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

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

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

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叛逆心理;访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4-0016-03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由于生理、心理变化较快,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性增强,中学生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教师过多的干涉,不愿意听从父母、教师的意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叛逆心理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隐患,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就会逐渐演变为病态心理或犯罪。因此,对中学生叛逆心理加以正确引导,成为一个重大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桂林市八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桂林市各中学中抽取桂林市大河初中、桂林市柘木中学、桂林十八中、灵川县潭下中学、临桂县宛田中学、桂林七中、桂林十四中和桂林职教中心校八所学校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这八所学校各年级学生分别进行访谈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本研究查阅了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关于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现状以及已有研究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成因和已采取的对策。

2.访谈法

对八所学校共179名学生、131位家长、63位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以座谈形式进行,在每所学校分别举行学生座谈、家长座谈和教师座谈。在进行学生和家长座谈时,要求所在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回避,以保证座谈内容的开放性和真实性。

(三)研究工具

根据已有文献资料,从叛逆心理存在与否、叛逆心理在各方面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策略等角度分别编制了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的三份访谈提纲。其中,学生访谈提纲包括5个问题;教师访谈提纲和家长访谈提纲各包括8个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访谈结果

179名学生中,有136人认为自己存在叛逆心理,29人认为自己不存在叛逆心理,14人不确定自己是否存在叛逆心理。

认为自己存在叛逆心理的学生谈道,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叛逆心理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表现出来:在言语上顶撞长辈;打架斗殴;谈恋爱;辱骂他人;厌学;逃课;离家出走;不听从任何意见和建议;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坚持做;不想与人沟通,将所有的不满都闷在心里等。

学生们认为,自己之所以会产生叛逆心理,主要原因有: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只能思想趋于独立,生活无法独立;学习压力大,受到父母和教师的“压迫”;与父母、教师存在代沟,得不到他们的理解;与身边的人缺乏沟通;长辈过多地指责和批评自己,很少得到鼓励;感觉自己被忽视,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自身贪玩,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

谈到叛逆心理对青少年自身的影响时,学生们提到消极的影响主要有:引起情绪的波动,失眠、多梦等生理现象;产生厌学心理,旷课、逃学;学习成绩下降;沉迷于网络世界;早恋;影响人际关系;可能会使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积极的影响包括:叛逆心理使青少年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自己将压力变为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果产生叛逆心理,学生们主要有以下调节方法:向朋友倾诉;写日记;运动发泄;到学校的心理宣泄室宣泄;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喊;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唱歌;逛街;吃东西;做数学难题;多想想父母的好;不说话,发呆,把自己关起来;喝酒;打人;通过早恋来调节等。

(二)家长访谈结果

在对131位家长进行访谈时了解到,感觉自己与孩子关系亲密的家长共52人,感觉自己与孩子关系紧张的家长共11人,认为自己跟孩子关系正常的共68人。认为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有叛逆现象的60人,没有的38人,不知道是否有叛逆现象的13人。

家长们自己观察到孩子平时的叛逆行为有如下表现:特别叛逆,经常上网、玩手机且控制不住;经常顶嘴,不尊重父母;经常发脾气,生气;上课不听课,发呆,不交作业;注重形象,喜欢打扮;羡慕成年人的生活,想去打工;不穿父母帮买的衣服;不愿意给父母看自己的作业等。

家长们认为,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为:进入青春期,觉得不需要家长关心;沟通少;父母过分施压;父母要求过分严格,让孩子反感;孩子埋怨作业过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觉得父母都过时了;因为早恋产生叛逆等。但也有部分家长表示,自己只是感受到孩子的这种叛逆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产生叛逆心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为此感到很困惑。

对于孩子的叛逆心理,大部分家长表示担心,一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二怕孩子由此谈恋爱,三怕孩子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耽误一辈子;少数家长表示不担心孩子产生叛逆心理,认为这是孩子走向成熟的表现,意味着孩子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得到尊重。

针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家长们谈到自己曾尝试过如下方法进行化解:给孩子一个拥抱、微笑,跟孩子谈心;找教师或者孩子信任的人与其聊天;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如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心理访谈,湖南卫视《变形计》等);严厉地批评后再表扬;以书信的形式进行沟通;谈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孩子把精力放到积极的兴趣爱好之

上等。

家长们提出对学校的期待和建议有:净化周边的网络环境;开设心理辅导室及心理课程,加强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强家校联系,多开家长会,有条件的进行家访;开展感恩教育;正确引导孩子学习;不频繁更换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各学科教师都关注学生;改善学校食堂的伙食。

(三)教师访谈结果

教师们认为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必有的性格特征。在教学工作中,中学生的叛逆心理主要表现在:自以为是,故意跟教师对着干;对教师一再叮嘱的事感到厌烦,越强调越烦;对教师表扬的学生不屑,对与教师对着干的学生佩服;故意恶作剧;不听课;对教师施暴;钻牛角尖,在学习上固执己见;标新立异等。

在教学工作中,比较容易引起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行为有:指出其不良习惯,如果方式不对则更加叛逆;受青春偶像剧的影响;误解学生的行为时;对学生的关注、理解不到位,处理事件时无意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对个性较强的孩子教育方式简单化;不尊重学生;将一些理念强制灌输给学生。

教师在座谈中谈到,如果叛逆心理太严重,容易导致中学生遇事走极端,易早恋;影响知识的接受和青少年的上进心;缺少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其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叛逆心理的产生标志着青少年人格开始独立,产生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良好世界观的形成。

教师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防止叛逆心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把学生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扩大化,为学生保守秘密;学校定期开设心理讲座及心理课;对于已经出现严重叛逆行为的学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让更多教师加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学生相互学习;开设家长培训学校;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巧的培训,疏导教师心理;课间时做心灵放松操;每位学生每个月给教师写一封信;就事论事;教师树立起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也谈到了自己在学生叛逆心理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惑:家长对于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不配合;在与学生沟通时不知如何把握语言的度;教师的形象、地位低,职业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教师的待遇有待提高;社会环境中的很多因素与学校中的正面教育相悖,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成立教师心理辅导中心,重视对教师的心理疏导;各级精神卫生中心与学校定点联系;增加心理教师编制,心理教师在学校里专职专用等。

三、讨论

(一)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

由于青少年自身独立意识的增强,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管理或干预,凡事都要自己独立去实践,特别讨厌大人的再三嘱咐。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大人看待,要求以大人的身份出现,对于父母的话不再一味言听计从,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

意见。

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通过相应的行为展现出来:一些学生把打架斗殴看作是有“胆量”;明知道是错的却还要去做、厌学、逃课、离家出走是为自己寻找“自由解放”的途径;不听父母、教师的话是家常便饭;谈情说爱是对父母反对早恋最好的回击;顶撞父母,辱骂他人,与教师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等。而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中学生则被一些人认为是傻子,并通过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里好人好事无人夸、正不压邪的局面。

(二)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

1.身心发展因素

中学生随着身心的发展,思维深度与广度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自认为已经能够独立评判一些事物,看问题往往不够全面,容易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自身感觉的成熟使得他们喜欢自作主张,采取回避、反感甚至背离的态度。一夜之间,一些中学生由乖巧听话变成了处处跟教师、家长对着干,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2.家庭环境因素

一些父母在较多场合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有时候可能会难以接受。父母一些苦口婆心的教育方法使中学生反感,有的甚至认为自己的父母无能,进而有意无意回避。有些家长习惯以教育者的高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家庭缺少民主商讨的气氛,限制了孩子自由的思考空间,否定的态度容易导致叛逆心理。有的父母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帮助他们完成“未完成的理想”,这样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

3.校园环境因素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除了来自教师的影响,还有周围同辈朋友的影响。在同辈群体中,一些人不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很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在生活中加以模仿,习得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加重叛逆心理的形成。

4.社会文化因素

当前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其内容都充斥着“个性”与“自我”的元素。叛逆这个原本带有贬义的词汇,已经成为中学生眼中的褒义词,成为他们最渴望具有的特性。而青少年学生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差,很容易被社会中的金钱崇拜、封建迷信、腐败现象等影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三)正确疏导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对策

1.承认和尊重叛逆心理的出现

中学生的叛逆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我们应利用叛逆心理的正效应,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叛逆心理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2.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庭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努力营造民主、融洽、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疏导孩子的叛逆心理。

3.教师讲究教育艺术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讲究教育的艺术魅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如温文尔雅、和风细雨式的开导,帮助中学生消除厌学情绪,这样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调适叛逆心理。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正常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的相关常识或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二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隐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或定期开设“心灵热线”,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叛逆 反抗 班主任 青少年青春期是叛逆心理的多发季节,是孩子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依赖性和独立织在一起,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时如对孩子的教育不当,往往会导致其逆反心理和行为,不接受教育者的正确教育,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利。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就需要针对特殊时期的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顺利走过“叛逆期”。

一、小学教育中叛逆的含义

(一)叛逆

对于“叛逆”的定义,教育学、心理学不同的学科词典、文献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笔者摘录了对“叛逆”的解释如下几种: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心理学认为,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青少年的叛逆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里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映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三)小学教育中的叛逆

小学班主任或者其他教育工作者在管理小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就会产生与老师对抗的行为,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这些行为愈演愈烈,产生逆反的心理,这些现象就是小学教育中所涉及的叛逆。

二、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一)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的表现

1.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班主任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2.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做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儿义气等不良行为倾向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务、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3.认为自己“长大了”

这一时期的孩子反对成人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儿”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决定;一旦决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更不想和老师沟通等等。

(二)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

1.自身生理和心理原因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他们正由儿童迈进少年的行列,这是极为特殊的时期。调查显示,自升入高年级以来,将近38%的学生在生理上有变化,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比生理发育更为显著的是心理,将近有75%的学生有了成人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2.家庭教育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它是人一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心理品质和个性的孩子。家长适当的教育方法,往往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学生又找不到适当的排解途径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指导、规劝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3.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不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填“鸭”式、牧“羊”式,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僵化老化,枯燥乏味,学生很可能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叛逆;也有些老师因为个人的好恶,不能一视同仁;对学生评价不客观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片面的评价往往使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三、班主任对学生叛逆行为的教育策略

(一)班主任对叛逆行为形成正确认识

1.正确看待,走出认识的误区

班主任对学生叛逆行为的认识的转变必将带动态度和处理方法的转变,这些都将为正确引导、转化孩子的叛逆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

2.正确调节班主任对学生叛逆现象的偏见

其实,叛逆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应,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可能产生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形成叛逆心理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心理断乳期”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当老师的要珍视学生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二)班主任对叛逆行为的教育策略

1.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设身处地与学生沟通

老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结合叛逆期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去了解这一时期学生叛逆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要想消除这些分歧,达成共识,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2.勇于“屈尊”,尊重、鼓励学生

这一时期的孩子渴望被认同、渴望被尊重,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学会善于打破师生之间阶级对立的模式和“老师至高无上”的态度,试着“弯下腰”、站在和孩子一样高度的视野去读懂学生。

3.重视“家校联合”的教育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如果学校和家庭能相互支持和配合,那么学生的身心就能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施教中,面对学生出现的叛逆心理,并非无计可施。只要我们能正确全面认识其实质,真诚关爱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疏导调试,相信定能伴随着孩子,一起走过叛逆,迎来和风日丽的明媚坦途。(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甘剑梅.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J].思想理论教育,2005(5):43.

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范文第3篇

叛逆的孩子都是痛恨这个世界的,身边很少有真心相待的朋友。他们往往被别人忽略、不屑、排斥、甚至是唾骂,但是他们却面无表情。只因为,他们都是孤独的、都是寂寞的。

关于生活叛——

逆的孩子其实很珍惜朋友,因为他们很难会有真正的朋友,更别说亲密无间的知己。在无数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寂寞夜里,他们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蹲在路边,抽着那叛逆的香烟,有时路上行人那厌恶的眼神,他们也只能默默的承受。他们总是脸上挂着讥讽的笑容面对着世界,可谁又知道他也想笑得干净纯美。他们的叛逆并非真的是十二不赦的,他们只是太寂寞而已。

关于家庭——

叛逆的孩子也渴望享受家庭的温暖,他们也一样是妈妈怀胎十月生下来的,他们曾经也是天真无邪的天使,他们只是承受了太多他们不该承受的伤痛。或是父母的离异,或是父母的不关心等等太多的原因。他们无法开心的去接受生活的残酷,只能选择叛逆的逃逆。如果离异的父母能够更多的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忙碌的父母可以多抽些时间关心孩子,也许一切就将不一样了。全世界的孩子都希望有父母的关心,父母的理解,仅是一个小小的愿望,也无法满足他们。他们就注定被抛弃、被放弃吗?他们想要的,不过关心罢了。

关于性格——

叛逆只是坏脾气,这只是他们用来伪装的手段。叛逆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他们不愿意被人看穿,可同时也害怕被轻视和忽略,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所做的一些事在别人眼里都是叛逆的。他们的坏脾气只是需爱和理解!

关于内心——

拽、暴躁、冷酷、孤僻。这似乎就是叛逆少年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只是这些表现和行为更能说明他们内心的脆弱。我们不要小气那一点点的亲近和关爱,拯救寂寞孩子的叛逆,让他们倾诉想说的言语,理解不理解的事情;让他们可以开心时开怀大笑,伤心时随心大哭,不要生活在无边的黑暗里。叛逆的孩子一样是孩子,应该生活在有阳光有爱的世界里,交很多很多的好朋友,依偎在自己父母的身边,让叛逆不再叛逆,让寂寞不再寂寞。

关于阳光——

叛逆的孩子不是不乖,不是不想灿烂的微笑,他们只是太敏感,他们只是太善良。他们的所谓叛逆,只是对生活的质疑。只要一点点热和爱,就能被温暖的融化掉,我一直都相信、总会有美好的人或东西可以感化他们、温暖他们、改变他们。那根脆弱的心弦其实很容易被拨动。他们其实都是善良的,他们的青春并不拙劣,他们只是失去了一些人和一些时光,他们只不过是有一点孤独罢了;他们的纯真并不虚假他们绝对热爱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并有很多美好的期望,只是太多的伤害让他们变得脆弱罢了。

关于爱——

叛逆的孩子需要别人的帮助,不需要厌恶、排斥和唾骂,脆弱的心灵是期望美好的归属的。哪怕是一丝的温暖、爱,请给予、请珍惜!

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范文第4篇

前两天,张女士发现8岁的儿子覃楠作业没写完就去玩电脑,她一火,立即过去关了电脑,并忍不住批评了儿子几句。谁料,儿子竟冲着她咆哮起来:“你自己还不是这样,天天上网看小说看电影。说话不算话,还老爱管人家。我不要你做我妈妈了,以后我不要你管。”张女士说一句,儿子会顶她三句,全然不像小时候那个听话的乖宝宝。让张女士更感到头疼的是,儿子竟因为这件事几天不理她,每天见到她就像见到仇人一样,连吃饭都不愿意跟她同桌。

12岁的六年级女生小芸,曾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芸从小就很懂事,学习成绩一向很好,还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小芸开始无心向学,成绩也开始下滑。临近毕业考试的时候,小芸厌学情绪更明显。尤其令父母担忧的是,小小年纪的她竟然交了一个男朋友。小芸常常找各种借口逃课,和一些不良青少年一起去KTV,频繁出入网吧,老是很晚才回家。

对于上述现象,心理专家认为,孩子都是好孩子,孩子叛逆,或许是因为家长不会教育。叛逆的孩子,其叛逆的原因除了少数是孩子本身因素外,大多数是因为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向好的强烈愿望。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行为只是一种表面假象,他们只不过是想通过这些行为,引起父母和人们更多的关注。

小芸就是因为父母整天忙着做生意,没时间照顾她,不管什么事她做得再好,父母也看不到,所以她心里感到很失落。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只要自己不听话,父母就会更多的注意她,于是她便以这样的方式去换取父母的关注。

覃楠小的时候父母对他疼爱有加,要什么给什么,但长大后,父母总喜欢以命令的口吻叫他做这做那,还不许他有意见。一旦覃楠做错了什么事,父母第一反应就是训斥,从不听他的解释,总之父母说的都是对的。而他的优点,比如喜欢帮助人、对同学友好等,父母却视而不见。

心理专家说,8~9岁,12~16岁,是孩子最容易叛逆的时期。在他们的这两个年龄段,家长常觉得孩子爱顶嘴,甚至动不动就有离家出走的念头。出现这些问题时,家长千万别一味打骂孩子,更不能因为失望而对孩子不闻不问。要扭转孩子的叛逆性格,需要父母耐心地花时间去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认可并给予鼓励。专家认为,耐心+认可+鼓励,这“六字经”是扭转孩子叛逆性格的法宝。

耐心:当孩子出现叛逆心理时,父母不可急躁粗暴地一味批评打骂,应及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平时,要多注意与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意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要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平等地和孩子交朋友,而不是端起家长的架子高高在上。

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范文第5篇

叛逆,通俗地讲就是跟人反着来,是情绪处于一种执拗的状态下,行为举止不符合所谓的常规。

生理发育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的过程,理论上讲生理发育成熟在前,心理发育总是滞后的。心理成熟度分几个方面: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社会角色成熟。

未成年人生理都不成熟,何谈心理成熟?心理成熟是个体不断与环境互动逐步完善的过程,是终身的学习成长过程。

6―18岁的青少年心理成熟度很低,当然不能站在父母的视角去理解各种问题,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千奇百怪的想法,虽然他们常常自己无法弄清楚那些想法,但是他们也不愿意全然放弃那些想法,他们无意识地挑战家长的观点是他们内心成长的必然过程。从心理发育阶段来看,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为自恋的阶段,尤其那些被高度关注的孩子更是自恋得一塌糊涂。他们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自恋到不能接受大人们对自己提出的“规范”。他们通过任性耍小脾气,顶撞大人等等小把戏将自己的情感需要宣泄出来。

家长如果懂得从孩子的行为中去发现孩子的情感困惑,并抓住他们内心的情感风暴,给予充分理解,孩子与家长的对抗行为或者说叛逆行为就会减少。但是如果家长自身并不称职,还试图对孩子进行说教,那么孩子叛逆就在所难免了。

我见过一个十分不理智的父亲,粗涉儿子的爱好,因为孩子性格很刚强,并没有被粗暴吓住,偷偷瞒住父亲继续自己的爱好,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编程员。

家长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呢?也可以看成是家长的心理成熟度不够。心智成熟的家长应该懂得去理解孩子,而不是要求那个比自己更不成熟的心灵理解自己!

确实值得反思的是,身为父母,自己的心理是否已经成熟了呢?笔者认为心理晚熟现象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

三十岁的人不会去爱人,不懂人情世故;四十岁的人情绪常常失控;不能与人真诚合作;五十岁的人还不懂如何获得幸福,分不清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子女的责任;六十岁还为自己养老发愁;七十岁还不懂随心所欲地自在生活,都是心理成熟度不够的表现。

一个皮球是被拍起来的。叛逆情绪好比一个皮球,你越去拍它,它蹦得越高。

再拿拳击作比喻。一个拳击手重重地向你身上打来,如果你有轻功,身体可以立刻变软,像一团棉花,那拳头就使不上力了。

对抗是什么?是争权。成熟的人不需要争权,只需要理解和包容,成熟的心智能化解叛逆行为背后的情绪。成熟的心如海绵,当叛逆的潮水向你涌来之时,你可以立刻将它吸入怀中。

更成熟的心智,好像富士山下的温泉,表面并不沸腾,可是放入的生鸡蛋不一会儿就熟了。

当家人之间没有尊重,叛逆的孩子更容易受伤。强势的父母不一定心理成熟,他们自以为是的、自恋的作风往往是孩子“生病”的直接原因。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愤怒,就用疾病的方式表达。那些常患感冒、咳嗽、哮喘的孩子,很可能是因为缺乏情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