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技术论文

统计技术论文

统计技术论文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统计软件应用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可能性信息时代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下到来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体育统计教学也开始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近年来,我国体育院系在教学中加大了对多媒体设备的资金投入建设,为计算机技术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教学环境条件,也使统计软件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统计软件的应用给体育统计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为体育统计中大量数据的计算提供了便捷有利的条件。

1.2统计软件应用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首先,统计软件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体育统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大量体育统计课程中的计算部分能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压缩,通过统计软件可以对体育统计数据计算方法的使用和意义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以在统计软件上对体育统计数据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统计的基本理论,有利于避免学生对体育统计计算方法盲目使用的现象;其次,统计软件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体育统计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接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统计软件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用统计学的思想去思考、观察和解决在体育统计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统计软件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将体育统计课程与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掌握体育统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使学生的体育统计专业知识技能与计算机知识技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统计软件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应用将体育统计理论知识教学与计算机操作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给沉闷枯燥的体育统计课堂注入了活力,提高了体育统计教学效率。

2CAI课件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1CAI课件的运用有利于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方便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通过在体育统计教学中利用CAI课件,教师可以随时进行课堂提问,由教师钦点或者学生自觉举手的方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个别检查,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后进行因材施教,对促进师生交流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2.2CAI课件兼具强大的测试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通过CAI课件建立一个完善的试题库,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这种测试方式是以题库的形式出现,课件的容量大,并且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极广的覆盖面,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在课件中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3计算机网络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充分利用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环境,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进度进行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中丰富的资源方便地获取统计软件来进行学习。

3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体育统计教学中的合理化建议

3.1如何选择统计软件在体育统计教学应用的统计软件选取上,一定要选取广泛使用、容易获得并且符合我国体育院系学生实际水平的统计软件。Excel是MicrosoftOffice中文版的套件之一,其具有很强的人机对话、数学运算和绘图制表功能,在体育统计教学中不仅可以运用Excel进行基本的统计运算,而且Excel还可以实现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等统计分析功能。当前MicrosoftOffice这款办公软件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而且这款软件有中文版,因此,可以将Excel引入体育统计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利用Excel这款统计软件更加便利地进行相关的统计计算。

3.2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科室安排进行改革,编制高质量的体育统计CAI课件从事体育统计教育教学工作者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对体育统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科室安排进行改革,清楚认识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我国体育统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要跟相关院系的领导进行积极配合,加强统计软件的推广运用,对体育统计专业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编写,做好体育统计教学大纲的统计工作,编制高质量的体育统计CAI课件,有效地促进我国体育统计教学质量的提高[2]。此外,还要加强对体育统计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我国体育统计教学水平。

4结论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原因对策

统计信息是人们赖以判断、分析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并借以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手段。统计信息功能的发挥,以真实性为前提。真实性是统计信息的生命,也是统计实践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运行进入转型期后,由于体制转轨尚未到位及其它原因,统计信息失真呈现出泛滥之势,成为统计实践中一直未能解决的顽症。对这一难题,统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作过不懈的努力,提出了不少治理对策,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统计信息失真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着。

一、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的原因分析

1、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的含义

统计信息失真从其原因看可分为技术性失真和非技术性失真。

技术性失真是指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人们的认识能力、工作方式和手段、统计制度和方法、统计管理体制等因素)所引起的统计信息与实际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脱节的现象。技术性信息失真表现为一种无意识中产生的误差,具体有工作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种。工作误差是指在统计工作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度量工具不标准、统计方法不适宜等)或工作人员在登记、汇总和计算过程中的失误而造成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单位的统计数据为代表去推算全及总体有关数据时所产生的误差。

非技术性失真是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有关人员为了个人或局部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有意识地提供虚假统计信息而造成的统计信息失真。与技术性失真相比,统计信息的非技术性失真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因为前者产生的误差一般较小,资料汇总后,正负误差可以相互抵消,使统计数据趋于真实;而后者由于相同利益趋向产生同向性误差,累积起来,失真就会加剧。比如,人口性别结构的统计,各地呈报的数据可能只有较小的误差,汇总的数据又基本上是真实的。但人口出生率的统计就不同,由于数据造假者有相同的利益动机,所呈报的数据都小于实际人口出生率,从而使汇总的数据严重失真。

2、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的原因分析

前已述及,非技术性统计信息失真主要由统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观上有意识地弄虚作假所致。根据行为科学理论,人们的行为方式由其内在动机和外在环境因素决定,内在动机提供行为动力,决定行为方向,而环境因素则通过强化或抑制行为动机来修正人们的行为。统计信息的提供者具有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动机,通过何种行为最大化自身利益则取决于外在环境。即,当提供者客观上具有利用统计信息或者编制统计信息的机会最大化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时候,外界环境因素或者刺激其谋取正当利益,或者刺激其谋取不正当利益;换句话说,当提供者产生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动机时,外界环境因素或者对其行为给予推动或者加以制约。这一理论为寻求统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线索。

统计信息提供者的行为有合规与违规两种,其选择取决于行为的结果是否能提供最大限度的利益,而行为的结果又受到所处监管环境的制约。监管成为影响提供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实现的主要决定因素。这里所说的监管环境是指对统计行为的合规性所作的检查以及对违规统计行为的处罚等监督管理制度和习惯的系统。这一系统对统计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因为统计信息提供者在作行为安排时会考虑环境的约束力,然后根据环境给予的行为空间,依据最大化原则进行系统筹划,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目标。如果监督者能够有效地促使提供者按照统计规范来安排自己的统计行为,那么,统计规范的目标也就实现了。但问题是怎样才能促使提供者在统计规范给定的空间范围内安排统计行为,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和安排统计行为的环境空间,是实现统计规范目标的关键。根据激励相容原理,要实现监管目标,必须设计出一种适宜的环境,使监管者与提供者的利益趋向一致,即使提供者采取合理的统计行为符合其自身利益。

在此,笔者设计一个博弈模型来分析统计行为的选择过程和选择结果。统计信息的提供者与统计行为的监管者为博弈的双方。提供者的行为只有两种:合规与违规;而监管者可选择的行为也只有两种:违规处罚和违规不处罚。假定提供者统计行为合规可以得到10个单位的利益,而违规不受处罚可以得到15个单位的利益,违规受处罚只能得到8个单位的利益。括号里的数字代表各种情况下社会得到的利益单位(负数表示损失)。这样,博弈双方的得益矩阵列表如下:

提供者行为选择监管者行为选择合规违规

不处罚10(1)15(-6)

处罚10(1)8(-1)

上述情况中,监管者的最优策略应为处罚,而提供者的最优策略应为合规,结果各自的目标都得以实现。事实上,如果提供者确实面临着严厉的监督,违规行为必受处罚,提供者会自觉地遵守规范。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统计违规现象为什么仍大量存在呢?这是因为,一方面,统计提供者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另一方面,统计监管中的抽查制度以及监管不严,处罚不力强化了提供者的违规动机。

在违规处罚中,存在着两种典型的情况:监管不严,处罚不力。

处罚不力即统计行为的监管者对提供者的违规行为在制度安排上过于宽大,给予处罚的力度不大。《统计法》是监管者能依照的权威性大法。《统计法》中提及追究违法者刑事责任的行为只有两种,即对拒绝、抵制编造和篡改统计数据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和利用统计调查进行诈骗。可见,造假者玩弄数字,编制虚假信息并不构成犯罪。另外,《统计法》对法律责任的追究也缺乏可操作性,在什么情况下对造假者给予什么行政处分,没有作出严格规定。

处罚不严是指处罚的执行不够严格,所给予的处罚往往不能实施。统计信息提供单位上下级之间在数据造假上存在着相同的利益趋向,监管者查出问题,领导说情干预,或减轻处罚,或以经济处罚代替法律行政处罚,甚至不处罚。这样违规行为受处罚的可能性降低,使违规者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假设违规不被处罚或处罚较轻,违规的收益只要大于合规的收益,则统计信息提供者肯定选择违规行为。反之,如果违规必被处罚,或处罚较重,使违规的收益小于合规的收益,则统计信息提供者选择合规行为。在现实中,违规行为都或多或少有受到处罚的可能性,因此,提供者究竟采取何种行为将取决于他们对监管行为的预期,他们通常会揣测有多大程度会被处罚,多大程度不会被处罚。下面,在前述搏弈矩阵基础上,分析在给定的利益分布状况下,违规与合规的均衡概率,即违规与合规的利益期望值相等时的概率。

首先,根据前表所示的利益分布状况,现假定违规受到处罚的概率为p,则违规不受处罚的概率为(1-p),因此有:

15(1-p)+8p=10

则p=71.43%

这表明,当违规处罚的概率为71.43%时,违规与合规的利益期望值相等。如果违规处罚的可能性低于71.43%,则违规的利益期望值高于合规的利益期望值,提供者会选择违规行为。否则,选择合规行为。这也说明,在既定的利益分布状况下,监管者可以通过提高处罚的严格程度,控制违规受处罚的概率,来影响提供者的收益,从而影响提供者的统计行为。

其次,监管者加大处罚力度,使违规受处罚的利益值发生变化,即改变提供者的利益分布状况,均衡概率将发生如下的变化。现在假设违规受处罚的利益值为5个单位,其他不变,则有:

15(1-p)+5p=10

解得:p=50%

这样,只要让违规行为有50%的可能性受到处罚,违规的期望利益值与合规的期望利益值相等。这说明在处罚力度较大的情况下,即使处罚不那么严格,违规受处罚的可能性小一些,也会使提供者的统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合乎规范,达到监管的预期效果。同时,这也说明,处罚的严格程度和处罚的力度可以结合起来,共同提高监管效果。

综上所述,统计信息提供者客观上具有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倾向,其是否采取违规行为取决于其成本——收益核算,而监管及监管的严格程度可以影响提供者的成本和收益,监管成为制约提供者违规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统计行为的监管者若想使提供者的统计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就必须在监管环境上作出合理的安排,进行严格的监管。

二、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的治理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对策来遏制弄虚作假行为,改善统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第一,完善统计法规。一是要尽快修订《统计法》中不合理的条款,使之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统计的基本职能、统计违法行为、统计违法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作出更加明确、更加严厉的规定。二是以法律的形式确保统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统计人员的地位以保证统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使他们有动力依法开展统计工作,严格维护法律尊严并勇于同统计违法行为作斗争。

第二,强化法制观念。各级政府部门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统计法规、条款的宣传、教育,使各项法规制度深入人心,以提高全民的统计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调查单位领导者、广大群众、统计人员的统计法规意识都要增强,要通过学习领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统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即必须保证统计资料真实、完整,并对篡改报表、虚报、瞒报等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加强对统计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这是控制信息失真的重要手段。一是统计部门要与纪检、监察、司法等有关部门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查处弄虚作假行为。二是执法检查要经常化、制度化。各地统计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成立统计检查执法大队,加强对其业务领导,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形成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威慑作用。三是加大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的频率,将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减轻弄虚作假者的侥幸心理。四是完善抽样检查的制度方法。监管者在不可能对统计行为进行全面检查,只能采取抽样检查的情况下,可通过确定合适的抽查面,来减少违规行为不被检查出来的可能性,还可以通过对多次抽查样本的合理安排,使若干次抽查覆盖全部被监管单位,并规定违规处罚的追溯时效,以达到监管目标。

第四,对违法乱纪者给予严厉的处罚。在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时要注意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办事,做到“证据确凿、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处理适当、结案及时”。对那些严重违反《统计法》的当事人、责任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此降低他们的预期收益,增大他们的预期风险,抑制他们的造假的内在冲动。此外,应制定衡量法律责任的实施细则和独立的执法程序,以免人情关系和主观因素干扰法规的实施。对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件要向社会暴光,以儆效尤。

[参考文献]

(1)郭洪波《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观三议》[J]《中国统计》1998年第2期

(2)刘鲸《非技术性统计失真:原因及对策》[J]《中国统计》1999年第5期

(3)邬补科《统计行为合理化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J]《财经论丛》1998年第1期

(4)何申明《建立防范机制制止数据造假》[J]《中国统计》第9期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论文题目审核;论文评选;评选流程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023-02

近年来,信息技术公司作为大庆油田的最大的信息技术密集型单位,为了推进中国石油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按照《中国石油“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要求,信息技术公司每年都会承载大量的信息项目的研发任务。在这些项目中,技术人员们付出了他们艰辛的劳动,同时也取得了众多技术革新成果。因此,为了切实贯彻落实信息技术公司科技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并稳步推进公司科技进步与技术水平,及时地将这些成果进行汇总、评审,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技术人员的劳动热情与科技创新精神。

技术论文评审是提升公司科技创新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涉及到的人员、部门较多并且工作量较大,因此传统的人工评审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管理要求。随着软件、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设计出一套技术论文评审系统显得尤为必要,既提高了论文评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规范性,还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1 系统整体设计

1.1 系统需求分析

1.1.1 技术可行性

随着中国石油油气生产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深入,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软件开发组近年来圆满完成了多个重大软件信息项目的开发任务并拥有众多优秀的程序研发人员和成熟的技术手段,所以在技术上完全可以胜任。

1.1.2 经济可行性

从项目所需费用和经济效益上看是可行的。论文评审系统无须再次投资相关硬件设备,完全可以依靠公司内部已有硬件环境作为平台支撑;系统所需的软件开发工具简单并且易于

维护。

另外,在以往的论文审核过程中需要提交大量的纸质的论文手稿,一旦在论文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如:标点缺失,格式不符、语义不畅的情况,通常会重新修改论文并打印,这样就造成了打印纸的大量浪费,与我们党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相不符,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对于信息技术公司来说,开发技术论文评审系统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1.1.3 管理可行性

管理上的可行性是指,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人员的计算机素养的极大提高,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相应系统的维护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从管理角度来讲是可以做到的。

1.1.4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

1.2 系统总体架构

论文评审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三层体系结构模式。客户端浏览器发出请求,由服务器端来完成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等全部工作。系统应用B/S结构,服务器将承载更多的工作,并且能够简化客户机的工作量。B/S三层体系结构将业务逻辑进行封装,提高软件的复用度和可维护性。

1.3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对相关用户功能的解析,本系统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功能模块:①员工模块;②员工所在主管科技领导模块;③科技发展部管理人员模块;④评委模块。

1.3.1 系统初始化

1)科技发展部管理人员。

2)各级单位主管科技领导。

3)评委人员。

1.3.2 公共功能

1)用户登录(Web登录)。

2)修改个人信息。

1.3.3 员工模块

1)员工提交论文题目。

2)论文选题结果查看(选题结果是否与其他人冲突,是否选上论文题目)。

3)查询论文的最终评审结果。

1.3.4 各级单位主管科技领导模块

1)在本单位员工提交的论文题目系统审核通过后,在对论文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初审(主要内容包括:文章是否紧紧围绕信息通信行业及公司发展战略;是否有实用性、针对性、革新性、前瞻性;字体、排版等是否符合要求)。

2)初审论文。

①初审通过,论文向信息技术公司科技发展部推荐提交;同时按照文章的内容对论文进行初次分类;

②初审未通过,提交备注意见,通知本单位员工修改并重新提交审核。

1.3.5 科技发展部模块

1)管理各级注册用户。

2)向各级单位主管科技领导下达公司进行“评审论文”的通知。

3)对各级单位推荐的论文在内容等方面进行二审。

4)二审论文。

①二审通过,论文设置成“进入待评审阶段”;②二审未通过,提交备注意见,通知各级单位主管科技领导修改并重新提交;③当所有论文都进入待评审阶段,通知评委组进行评审

打分。

5)所有评委评分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按分数高低将论文进行排列显示,按照名次先后设置不同的奖项,并通知论文作者获奖情况,同时将获奖文章存入数据库备案。

6)通过网站向全公司展示获奖论文,进行技术交流。

1.3.6 评委模块

1)论文按照匿名随机分配给评委组,由评委进行打分,打分后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值”的原则由系统即时计算出该论文的分数。

2)当论文有争议时,可以申请全体评委复评。

2 未来展望

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论文评审系统提高了论文评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公开公平、简单易行、效能提升的论文评审管理。本次论文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与科学严谨的评审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精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对科技技术信息化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同时可向全油田推广这套系统,全面提升油田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淳熙.论文评审的历史考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8).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1系统的原理

抽油机井功图法在线计量技术是通过建立有杆泵抽油系统力学振动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给定系统在不同井口示功图激励下的泵功图响应,然后对此泵功图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泵的有效冲程、充满系数、漏失量、进而求出地面折算有效排量。该项技术的关键是对泵功图的识别,可以准确地确定凡尔的开启、关闭四个关键点,描述出泵功图关键的点、线、面的几何特征,计算产液量,并运用几何特征法、矢量特征法、神经网络法实现对泵功图故障的准确判断。

1.2系统的功能

油水井远程在线计量分析优化系统是以采油工程技术、测试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具有油井自动监测和控制、实时数据采集、油井液量计量、油井工况诊断优化设计等功能。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油井工况监测功能、故障报警功能、数据通讯管理功能、油井产量计量功能、油井生产系统分析与优化决策功能、网络查询功能。

(1)油井工况监测功能对油井采集电压、电流、功率、载荷、冲次、冲程、井口压力、油温、生产时率、曲柄销子、转速、扭矩及巡井时间等生产参数。

(2)故障报警功能停电、停机、回压异常、缺相及电流异常、抽油机抽空、防盗红外监控,曲柄销松动脱落。

(3)数据通讯管理功能单井采用自主开发的YD远程数据采集控制器(RTU)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图形方式实时显示压力、温度、载荷、电流、电压、功率等各种生产参数及泵、机等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生产参数超限报警及设备故障报警,预测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提示。

(4)油井产量、电量计量功能在油井正常运行期间,能够实现远程测试数据的自动录取,根据采集的压力、转速、地面示功图、电量等数据,应用油井量油技术,计算油井产液量,实现在无人值守情况下能及时掌握油井的动态变化和用电情况。

(5)油井生产系统分析与优化决策功能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生产井参数优化设计、在线诊断、抽油井系统效率分析等。

(6)网络查询功能通过IE浏览器在油田信息网上可随时浏览各油水井实时生产数据、液量计量、工况诊断、优化设计等结果,查询有关生产报表及分析结果。

2.系统在南阳油田的现场应用情况

2.1实时监测油井的产液量该系统能实时监测所有油井的计量数据:理论泵排量、有效冲程、泵效、计算产量等。如图3.1所示。

2.2实时进行油井工况监控

实时报警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油井工况监控和故障诊断结果进行实时报警,见下图3.2。安装实时报警程序的任何计算机终端都能实时收到故障的语音、颜色、闪烁报警。油井工况监控报警是对工况监控系统中发现的故障进行报警,比如:停电、停机、油压异常、缺相及电流异常、皮带打滑、防盗红外监控,曲柄销松动脱落等进行报警。故障诊断结果报警是对基于泵功图的特征诊断出的油井故障进行报警,比如:抽油杆断脱、供液不足、气锁、气体影响、凡尔漏失、泵筒弯曲、完全泵阻等进行报警。

2.3有效解决计量问题如实反映油井产液量的变化

对于功图和产液量时刻都发生变化的油井来说,传统的计量方法不够准确,而现在用油水井远程监控液量自动计量及分析系统可以定量地反映油井产液量的变化。以双新6-6井为例,在9月19日,油井的时段产液量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8:00的2.01T变化到14:01的20.56T;功图也相应地从严重供液不足到供液不足在变化着。而标产车只能取某一时间点的产液量代替整天的产液量,假如在14:01取样核产20.56T替代整天产液量,这就与油井的实际产液量相差很大。该系统非常真实地记录每一小时时段的产液量,从而可以求出油井一天的真实产液量。

2.4及时反映油井采取增产措施后的产量变化

对油井采取增产措施后及时反映地层供液情况和油井产量,以双J4-137为例,地层掺水由原来每天20方增加到每天50方,根据双J4-137井的日产液和功图变化情况来看,地层供液情况由地层供液不足变为供液良好,油井产量由10号10方增长到19号24方,说明增注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图3.3所示。3.5及时反映生产参数变化时的产液量以双H5-906井为例,该井在9月12日调整冲次,由7次调到4次;在9月15日再次调整冲次,由4次调到6次。油井产液量在11日至14日产液量明显下降,由以前58方降到39方左右;15日起,产液量上涨到53方左右,日后趋于稳定。由此可见,IPES系统的功图法在线计量技术能达到及时准确反映参数调整后产液量相应发生变化的效果,如表3.2所示。

3.结论

通过IPES系统的功图法在线计量技术在南阳油田的推广应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功图法在线计量技术能逐步取代传统的油井计量方法,确保油井产液量计量的准确性、连续性、实时性。

(2)该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出油井的生产状况,并且该技术还能简化了油田的地面流程,节约投资和降低成本。

(3)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波动大等类型油井,传统的计量技术已不再适用,功图法在线计量技术能够更好地反映油井的实际生产动态。

统计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统计技术质量

在ISO9001:2000标准中,过程控制、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等诸多要求都与统计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ISO9000:2000标准将“统计技术”从1994版标准的一个要素“提升”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原理,在2.10条款“统计技术的作用”中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统计技术的作用在于可帮助测量、表达、分析在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客观存在的变异。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能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有助于解决因变异引起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管理效率。有利于更好地利用数据并作为决策的依据,有助于发现存在的质量和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其重要性在于产品质量的体现,从质量的角度反映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为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提供手段并为制定内部改进计划提供依据,对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费、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意义。许多贯标企业对统计技术的应用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装修行业自身的特点,习惯于粗放型管理,对统计技术这一现代管理方法缺乏了解,在实施统计要素时出现对标准理解不深、选用范围不明确、应用技术的类型掌握不多。有放性难以体现和控制失效等问题。本文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分析了统计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不利因素,阐明标准对统计术的要求,提出应用统计技术的控制方法。

一、统计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不利因素

l.由于装修施工企业自身特点的制约,统计技术应用的数据来源存在失真现象具体表现在:(1)未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有的原始统计记录收集不足;(2)应用统计技术人员与资料员(或施工员)不是同一人,或相互之间接口关系不明确,相当部份的原始记录未能及时记载,而是事后凭印象补填。

2.应用的统计数据时效性、系统性不够。应用人员未能全过程跟踪掌握数据的收集,有效地控制质量管理的持续性,仅是作为应付检查的依据。统计数据与客观事实的时间相隔太长,失去其控制过程能力及产品特性的意义。同时未能建立统计技术应用情况检查记录,并将有关记录按时间顺序进行系统积累(信息反馈)。

3.应用人员流动性大或兼职过多,使统计与质量运行脱节。

4.应用人员素质不高。对统计技术的对象、范围不够熟练,影响了具体工作的深入开展。

5.质量体系文件对统计技术应用不够明确。只是罗列了几种可以应用的统计方法,对在哪些环节(过程、活动)运用哪种方法没有明确规定。

6.对统计技术的应用普遍存在模糊认识。在贯标过程中,总感到它繁琐,加上对这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实际工作中采取应付态度。

二、应用统计技术的要求

ISO9001:2000质量保证标准8.4“数据分析”要求: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数据分析活动中,应努力采用和推广统计技术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计利用效果进行评价。因此,装修施工企业可根据自身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以及装饰产品施工特点确定对统计技术的要求,其包括两方面:一是明确统计技术的需求场合;二是确定所需要应用的统计技术。装修施工企业在以下场合必须应用统计技术:

1.工程项目各种要求的符合性验证活动之后,或项目竣工后进行施工总结之时;

2.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后期;

3.收集顾客满意度信息之后;

4.对项目部、供方、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能力监视和测量之后;

5.管理评审活动之中,包括对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的质量目标考核。因此,需编制统计技术应用程序和作业指导书,以实施本企业确定的统计技术,同时对使用人员进行应用程序的培训和再培训,不定期检查统计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根据需要实行改正。

三、装修施工企业应用统计技术的控制

统计技术是质量管理中进行质量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必要工具。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对统计技术必须有一个正确、完整的认识,从强化统计思想人手,促进统计技术的合理应用。数据分析要素中统计技术的实施与其它要素一样,是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过程中,在质量策划、培训、编制文件、实施文件、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和认证单位的审核等方面,都要考虑的问题,尤其要把培训、编制文件和体系审核这三道关。因此,对如下诸方面工作必须加以重视。超级秘书网

1.加强对应用统计技术人员素质的培训努力提高其操作技能及熟练程度。这类培训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面来考虑;

(1)在企业主控“统计技术”的职能部门,应该有一至二名对统计技术有较多了解,并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情况较为熟悉的技术人员,以便管理和指导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2)企业中应该有适当人员,通过培训对统计技术有所了解,他们是企业选择应用的骨干。

(3)对一般的统计技术使用操作人员,可以在需要用的统计技术确定后,通过作业指导书给子培训获得有关技能。

2.建立层级应用人员网络,下定期检查情况,并形成检查记录。

3.从企业实际出发应用和编制统计技术工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对其应用要求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了,人员素质、资源条件达不到,不能有效实施,会导致出现严重不合格项;过低,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素质不能提高,当认证单位审核员普遍提高对8.4要素的审核水平时,难以通过。

4.应用统计技术需明确掌握它的对象(过程能力、产品特性)及其应用的范围(确定、控制、验证过程能力与产品特性)。

5.把统计技术的类型和深度与本企业管理人员采集数据意识的广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文件规定、督促、检查等手段保证采集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充分性。

6.领导的积极性是提高统计技术应用水平的关键之一。因为统计技术有很强的专业性,主管部门与部门应用意识及指导水平是提高8.4要素实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四、结束语

施工企业统计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完善程度,也体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素质的高低。在实施统计技术过程中,应加强对应用统计技术人员素质的培训,建立层级应用人员网络,理解标准,把统计技术的类型和深度与本企业管理人员采集数据意识的广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根据不同过程、活动选择适用的统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