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建造方向

智能建造方向

智能建造方向

智能建造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制造;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实验平台建设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我国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竞争背景下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广东省作为国内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制造基地,也对接印发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针对广东省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的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创新驱动,智能化升级改造需要国际领先水平人才的引进和高等院校实战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面向广东智能产业的深度融合设置的。其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需要针对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过程、工业产品智能化等领域的薄弱环节,以“机器智能”为方向,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企业,针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培养具有智能系统开发与设计、智能装备的应用与工程管理能力;能在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从事智能系统的是开发与设计、应用于维护、运营与管理的“厚基础、强应用、能创新”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1专业实验平台建设思路

面向智能制造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依据《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工业产品、制造流程智能化升级改造的任务,从智能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中提取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建立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机器智能”为方向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为核心,以项目、科技竞赛、紧密对接企业协同创新为手段,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设计工程实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询检索资料文献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团队里具有工程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并让学生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重点。立足华软学院电子系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现有的平台优势,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完善支撑体系,优化验教学资源配置,建设一个能够与广东智能产业深度融合的阶梯形层次化实验平台。

2实验平台建设内容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实践平台的建设要依据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突出面向智能制造工程实践为特色,按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建立阶段化、层次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1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面向智能制造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是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是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特色专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还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为基础,其次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如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与电子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数据结构、数据库与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最后是专业方向类课程,也是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制造业基础软件中的嵌入式软件、工业控制系统软件,工业机器人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有知识获取模式识别;数据通信与网络;嵌入式系统移植和驱动开发;嵌入式应用开发;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技术,完成系统集成,并配合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完成电子工艺实习、技术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和综合项目实验,并在工程应用中实施的能力。

2.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依据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电路基础、信息与控制基础、嵌入式技术、机器智能系统五大模块开展不同学习阶段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类、专业实训类、综合创新类。

1)基础类实验注重开设与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相结合的精品实验项目,并逐步提升基础实验课时的比例。从实践中启发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能力培养,如收集信息查找资料、制定工作计划步骤、从基础理论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及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和评估工作结果的方法。培养学生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

2)专业实训类实验主要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及方法独立解决行业领域内的任务和问题并能够评价结果的能力。如智能传感应用项目,人工智能技术实验项目,知识表示与推理项目,计算智能项目,专家系统,多智能体系统;机器人项目,如最小机电系统组成,如何完成对电机的控制;利用单轴或双轴控制平台实现基本搬运装配作业。

3)综合创新类实验注重培养学生从理解问题域开始,获取数据和知识、开发原型智能系统、开发完整智能系统、评估并修订智能系统、到整合和维护智能系统六个阶段构建智能系统。如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包括产品设计加工、智能生产调度、智能工艺规划、智能机器人、智能测量等;直角坐标机器人实现码垛搬运、多关节串联机器人、弧焊机器人实训等。

4)科技竞赛、与企业协同创新,通过观察记录待智能化升级的工厂生产过程,发现定义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证据检验假设、发表结果、建构理论等实验过程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创新的方法,团队协作管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如嵌入式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以及针对自动化生产线的嵌入式工业控制系统设计;针对原材料制造企业的集散控制、制造绦屑成应用;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的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应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加工、船舶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制造、轻工家电、医药制造等行业的应用。

2实验教学保障

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平台建设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建设为核心,结合目前学院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传感器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资源,仪器设备共享共建的原则,系统化筹备购置。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要针对智能系统设计开发和机器人应用,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学习应用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应用和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ABB Robot Studio。基于“探索者”机器人系统控制实训箱Rino-MRZ02(包含履带机器人、双轮自平衡机器人、5自由度机械臂、6自由度机械臂等)

可以开展的项目有:利用启发式算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模糊数学理论对工业产品设计进行性能模拟、运动分析、功能仿真与评价;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自学习、自组织构造产品加工过程新能参数预测模型。利用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多智能体系统进行感知、并对环境的改变进行解读、动作进行规划和决策;利用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模糊逻辑集中式解决生产调度多目标性、不确定性和高度复杂性的问题,寻求最优规则,提高调度的速度;利用蚁群算法、遗传算法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进行问题分解、彼此协商、任务指派、解决冲突。

履带机器人可开展电机控制实验;运动控制实验;HD轨迹控制实验;无线通信实验。双轮自平衡机器人呢可开展自平衡模块实验;倒立摆算法实验;双轮载具运动实验。6自由度双足机器人可开展双足运动控制实验;步态规划实验;双足平衡实验;机构改装实验。5自由度机械臂可开展机械臂运动控制实验;颜色分拣实验。可扩展为8自由度双足机器人、轮腿式机器人等技能提高类课程设计。

通过ABB公司的机器人仿真软件RobotStudio进行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功能设置、二次开发、在线监控与编程、方案设计和验证的学习。

智能建造方向范文第2篇

近日,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浪潮)在京举办“中国制造2025@浪潮”战略会。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在会上表示:“未来三年,浪潮将巩固在大型企业云产品、方案和服务市场的持续领先地位,秉持中国制造2025@浪潮战略,改变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竞争格局。”

为应对中国制造的重大机遇,浪潮将以混合云应用模式为主攻方向,以实现智能制造为目标,加速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云落地步伐,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的厂商。

浪潮优势厚积薄发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核心是将互联网作为创新的原动力,实现强大的融合性和可扩展性。而“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则是智能制造,它需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深度融合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优化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

基于此,“中国制造2025@浪潮”战略清晰展现了互联和智能时代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全景。浪潮认为,中国企业要实现智能制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键环节技术应用,以精细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关键环节实现外部互联;第二阶段是整体技术应用,从设计开发、生产计划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实现集成,企业内外部实现全面互联;第三阶段是智慧企业,智能优化决策为核心,以大数据驱动各种制造活动的执行,全面实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产品。

六大平台五大举措

为支撑战略切实落地,浪潮规划了六大产品支撑平台,并制定了五大战略措施。六大产品支撑平台包括:精益运营管理平台、智能供应链平台、工业电商平台、智能制造集成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浪潮数据中心平台。

五大举措分别是:产品研发方面,成立浪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加强美国研发中心,新建德国研发中心,建立“海外-国内”协同研发机制,重点汲取德国工业4.0的理念精髓和实践经验;加强战略客户协同创新及应用示范,与战略客户协同创新,实现样板带动;建立浪潮、用户、咨询机构、ISV等乃至国外机构共同组成的智能制造信息化联盟,打造创新应用合作生态圈;通过国际化合作,建立完善人才引入、培养机制;利用浪潮集团资本优势,加快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方向的投资并购,完善浪潮产业链构成。

智能建造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1. 智能建筑是建筑物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 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 ,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一些开发商把智能化变成推销用语,追求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大而全。实际上很多系统建成后难以启用,成为一种摆设。

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根据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档次,不同地区的建筑因为需求的需求,配置不同需求的智能化装置,为此,要满足不同需求的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

2. 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经验表明政府的正确引导是技术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现在从全国范围看,与智能建设相关的管理部门有许多个,如建设,邮电,广电,技术监管及公安等,管理部门多标准不同,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

3. 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由于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而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

建筑作为永恒的主体必须使其具备较高的智能系统,并使其实现综合价值的最大化。现在智能化建筑直接应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当代智能化建筑领域内,信息网络通技术,控制网络通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无线局部网络化技术及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会有更加广泛深入的具体应用。尤其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泛化,可移植性,扩散性和可操作性发展。更准确地说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今后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

4. 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 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另外智能化产品规格混乱通用性差,使系统集成难以实现或留下潜在隐患。对于施工企业而言,目前专业划分过细,缺乏综合实力,很难承担一个项目的全部施工内容。现在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安装施工,是由集成商自己来承担。而集成商因为没有施工力量将安装工程分包给其它人施工,其工程质量很难保证。而施工验收仍偏重于定性验收,忽视定量验收。问题是缺乏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人才,造成在设计,施工,监督,竣工等过程中不能把关,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

5. 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而且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探寻人类生存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几万幢,而日本新建建筑中8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还有一些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楼群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技术等。

6.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

综上浅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 窦 志 等建筑师与智能建筑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智能建造方向范文第4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先生在主席致辞中说:“此次大会召开之时,恰逢中国制造2025 颁布和互联网+ 全面推动,在我国与德国及其他友好国家密切合作之际,我相信,本次大会将会提供丰富的“大餐”,帮助参会嘉宾洞察和了解全球先进企业的经验和优胜之道。”在会议期间,来自大中型骨干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多位专家、学者畅谈“工业4.0”和“智能制造”,本刊记者辑录片断于此,以飨读者。

走向智慧工厂时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

基于中国制造2025 整体规划,中国制造业将走向何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了一个基于智慧和网络的智能机器大生产时代,这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过去,机器替代人的一部分体力,今后,将替代人的一部分智力,这将使人类进入到一个智慧的大生产阶段。中国制造从传统工厂向数字工厂的迈进,需要大量付出,从数字工厂迈向智能工厂,则更为艰苦,在国家战略框架的引领下,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定能走在全球制造业的前列。

数字化工厂是工业4.0的基础

同济大学中德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执行主任沈斌教授

工业4.0 的核心是“产业价值链相关的活动、能力和速度,实时掌握所有信息,在任何的时间点导出优化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信息”和“速度”。工业4.0 的基础,首先是数字,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要数字化,数字化工厂是迈向工业4.0 的第一步,数字化工厂是工业4.0 的基础。

工业4.0有多远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

第一,工业4.0 是否已经来临,还是悬浮在空中?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以前是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大幅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基核心点在于规模化,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更着重于灵活性,即柔性和智能,同时深度考虑资源要素,其核心点是以智能设备为支撑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万物互联。工业4.0 本质上依然是制造模式的变革,制造装备的变革。现在信息化的平台、环境和设备都已出现并已相对成熟,完全可以支撑起工业4.0,不过自身需要继续向更完善、更精细化的方面发展。

第二,工业4.0 不是单独的工业4.0 革命,还将带来更广泛的社会相关变革,是一种系统化的变革。

从Physical到Cyber,再到Physical

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研究员

想了解智能制造,必先深入了解CPS,欲深入了解CPS,必须了解Cyber。Cyber 被译为“信息”,但其实Cyber 的含义与信息(Information) 概念迥异。Cyber 有控制、网络、协同、众创、虚拟的含义,Cyber 实质上指的是一种控制机制,而控制的载体才是信息(Information)。所以,现在CPS,只能有一个译法,那就是:赛博—物理系统,而非信息—物理系统。

在Physical 物理时代,制造业用的方法是制作出实体后的试错法,而在Cyber 时代,能通过建模的方法,来确定是否可以投产。Cyber 空间中的Physical,是指从数字样机到实物产品。所以未来的制造模式是从Physical 到Cyber,再到Physical。

加强中德交流,共同发展

德工业4.0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万林博士

除智能生产外,德国业界把“智能服务”添加到工业4.0 的范畴中,这就使得整个产业都实现了数字化,可以实时地获取数据,凭借数据支持在产业链中随时对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工业4.0 可以实现了人—物体—系统的有机结合,开创大规模生产下的个性化定制模式。

针对工业4.0,全球几大国都提出了相似的方针对策,本质区别不大。中德之间要增加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这对两国战略目标的达成都会大有裨益。

深入研究中国的智能制造战略

智能建造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视角;建筑工地;工棚;防火研究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

1智能建筑是建筑物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系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2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力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3智能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

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而且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探寻人类生存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几万幢,而日本新建建筑中8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还有一些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楼群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技术等。智能建筑的领域中国内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

4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时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土建及装饰,水,电,暖通等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智能建筑技术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其相适应,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加强智能化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

5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①市场定位: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6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2005,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