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产业优势

光伏产业优势

光伏产业优势

光伏产业优势范文第1篇

目前,我市的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尤其在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的组件方面,*的企业已抢得先机,优势较为明显。现已集聚了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鑫美源工贸有限公司等近20家光伏设备生产厂家,其中绝大多数厂家分布在海港区。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主要设备“层压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他还有一些企业生产配套产品如:电池板组框机、玻璃、焊带、电池板接线盒、EVA胶片等多个厂家。

客观说,*光伏产业起始于2000年成立的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在市、区的重点扶持下,企业得到了快速提升,产品远销欧美等数十个国家,陆续向光伏行业提供900多台各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设备,位居国内同行业龙头地位。中国光伏前30家企业中,有27家使用奥瑞特设备。最近四年,企业每年实现产值翻一番。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带动了我市光伏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目前以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设备制造业,已在我国光伏产业占据了一定位置,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可以说目前全国光伏产业封装设备的主要基地就在*,并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已具雏形。2008年,全市光伏企业年总产值达2.5亿元,根据整个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对装备的需求,仅现有品种年递增将超过50%。

二、我市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却也并不尽如人意,整个光伏产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幼稚期”。正确认识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把挑战转化成机遇,是推动我市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我市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规模不够大,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多数企业散、小、乱,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够高,整体实力不强,规范化水平不高,产品单一,品牌零乱,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光伏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三高”——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是重要的产业特征,稳定的资金链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生命线”。目前受大环境影响,在国际市场硅料、硅片和组件价格大幅下跌,资本市场骤然变冷时,多数光伏企业资金回笼难、流动资金短缺,资金链高度紧张,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平衡。“腰板不硬”是我市光伏产业的一大弱点。在光伏产业链中,产业结构明显呈现金字塔形,最上游是高纯度硅料生产,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大,价格约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其次才是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越往下游技术和资金门槛越低,利润越薄,竞争力弱,受市场冲击就越大。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我市既没有上游产品做支撑,下游应用产品开发基本也是空白,上、下游产业链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光伏企业间缺乏沟通与协调。目前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不多,市内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各自为战,为了抢占市场,相互之间不能在技术上沟通,一味在价格或降低设备的性能方面进行竞争。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各家生产的设备规格不统一,用户在使用、配套消耗品选择、工艺系统配备等方面感到不便,甚至影响到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最终产品的质量。由于企业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协作与配套体系,使有限资源难以集中使用形成发展合力,无法形成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是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与先发地区比,我市对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对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态势及巨大的发展空间缺乏应有认识。在全市范围内认识、了解、研究光伏产业的人不多,既没有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没有在企业界引起共鸣。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差距明显,在光伏产业的政策、布局、人才和资金等方面还没有配套齐全,形成合力。

五是科技支撑能力弱。虽然我市光伏设备制造能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像奥瑞特一样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研发能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还太少。目前在光伏企业中也只有奥瑞特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大多数企业为近年成立的小型企业,自身处于艰难发展之中,无力投入资金研发,创新能力极其有限。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跟不上,导致企业在科技创新水平,技术攻关能力上明显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成为产业链中的“短板”。

六是光伏产业人才短缺。我市有众多的光伏生产企业,显然要求有一大批科技人才支撑,但由于我市尚无太阳能开发应用专业,适用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众多企业基本上是高薪聘请外地专家、高薪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加之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光伏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一些小企业为了生产,甚至相互“挖人”,有一技之长的工程技术人员频繁“跳槽”的也不在少数。

(二)当前我市光伏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金融危机给光伏产业的非理性成长踩了一脚“急刹车”,同时给管理者和投资者注射了一针“清醒剂”。业内人士开始认识到,不进行产业规划,不扼制盲目投资,不引导结构调整,不重视技术研发,不加强人才培养,光伏产业就永远“长不大”。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战略布局阶段,主要板块和重点城市都面临洗牌压力,国内34个省市都在抢占光伏产业制高点,明确提出发展光伏产业,大上光伏项目,把光伏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竞争十分激烈。今后一段时期,光伏产业面临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产业整合趋势将加快,具备资金、技术、品牌以及管理优势的企业在未来几年将主导市场,而以代工、配套服务为主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市场转型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另一方面,近三年中国光伏产业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产值已达1600亿元。今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这两个文件被称为“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积极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幕墙等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二是积极支持在农村与偏远地区发展离网式发电。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最高给予20元/瓦的补贴。4月15日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光伏产业被列入其中,而中科院的“太阳能行动计划”也早已启动。同时,在我国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中,节能环保行业占据重要角色,这些投资都为太阳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依据欧美国家的经验,一旦政府出台对商业化太阳能光伏利用的补贴,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将启动,太阳能光伏产业每年将呈现100%的爆发式增长。

*是国内光伏设备重要的生产基地,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从近几年国内太阳能光伏设备销售情况看,2006年销售额为5.97亿元;2007年销售额为10.35亿元;2008年销售额为17.66亿元;2009年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光伏设备产业的市场需求会依然强劲,也将继续保持较高速的增长。当前,如果我市能够抢前一步,抓住机遇,以打造“国内光伏设备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同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就能逐步跻身光伏产业梯队前列。

三、先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启示及思考

通过调研,突出感到,有些光伏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并不占优势,光伏产业起步也不比*早,但他们光伏产业的发展步伐、太阳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加快发展光伏产业有诸多启示。

必须善于抢抓发展先机。可以说,资源优势不是经济优势,也不可能自然转化为发展优势,就看是否善于从国家发展全局和宏观政策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我市在光伏装备制造方面已经有了先发优势,应该敏锐把握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应用步伐对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增加社会就业、改善和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诸方面的重大意义,感悟到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保效益,抢抓发展先机,占领发展高地,培育壮大光伏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战略格局中确立一席之地。

必须注重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发展较早,但目前全市却没有一个光伏组件生产厂家,值得深思。要真正做大做强我市光伏产业,必须重视和研究产业自身特点,在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就把分散的产业节点联成产业链,使各链条有序衔接,同类相关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光伏企业的合作交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和“补链式”专业招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固支撑。

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积极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互动是朝阳产业加速发展的希望所在。我市光伏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虽然有些优势,但若政府支持的力度不足,强度不够,也难以在强手如林的光伏产业领域争取到发展先机,也就难有作为。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规划、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给予强有力的组织指导,有效引导市场、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增强企业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信心,形成促进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合力,培育形成优势产业。

我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如若借鉴先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把握,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给予扶持,以积极的姿态加以推动,我市光伏产业就能在未来国内市场中占得先机。

四、加快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我市光伏产业应坚持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产业环节实施“适时突破材料、发展电池组件、壮大装备制造、有序试点应用”,依托我市光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强化项目引进,打通产业链,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政府推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在海港区建立光伏产业园,为我市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平台。由于我市80%的光伏生产企业集聚在海港区,要立足海港区现有基础,建立产业园实现产业集聚,短期内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有利于抢占国内光伏产业制高点。二是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对入驻产业园的光伏企业在投资、用地、税费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目前海港区已经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基地的若干政策规定》,但由于市、区管理权限不同,在用地、税费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建议在光伏产业政策制定上要实现市、区联动,市、区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切实提出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促进我市光伏产业整体发展。三是设立光伏产业发展基金,专项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市财政从每年增加的财力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统筹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成立协调机构,强化对光伏产业发展的组织引导。光伏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联动要求高,而且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离不开统一、高效、科学的组织引导。由于我市光伏产业尚无统一高效的组织机构,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不足,已经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太阳能光伏这一朝阳产业的加速发展。建议考虑实行由市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光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光伏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组织机构“光伏产业发展办公室”,加强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制定;跟踪、关注光伏产业发展动态;引导市内外投资者来我市对光伏产业进行投资。要明确牵头部门和职责分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分工负责、有机协调的工作机制,增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我市现有光伏企业都在迅速扩大产能,另外还有不少企业准备投资光伏领域,企业发展光伏产业的积极性高涨,但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况,缺乏统一的引导。我市应尽快制定《*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导向要多听专家和企业意见。重点对光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保障措施作出明确的具有前瞻性的谋划,对太阳能推广应用的重点、目标、步骤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统一各方面的行动,促进部门分工职责的落实。这对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同时能够引导企业找准定位,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相互合作,完善产业分工,形成发展合力。

——注重产业的有序衔接,形成合理的产业链。目前,我市在光伏组件的组装设备(层压机)和组装材料(光伏焊带)方面已形成规模,具有国内知名度。但在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终端应用产品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方面还很薄弱,几乎没有企业在做。当前应着力破解产业链难题,根据我市情况,努力保持住光伏产业中游占据的优势地位,在产业结构上以做强中游为核心,加强与省内上游生产企业合作,在材料方面适时寻求突破,并注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可按照“适时突破材料、壮大电池组件、发展装备制造、有序试点应用”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打造更趋合理的光伏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注重把握市内光伏产业的前后衔接及合理配套,引导企业投资相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作到资源共享,前道扶后道或后道扶前道,实现产能、效益最大化,避免造成恶性竞争。

——培育强势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国内光伏设备生产基地。由于太阳能电池封装设备的制造是集机械、电子、真空、加热系统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其生产过程必然形成紧密联结的产业链,其规模化的分工协作,构筑了各资源、技术、成本等优势的区域产业集群,其大规模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先发省市经验看,也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支持,产业带动效果显著。无锡通过扶持尚德新能源、邢台扶持晶龙集团、保定扶持英利新能源等,均在本地形成百亿产值的光伏产业群。在我市现有光伏企业中,奥瑞特、博硕两家企业已在国内光伏能源设备制造方面取得了较大优势,具备了较强龙头带动能力。所以,我市应积极扶持这两家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发展光伏产业和相关产品,拓展、延长光伏产业链,实现增量推动,提升产业水平,培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光伏产业发展优势。

——加大对光伏产业的宣传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要加大对光伏产业发展和产品推广应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光伏产业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共识,增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机遇意识,创造加速发展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同时,在产品推广应用方面,要因地制宜,重点推进,注重成效。结合城市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适当加快我市太阳能路灯、交通指挥灯、广告灯箱、太阳能广场照明、建筑亮化美化工程太阳能源的推广应用,加速新建公用设施和住宅小区太阳能集热采暖建筑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引导对既有建筑实施应用改造,形成太阳能应用的示范效应,进而带动全市城乡太阳能的规模应用,使太阳能应用成为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光伏产业优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SWOT;新余

1、S:优势分析

新余市光伏产业具有市场地理区位分布优势。从江西省的的角度讲,江西省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闽中南经济区接壤;从新余市的角度讲,新余市境内不但有沪昆线贯穿全境,还有沪瑞高速公路贯穿东西,更有赣粤高速公路直通南北。新余至上海860KM,广州760KM,长沙280KM,武汉490KM,距省会南昌仅143KM,能为当地从事光伏产业的厂商提供广阔的市场潜力。

其次,新余市的光伏产业具有生产要素优势。硅是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料。作为硅原料的粉石英,江西储量十分丰富、品质较高,原矿洗选后SiO2含量可达99.5%以上。目前以探明保有资源储量2000万吨以上,居全国首位。江西的粉石英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宜春―萍乡一带,距离新余市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廉。

2、W:劣势分析

我国是光伏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依据EPIA的调查,我国(包括台湾地区)光伏厂商在太阳能级硅片,电池,组件和薄膜电池方面均表现不俗,分别占到了18%,59%,55%和22%。在世界十大光伏系统供应厂商中,就有包括中国尚德(Suntech)、中国英利(yingli)、中国晶澳(JA Solar)、中国天合(Triansolar)和台湾昱晶(Gintech)5家中国在内。

与中国光伏企业巨大的产能相矛盾的是国内尚未启动的市场。由于光伏发电在现阶段相对传统火力发电方式而言具有成本劣势。因此,光伏市场的扩大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激励的强大的推动力。

3、O:机遇分析

世界光伏产业自从2004年,德国“上网电价法“公布之后,呈现井喷式增长。根据Solarbuzz最新年度光伏市场报告,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安装量达到18.2GW(=18200MWp),相较于2009年增幅139%。以产值来看,2010年光伏产业全球营收达到820亿美金,相较于2009年营收400亿美金增幅105%。同时光伏产业链企业在过去的12个月中成功的募集到了超过100亿美金的股票与债券[15]。在世界光伏产业经历2010年的繁荣之后,若干新兴市场将蓬勃发展,将与德、日、美成为世界光伏市场未来重要的推动力。

从最新政策上来看,2010年开始,由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文件,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有关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设立12个太阳能示范开发区,2012年以后每年国内应用规模不低于1000MW,并到2020年实现总装机容量20000MWp,一旦国家的“新能源产业规划”和“上网电价政策”出台,形成对新能源产业长期的、持续性的政策扶持,将给新余市光伏产业带来爆发性发展的机遇。

4、T:挑战分析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原料依赖进口,国内光伏产品98%依赖出口,两头在外,光伏贸易存在诸多挑战,主要表现汇率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两方面。

所谓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欧洲是世界的主要光伏市场,是我国光伏厂商的主要出口地,其市场规模在2010年占到全球光伏市场的81%。欧元汇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厂商以人民币或美元计价的利润。

5、政策建议

新余市作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其第二、第三产业应该协调发展。新余市政府应该发挥其统筹协调作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服务业,使服务业能给工业提供急需的配套服务和有力支持。尤其是新余目前比较缺乏的咨询和中介服务业。要加强金融服务业,改变原来单一的传统低腰贷款融资方式,引入风险投资集群,为中小光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发展契机。

同时,新余市还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打造专业的光伏交易市场,为新余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光伏厂商提供一个交易平台,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成本。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余是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光伏基地需要大量各个层次的人才。因此,新余市应该以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为契机,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个方面推进人才战略,综合推动新余光伏产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江西看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但要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下[N].决策信息领导,2008年6月

[2]江西光伏产业[D].江西:南昌大学

光伏产业优势范文第3篇

国光伏产业正在重塑格局,代表着光伏产业新势力的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华为等几家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超越或接近细分领域的前期领跑者。

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出货量为1.6吉瓦,净利润3.133亿元,同比增长514.31%,首度成为全球单季销量冠军。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华为跨界入场,仅用3年时间,就成为行业第一。一直专注上游的隆基股份,一季度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417.59%,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

光伏新势力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光伏产业的整体回暖。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光伏产业迅速回暖,2015年国内新增装机量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14万千瓦,同比增长41.7%。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光伏新势力的崛起,一方面受益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是企业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的结果,有利于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躲过一劫

光伏新势力能够迅速成长并实现赶超,后发优势是一个重要因素。最典型的是晶科能源, 2006年晶科能源成立并以一个跟随者的姿态先后进入硅锭、硅片、组件领域中。彼时,受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在2005年成为首富效应的吸引,国内一大批企业进入光伏领域,晶科能源只是其一。

2008年,多晶硅价格一路疯涨,现货市场价格突破500美元/公斤。这让光伏产业的下游企业苦不堪言,一部分企业开始意识到需要进入上游,以获得主动权,另一部分则通过签订长期订单来稳定多晶硅供给价格。当年,英利斥资24亿元投资成立六九硅业有限公司,进入多晶硅领域,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当时有太多的企业涌进上游,虽然政府提供了优惠的电价,但晶科能源没有很强的项目经验和竞争优势,决定还是要“等一等”。不仅如此,2010年,晶科能源还将已经签订的长单中的一半转让给其他企业。

但恰恰就是这个“等一等”的决定,让晶科能源规避了日后多晶硅价格的暴跌风险。2011年,光伏市场风云突变。由于多晶硅、光伏组件产量增加太多,而太阳能市场却有所萎缩,供给远大于需求,以致全产业链库存严重。当年 10月,多晶硅现货报价25万-30万元/吨,跌破成本价。

同月,德国光伏企业太阳能世界公司的美国分公司(Solar World)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与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美国商务部于2012年10月裁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及组件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同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此项裁定,做出最终裁决。

多晶硅行业于是重新洗牌。部分前期投入多晶硅的企业不得不停产,签订大量长单的企业则背上了沉重的成本负担。比如,当年砸下重金的英利,受多晶硅投资拖累影响至今。而曾经红极一时的江西赛维则因豪赌多晶硅,最终破产重组。

晶科能源不仅成功躲过一劫,还先后拓展了南非、印度、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避免了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2011年,11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光伏企业中,晶科成为仅有的两家盈利企业之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2015-2016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出货量4200兆瓦,全球排名第三。

光伏产业优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中欧贸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69-02

自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外贸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下滑,相对的国际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不断出现,尤其在光伏产业上表现得更加的明显。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去审视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欧未来贸易关系发展趋势要有明确的方向,以此才能够保证在未来的贸易中合理地处理各种贸易问题。

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概况

继美国提起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以来,欧盟便纷纷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围攻,主要以德国Solarworld公司和意大利的Prosun公司,纷纷向欧盟提出反倾销申请。2012年9月6 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中国光伏产业产品的相关立案调查,其涉及的金额高达210亿美元,随后,欧盟于2012年11月8日启动了针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调查。

1.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中欧光伏产业争端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12年9月25日的EUProSu的诉讼,其质控中国光伏产业借助政府的资助疯狂扩张,提出以产品税收的方式惩罚光伏产业。欧盟要45天的时间对于此事进行立案。后2012年11月8日欧盟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反补贴调查;在2013年2月28日欧盟委会宣布,在光伏玻璃协会的要求下,将会对于中国的光伏玻璃进行反倾销调查,其相关的标准不符合相关的国际规定。自从2013年3月6日起,欧盟对于中国的光伏产业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进口登记。2013年5月22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业界提交了价格承诺谈判方案,对于此事欧盟直接给予回绝,没有给予任何的解释和说明。此时中欧光伏“双反”的价格承诺问题陷入僵局。2013年5月23日中国商务部就光伏产业的问题希望与欧盟展开协商。2013年5月2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中有14个国家反对“双反”议案。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访问德国,对于欧盟的光伏产业的调查提出强烈的反对,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希望可以本着互利的原则解决争端问题。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运行临时反倾销税,并要求中方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恢复,否则将会进一步提升反倾销税率。

2.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现状。根据最新消息,中欧协商通过价格承诺,保持中国光伏产品的平均售价,给予一定的上浮比例。7月27日,商务部官网传来消息称,中欧双方就中国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最终协议,统一价格承诺。此次的价格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方企业的利益,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中国光伏产业将会在欧盟市场保持其份额。次日获悉,中国光伏产品输出欧盟的价格下限为0.57欧元/瓦,此限制时效为三年。还对于输出的光伏产品的数量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相关的详细结果将会在8月初给予确定。

二、中欧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为例

1.贸易总量巨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和欧盟的贸易关系。其贸易的发展规模和总量不断增长,并使得欧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市场之一。在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世界光伏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在2008年的产量占据世界第一的水平。产量迅速扩张的前提下,也迅速开始了对国际市场的占领,一时之间成为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仅仅是3MW,仅仅过了四年,到2007年已达到2 000MW,其后的2011年就有2 I GW的总量,是世界产量的3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

2.欧盟贸易劣势地位较为突出。在中国和欧盟的贸易过程中,中国对于中欧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自己处于长期的劣势地位。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和欧盟之间贸易依存性是迥异的,中国对于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欧盟市场对于中国的依赖,另外一方面,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欧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会是欧盟的贸易展开的首选,而日本以及相关的欧盟成员过与其以前殖民地之间的关系还会去首选欧盟,由此给予中国产业带来的压力也是实际存在的。

3.中国贸易优势不具竞争性。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光伏产业的确占据着国际市场,有着一定国际竞争力,但是这样的国际竞争力只是单单地反应在数量上和发展规模上,其实质性上的优势很难发现。其主要体现在,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其能源的结构难以优化环境,恶化严重,还有过快的增长势必会造成国际上对于此产业的贸易反倾销,由此负面因素导致光伏产业的实际竞争力下降也是必然的。

4.对内部经济影响巨大。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国内部经济产生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出口额急剧下降。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在市场的依存性很大,贸易争端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光伏产业价格优势急剧下滑。其二,光伏产业面领着亏损的局面。其三,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行业的洗牌过程。一些技术能力低、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无疑促进了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其四,随着光伏产业的兴起,光伏产业领域的劳动力数量是庞大的,一旦其争端难以有效解决,将会使得中国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加紧张。

三、中欧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

1.短期内,矛盾与合作交织。在长久的中欧贸易中,中国和欧盟之间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保持着一定的规则。对于欧盟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其将会积极地利用20国集团以及联合国等相关的组织来发挥其建立规则的作用,从而使得其在中欧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不变,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此基础上欧盟会关注于提高资源效率技术的同时,强化其传统资源渠道,稳定其与他国的贸易关系。综合来看,这与中国的发展观念是一致的,但是在在未来的中欧贸易中,势必还会出现一些小的摩擦和争端,但是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是双方的共同追求,在短期内这样的分歧存在也是必然的。这是由双方的贸易利益决定的,也是双方的贸易地位决定的。我们需要正视这样的矛盾,强化合作,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2.长期内,合作将成为主流。在中欧合作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虽然在某些领域双方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端,但是总体上保持着贸易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现阶段下,欧盟急于摆脱债务危机,中国是其贸易对象,而对于中国来说,其产业转型期间,需要保持和中欧的贸易关系。基于此,双方都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将是其未来发展的主题。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需要我们在各个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未来的中欧贸易关系,合作必将是主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四、促进中欧贸易发展的措施

1.加强国内经济建设,夯实贸易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国内经济,这是弱化外贸对中国经济作用的主要措施,一旦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其对于外界商场的依存度就会慢慢弱化,中国所面对的国际风险就会减少。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会促使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将市场的份额优化,实现渠道多元化,市场多元化。

2.端正贸易心态,促进互利发展。其次是在经济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实体,在一体化方面走得也非常快。双方在这方面互补性比较强。由此双方应该秉持正确的态度,以平等互利的为原则,实现双方的共赢。由此,我们需要端正贸易动机,开展更加广泛的互利合作。

3.加强企业间合作,提高贸易水平。企业间的合作要不断的深化,各取所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由此形成的企业其在自主创新上的能力往往会具备着一定的竞争力,其综合实力也会相应的增强。在面对国际市场的争端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贸易流向,从而最大限度的弱化国际市场的依赖。以此同时还会成为成本降低的关键措施。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其改革的契机,企业可以借此优化器产品结构,强化其实际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行业在面对国际贸易危机、国际贸易争端时,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规避和应对。

4.加强政府间沟通,及时解决贸易问题。政府要不断强化政治磋商工作,对于贸易中遇到的争端要及时给予解决。目前,欧洲是中国光伏贸易最大的市场,欧洲境内相关的负责人也高度重视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坚持以对话的方式解决双方的贸易问题。由此在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应该强化政府之间的协商工作,从而保证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护,以实现共赢的局面。现阶段,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形势严峻,越是在这样的时刻,各个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贸易争端解决者的作用,开展深入广泛的贸易协商,基于双方的经济利益,争取实现双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来看,中欧双方在处理争端的过程中还是可以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协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技术创新,改善自己的市场结构,注重内需的开发,强化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额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要注意自主知识的创新产品的研发。对于政府来说,要审时度势地贯彻执行自己的外贸政策,在面对贸易争端问题上要坚持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世江.中欧光伏产业互补互利 相互依存[Z].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

光伏产业优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嘉峪关 光伏产业 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

嘉峪关市光热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就地消纳能力强,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嘉峪关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3316小时,平均太阳能辐射量6129兆焦/平方米,是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非常有利于建设光伏发电产业。

(2)具备较强的新能源自我消纳能力。作为重工业城市和嘉酒电网负荷中心,对能源消纳能力较强。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嘉峪关市抓住西部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围绕打造“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和“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制品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强化光伏产业与高载能产业同步发展,积极为新能源就地消纳创造条件。

(3)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嘉峪关市抢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时机,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嘉峪关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推光伏产业成为本市新兴优势产业。

(二)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嘉峪关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多元化发展、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光伏电站、光伏应用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4年6月,开展前期工作和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已达1111.5兆瓦。

(1)光伏电站建设情况。“十二五”时期,嘉峪关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4000兆瓦光伏电站,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一期规划建设1000兆瓦。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484兆瓦,并网发电334兆瓦。核准待建项目2个100兆瓦,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1个427.5兆瓦。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6.2亿元,资金来源皆为公司自筹资金。已投产的光伏企业,发电成本不到0.7元/度,由于占有“先建少限”的先机,限电比率低,处于盈利状态。

(2)光伏应用情况。积极开展了光伏农业大棚的试点推广工作,与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内首例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项目,已建成3座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成为全省集新能源开发、绿色电力示范应用、有机农业观光、高效生态种植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打造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具备光伏发电配套设备生产能力。

二、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电网接入系统薄弱,影响企业产效转换。区域变电及供电能力亟待提高,现有电力输送网架结构很难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需求。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可发电量为5.2亿千瓦时,但仅40%左右的装机容量并网发电,其余新建的光伏电站受电网满负荷制约,无法完成并网供电,电站产能不能转化为产值,影响了项目建设进程和企业投资积极性。

(2)光伏产业链相对单一,多限于光伏发电。光伏产业的新衰主要取决于所具备本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本地不具备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技术,其研发、创新能力更是一无所有;与光伏产业相配套的光伏生产企业较少,生产规模有限;与电池组件相关的重要产品生产还处于空白,光伏设备产业链急需延伸。

(3)高载能项目缓建,延迟了光伏电站建设进度。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以用产能过剩行业受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不足作用,致酒钢公司电解铝项目和工业园区部分铁合金、铝材加工等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影响了光伏电站投资前景,使部分已规划、审批的光电项目缓建、停建,光伏企业观望情绪漫延,明显延迟了项目建设进度。

(4)政策扶持不到位。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新能源是新兴朝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在当前技术、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目前我省在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比较强的激励扶持政策仍然不足,部分企业国家核定的补贴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

三、对策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在产业科学谋划上求突破。科学规划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确保光伏产业与全市经济发展共享共融,形成以太阳能光伏为主体、以风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2)强化招商引资,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依托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创新引资思路和引资方式,积极加快光伏产业上下游联结。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引进关键性、龙头型、补链型的光伏企业和项目,加快形成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光伏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转型与提升。

(3)强化项目建设,在产业化进程提速上求突破。把项目建设作为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抓手,强化光伏电站项目和风电项目建设,不断扩展光电应用范围,围绕新能源产业配套要求,加快光伏产业配套项目进程,努力形成集光伏电站建设和风电、光电设备研发、制造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链,强化协调作用,保障各项目协调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