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流浪动物的定义

流浪动物的定义

流浪动物的定义

流浪动物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 文学意义 流程分析

一、文学意义在文学的整个流程

文学意义在文学的整个流程经历了四个方面的增生和变化,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现实、作者、本文和读者。文学意义的逻辑建构,也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文学意义的第一个层面是现实,在文学意义中都有现实的影子,任何文学意义,都只能来源于现实并在现实的读者中实现。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激起他的原动力只能来源于现实;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他所能阐释的意义也离不开文学本身的现实和读者本人的现实。所以,意义的生成首先来自于现实。但现实的概念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20世纪的“语言论转向”中,随着对语言力量的认识,现实的概念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语言不仅构成了人类交往的工具,更构成了人类的现实本身。“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不进入语言的实在,意即还没有进入人类的视野,因而不可能构成对人类的影响,语言构成了社会,同时也构造着人类的现实。而个人要进入社会,首先要学会这个社会的语言,这就是伽达默尔所说的教化过程。结构主义也指出,如果人类不拥有语言,那么,人类就不可能构成意义。个体能产生的经验只有经过语言系统的命名和定位以后,个体方能明了这种经验,因而经验也是一种语言事件。这些都说明了语言为个体的生存划定了一定的生活空间,是人类现实的组成部分。从意义流程的全过程来看,这种创作冲动的产生意味着“原初意义”在语境中的触发和产生。当然,这种“原初意义”离不开语言的构造力量。作者将这种创作冲动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操作,进入具体的创作过程,在这个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演变过程中,作者的“原初意义”经由文字的传达和表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者预留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不容抹杀的。文学的意义事件在其产生之初,就已预留了许多作者的意义踪迹。当代许多西方文论流派倾向于毁弃作者对作品的作用,认为“作者已死”,但他们抹杀不去作者对本文的先在性和作者和作品的血缘关系,只要作者的生产权还在,其对意义的预设就不能无视。

二、鲁迅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与西方浪漫主义

鲁迅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与西方浪漫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都有密切关联,他既以面向西方思潮大幅度的开放姿态出现,又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现实与时代需求,显示出世纪初一代文化巨子面对现代世界文化时的从容宽阔心胸及其从本土现实出发的积极建构心态。现代化与民族化是鲁迅构建浪漫主义文学观的双重方向。代表鲁迅浪漫主义文学观的论著计有《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及《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等等。鲁迅浪漫主义文学观的核心表述是他在《文化偏至论》中所说的“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这就显示出鲁迅作为文化巨子的对于前辈学人的飞跃式超越精神与整体性推动浪漫主义建构步履的功勋 鲁迅在“物质”与“灵明”的冲突中坚守“灵明”;在“个人”与“众数”之间选择“个人”,这就超越了“短视”型的现实功利价值,而立意于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在建构浪漫主义诗学时对道家文化的借鉴途径,其一是老庄的反异化精神;其二是道家文化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的主体自由诉求。二者都着眼于“物”与“我”的关系。鲁迅对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物”对“人”的压抑、物质文明对主体精神的挤压、美感的丧失、人的灵性的失落、道德的堕落等时时抱有警怵之心。这种浪漫主义思想主张就与道家文化中的反异化思想资源极为接近。鲁迅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带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而明显不同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观。西方近现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从博克到康德,从黑格尔到车尔尼雪夫斯基,无不认为主体受到了外在异己力量的残害,因此,在意识到自己的受压迫过程中,往往伴随有恐怖、痛感与神秘惊悸的成份在内。而鲁迅浪漫主义文学观中并不包含这种惊悸恐怖成份,看不到恐怖和神秘的宗教意味。

三、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当代浪漫主义文学

“自然而然”的道家(尤其是庄子)到注重个性自由、主张感官享受的明季市民浪漫潮流,再到近代人文主义思潮的汹涌澎湃,都用意于打破等级森严的社会壁垒,在平凡人生中寻找生存的快乐与满足,追求个人的解放与精神的飞腾自由。其中,庄子的泛神论对浪漫主义美学影响深远,它以自身雄奇奔放、绚丽无羁的艺术风格标示出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道家文化中的泛神主义艺术“强调的是在一切现象里观照太一实体和抛舍主体自我。主体通过抛舍自我,意识就伸展得最广阔”,个人“消融在一切高尚优美的事物中”,“诗人……忘却了他的自我,同时也体会到神性内在于他自己的被解放和扩张的内心世界;这就在他心里产生了东方人所特有的那种心情开朗,那种自由幸福,那种魂游大悦”。这就从艺术发生学角度强调了道家泛神主义的创造性功能,其核心就是“物我交融”。

现当代浪漫主义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广度在读者社群中产生的轰动指数而言,毫无疑问,创造社诸子的创作达到了成功的巅峰;而如果从文学史角度来评价其影响的深度及其艺术造诣所达到的高度而言,三四十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则超过了20年代的创造社。如果说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是一种富有反抗精神的“狂飙突进”式的浪漫主义的话,那么,以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写作则是一种“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而后者更加贴近于“效果史”意义上的道家文化,因为其体现的是道家式的“静”态的欣赏与玩味。郁达夫曾说:“自己大约因为从小的教养和成人以后的习惯的关系,所嗜读的,多是些静如水似的遁世文学。现在寂寞无聊,明知道时势已经改变,非活动不足以图存,这一种嗜好应该克服扬弃了,但一到书室,拿起来读的,总仍旧是二十年前曾经麻醉过我的,那些毫无实用的书。”事实上,早在20年代就有废名在抗争呐喊型的创造社式的浪漫主义写作之外另辟了一方“世外桃源”,他把古老的农村当作理想中的伊甸园,以怡然自适的心态导引读者认同与欣赏原始、朴讷、静谧、封闭的乡村文明,从而在文学史家那里获得了“素雅的浪漫主义者”的称誉。

参考文献:

[1]石玉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流浪动物的定义范文第2篇

(一)现实主义的含义现实主义是一种文艺流派,其在历史上真正的被人熟识的时间比浪漫主义发展起来的时间较晚一些。现实主义作品对精确刻画客观现实生活较为偏重,是对生活本身面目的一种再现,其描写的内容都是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事物或者是一些能够通过生活规律来寻得的事物,并不是对作家自身愿望。但是,不是说现实主义作家就完全不具有自己地社会理想,当其对生活进行反映时,依旧存政治上的一些鲜明倾向以及爱憎感情,然而他们的这些情感与倾向都是通过在生活以及形象的自身规律上进行表述,他们并不会改变生活本身具备的真实面貌。现实主义在创作手法上的以一大特色正是这种对生活客观与具体性的描

(二)现实主义的特点按照生活本身的面目将生活进行再现并对其进行典型的塑造就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当面对现实的态度时,现实主义强调的内容时在如实描绘人事物的过程中将社会生活的本质进行挖掘。所以说,我们在现实主义作品中能够看到的都是一些鲜活的任务关系与生活场景。着中国对生活的客观性与具体性的描写就是现实主义作品最基本以及最主要的特点。现实主义作品在对人物进行描述时,重点表现得就是实际生活过程中人物具备的特点,并且还会力求表现出人物的真实感,而不会“将光圈绕在人们的头上”。平民百姓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主体;现实主义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往往会采用客观的叙述、细腻的描绘以及朴素的语言与冷静的刻画。

二、浪漫主义的含义与特点

(一)浪漫主义的含义浪漫主义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思想的解放运动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反映出来。其倾向的由来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在人类文学艺术还在口头创作这一阶段时,部分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因素与特色。我国的吴承恩和李白以及吴承恩,还有法国的雨果,以及德国的歌德,这些人的作品均体现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在法国资产阶级的大革命时期属于浪漫主义文学鼎盛的时期,可以说是18世纪90年代直到19世纪30年代这一很长的时间力。并且在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把封建专制其政权完全,同时建立了资产阶级地统治,然后在欧洲嫌弃资产阶级这一民主革命的运动还有民族解放地运动。均使表现理想以及推崇英雄还有充满激情这种浪漫主义文学形成了那个时代在文学方面的主流。事实上其浪漫主义主要就是要竭力的表现出理想以及主观方面的愿望,还要表现对理想向往地激情,而这些全部都遵循理想化这一根本原则,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表现出理想以及希望的某种生活,但是文学所塑造出来的形象,虽然违背生活本身固定逻辑但是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理想性质和取向都不相同,导致浪漫主义氛围积极与消极的浪漫主义两种。而积极浪漫主义指的就是表现和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相同的就是感情还有理想的文学,因为这种浪漫主义拥有着积极进取这一特点,因此所表现出来的理想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并且将这种理想作为依据对任何丑恶的现实全部进行批判。而消极浪漫主义指的是已经或者是正在消亡的这种生活当作是理想文学,但是这种浪漫均是处于对现实的不满,把目光投过去。被历史所遗弃的某一种生活成为理想的内寄寓之所。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消极浪漫主义时常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导致艺术趣味也经常透露出一种晦暗或者是病态气息。

(二)浪漫主义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浪漫主义就是文学艺术当中理想的主义。塑造人物的过程当中,其赋予了人物理想光环,致力于对英雄形象的刻画。例如前文所举的例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是具体的人物,但是并不是毫无根据就凭空捏造的。基于当时背景下社会矛盾还有社会关系,这都显现与当时封建时代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一人物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一定不会出现,这个人物本身是封建社会当中人们心中理想英雄地形象,并且还是反抗精神永恒的化身。艺术表现的手法当中,绝大多数浪漫主义的作品在气势方面比较宏伟,并且还富有激情还有昂扬的节奏,以及大胆夸张和绚丽幻想还有缤纷语言,这也是浪漫主义作评共有的特色。

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联系

由于我国文学历史上其浪漫主义和显示主义主要是在长期封建社会中所形成并发展的,因此,具有民族自己的特色,思想倾向上有着批判封建制度以及反对封建礼教与剥削,对于封建统治的与荒淫进行揭露,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人民群众要求去拜托封建奴役,并且争取获得自由这种强烈的愿望。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二者作为文学艺术历史河流中的流派,在有着区别的同时还有着一定的联系。现实主义的有些作品为了更加深刻与全面的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揭示出来,也可选择浪漫主义这种手法。而浪漫主义为了更加鲜明与强烈的将理想的光辉表现出来,对人产生激励与鼓舞,也不爱只去使用现实主义中的手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新时代作家,要批判的吸取现实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积极的因素,从而共同创造时代新的文学作品。

四、结语

流浪动物的定义范文第3篇

我们组的刘雪妹、江珊珊、宋晶琳、沈苗苗,杨力玮、申辉朱建新,朱家樱于2016年6月开展了本次的暑期实践活动。在此之前,我们联系到了无锡的流浪动物救助站,在和负责人经过交流后,确定了我们做义工的时间。同时流浪动物站的负责人也告诉了我们动物义工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2016年6月28日,我们一行人便向着救助站出发。在到达救助站后,所见的景象却不如我们的预期,有些狗狗缩在角落里,远远的看着我们;有些狗狗则对我们狂吠,充满了警戒之心。后来救助站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些狗狗大部分都是被抛弃的,少部分是走失的。其中有些原本就是流浪动物,一些好心人将它们送到了这里。在之后的义工活动中,我们小组的成员对它们进行了投食,为其中一些动物洗澡,陪它们玩耍。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动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们的身体略带残疾,之后再与负责人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动物有的是天生残疾,有的则是在之前流浪的时候被人类无情伤害。它们中的有些狗狗在刚来救助站的时候,拒绝人们的靠近,眼里除了惧怕再无其他,在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长久的努力下,它们才慢慢恢复对人们的信任。

一天很快的过去,第一次做义工的活动也走向尾声。回程的路上,我们一组人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并没有太多的欣喜。此时此刻的我们真正意识到要关爱流浪动物并不仅仅是在闲暇时的投食,而是要做到精神上的关爱,用发自内心的爱与行动去帮助它们。

流浪动物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浪漫主义;服装风格;艺术

中图分类号:J0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57-01

一、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服装的时代背景

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风潮的历史背景是风云动荡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解放个性和心灵,浪漫主义者不仅反对一切与封建政权有关的事物,而且也希望摆脱学院派的古典艺术的刻板僵化和过分简朴理性。浪漫主义重视色彩和情感,也重视他们身体走动时的氛围和美感,这一切都在服装上强烈反映出来。1825至1845年在欧洲服装史上被称为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 PERIOD),这一时期是浪漫主义艺术思潮走向极盛的时段。经过了17世纪巴罗克服装样式的流动统一,强有力和活跃,18世纪罗可可样式的纤细和优美,富丽堂皇,也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简练朴素,浪漫主义时期的女性化风格主导了人们对服饰的审美。

二、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服装的设计元素分析

浪漫主义风格是近年来服装流行的主流。它源于18、19世纪的欧洲,主张摆脱古典主义过分的简朴和理性,反对艺术上的刻板僵化,它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热情的肯定人的主观性,表现激烈奔放的情感,常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将主观、非理性、想象融为一体,使用品更个性化,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在总体风格上,浪漫主义风格服装以强调女性化风格的面貌出现。它代表一种强调自发的和形象的表现以及凸现直觉和想象的观点。可以用个性的、变化丰富的、出乎意料的、没有穷尽的、未完成的、过分的、解体的、抒情的和热烈奔放的等词汇来加以形容。而2002年以来的新浪漫主义服装,又带来一种全新的浪漫、妩媚、性感、柔软乃至奢华的气息,但它所表现的浪漫主义风格,是一种全新的创新。

(一)服装造型设计

在造型法则上,浪漫主义风格服装的设计强调在遵循最为基本的形式组合规律的基础上打破僵硬的教条而追求幻想和戏剧化效果。常用复古、怀旧、民族和异域等主题,造型夸张独特,线条或柔美或奔放,常见有非对称和不平衡结构,时常用装饰来构造设计焦点。男装是马甲、长西装外套和长裤的组合,也时兴收细腰身。男士也开始使用紧身胸衣来整形。 女子裙子膨大,强调细腰与夸张的裙摆。裙子表面的装饰越来越多。流行高领口或者大胆的低领口。为了显示细腰,肩部不断地向横宽方向扩张,袖根部被极度地夸张,甚至在袖根部使用了鲸须、金属丝做撑垫或用羽毛做填充物。在亚历山大・马克昆(Alexander Mcqueen)的设计里他创造性地将生态学、原始世界和未来世界相混合,以天马行空的款式、别出心裁的剪裁、温文优雅的曲线,创作出一件件摇曳多姿的艺术品,极富有野性的魅力。

(二)服装色彩设计

在色彩组合上,浪漫的形与色,弥漫着罗可可式的甜腻脂粉香。柔软、松弛、随意的线条,鲜红、橙红、粉红、天蓝、翠绿、明黄的明亮色彩,飘逸的轻纱、蕾丝与绉纱,将女性身体打扮得如鲜花盛开。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克莱拉・麦卡第(CLARE MC CAARDEE)对色彩具有独特的敏觉和迷恋,艳粉红和橙色的海滩服、橄榄绿和土耳其绿的旅游服,均带有异域的浪漫感受。

(三)服装面料、配饰设计

在面料和装饰搭配上,浪漫主义风格服装的面料追求自然和质感对比,女装流行的面料有轻柔的薄棉布、织纹较密的白麻布,薄纱,凹凸丝织物、提花丝织物、格纹、条纹的轻质毛织物和刺绣的蝉翼纱。采用泡泡袖、珠片绣、荷叶边、网纱、蕾丝花边、毛边、流苏、刺绣、抽褶、荷叶边、蝴蝶结、花结和花饰以及各种图案等作装饰,缤纷斑斓,只要可以想到的就可以采用。浪漫主义时期的女装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轻盈飘逸的。

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服装的作品案例分析

(一)波希米亚风

最能代表波希米亚的经典的服装元素大概就是流苏了。流苏可以出现在服饰的任何一处,帽檐、披肩、领口、袖口、衣摆、腰带、靴筒,这是随性的,而且无论出现在哪里,都会觉得舒服自在,不落俗套。波希米亚人热烈大胆的性格决定了服饰上镂空的设计,通过镂空达到隐约地流露美的目的。通过编织或是磨旧的手段达到镂空的效果,这是野性和勇气的表露,这种艺术理念在服装领域也愈演愈烈。在卡瓦利2005年春夏系列中,运用了自由的褶皱和流苏、绚丽的花卉,体现了浪漫不羁的波希米亚风格。

(二)民族风

北非风情、印度民俗、中东袍服、摩洛哥风味、印第安色彩以及中国风格,成了设计师手中后浪漫主义的重要元素。广泛吸收各民族传统文化和服装特征,越来越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的浪漫的文化冒险。2005年春夏,多尔切与加巴纳设计了具有拉美风格、野性十足的服装,条纹和丝制流苏更增添了桑巴的韵律。

(三)田园风

英国式的田园生活一直都是浪漫主义小说或影视艺术作品描绘的场景,浪漫主义时期的服装的特征:纯棉小碎花面料、羊腿袖、钟形的裙摆以及带花边的遮阳帽,都重现在2005年路易斯・威登春夏设计当中。

参考文献

流浪动物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流浪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护理对策

上海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人数正在快速增加。这些患者与由家属送住院的患者以及其他国家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特征。[1 ] 。2007年上海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作为上海市公安和民政部门遣送救治精神疾病患者的定点医院,担负收治辖区派出所的110或救助站送达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由于没有家属陪同, 病史不明,一般资料如姓名、年龄、婚姻、职业等常常不详, 更是缺乏既往是否患过精神病及躯体疾病的病史。 当伴有躯体疾病时,带来了严重的医疗护理风险[2 ]。因此,护理上有别于家属送住院的患者。笔者根据本院自2007. 5~2012. 4住院的292例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 5~2012. 4由公安局或救助站送达上海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292例,其中男性234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35±12)岁。诊断涉及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伴有躯体疾病的患病例数和比例:有l58例病人合并各类躯体疾病,占所有病人的54.11%。其中以心脑血管病、皮肤病及电解质紊乱居多。见表1

妊娠 6 2.06

3 护理对策

3.1 认真做好生命体征的测量:血压的异常,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易于产生医患纠纷。护理上应高度重视生命体征的测量。曾有一例流浪精神病人收住院期间发现:血压升高伴意识障碍,转院经CT证实:脑出血。由于发现即时,避免了医疗护理差错和纠纷。

3.2 注意消毒隔离和自我防护:流浪精神病患者长期居无定所,生活环境复杂,加之营养摄入差、抵抗力低,易于感染各种传染病。建议设置专门的流浪精神病患者观察室,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并确定是否有传染性疾病。在此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具有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本资料显示传染病的患病率依次为:肝炎、性病、疥疮、梅毒、肺结核。提示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接触和操作过程中的自我防护,给予流浪精神病患者短期隔离,常规进行物品的消毒处理,如浸泡衣物,或是在阳光下曝晒或是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防止出现院内交叉感染。

3.3 卫生处置:多数流浪精神病患者卫生状况不佳,常常蓬头垢面,衣着不洁,在进入病区前,需要沐浴、更换衣物及用品。沐浴时要有专人负责,察看全身皮肤是否有皮肤疾病或伤口,尤其注意皮肤皱折处,特别是是否有皮疹及抓痕,因为疥疮的皮疹多发于这些部位,在集体寄居的环境中通过互相使用衣物、密切接触快速传播。因此。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非常关键。

3.4 饮食护理: 由于流浪精神病患者常常食无来源,生存环境恶劣,护士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进食情况,防止噎食、抢食或暴食。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提供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营养。督促患者定时饮水和进食,以保证水份的摄入。

3.5 建立随身物品登记和拍照记录: 流浪精神病人入院时的随身物品,要在第三者(110民警或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场的情况下,由病区工作人员清点并登记,双方签字认可。注意不要随意丢弃病人的物品,因为有些物品工作人员看起来没有价值,但对病人可能有特殊意义。曾有一例流浪精神病人出院后上告自己的首饰在医院丢失,如果没有双方签字认可的随身物品登记记录,出现纠纷时将无证可查。另外,入院时留取相关拍照的资料,一方面便于辨认,另一方面直观记录躯体情况如明显外伤、躯体畸形、骨折等,对疑有骨折者,应立即限制活动,防止骨折错位和脱臼;骨折部位妥善固定后,要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注意观察皮肤温度及末梢循环,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形成,帮助进行功能锻炼。

3.6 心理护理:对于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反应的病人,应主动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对于接触被动、思维内容不暴露的病人,应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从肢体语言作出观察、分析和判断,鼓励交流,保护隐私。同时用行动去关心和爱护病人,可以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帮助联系家人,帮助回归家庭,帮助身心健康的恢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