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测量技术管理;测量工程质量;提高

能否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因而作为煤矿测量部门,必须在测量过程中加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不断提高测量工程质量,才能确保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的同时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提高测量工程质量的设想。

1.煤矿测量技术管理概述

综合分析多次煤矿开采事故,究其根源就在于煤矿在测量技术管理工作的失误而导致的,不仅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还极大的威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因而必须加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规范生产行为,不断完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着力提升煤矿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大管理力度,科学开展煤矿测量工作,提高测量工程质量,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

2.基于提升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测量技术管理设想

现代化的煤矿生产离不开测量工作,煤矿测量工作离不开先进的测量技术,更离不开煤矿测量管理,因而作为煤矿测量部门,必须注重煤矿测量管理,提高测量工程质量,确保煤矿生产部门的安全高效运行。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基于提升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测量技术管理设想。

2.1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组与体系

煤矿测量工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组,则无法确保煤矿企业顺利高效的运行。因而必须构建由测量管理主管和工程师为正副组长,技术主管与技术员和测量组组长组成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组,对煤矿测量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并得以实施,确保各项测量任务安排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结构,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确保测量工程质量。再运用完善的现代化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测量人员和测量技术管理的工作进行规范,确保煤矿测量技术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提高测量工程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具有全面性和执行力度,根据企业实际设置科学的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岗位绩效管理很测量技术与质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煤矿高效安全运行;在完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始终以提高测量工程质量为目的,以确保安全为前提,通过质量监督和测量过程的全程监管,开展各项测量技术管理工作,以技术管理带动质量管理,以质量管理提升测量质量,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和验证体系,以此为契机,施行质量监督职能,提高测量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从管理组和管理体系方面确保测量工程质量的提高。

2.2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

煤矿测量技术是确保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根本,测量人员则是确保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关键,因而要想提高测量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大培养培训,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应充分认识到测量人员技术水平对测量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并加大对测量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在复杂地质情况下运用专业技术进行科学规范的测量。与此同时,还应加大测量新技术的引进和运用,从人员和技术方面确保测量工程质量的提升。

2.3 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测量操作规范开展测量管理工作

按照测量操作规范就煤矿测量技术进行管理是提升测量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做为管理机构,必须要求测量人员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在测量过程中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严防因操作不当和粗心大意导致出现测量结果不精甚至造成测量质量无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与此同时,运用现代化的监管措施,加强技术监督,确保测量科学的同时确保管理到位,从质量和管理上提升测量工程质量。

2.4加强测量技术文件管理,提高测量技术管理质量

测量技术文件管理是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其对保障测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煤矿生产部门要认识到测量技术文件管理工作对测量质量的影响,以科学的技术文件管理促进测量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测量技术管理质量的提高。通过科学的技术文件管理工作,对测量工作的各项记录、文件、操作规程等进行管理,促进为测量质量的提高。在实际测量工作测量操作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要注重对操作记录、检查记录、测量仪器数据记录等进行管理,保障测量数据的真实有效、保障记录的真实有效,为测量结论分析等奠定基础,促进测量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

2.5加强测量技术人员的中间检查,提高测量工程质量

各作业人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虽然认真学习了规程、细则,但由于作业地区的条件不同,人员素质不同,不可避免地都会出现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深入于作业人员之间,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一些关键和重点工程,更须深入到实地进行现场指导,并把中间检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6对测量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煤矿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为此对煤矿测量应提出更高要求,所以煤矿测量技术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要有超前意识,经常深入一线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提供详细的测量资料,为煤矿生产部门当好参谋。

总之,作为煤矿测量部门必须注重煤矿测量技术的管理。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组与体系,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测量操作规范开展测量管理工作,加强测量技术文件管理,提高测量技术管理质量,加强测量技术人员的中间检查,提高测量工程质量,为煤矿生产部门的安全、高效生产保驾护航。 [科]

【参考文献】

[1]钱张书,周行.浅谈煤矿测量工作的实施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第2篇

卓越测绘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为了达到《测绘卓越计划》的目标,测绘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

1.1 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测绘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熟悉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主要表现在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学、环境等人文知识,了解一般的社交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测绘工程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相关测绘法规,了解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规定,熟悉测绘行业及相应企业技术标准,熟悉《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及测绘行业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学会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能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1.2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主要包括: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 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 沟通与创新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具有认识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

1.4 解决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测绘科学与技术及其发展动态;了解测绘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和新软件;掌握测绘工程生产流程的方法和技术。工程设计中,能理解工程应用要求,掌握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严格贯彻专业设计规范和专业设计流程,选用合适仪器、布设与施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参与工程设计文件(设计投标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设计书等)的编纂,并能进行设计方案说明与详细方案比选;具有一定的测绘数据处理软件编制能力,对一些特殊的应用和新的仪器或技术方法,能够根据要求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针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问题能提出技术改造、工艺设计或者技术创新初步方案。

1.5 具有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具有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与质量及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的能力;并能根据测绘项目的工期、成果质量要求及投入的资源,计算成本和利润,分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等;具有按照测绘项目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组织编写专业技术设计书并判定其与项目设计书的符合性和可行性、细化分解项目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调配资源等确保工程实施的能力。能够依据《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根据测绘项目的作业现场环境,进行人员、仪器设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防护用品用具、数据存储及备份机制,制定安全生产方案。能够根据《测绘绘技术总结规定》(CH/T 1001-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推,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能够在测绘工程项目实施中,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质量标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协调工作团队按工作进度进行工作。

2测绘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1 培养目标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领域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级测绘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坚实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以及良好的政治、业务和人文素质,并具有从事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优秀人才。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具备助理工程师基本能力,毕业后经过 3 年~5 年具体的工程实践,即可申请并获得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师技术资格,并具注册测绘师相应的能力,可从事交通等行业工作。

2.2 测绘卓越工程师课程设置为了实现测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学位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VB 程序设计、大学英语、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基础、GPS 测量原理与应用、地图制图基础、GNSS 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主要实践环节包括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基础实习、GPS 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毕业实习、测绘工程监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 185 学分方可毕业。符合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结束语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测绘技术规范;原则;目的;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340-02

2007年湖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局和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共同起草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测绘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通过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评审,随即开始在湖南省各地试行,《规范》对于规范湖南省土地整治的测绘工作、提升湖南省土地整治项目的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2]。同时,由于从事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测绘的技术人员不懂土地整理的相关知识以及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的用处和重要性,对《规范》的内容有疑问,笔者现对主要的问题进行解释[3-5]。

1 《规范》编制的概况

1.1 《规范》编制的原则

一是地方性。作为地方标准,《规范》完全体现了湖南省土地整治方面的地方特色。湖南省地貌多样,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大都为丘陵,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在编制《规范》时,明确了不同地貌条件下,项目现状图测绘的技术要求。二是可操作性。《规范》提出了湖南省内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测绘技术要求,是各技术单位在进行项目现状图实测的工作指南,其技术要求在保证现状图质量的同时,让技术单位完成测绘任务,即《规范》要具有可操作性。三是科学性。《规范》的对象是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测绘,包含地形图测量、水利测量和土地分类等,故必须衔接测绘、水利和国土行业的相关标准,才能保证《规范》成果的科学性。

1.2 《规范》编制的目的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由于项目区的测绘成果不能满足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的要求,从而使土地整治项目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反复变更,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规范》的编制是为了规范湖南省省内土地整治项目各阶段的测绘工作,减少资源的浪费,提升湖南省土地整治工作的水平。

1.3 《规范》编制的依据及资料

主要为GB50026-1993工程测量规范;GB/T7929-1995 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图式;GB/T14912-2005 1∶500、1∶1 000、1∶2 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7160 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4804-2008 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CH1002-19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19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4015-2001地图符号库建立的基本规定;SL52-19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TD/T1011~1013-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土地分类体系标准(试行分类)。

1.4 《规范》的主要内容

《规范》的结构分为前言、文本、附录和条文说明等4个部分。其中文本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数学基础、控制测量、现状图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等8个章节;附录包括2个规范性附录和1个资料性附录。

2 主要的问题

2.1 关于成图比例尺选择

《规范》中该条目是这样要求的: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工程的需要,选择适宜比例尺,平原、丘陵地区根据工程需要可选用1∶2 000、1∶1 000、1∶500,山地宜选用1∶1 000、1∶500,但不应采用小于1∶2 000的比例尺。该条目的提出主要考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的需求,如来水走向、土方计算等,成图比例尺越大越能保证规划设计的质量。但考虑项目区范围、地貌等情况,如项目区范围较大,若采用比例尺太大,难以打印在一张图;平原和丘陵区的项目,其规划设计比较简单,成图的比例尺不需选择大比例尺也能满足项目设计的需要。

2.2 关于土地整治要素测绘

《规范》中该条目对土地利用测绘、水利和水源工程测绘、道路工程及管线地物测绘、拆迁工程测绘以及疏浚工程测绘等5个方面进行了要求。相对于其他测绘标准来说,《规范》对于土地整治要素测绘的内容要求更细,如桥梁必须准确标注项目区内桥梁的位置,并标注桥梁的建设标准、宽度、建筑材料等。土地整治要素测绘得越细致,越能使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方案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减少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方案的变更,减少资源的浪费。

2.3 关于地形测量

《规范》中该条目对项目区边界的要求:应在地形图上测注出拟定的项目区边界,并施测项目区边界外10~20 m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道路和水系及其附属设施,具体范围依比例尺而定。相对于其他测绘标准来说,《规范》考虑项目区内与区外的包括道路、河流、沟渠等是一个整体,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时,往往充分考虑项目区外交通、水利条件,并在项目区内进行配套设计,使项目设计更符合当地实际。

3 建议

3.1 关于名称

从1999年实施《土地管理法》提出“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其后出现了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整治等名称,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其范围、内涵等都发生了转变。在当时的背景下,《规范》编制时,名称采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测绘技术规范”,现在国家统一采用“土地整治”的名称,故《规范》名称应改为“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测绘技术规范”。

3.2 关于平面基准

《规范》对于平面基准的要求: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当测区附近无国家等级控制点,或联测导线控制点有一定困难时,可采用任意带或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并予以技术说明。2008年,国家测绘局发文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故《规范》中关于平面基准的内容页应进行相应的修改。

4 结语

《规范》作为湖南省乃至全国首部土地整治项目测绘标准,它的编制和颁布也标志湖南省耕地保护及土地管理再上新的台阶,其从地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角度出发,规范湖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各阶段的测绘工作,减少资源的浪费。《规范》在增强湖南省土地整治工作水平、适应人地矛盾的新形势方面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5 参考文献

[1] 丛战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资源经济地图集》编辑特点[J].现代测绘,2011,34(6):57-59.

[2] 黄华明,冯达.解读《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规范》[J].现代农业,2009,33(9):121-122.

[3] 赵建英,李维庆.《都江堰灌溉区域图》的设计与编制[J].测绘,2009,32(3):142-144.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化测绘技术;公路勘测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飞速发展测绘技术也由传统的平板手工绘图到数字化制图、再发展到航测技术、遥感技术等。测绘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测绘技术人员作业方式有了多种选择。公路程工程一般分为三个主要环节:(1)公路工程选线勘测和设计(2)施工测设技术与质量控制(3)管理与维护。本文主要是对测绘技术在公路中应用展开介绍:

一、线路选线及可研方案论证

选线可以结合1:10000或1:5000的航测图进行粗选,然后到现场踏勘,再进行地质勘察和可研分析,定出初步最优线路走向方案。

二、测绘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测量一般分为勘测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其中前期勘测主要包括平面控制量(包括选点、埋石、静态观测、解算、检验等)、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纵横断面测量和后面的施工放样测量等内容。

(一)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首选静态GPS。

美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与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欧洲伽利略系统(Galileo)并称为当今天世界四大主流导航系统。其中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12月正式对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实时服务。

GPS与传统的测量仪器比较其主要技术优点:

(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2)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3mm+1ppm,而一般全站仪的标称精度为±2mm+1ppm,GPS测量精度与全站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特别是在公路勘测工作中。

(3)观测时间短。采用GPS布设控制网时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30~40min左右,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更短。

(4)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5)全天候作业。GPS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具体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见表1)。

2、利用光电测距技术(现主要使用全站仪)导线测量的方式加密控制点。然后再进行地形图碎步测绘等工作。一般采用闭合导线或者附合导线的测量方法,特殊情况才采用支导线,但支导线的站数一般不能超过两个测站。具体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见表2)

(二)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首选为水准仪。现在主流的水准仪标称精度一般为1KM往返中误差为1mm,也有更高精度的为0.3mm,具体按公路等级及工程技术要求。现在主要是使用电子水准仪+数字条码尺、也可以用光学水准仪+测微器+铟瓦尺的方式等精密设备进行高程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见表3)。

2、次选全站仪的三角高程法。但这种测量方式精度一般只能达到四等、五等水准等级。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表4)。

3、静态GPS高程测量标称精度为±5mm+1ppm,但在静态控制测量时控制点尽量与多些水准点重合,这样可以获得该地区的大约高程模型,得出的高程也会相应准确。

(三)地形图测绘和纵、横断面测量

公路勘测一般为带状地形图。按公路工程常用的比例尺有1:500、1:1000、1:2000,具体按工程精度要求,根据线路走向测绘出带状地形图和测量纵、横断面。常用的测绘方法有:(1)全站仪数字化测图、(2)GPS实时动态测量、(3)航空摄影测量。各种测量方法参考相应的地形图测量规范,然后断面测量按相关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测量。

(四)工程施工放样测量

公路线型分为平曲线、竖曲线两个主要部份,而平曲线主要线型分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这三种主要线型不同组合构成了各种公路线型,如公路环岛、匝道等。结合卡西欧FX-5800P计算器,编好相应的程序,可以直接计算整条线路各桩号中边桩的坐标等等。

1、平面放样

桩基础部份主要使用全站仪放线、路基部份可以使用RTK或者全站仪,路面施工部份主要使用全站仪定好中边桩。

2、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一般宜采用水准测量,按相应该的水准测量技术规范指导测量。

三、公路测量技术发展方向与前景

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跨学科的综合科技领域。现代测绘学是一门新兴的空间信息科学技术,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现代化的手段,在对空间信息的生成和管理过程中用于科学研究、行政管理、法律运作和技术工作的空间数据进行获取和管理中所采用的所有学科的综合体,是涉及到空间数据的量测、分析、管理和显示的一门现代化的综合技术手段和方法。其主体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门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科学技术,统称为“3S”技术。“3S”技术的集成即“3S一体化”是现代测绘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结束语

公路的勘测设计过程要以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收益来作为一个基本的依据,要结合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设计。其中的测量工作是公路工程项目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环节。要保证设修建的道理经济性好并且保证合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公路路线的勘测。根据测量的结果来绘制公路的所经过地区的地形图,为下一步的公路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特别是“3S”技术是未来测绘技术的主要方向,是测绘迈向数字化、信息化、知能化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提高现化测绘技术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才能造福于民,造福于国家。

参考文献:

[1]杨厚波.公路工程独立高等控制网建立的方法[J].中南公路工程,2009(03).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检测 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V448.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桩基检测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桩基工程越来越多,因而桩基工程检测技术也就成为一个热门而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近10年来,检测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检测技术更加趋于成熟和先进,有关桩基工程检测的标准、规范相继、施行,使桩基检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在这么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面前,对于实际工程中要应用哪种桩基检测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最贴近最合理的评价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总结,这对于提高桩基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检测结果评定的可靠性以及对确定整个桩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从事桩基工程检测的单位有700家以上,从事桩基检测仪器制造的单位有10余家,动测仪器的软件、硬件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诚然,我们在先进检测技术上的创新和开拓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2、桩基工程检测的若干问题

2.1 对成孔检测的重要性认识

就完整的意义来说,桩基工程检测技术应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两大部分。我国桩基检测技术发展的特点是成桩检测技术优于成孔检测技术。从防患于未然的观点来看,桩的成孔检测应比成桩后检测更为重要。

2.2 静载荷试验是桩基检测的评价标准

在成桩检测技术中,静载试验工作仍应加强,不能为了省钱、省时而减少动静对比试验。在桩的动力检测方法未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桩的静载试验仍是桩承载力检验值可靠的评定标准。在桩承载力检测问题上,任何企图以更省力、更省时的方法来得到与静载试验同等效果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2.3 动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建设部建建[1993]418号文关于《工程桩动测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有关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1999年下半年共同完成了第1批工程桩动测单位的复查工作。复查采用资料复查、面试答辩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复查中发现目前动测工作尚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2.3.1 动测人员方面

(1)个别检测部门领导却由非检测部门的上级任命;

(2)个别单位人员较多,素质还有待提高。

2.3.2 动测仪器方面

(1)个别单位使用的仪器性能老旧,不能满足桩基动测仪的有关标准、规程的要求;一些单位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的传感器采用速度计,造成检测波形质量不高;

(2)仪器没有贴准用标签;

(3)仪器周期检定执行情况差。

2.3.3 动测报告

(1)执行规范不严肃

1.采用非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出报告;

2.抽检数量未能满足有关规程的要求;

3.动测报告中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不符合规程规定。

(2)动测报告中的实测波形质量差

1.一些单位采用低应变推算承载力的报告中,没有提供实测波形或仅列出代表性的几根桩的波形;

2.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的波形质量差,多为速度计测得,波形振荡严重,图上无坐标标记,检测结论的随意性大;

3.声波透射法报告中的波形图大多偏小。

(3)原始记录

1.出具的检测报告无编号;

2.符号大小书写不规范。

(4)报告结论正确性

1.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以振荡波形出报告,结论的随意性限大;

2.低应变检测推算承载力时,报告中无实测曲线、无计算公式、无参数取值(动静对比值、调整系数等),仅有最终承载力值,基本上属所谓暗箱操作;

3.高应变检测的曲线拟合质量不高,拟合时间段长度不够,参数取值不合理,Jc值大小随意取,很不严肃。

(5)报告签名 不用手签,却采用打印;个别单位出现无证人员签字。

2.3.4 管理制度 个别单位在复查时尚未进行过计量认证;用户对报告提出异议时的处理制度太简单,可操作性差。

2.4 规范之间的协调问题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桩基检测技术标准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体系,但各本标准、规程之间缺乏协调、衔接,适用范围不够明确,甚至出现重复、矛盾、遗漏之处。

3、建筑工程桩基检测的对策3.1高、低应变动力试桩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当长径比大于30 , 或桩体有两个以上缺陷时, 动力试桩均难以提供准确的桩体完整性信号。对于目前大量使用的超长桩, 动力试桩必须加以改进。3.2桩静载荷试验目前盛行堆载平台法, 但目前的平台对试桩及基准桩附近形成大面积堆载, 应力高达 300 kpa以上, 影响试桩工作状态和基准桩的设置, 甚至造成平台失稳事故。因此, 必须改进平台的结构形式。3.3降低动荷载频率, 增加载荷作用时间, 可使桩土反应更接近静态。压重油缸引爆软垫加载法是一种“动一静”试桩法, 值得借鉴。3.4深基坑支护桩的检测, 目前国内尚无明确规定。对于桩身质量可用动测法检测, 对于其横向承载力没有可行的检测方法。用动测法测定支护桩的横向承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3.5研制和改进孔底沉渣测定仪, 控制和检测灌注桩孔壁泥厚度的设备, 对提高施工阶段的检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6 加强成孔检测工作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中管理力度的加大, 施工监理制度的推广和完善, 基桩检测中的成孔检测必将日益加强。实用、高效的成孔检测手段,特别是孔底沉渣厚度测定仪器的研究、开发,将成为迫切的任务而提到日程上来。在完善的监理制度监控下,做好基桩的成孔检测工作,必将有效地提高桩的成桩质量,从而减少成桩后的检测工作量,达到降低造价、加快工程进度的目的。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经过共同的努力,开发出实用、简便的成孔检测仪器是完全必要的、可能的。

3.7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质量监督, 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所有的桩基工程均必须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进行检测, 否则不予验收。桩基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 严禁进行上部结构施工。3.8提高从业人员整体技术素质和政治素质。经常进行桩基检测上岗人员技术培训, 对技术负责人及上岗人员就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桩基管理方面的文件及行业规范、规程实行强化教育。3.9加强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从人员配备、设备更新、规章制度建立与实施、分析技术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强化; 从现场检测、数据分析、整理直到出具检测报告,应有专人负贵, 切实落实责任。

3.10大力做好现行标准、规范的宣传贯彻工作

3.10.1在现有检测标准的实施和实施监督中,做好人员培训,学术、技术交流工作。

3.10.2强化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的各项规定。检测单位应订出符合本单位实践的实施细则。

3.11编制全国性的桩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必要性

建议在各地已经开始着手编制有关桩基检测的地方法规情况下,应尽快启动编制全国性桩基检测技术规范,以加强规范管理。该规范应具有可操作性,着重解决下列问题:(1)明确规定各种检测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2)提出按桩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检测方法的先后顺序、抽检数量;(3)明确规定出现不合格桩时的验证手段、扩大抽查项目、方法和数量直至得出评定结果。

4、总结

中国地域辽阔,工程地质复杂。中国工程建设的规模、持续发展的时间、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都是其它国家不能相比的。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桩基检测工作,合理应用桩基质量检测方法,不断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水平,以保证桩基工程质量。近年来,我国桩基检测技术无论在软件或硬件上都已取得了公认的成绩,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同行的共同努力,检测技术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为桩基检测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文进军. 浅谈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