一些居民会选择放弃财产保险的选择。最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国内的金融市场越来越繁荣。居民投资理财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例如:股票、期货、黄金等等。在通货膨胀综合压力下,居民选择其他替资方式成为威胁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另外,通货膨胀也增加了财产保险理赔的概率和风险,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理赔成本。

3、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分析。投资收益是财产保险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而且财产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有加大的灵活性。为了实现投资较高的收益回报,一些财产保险公司会将投资锁定在流动性较高的投资项目上。目前财产保险公司主要以投资银行存款和债券为主。一般情况下通胀会提高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另一方面,由于通胀率升高时,银行存款率也会随之上调,因此通货膨胀下投资银行的收益率也会提高。因此,一般情况下,财产保险的投资收益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会有所增加。可见,财产保险的是应对通货膨胀比较有效的投资方式。

三、通货膨胀下财产保险公司提升盈利水平的措施

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据统计2006年,财产保险公司利润总额1.78亿,2008年则损伤83.47亿,到了2010年财产保险公司利润总额225.59亿元,实现了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水平的大幅度改善。而在2006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周期内,国内的通货膨胀指数变化明显,是影响财产保险收入的重要观测因素。在国内财产保险发展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研究通货膨胀下的企业的盈利保障措施是非常必要。

1、财产保险公司要正确认识通货膨胀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从前面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企业盈利影响的分析来看,有坏的一方面也有好的一方面。因此,正确认识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企业盈利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正视通货膨胀下财产保险企业盈利面临的问题是关键。首先,在当前一些财产保险公司过于追求投资收益,以“现金流承保”的方式换取更多利润。该方式的操作在增加了财产保险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财产保险投资的风险。其次,国内现有财产保险体系和制度还不完善。通常财产保险是以承保人财产损失为赔付条件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承保人的财产损失发生概率增加,而现有财产保险制度对财产保险的赔付条件、赔付率等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财产保险管理方面对财产赔付准备金的管理也不科学。这些漏洞都有可能增加财产保险的成本。最后,国内可用于投资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现代社会的经济现状越来越复杂,通货膨胀发生概率和指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任何一项投资其风险都在增加。理性看待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盈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影响盈利的问题,是做好改善工作的前提。

2、财产保险公司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通货膨胀的财务应急预案。首先,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用于检测通货膨胀指数。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一般是由于企业的反应滞后造成的。建立一套完善的通货膨胀监控系统,可以帮助财产保险企业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获得及时的通货膨胀指数,及时做出正确的财务处理,降低损伤。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一方面用于评估承保人的财产风险,相抵理赔风险。另一方面,用于评估财产保险企业内部投资风险,有效降低和控制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最后,重视财产保险产品的创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可替代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受通货膨胀价格因素的影响,难免会降低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做好财产保险产品的创新,定制更加合理和让消费者放心的财产保险产品,可以大大提高财产保险的市场销售情况,保障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的影响。

四、结束语

财产保险已经被现代社会所接纳和认可,但在新环境下财产保险事业的发展也面临了新的问题。通货膨胀的持续存在成为影响财产保险企业盈利的隐患之一。重视通货膨胀对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盈利状况影响的研究是非常及时和有价值的。对保障财产保险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雅琴.论CPI对我国产险保费增长的影响[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04).

[2]周苏玉.我国财险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01).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一、导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当物价水平持续大幅上涨就会引起通货膨胀,造成货币贬值。它能改变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体系,对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带来不良后果。通货膨胀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它用通货膨胀率来度量,对于普通百姓物价,尤其食品价格和房价最令我们深有感触。只要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经济的发展总体还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我们对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相关概念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他通过需求拉动通胀、成本推动通胀和固有型通胀三种形式来解释现行的通货膨胀率。

凯恩斯主义解释法的基本观念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国内外通货膨胀现状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很大程度是以居民收入的低增长为代价的,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连续多年超高速增长,是因为我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而代表劳动力价值的“汇率”却压制着我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格,这也需要“补课”。过去五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速平稳较快、物价相对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四、我国产生通胀的背景分析

1.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农产品市场供应紧张,相信是一个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现象。很多农产品的库存消费比跌到数十年低水平,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与食品通胀并存。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动力有86%是来自于食品涨价。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是由多因素构成的,粗略划分一下,可以分为自涨和因涨两大类。具体可以从劳动成本、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三个方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来来加以论述。

劳动成本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在今后5~10年内,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持续加大,农产品价格中的因涨因素也将不断地增加。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消耗将会进入农业生产成本,今后随着水资源的紧缺,农业生产上所需使用的水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面上的水也都将是有偿使用。这样一来,在农产品价格体系中还需要再增加一笔水的支出。从而也会增添农产品价格上涨中的因涨因素。

自然灾害方面主要表现在天灾、气候因素和自然力下降,即土地肥力递减因素。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特别是去年12月份,出现了罕见的全国31个省、市、区,省省都有旱情的稀奇天象。另外自然肥力与粮食产量增长成反比下降的规律。产量越高,单位重量里所包含的自然肥力就越少,从而生产相同数量的农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投资也就越多。

其他因素方面包括城镇建设规模继续扩大,城镇人口极聚膨胀的因素;“剪刀差”校正期因素;其他方面还包括国际市场上粮油价格上涨因素,农民所购商品涨价因素等。

2.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流动性过剩,指货币数量远远超出货币需求,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同时在货币数量剧增状况下,货币资金为追求高额利润必然脱离实际生产体系,疯作大宗商品。

3.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资源配置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型通货膨胀,即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通货膨胀。需求型通货膨胀的第一推动力直接来源于货币需求,来源于货币的过量发行。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供给型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指由于上游产品成本和工资率的过度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

a)工资增长过快:它表现在其一是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其二是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b)利率增长过快:在垄断或其它不正常情况下,某一行业只有几个企业,或某种产品只有一个厂家,当职工要求提高工资,原材料价格又不断增长时,企业便乘机大幅度地提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

c)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房产市场的价格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过热、通胀是否存在的一个重要指标。

资源配置通货膨胀:如果社会需求结构化变化,而资源配置结构没有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一些发展迅速的产业便出现资源短缺,产品价格趋于上升。

4.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全面形成: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拾,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期。人们对于未来物价将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实际物价水平螺旋式攀升的内在动力。

5. 其他方面

国外通胀的传染:我们知道由于美元贬值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推动了全球性通货膨胀。当国际通货膨胀传染到我国,也引起了输入性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

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外汇储备增加了,或导致国际热钱的不断涌入,推高本国货币的通货膨胀,资源的流失和大量发行本国货币所换来的外汇如果不能实现购买,则会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的持续上扬。

五、我国针对通胀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存款准备金的概念及实施方式。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提高了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直接受到冲击的是商业银行,其可贷资金减少,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央行借此抑制通货膨胀的预期。下图是我国中央银行从2007年——2012年对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为调整我国通胀现象所采取的上调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图1: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下调比例图

存款准备金对通胀的作用。由于我国新兴市场的特殊性及金融货币市场的不健全性,决定了我国货币市场的传导机制还不是很畅通,一些政策还很难达到理论上的效果。

公开市场业务的概念及实施方式。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是唯一能够直接使银行储备发生变化的主动性工具,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再贴现的概念及作用。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

2.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政府变动税收。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正因为如此,税收可作为实现财政政策的有力手段之一。

a)税收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b)税收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c)通过调整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的起征点和免征额等途径,起到减少高收入者可支配收入的效果,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

加大财政收入可以使在总供给量没增加前提下,企业及居民手中货币量减少,从而达到控制市场上货币过多或流通速度过快,减轻通胀压力。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共同使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基点,是指能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共同发挥对经济调节作用的最佳结合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应当一头连着财政收支的管理结构,另一头关系到货币供应量的适度调控,有互补互利的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图2:IS-LM模型图

积极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利率和国民收入增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两者共同作用,是利率保持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

4.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我们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

六、对我国解决通胀的相关建议

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需要从根源入手。如果仅仅是从表面现象来抑制通货膨胀,不仅解决不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为严重。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由于需求和供给的带动,通货膨胀率逐年增长,央行一年内四次上调利率,进一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要积极处理好基本生活必需品涨价的负面影响;要综合治理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收费和药品、商品房价格等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2.加大农产品的供给。从经济数据分析来看,似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构成了本轮通胀的主要推力。然而,2008~2009年,国家多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并未明显地拉高CPI。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很大,加大短缺商品的供给是治理通货膨胀治本的根本办法,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最为积极的办法。

3.提高短期利率治理“流动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矛盾。在市场条件下,央行只管短期利率,中长期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这里说的短期是指三个月到一年这样的时间尺度。同时,认为治理突然发作的通货膨胀应当用短期高利率长期低利率这样的利率结构。

4.除了采取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以外,还可以通过汇率政策进行控制。我们知道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明显加快,本研究选取的时间起点就为2005 年6 月,到2011年6 月,共73 个月度数据。因此,这一阶段表现为人民币快速升值。2010 年6 月,综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中央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由此,导致人民币快速升值。

图3: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就必须适当控制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幅度,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幅度与实体经济增长的速度相一致。

5.拓宽投资途径,完善证券市场。我国通货膨胀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资金流动性过剩,一些资金走入楼市,炒高农产品价格,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应该拓宽投资途径,让资本有个正确的投资去向,用来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

6.出台更为合理有效的楼市新政,加大经济适用房和经济廉租房的供给,缓解住房供给不足抑制的情况,限制炒房行为、楼市过快的增长。楼市的泡沫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率。

七、结论

本文基于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现象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从我国产生通胀的背景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等方面加以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相关建议,对我国治理通胀提供了有效手段。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产生通胀现象是必然的,通胀并不可怕,面对通货膨胀,我们要从多个方面予以考虑,只要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经济的发展总体还是利大于弊的。

参考文献:

[1] 诸建芳,要素价格重估下的温和通胀[J].新财富,2008.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汇率;货币供给;多元回归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历史上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分析,经济学界不同学派的争论也一直在持续:货币主义将通胀归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则强调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中国目前的通胀问题有其基于历史和国情基础上的特殊性,认真分析研究中国的通胀问题,对于深化认识通货膨胀的本质和完善通胀分析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愈加严重。由此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果物价进一步上升,必将在未来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国人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深度挖掘通货膨胀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1.2 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1货币主义分析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即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发生,与产量并无关系。因此,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

货币主义学派主张以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通货膨胀存在与否的标准,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

根据货币学派理论,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因此可以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为0。所以,当货币数量改变时,就引起了名义产量价值同比例的变动。特别的,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货币不影响产量,所以货币数量的变动直接反映在了物价的变动上。因此,当货币供给迅速增加时,往往会导致强烈的通货膨胀。

2菲利普斯模型分析

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认为是货币工资率的提高和失业率的降低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发生。它由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A.W.Phillips)于1958年最先提出。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失业率高表明经济萧条,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繁荣,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后来经过持续的演变和发展,学者们又将通胀预期和供给冲击纳入该理论模型,使之更加完善。这令我们可以从更加丰富的角度来看待通货膨胀问题。

1.3 本文的特色和新意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通货膨胀的一般概念,并引用了上述两种世界主流经济学观点来分析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笔者通过对这两种经济学观点综合分析,并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对它们之间的影响力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我国在未来货币政策的决策上提出一些建议。

2.实证分析

2.1 数据的选取与说明

诚然,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物价的上涨,本文选用全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因变量)的衡量指标。

另一方面货币学派强调货币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强调货币供应量是经济活动与物价变动的决定因素。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更加强调失业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对这两个理论模型的分析,本文选用广义货币供给量M2与城镇登记失业率U作为自变量。

值得一提的是,通货膨胀率还与汇率有着十分明显的关系。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无疑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结合当下中国问题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将汇率R作为另一个自变量加入模型。

本文采用1990年至2011年的22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人民币汇率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准。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给量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准。其中CPI以1978年的数据为基期,得到定基比数据。

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现在,我们设定整体回归模型为:Y=β0+β1X1+β2 X2+β3X3+μ。

其中,Y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X1表示广义货币供给量M2,X2表示人民币汇率R,X2表示就业率U。为了是模型估计更加精确,我们将上述变量均做了对数变换。

应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上述模型得到的结果为:LNCPI=-0.542+0.254LNM2+0.610LNR-0.396LNU,(R2=0.97,DW=1.26,F=187.48)

2.2.1 正态性检验

首先要对原模型进行正态性检验,以确保随机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成立,通过Eviews分析容易看出“Jarque-Bera”项的伴随概率p值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正态性假设成立。

2.2.2 t检验与F检验

从估计结果来看,三个自变量的t值依次分别为8.64、8.05、-2.41。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表得t检验临界值t0.025(20)=2.086容易看到三个自变量的t值的绝对值均在临界值之上,故三个解释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认为它们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估计结果显示F值为187.48,在95%的显著性水平大于临界值F0.05(3,18)=3.16,故可以认为F检验通过,即自变量联合体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很高。

2.2.2 异方差检验

本文采用怀特检验来判断模型的异方差性。首先建立辅助回归模型:

2i =α0+α1X1i+α2X2i+α3X3i+α4X21i+α5X22i+α6X23i+α7X1iX2i+α8X2iX3i+α9X1iX3i+ε

可以证明,在同方差假设下,从该辅助回归得到的可决系数R2与样本容量n的乘积,渐进地服从自由度为辅助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个数的X2分布。经过分析,“Obs*R-squared”项对应的伴随概率(p值)=0.3403,明显大于0.05。故接受原假设,认为原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2.2.3 序列自相关检验

容易看到DW值为1.259,查表得其介于dl和du之间,处于不能判断是否存在序列相关的区域,所以杜宾—瓦森检验法失效,故改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检验。

拉格朗日乘数法由一阶开始检验,若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则可检验下面的受约束回归方程:

Y=β0+β1X1t+β2 X2t+β3X3t+ρ1μt-1+εt。约束条件为H0: ρ1=0

如果约束条件为真,则LM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1的X2分布。我们通过Eviews对原模型分别进行一阶和二阶序列自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在“Obs*R-squared”项对应的伴随概率(即p值)分别为0.179和0.373,均大于0.05。故不能拒绝原假设,可以认为该模型不存在一阶、二阶序列自相关。

2.2.4 多重共线性检验

通过软件分析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发现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值比较合理,具有经济意义,三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大,故可以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3 回归结果分析

结合上述回归模型及检验结果,我们看到三个自变量(M2、R和E)均能对因变量CPI有着显著的影响。回归模型通过了异方差、序列相关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这说明通过调整这三个自变量,就能有效地实现对最终目标CPI的有效干预。

不仅如此,通过比较三个自变量的t统计量我们能够发现,它们对cpi的影响的显著性并不相同,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汇率R,其次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最后是就业人口E,这告诉我们:在根调整经济政策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不同调整方式的乘数效应是不同的。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由多元回归模型得到了三个自变量因素均能对CPI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的结论。

首先,人民币升值、汇率提高的问题。中国的经济经历了极大的飞跃,一些权威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认为人民币存在价值低估,而且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的定价过高。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道路发展还很不完善。不仅如此,汇率的决定开始掺杂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因素,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力量的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复杂的影响因素也使得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水平的增加提升了物价指数。2008年末,为了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政府的 “四万亿投资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货币的过量增发也为物价上涨埋下了祸根。另外,越来越多的热钱流入使物价上涨不可避免。同时还导致产能的严重过剩,从而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由于流通中货币量过多,除了各地不断出现炒房团蜂拥推高房价之外,绿豆、大蒜、玉石、黄金等商品价格均出现了游资爆炒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审视多年来我国的货币发行状况。

最后,就业和许多其他因素对CPI也起着明显的作用。就业等因素对物价的作用虽不像汇率和货币供应量那样显著,但也是近年来国内通胀成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看,我国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比较平稳,就业人口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是经济发展迅速的表现之一,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就是较高的就业率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压力。

3.2 未来的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结论,针对我国当前的通胀形势,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发或建议:

1.适当调整我国当前的汇率政策。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过度的升值会给国内的物价指数也带来上升的压力。尽管汇率的决定问题比较复杂,政府还是应该出台一些金融政策来稳定人民币的汇率。

2.严格控制广义货币供给量。模型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货币供应量对CPI的显著性仅比汇率稍差。所以相对于汇率的调整,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要简单而有效得多,时滞也更短。货币当局如果能按照经济成长的速度,长期而稳定地增加货币供给量,即可保持物价稳定,使经济体系处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之中。

3.稳定国内就业状况。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率和就业人口的提高无可厚非,我国近年来的就业政策也十分有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盲目地提高就业率也有其弊端,一定的失业人口的存在是必要的。政府应该审时度势,进一步稳定就业人口,将就业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

4.提高国家公信力,从各个方面控制物价的盲目上涨。实际生活中的通货膨胀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两个因素就能解释清楚的,它的成因往往非常复杂。政府应该提高公信力,并出台各个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控制人民的通货膨胀预期,及各方之力共同解决近年来物价上涨的问题。(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08-01

[2]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4

[3]刘元春.《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01

通货膨胀的概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 通货膨胀 世代交叠模型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对于中央银行学的概念,学者从理论或经验发现并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弗里德曼认为,“中央银行应该是立法、行政及司法部门等同的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而且他的行动受制于司法部门的解释。”而库基尔曼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就是一种承诺将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置于价格稳定方面的行为”。综合各方学者观点可以理解,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法定职能时自主性,能不受外界压力、干扰的影响。当然这种独立性是有限制的,一般是相对于政府的独立。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据调查发现,在8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差的,通货膨胀率较高,独立性较强的通货膨胀也高于同比的发达国家,表明政治稳定性,良好经济基础等因素可能使通货膨胀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联系减弱。同时,选定的发达国家在80年代都没有出现高通货膨胀率,而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率较高。所以仅仅依靠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不足以明确其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学者仍认为二者间有一定关联,并且二者之间呈反比关系。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率的分析

保持央行独立性充分,不仅可以降低货币政策不一致性与通货膨胀偏差,还可以抵御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压力,降低通货膨胀压力。通过建立两期世代交叠模型考察政府l行货币融资造成通货膨胀是否受央行独立性的影响,即用理论模型分析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

情况一:政府完全控制货币发行权,即中央银行没有独立性。

假设政府的目标既包括控制通货膨胀率,又包括利用转移支付,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减轻社会动荡,因此政府目标可以设为:

minL=Ч(π-π*)2-ωW (1)

其中,π*表示社会最优通货膨胀率,W= wdw,Ч和ω为正的参数。根据以上可得,转移支付的总价值:

W (2)

情况二: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由一位保守的银行家来执行各种货币政策。

如果中央银行具有独立性,能够独立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时,必然会对通货膨胀率给予更多关注。所以在公式(1)中引入另一个正的参数δ,使对通胀的比重增加为Ч+δ,则央行的目标设为

minL=(Ч+δ)(π-π*)2-ωW (3)

一阶条件:

=

2(Ч+δ)(π-π*)2-ωW (4)

所以只要满足(3)式中的π与Ч成负相关则说明央行的独立性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率。因此将(3)式两边δ求导得:

2(π-π*)+[2(Ч+δ)+ωW ] (5)

因为一般情况下r大于0,π大于0小于1,所以

(1+r)(2+p)-π2(1+p)>0 (6)

则式(5)中的 前面的系数为正。

由(6)得,(4)式中的

ωW >0

根据(4)式可得:(π-π*)>0。可得:

三、针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提出调节建议

从经济层面看,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现象持续不断,但这种通胀不具有西方国家政府的偏好性质,而是由我国客观的国情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需要提高央行的独立性,但是就业和经济增长等其它经济目标必定受到损害。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我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最高阶段,可以逐步建立,不可一蹴而就。

从政治层面看,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不可能完全保持独立性,因为不仅要考虑财政措施,还要考虑金融体系的稳定、增长和就业。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希腊危机说明央行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上需要和政府合作,许多央行都是在受到政治压力下调整了货币政策[8]。缺乏绝对的独立性也说明了央行和政府存在共生关系。所以,就我国而言提高央行的独立性是一个渐近过程,在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下,央行独立性会慢慢得到提高。

从法律层面上,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没有从法律上进行严格保障其独立性,所以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需要在法律上和制度上建立完善的保证机制。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学者很少,大部分由官员担任,这使得货币政策委员所起作用有限。货币政策委员会几乎没有决定货币政策的权利,更不用说在央行任免人员问题上的权利。所以建议扩大货币政策委员的权利同时增加学者数量比重,且从法律上给予保证其独立性。以此为基础,央行的独立性稳步提高,使宏观经济保持平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