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我们都知道,农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除此之外,它还对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群众在开展工作或是平时活动的时候,都对食物有着十分大的需求,所以,要想保证社会稳定,就要确保农业的发展顺畅。对于农业来讲,水利灌溉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部分。所以,要想保证农业发展顺利,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水利事业开展到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的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而且也获取了很多成就,不过通过分析它的发展状态,我们可知目前还要认真分析它们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广。最近几年,伴随农业的积极发展,此时广大农村区域发展节水农业已是必然了。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农业离不开水,怎样合理的使用水,就成了当前广大工作者最为重视的工作内容了。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方式不是很集约,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到位,尤其是体现在灌溉工艺方面。作者结合当前我国的以及世界上的科技发展状态以及目前时期的水利发展形势,分析了农田水利活动的发展方向。

1 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们之所以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农业的产值。我国初步规划到本世纪末在农村水利方面的奋斗目标是:争取新发展灌溉面积8500万亩,增加排水面积4800万亩,改善盐碱地和渍害低的农田5000万亩。对大中型灌区输水渠道积极采用防渗措施,对80%以上的井灌区采用微灌,解决了农牧区人畜饮水的困难。

1.1 节水技术

当前全球都非常关注节水技术,只有合理的利用该技术,才能够真正的实现集约发展,才能够扩大灌区规模。目前我国的很多灌区在浇灌的时候都是采取地面浇灌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如何完善此技术,提升管理能力。最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灌溉工艺,即间歇式灌溉,该技术的优势是它能够间断的灌溉,形成涌流模式,使得沟渠之内的水流速率变快,而且保证水能够很均匀的渗透到其中。该措施较之于常见的措施来讲,它能够节省大约百分之五十的水,如果浇灌的时候有风的话,效率还会提升。我们国家最近几年积极的研究节水技术,而且也获取了明显的成就,像是旱地覆膜工艺,而且在井灌区通过管道来代替之前的明渠。

1.2 调水技术

这个技术目前非常受外国的欢迎,像是美国以及法国等应用较为普遍,通过使用这个技术我们能够显著的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实现节约的意义。在很早之前,欧洲国家就已经开始自动灌溉技术,由于花费的资金太多,表面效益不显著,所以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其他国家在面对水资源数量较少的时候,除了使用节水方法之外,还积极的开展调水活动。当前最为显著的案例有如下的一些:例如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年调水150亿~200亿立方米,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270亿立方米。通过开展大范围的调水活动,此时的灌溉项目工艺以及机电技术等都得到了相应发展,而且带动了灌区经济进步,生态建设工作也得以顺畅开展。

1.3 节能技术

我们都知道,单纯的开展节水工作无法获取显著的意义,因此必须搭配节能技术。比如低压喷灌和风能技术的使用就是非常显著的体现。是当前节能的关键方法。

2 推广农田水利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受到耕作工艺以及习惯等的干扰,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业普遍面对水资源使用不当的现象,许多区域的浪费现象都比较明显。农业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假如无法高效使用的话,就会对附近的城镇带来较为恶劣的负面干扰,影响到相关单位的长期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农业区域大体使用水利工艺,这样能够起到提升灌溉功效,避免浪费的目的。

从农业增长增收的角度来讲,完善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可实现有针对性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使建设生态农业成为一种可能。在进行水资源的调配的同时,进行各类农业技术革新实验,再通过农业技术革新实验对农田水利利用技术进行革新,这种相辅相成的方式既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也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布局不合理,农业布局也不合理,这就导致时空区域上的资源紧缺。假如不合理的使用水资源的话,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矛盾。

3 国内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发展新思路

3.1 优化农作物结构,推广节水种植技术

由于作物的类型不一样,所以其对水的需求量也不一样。在具体的种植的时候,可以使用间种模式,变革过去的种植体系,改变种植的比例,结合所在区域的水源状况,在不干扰产量的前提之下,使用抗旱种子,这样也能够减少用水量,实现节约意义。除此之外,还可在一些区域发展节水种植工艺,尤其是那些需水量不多的区域,可以使用坐水点种措施,这样也能够获取明显的意义。

3.2 改变灌溉方式,推广系统灌溉模式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沟灌、管灌、滴灌喷灌等技术,然而在一系列的灌溉技术中被应用次数较多的主要有沟灌、喷灌和管灌。农业生产要依托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为了节省灌溉成本,农业生产者发明了沟灌这一传统的灌溉技术,利用河流周边的天然水道,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技术虽然节省成本,但灌溉效率相当低下,在水资源的输送过程中,大部分都会流失和浪费。根据这样的情况,水利技术人员应针对农田水利运行情况和水利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灌溉方案。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覆膜技术,进一步提高灌溉效率,改良沟灌,建立系统的沟灌模式。除了改良沟灌以外还可以在种植农作物类型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该技术能够使得水流变为水滴,也就是说能够明显的减少用水量,发挥出节水的效益。尤其是灌溉技术,利用地下管道实现回流,从而很大限度的控制了水的消耗,避免了浪费现象的发生,一般情况可节省用水量达到50%左右。

4 结束语

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不能进行合理利用、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讲,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也是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建立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农田水利科学技术应紧密围绕上述问题,重点研究节水、节能、节约投资的技术措施,对现有工程进行挖潜改造,同时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在促进农业生产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将我国农田水利科学技术提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袁海涛,谢爱群,张贺中.浅论农田水利技术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1(5).

[2]吴剑.探讨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变革;问题;发展思路;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步进入城乡统筹发展、“三化同步”发展的新时期,城乡关系、产业联系、农村形势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广泛而复杂的变革,使农田水利发展面临诸多新形势、新问题,对农田水利发展机制产生巨大挑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农田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亟待研究确定农田水利发展的关键问题,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

一、农田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农田水利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乡经济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农田水利的影响加深加重,农田水利薄弱环节更加凸显。

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优先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发展现代农业,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水利作为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全面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要把现代化作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新标准,用现代的思想观念指导农田水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农田水利,用先进设备装备农田水利,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管理农田水利。

二、农村经济社会新变化全方位多层次影响农田水利发展

1、城市化率即将过半,统筹发展农田水利的需求增加

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打破相互分割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趋势,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进行优化配置,使城乡边界日益模糊、产业联系日趋紧密、劳动力等要素流动速度加快。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9.68%,接近50%,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的城乡格局、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明显加快,劳动力的跨区域、跨行业配置更为灵活,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出现松动趋势;另一方面,农业部门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农业增产、农产品价格波动将对整个经济发展和经济波动产生显著影响,农业发展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

2、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农田水利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持续下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从1990年的20.22%上升至2009年的40%,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而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0年的50.21%下降至2009年的29.07%(见表2),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降至30%以下,其中种植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更低。此外,工资性收入全部为现金收入,是真金白银;而农业收入更多具有统计意义,现金收入比例约80%,含金量不高。收入结构的变化、加上农产品价格波动,使粮食增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大幅下降,灌与不灌、灌多灌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明显减弱。

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注: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农业收入包括种植业收入与其他收入,但不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收入。

3、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现流转,对农田水利发展的影响或将显现

在农村劳动力数量质量下降和外出务工数量增多的同时,农村内部的农业经营方式也在发生微调原有的土地细碎化经营方式已经与新的农村形势不相适应,出现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农户开始积极通过代耕、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一些民间资本开始准备进入或已进入农业领域,推动农业资本化、规模化经营。尤其是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使农村土地使用逐步由原有的细碎化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增多,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趋势日趋明显。据农业部调查,截至2008年8月底,全国上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06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8.7%。

三、农田水利薄弱环节依然突出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田水利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局部出现改观,但伤情病情尚未得到根本好转,最薄弱环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程老化不配套。全国仍有40%的大型灌区骨干工程、60%的大型灌排泵站、50%~60%的中小型灌区、50%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老化失修、功能衰减、效益降低。二是末级渠系产权不清、管理缺位。原来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末级渠系管理体制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而消失,末级渠系失去管理主体,产权虚置。近年来,有关部门推动建立用水户合作组织。从调研来看,用水户合作组织组建和运行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能力不足,尚不能完全解决末级渠系管理问题。

四、农田水利发展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采取各项措施推动农田水利发展。

1、责任主体问题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农田水利发展的正外部效应明显加大、公益性特征明显加强,农田水利发展成为影响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地位更加重要。但是,传统责任主体之一的农民对种地不积极,撂荒弃耕、“水改旱”、“双(季稻)改单”现象比较普遍,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更低,有可能动摇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新形势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亟待回答谁主导、谁负责、谁实施等问题,重点是重新界定农民的责任。

2、建设投入与运行经费保障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与运行经费保障问题,是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根本问题。在新形势下,解决此问题显得更加紧迫。

一是建设投入保障问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投入制定了许多有力的政策,特别是要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应当说,这些政策如果落实到位,必将大力促进农田水利建设。但是我们也认识到,这些政策出台的前提是农民要在自愿情况下投工投劳。如果农民自愿程度较低,投工投劳很少,由此形成的投入缺口由谁承担、如何保障?足是老大难问题,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解决问题的思路存在严重分歧。目前,提高农业水费基本不具可行性,水费征收难度加大,通过水费能够补偿的运行经费十分有限;灌区是水管体制改革的明显短板,分类定性政策缺位,财政补偿“两费”落实不理想。新形势下,水价如何改革、定额内用水如何优惠、如何促进节水与保障水管单位良性运行,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新时期农田水利发展的思路

针对农田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新目标,我们应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发展的公益性属性,加强政府主导,在总结“民办公助”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义务全民化、责任政府化、建设社会化”的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

1、义务全民化

从受益程度看,农民只是农田水利受益群体之一,随着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降低,农田水利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下降,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把发展农田水利的重任继续系到农民身上,不可靠、不现实。与此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城镇居民、不同产业等都会从农田水利发展及农业发展中获益,受益程度甚至可能超过农民,农田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突出,对全社会公民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建立全民参与和支持农田水利发展的新局面。因此,要逐步改变传统认识,赋予农民作为一个普遍公民从事农田水利的自,今后农民像种地一样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建设与管理农田水利。同时,按照“义务全民化”的新理念,引导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公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为农田水利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责任政府化

农田水利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影响,在义务全民化的背景下,应当更加突出强调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全社会参与农田水利。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农村义务教育的做法与经验。自建国初期至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一直强调农民义务,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办”的思路,通过“三提留五统筹”、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费等形式筹集资金,筹办农村义务教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外出就业与农民子女的区域流动使农村义务教育表现出显著的公益性特征,为此,政府不断强化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责任,最终实行免费农村义务教育。从公益性属性来看,尽管农民子女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直接参加者和受益者,但义务教育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公益性。按照公益性属性,政府主动承担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关职责。农田水利发展与义务教育极为相似,尽管农民是农田水利的直接使用者,但农田水利发展对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应当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农田水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相关责任。

3、建设社会化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对策

1.我国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分析

1.1农田渠道防渗技术

当前我国的农田灌溉的输水方式主要是渠道输水。水资源利用在传统的土渠输水中其有效利用系数一般在0.4-0.5之间,相差仅为0.3,绝大部分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都因为渗漏或者蒸发而损耗掉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损耗主要也就在渠道渗漏中存在。现代农田灌溉采用渠道防渗技术之后,渠道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相比之传统的土渠输送提升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此外,渠道采用防渗技术之后其熟睡速度也得到很大的改观,这有利有农田生产季节化和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是我国目前采取的较为有效的主要的节水灌溉措施之一。

1.2喷灌

(1)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 水可以当2m3 水用。(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 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3)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4)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5)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6)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1.3滴灌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 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2.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1)地面灌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诸如膜上灌、涌流灌溉等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仍将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最主要的趋势之一。同时,采用激光平地技术进行水平畦灌、田间灌水设施自动化、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现代精细灌溉技术将成为地面灌水技术发展的趋势。

(2)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

(3)逐步应用与推广现代高新节水灌溉设备与技术体系。近年来,节水灌溉不断涌现新装备、新应用技术以及灌溉新理论,包括智能化的集成节水装备技术、应用3S的精细灌溉技术、应用多项目技术系统集成的节水灌溉管理技术、以及非充分灌溉等新理论。

(4)由单项技术向综合技术发展。目前,节水灌溉技术已开始重视研究节水综合技术,将工程技术、农业/艺技术与管理技术,因地制宜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节水高效的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

3.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1)简述农业节水措施。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要加强在农业节水防时尚的推广。这方面可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旱育稀植、秧苗抛植、覆盖地膜、深耕松土、增施有机肥料等有效措施,以提高农田土壤对自然降水的储蓄能力。此外,还可以引进一些耐旱品种以及旱地作物进行在中,调节土地作物种植结构,这也是当前进行水资源有效节省的措施,在干旱缺水的区域应该加大推广范围。

(2)因地制宜,按照农村发展实际实行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为了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农业上的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科学合理规划摆在第一位,认真贯彻农田灌溉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土地开发科学分期及注重实际效用的原则。站在全局的角度,从长远发展的方向上做好每一次的决策,严格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管理,确保这项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的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是技术问题,是工程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及经济健康增长的问题。节水灌溉技术一旦不能让广大农民得到好处和实惠,也就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就失去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中,要注意技术的改进,也要根据我国农业分布地形,比如山地丘陵地形,井灌区、旱地作业区等,结合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节水灌溉技术,该做什么样的技术改进。这样,才能将节水灌溉措施真正落实到农业遍布反而区域。

(3)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意识。农田灌溉用水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坚持走节约利用水资源这一发展道路。在日常的生活用水中,在工农业的用水方面,必须让人们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危急存在,加强关于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促进人民群众在生活和生产中都养成节约用水,合理科学的进行循环用水的习惯,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杂志、简报、宣传条幅及宣传车等进行宣传。将以往的喷灌式灌溉法和漫灌法等用水方式逐渐转变为集约型的节约用水形式,鼓励人们的节约用水行为,提高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在作物种植栽培上,积极推广节水农作物,并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及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节水计划并付诸实施,让全社会都参与到节水灌溉中来,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4)加强农田节水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及改造。随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其相关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节水灌溉设备的制造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加工制造业中新的增长点所在,成为一项新的能够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俄新型技术。在改善我国现有的传统灌溉方式上应该保持兴修水利枢纽工程和水库的方式,同时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的改造。结合我国各省市农业分布发展的具体情况,研发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技术的更新一定会依托于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和改进,因此,在改造以往旧材料旧设备的同时更要积极开展对高智能型的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让节水灌溉技术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区域辽阔,人口众多,但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量及农业用水量均远小于世界平均占有量。目前,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相比之下,我国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发展与应用均落后于世界水平。为提高我国的灌溉水利用率,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保证农作物有充足的供水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学习和借鉴国外节水灌溉技术成果,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田 节水灌溉技术 思考

农作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资源的影响,因而灌溉技术是农作物生长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农作物能够得到收获,就必须进行灌溉。水资源不仅是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也是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因而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需要对农田进行节水灌溉,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农业用水量,有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1、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

1.1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它是通过喷雾、滴灌等方法进行灌溉的一种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微灌技术的操作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农田灌溉的用水量,同时这种灌溉技术还有着它自身的特点,这种灌溉技术可以使灌溉更加均匀,用水量少但是灌溉效果明显。

1.2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也是当下用的比较多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它是通过加压将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后再降落到地面,这样就会保持农田地面的湿润。这种喷灌技术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大多数的农田都可以采取这种技术,另外采用这种技术需要一些专用的设备,在选择设备时也要认真对待,因为设备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的喷灌的效果。这种喷灌技术可以应用到大面积的农田灌溉中去,因而目前这种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已经被广泛应用。

1.3 地下灌溉技术

地下灌溉技术是在地下铺设管道,然后通过这些管道将水引入地下,使农田得到湿润的过程。目前地下灌溉技术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地下水浸润灌溉技术,另一类是地下渗灌技术。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却都是直接将水引入农田下面,这样将会大大减少灌溉时水的浪费,同时这种灌溉技术也会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4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别,首先这种灌溉技术采用的是管道输送,这样将会大大减少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另外就是这种灌溉技术可以直接将水输送到所要浇灌的沟、渠当中,这样将会最大程度的使水灌溉到农作物上。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仍然是在地面输送水,而且输水的过程中,可以控制水的流速,这样将可以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以及输送率。

2、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农业灌溉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也越来越多,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必将成为其重中之重,因而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大力发展,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当下我国农田灌溉技术朝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首先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节水灌溉的效果越来越显著,能够大幅度减少农田灌溉的用水量。其次是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进步,节水灌溉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节约用水一直是灌溉的理念,只用这样才能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后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灌溉所需要的设备也日益完善,如地下灌溉和低压管道输水所需要的管道等设备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样将会使节水灌溉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另外,一些新兴的灌溉技术也开始得到发展,如当下比较出名的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等。在未来,自动化节水灌溉技术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仅会减少灌溉的用水量,还会节省人力资源,这种新技术将会使农业向一个新方向发展。

3、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措施

3.1 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措施

我国幅员辽阔,因而各个地区农田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依照不同的土地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来节水灌溉。在不同类型的土地中,所需要的用水量也不想同,因而这就需要熟悉每个地区的土地类型来进行合理适度的灌溉,灌溉的用水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也不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也比较先进,而经济比较贫困的地区所采用的灌溉技术就相对落后。只有按照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出合适的方案来进行节水灌溉,才能真正有利于这个地区农业的发展。

3.2 根据农作物结构调整农田节水灌溉方案

由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因而每个地区所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也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因为不同的农作物所需要的用水量不同,因此在进行灌溉时就需要根据种植农作物需要的用水量来进行灌溉。同时每个地区所拥有的水资源也都不相同,有的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有的地区水资源就比较贫乏。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可以根据各自地区所拥有的水资源来进行选择,如在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可以种植一些需水量较少的农作物,这样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3 提高人们的节水灌溉意识

想要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让人们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水资源贫乏的现象,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在农业发展中,想要减少灌溉用水量,就必须采取节水灌溉的技术,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提高人们的节水灌溉意识,唯有如此,才可以让人们在灌溉中减少用水量,以此来改善水资源贫乏的现象。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如可以循环使用水。

3.4 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在农田灌溉中可以采取的节水技术也越来越多,想要更高水平的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就必须不断研究开发新的灌溉技术,只有通过新的技术,才能不断降低灌溉用水量。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新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并且吸取一些有利的意见,研发出减少用水量的灌溉技术,使我国农业得到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也得到发展,因而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农田灌溉中。同时,农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人们不仅要提高节水灌溉的意识,并且还要深入研究节水灌溉新技术,只有这样,才会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也使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艳红,高翔.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3,(12):224-224.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田 水利建设 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88-01

前言

我国自成立以来,农业的发展始终是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现阶段,水利设施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而在积极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科学性和针对性,要想应用水利工程推动农业的进步,相关部门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先进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中的缺陷

1.1 技术和设备落后

据有效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因此,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拥有相对落后的技术以及较低的灌溉能力。此类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很多设备因长期没有得到科学的维修和保养而失去了正常运行的能力,而老化现象在多数工程中也开始越来越严重。针对设备来讲,由于运行时间过长,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导致其功能、运行效率都明显降低[1]。面对这一现状,在没有及时的维护和更新设备的背景下,较低的灌溉效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呈现出来,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进步也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1.2 缺乏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还在沿用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同时,工业废水对农田灌溉源头的污染严重,治理力度薄弱;输水过程中的部分渠道产生了堵塞现象,导致部分传统农田水利工程被废弃等。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先进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为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做贡献[2]。

2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为了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节约水资源同配水过程实现了结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综合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与新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2.1 喷微节能灌溉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对环境以及生态造成了破坏,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了节约能源的战略目标,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节约水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灌溉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从这一角度出发加大水资源节约力度,积极构建农田水利工程至关重要,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3]。该技术具有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强的特点,在灌溉过程中,针对大面积农田可以有效应用自带喷头,而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便能够完成工作,由此可见,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节能的目的。

2.2 将节约水资源同配水过程相结合

输水管道是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灌溉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信息化和智能化特点在输水系统当中得以实现。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及开外渠道是灌溉渠道防渗工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完全实现了机械自动化。与此同时,在配水的管理当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在对计算机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提升调控和检测的效率和精确性,从而在控制输水时,精度得以提升。由此可见,在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过程中,将这一理念同配水过程进行紧密的结合,不仅能够促使灌溉的效率有效提升,更能够保证水利工程成本的降低。

2.3 综合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与新技术

我国农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农业灌溉技术,这些技术虽然存在落后的特点,但是其自身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对传统灌溉技术中的优势进行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促使二者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根据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逐渐形成适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灌溉技术[4]。而这一切措施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模式得以形成的基础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和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多样性成为现有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不同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都拥有自身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从而为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波.新时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3):37-37.

[2]黄少江.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4(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