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物流市场调研

智能物流市场调研

智能物流市场调研

智能物流市场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物流

中图分类号: TP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124-2

0 引言

智慧物流的概念最早在2009年12月由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在原有智能物流的基础上提出的,2006年,张军杰就智能物流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智能物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2011年,汪鸣和李霞等学者提出智慧物流是在智能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更加注重整体智能特征、协作性决策等发展模式,且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的实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智慧物流的实现将大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大发展。Bardi,E.J,Raghunathan,T.S,Bagchi,P.K认为智慧物流是推动市场全球化的有力助推器,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Shih-Che Lo,Randolph W.Hall 2007年设计一个实时智慧物流信息系统解决货运行业在高峰时间交通堵塞的问题,提高了智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众多学者对智能物流和智慧物流的发展做了众多的研究。

1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存在迫切性

1.1 智慧物流将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的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物流企业中已经实现部分信息化的不足1/4,全面实现的不到1/10,河北省的情况更差,这样的结果是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出现不畅,很多成本的提高出现在物流上,如果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1.2 智慧物流可建立公共平台,有序地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智慧物流的实施有利于加快改进企业物流的管理模式,提高其运作效率和供应链的协同化水平,促进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进程,从而解决在传统物流供应链消耗大量燃油,造成环境污染及大量碳排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信息领域的快速传输和相应能力,构筑企业的经济增长点。

1.3 智慧物流将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智慧物流将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它可以将传感器和感应器装备到交通设施中,如车辆、电网、铁路、隧道、桥梁、油气管道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物联网,实现多样化、多源化的数据采集,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完成信息的高度共享,从而实现人、物、信息、决策的高效融合。

2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我国部分单位的现代物流系统的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自动化等先进水平,如中储股份、外运发展、中海发展等,同时各地政府在智慧物流发展方式上也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慧物流尚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还存在众多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

2.1 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分散、布局乱、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河北省有不少小企业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小型的智慧物流或智能物流,但这些企业存在着规模小,开发的系统各自为战,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这样的结果是:缺乏有效的系统化管理,生产要素不能实现自由流动,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信息不能实现共享,造成企业间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运输能力有40%是空载状态,经常是去的时候超载,回来时是空载。

2.2 编码、文件格式等标准化数据不统一,也没有前瞻性的规划

从信息论角度上讲,智慧物流的实现需要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等实现标准化,由于物流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战,每个系统都一套标准,从而无法实现多系统的数据共享。同样在发达国家,在条形码、物流编号、数据接口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标准完成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同时,为解决末端数据的多源化和多样化,难以实现共享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在层次结构中加入“数据标准化”层的概念,实现异构数据的同构化处理。

2.3 信息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完善统一的平台

目前,在河北省的物流企业信息技术落后,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比如,缺乏GPS或北斗技术的货物追踪系统、仓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运输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信息资源不能整合,更谈不到信息辅助决策,条形码、射频识别、GPS/GIS的应用不合理等,这与国外的智慧物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的功能有限,物流信息分散,条块分割等等,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和协同优化。

2.4 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是构建社会高速发展的技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物流人才缺口至少30万人,而同时懂得物流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技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之又缺。

3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通过分析智慧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及河北省的现状后,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发展对策和模式。

3.1 政府应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政府应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整个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一是政府需要提供符合发展的政策;二是扶持一些有良好潜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作为未来智慧物流发展的核心力量;三是配套相应的资金用于通讯、物联网、运营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研发智慧物流的信息服务公共平台。

3.2 通过产业推进,建立产业标准和信息平台

通过产业联盟,制定相应的产业标准,用于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标准化和各类信息数据处理和传输的标准化建设,如代码、接口等,同时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协同化。

3.3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现数据协同性、信息的共享性和决策智能性

企业是智慧物流的主体,而要想实现数据智慧化就必须使用先进的数据设备和数据共享设备,如RFID、GPS、传感器等,将末端采集来的数据传至系统平台,从而为系统完成信息转化、决策支持、协同化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3.4 建立标准的引领,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降低物流成本

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慧物流统一协调发展、信息实现共享,决策支持准确性和智能性提高的基础。首先应该强化统筹协作,推进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各类信息标准化体系,其次是在物理上实现各类编码标识、接口、信息安全的基础共性标准等。

3.5 最终实现引入市场机制,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动力

智慧物流的最终是引入市场,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吸引资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为智慧城市的实现奠定基础。

4 结论

众多学者对智能物流和智慧物流的发展做了众多的研究,但系统化的发展模式尚属研究空白。本文借鉴国内外的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物流的关系,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业推进、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的创新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实现将大力推动智慧物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及智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蔡丽艳.物联网时代的智慧物流[J].物流科技,2010(12):95-97.

智能物流市场调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仓储信息能力 物联网技术 宁波仓储企业

仓储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仓储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客户满意度。仓储企业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高效智能化信息平台,并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把物联网技术同企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有效衔接起来。

一、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关系

数字化技术应用手段的日臻完善给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把从事运输、保管、装载、仓储管理等不同类别的物流企业水平连接在一起。

从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仓储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如果想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引入一种新的技术,物联网技术作为我国第一批重点推进的新型智能技术得到了政府大力扶持。宁波的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并且那些竞争优势相对较高的物流企业正在导入物联网技术中的若干技术,如RFID技术、GPS技术、GIS技术、WSN技术、ITS技术等。宁波的物流企业仓储信息系统管理中也在采用物联网技术,效果良好。相比之下,宁波生产型企业的库存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较低。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仅限于在独立的仓储配送中心内部联网应用,仍然是独立的、局限的智能仓储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将这些独立的智能仓储系统联网,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通互联,组成真正的仓储物联网。在智能仓储基础上产生新的变革,带动仓储信息化的革命。

二、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模型建立与分析

根据上述有关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以及相关理论考察,我们知道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之间存在着重要关系。这里我们借鉴了学者们对信息能力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仓储信息能力下信息创造能力、传播能力、反应能力。

我们设立了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仓储信息创造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假设2:仓储信息传播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假设3: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为验证上述研究模型及研究假设,我们采用了因子分析法、相关关系分析法、方差分析法(ANOVA)、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模型验证及假设检验。

本文以宁波仓储企业为调研总体,总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了86份,其中经筛选有效问卷为67份。在调查中,我们对调研的企业进行了相关的分类。按照规模划分,主要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按照企业的性质划分,具体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按照调研对象的身份,我们主要划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一线人员。在被调研的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且企业性质以民营企业居多。被调查者中,一线人员居多,高层管理人员占的比例最少。

根据资料,我们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设计的理论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对所测量的项目进行因子分析,输出的KMO值为0.658,卡方值为538.476,Sig.有效性为0.000。

通过成分矩阵分析,我们发现原来问卷调查设计的模型变量组合与SPSS分析有出入,所以对变量进行了筛选。

为研究宁波仓储企业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这两个定距变量之间是否相关以及相关程度如何,我们对研究中涉及到的4个变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我们以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传播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这三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如表1所示:

在ANOVA分析中F值为23.054,显著性水平为0.000,所以以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传播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为3个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在信度分析中,我们还得出对仓储信息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仓储信息反应能力。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当显著值小于0.05时,该项假设成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三个假设中假设1,假设3成立,而假设2仓储信息创造能力将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该假设不成立。

三、结论与对策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将会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其中影响最大的为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其次是仓储信息创造能力。

(2)仓储信息的传播能力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没有影响,但是根据定性分析此项结果与我们实际有所出入,推断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所调查的企业太少,导致最后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二是仓储企业虽然对信息重视程度很高,但是缺乏对仓储信息的传播能力的理解;三是由于企业缺乏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到底是哪种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了如下讨论问题:

1.仓储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物联网信息平台;

2.仓储企业如何结合市场响应,探索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

3.仓储企业如何强化仓储产品及服务的竞争优势。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和讨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建立和完善物联网信息平台

在政府及相关主体的协助下,仓储企业应尽快构筑物联网信息平台。

(2)结合市场响应,探索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

积极面对物联网时代崭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并提出市场知识导向和技术信息导向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为强化仓储产品及服务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对可共享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并制定出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强化方案,设定具体计划和目标,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钊,王继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53-59

[2]邓亦涛.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0,9

智能物流市场调研范文第3篇

豪华的“夺食”阵容

智能电视、智能电器、智能灯光、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智能厨卫、智能温控、智能安防、智能音响、智能空气监测以及智能路由器等等,浏览智能家居的大家族,我们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家”正在成为科技要接管的下一个重镇。特别是伴随着4G网络的覆盖与普及,WIFI 的渗透与辐射,人们对建立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上的智能家居的操控变得更加简单而快捷。

科技量能支撑下的智能家居产业即将迎来最为火爆的“黄金时期”。据市场调研公司Jupiter Research的预计,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到2017年将达到600亿美元,复合增速为19%。而另一家市场调研公司IDC则认为,智能家居届时将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如此巨大的商业空间和市场回报,引来了各方大佬云集,并不断加大竞争的筹码。

继年初斥资32亿美元收购了互联网温度计和烟雾报警器制造商Nest之后,谷歌日前又发动Nest出资5.55亿美元一举拿下了家庭安防设备商Dropcam,两起收购让谷歌强势站到了智能家居产品的制造阵营之中。几乎同时,谷歌宣布结盟惠而浦和灯泡制造商LIFX,其谋求对方产品与Nest恒温器和烟雾探测器整合的目的昭然若揭。不仅如此,在2014 谷歌I/O 大会上,谷歌了智能电视系统Android TV,联系到先前推出的Google TV,谷歌接下来将会举力打造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进而推出智能家居设备的标准平台。

与谷歌相比,苹果圈占智能家居市场的脚步并不缓慢。在前不久召开的WWDC开发者大会上,苹果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该软件允许用户使用iPhone和iPad,更加方便地通过应用和Siri语音等服务来控制家居灯光、门锁和音响等单品。当然,苹果并不满足提供智能家居的软件平台,其已经组建了一支硬件团队,针对“主流”智能家居市场推出数款硬件产品,同时,前不久苹果收购了高级音响系统制造商Beats Electronics。在智能家居领域,苹果依然秉承一贯的软硬结合理念,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硬件产品与软件服务的深度整合。

在三大科技巨头中,微软做智能家居虽然最为低调,但却起步最早,其在15年前的“维纳斯计划”中就提到了家庭智能化的概念。虽然该计划后来流产,但比尔・盖茨的智能豪宅却让人大开眼界。及至今年年初,微软正式公布“家庭操作系统”白皮书,再度踏入智能家居市场。前不久,微软宣布与家庭自动化设备制造商Insteon建立伙伴关系,目的是把流行的家庭自动化网络充分融入到Windows生态系统;而最新消息是,微软日前已宣布加入All Seen联盟,据悉,All Seen联盟由Linux基金会带头,高通、LG电子、夏普等全球50余家科技巨头共同组建,目的是共同制定电子恒温器等智能家居设备的统一行业标准。

已经在智能电视、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和智能电灯等多款产品身上做得风生水起的韩国三星自然在智能家居领域不甘屈于“外行”之下,其最令同行尖叫的就是不久前推出了智能控制任何家电的Smart Home智能家居平台,而且该平台是开放的,允许第三方加入。此外,三星正在大力推进Tizen系统的落地,欲通过产品硬件的庞大销量,打造一个全新生态圈。重要的是,据汤森路透对美国专利商标局自2000年以来收到的关于家庭自动化方面的专利申请的统计发现,三星在过去14年中提交了将近150项相关专利,其竞争智能家居市场的软实力可谓极其厚实。

家门前的布阵

相对于国际市场上智能家居已有30年的历史而言,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只有近10年的历程,但其所呈现出的商机却格外撩人。据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的《2013年度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未来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增速将不断提升,到2016年预计可达到29.17%,到2017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0亿元美元。无独有偶,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认为,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396亿元人民币。

不错,中国智能家居的确存在着非常强大的需求能力。目前,中国富有阶层正在形成,若按家户算,约1400多万的家庭户均年收入在18.6万元以上,人口约4460万人,占我国城市总人口的10%,概算下来,主要针对这部分人的智能家居市场总量为1400万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最近两年来,智能家居的销售数量和总销售额呈现出连续攀升的势头,年均增速至少在20%以上。正是捕捉到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巨大需求与增长空间,从家电制造巨头到IT运营商,从手机制造企业到软件开发商,都不约而同地加入到了“抢食”的行列。

在前几年推出“海尔Uhome”的基础上,海尔前不久又了“海尔U+”计划,在U+系统中,用户未来可以通过微信控制家中设备,同时能够将不同家电品牌置于同一个网络环境中,达到网络联动。不仅如此,U+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合作平台,海尔会开放SDK、API标准,各品牌品类均可接入。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气象局公众气象服务中心、百度云、腾讯微信、活法儿的体质检测以及乐视TV、大金、本来生活网、创新工厂、宝洁、高通等各不同产业方都已加盟海尔。与海尔同步,美的推出了“1+1+1”战略,即“一个智慧管家系统+一个M-Smart互动社区+一个M-BOX管理中心”,同时,格力表示将以能源和环境为中心着力发展智能家居。

作为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的老大,奇虎360绝对不会放过与自己紧紧毗连的巨大商机。据悉,360已与东方网力牵手成立了合资公司奇虎网力,主要向市场推送以“360家庭卫士”为品牌名的智能摄像机,剑指智能家居行业的家庭安防地带。紧跟360的脚步,不久前乐视集团与当代置业在香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乐视集团还联手华贸地产正式进军房地产,乐视的战略布局是,将乐视TV超级电视打造成智能家居重要承载终端,并最终延伸到智慧社区、智慧酒店、智慧体验中心等整个智慧互联网领域。

与360和乐视集团跨界联姻不同,小米则试图单枪匹马闯入智能家居市场。不久前,小米正式推出了小米路由器,路由器都预留了和智能家居产品互联的接口。小米的设想是,将路由器推广到用户家里,然后构建一个集硬件和软件为一体的生态系统。为此,小米正在研发Wi-Fi芯片,一旦未来小米路由器采用了自己的芯片,它就成为中控设备,所有的家庭设备先连接到小米路由器,在小米路由器识别之后再连接到网络。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小米的Wi-Fi芯片是一个“重”方案,除了需要强大的研发团队外,小米的芯片生产还要找厂家代工,毕竟小米还缺乏硬件生产能力。

如果说360、小米等IT企业针对智能家居的运作还处于蛰伏时期的话,那么京东商城则已进入实操阶段。日前,京东了名为“京东云助手”超级APP,该款产品涵盖家居云、健康云、车载云和个人云四个领域,可为硬件厂商提供智能芯片解决方案、操作方式以及数据分析支持。而用户只要在京东购买装有兼容京东协议智能芯片的任何品牌的家电产品,并用手机下载一个“京东云助手”,使用京东账号就可以实现对所有家电的控制。据悉,海尔、海信、美的、TCL、华为、联想等制造巨头以及博联、庆科、利尔达等物联网芯片厂家都已成为“京东云”的合作商,同时“京东云”还吸引了国家体育总局、物联网产业联盟、闪联等政府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加入。

标准缺失之忧

历经30年的发展,智能家居已经不再停留在只通过一个单独遥感器实现对单品的操控阶段,APP也不是仅针对单一目标实现控制,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家居将是一个能够在中控终端调控下的大系统,以满足人们“智能、感知、互联、分享”需求,从而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居住环境。

从目前来看,支撑智能家居的技术已然成熟,除去硬件开发生产技术不论,计算机系统方面,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音视频技术都相当完善,同时包括KNX/EIB,RS485,电力载波在内的传感遥控技术也日臻强大,仅无线控制方面,就有RF(315M/433M)、ZWave、ZigBee、蓝牙、WIFI、红外等多种控制方式。但是,如果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各个单品或者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并不相容和互联,如空调排斥电视,家电系统不兼容声光系统,再强大的技术也只能是英雄气短,而且这种彼此隔离的状况也不符合智能家居的本意。

另外,智能家居也并不能局限在室内,而应当是一个“大家庭”空间,即室内系统与屋外系统的互联互通,如用户可以进入车载系统,在汽车上实现对家电的控制和监测,包括连接车辆的GPS数据后,应用程序会提醒用户关掉离家时未关掉的空调,在到家前,用户也可以在车里远程打开家里的恒温或制冷设备。这种基于物联网技术背景的智能家居与车联网的结合应当是未来家庭智能化的重要趋势。

不仅如此,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家居还不仅仅是住宅智能化,而是应当辐射和扩展到用户的诸多生活领域,覆盖衣食住行,如已经开始试行的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家居,选择路线,预约停车,预约挂号,远程诊疗,再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付费,这样,智能家居就可以从卖产品,跨界到卖服务,更多领域也得以参与到市场培养与分享上来。

实际上,互联网的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无论是家中单品与单品、室内设备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互联,还是室内系统与车载系统的互通,或者是产品系统与服务系统的互应,都有赖于智能家居有一套统一的游戏规则,即智能家居产品与服务的行业标准。

扫描时下,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企业围绕着智能家居展开的竞争基本上出于各自为战的生态。在国内,建设部、公安部和信息产业都对住宅小区的定位各有侧重,行业管辖权各持己见,市场出现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智能家居产品标准;在国际上,同样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导致智能家居企业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协议都不同,市场上智能家居产品千奇百怪,上下游的产品都无法兼容。标准的缺失,不仅给用户使用与操控智能家居带去了极大的不便和烦恼,同时让厂商生产和推销产品左右受困,最终掣肘智能家居行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的进程。

智能物流市场调研范文第4篇

关键词:神华铁路;一带一路;大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商,自1995年成立以来,神华集团通过快速发展,逐步形成“煤、电、路、港、航、油一体化发展”和“产运销一条龙运营”的特有模式,产业链各版块间利润共享、优势互补的特点凝聚成为神华集团核心竞争力[1]。其中,神华集团自营铁路运输系统是其一体化运营的优势所在,目前拥有由包神(万水泉南—神东)、神朔(大柳塔—朔西)、朔黄(神池南—黄骅港)、大准(点岱沟—湖东)、准池(外西沟—神池南)、甘泉(甘其毛都—河西)、塔韩(塔然高勒—韩家村)、巴准(海勒斯豪南—点岱沟)等铁路组成的自营铁路网络,路网规模约2155km,2016年完成运量3.93亿t。神华铁路是煤炭运输专用线,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使神华铁路长期处于运力紧张的满负荷状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能源结构不断调整,国内煤炭需求首次出现下降趋势,神华集团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贯彻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促进企业向现代物流多元发展,提出了打造“西北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物流运输通道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鼓励多式联运业务发展的号召,尝试开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

1我国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1.1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全国综合交通体系骨干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较为完善的运输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县级区域。据统计,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由2007年初的7.7万km扩展到2016年底的12.4万km,大功率和谐型电力机车、载重70吨级以上重载铁路货车得到广泛使用,铁路运力显著提升。与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在运输距离、运输费用、持续性、全天候、绿色环保等方面具有优势,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经济政策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物流需求和物流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铁路运输零散货物的市场份额较低。铁路运输多年来主要以煤炭、铁矿石、钢材、焦炭和石油等大宗工业品为主要对象,占到了铁路总货运量的80%以上,对零散货物运输重视程度不足。以煤炭运输为例,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煤炭运力大幅提升,蒙冀铁路(鄂尔多斯—曹妃甸)开通后,仅大秦(大同—秦皇岛)、朔黄、蒙冀3大运煤铁路专线合计运力已经达到11亿t,2015年全国铁路运输能力达到30亿t,但同期全国煤炭运量增长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下行趋势。这一数据暴露出我国铁路运输品类不均衡的问题,难以适应当前大宗货物运量下降、零散货物运量大幅提升的发展趋势。(2)配套保障体系有待健全。虽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铁路总里程世界第二,但基础设施有效衔接方面还不够健全,铁路、水路和公路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集疏运体系不完整,制约了公铁水多式联运发展,同时导致了物流手续繁琐、运输总时间偏长、运费较公路不占优势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铁路物流亟需加快推进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积极推进铁路供给侧改革,提升铁路物流竞争力。一是不断优化运输品类结构,在传统大宗工业品运输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零散物流需求;二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以现代化物流园区为核心、以铁路干线运输为基础、以公路区域运输为延伸的多方协同发展的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良好衔接,降低社会物流服务成本[2]。

1.2神华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部级顶层战略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应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3–5]。神华铁路物流存在以下竞争优势。(1)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强劲。从近年来全国煤炭运输趋势看,以往煤炭企业争抢铁路运力的情况将逐渐转变为铁路运输企业主动吸纳货源,市场角色悄然发生变化。神华集团着力发展大物流运输,从企业自身来看,是企业去产能、调结构、保增长的现实需求;从与地方互惠共赢、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大物流是回馈社会、带动沿线中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责任承担;从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看,形成网络、通江达海的大物流通道,将有效打通神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由传统基础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跨越的历史性变革之路。因此,面向现代物流转变,积极拓展大物流运输业务已经成为神华集团发展的现实需求,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着强劲的内在动力。(2)区位优势独特。“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以西安为起点,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5省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各港口延伸至欧洲与南太平洋,而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需要通过优良的陆上东西运输通道相连通。神华铁路占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连接点,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发展潜力。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并与东乌铁路(东胜—乌海)、三新铁路(鄂托克旗三北羊场—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庙)、骋宇铁路和天津地铁等地方及合资铁路充分合作,逐步形成了西连宁夏,南及陕北,北达中蒙边界,横穿山西、河北,东抵渤海湾,辐射河北、山西、陕西3省及内蒙和宁夏2个自治区的铁路网络体系,成为了与大秦铁路齐名的东西铁路运输大通道,具有连通东西“一带一路”最短路径优势,同时神华集团还具备2.7亿t吞吐能力的港口以及216万t载重的自有航运能力,为神华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物流市场需求旺盛。由煤炭运输专线转型发展成为面向社会物资的大物流运输通道,大力拓展多式联运,前提条件必须是物流市场物资充足,对铁路运力需求旺盛。为全面调研沿线地区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市场需求,2016年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针对长途货运汽车的运输费用构成及运输货品、回货等内容进行了专项调研,包头、鄂尔多斯、榆林主要煤化工项目产能结构调查如表1所示。调研结果表明,预测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仅煤化工品类固态物资一项,经天津港、黄骅港区下水量保守估计达130万t以上,并且铁路运输成本较公路运输也有显著优势。神华铁路发展大物流运输可使煤炭运量下降释放出来的运输能力和“空车”折返所浪费的运输能力重新得到利用,还可以形成稳定的客户及物流需求,市场前景良好,是神华铁路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

1.3神华铁路物流存在问题

依托自营铁路运输线路以及沿线区域经济结构特点,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神华铁路不断加大面向社会开放力度,积极推进与社会物流资源的互联互通,开拓外部物流运输市场,扩大运输产品种类和客户规模。2016年神华集团累计完成非煤货物运输1933万t[6],神华大物流运输体系与运输通道初步建立。但是,神华铁路物流还存在以下问题。(1)运输货物品类单一。虽然神华集团近年来大力拓展大物流运输业务,积极谋求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但目前运输品类以矿粉、砂石、焦炭、兰炭等大宗货物为主,高附加值的民用社会物资,如电子设备、生鲜等产品在神华大物流运输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物流产品多元化水平不足。(2)多式联运装备水平落后。神华铁路尚未建立基于公铁、海铁联运的多式联运成熟物流体系,缺乏先进的多式联运专用装备,少量的多式联运业务仅停留在通过既有铁路敞车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领域,该方式由于装载加固困难,存在货物移动、车辆偏载等安全隐患,亟需研制开发安全、高效的适用于公铁驮背运输与集装箱运输的多功能专用运载装备。(3)运输方式间衔接不畅。目前神华大物流运输服务链条较短,覆盖汽车运输、铁路运输、海上运输等运输全过程的“门到门”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铁路两端装卸站场与公路的无缝衔接、快速换装和快速转运尚未实现,将货物快捷地运送到客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未能有效解决[7]。(4)铁路网络互联互通薄弱。当前我国煤炭自营铁路在与国家铁路、地方铁路接轨过程中经营限制条件较多,无法实现各类铁路之间的互联互通,极大遏制了运输能力与效率。国家铁路、地方铁路管理体制局限性大,自营铁路无法自主决策和经营管理,运输关系复杂。另外,公路与铁路2种运输方式长期以来独立发展,在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相互分割,在便捷换装与快速转运方面存在较大障碍,物流园区普遍缺少多式联运衔接设施。

2神华集团发展大物流运输通道对策

针对神华集团自身发展大物流运输通道,开拓多式联运新模式、新业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神华铁路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贯彻“大物流”发展战略,以神华东西铁路运输大通道优质资源为依托,探索开展基于公铁驮背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成套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围绕当前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热点领域,提出了“大数据+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发展战略,并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从多式联运装备研制、智慧物流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物流衔接设施建设、多种服务方式创新等多方面系统地提出发展对策,目标是最终建立起具有神华特色的多式联运装备与智慧物流体系,助力神华集团大物流运输通道的长足发展。

2.1研制成套多式联运装备体系

神华集团发展多式联运业务,紧密贴近我国多式联运行业的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当前集装箱运输规模小、公路货车运输占主要比例的现状,神华集团在研制铁路多式联运装备体系时,重点针对公路货车整车、半挂车公铁驮背运输为主,适度兼顾集装箱运输。经过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公铁联运业务的调研,神华铁路目前正在合作研制开发适用于神华铁路物流运输特点的自装卸式整车及半挂车驮背多功能运输车、基于辅助托盘的吊装式驮背多功能运输车以及基于新标准GB(1589-2016)要求的专用公路半挂车驮背多功能运输车,各种车型均能够实现集装箱运输,兼容货车公铁联运、集装箱公铁海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全面适应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多式联运装备体系的物流市场适应性。

2.2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智慧物流是指将大数据挖掘及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有效集成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和主体,是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效物流系统[8]。现代物流的发展具有智能化、信息化、实时化、可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智慧物流的概念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目前神华铁路已经启动了智慧物流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方案研究与初步建设,该平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使神华铁路沿线各地区的货源、车源、铁路承运人信息实现协同互动,达到智能化货源匹配、智能化订单和计划处理、智能化信息交互的“三智能”目标。

2.3开展物流中心衔接设施建设

神华铁路高度重视多式联运物流中心衔接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神华铁路沿线目标市场进行测算,结合线下为期半年的现场调研,神华铁路已经选定鄂尔多斯、黄骅港为神华大物流运输通道上的重要联运枢纽节点,并对其进行了整体规划,预期将其打造为智慧物流示范产业园区,吸纳周边物流企业参与神华多式联运大物流运输业务。

2.4拓展个性化多元式服务开展

大物流运输业务坚持“服务为先”的理念,迅速融入到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前期关于非煤品运输定价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神华铁路多式联运运输定价体系研究,提高自主定价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保证定价与物流市场紧密对接,不断提高多式联运业务的物流市场竞争力。增加智慧物流园区投入力度,完善园区在餐饮、住宿、医疗卫生、汽车修理、物流金融业务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在联运服务产品制定方面,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完善公路与铁路运输之间的转运设施,拓展开发“门到门”一站式服务方式,解决困扰神华铁路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5推动行业标准与制度建立

针对当前自营铁路与国家铁路、地方铁路间互联互通薄弱的问题,从以下2种途径尝试解决。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宏观政策制定层面切实加强全国铁路资源的统一配置,打通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企业自营铁路之间的壁垒,统一协调和配置全国铁路资源,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二是神华集团率先开展基于公铁驮背运输的多式联运这一有益尝试,并起草制定驮背运输铁路车辆技术要求、运输管理、运价体系等一系列企业标准,从而推动我国多式联运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2.6提高协同管理水平

作为我国最大的自营铁路企业,神华铁路亟需推动我国自营铁路成立协同创新联盟,建立起协同管理平台,加强自营铁路企业间业务和管理的交流协作,促进自营铁路多元化发展。研究新型自营铁路商业模式,逐步推进煤炭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自营铁路影响力,建立自营铁路、地方铁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与技术标准的统一,打造全国自营铁路共享经济,在国家市场化发展和大力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下,采用市场方式促使上级市场放开经营管制,实现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给神华铁路大物流运输业务的拓展与大物流产业链的延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9]。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神华集团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物流市场需求旺盛的历史机遇,物流市场面向社会开放,着力发展神华大物流运输通道,通过探索开展基于公铁驮背运输的多式联运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扩大自身对于物流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服务神华“西北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物流运输体系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多式联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是铁路技术装备领域的创新升级,更重要的是从国家政策层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及时出台行业标准与规范,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多式联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宁.关于经济新常态下神华一体化发展的初步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7):13-15.

[2]唐智鹏.我国铁路物流发展形势及对策分析[J].铁道货运,2017,35(1):31-34.

[3]范振宇,杜江涛,林坦.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美国的经验启示[J].综合运输,2015,37(4):53-58.

[4]赵光辉.综合运输视角下多式联运法规体系建设基本立场与发展展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3):1-6.

[5]新华网.授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3-28)[2017-07-20].

[6]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度工作报告[R].北京: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

[7]宋俊福.神华集团铁路运输市场化改革的探索[J].铁道货运,2015,33(9):22-26.

[8]王欣悦.我国智慧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4):37-41.

智能物流市场调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物流;人才;因素;DEMATEL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smart logistics and smart logistics talent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defines smart logistics' talent. It constructes a set of talent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on smart logistics, which is involving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s, schools and individuals. With the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method, taking the Ningbo smart logistics talent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the article show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quantitatively measures the comprehensive degree, causal degree and central degree. It reveals that the talent development of smart logistic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s its own development. Thus, the smart logistics talent development policy will be more effect.

Key words: smart logistics; talent; factor; DEMATEL

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8月7日,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宁波市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在港口经济中最为活跃也是最为有发展空间的产业就是物流。数据显示,中国物流行业的成本高达30%,而国外物流行业的成本只有不到10%,如果物流行业的整体成本能下降10%,中国的产品就能提高10%的利润,所以物流产业的提升对整个经济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宁波拥有物流企业近5 000家,庞大的物流企业群体和得天独厚的港口基础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从业人员,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是否能够做到可持续的一个先决条件。面对着智慧物流这一崭新的理念,如何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培育出优质高效的智慧物流人才,成为目前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1 相关文献回顾

1.1 智慧物流内涵的研究

2009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率先在行业提出“智慧物流”概念,即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物流产业发展中。鉴于智慧物流的新颖性,国内学者对其研究并不多,依据目前所查找到的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智慧物流的理解分成三种观点。

观点一:依托信息技术,智慧物流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性物流系统。如应琳芝等(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功能,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现智慧、创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1]。马军(2012)认为,智慧物流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系统物流的建设,让物流自动化、创新化、准确化,智慧物流实际上也是现代化综合性的物流系统[2]。

观点二:智慧物流是使物流系统具有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如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观点三:智慧物流是物流发展到倾向于整体智能和服务对象紧密智能联系的状态。如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和匹配的管理和服务技术基础上,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发展状态[3]。

国内物流界对智慧物流的实践基本上倾向于技术层面,且发展比较迅猛。如安得物流的实践告诉我们信息化助力“智慧”物流,信息化技术使其在物流方案优化与成本控制方面领跑市场。“供应链+物联网=智能物流”的理念促使其开发的可视化管理核心模块,保障了其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先进性。2010年,明伦高科创造性的提出“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企业化、信息企业物流化”。将物联网技术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智能化。宁波市以整合宁波口岸公共信息平台资源为基础,利用RFID、GPS、AIS、视频采集、数据交换等物联网技术,搭建宁波口岸物联网智能平台,以拓展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平台功能为重点,建设智慧物流数据中心,提供智慧物流的基础服务和应用服务。宁波富邦物流有限公司与IBM中国开发中心合作创建的智慧物流是一个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运输量预测、最优路线设计、合理调度车辆、自动优化拼车、实时查询追踪、自动结算等功能的“智能”平台。该平台突出的重点在于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能把现在比较先进的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国外学者对智慧物流的研究大多通过信息系统的实现来开展对智慧物流的研究,如H.C.W. Lau, K.L. Choy, Peter K.H. Lau, W.T. Tsui(2004)认为智慧物流能对要开展的业务提供专家级的意见,并能够在价值链中提升物流运作效率[4]。Michael Stolarczyk(2006)认为智慧物流是一种充满智慧、有远见、自身具有敏感性和反应效果的自适应物流系统[5]。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智慧物流必须依赖信息化技术,具有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且需要整个物流行业的智能化程度配合。

1.2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研究

人才开发包括: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即从现有人才资源中发现有能力的人,进行培养、训练,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和经营水平。

截止目前,学术界对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方面的文献基本上没有,面对着智慧物流建设的日新月异,如何能够促进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借鉴智慧物流特征中体现的特性,可以查阅相关人才开发的文献作为研究的依据。如王凌(2009)认为政府在开发高素质的相关人才中应实现“战略规划者”、“制度设计者”、“要素保障者”和“政策宣讲者”四大职责[6]。李和中(2009)借鉴新加坡、印度政府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时提出应该通过政府投入导向来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7]。王熠、孙健(2012)提出应该强化科技人才开发意识、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等要素来影响本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水平[8]。王娜(2011)提出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需要进行合作教育的有效实施,相互间的深层次融合至为关键[9]。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回顾,可以看出,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必须结合智慧物流的特性,对现有物流人才资源进行培训和训练,进而挖掘和培养行业企业能够用得上的人才。

2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指标体系构建

2.1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影响环境分析

人力资源提升是行业发展的动力,新理念的提出和深化,必须有一大批行业从业人员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培养,才能真正促进该行业的升级换代。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初始离不开物流人才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其本质的体现在于学校是否给予学生必要的物流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当学生转换成物流企业的员工后,是否能够适应智慧物流所要求的岗位技能就成为了物流企业升级换代的大事。智慧物流人才的生存环境好坏,是否能体现物流信息化人才长期投入所获得的必要回报,是智慧物流人才集聚的必要条件,而这种集聚效应反过来又会促进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升级换代。物流行业是否能够有魄力使用智慧物流人才,换句话说,是否给与对方足够的重视和信心,将是智慧物流推广的关键。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励物流行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将会是智慧物流人才在物流行业活跃的“活性”因子。

综合以上观点,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影响环境因素,其中微观环境包括员工自身构成的个人发展环境和企业职场氛围环境,这将直接影响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中宏观环境包括行业竞争环境、政府、学校等环境,将从一定程度上加强或弱化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

2.2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体系

结合文献研究和智慧物流的特性,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体系。

3 实证分析

3.1 基于DEMATEL方法的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分析模型

基于宁波市大力发展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的决心和魄力,本文将上述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指标体系制作了调查问卷,进行了调研。调查范围如表2所示。其中发放问卷148份,回收问卷123份,有效问卷117份,占回收总数的95.12%。

结合调查结果,依据DEMATEL的验证理论及思路,评价了每个因素对其他因素的直接影响关系,构建了表3所示的直接影响矩阵Y■。其中,矩阵内的每一个值Y■表示因素i对因素j的影响程度。表中0—3作为衡量因素之间关系的标度,0代表因素之间的没有关系,1代表因素之间关系一般,2代表因素之间的关系较强,3代表因素之间的关系很强。计算时,采用了EXCEL进行模型的计算。

依据DEMATEL法的计算步骤,得到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之间的原因度和中心度(如表4所示)。其中,因素F■的中心度表明了因素i在指标体系中的位置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其原因度表明了因素i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当原因度大于0时,表明该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大,成为原因因素;当原因度小于0时,表明该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大,称为结果因素。

3.2 影响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因素分析

如表4所示,将影响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1)原因因素。按其大小顺序依次是:F11、F17、F9、F10、F18、F16、F13、F12、F22、F8、F21、F15、F26、F3。这些因素对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影响较深,应该着力强化此类指标因素,进而促进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成效。

F11的原因度最高,作为复合性人才的智慧物流人才对其就职的行业比较看重,只有提升了行业的薪酬待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进入物流行业,进而促进智慧物流人才的集聚。其次F17的原因度较高,表明智慧物流人才对政府是否具有明确的智慧物流发展战略比较看重,说明目前智慧物流人才更多地愿意与区域经济发展共进退,但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在行业支持力度方面多下功夫,使自己明确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而能够提升自己的实力。F3的原因度最低,说明智慧物流人才对所就职的企业晋升与培养机制虽然有看重,但是在所有原因度中不是主要地位,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智慧物流人才希望获得的是比较自由的就业空间,不太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单位中发展,更多的是能够获取整体就业环境的完善性。

(2)结果因素。按其绝对值大小顺序依次是:F29、F28、F7、F23、F30、F19、F27、F25、F20、F6、F14、F2、F24、F4、F5、F1。这些指标会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进而影响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成效。比较靠前的是F29、F28、F7、F23等结果因素,从分类表中能够看出,个人在工作中的信息与技术应用意识、个人在工作中的价值取向、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业道德等指标与员工个人发展和经过学校职业技能培养阶段密切相关,这反映了宁波智慧人才开发时,应该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培养和提供员工就业环境的载体(即企业和学校)上,而不是将关注力放在员工个人身上,因为可以通过其他环境因素来影响员工个人的发展。

因素中心度越大表明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越大,在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中,排在最靠前的几位依次是F10、F22、F8、F19、F21、F3、F18、F11、F12、F20等。这说明了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时,要想取得较好的成效,必须把行业创新氛围、智慧物流人才的信息管理能力、行业人才集聚度、学校智慧物流人才定位等环境要素放在首位进行发展,进而通过这些关键因素的投入和发展,推动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可持续性。

4 结论、建议和展望

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只有充分重视“以人为本”,培育一大批适合智慧物流发展的智慧物流人才,才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

从中宏观层面而言,智慧物流行业的竞争态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宁波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其中智慧物流行业平均报酬、智慧物流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智慧物流行业创新氛围等环节对宁波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作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力量,对宁波物流行业、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按照影响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原因度指标因素来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必将对该行业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对政府而言,需要进一步明确智慧物流发展战略,加大对物流行业对智慧物流环节的倾斜力度,提供智慧物流的基础设施等主要环节,通过政府公共管理的针对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进而推动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加强对智慧物流人才的信息管理能力和知识体系完备性方面的设计,同时强化提升员工就业前的学习,帮助企业建立能适应智慧物流人才发展的晋升与培养机制,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宁波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综合以上分析能够看出,目前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在开发时,行业协会、政府、学校、企业在其中所起到作用各有偏差,相关机构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时的因果关系,进而推出真正能推动智慧物流人才发展的策略。

本文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于影响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时的环境因素,考虑到智慧物流人才的复合性,以及各区域经济发展对智慧物流的不同要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研究还可以从区域经济与人才发展联动性、企业的用人环境构建等多维度多视角开展研究,进而不断丰富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维度和深度,为后续研究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 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 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1(17):94.

[2] 马军. 智慧物流——打造现代化物流平台[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7):239.

[3] 汪鸣. 智慧物流重在智慧[J]. 物流时代,2011(11):13.

[4] H.C.W. Lau, K.L. Choy, Peter K.H. Lau, W.T. Tsui. An intellige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for enhancing the airfreight forwarding business[J]. Expert Systems, 2004(5):253-268.

[5] Michael Stolarczyk. Intelligent Logistics or Just Good Old Common Sense?[EB/OL]. (2006-12-08)[2013-10-30]. http:///intelligent-logistics-or-just-good-old-common-sense-2006-12.

[6] 王凌. 知识型服务业人才开发中的政府职责实现[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88.

[7] 李和中. 新加坡、印度政府建立人才开发投入机制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湘潭大学学报,20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