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影响  引导策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将面临的是知识信息、经济信息时代,更是繁荣的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今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渠道。进入网络时代,正在迅速的改变着个人生存状态,促使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正如雷.哈蒙德在《数字化商业》一书中提到:“全球电脑网络化发展将成为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决定因素。”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由于网络具有双面性,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既有其利,也有其弊。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带来的影响,使他们在网络时代得到健康的发展,已成为我们教育界,特别是德育教育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1、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并不能充分地自由表露,往往会受到社会规范或他人言行的匡正,而在网络世界中,它们就会无拘无束地放纵自己的情感,任意高谈阔论,他们不再受到条条款款的限制,在虚拟时空中随心所欲的装扮、美化自己,以此来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而当他们面对现实时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感到现实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凡和无赖的。网络中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持久的吸引着他们,促使他们将现实生活的情感移植到网络世界中去,从而迷恋上网,逃避现实,逐渐丧失了社会交往的能力,常常在自我情感的圈子里自给自足,就形成了所谓的“网络孤僻症”。身心的健康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往往沉迷于网吧,不思进取,荒废学业。

        2、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影响

        网络时代,青少年聚集于网络上,在虚拟的世界里,逐渐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用出门就可以获得许多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自由的选择多种方式、灵活处理自己的个人信息,使快节奏的生活变得更有秩序。在花花绿绿的网络里不健康的信息极易使缺乏免疫力的青少年受到腐蚀,在现实中盲目模仿和追求西方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诸如网恋、、凶杀之类,形成种种畸形行为,甚至走上坠落之路。

        3、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确实能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使青少年面向世界、胸怀全球,强化多元知识,促使青少年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形成,有利于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更新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也容易对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青少年产生思想上的冲动,带来一些不健康的腐朽思想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矛盾冲突,容易导致价值观发生变化。

        青少年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常常把网络看作是个人发展的主渠道来谋求自身发展。在网络世界里,他们自主创立了自己的生存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改变了自身的地位,实现其自身价值,并且将在网络世界里接纳的不良观念带入到真实的社会,想作为社会的主渠道文化,来规范自身在真实社会的自我形象。 

        二、在网络时代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策略

        面对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探索新环境下的育人之路。为青少年引航指路,使他们正确对待网络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1、优化网络建设 

        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网络信息对象具有间接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为青少年们提供了充分发挥创造能力的广阔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相关的监控机制,通过行政的、法律等手段,来控制信息源头,坚决打击和取缔对网络信息的不法经营者和网吧,并进一步规范、净化我国的网络市场。改进技术,设计有关软件系统来防止、过滤反社会、色情、暴力和恐怖的有害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网络信息垃圾。

        2、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引导

        在网络时代,青少年在道德塑造的过程中,受到网络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过分关注自我,放纵自我,沉迷于虚幻和梦境。在良莠不齐的信息和观念面前,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往往沉迷于网吧而荒废学业,很容易吸收有害的东西。为此,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更新方法,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做好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青少年的道德建设中,要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树立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循循善诱地教导他们,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诚实守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

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还要充分发掘各种教育资源,广泛运用广播、影视、文艺汇演、板报、演讲比赛等方式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得到升华。加强社会实践,使他们在正确的引导下处理好网络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处理好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关系。正确分辨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

        要避免网络的不良影响,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共同教育和管理学生。学校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和德育工作的规律,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在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校园网站,既让学生有上网的机会 ,又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家长对待孩子的上网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干涉 。建议父母最好亲自参与到孩子的上网中去,耐心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上网、学习的关系,并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

        4、要引起社会对青少年的重视

        学校应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聘请当地公安派出所有关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让他们经常来学校办讲座,通过典型案例来警示因网络而产生不良行为的少数人。还需要社区的力量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和帮助,来匡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行为。

        5、规范网吧经营者

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范文第2篇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在我们真正进入到这个数字化的“乐园”之中时,有一个抹不掉的阴影就一直跟着我们,当人们为进入数字化生存而欢呼的同时,也日益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正向我们逼近。那就是,网络导致了各种各样非秩序化的网络行动和网络社会现象的出现。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由于其年龄阶段的特征,容易受到网络时代负面效应的浸染和冲击。

作为教育者特别关注网络与青少年教育的问题,如何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新课题。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我们必须用全面的、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来加以科学分析。总的来说,如同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激活了青少年,又困扰着青少年。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第一、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平等性有利于青少年现代观念的形成。“鼠标一点,世界在你面前打开”。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人们可以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交往,并且,这种交往具有双向平等和非常便捷的特点。这些都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开放意识、效率观念和全球眼光。

第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青少年求知的途径。互联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青少年可以在任何终端随时有针对性地获取所需知识,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大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从因特网中认识到的世界,甚至超出他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

第三、网络的超时空性和互动性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虚拟环境――电子空间。在这里,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了超时空性、互动性的立体途径。他们通过敲击键盘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的冲击势必成为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倾斜和失范的一个诱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网络不良信息的泛滥和污染又直接危害和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的青少年甚至受“黄毒”影响而发展到暴力犯罪。此外,青少年“网恋”现象也比较严重。

第二、网络同化我们青年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广大青年对电脑网络的趋之若鹜,造成的后果是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被网络机器同化,广大青年的文化构成因此被格式化,呈现单一的状况。

第三、网络将会使青年的处世态度消极化。在电脑网络上,青年容易获取关怀,得到虚拟的满足感。青年在成长别渴望自我和他人的关怀,而电脑网络在这两方面都得天独厚。因此说青年在网络世界中更容易获得自我关怀,自然就更倾向于逃避现实世界。有的学生愿意整日泡吧以得到满足,而荒废学业。

于是在家长、学校管理者眼里,谈起游戏机、网络和谈论吸毒、艾滋病差不多,更多的是厌恶、怨恨、无奈、恐惧……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只是怨恨、恐惧甚至抵制,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网络并非洪水猛兽,它只是工具,本身无罪。

三、教育方式的转变

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而它的负面影响在伴随着网络成长的青少年身上或许体现得更加明显。如何尽量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青少年上网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存在着缺陷。现代信息技术走向思想教育,教育的理念定位与职能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给德育工作者及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水准。因此,如何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找出症结,对症下药,从而趋利避害。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技术带给教育的迅捷便利,推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把网络带给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点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积极探索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们几十年的传统教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体系,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注入新的内涵,使优良传统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实现网上育人和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

网上的“虚拟存在”与网下的现实世界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青少年的网上行为与网下实践也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阵地,要切实加强青少年人文精神和网络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的免疫力,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再次,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体质健康

1引言

互联网重置了人类现有知识的布局,更新了人类掌握知识的方式,网络及其所伴生的网络文化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19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球有6.94亿网民,其中美国有1.52亿网民,占其总人口的70%,中国网民总数达1.37亿,居世界第二位,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7.2%,也就是大约2356.4万青少年成为网络文化现象的主要参与者、创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是网络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主力军,可见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影响之甚。

2网络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2.1网络文化的定义

网络文化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所产生的,以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作为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即各种网络产品,是物质基础和载体;作为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的理性分析,精神层面包括网络信息、知识、心理、理念和精神,属于网络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对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起着主导和控制作用;介于物质和精神层面之间的是制度层面,包括技术规范、运行和使用的规则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等。网络把人、信息和文化三者融为一体而产生的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和人的智慧的结晶。

2.2网络文化结构形式的虚拟性

网络的虚拟是以数字化方式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务及其过程的模拟,其中也包括在客观基础上通过发挥人的想象力而产生的对于某些非现实事物的数字化建构。虚拟具有超现实的特征,是凭借数字化手段对于现实的超越。网络文化的虚拟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网络文化认知层,这是网络文化的最深层结构,主要指基于网络的时空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倾向,它形成独具特色的网络精神文化;第二,网络行为规约层,包括对各种协议的认可、对使用规则的遵守,它形成网民共同遵守的网络制度文化;第三,网络文化表达层,指外化于网民行为的网络语言以及网络朋友关系、网络行为方式等,它形成网络表象文化。

3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3.1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青少年能够很好的利用它快速的了解大千世界,增加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网络的创造性催生了青少年的时代观念;网络的丰富性拓展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少年扩大了交往面;网络的互培养出众多的“网上雷锋”网络的平等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价值。

3.2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3.2.1弱化青少年的民族意识。据统计当前网上的信息来自美国的占50%,来自中国大陆的仅占0.01%。这表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占据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的制高点,一方面控制国家舆论,另一方面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扒阆”其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弱化民族身份逐渐消解。

3.2.2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据统计,日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这1%中,只有4%会被指控。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以及网上黄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文化的泛滥使网络犯罪层出不穷,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逐年增多。

3.2.3影响青少年学业和身体健康。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占用了青少年大量读书、学习的时间,对青少年的学业有很大的影响。长时间上网,致使青少年由于睡眠不足而导致生物钟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器,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等。

4结束语

总之,现在的生活,不能没有网络,未来的网络就是生活。网络和网络文化是现代人类必须面对的事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它的发展对我们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有的专家称它为“电子海洛因”。

网络文化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影响使复杂和多方面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如何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互联网对于现代社会的全方位的影响,而不是以传统的观点和视角来看新生一代的成长问题。因为网络时代为当代青少年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成长环境,相应也带来了独具特色的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研究者需要对这种新文化现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有比较情形的认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认真研究它,利用它来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洪洋.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35-38

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青少年;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从原来的“知识教育”“智力开发”转向“健全人格的培养”。但是,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国青少年人格发展状况和人格教育水平都还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如何在网络高度普及的情况下,使我国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迪,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

1网络对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影响

1.1青少年沉迷网络,意志消沉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所造成的精神和气质是人格形成的源泉,网络作为当今时代的产物,也已成为现代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的因素。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人格需要认识现实的自我,并通过外界影响以及自我的感受绘出理想的自我,能在社会的舞台上扮演真实的自我。网络作为信息高度丰富的载体能够促使青少年接触到不同于现实社会的信息,同时由于青少年人格尚不稳定,这样会导致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逐渐迷失自我。

1.2网络使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空虚迷茫

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健全人格的核心成分,青少年自身的特质和网络多元化的特征,使得网络中可能会存在众多的不良信息,使人格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观容易出现严重的偏差,距离国家所提倡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相差甚远。

1.3网络使青少年的审美低俗化

虽然把网络文化直接等同于低俗文化未免言过其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低俗内容,并且因为互联网监管不到位,使得这种低俗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作为网络消费的主体,青少年对网络低俗内容无戒备地支持和追捧,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审美低俗化。

2网络影响下的健康人格教育对策

2.1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应对网络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人格教育的重大意义,避免形式化地对待人格教育工作,要主动适应时展,对网络文化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在与网络的接触中,把学生看作逐步成熟的主体,教师这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思政工作者可以亲身体验和了解网络,更准确地了解青少年的兴趣与爱好,就与青少年存在认知偏差的网络事件进行讨论,从而拉近了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在教育中,教师的魅力具有引导力和凝聚力,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和教育青少年。

2.2树立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理念

互联网克服了传统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缺点,受众与传播者的界限被打破。青少年在网络中摆脱了单一受众的角色,作为创造者对网络内容进行分析,作为消费者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意义,而是根据自己的认知主动地建构意义。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角色,由说教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人格教育方面,除了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还要引导学生的情感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3树立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

教育只有回到生活的起点上,才会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陌生的材料熟悉化,在学生思维形象性与知识的抽象性之间架起桥梁。“在生活中”是指教育过程不能局限于课堂以及书本。只有走出教室,走出书本,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渗透教育,才能实现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为了生活”是指为了青少年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建立联系,通过人格教育引导青少年构建自己未来的生活理想及生活方式。

3结束语

网络一方面使人们获得了许多新信息、新观念、新思想,另一方面,为人们展示了与现实不同的网络生活。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网络虚拟世界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杨森.论时尚的审美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11).

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政治观;影响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作为新兴的信息媒介,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在以惊人的速度对中国青年的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产生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3年底的《2013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底中国有网民6.18亿,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规模为2.56亿,占网民总体的41.5%”。截止2013年底,中国拥有青少年网民大约2.56亿,这占据中国青少年总体的71.8%。中国的青少年就成为了运用网络媒介的主要群体。从青少年在网络上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是80.5%,其中大学生是使用搜索引擎率最高的群体。

青年阶段是人的政治观塑造的重要阶段,作为青年最重要的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网络对于政治观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1世界信息时代,是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多元而复杂,各种思潮、各种主义在社会上存在,网络的出现更是使这些思潮有了便捷的传播途径。作为社会发展未来的青年,更善于从网络获取信息,通过虚拟世界了解现实社会,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初步的政治观念。

1 网络对青年政治观塑造的积极影响

网络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扁平化的状态。青年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学习各种知识、交流各种信息、进行网络娱乐、参与商务交易,这表明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年的行为模式。网络对于青年政治观形成的积极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网络帮助青年获得较为全面的政治信息

网络技术促使信息的传播突破了地域、民族、时间的限制。青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得第一手的政治资讯,同时观看相应的从各种层面出发对同一政治事件的不同阐释和解读,这就使得青年获得相对全面的政治信息的了解。同样通过网络媒介,青年可以进行广泛的政治信息的交流,畅所欲言,对政治事件进行评论,在各种政治观点的交流互动中,加深对于关心的政治事件的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塑造自身初级的政治观念和理念。

1.2 网络帮助青年开阔政治视野和参与政治实践的积极性

各种网络平台在新世纪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青年开阔政治视野,网络的普及使我们能够足不出户了解天下事成为了现实。通过网络,青年用电脑、手机随时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政治信息,并能同时对事件给予评论。从中国青年的角度来看,我国青年本身就具有关注各种政治时事的传统,网络则进一步使中国当代的青年快速了解各种政治信息。在开阔了青年政治视野的同时也在进一步促使中国青年提高参与政治实践的积极性。近年来,网络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日益兴盛,大量的青年人开始通过微博、微信参与各种政治实践。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青少年在“通信、微博、博客/个人空间和社交网站除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低于总体网民外,其余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生群体使用各类交流沟通应用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是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主力军。”中国的青年人越来越多的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参与政治实践活动,表达政治理念早已屡见不鲜。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也日益注重通过网络加强和公民的政治沟通。青年是中国政治实践的参与主体,近些年来,中国各级政府机构越来越注重通过官方微博的方式加强对公民政治教育。就青年人自身而言,通过网路政治讨论,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互动,使青年能够避免在政治实践参与中的狭隘主义。

1.3 网络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良好平台

网络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路径。它可以为对青年进行主流政治观的教育提供丰富的事实材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除此以外,网络平台也在帮助青年提高受教育水平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它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我们的“两课”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水平,通过积极的网络互动,思政教育者可以及时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动态,通过良性互动帮学生解答思想政治上的各种困惑。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例如运用电子邮箱、QQ、微博、微信、飞信等方式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网络对青年政治观塑造的消极影响

中国的网络环境在当前是较为复杂的,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政府对于网络媒介的管理力度和重视程度都是不够的。青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网络上所传播的各种信息缺少辨识度和正确的处理态度,在许多问题上极易不辨真伪盲目从众。同时网络媒介的兴起再给我们提供更好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同时,也在对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冲击。例如,网络的出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导的主动权交予了学生。学生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比以往具有更多的主动权。网络技术之下,信息传递的迅速、同时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时,大多取决于自身受教育水平、自身还不成熟的三观。这就使得学生不可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就政治观教育而言,在政治观念上,青年学生极易出现偏差。

2.1 大量网络信息的涌入,对青年政治观确立带来不利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在快速膨胀,网络再给青年带来巨大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青年由于自身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许多信息的真假不能够有效地识别,从而将网络信息良莠不分的加以吸收,并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状态。网络技术是发端于西方世界的,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网络媒介上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西方国家控制着网络舆论的导向,他们也在通过网络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者有利于自身发展得各种价值观念,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的对世界各个民国家进行价值观的渗透。这些都对我国青年政治观养成带来不良的影响。长期接受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极易使得我国青年接纳西方的政治观念,对我国的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带来极大影响。

2.2 网络媒介应用极易降低青年的道德意识

网络作为最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它的负面影响就是各种信息充斥其中,这要求青少年要有良好识别力和自制力。对于网络媒介的利用不当极易造成青年的道德意识的滑坡的问题。网络便捷性导致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上升,2013年中国青少年平均上网时间为每周20.7小时比2012增加了2.3个小时。而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我国部分青年迷恋网络上的各种不良文化。例如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信息等侵蚀。并且不能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区分,最终在现实中造成了个中问题。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良信息对于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的青年带来的极大的挑战,这些信息的涌入会对青年的道德意识产生负面影响。

3 运用网络媒介塑成青年正确的政治观的路径

3.1 加强立法,依法对网络进行监管(下转第36页)

(上接第24页)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力度。虽然我国已经在网络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依然无法有效的对网络加强监管。这需要政府组建相应网络管理机构,同时国家立法机关要加强针对网络的立法工作,使我们的网络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同时做到网络监管的有法必依、网络执法中执法必严的原则,依法对网络进行行政管理。对网络上的青年政治观教育,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通过依法对网络管理,保障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引导青年人在网络上依然是一个守法公民。

3.2 建设打善于运用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我国的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当代青年较高的思政素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思政教育者肩负着教育青年一代的责任,网络时代对于这些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除了要精通马列主义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网络管理、沟通能力,能够将所学理论与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提高青年思政水平,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3.3 加强教育,规范青年网络行为

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和及时性,使得思政教育者可以及时了解青年的思想发展状况。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开设相应的教育课堂,同时可以在网络上对于各种重大事件对青年政治观的影响,进行积极主动的干预,通过剖析事件,引导青年政治观养成。与此同时,对于青年的网络行为也要进行规范管理,是青年在网络上不使用网络暴力、不传播色情信息等,做守法公民。

【参考文献】

[1]王.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2:22-2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DB/OL].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3]邓凯文.虚拟实践对青少年政治观的影响[J].教育科学,2006(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