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亚太传统医药网;传统医药;网络,信息平台

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的灿烂瑰宝。近年来,当“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潮流渐渐兴起,传统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传统医药研发、医疗与产品也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传统科研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利用先进技术创建现代信息传播与交流渠道、促进传统医药研发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传统医药发展的重要契机。

亚太地区的传统医药享誉世界,亚太地区各国对发扬传统医药、利用现代科技促进传统医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联合国亚太技术转让中心(UNAPCTT)的倡导和发起下,“亚太传统医药网(APTMNET)”应运而生,并一步步从最初的构想到初步建设成形,并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它是旨在促进亚太地区及世界传统医药研发与产业合作和交流的国际性传统医药综合信息网络平台。

1 建设目标

由UNAPCTT提出,经科技部确认,亚太传统医药网的总体建设目标包括:

(1)促进亚太地区在传统医药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药物的研发与加工、传统药物质量控制及标准化、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2)促进各成员国在以上领域的文化与信息传播和共享;

(3)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传统医药技术交流与转让、加强专家交流和组织相关培训;

(4)加强亚太地区传统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的技术与产业合作。

2 建设内容

2.1 网站资源建设

网站信息资源是开展服务的基础,我们根据社会和用户的需要重点做好以下栏目的建设,为信息增值服务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1)网站首页――主要内容包括APTMNET的统一网标、节点网站(国别)名称、各国或亚太地区传统医药动态信息及新闻、各国或亚太地区传统医药发展概况、网站导航和相关链接。

(2)传统医药资源――重点介绍各国(地区)传统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海洋生物资源基本信息,并配备图片。同时介绍各国(地区)医药资源分布状况、药用(动)植物(养殖)种植情况及主要供应市场,介绍各国(地区)医药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重点建设传统医药资源数据库、传统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

(3)标准与法规――介绍各国(地区)传统医药政策、法规与标准、各国(地区)传统医药管理机构等。

(4)企业与产品――主要用于促进各成员国传统医药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收集各国(地区)传统医药企业及其产品信息,对重点企业和主要产品,可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并进行广告链接。

重点各国(地区)传统医药市场动态信息。

重点建设企业产品数据库、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和功能食品数据库。

(5)教育与培训――介绍各国(地区)传统医药教育体系、各类学校、培训机构,适时开发传统医药网上教育。重点建设传统医药教育机构数据库。

(6)传统医药研发――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反映各国传统医药研发资源,包括研发机构、人才、成果、专利、科技文献等。

反映传统医药可持续利用技术,包括药用(动)植物(养殖)种植技术和自然哺育技术、采收和加工技术、生产制剂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等。

反映传统医药新技术,重点介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

重点建设研发机构数据库、研究专家数据库、成果专利数据库、科技文献数据库、传统医药可持续利用数据库。(7)热点追踪――围绕全球关注的传统医药热点主题和各国(地区)发展传统医药的重点计划,动态跟踪报道。(8)门户导航――集成国内外传统医药网络,开启知识宝库大门,提供通往浩瀚医药世界的途径。

2.2 网站功能开发

网站功能开发上,亚太传统医药网中国站和各节点站将以为传统医药业内人士服务为目标,重点开发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和教育培训等系统功能,实现:

(1)网上信息系统――供用户传统医药产品供求、技术转让、投资与引资信息,促进经济技术合作。

(2)网上咨询系统――即依托网站,建立专家系统,开展网上咨询。

(3)网上采购系统――供用户开展电子商务与电子交易。

(4)电子邮件系统――各国(地区)节点站可依托该系统开展服务,也可独立开设各自的电子邮件系统。

3 网站技术方案

(1)网站系统的开发,我们采用安全性高、可移植性好、运行速度快的Java/Jsp 技术来进行开发。

(2)采用统一的网站内容框架。包括确定中国站和节点站共享的基本栏目和基础数据库,统一制定共享的基本数据库结构,统一制定会员管理数据库。

(3)各节点站域名可实行双名解析

中国站将统一处理APTMNET所有节点站的DNS解析,并统一制定各节点站二级域名(如国名.省略)。各节点站同时可拥有自有独立域名(独立申请)。

(4)各国节点站在软、硬件配置和网站制作上采用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

(5)通过标准浏览器完成所有前端工作。

(6)所有WEB页面统一设计并动态生成数据。网站所有信息全部存放于大型数据库中,逐步共同建立跨国界的网络平台。

(7)软、硬件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 2000 SERVER

主要开发语言:Java/Jsp

数据存储:MYSQL数据库

4 网站建设成效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范文第2篇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1.002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1-0003-02

中医药信息学是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21世纪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相互结合成为必然,它将推动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建设与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传承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医药学,发展中医药信息学,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快速实现,是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员的责任之一。构建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必然需要中医药学、图书馆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组成专家团队,共同研发构建,才能为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更好、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

1 构建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的意义

中医药专业图书馆是存储中医药科技知识的宝库,也是传播中医药知识的重要信息枢纽,更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为科研和医疗人员提供知识服务,对中医药信息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实现中医药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

信息资源是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之根本,实现中医药知识的准确定位、快速获取和利用是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一方面要基于用户需求采集相应的中医药信息资源;另一方面,要对类型多样的中医药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组织、整理加工,深度揭示其知识的内涵。资源类型包括图书期刊、声像缩微、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报告、专家信息、机构信息等。在追求资源全面的同时,坚持通用资源优先的原则,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标准的元数据和规范的数据库结构,科学地实现中医药信息资源的超强整合,以满足中医药信息学研究与发展的需要。

1.2 发挥重要的支撑平台作用

进入21世纪,虽然我国中医药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也还存在信息获取、转化与共享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搭建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中医药知识的获取与信息的转化能力,通过信息数字化建设与网络化技术来提高中医药信息的共享能力。另外,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亦是中医药专业图书馆为中医药教育、科研和临床提供知识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具有承上起下的桥梁作用,对传承和创新中医药学、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基金项目:2008年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8FY120200-1)

通讯作者:李莎莎,E-mail:

1.3 推动中医药信息学科的发展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数千年来经久不衰,为大众的健康和民族的昌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1世纪,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新兴的学科――中医药信息学。作为中医药专业图书馆,搭建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其目的是对中医药学信息实施有效的管理,促进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加快中医药信息的知识转换,实现中医药信息的获取、转化、传播与利用,促进中医药信息学的深度研究。因中医药信息学在技术与支撑服务的研究实践中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利用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对中医药信息学的内涵和原理进行研究,将丰富和完善中医药信息学的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中医药信息学科的整体发展[1]。

2 构建知识服务平台的人员结构

中医药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是围绕着信息资源的挖掘、整理与利用而展开的。图书馆构建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医药信息资源,构建专题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准确分类、快速定位和便捷获取与利用,为中医药教育、科研和临床提供一站式的知识服务。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必然需要中医药人才、图书馆人才、外语人才和计算机人才等复合型全方位人力资源体系的支持。

2.1 中医药专业人才

中医药学是我国具有原创精神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之一,为适应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加快中医药现代化的步伐,中医药专业图书馆也必须要有中医药学的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和优秀的青年中医人才以及多学科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才能完成中医药学文献的采购、分编、主题标引、收藏、加工整理、提供知识服务等重要工作。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才能做好信息资源的分类、主题标引,资源整合及满足各层次用户的答疑解惑;其次,要有善于学习、深入领会中医药学精髓,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将最前沿的医学信息准确传授给学生的教育人才,起到传承、发展、创新中医药学知识的作用;第三,需要有既懂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又有经营理念和信息知识服务方面的中医药管理人才,才能保证图书馆从全局的高度对中医药资源进行配置,对采购、流通与知识服务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

2.2 图书馆专业人才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员应是既有专业背景,又善于服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医学期刊图书信息的著录、分类、深加工、数据挖掘、构建元数据等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都需要图书馆专业人才去完成。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该在图书馆人才的专业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与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为搭建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动力,以满足中医药信息学研究与发展所需要的学科化服务。21世纪的图书馆员不能只为用户提供传统的信息服务,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成为用户的信息向导及网络信息专家。特别是当用户提出某些具体问题时,要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能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增值服务。

2.3 外语专业人才

随着中西医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外文图书与期刊及电子资源也是中医药专业图书馆采购和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外文医学信息的管理、加工整合、传播与利用都需要外语方面的人才去完成。所以,要求外语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外语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能够担当起外文医学文献的翻译、组织、整合、管理和信息咨询服务等重任。随着中医药学的快速发展,中医文化已经走向世界。因此,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只有引进复合型外语人才,才能建立健全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为中医药信息学的深度研究提供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

2.4 计算机专业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计算机技术渗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科技进步与创新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医药专业图书馆构建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也必须依赖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才能有效地实施平台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资源建设、资源管理、信息服务和用户信息等四大系统的建设。要把馆藏的大量纸质信息资源转化成数字资源,连同多媒体、声像及网上资源,通过数据集成及多种技术,实现库与库的融合,完成一站式检索,达到资源共享,实现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作用。计算机专业人员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创新,对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进行完善、更新和维护,确保中医药科研人员能够得到实时、精准的医学信息。

3 小结

总之,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的人员构建,不但需要全方位复合型人力资源体系的支持,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各专业初、中、高级多层次的人才组合,培养和吸收中医药信息学的各类复合型人才,组成一支研究中医药信息学和构建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的专业团队,充分发挥知识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以促进中医药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加快实现中医药信息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此外,在“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专业图书馆还要建立健全各种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中医药信息知识服务。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南派藏医药;甘孜州;发展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11-01

藏医药是继中医药之后的第二大传统医药,位居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首。南派藏医药特色突出,探讨南派藏医药的发展现状,对发展藏医药有重要意义。南派藏医药植根于复杂多样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康巴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对产生于南方河谷地带的藏药材以及好发于温热带地区疾病的瘟疫、赤巴病等常见疾病深入观察和研究,本文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南派藏医药的起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南派藏医药的起源

藏传医学历史悠久,公元8世纪藏族人元丹・贡布所著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使藏医学发展到成熟阶段[1]。宿喀・娘尼多吉被称为“南派藏医药”理论创始人,他以《四部医典》的理论为指导,对产生于藏南河谷地带的藏药材和藏族山区常见疾病进行探讨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南派藏医药学派便应运而生,随着藏医药的传播和发展,其极大丰富藏医药学理论[2]。南派藏医药一直到藏医药大师司都・确吉迥列的时代,南北派藏医药学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2南派藏医药的特点

甘孜州的南派藏医药一度成为藏医药中坚力量,领导了整个藏医药学的继承、发扬。以嘉央・青则江布等藏族同胞为杰出代表的十九世纪初南派藏医药学家,使藏医药有了空前的发展[3]。南派藏医药代表性著作主要有《草药鉴别》、《草药性味》、《草药生态》、《晶珠本草》。南派藏医药擅长推拿、按摩、擦涂、火罐等综合治疗。南派藏医学长于治疗脾胃疾病、肝胆疾病和高原性风湿等病症[4]。

3目前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发展现状

四川甘孜州是南派藏医药发源地[5]。以大德格为中心的甘孜州南派藏医药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青藏高原本土原始藏传宗教盛行时期。近年来,甘孜州德格等县藏医院接受了境外爱国藏胞和民族宗教人士的捐资办学,开设多期藏医药培训班,对南派藏医药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作者对甘孜州藏医院、德格县藏医院考察发现,藏药制药及藏药植物栽培等学科高级人才缺乏,高级人才问题成为南派藏医药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6]。

4发展南派藏医药的思考

南派藏医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是新时期发展民族医药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藏医学的研究者我认为保护方式包括:首先是加强南派藏医药的培养,人才是促进藏医药发展关键。重点培养好藏区藏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民族医院临床藏医学和藏药制药技术这三大领域的技术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技术扶持政策,将藏医药大师的理论和方法等传承给少数民族地区年轻一代藏医药人员,将其发扬光大;其次应加强对南派藏医药在民族地区临床试验的推广,让广大群众认可藏医药的疗效,建立民间疗法档案为藏医药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7];第三,加强对四川康巴地区藏药资源保护,通过开展对虫草,松茸等野生藏药的普查,提出甘孜州野生藏药材保护计划,实现藏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J].世界报,2015(2):16.

[2],甘孜州中藏药业开发战降思考[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1):22-24.

[3]祝彼得,王战国.试论藏医药研究与藏族传统文化的关系[C].2012全国藏学术讨论会文集,2012:435-439.

[4]胡尚钦,黄璐琳,杨晓.南派藏医药的起源与发展[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12):23-24.

[5]华桦.我国南派藏医药的形成与发展概述[J]0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5):7-8.

[6] 杨嘉铭.康巴文化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2008,27(4):9-16.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范文第4篇

(一)学科发展模式雷同,特色优势不够突出

在中医药院校中,大多数的资源都安排给中医药学科,建立了以中医药学科为核心的学科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逐渐扩展到药学、医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当中,最后才衍生出农学、管理学等新兴学科。所以在当前的中医药院校中,管理学科所受到的重视远远不足,很多学校在不同程度上追求大而全的效果,却忽略了学科特色的形成。就中医药院校的学科总体情况来看,中医药学科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其它学科的影响,但因为研究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也导致学科特色没有得到良好展现,管理学科的又是得不到展现。

(二)学科资源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医药院校管理学科因为其发展还不够完善,师资队伍等教学资源建设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般而言,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了学生质量的高低。在中医药院校管理学科专业教师的引进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较多管理学类专业的高层次人才都会选择财经类院校或一些综合类院校就业,很少有管理类人才愿意直接到中医药院校就职,这也大大增加了中医药院校管理学科建设资源的发展难度。

(三)专业建设基础薄弱

现如今,很多综合类大学的管理学专业已经有了较多的进展,因其起步时间较早,又有较多优秀的经验借鉴,所以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中医药院校管理学科则因为其起步时间较晚,仅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专业建设的基础性条件不能与其它管理学专业进行抗衡,所以其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二、中医药院校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

(一)建设智库组织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模式逐渐成为了各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更是需要不断更新相关的学科建设模式,整体而言,中医药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要有充足的创新意识,在法律法规及相关策略的推动下,逐渐形成智库组织平台。这一平台要主要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战略探索相关政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选择,为政府和相关的社会组织提供稳定的人才资源。

(二)造就教学科研精英队伍

针对中医药院校管理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不断提升中医药院校对于相关管理学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以学科研究方向为基础,组建相应的教学科研团队。中医药院校管理者要更加严格地遴选、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明确学科带头人在中医药管理学科方向的重要责任。完善学校学科管理结构,注重师资团队年龄的结构化和稳定性,实现学科背景的多样性。

(三)凝练学科方向,合理配置资源

在中医药院校管理学科建设过程中,会严格根据相关的管理学科发展需要,凝练学科方向,实现管理学和中医药学的紧密结合,围绕中医药管理学的方向,加大重大项目的主动设计。同时要根据中医药管理学学科的相关特点进行布局,合理规划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加强研究机构等相关建设,给予相关学科配置相应资源,充分发挥研究学科阵地的重要优势,为学科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创新;振兴中华;中医药事业

一、关键词的概念

(一)学习:(1)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学习文化。学习先进经验。(2)效法:学习他的为人。

(二)创新:(1)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要有创新精神。(2)指创造性:新意:那是一座很有创新的建筑物。

(三)振兴中华:大力发展,使中华兴盛起来。

(四)中医药事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医:是指中国固有的医学。用中国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治病的医生。中药是指中医所用的药物,以植物为多,但也包括动物和矿物。

本文所指的中医药事业,不但包括常见的汉族拥有的中医药事业,还包括少数民族的中医药事业。中医药是中国民众在长期的防病治病实践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

二、学习与创新的意义

(一)为什么要学习与创新中医药事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一次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开坛演讲中指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第一批为世界做出贡献的是汉语汉字,第二批能够深入到家庭,给人造福,让人信服,同时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粹,了解中国人精神和灵魂的,唯有中医。

许嘉璐说,中医对世界的影响很大,美国政府已经宣布,把看中医纳入美国保险的范围。过去在西方中医被认为是伪科学,是被禁止的,现在中医的理论与实践被认为是科学的、神奇的,是西医的理论解释不了的。越来越多的西方政要有了疑难病症以后到中国来治疗。

许嘉璐以“中医振兴:历史的必然,世界的需求”为开讲题目,从哲学理念与文化发展的渊源上,分析了中西医差异的根源,阐述了中医蕴涵的深厚文化根基及其重要价值。

他说,中医药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古老的文化。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多源一体、包容、吸纳、整体性、动态论和辩证思维”等特点相吻合。中医药自古就不断吸收各个部落、部族、民族,国家的医学成果;儒、道、释并容;药、针、推拿、养生并举;与西医结合;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及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与“君臣佐使”的关系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论”思想;“经脉学说”的循环往复和“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原理符合变动不息的自然规律;“六经辨证”、“理法方药”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辩证思维。而西方古老文化的特色是一切从宗教派生,一元化;由不可证明的前提出发,按照“理性”逻辑思维证明。

许嘉璐指出,中国医学应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中医的特点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紧密结合,是一个综合的科学,它不仅医疗人的身还医疗人的心;中医当自强,要珍惜固有的成果、固有的传统文化;同时可引进世界的技术和设备,为我所用,使中医如虎添翼;要树立新的世界观:中国中医药不仅仅肩负着中国13亿人口的健康,而且还肩负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新华网广州11月9日电(记者杨霞、毛一竹)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9日在广州表示,“医改”对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王国强在广州举行的“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暨博览会”做了主旨报告。他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在理论上具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其本质特征是从整体、功能和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把握生命的规律和疾病的演变。

据王国强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立足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占有卫生资源比较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的国情,在大力发展西医药的同时,将中医药作为医药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

当前,中国已基本建立起遍布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有3000多所,中医从业人员达50多万人。中药产业不断壮大,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步伐加快,已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对中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2008年中国中药出口已超过13亿美元。

他还表示,中国中医药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一些传统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传统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野生药用资源破坏严重等影响和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今年初,中国政府全面启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对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措施。王国强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医改文件精神,大力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他提出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加强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使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医药是高科技

中医药发展有数千年甚至说自从有中国人类起就产生了中医药,中医药能在这个世界存在这么长时间就肯定了其具有独树一帜的科学性。为什么说中医药是高科技呢?许多人认为西医具有高科技性,而中医到目前为止很小看到有说其高科技性的说法及理论。其实很简单就可以证明其高科技的。(1)在世界上,中国是人口大国,为什么会成人口大国,证明其医药发达,中国医药在未引入西医时,只有中医。(2)世界上流行多次特大的瘟疫,西方国家的西药无法阻止其流行,唯有中华大地的中医药能阻止这些疫情的流行,并治好了受感染的人群。(3)许多奇难杂证的病只有中医才能医治。(4)现阶段外国许多药品的提练,是通过我国出口中草药原材料研制而成的。(5)中医药的高科技只能在学习与创新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三)中医专家及接班人后继缺乏人才

据我了解,在100个中医名家中,找不到一个其子女,继承其事业的人。这与过去传统的一代接一代相传,有相违背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这里应从体制,从经济方面找原因了。因此,从现在起必须加以重视,只有专业人才才能有可能学习与创新中医药事业。

三、如何才能振兴中医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