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

0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护理教育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2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3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4.1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4.2开课时间

4.2.1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4.2.2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4.2.3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5.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5.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56-157.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3]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AndersonG.Prevalence,expenditures,andcomplicationsofmultiplechronicconditionsintheelderly[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6]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理专科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9):867-868.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为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教育现状及教育需求量表对徐汇区5所老年护理医院的3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81.5%的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学习过老年护理课程;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96.9%的调查对象希望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结论 老年护理在校课程需要调整课时,提高实践比例,岗位培训需要增加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

【关键词】老年护理 教育需求 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预期寿命普遍延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全球老年人口的1/5[1] 。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加剧,2009年沪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23.4%,65岁以上人口占17.1%,高于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年龄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2]。因此,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徐汇区5家老年护理医院中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为推进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上海市5所老年护理医院32名护理人员。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2份,收回32份,问卷有效率100%。

1.3 调查内容

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结合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护士一般资料、教育现状、教育需求。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α值取0.05作为检验水准,P值为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32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8±10.7)岁,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9岁。职称:护士7人(21.9%),护师16人(50%),主管护师 9人(28.1%)。学历:中专12人(37.5%),大专15人(46.9%),本科5人(15.6%)。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年限:1-25年。

2.2 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2.2.1 在校教育情况:81.5%的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学习过老年护理课程(包括职后学历教育),其中23.1%的是通过自学考试,76.9%的是参加函授或夜大。她们普遍认为在校教育对掌握老年护理知识理论及操作技能有帮助,但由于缺少实践的时间,因而知识理解不全面,掌握不牢固。

2.2.2 岗位培训: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过岗位培训,其中77.3%的人员参加过区级及以上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认为通过培训,对掌握老年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老年护理专业操作技能有帮助,对培训的内容、方法均表示满意。但63.6%的人员认为培训时间太短,课程内容太多,针对性不强。

2.3 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需求

表1显示了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中96.9%的人员认为对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很有必要。其中,对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有100%表示需要,对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与方法有96.9%的人员表示需要。93.8%的人员认为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是为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的需要,96.9%的人员愿意参加老年护理知识培训,并希望通过培训方式获取更多的老年护理知识最新的医疗信息。81.3%的人员希望培训方式是专题讲座。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状,为了满足时展的需要,学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应重视和加强老年医学教育,尤其是老年护理人才的教育,尽快为社会准备知识层次较高、理论较为系统的老年护理的人才[3]。

3 讨论

3.1 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老龄事业十分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老年护理教育是老年护理发展的基础,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老年护理学陆续被全国多所护理高等院校列为必修课程,部分护理院校正酝酿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护理研究生教育中也设立了老年护理研究方向[4]。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非常迅速。2003年,美国卡罗莱纳洲北方大学护理学院就开设了3年的老年护理课程。2007年,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护理学院与5个老人护理机构进行老年护理教育合作关系的课程研究[5]。

3.2 老年护理知识在校学历教育需得到重视

老年护理教育包括在校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两方面,而当今在校学习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只在临床护理专业中开设了几十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6]。本调查中,老年护理在校学历教育中接受过老年护理教育的占9.4%,毕业后参加继续教育接受过老年护理培训的占84.4%,其中62.5%是护理专业函授(夜大),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在校学历教育中进一步重视老年护理知识的教育,老年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国内外经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加大老年护理师资培训,推进老年护理继续教育,加强我国护理人员老年护理能力的培养。

3.3 老年护理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关于老年护理在岗位培训方面,本调查中,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过岗位培训,但岗位培训的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岗位培训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被调查者认为岗位培训次数太少,培训时间太短,而且方式单调,内容有限。随着老年护理工作的深入普及,护理人员认为,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满足老年护理工作的需求。本研究中调查对象对岗位培训的次数有更多需求,96.9%的调查对象希望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而且希望培训形式多样化,如进行专题讲座后,组织参观学习、提供实践的机会等;希望培训内容增加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老年护理的科研方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相关理论、方法等技能。因此,在老年护理教育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制订出系统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及不同专题内容的岗位培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水平的目的。

4 结论

为保证和提高老年护理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患者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加速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求。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老年护理的发展中,应重视在校学历教育,并有一定的实践课程安排。在岗位培训方面,应注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保证老年护理的工作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杨杏英.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1):830-831.

[2]徐汇区居民健康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健康报告[R],2010,20.

[3]张雪霞,朱丹.北京地区养老院服务和管理现状[J].护理研究,2006,20(8):1985-1986.

[4]刘慧,沈军,何红燕.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8(16)2219.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级、2010级护理硕士研究生共19人,均为女性,年龄23~36岁,平均(26.63±3.83)岁。其中,应届毕业生入学者11人,有工作经历者8人;研一学生10人,研二学生9人;专业学位5人,科学学位14人。

1.2实施方法

围绕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按照课程开发程序,首先进行情景分析,进一步明确学院研究生教育理念、学生需求和定位、师资资源和条件;运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实施方案,确定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完成教学大纲和资料讲义的编写;经过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等环节,最终应用和实践。

1.2.1教学目标

本专业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首次课程则由一二年级共同参与。通过学生讲课、集体讨论和教师指导紧密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核心能力。完成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和分析临床护理相关主题的主要进展和动态;(2)应用循证实践的方法,获取和评判相关主题的最佳证据;(3)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和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提供最佳护理实践。

1.2.2教学内容和安排

结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本专业课程特点进行Seminar主题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以各专科共性的护理专题并侧重临床实践案例为原则,确定的主要专题内容包括:护理理论、高级护理实践、循证护理、危重症护理、皮肤护理、患者安全目标与安全管理、静脉治疗、疼痛护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终关怀和姑息照顾。每一主题3学时,总计30学时;每周一次课(3学时),学生有至少一周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研习。

1.2.3教学过程

Seminar过程的组织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效果[3]。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确保Seminar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了QQ群,便于课余交流和资料共享;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指导老师作为促进者、组织者角色;学生分组,每2~3人为一组,完成一个主题内容的主讲报告;外请临床护理专家参与部分主题研讨。每一主题内容的研讨中,Seminar教学模式的结构设计为:(1)预先作业:报告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研习主题内容、分工准备多媒体幻灯,交由老师指导和修改,其余学生根据提供的参考书目和资料自学主题相关内容;(2)课堂开场(2~3min):指导老师结合主题内容及其临床特点介绍和引出研讨主题、主讲同学或主讲嘉宾,不作学理评价,以免影响学生的判断;(3)主题报告宣讲(40~50min):报告小组成员分别以幻灯、PPT形式进行主题报告,一般包括该主题的概念及理论发展、临床应用及进展、案例分析或病例分析三部分内容;(4)简要点评(2min):指导老师和同学点评报告人的讲解、幻灯制作、引用文献等;(5)分组研讨与交流(60~70min):指导老师提出3~4个研讨问题,同学分4个小组(每组5人)先进行组内交流研讨,各小组再将汇总意见在课堂集中发言,与其余同学交流。指导老师在此期间参与小组发言、组织课堂集中讨论、剖析研讨问题和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表达;(6)总结、点评:下一次内容布置和安排(3~5min);(7)网上交流:将相关幻灯和资料上传QQ群共享。1.2.4课程考核和成绩测评考核方式为案例研究(casestudy)。重新分组,每组3~4人,各组自选本课程中任一主题,以案例或病例查房形式进行演示,要求围绕临床病例确立问题,应用循证思维和方法,寻找理论依据应用于临床情境以解决问题。从案例选择、问题思考、理论依据、理论应用、概念图和汇报过程六方面进行评分,指导老师和同学参与测评(本组演示时本组同学不评分)。课程的成绩评定:主题报告30%,课堂研讨及参与20%,案例研究50%,总分为其课程成绩。

1.2.5课程评价

自行设计研讨课程的评价反馈表,学生的反馈意见按Linkert5分评分法表达,以1~5分分别表示“强烈反对”、“反对”、“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对研讨学习的自我评价以5分表示“优秀”,4分表示“良好”,3分表示“中等”,2分表示“及格”,1分表示“差”;另设开放性问题收集意见和建议。每次课堂研讨结束,学生填写课程反馈表,指导老师汇总意见后阶段性反馈给学生,并结合开放性问题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进和改进。

2结果

2.1课程成绩

课程考核中学生完成6个案例研究,分别以角色扮演、焦点访谈、循证查房等形式汇报演示,总的案例评分为(87.01±4.54)分。结合主题报告及课堂研讨的评价,课程总成绩评分为(89.81±2.58)分。

2.2课程评价

学生对研讨课程的总体评价反馈是积极的,各条目评分均在4分以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为(3.89±0.12)分,介于中等和良好之间(表1)

3讨论

3.1专业课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应具有独立思考与分析判断的能力,有沟通表达的技巧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由对象资料分析,学生由于年龄、生源不一,入学时专业水平不齐,很有必要进行系统划一的专业学习,提高其专业认识和能力,为后继研究课题的确立打好专业基础。为此,《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循证护理为主线,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以学生的能力为本(com-petence-based),结合临床关注的共性问题和热点,进行内容整合,分若干专题介绍临床护理进展。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目录进行预先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课堂报告、主题讨论和综述总结,让学生既了解学科前沿、熟悉最新实证、掌握临床动态,也拓展视野,培养分析、思考、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护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案例研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统一。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是积极的,各条目评分均在4分以上;课程成绩显示较好的集中度,取得较为一致的优良水平(89.81±2.58)分,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3.2Seminar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中占据主流和核心地位的依然是“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依然主导着今天的大学课堂,包括研究生教学[1]。如何不断地探索和创造生动、活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Seminar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学术交流互动为特征,以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为动力的课堂交流模式。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相比:(1)Semi-nar教学具有突出的互动性,其交流方式呈现双向甚至多向的走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入了一个平等的互动空间,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研讨中常常为一个论点、一种临床现象而热烈交流,充分运用到脑筋激荡、头脑风暴,促成了发散性思维的现实转换。在学术争鸣中,师生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愉悦,更密切了师生关系;(2)平等的交流讨论,可以触及学生思想深处的一些东西,尤其是研一初学者的专业认识,在价值判断陈述、批评和共享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了对心灵的再塑造过程,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解析中体会到护理专业的作用,发展专业的内涵建设成为共识,“为学”与“为人”在Seminar过程中得到和谐、自然的统一;(3)Seminar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互助、互学的合作平台,相互激励、竞争的学习空间,人人参与,势必形成一种情境压力,促使每组成员积极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思考中。本次研讨中,研一、研二学生共同参与,分组时新老搭配,研二学生的专业认识和方法对研一学生起到一定的传帮带作用;(4)Seminar教学中教师作为促进者和组织者,研讨中不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随时关注捕捉到学生的观点言论,而且要有全面而深入的护理专业知识,要能灵活地掌控研讨局面、适时推进,对于指导老师也是一种挑战,主持完一次研讨,老师常有“被掏空”的感觉,然而学生的争论和思考也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提出反诘,激发了教师的自我创造潜能。

3.3不足和改进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第4篇

至2010年,内蒙古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36413人,占总人口11.4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56%,内蒙古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健康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2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护理

2.1人口老龄化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需求

美国护理学会将社区护理定义为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理论相结合,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深入人心,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持续上升,护理内容也不断扩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影响其对社区护理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抵抗力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增加、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丧失,老年患者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指导和护理,更好地应对疾病,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社区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之外的重要组织,可为其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

2.2社区护理现状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是“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社区服务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相关政策尚未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护理还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全国各大城市虽然逐渐建立集护理、保健、医疗及健康教育于一身的综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但在发展的同时问题也突显出来。侯淑肖等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1.2%,医护比例为1.6∶1;社区卫生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3.3%,医护比例为1.5∶1,而WHO提出社区护士与社区医生的比例应为2∶1或4∶1。此外,我国社区护士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占52.6%~76.9%。

3社区护理教学面临的挑战

3.1社区护理教学现状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开展,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国务院提出的“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的要求。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学校教育中社区护理课程只占护理专业课程的5%左右,所涉及知识面及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区护理的需要。我国社区护理教育方式主要有学校教育和岗位培训两种。大部分学校没有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实践较少导致培养出的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不全面,未真正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此外,护生对国家有关社区医疗政策了解较少,不重视社区护理工作。

3.2社区护理缺乏就业吸引力

3.2.1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调查

采取整群抽样,在参考国内相关调查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内蒙古医科大学312名已进行社区护理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仅23.1%(72/312)护生有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这个比例较此前相关学者在其他地域的调查结果略低;98.7%最理想的就业地为大型医院,1%为学校,0.3%改行。

3.2.2社区护理就业缺乏吸引力原因

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处于低水平。首先,职业期望影响社区护理就业意向,护生目前主要的就业关注点还是大型医疗机构,可能与当前医院护理人员的待遇、福利较社区护士好有关,由于国内社区护理发展起步较晚,社区卫生机构设施简单,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医疗服务范围有限,工作开展难度比较大,福利保障不足等不容乐观的现状使护生对社区工作信心不足。

4人口老龄化下的社区护理教学改革

4.1确定社区护理培养目标

当前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2007年卫生部颁发的关于《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通过培训逐步转变学员服务理念,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和高情感性护理服务的基本技能,达到社区护士岗位的基本要求”。从前单纯的临床护理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全方面护理的需要,当代老年社区护士不仅需要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及娴熟的护理技术,还需要通过系统化培训增强社区护士综合能力,使社区护理人才具有足够的人文、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人际沟通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奉献精神等。当前较合适的社区护理培养模式是从常规临床护理培养模式中进行社区护理专业“方向化”,使社区护理体现自身特色创造自身效益,推动社区护理学教育及自身建设。在社区护理培训体系的研究中,完善并及时更新社区护理教材、师资配备及专门的培训基地。

4.2完善课程结构

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有人口老龄化、家庭独子化、生活小康化、保健需求多元化等,护理人员将逐渐成为初级保健的主要提供者。社区护理、公共卫生护理、家庭护理等培训成为重要部分。相比以往的理论教授大于实践,应注重教学与实践相衔接,重视当代老年人的护理特点,关注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合理设置课程,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整合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特色人文课。如对必修课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整合,选修课开设以技能和知识的专业需求为依据,开设老年心理学、老年伦理学、老年康复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满足老年人对高等护理人才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教学与临床实践,重视学生专业个性化的发展。

4.3依托基层社区强化社区护理实践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19-01

优质的实习护理教学是保证医院护理质量的前提条件,护理教学是实习护士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首要过程[1]。妇产科是医院对护理服务要求质量较高的部门,但是目前临床上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笔者就目前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开展了相关对策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1)作的中坚力量,这部分护士通常临床护理技术过硬[2],但是往往存在学历较低的情况,虽然代教教师具备良好的临床技能,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且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及人文知识的欠缺,会导致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准确表述,或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提炼课程的关键所在,对实习护士缺乏启示性的引导,从而降低了临床教学的质量;(2)自身抵触情绪。护理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一直较大,加之近些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且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高,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部分年资较老的护理人员不愿意在休息时间进行授课[3],自身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而难以保证授课质量。

1.2 护生存在的问题

护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护生由于多为应届毕业生,自身的专业思想尚不稳定,尚未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因而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同时由于缺乏临床护理经验[4],难以合理的解决护患关系,易于患者产生冲突,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2)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缺乏自信,由于护生在学校内专业课结课的时间较早,因而导致大部分患者进入临床后,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不自信,基础的专业技能更是生疏,从而导致对大量常规处理不了解,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严重的影响了实习的继续进行。

1.3 患者存在的问题

患者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妇产科患者传统观念较重,因而难以配合临床教学;(2)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多涉及患者的隐私部位,因而导致患者不愿意在操作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护生;(3)患者普遍存在信任老师的心理,大多不愿意让护生为其进行护理操作[5],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护生的实践机会。

2 对策

2.1 加强带教老师的培训及选拔工作

妇产科带教老师的选拔因以任职条件为基础,符合相应任职条件的护理人员才有资格参加带教老师的选拔,同时对于选拔出的带教老师,应进行授课技能的培训,同时对于学历较低的代课老师,因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培训,使代课老师无论是临床实践技能还是理论知识均过硬;同时对于选拔出的代课老师,科室内应适当的减少其日常工作量,代课老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至授课工作中,从而提高授课质量;授课过程中代课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影片或实际示范等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授课环境。

2.2 加强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代课老师应对所带护生的专业知识及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应与护生所在学校取得联系,并与学校相配合,积极的做好护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稳定护生的情绪,从而使护生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临床实习,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护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质量,注重临床护理意义的教育,引导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3 分析方法

分别以教学研究前后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考核成绩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进行ridit分析,考核成绩比较结果进行t检验,以P

4 结果

4.1 教学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教学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1。

4.2 教学前后实习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教学前实习护生考核成绩为53.7±12.5分,教学后实习护生考核成绩为79.4±11.9分,t检验结果为:t=6.400,P=0.000,P

5 结语

本次临床研究通过对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带教老师、实习护生及患者三个方面,并通过对三方面因素开展相应的临床对策,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教学前的67.00%上升为86.00%,教学后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总之,对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临床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可有效的提高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及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肖霞,陈玉英,刘小红.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97-98.

[2] 曹月霞.寓医德教育于妇产科临床教学中[J].德育与素质教育,2005,23(7):115.

[3] 付晓红.护理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9):86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