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第1篇

视察从年6月9日开始到6月18日结束。视察采取座谈、调查和重点走访的形式,先后对、、、和五个县、森工局和部分乡(镇)、村(社区)26个老年协会、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敬老、养老院的领导重视情况、宣传教育情况、老龄工作机构、人员构成情况、经费投入、“六个老有”特别是“老有所养”的落实情况以及老龄产业发展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视察,其余县(区)情况也由县(区)政协组织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地处省西南部,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居住着等14种世居民族,少数人口占总人口的60%。全市辖9个自治县和1个区,总人口253.0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23.67万人,占总人口的9.36%,人口老龄化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市在200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与全国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相比晚6年。

二、老龄工作现状

(一)老龄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决定》和《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市的老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把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市多数县(区)制定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老龄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和医疗保障得到进一步改善。城镇离退休老年人都能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集中供养为补充的养老体系进一步健全,条件较好的地方还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率和医疗保障率分别达到90%和85%;三是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市级和绝大多数县(区)建立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多数乡(镇)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室),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老年诗书画协会、老年艺术团、合唱队等老年人群众性组织,陀螺、门球、地掷球、气排球、跳笙、歌舞、等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老年人群众性组织活动进一步规范。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四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重视,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得到弘扬;五是老龄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老龄工作委员会。从市级到县(区)都有专人抓老龄工作,乡(镇)及村委会(社区)建立了老龄工作兼职队伍。

通过视察我们认识到:1、党委、政府重视,是做好老龄工作的关键。如森工局针对离退休人员超过在职人员,60岁以上老年人占职工总数27.05%的实际,为加强离退休人的管理和服务,成立了离退休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成立了老年支部,6个党小组。在企业欠帐较多,职工工资难以按时发放的情况下,优先保障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经费:一是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费保险,离休人员全部参与市离休干部医疗统筹。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统筹金和职工基本医疗等费用,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医疗费报销;二是优先报销老年人的大病医疗费;三是加大老年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老年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有场地、有设施,活动组织有序。再如县的按板镇,由于党委政府重视,社区老龄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健全,探索出了一条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平时活动与节日活动相结合、分散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自发活动与比赛活动相结合、知识性活动与趣味性活动相结合、娱乐性活动与健身性活动相结合的老年人活动方式和自觉自愿积极参与、各显其能自由选择、认真负责自我组织、展示才华自我管理、提高质量自我服务的社区老年文化发展路子,老年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2、提高全社会的敬老、爱老、养老、助老意识,是做好老龄事业的前提。如县,县内离退体干部、各时期精简干部、复员军人、原生产大队半脱产干部和退伍军人中的带病人员,都能按国家有关规定领到退休金和补助金。全县861人“五保”老人全部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供养,其中政府敬老院和民办老年福利院集中供养78人,在农村分散供养783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得到了较好的落实。3、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发展老龄事业的保障。如县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1996年以来,多渠道筹集资金378.23万元,先后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区“星光老年之家”、村老年活动室、老干部活动中心等老龄基础设施。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市各县(区)之前。

(二)存在的问题

1、各级党委、政府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差距,全社会敬老、爱老、养老、助老意识有待提高。如今年是《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二年,明年是《纲要》实施的最后一年,部分县至今尚未出台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个别县(区)虽制定了规划,但缺乏保障措施,经费投入较少,末能较好执行。老龄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

2、机构不顺,职能重叠。目前我市从事老龄工作的机构主要是老干局和民政部门的老龄委办公室,但隶属关系不同,人员分散,此重彼轻。为老干部服务的老干部门工作机构健全,人员较为充实,每县(区)都在10人左右,工作条件基本上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为老年人服务的老龄办则机构不顺,人员不足。市老龄办设在市民政局,只相当于民政局的一个内设机构,难以履行相应的职能。县级除、两县人员较为充实外,其余各县(区)办公条件简陋,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开展工作。

3、经费投入不足,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需要。如《纲要》规定:县(区)要建立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街道和乡(镇)要建立文体活动站、图书阅览室,城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要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农村乡(镇)敬老院覆盖率达到90%,街道要建成能容纳30人以上养老院或托老所等。这些设施中除老干部活动中心正在建设或着手建设外,其它设施只有在经济条件较好,领导重视,社会敬老意识较强的乡(镇)及少数村委会(社区)有零星分布,且场地狭窄,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活动的需要。对老龄工作的经费投入也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各县(区)均没有把老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临时性安排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面对几万人的老年人群体,实在是杯水车薪。另外,老龄事业欠帐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市各县(区)正在建设或着手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根据批准的设计预算规模,每个中心的硬件投入在200—300万元左右,其中,省级补助25—30万元,其余由市、县(区)安排。实际运作中,除了省级补助一点,县里安排一点外,各个县(区)尚有100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

4、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城镇已基本建立了统一、规范和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实现了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发放、基本医疗费统筹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但农村距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政府经办的农村养老保险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农村“三无”老人得不到赡养或赡养人不落实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树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的增加,老龄问题将是我国继计划生育以后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把对老龄工作的认识统一到中共中央[]13号文件上来,把老龄问题作为事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认真贯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落实中央的“六个坚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省老年人保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树立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老龄工作的思想,切忌以经济发展滞后为由忽视或不重视老龄工作,克服老龄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意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稳定的观点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解决老龄问题。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供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参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利用座谈、广播、电视、报刊、黑板报、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决定》、《纲要》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教育普及率;对《老年法》的宣传要重点面向中青年、少年儿童,以提高他们尊老、爱老、助老的自觉性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代际环境;大力宣传尊老、养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对遗弃、虐待、伤害老年人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宣传教育。只有全社会的尊老、爱老、养老、助老意识提高了,老龄问题才有解决的基础。

(二)理顺机构,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从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需要出发,建议将职能重叠的老干局与老龄办合并为老龄工作局,作为党委、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进行规范管理。根据职能重新核定编制,充实人员,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用。在目前老干局与老龄办分设的情况下,应加强市、县(区)、乡(镇)三级老龄机构和队伍建设,建议市、县(区)二级老龄机构的编制不能少于8个和5个(人口10万人以下的小县可以是3个),以后还要随老龄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在编制范围内选派热爱老龄事业的人员充实到老龄工作队伍。乡(镇)应配备老龄工作专干,村委会(社区)应大力倡导老年人管理老人、服务老年人的做法。

(三)制定规划,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老龄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基础是经济,离开经济基础谈老龄事业的发展是不现实的,但以经济发展滞后为由而不重视或忽略老龄事业的做法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建议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待老龄问题,制定科学规划,将规划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老龄事业的经费投入,将发展老龄事业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老龄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同时要保证老龄机构的工作经费。目前,就市这样的贫困地区,建议按老年人口每年人均1元安排老年工作经费,市、县(区)、乡(镇)三级同步。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龄化;城乡居保;缴费比例;激励机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逐渐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比起改革初期注重经济与效益的发展,如今更强调注重民生事业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如何解决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进入关键时期。为此,政府推出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用来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这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推新与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的重要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人口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性问题,不断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领域产生影响。生老病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老年期是人们必经的一个人生阶段,每个人都会因年老失去劳动能力而影响生活经济来源。因而,这既关系社会发展与建设,又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社会保障公平,推进农村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2014年我国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制度实施至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保障养老方面的发展。在前期研究中,通过调研及数据分析得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但在对策建议上仍有待深入研究。研究缴纳费用问题、成因及面临的困境,将养老保险补贴与实际状况相结合,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的体系,给出相应对策建议对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现实状况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受经济收入水平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存在城乡居民缴费水平偏低、持续投保缴费积极性较低等问题。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目前已进入到了深度老龄化阶段。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已成为不可懈怠的一件事。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问题是很多研究者所感兴趣的,学术界有广泛的研究,却没有形成共识性的成果。比如最常见的问题是关于如何设置政府补贴更有效率,不同的学者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增加政府补贴,健全“多缴多补、长缴长补”的多层次补贴机制。另一些学者则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合理分配补贴资源,并提出政府补贴应采取差异化策略,针对不同缴费档次设计出有差异的政府补贴标准,进而吸引参保居民选择投保高缴费的档次。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城乡居保”的缴费激励方面有了很大关注,并提出优化缴费激励机制的建议和方案。但目前针对缴费激励机制的研究还有待延伸和深入,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持能力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应当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按不同比例缴费补贴的激励机制模型,并对目标模型进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合理有效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实践提供借鉴。

三、研究过程概述

(一)调研地点

本文的研究是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由于长宁区、宝山区及松江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别占整个区总人口的26.43%、26.65%和26.7%,与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的27.06%较为接近,可以较好地代表全市老年人口的结构情况。同时在上海市的18个区县中,长宁区、宝山区与松江区的各项数据排名在上海市的城郊区都是比较均衡的,基本可以代表这项制度在上海市的运行情况。又结合实际选取了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街道、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和松江区小昆山街道作为这次研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缴费相关研究的地点。

(二)调研设计

在针对上海市宝山区、长宁区和松江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以自愿为原则,对街道内的居民进行了以调查问卷为主的调研,并分别派发了调查问卷,对被调查居民的个人基本情况、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了解情况、参与情况及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数据的了解、整合和统计。在本次调查中,前后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9份。1.个人基本情况。被调查者中男女比例各占总人数的52.4%、47.6%;在年龄构成中,31-40岁占7.7%,41-50岁占15.7%,51-61岁占27.4%,61岁及以上的占49.2%;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含中专、职高)、大学、大学研究生及以上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8.8%、36.1%、10.9%以及4.2%。2.了解情况调查。在279位调查对象中,有16人对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十分了解,49人对其比较了解,71人表示了解较少,143人不了解。在了解渠道调查中,调查对象通过当地政府及村干部宣传、邻居及家人宣传、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宣传的方式分占58.7%、34.1%、4.5%,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的总占2.7%。3.参与情况调查。参与调查的279位对象中,参保人数为229人,未参保人数为5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82.1%、17.9%。其中,不参保的原因有:子女赡养无需参保(33.9%);不能维持基本的养老需求(26.8%);担心政策有变(23.6%);费用太高,缴费负担重(11.2%);养老金少,作用不大(4.5%);而在参保的人中,按占总数从高到低的百分比分配,参保原因有:年老后有生活保障(74.2%);亲戚朋友建议(17.1%);不清楚原因只是从众参加(8.7%)。从参保能力的数据来看,67.7%选择的调查对象选择500元的缴费档次;18.4%的对象选择700元的缴费档次;9.2%的对象选择900元的缴费档次;选择其余缴费档次人数为4.7%。4.满意情况调查。从居民对相关配套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调查来看,59%的居民对经办人员感到十分满意;32%居民感到一般满意;9%的居民表示不满意。而对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办事程序的熟练程度上看,47.4%的居民表示不满意;感到十分满意的仅占6.7%。

四、缴费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保居民的缴费档次普遍偏低

“城乡居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一部分人选择了较低的参保档次,这直接导致了低缴费档次扎堆的现象。居民没有意识到选择较低的缴费标准对其自身的利益有损失的同时,也会影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与发展。

(二)居民对政策制度持观望态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处于缴费制度及程序操作还未成熟的阶段,参保人担心随着物价的上涨,补贴金额会出现贬值,进而影响参保养老的收益。同时政府的增发补贴力度不足,激励效果不明显,许多居民参保态度并不积极。

(三)相关配套服务欠合理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手续经办困难,征缴方式单一,大多只能通过社保经办机构或指定银行现场来办理,缺少科学性。同时,基层社保经办服务人员的引导容易造成失当,大多数人员为了完成任务一般只会引导居民完成缴费,但不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参保者的缴费档次上。

(四)居民缴费缺乏持久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属于自愿性参保的保险,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周边环境的限制,大部分人通常留于眼前的利益,且长期参加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许多居民并不敢轻易投保,也很难选择长期参保缴费。

五、对策建议

(一)按比例缴费提高不同年龄层次缴费的积极性

政府可以推行按比例缴费为前提的缴费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以不同的标准激励居民缴费,在合意缴费水平下达到最大的补贴率,通过对资金转换进行预测和分析,确保安全性,从而使参保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进而激励其积极缴费。

(二)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完善补贴标准

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可以负担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补贴。根据参保人的经济承受力,优化“城乡居保”制度缴费的设计,并保证有必要的财政投入,按照缴费档次划分进行更具有激励作用的补贴。

(三)多种方式结合,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政府和社保局需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针对宣传渠道单一的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关注度及认知度,提高制度的宣传效果,使更多城乡居民了解制度政策的参保条件及待遇水平。

(四)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升参保群众信任度

政府应该将经费的流动去向变得更加透明公开化,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参保者的资金在缴费、入账以及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受到实时监管,保障资金流动的安全,从而提高城乡居民对参加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郑功成.推进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学杂志.2001(4).

[2]薛惠元,鲁欢,仙蜜花.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管理学报,2014(4).

[3]封进著.可持续的养老保险水平:全球化、城市化、老龄化视角[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4).

[4]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以保障水平为视角[J].经济管理,2014(23).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 老年产业 经济 新增长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全国老龄办等三部门日前公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达到4063万,在老年人口中占比为18.3%。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比2000年的6.6%上升近9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10月11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可以预见,政策利好之下,我国养老服务业将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

一、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整个人口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叠加的特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因此在养老方式上,机构养老已无法满足老年人 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快速,而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化离不开老年产业的全面发展,因此推进老年产业的发展,能够使居家养老服务向广度和深度迈进。

虽然政府鼓励居家养老服务和老年产业的发展,但目前由于空巢老人与独居的比例不断增加,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人数多、需求量大的特点,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大量的社会需求。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项目仍然单一,供给的有效性严重不足,许多社区开展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老人搞文体娱乐活动,这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大量的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需求,这一方面是由于社区配套设施不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应对不足有关,企业缺乏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养老服务量身定做的产品,居家养老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引导。老年人的一些基本需求仍不能得到满足。尽管目前大部分社区都建有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但由于条件差,服务项目少,老人对其就医效果仍持怀疑态度。同时在市场上针对老年人大量的“养”和“医”的需求进行的设计项目几乎没有,市场上是鱼目混珠,不良的商家打着关心老人的旗号向老人售卖所谓的“长寿药品”“保健品”,实为骗钱,伤透了老年人的心。大部分老人的收入普遍较低,许多人无法承受专业化的收费服务,而政府财政也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高龄空巢老人以及经济困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实行购买或补贴,所以老人对市场服务的低偿性与市场的盈利性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四)社区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仍然较低,不能真正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养老服务。

二、发展养老服务业大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当前居家养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特提出促进养老服务业大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1)从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业出现的问题来看,养老服务项目仍然单一,供给的有效性严重不足,即使是收入较高的老人也无法通过市场或社会机制来获得必要的养老服务,部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子女陷入既要工作又要照顾老年人的困境。在我国目前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养老服务业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解决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后顾之忧、减轻青壮年劳动者巨大压力的必由之路。因此不能将老年服务业简单地视为老年人福利事业,而应当将其视为民生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加以发展。

(2)在社会政策发面,迫切需要建立长期护理养老保险制度,并将其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与医疗保险等制度有机结合。在家庭政策方面,应借鉴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或税收减免措施等来鼓励子女与父母共同居住或就近购买房屋居住,鼓励子女照料父母,建立针对照料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庭成员的补贴制度等等,这些措施可以在减轻子女负担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我国家庭养老的传统优势。

(3)加强顶层设计。养老服务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涉及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各级政府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制定养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应作为养老服务的主导者而不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西方养老制度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大部分由社会组织和个人承担,我们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把握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发展方向,但应减少对居家养老具体服务运作的干预,尝试养老服务在政府领导下的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

(4)科学合理定位。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推动政府和市鼋岷稀U府的财政支持和投入是居家养老实现的一个重要保障,但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社会服务,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办老年服务实体,同时对这些服务实体依法在政策、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不同的支持,为投资者的服务价格提供指导,既要避免这些机构借养老之名发展暴利,又要避免投资不足,服务质量太差的趋势,形成一种投资多元化,多种实体体制并存的发展空间,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5)坚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生态疗养等健康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探索建立医疗、养老、健康服务一体化的养老产业模式。

(6)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政府资金支持方式。针对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中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产能过剩,而养老服务业的产能却相对不足,建议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公共投入。政府的资金投入除了直接的拨款以外,应加大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以保证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拥有提供服务所需的必要的场所,同时政府可以以搭建的这些基础设施为平台,通过委托、承包等方式交由社区、企业或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承办,采取市场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此外要推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政府财政向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为特定服务对象购买社会服务,这样既可以以直接的方式将政府资金合理配置,保证了资金的合理利用,又可以对作为福利服务供给主体的市场组织予以资金支持。在实行政府买单的购买服务时,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方面要建立对服务对象的资格评估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不同服务等级。另一方面要加对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7)设法提高老龄人口的服务购买力,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在我国目前状况下,除了不断提高养老金给付水平外,老年人还需要有更多的养老资产以提高他们的服务购买力。因此可有计划地培育一些金融类养老资产,如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让老人有支付能力,消费无后顾之忧;建立个人养老基金,委托具有资质的金融从业人员管理,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老年房产规划,如房产置换增值、房屋出租、老年房产抵押等。这些商业性金融产品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共同打造并运用法律手段加以保护,这些金融资产是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

(8)培育消费市场。养老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除了提高老人消费能力外,还要立足老人消费需求,围绕老人衣食住行医,积极开发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产品。同时大力开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活动,不断创新养老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不断繁荣养老产业市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以老龄人口的需求为核心打造服务,要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深入和细致的调查,根据老年人不同利益诉求和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创新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位需求的养老服务新项目。如政府可扶持民营机构建立养老服务连锁机构,通过养老服务连锁机构组织启动服务采购和服务派送行动,送养老服务进入家庭和社区,同时在服务内容方面应实行“菜单式”的服务,老年人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包括医疗护理服务、个人照料服务、家政服务、娱乐服务、出行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等各种服务,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9)发展养老护理教育产业,培养更多合格服务人员。尽管现在社区服务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但目前的社区服务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是与再就业工作相结合,服务人员大部分为下岗人员或农村闲散劳动力。在山西省目前拥有正式的养老护理职业证书的人员还不足三成,显示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缺口较大。为此相关教育产业可以开展如下工作:第一,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培养更多专业化的管理人员。第二,对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如对在社区服务的下岗失业者或农民工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从而更有利于保证其就业机会。

总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从政府财政投入,资源利用的角度,还是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来说,都是我国养老政策的最佳选择。居家养老服务产业随着政府有效的规划引导和管理监督以及出台更多的利好政策,将会刺激更多的商业资本进入该领域,从而促进社区居家养老产业的规模发展。

参考文献:

[1]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Z].2015.

[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的必然选择[J].现代商业,2013.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第4篇

【 关键词 】老龄;人才;开发

一、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并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根据200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信息发现,性别比从先前的106.74减少至105.2。0到14岁实际比例为16.6%,减少了6.29%;年龄超过60的实际比例为13.26%,比例提高了2.93%,年龄超过65岁的实际比例为8.87%,提高了1.91%。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10年来,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现已进入了建国后的第一个老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人才资源、人才资源开发以及老年人才资源开发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我国老龄化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我国老龄化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 对我国老龄化人才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树立老龄人才资源是宝贵的人才资源的观念

现阶段社会,人才资源为人力资源内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人才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介质,要将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的重要介质。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逐渐在全社会得到普遍认同。恰恰像邓小平所讲的:“中国的事情可不可以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可不可以进行、经济水平可不可以快速提高、社会可不可以保持安定团结,在某些方面而言,重中之重为“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才为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应当推动全社会了解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其“有人就好办”的意识。应当特别关注老年人才资源,推动其变作人才资源关键构成环节。从全社会营造产生“尊重老年人才、爱惜老年人才、营造良好的开发老年人才氛围。

(二)树立老龄人才资本的观念

我国人力资源优势非常的明显,人力资本为非常关键的资本。不过,从原来的发展过程中,在此类历史规律性和人力资源优势了解的并非特别完善,往往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仅仅发现了人口规模庞大给经济发展造成的明显阻碍,没有 有效的将人力当作资本,没有发现借助开发利用能够创造价值,促使经济水平提高。从此类基础之上,将老年人才资源当作关键活动。从市场经济水平持续提高的当前社会,特别为老年人才资源前景乐观基础之上,一定要摆脱原有落后观念造成的束缚。

(三)管理思想的转变

首先从控制思想层面,应当积极摆脱原有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摆脱“退而不休有害论”思想的束缚,培养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控制思想,清楚管理即为服务,给老有所为营建优秀的外部氛围,给老年人才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不断提高其法制化水平。其次为从管理重心方面,应当将老年人安置于恰当的位置。最后为应当特别关注在“老有所为”进行控制。应当为老年人才资源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应当摆脱原有“守门待客”思想束缚,树立服务观念,保障其正当利益,不断提高其合理化水平。

(四)规范养老保险政策

享受养老社会保障权利,是我国《宪法》规定的老年人才的一项基本权利。建国后,我国在养老保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养老保障覆盖面过窄,社会化程度不高,国家负担过重等弊病。不断提高社会化水平,在养老保险政策来讲,非常有效的途径为进行财政扶持,给养老金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能够发现,推动养老方式出现明显调整。

(五)完善老年人才资源开发激励政策

安排“老年人才突出贡献奖”。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的离退休老年人和组织者应当及时肯定,推动其能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能够实现老年人相关标准,同时能够推动人才资源开发活动正常开展。

同时,老龄人才资源的开发,并非特定机构的工作,为整个社会所有机构、所有单位团结协作才能够进行的。从党委领导之下,第一把手承担管理权责,所有机构、单位保持良好的团结协作。正像中央一级召开十二家联席会议那般,基层政府同样开这种会议,推动《9号文件》能够顺利实施。基层政府应当将老年人才统一到人事发展方案之内,给老年人才发挥余热做好充分的准备,奠定坚实的基础,将其看成党和老年人才群体沟通交流的介质,应当团结协作,有效开发老年人才,推动其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避免其正当权益遭到破坏,特别关注老龄人才支撑认定环节,特别关注从社会的各个方面给老龄人才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其能够真正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创造更加可观的社会价值及个人价值,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及成就感。

三、结论

人口老龄化是一柄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未雨绸缪;我们更要看到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大力开发老年人才资源。老年人才资源开发体现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经济实力这一核心思想。没有强大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解决人口老龄化就无从谈起。老年人才在退休后仍然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作者单位: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

【参考文献】

[1] 王继鹿.老有所为奉献余热延年益寿[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

[2] 韩青龙,李燕娥.做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科技人才作用[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

[3] 张.加强人才管理,维护经济安全[J].当代经济研究.2007,(04).

[4] 杨亦龙,邓乐.新时期南宁高新区人才管理创新的对策[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10).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养老地产;发展前景

1、前序

养老地产是今后房地产投资的一大亮点,也是今后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制高点,发展投资的领域十分广阔,也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最佳方式,更是研究中国老龄化的一项新课题。

2、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养老地产是一项房地产开发与各项特色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就拿我们永济市来看,目前房企的开发建设经验缺乏,开发理念、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尚不确定,消费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习惯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消费观念仍有待转变,真实的消费需求有多少还不可准确测算。在这一方面永济市安居房地产就迈开了养老地产的第一步,利用现有资源,新建养老中心,在我市房产业还是第一家,现在经营状况还是很好的,不仅解决了永济市外出开饭店无人照料老人的现实问题,还探索了我市养老地产的新路径。

3、养老地产的类型:

3.1按地段区位划分

3.1.1城区型:利用一些废弃的厂矿生活区、新建单位老旧址等闲置地方建设的养老社区,占据生活区位优势,可以共享城市交通、医院、公园、学校、超市等公共设施,但城区内地价较高,养老住宅产品优势不明显,因此城区内建设养老项目较少。

3.1.2城郊型:在城市郊区地价较低地段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社区,一般环境优美,养老设施相对齐全,较独立,与其他社区隔离。如;永济市福禄敬老院,它依托永济市最大的公园―舜帝山森林公园和永济市旅游景区―神潭大峡谷,该敬老院也叫永济市水峪口福禄敬老院,创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66670平方米。现有公寓楼一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12000平方米的广场一个,公寓楼内单独设置了厨房餐厅,文体活动室健身房、图书室、洗浴房、会议室、库房等活动场所;安装了有线电视,无线电话,电子监控器,联网防盗器,紧急呼叫器。新型移动马桶等设施。现已具备了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病有所医”全方位服务功能。在今后五年内将发展成为一所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制度健全、护理科学、管理规范、专业话强的老年乐园,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理想胜地。

3.1.3休闲度假型:邻近景区或与休闲度假项目结合设置,以休闲享受生活为主,多为高端产品。今后在即将开发的伍姓湖湿地应建一座敬老院,依湖而建,环境优美。

3.2按服务对象划分

3.2.1自主生活型:针对身体健康、生活自理的老年人。社区提供丰富的社区活动,增加娱乐交流场所和应急照料服务等。

3.2.2辅助生活型:针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社区提供起居帮助、家务料理、医药监督等基本生活照料。

3.2.3辅助医疗型:针对患病需要治疗和恢复的老人。社区提供24小时生活护理、医药治疗、康复帮助等服务。

3.3按开发建设类型划分

3.3.1独立型养老社区:配有较齐全养老设施,与其他社区隔离,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如:现我市农村已建成了10余个乡村敬老院,将农村留守老人、孤老老人和孩子外出开饭店老人无人照顾等群体集中在一起。

3.3.2混合型社区:适当配置老年服务设施,有部分老年居住套型或老年邻里单位的社区,是普通社区和老年社区的综合体。以我前年去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为例,我大致给大家简绍以下情况,该公寓位于北京著名的小汤山温泉疗养区,总占地面积近42公顷,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社区内建有2万平方米如意形的人工湖,绿化率高达50%。功能定位上,集医疗救护、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三大功能于一身,为老年人制定了全程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产品形态上,为了实现全程化养老的目标,同时考虑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健康状况建有多种型式的住宅及相关医疗、购物等商业建筑来满足养老的需要,其中配套设施包括太阳城医院、购物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阳光水世界和物业管理中心等。

4、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已非常严峻,2008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将有596万人进入老龄,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达到4亿,这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以我市为例,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2005年年末全市总人口43.7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4.4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1%。从户籍统计的资料来看,2006年,蒲州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数的16.9%,65岁以上人口占11.2%;韩阳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3.2%,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4%。受计划生育的影响,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几倍增长。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1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现如今,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40%-50%,有的甚至达70%-8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也给养老带来不小的影响,劳动强度增加。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5、小结

通过以上的浅议和一些浅薄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养老地产在我国目前还是一种新型服务产业和阳光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也是今后房地产业投资的亮点。在这种大前提下,我认为应该准确的把握养老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通过优化养老地产设计方案来促进养老地产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