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商的盈利模式

微商的盈利模式

微商的盈利模式

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中国微博网站要实现盈利,就要有创新的勇气,不能简单的“C2C”Twitter,更不能把Twitter的全盘做法都是“C2C”到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模式。

这种创新模式就是走微改革和微商务之路。

如果微博客是在一个微商业的环境,一个大型微博客网站要实现商业收入是很容易的事情。

分析微博的商业模式应该先从微博的用户规模、情况及用户行为来对其商业价值进行分析,本文将就微博的盈利模式做详细探讨。

何玺通过研究和对比一些监测机构对微博的研究报告,微博的商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几点:

一、于微博平台: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数据,用户就是平台的一切,用户无价。

二、于个人微博:积累众多粉丝,特别是用心经营的微博,将积累庞大的粉丝群,不管是@李开服@蔡文胜@姚晨这样的名人,还是一些草根粉丝,只要用心经营的,目前粉丝有过千万的,最少的也上百万。以上数据还显示,65%的粉丝追随过品牌,74%风水因为喜欢而追随,相比其它社会化媒体而言,微博由于彼此交流的及时性,话题的共同性等,让微博的信任度最高。对个人微博来说,粉丝是无价的。

三、于企业微博(参考北京海纳互联网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贺海峰的专栏,中美微博发展现状与商业模型分析):

1、是企业信息平台。戴尔从2007年3月开始使用Twitter平台,即Twitter订阅戴尔的信息服务。据统计,戴尔在Twitter通过打折信息提醒等服务,获取了100万美元营收。据悉,捷蓝(JetBlue)航空、Comcast、戴尔、通用汽车、柯达等多家美国企业在采用Twitter平台同普通消费者交流,然后再出售相应产品。相关的案例表明,Twitter类的微型博客是一种更快、更有效、更经济接触客户的企业信息的平台。

2、是企业的快速客服通道。用户在对您的企业产品或服务发出了质疑、请求帮助等信息时,对微博用户实时跟踪的企业便可以快速地了解到,并通过微博或邮件或电话等方法回复,避免用户因为不满而大规模地在网上传播,快速解决用户的问题,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3、是企业深度了解消费者的平台。微博是企业较好地聆听、学习以及了解客户的有效平台。微博用户在微型博客上记录了自己日常的真实想法、爱好、需求、计划、感想等,真实地表露了自己的消费需求、偏好、生活形态、品牌态度等,尤其是一定程度上能够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需求和期望、购买渠道、购买考虑因素,有助于企业深度了解消费者,从而制定或者优化产品策略、营销策略。

4、是企业口碑监测的平台。对于企业的市场公关人员来说,互联网上的“公关危机”就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令人胆战心惊。互联网特有的病毒式传播,使得用户对某些产品或企业服务的负面言论、品牌的负面评价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公关危机。因而,广告主对微博用户的品牌口碑实时监测尤为重要。而微博平台具有的搜索功能,以及相关的实时监测功能,使企业能实时监测品牌的口碑成为可能。

基于微博快速增长和庞大用户群,以及其巨大的商业价值,我认为微博就是为web3.0时代的电子商务而生的,其商业模式可以往以下几大方面进行尝试:

一、打造粉丝电子商务平台

团购+个人网店:2010年的团购有多火?不用我说了吧。目前团购网站基本成为了各个平台的标配。各平台为什么要搞团购?因为他们有流量!人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新浪粉丝过百万的账户有多少个?十万的有多少个?我个人统计了一下,@姚晨每条微博的转发数,最少的几百,最多的几万。同样的,新浪微博排名第一的草根名微博@veggieg,每条微博的转发数,最少的几百,最多的几万。粉丝十万左右的微博,微博的转发数,最少的几十,最多的几千。这再次说明了微博强大的粘性(活跃度、关注度非常高)。

1、微团购:给每个ID的专门的团购页面,方便其开展团购活动。谁不想赚钱?谁没有点兴趣爱好?谁没有一些资源?如果有一个渠道和通路能帮助我们赚钱,而且操作简便,谁会不愿意呢?目前正火爆的团购模式,页面简单,团购平台只需要制作一个团购模板,然后由用户自行开展团购业务,效果肯定很好。

2、微网店:借助团购模式,发展移动网店。微博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移动性强,用户粘性高,当团购业务帮助人们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微博平台可以拓展其商务特性,发展移动网店,帮助用户赚钱。当粉丝电子商务平台成长成熟以后,微博的盈利也就不是问题了,至于如何盈利,可参照淘宝目前的盈利模式。对于微博平台来说,促进了用户维护、创造博客的特性,微博将不再是一种新鲜应用,而成为一种商务应用,其粘性将大大增加(一个能帮助自己赚钱的工具,谁愿意丢掉呢?)。同时,也能促进其他用户的积极性,积极维护博客,积极与粉丝互动,积极开展有价值的商业活动或者主题,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商务活动也面临一个信用体系的监督与维护问题,可参照淘宝信用体系。

二、打造WEB3.0时代的社交网络平台

LBS+SNS:当下欧美流行的互联网应用加上社交网络的粘性,能够让微博平台具有更大的延展性。

1、LBS:粉丝的忠诚度是需要维护的,维护可以通过互动活动,也可以通过更为直接的利益来进行驱动。开发类似Foursquare的签到应用,并把签到服务与用户互动联系起来,通过签到,给予粉丝相应的荣誉,同时,荣誉能够换取相应的特权,比如团购能打折,定期免费领取礼物,高等级会员的专享标志等。

2、SNS:可以拷贝开心网等SNS网站的模式,开发属于自己的应用插件,以增加用户粘性。

以上应用成功的情况下,可根据平台用户的盈利情况,收取平台管理费,或者交易佣金来盈利。

三、打造WEB3.0时代的自媒体展示平台

微博自发性、原创性、病毒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其作为新闻源,话题中心的角色。所以可以通过开发、丰富其表现形式,让每个微博用户都可以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来把个人微博打造成为一个自媒体平台。

比如语音微博,其作为新浪微博推出的特色业务,所有用户在手机号码绑定新浪微博账号后,均可通过拨打语音微博号码注册、录制、语音微博,同时还可收听自己已经的语音微博,每条录制时间限定在一分钟之内。语音微博成功后,将会同时在新浪微博该条语音链接,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收听该语音微博。王菲通过语音微博方式,先后上传了三个自己录制的语音作品。截至2月20日早间的统计数据,她发送的这三条语音微博转发量超过5万条,评论近3万条。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则在其语音微博上演示了让人惊奇的口技绝活,影视新星王珞丹在微博上俏皮献唱,都赢得网友阵阵喝彩。李开复在微博中表示,语音微博的受欢迎程度要超越文字,原因在于:1、非语音:唱歌、音乐、可爱动物。2、适合耍嘴皮:相声、笑话、口技、朗诵。3、特殊内容:名人说错话。资深IT分析人士陈永东表示,语音微博的兴起,有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微博广播电台”,着迷者会长时间地进行个人兴趣话题的广播。也可以为草根提供走红的舞台。而且还能促进普通话的普及。

平台为用户提供一个广告展示页面,网络商店,根据用户的盈利情况,收取平台管理费或者交易佣金实现盈利。

四、通过为企业开展监测服务收费

微博通过技术手段对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的消费者需求进行记录与统计,对品牌或产品的评价进行分类记录与统计,形成相关的监测服务,为企业实时了解用户需求与品牌口碑提供动态工具。通过卖“具有真实价值”的报告来盈利。

五、品牌广告收入

微博通过建立大平台,依靠较多的用户量带来较多的点击率,可以吸引品牌广告的投放。据尼尔森公司数据显示,09年4月份,twitter美国用户达1700万,全球用户达2400万,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0倍,而到10月份,其用户已经达到了5000万,在短短的4个月内又增长了一倍多。四月份,twitter日语版本,在网站首页右上角推出了面向所有日本用户的大横幅广告,未来将会逐步在其它国家推广。此外,据戴尔公司表示,截至到2009年6月份,twitter服务为戴尔带来了超过300万美元的收入,消费者通过twitter进入戴尔网站进行购买。尤其是在过去的半年内,戴尔公司通过twitter获得的销售收入达100万美元。但是由于社交网站有低广告响应率的特点,因此广告客户也会慎重考虑在像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站新开的论坛上打广告。

六、通过APP等形式,和其它网站进行收入分成。微博可以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群,建立类似于搜索等方面的工具,把大量的用户群转移到其它网站上,进而和其它网站进行广告分成。

七、用户数据库盈利模式。在微博中,众多的用户公开隐私观点,而这些用户数据和信息数据都值得深层次挖掘,因此,可以对想利用微博进行营销公司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让营销者可以批量follow这些用户。例如,戴尔就通过网络监控公司Visible Technologies在twitter上监控以掌握其用户对公司产品的反馈。

八、对企业用户进行收费。建立品牌ID商城,通过认证,入场费以及收取交易佣金来获取盈利。

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为了尽快摆脱无法盈利的尴尬局面,微博平台的商业化进程正在“提速”。

任何产品都必须考虑盈利问题,微博也不例外,在投入如此巨大的情况下,没有盈利很难继续存活,商业化提速无可厚非。

然而,新浪微博商业化进程提速是迫不得已。新浪微博的成本投入逐渐升高,财报显示,2011年在微博营销和研发方面的总投入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一倍。虽然新浪凭借先发优势在微博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在流量上也远超对手,但大量的流量始终无法变现。而腾讯、搜狐等竞争对手却不会因此而放慢赶超的步调。对于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的新浪而言,对微博的期待必然会更加急切。

对于微博的商业化提速,笔者持赞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产品的商业化提速可以净化市场环境,推进市场快速发展,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今年5月,新浪推出企业微博2.0,向热衷微博营销的企业提供品牌展示、数据中心、应用中心三大功能。随后,新浪微博迈开会员收费的商业化步伐,再加上之前新浪微博推出的微号服务,新浪一直在积极探索微博商业化的可行之路。不断的商业化提速尝试总比腾讯、搜狐的不作为和永远等待要强。

新浪微博公布广告报价表时质疑声一片,但仔细分析发现,受限于国内网民较弱的附加服务消费习惯,选择付费的广告盈利模式完全符合当前国内互联网发展现状,除了广告没有其他可行有效的盈利方式。再者, Facebook 和 Twitter各自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已经通过广告获得了大量的收益,国内微博平全可以参考之。更进一步讲,如果新浪微博此举效果凸显,一方面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新功能和应用,另一方面将带动腾讯、网易及搜狐的微博广告盈利模式,从而推动微博盈利模式的发展和演进。

当然,弊端也显而易见,用户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将受到影响。

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作为腾讯的战略级产品,微信的商业化其实早已提上日程,不论是否收费,已经坐拥3亿用户的微信,将如何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赚钱,这都会是腾讯必须解答的现实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中国移动向腾讯收费成为现实,微信变现的压力将会变得更加迫切,并有可能加快盈利步伐。

“未来,我们会在增值服务上寻求三方共赢的商业模式。”4月7日,腾讯总裁刘炽平在瞭望周刊社《财经国家周刊》主办的博鳌亚洲论坛《移动互联:热点的冷思考》圆桌会议上如此表示。

复制QQ盈利模式?

很多人认为,对现在的微信来说,变现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它的运营者腾讯,已有多年成熟的互联网商业运作经验,并有可能在微信的商业化过程中,将这些经验一一复制。

时至今日,腾讯的业务体系已经延伸至多个环节,但直到微信之前,其商业模式都是起始于QQ,并始终围绕这一核心不断衍生。

在1998年腾讯创建之初,QQ主要依靠广告及互联网增值服务艰难维持,并因盈利困难屡遭困境。甚至马化腾都曾试图将腾讯股权出售——让后来者唏嘘的是,当时甚至无人愿意接手腾讯。

直至移动QQ聊天出现,与运营商一直若即若离的腾讯,终于依靠无线业务,走上了自己的盈利正途。

数据显示,到2003年,腾讯移动增值业务已增长到腾讯收入的63.6%,移动QQ的收入则占到腾讯移动增值总收入的71.1%。

凭借良好的盈利能力,次年6月,腾讯登陆香港证交所。

有意思的是,无线增值收入不但盘活了积聚10亿注册用户的QQ平台,也反哺给腾讯,让它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逐渐成型。从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及电信增值业务、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到更多的领域,都逐渐成为这个巨无霸的触手所及之地。

事实上,互联网增值业务的收入比例反转,在腾讯上市的第二年就已实现。

2005年腾讯财报显示,该年,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达7.867亿元,高于无线增值服务5.173亿元。此后8年来,腾讯一步一步成为中国盈利能力最强的互联网巨头之一。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QQ平台的风险也逐渐积聚,嫁接了QQ用户资源的微信则成为腾讯新的战略重心。

自然,微信也将逐渐取代QQ,成为企鹅帝国新的核心财源。

商业化路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将如何变现盈利,目前仍充满悬念。

毫无疑问,由于手机与电信不同的应用环境、硬件性能、操作方式与用户体验,微信已经不可能简单复制QQ过去的经验,必须开创一个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才有可能维持自身的增长不会放缓。

但不论选择怎样的模式,基本的思路还是不会变的:先积累用户,搭建平台,最后通过不断的尝试趟出最合适的商业模式。

其中,第一步已经完成。微信从崛起至聚集3亿用户,堪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奇迹。从没有用户到1亿用户,微信用了433天的时间;从1亿到2亿,5个月时间;从2亿到3亿,4个月的时间。

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将如何落地,则仍然是未知之数。

IDG资本合伙人张震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层面可能有很多变革,但商业模式上并不会有太多创新,“因为商业的本质在那里”。所以,如果以商业逻辑来做一个归结,微信的商业化最可能的路径,依然应该是基于微信平台本身的增值业务,以及基于微信数据模型形成的精准营销。

其中,游戏已是“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腾讯马化腾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有明确表示。

这也是被外界较为看好的一种快速的复制模式,因为在此之前,腾讯的游戏业务早已超越盛大,坐稳了中国网游第一把交椅,并成为是腾讯最主要的营收来源,若是将其成功经验移动化,实施的可能性极大。

三月下旬,就有消息传出,微信将于4月推出三款免费手机游戏。

皮皮精灵助理总裁、锋讯网创始人管鹏认为,从业务结构上看,“未来腾讯移动端的商业化必然首选微信,微信必然首选游戏。”

而微信正在搭建的公众平台,也被视为日后和朋友圈并驾齐驱的盈利基石。

4月10凌晨,微信公众平台悄然改版,业内人士评价认为,新版本的首页更大气,布局更合理,推出了几个行业级的微信应用成功案例,后台功能也有一些小变化。

目前,外界已经涌现不少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获得成功的案例。比如,移动互联网众包招聘公司人人猎头,据称其五分之一的订单就已来自微信。

此外,利用微信平台产生数据,进行模型化分析后做出精准定位,也成为业内热议的可能性。比如当用户出现在某地时,微信可以为其推送一些消息,包括周围美食、美景、娱乐服务设施。用户根据本身需求,点击微信中已有的周边商户的公众账号,直接获得该商户的信息。用户挑选后再做决定。

就现在的微信来看,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百度销售副总裁助理舒讯在对微信观察之后发表个人观点认为,微信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碰到的首要问题是选择在通讯里挖掘商业模式还是找到和放大用户的二级需求?”

舒讯进一步指出,从手机这个载体来看,和PC端很大的不同在于,需要在一个页面满足用户的主诉求,最多只能在两个页面做到。这或许是微信实现商业价值的天花板。

“收费”推动微信商业化?

微信风波爆发后,一个普遍的猜测是,如果运营商向腾讯收费,会否催化微信的商业化进程?

这也是外界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按照原来的设想,直至微信实现“社交化和移动通信管理平台”这一目标之前,腾讯不会急于体现微信的商业价值。

比如,在微信宣布用户突破3亿之后,外界就已开始传言,微信可以“赚钱”了——比如在微信上运营游戏。但这一模式并未在微信内部通过。腾讯公司副总裁、“微信之父”张小龙否决的理由是,游戏并不属于微信核心功能“沟通”范畴,并且会对生态造成破坏性。

在张小龙看来,微信的用户关系平台仍在搭建,过早商用可能会伤害用户体验。

和美国知名社交平台facebook不同的是,facebook是一种强迫实名的社交网络,它之于用户关系链的保守做法自始至终。关系链越保守,用户之间的联系相对就扎实,平台也就越稳固。

而微信中的“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也能让原本陌生的用户彼此连接,从而让微信用户的关系圈,从高度私密扩展到不稳定的泛社交圈。有观点认为,正是这种加法,将强关系与弱关系同时置于一个平台,可能会导致微信的社交平台无法真正推行。

不过,现在看来,由于运营商的收费博弈,这一时间或将提前。

当然,即便被运营商收费,腾讯也不可能将成本简单粗暴地转嫁到用户身上,而是会在微信身上寻找变现可能。

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型金融;小额信贷;商业化运作

随着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商业性微型金融机构将在农村金融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始于1970年代的微型金融模式发展演变代表了农村金融模式的发展演变。本文对微型金融的发展和现状进行综述,希望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

一、微型金融的含义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微型金融是指对低收入人口提供的小额金融服务。虽然微型金融的核心是小额贷款(microcredit),但是微型金融不仅仅是小额信贷,还包括存款、保险及汇兑等金融服务。微型金融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只要是以低收入群体为目标的各种类型的金融服务,无论其性质、规模和发起人如何,都应该算作是微型金融业务。因此,微型金融既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所开展的微型金融,也包括非正规机构和个人所开展的微型金融服务,既包括商业化的、以盈利为目的微型金融,也包括非商业化的微型金融项目,如国家发起的针对穷人的扶贫贷款项目。

在微型金融的概念最早被引入中国时,有关学者将其译作了小额信贷,这实际上是一种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译法。微型金融和小额信贷的内涵和所反映的理念都有很大差别。小额信贷只强调为低收入者提供贷款服务,其隐含假设是,贷款是低收入者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金融服务;而微型金融是一个内涵更广的概念,既包括贷款服务,也包括储蓄、汇款、转账、保险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其隐含假设是低收入者需要的是全面的金融服务,其它的服务品种对他们来说也同样重要。

二、微型金融的发展历史

如果从广义的微型金融定义来衡量,民间高利贷者的出现可以说就是微型金融的起源,但是正规机构专门向穷人提供金融服务却是二战后才出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国家的经济和基础设施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各国都迫切需要资金来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经济复兴,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如农民和小企业主,更需要原始资金的支持来恢复和发展生产。但是这些低收入者很难从传统的金融体系获得贷款,低收入人群一直被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的服务范围之外。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通过建立发展银行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政府贴息贷款。但是这些项目对于应对贫困的效果并不理想,还款率很低。如孟加拉的政府贴息贷款项目1980年的还贷率只有51.6%,1988~1989年更是因洪灾而下降到了18.8%(Morduch,1999)。而这类项目最终大面积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首先是机构的运作和管理成本过高,而贷款利息又被控制的很低,导致亏损严重,负责提供贷款的银行没有激励将项目做大;其次是很多穷人抱着政府会颁布特赦的侥幸心理,或是认为这些项目很快就会以失败而告终,缺少及时还款的激励;第三,由于利息超低,提供了牟利的空间,贷款多被当地富户和有势力的人家获得,并未真正地到达穷人手中(Morduch,1999)。

基于政府贴息贷款项目失败的教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寻求通过专业的微型金融机构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贷款缺乏问题,把小额信贷当作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来发展。最早涉足微型金融领域的机构是在拉丁美洲的ACCION。ACCION是一个美国非政府组织,创立于1961年,一直致力于改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1973年,ACCION开始在巴西为微型企业提供贷款,该项目在4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ACCION由此认识到,低收入人群对于微型金融服务同样有着巨大的需求,并通过在巴西的实践经验认为,微型金融有助于解决拉丁美洲下层工人的就业和福利问题。

1976年,尤纳斯教授在孟加拉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穷人提供贷款的组织。后来这个组织发展壮大为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也就是后来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乡村银行是世界上运作最成功的微型金融机构之一,在很多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其小组贷款模式也被许多国家先后效仿和借鉴,用于本国的微型金融的实践。尤纳斯教授也因为在微型金融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

受乡村银行和ACCION取得成功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微型金融开始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兴起,90年代以后更是发展迅速,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正规金融体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也成为各国普遍认同的解决贫困问题的新型工具。

三、微型金融机构

所有致力于为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的市场主体都可以称为微型金融机构。根据亚洲发展银行的统计,目前的微型金融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正规金融机构,如农村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二是半正规金融机构,如非政府组织从事的微型金融业务;三是非正规金融,如民间借贷行为和零售店主等。其中第三类微型金融机构多为个人,而前两类多为机构,而正规金融机构又更倾向于实行商业化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半正规金融机构则倾向于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总的来说,不管是盈利性质的还是非盈利性质的微型金融机构。都和纯粹的盈利机构或是非政府组织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其双重使命的特点,既追求盈利、重视管理效率,也要履行自身的社会使命,考虑一些非盈利因素。

虽然微型金融机构肩负着消除贫困和为低收入者服务的特殊使命,其运作和管理仍然符合一般组织机构的管理原则,也遵循成本一收益的基本原理,即当收入大于成本时,机构实现盈利。对于微型金融机构而言,其收入来源主要是贷款的利息收入和提供金融服务收取的手续费等。而成本主要有三类:一是所发放的贷款的资金成本,二是贷款提取的坏账准备,三是交易和管理成本。由于微型金融机构服务于低收入群体,交易所涉及的金额一般较小,而处理10万元和1千元的贷款所需的成本又几乎是相同的。因此相对于普通的商业银行而言,微型金融的机构的交易和管理成本与其发放贷款数额的比例会高出很多。微型金融机构如果想实现盈利,主要有三个途径:提高贷款利率、提高还款率和降低交易、管理成本。

四、微型金融的运作模式

按照不同的标准,微型金融的运作模式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以下是按照运作主体划分的运作模式。

(一)由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组织开展的微型金融服务

此类服务单纯出于正义和慈善的目的,不受任何政治和利益因素的干扰,探索和改善能为穷人带来福利的微型金融模式,因而具有比较高的运作效率。

这类微型金融项目中成功的典范是孟加拉乡村促进委员会(BRAC,Bangladesh Rural Advancement

Committee)。BRAC成立于1972年,是孟加拉最大的NGO,它的目标是消除贫困和提高穷人的能力(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mpowerment of the poor)。BRAC采用整体方法(holistic approach)来消除贫困,将微型金融与经济发展项目(包括医疗、教育、人权和法律服务)相结合,微型金融项目向穷人提供小额贷款,还鼓励穷人储蓄,为农村的儿童和成年人(特别是妇女)提供非正规的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方面的教育以及提供妇女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咨询等。BRAC建立之初,是一个全部由捐赠资金支持小规模的非政府组织,开始主要是为了医治孟加拉解放战争带来的创伤,帮助安置从印度返回的难民。但现在BRAC的覆盖面之广令人惊叹,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从1972年的一个村庄已经发展到了今天的69000个村庄,覆盖了全国64个县,成员已经达到了1.1亿人,而孟加拉的总人口是1.41亿。2002年,BRAC在阿富汗注册为国际NGO,2004年进入斯里兰卡,2006年进入非洲,已经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开展扶贫为目的的微型金融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进而使BRAC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

(二)由专业微型金融机构开展的微型金融服务

新兴的专业微型金融机构是其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并涉及到市场认可,由此改变了对低收入者的那些传统假设,也促使微型金融机构获得了正当的法律地位,享受正规机构的待遇,其大规模、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可能。因此这一转变又被称为“微型金融的革命”。专业微型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专门致力于微型金融业务,不会受到其他业务或是整体决策导向的干扰。孟加拉的乡村银行的格莱珉银行和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便是此类机构的典型代表。

(三)由商业银行开展的微型金融服务

目前,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内设微型金融部门,或者将此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微型金融机构零售人提供。尽管具有独立的网点资源优势和丰富的金融服务经验,商业银行传统上只服务于中高收入者和大中型企业,一直没有把低收入者和微型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客户。如何实现转变,必然会受到机构整体战略和决策的影响,进而可能会使其微型金融业务偏离其初衷。这类机构的典型有印度尼西亚的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BRI-UD)、埃及的开罗银行和肯尼亚的合作银行等。

(四)由非正规机构或个人开展的微型金融服务

民间团体和个人为低收入者提供贷款的典型代表是民间高利贷者和循环储贷会(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简称ROSCA)。民间高利贷者一般为周围一个较小圈子的低收入者提供高利率贷款。ROSCA是一种较早兴起于民间的组织形式,其运作形式是:居民在一个村子或是地区的居民自愿组成小组,一个小组一般有10~20人。每个小组成员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些积蓄,作为整个小组的基金,小组成员轮流获得使用这个基金的权利并按期偿还。决定通过抽签、固定顺序或采取竞标等方式决定基金使用的先后顺序。通过这样的自发组织,低收入者可以利用彼此的资金来支持自己的生产和贸易,增进福利。

五、微型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商业化

1998年,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微型金融年,可见微型金融在消除贫困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认同。目前已有137个国家开展了此类微型金融。

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微电网能够缓解分布式电源和大电网之间的矛盾,实现新能源的就地消纳,为风光互补产生波动性问题的破解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但是,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微电网如何打破经济性差、商业模式不清晰以及配网难的困局?

储能与微电网

微电网发展突飞猛进除了政策东风的推动外,新能源并网技术,尤其是储能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给微电网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作为典型的储能应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里,有26个都应用了储能。储能之于微电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近年来,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迅猛,今年更是迎来了储能产业发展的高潮。数据显示,2000年-2016年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为243兆瓦,年增长率超过70%。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发展指导意见即将出台,能源互联网也开始落地,储能应用的范围和政策的条件利好,同时技术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这促成了储能产业即将迎来飞速地发展。

在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首席专家曾繁鹏看来,储能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不仅仅在于其契合了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大趋势,主要由两点因素促使了储能的爆发:“一是大家对电力体制改革,包括能源互联网推进速度态度乐观,对电力体制改革进度的普遍看好。虽然现阶段的储能市场化运营收益不大,但是能够看到未来的运营收益空间非常巨大。”

另一方面,电池成本的下降助力储能发展井喷,“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储能推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近期国家电动汽车发展特别快,所以做电动汽车电池的厂家不断的上产能和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预计今年年底,锂电池就会有大幅度的价格下降。”曾繁鹏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在5月23日的储能国际峰会上表示,可盈利性使得储能的发展有了持续的可能性,“储能产业走向真正商业化应用链条已经形成,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之下,储能实现了商业价值,市场将进一步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光伏、储能微网、电池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企业,龙源电力、金风科技等风电整机制造龙头企业也涉足了微电网项目。高峰对《能源》杂志解释道,“风力发电的波动性更大,更需要储能。更重要的原因是能源企业都想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找到新的增长点。”

“风电企业更多的是看到了未来的市场,风电企业发电,卖给电网公司,或者要一度电8毛钱的补贴,这个已经很明确了,无法再扩大提高利用它现有的资源提高收益了,大家都看好微电网,微电网以区域为单位,利用所能调控的资源,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切入模式以提高收益。”曾繁鹏表示,“我相信现在所有的企业,做储能的目标是看重未来的市场,电力交易的时候用储能做电力的调峰。”

盈利模式探索

“微电网”早已不是新鲜词汇,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年前就迎来了发展春天的微电网如今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技术上是不成问题的,主要是商业模式上还需要探索。”曾繁鹏告诉《能源》杂志记者。

高峰表示,“微电网已经提了很久了,我们从能源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角度来讲,更愿意用能源互联局域网或者局域能源网的概念。”对于微电网的盈利模式,高峰告诉《能源》杂志记者,“能源互联网的示范都是已经具备商业模式的,有岛屿的,有园区的,有区域的,这几个是比较常见的”,“在能源互联局域网中,服务商不仅可以卖电、还可以卖热、可以卖冷,也可以卖天然气,是综合能源服务商的概念。”

林洋能源就要成为这样一个能源的综合的服务商。林洋能源推出了自己的概念――虚拟微网,即通过聚合分布式能源、储能、负荷及智能配网等可控资源,利用多种能源网络、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和点对点的能源配送等网络,基于信息网络和云平台技术,采用灵活的运营模式,实现清洁分布式能源的柔性消纳及能源的高效利用。例如,以园区为单位,将园区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子微网,通过对园区的企业、商业楼宇、充电桩以及生活区建设不同特点的用户侧的子微网,并把各个子微网的运行模式整合起来,实现多种灵活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

据曾繁鹏介绍,林洋能源的国家首批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储能在第一期已经规划了十个兆瓦时,将于今年下旬开始实施。对于该示范项目的盈利问题,曾繁鹏表示,现阶段的盈利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通过用户侧的综合节能方案,给用户做用电信息采集,帮助用糇鲎酆辖谀堋A硪徊糠郑我们为用电特性较好的、节能空间非常大的节能项目,利用微电网和储能进一步提高收益。项目今年3月份刚批下来,刚开始建设,预计17年底就会有收益。”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向龙源吐鲁番新能源有限公司颁发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标志着龙源电力承建的吐鲁番新能源城市微电网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首个获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的微电网示范项目。对此,曾繁鹏表示目前还没有政策支持,“我们很希望这个政策可以早日实现,但是估计只能在增量配网了。”

目前,微电网并没有补贴。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微电网的商业模式能算出来合理收益的就去做,不能因为是微电网就给补贴。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微电网的方式应该更高效,应该比传统的电网方式回报率更高。

挑战依存

目前微电网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储能在其系统占比过高,而可再生能源占比相对较低。多位业内人士均曾公开表示,微电网中储能容量占比过高,这在如今储能成本依然偏高的情况下,意味着微电网的经济性大大降低。

尽管我国储能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应用模式及盈利模式仍不清晰,面临技术、应用和市场机制的三重挑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在5月23日召开的“2017储能国际峰会”上表示:“目前储能的支持政策、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存在商业化示范不足、产业发展缺少统筹谋划等问题。”

谈到发展微电网遇到的困局,曾繁鹏向《能源》杂志记者分享了林洋能源在做微电网项目建设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微电网要跟配网做一定的结合,但是有一些配网是不允许按照微网做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