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基础技能实训总结

电工基础技能实训总结

电工基础技能实训总结

电工基础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实训室建设;再制造;创新型人才

0 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一般包括机电设备维护、故障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机电设备管理六大模块。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批“具备机电及自动化专业知识”、“掌握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同时这也是企业对该高职专业的需求。

针对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等相关课程,学院一般进行金工实习、机电设备拆装等基础实训,机电设备管理课程只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但在培养掌握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方面,这样的实训构建及实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1 基于能力本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特点

基于“教育部的《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的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的要求,结合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校企合作的企业综合能力要求及实训中心特点,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工作过程系统化”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理念。该理念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基于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专业的行动领域,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经过对企业实所需相关人才的调研,总结出该实训课程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

1)职业性与技能性:基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作为该专业最为关键的实训教学环节,必须紧贴岗位实际,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2)实践性与应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是实训室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使机电诊断与维修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3)综合性与创新性: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要想让学生走向社会后在机电设备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等综合技能方面能够与时俱进,该综合实训室必须具备培养学生综合及创新理念和能力的功能。

2 综合实训中心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及载体的选择

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是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映射,我们通过对重庆神驰机电有限公司、小康汽车、重庆隆鑫股份有限公司、百事达汽车等多家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走访和调研,结合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工作工程为理念,制定了如表1所示基于实训载体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表。

表1 基于实训载体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表

3 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总体布局的构建与设计

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工程为导向,结合表1所示典型工作任务、载体选择,把整个实训中心分为如下6个实训区:拆装型基础实训区、电气故障诊断实训区、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实训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区、机电设备改造实践区、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区,而机电设备管理实训全部贯彻到上述6个实训环节中,综合实训中心的占地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综合实训中心的总体布局设计如图1所示。

4 综合实训中心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及运行

为了符合时展和企业需求,全面培养高职既懂机电设备诊断维修、又懂机电设备管理的全方位技能、创新型人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构建了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工作过程导向及教学运行图(第一阶段),如图2所示。

教学运行实施过程中,共设置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全体学生参加的载体抽签式分组实践性实训并达到预期目标;第二阶段:抽取第一阶段综合实训优秀的部分学生参加的“机电设备改造”或“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这个阶段作为大学阶段《专业实习》课程的一部分,目的是培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及为学校参加专业相关技能比赛选拔人才。

5 综合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后效益分析

1)多方面培养能力,为技能比赛提供平台,拓宽学生就业面。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的学生可以通过该综合实训中心的全程专业实训,锻炼有关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管理、改造及再制造的能力,为学生在校参加技能比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毕业后可以到汽车、摩托车、机床、机械加工、电梯等机电行业工作,真正地拓宽了就业面。

2)可以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部分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想创业的人群越来越多,毕业工作一段时间的高职学生更为如此,通过该综合实训中心的机电设备改造、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平台,可以培养优秀高职学生的创新、研发能力,为日后有创业设想的学生打下基础。

3)可以采取“专业教师引领、优秀学生参加”的形式为社会上出故障的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改造或再制造,为学校进一步加宽校企合作模式提供途径。

6 结束语

为培养既“掌握机电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又“具备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以校区搬迁为契机,对我院现有的机电拆装实训室进行了重新构建与设计,以期达到如下目标:

1)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与该综合实训中心的实训紧密结合,培养具备机电设备诊断、维修、改造及再制造的技能创新型人才,拓宽学生就业面、增加市场竞争力。

2)在达到基本培养目标基础上,以该综合实训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或使已有的校企合作深度化,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学生专业实习、岗前实战提供途径。

目前,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已完成布局构建与设备选型工作,正在进行采购、安装与配置,配套的实训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正在与合作厂商进行联合开发。

【参考文献】

[1]于云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冲压模具与制造》课程教学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5-27.

[2]孙兴民,赵兰庚.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24(11):62-65.

[3]欧阳国军,赵艳玲.职业院校网络安全实训室构建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1):71-73.

[4]张翠凤.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电工基础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工技能训练电工技术基础Y―启动电路日光灯电路RL串联线路

职专“电工技能训练”的任务是配合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电工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提高电工技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讲授此科的技能训练中,注重启其疑,导其思,促其思维的发展,寓思维能力的培养于学生技能的各个环节上。具体做法:

一、设疑预习,激活思维

在上技能训练课前,要求学生对技能训练工作原理及步骤等进行预习和思考,教师布置预习题,引导学生设计好技能训练方案。在布置预习题时要注意能启发学生思维,要用心去思考,可以做适当的提示。如在鼠笼式电动机Y―启动电路的安装技能训练中,笔者提出“为什么要选用Y―启动电路?电路应如何连接?”“选用Y―启动电路,启动线电流与工作线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接触器KMY―相主触头不能接触所产生的现象是什么?”等。这样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定出技能训练操作方案。

二、研讨方案,引导思维

上技能训练时,应对预习进行检查,组织讨论如何合理选用元、器件规格,确定具体操作过程。如在做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及功率因素提高的技能训练中,笔者提出“为什么镇流器的功率必须与灯管功率相同?”“启动器的连接导线应怎样接?”“在日光灯两端并联电容器后,日光灯的有功功率是否会发生变化?电路的总电流又会怎样变化?”“如果日光灯不能正常启动,故障可能存在哪些地方,应如何检查?”“如果并联的电容器错选为电解电容器,会发生什么后果?”等。这样在预习后,让学生结合电工基础进行思维,明白在进行技能训练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如何进行检查,怎样排除,使学生经过自己动脑,对技能训练方案有了充分准备,大大提高了技能操作课的效率。

三、先思后动,促进思维

明确了技能训练方案后,还应对技能训练的技巧等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再动手。比如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使用测量工具前先调零的习惯,教师在准备仪器时有意将部分仪器调到非正常工作状态,让学生一起对同一电压或电流进行测量,比较结果,启发学生思考这测量结果相差较大是否属于测量误差,然后再对另外一个电压或电流进行测量,再比较结果,查找原因。这样引导学生思维,可以提示每次的差几乎相同,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出事先没有调零的原因,吸取教训,养成测量前调零的良好习惯。如有部分同学对于万用电表的欧姆档测电阻,当换电阻时易忘记要进行欧姆档调零,为此,教师应有意识的提出“用欧姆档测电阻换档后为什么必须进行调零?”“万用电表测电阻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换档后如果不调零直接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如何?”,这样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部分学生马上进行测量对比,对于同一个阻值为3KΩ的电阻,从R×10档调至R×100档,如果不调零直接测量测得阻值为2.6KΩ;调零后再测其阻值,测得阻值为3KΩ。通过这个例子促进思维,使学生掌握了用万用电表欧姆档测电阻的要领和方法。

四、诱导释疑,加强思维

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出现问题又无法分析原因时,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求知欲望的有利时机,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用所学过的电工基础的知识,指导学生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不断在产生疑问下引导思考,加强了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例如在RL串联线路里,R=1.5KΩ,L=180MH,f=2KHz,使低频信号源输出电压U=3V,结果测得U接近3V,而U几乎为零,显然与理论相矛盾,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了疑问,这时教师不能直接为学生找出故障原因,而应及时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电工知识分析得出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原来是将1.5KΩ的电阻错选为阻值为1Ω的电阻。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寻求问题的根源,使技能训练与学生思维互相渗透,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技能训练,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

五、及时总结,深化思维

电工基础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工基础 技能训练 专业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81-02

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是一门电工专业技术基础课,专门研究电路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分析电路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实际操作的课程,是学习电工专业知识必备的理论基础,也是电工操作技能的理论依据,掌握好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知识,对于今后步入工厂成为技术工人的中职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专业教师如何上好这门课,教会学生真正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学生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生自尊心很强,自学能力差,知识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厌学现象严重,缺乏自信。教师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后,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再逐步向他们讲授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结果,激发他们对动手操作实训的兴趣,要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必备条件,让学生树立信心,愉快学习。因此,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教学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是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教学关键的第一步。

二、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开发实用性的校本教材

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开发适合的电工基础教材是必要的。笔者所在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就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重视实训课的开设,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教材的改进,重在教学技术和方法上,在保留必要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引入新知识,理论部分通俗易懂,避开复杂高深的理论推导,实训部分注重直观、实用,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实践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自践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正式上岗夯实基础。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教师以教书本知识为主,学生以记忆、背诵书本知识为主,师生间互动较少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方法应转变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自践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重在教授学习和实践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在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传统的教法中融入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以赛促教法等。

(一)问题导向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学开始时就将教学内容相关问题交给学生,即问题导向法。将学生分组,各小组组织研读书本知识,或查阅相关资料后,在小组内充分讨论,每个组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再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小组的统一的见解,提交班级交流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最终得出正确答案。例如:在讲授欧姆定律及其公式计算时,提出问题:1.通过改变电路模板中的电阻、电感、电容的展示,观察灯泡随着电阻、电感、电容的变化而产生亮度的变化;2.讨论内容――为什么随着电阻、电感、电容的不同变化,灯泡的亮度也会发生不同变化?讨论形式:分组(每组5人)讨论。学生自主讨论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表个人见解。对每组的发言,通过相互交流,其他组员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监控,认真听取每名代表对问题的阐述和认识,以便做最后的点评和归纳总结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训练了其分析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激发了学习激情,达到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目的。

(二)项目教学法

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涉及的概念较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理解有难度。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项目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行为任务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自主安排学习,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责任心。这样既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又能很好的掌握技能,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讲授照明电路时,应根据课程特点,制定项目目标和要求、项目准备及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设计,项目练习,项目评价,项目总结等环节,把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导者,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体现“学中乐”。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学生既扩大了阅读的范围,不拘泥于指定的教材,提高了阅读和理解思考能力,又能结合理论知识联系实际,体验了学习和动手的乐趣,获得了成就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无形中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采用多元评价教学法

过去教师评价学生只注重考试的最终成绩,而忽视学习过程。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是一门概念抽象、理论与实践相合的综合课程,非常注重学生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试卷上的分数只能说明某方面的能力,并不代表全部,要想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得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多元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与纪律、课堂展示、学习任务与作业完成、阶段测试和合作学习。因此,采用多元评价教学法,能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以赛促教法

以赛促教就是将技能大赛的模式引入教学,通过课堂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班内举行技能比赛,改变过去精英式比赛,扩大了学生参与面。首先设定比赛项目,比如接线比赛、检修比赛等,规定比赛内容,统一评分标准,其次由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小组竞赛,比赛结束,教师针对比赛过程、比赛细节、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分析评点,有效促进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和实践的零距离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每个学期末,在班级间举行技能大赛,为区赛、国赛选拔人才,实现以赛促教,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职学校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应以“知识够用,能力为本”为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理解抽象概念,归纳总结知识点,避免死记硬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用好教材,备好知识、教好学生,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有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教学和学生高效地掌握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知识。

【参考文献】

[1]邵展图.电工基础(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4

[2]王建.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第四版)[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7

[3]孙承练.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M].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2011.7

电工基础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文/卓建华?叶焕锋?徐浙明

摘?要:本文介绍了学校机电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学校在构建机电专业省级实训基地时, 以“一体化、系统性和示范性”为原则, 按照基础技能实训、核心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四个不同层次的功能模块分别设计, 构建了一个以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普遍提高。

关键词 :中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一体化

如何建设具有高质量、规范化、示范性的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创建省级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经验,探讨并总结学校在构建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确立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构建“做中学,做中教”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实训基地主要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校外实习基地为辅”的形式存在。但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设备、场景与企业现状相去甚远,学生只能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或是与企业真实情景相去甚远的基础性实训;而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学生也只能进行参观或从事简单劳动。上述情况严重地影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绍兴中专在总结近30年各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确立了建设高质量、规范化、示范性的校内实训基地的战略方针。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成功建成“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化工专业实训基地”“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等多个部级、省级实训基地,为学校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校内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1.规范实训基地的建设流程,确保专业实训室建设质量

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实训基地的整体规划,二是相关实训室改建、扩建及新建方案制作及实施。两大部分内容须按照科学、规范的流程进行,这是实训基地建设系统性、规范性、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1)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流程。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包括结构和规模两个方面。机电实训基地的布局结构是通过对本地区行业、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构成及预测进行分析,构建与之相协调的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规划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实训室建设项目。机电实训基地规模的规划须依据本地区行业、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规划、预测学校未来三年机电专业招生规模的,并以此确定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是学校机电专业实训室的改建、扩建及新建项目申报的依据。

(2)机电专业实训室建设流程。依据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方案,结合现有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确定实训室建设申报项目,并按照实训室建设原则,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建设方案和设备招标方案。实训室建设申报项目由教务处、实训处初审后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建设方案、招标方案进行论证,通过后,交校务会议审批,只有审批通过后才能进入项目的实施环节。实施环节具体由学校总务处负责,专业教研室对建设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对建设方案进行调整。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实训处组织建设方、使用方及相关专家进行验收。

2.科学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合理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架构

(1)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百余家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查,笔者了解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的主要岗位,有80%的企业提出了具体的岗位要求。我们对调研的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后,清晰地得出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主要由以机械传动机构核心的装配与调试技术以及以PLC技术为核心的控制技术来支撑。这些技术从特性上来说是一个个层次清晰、相对独立的技术模块,而从岗位应用的角度来说又是以技术综合的形式存在。其中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包含识图与制图技术模块、钳工技术模块、机械焊接技术模块、机械测量与装配技术模块、机械传动技术模块、液压气动技术模块;控制技术包含基础电子产品装配技术模块、照明技术模块、继电器控制技术模块、电气仪表使用技术模块、PLC技术模块、变频技术模块、触摸屏技术模块、传感器技术模块、伺服控制技术模块。因此,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围绕提高学生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核心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思路,建立了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能涵盖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专业创新技能等不同的教学层次的课程体系。

(2)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架构。根据学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来架构实训基地。基地共建有由机械识图与制图、机械CAD、钳工、机械焊接等类实训室构成的机械基础技能实训中心;由照明线路安装、电子产品装接、继电器控制三类实训室构成的电工基础技能实训中心;以PLC应用技术为核心,融合气动技术、变频器技术、触摸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以控制技术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光电气一体化实训中心;以液气压技术为核心的,融合PLC技术、触摸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以液气压传动技术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光电液气一体化实训中心;以伺服控制技术、机械传动技术为核心,融合PLC技术、机械测量与装配技术等以机械传动与装配为主要学习目标的传动与控制一体化实训中心等。

3.合作研发实训装备,提升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训练水平

机电综合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电气等多个技术模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对应的实训设备是机电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和技术保障。为此,我们对市场上各类机电技术实训设备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实训设备技术含量低、适应面窄,缺乏真实性和教学性的有机结合,难以承载机电专业学生应用技能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是教学设备厂家利字当头;二是研发人员少,技术力量单薄;三是没有现场教学经验。因此,不可能研制出既具有现场设备真实性又适合教学现场的实训设备。当然,教师自行独立研制也不可取,一方面受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制作设备也不是教师的长处。因此,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取所长,走联合研制的道路。

在设备的研制过程中,实训室建设项目组注重对生产性企业、教仪企业和兄弟学校的整体调研,始终坚持适应企业和教学需求的适应性原则、体现生产现场职业特点的真实性原则、跟踪技术前沿的先进性原则、提供多方位服务的开放性原则。经过两年的建设实践,我们相继开发了由基础平台和典型应用平台一体的系统性实训设备。其中基础平台主要承载核心技术的基础性训练,而典型应用平台主要承载以核心技术为中心融合其他技术的综合应用技能。一方面可真正实现“项目驱动边学边做”,另一方面使“基于工作过程、创建真实应用情境”为特征的实训项目教学得以开展。

三、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效

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紧紧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牢牢把握建设的基本原则,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了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校机电专业的建设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专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以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具有绍兴中专特色的职业能力“递进式·分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发与区域内企业岗位技能相对接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的系列化教材,使机电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完备率达100%,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2.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普遍提升

依托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模块化、组合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系列化的训练,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提高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应用能力。近几年来,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考证中,初级工考证通过率保持在100%,中级工考证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在技能竞赛方面,市级、省级、部级技能竞赛获奖率均在90%以上。近5年来,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10项14人次,二等奖8项14人次,三等奖1项1人次。

3.师资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通过“组合型”实训室的构建与使用,专业教师机与电跨界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依托实训机电的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践,使机电专业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教研室专业课教师23人,双师教师22人,职业技能鉴定员10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6人,浙江省技术能手3人。

4.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近几年来,基地先后与绍兴电力局、绍兴市安监局、绍兴市农办、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开办了进网作业电工取证班、电焊工培训班、维修电工考证班等共64期,培训人数达3769人次,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童如山.“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电工基础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倡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从社会、现实生活和自然中自主地确定并选择专门的研究课题来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式。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1.对学生电工实验技能的训练要加倍重视。要求学生从点滴的规范操作做起,根据自己的学习进行情况和电工实验的基本特点,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操作达到准确化、熟练化、规范化。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的实习课题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器材,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之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效地进行生产实习,最后展开讨论,做出总结。另外,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求真理的精神。

三、强化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教学

专业模块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心理基础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强化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电子电工技能训练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训练,采用模块法教学,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总之,专业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生产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电路模块中,安装实习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提前把介绍组成电路的低压部分的原理、作用、结构等有关材料发给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实验时知道学生用示波器在实验台上观察整流、放大电路、稳压、滤波各个分电路输出波形情况。

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要求学生课前熟悉理论内容,了解操作步骤,实验时教师给学生做边演示边解说的示范操作,对关键环节反复强调说明,步骤分明、分解操作和整体操作有机结合。实验前的准备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准备,包括拓宽学生知识面,实验的预试,之后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评价、指导。让学生通过回答教师在实验操作中选择性的提问,来强化记忆,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提高自信心。例如,在电工技能试验中,用无交流电流挡级MF30型的万用表去测量某一电路中的交流电流的方法是什么?此类问题情境会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兴趣集中到专业知识上来。

五、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1)重点培养识图与读图能力。各种电气设备虽然工作过程不同,但却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由简单的基本控制环节组成。所以,通过培训使学生们具备掌握各种连接关系、图形的含义和电气符号,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及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

(2)注重培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能力。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是通过培训电器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使学生具备日常照明电路检修与安装的能力、掌握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电工三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万用表)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了解“三表”的简要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熟练运用“三表”检测各种电气参数,掌握“三表”的常见故障维修。

六、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既能允许教师通过编程主动地控制计算机,又把来自各种电子媒介的信息进行集成,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场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容易接受。尤其在电工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演示文稿、多媒体制作课件,把深奥的、难讲的理论做成图画的形式讲给学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降低教学成本、熟练操作技能、理解理论概念,充分调动学员的思考、听觉和视觉,增强培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七、趣味化教学法

(1)趣味化教学法。趣味化教法就是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而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激发、培养了好奇心、兴趣后,最后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

(2)趣味化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趣味化教法改善专业学习气氛,改变学生学习生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趣味化教法”消除了以往初学者对电子技术的那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使初学者容易入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爱上了电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专业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了,学生能够自行学习了,“趣味化教法”模式深受学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