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的理论知识

绘画的理论知识

绘画的理论知识

绘画的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效性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教学实效性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不但要选择基础的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此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做好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的构建,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进行。

一、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础美术理论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所以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关系到绘画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能否得到系统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基础美术理论既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支撑点,只有将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得到有效的丰富,使具体的课堂教学能够言之有物,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流于形式。因此,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

除了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将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学生不但要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绘画方法和绘画技巧,这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高绘画技巧的教学比例,通过教师的演示和系统指导,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并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应用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因此,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对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在绘画教学中,色彩运用是关键知识,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对色彩运用知识的了解,在目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色彩理论、色彩运用方法、色彩使用技巧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绘画中的色彩有足够深的了解,并且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技巧,进而在色彩运用过程中更加熟练。因此,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好色彩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服务,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除了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之外,还应当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并且通过色彩的搭配提高绘画质量,达到有效渲染画面的目的,使色彩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绘画服务。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重点做好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对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教会学生基本的绘画技法

进入高校之前,虽然艺术学院的学生对于绘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所掌握的绘画技法与实际的高校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学生基本绘画技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绘画方法,使学生在绘画技法上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够按照规范的绘画方法绘制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

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不但包含色彩运用、美术理论、艺术发展史以及其他的基本常识,同时也包括绘画技法、绘画风格以及其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对学生日后的艺术成就与绘画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构建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

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大学阶段的绘画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由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和活泼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通过艺术氛围的熏陶,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活泼的艺术氛围中受益。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并有效地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

除了要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之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还应当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主动钻研,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且积极进行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教学局面,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解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需求的重要手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满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师应当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不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还应当把握有效性原则,保证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案制订上都达到有效性标准,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沦为形式;此外,还应当把握高效性原则,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效率,用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更好地进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教师要想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就应当认真选择绘画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与此同时,还要在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各项教学活动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谢鸣理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志同.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高校教师素质绩效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15).

绘画的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光;绘画;地位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050-01

西方绘画艺术是西方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文化史上的光辉篇章,西方绘画理论研究同样是西方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绘画作品中蕴含着历代艺术家们卓越的智慧和创造,透过这一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无遮蔽的视觉符号,洞察千百年来西方文化、思想和人文精神发展的脉络和成因。

众所周知,探察西方绘画艺术必然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其一是艺术观念;其二是艺术作品。我们既可以透过观念去考察绘画形式的发展脉络,又可以通过绘画作品去阐释其背后的观念变迁。在我看来,对西方绘画全面而准确的认识,还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环节。其一,一定要设法找到西方绘画艺术最为特别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其二,一定要建立一条清晰的线索,这条线索必须要与上文提到的西方绘画理论的各个领域都发生内在关联,而且,这条线索还应该具备可看、可感、可述的外在形式。只有通过这样的一条线索,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和全面地认识西方绘画艺术。当然,这条线索还应该具有个人性、创造性和普适性的价值。

那么西方绘画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又怎样才能找到这条关键的线索呢?众所周知,光是万事万物可视的前提,所以“一切视觉艺术都必须根据其特点处理光的问题。”光自此成为绘画艺术的首要条件,绘画创作的所有环节都需要光的介入才能实现:绘画所摹仿的客观世界需要光的照亮;画家描绘现实世界的过程需要光的参与;观者在对绘画作品欣赏的过程也离不开光的作用。研究光和摹仿光就是画家实现摹仿自然的关键所在,这样一来,我们已经找到了认识和把握西方绘画的那条关键性线索,那就是光。

光这一线索既与绘画创作方法论,又与绘画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光是连接于观念与形式之间,作品与观者之间的重要桥梁。(1)在西方绘画艺术中,造型、空间、色彩、质地的表现是所有画家都需要观照的形而下因素。绘画艺术创作过程就是将感觉、认识、情感、观念这些形而上的精神,艺术化地放置于造型、空间、色彩、质地等这些形而下的造型形式的过程。同时,在精神物质化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光作为统领绘画形式语言的核心因素,一直是不同时期艺术家们非常关注的对象;(2)在西方绘画史上,以印象主义艺术、光效应艺术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将光色表现和光幻觉创造作为绘画的核心目的;(3)西方绘画史上的作品呈现出有别于自然光的,并具有象征功能的绘画之光,这些不同形态和特质的绘画之光是我们认识西方绘画艺术的重要角度。因此,在我看来,西方绘画艺术中,光既是介质,又是语言;既是方法,又是目的。光在西方绘画艺术中是显性因素,它既是画家们认识世界、表现世界所依赖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也是不同时期画家们一直关注的表现主题之一,更是实现画家表达精神与观念的重要方法。同时,西方绘画史的演进过程,也是绘画之光的演进史。

国内美术理论界关于西方绘画中光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特定时期的美术流派,例如:对印象主义绘画时期、古典主义绘画时期和光效应绘画时期等等,而对漫长的中世纪时期的绘画,特别是对晚近的现当代西方绘画中光的研究尚不全面也不深入;在绘画创作理论方面,国内对绘画创作中光的研究仍然处于主体感知和直观经验的体验层面之上的,这些研究都是围绕某一具体绘画行为的技术、技巧或是对某一绘画风格的解析展开来的,这样的研究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话语;在西方绘画史领域中,理论家对光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断代史或艺术家个案层面上。综上,国内尚未建立起一个以光为线索的全面的绘画史研究体系。

在西方美术理论界,以达・芬奇、瓦萨里为代表的传统画家都在他们的艺术笔记中把光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技术层面上的阐述和理论分析。但是我们发现,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对光的论述都没能脱离开传统写实与再现的范畴,更没有把光的作用拓展到绘画之光的精神维度上加以探察。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多次谈到光的主体性特征,把光当成具有某种内在观念性的东西,他为本文绘画之光的理论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同时我们也看到,黑格尔并没有对这一论断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他没有将光与绘画史风格流变和艺术观念建立联系,而只是就绘画创作中光与明暗和色彩等关系进行了方法论方面的必要阐释。西方著名艺术史理论家贡布里希(E. H. Gombrich)在上世纪70 年代所撰写《阴影:西方艺术中投影的描绘》(Shadows The Depiction of Cast Shadows in Western Art)一文,以与光相辅相成的“影”作为研究线索,对西方传统绘画进行研究。贡布里希从绘画作品的本体出发,探索了绘画艺术语言的光影理论。但囿于种种原因,贡布里希所研究的阴影仍然仅限于视觉表现的功能,他也没有把光的视觉特性与艺术的精神性和象征性结合在起来。另一方面,贡布里希同样也没有把绘画中光的理论辐射到全面而完整的绘画史中去。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绘画的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整个美术中的一种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绘画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关于绘画的知识传授、鉴赏分析、创作能力的教学活动。

系统论是西方现代的一门先进的科学理论,它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性质和规律的理论。它融控制论、信息论、集合论、自动化理论、对策论、决策论、电子计算机理论等各种科学理论为―体,将所有事物都作为一个大系统(母系统),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加以考察、分析、研究,着眼于整个(母系统)与部分(子系统)之间、部分(子系统)与部分(子系统)之间、系统(母系统或子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绦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研究。系统论作的西方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自改革开放传人中国以后,对各学科各领域均产生重大影响,并得到广泛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此,本文以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对绘画教学系统提出若干意见,以与同行共同切磋。

一、绘画教学原则系统

绘画的教学原则,是绘画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规则。绘画的教学原则,对于绘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绘画教学原则系统,是整个绘画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系统。

具体而言,绘画教学原则系统,又包括以下重要内涵:

其一是素厨性原则。绘画教学一定要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以培养学生的绘画素质及艺术素质为原则,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与绘画技巧,力戒“嘴上会气儿”、“空手道。”

其二是实践性原则。绘画教学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强调动笔作画这一重要的艺术实践,并强调观察生活、注重写生的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

其三是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的原则。绘画教学要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实行师生双边互动、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_牛、主动性、创造性,变“要我画”为“我要画”、“画什么”为“怎么画”,教师的一切知识、才华、能力,都要“化”在学生笔下。

其四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统一的原则。绘画教学一方面要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以利于群体互动、互相促进、互相激励;另一方面又要因材施教,以利于个体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其五是宏伟目标与循序渐进统一的原则。绘画教学要制定宏伟的目标,例如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要培养成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又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提高。

二、绘画教学内容系统

绘画教学内容系统,是绘画教学内部诸要素的总和,也是教学原则的载体与依托。

具体而言,绘画教学内容系统,包括以下三大内涵:

其一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绘画教学的纲领,又包括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和报能的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及讲授、练习,实习的课时分配等。

其二是课程设置。绘画教学的课程设置,又包括图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以及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等。

其三是教材运用。绘画教学要选用适用的新型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

三、绘画教学的形式系统

绘画教学的形式系统,受内容系统的决定和制约,反转过来又为内容系统服务。

具体而言,绘画教学形式系统,又分为以下两大内涵:

绘画的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绘画疗法 投射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绘画疗法是一种接近自然、感受环境的心理治疗方式,既能放松综合的感觉,又能形成有用的认知行为。英国艺术治疗家协会对其的定义为:借助艺术治疗师的帮助,以绘画、塑造等艺术为媒介,从事视觉心象的表达,藉此表达存于内心未能表达的思想和感情[1]。

绘画疗法有两大理论基础,一为大脑偏侧化理论,一为投射理论。前者认为大脑左右半球存在优势分工,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右半球分管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具有音乐、绘画、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2]。后者认为绘画疗法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利用模糊的(中立的)刺激来探究人格的深层,引发出能够反映被压抑为无意识的经验、欲望、情绪的反应;它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能使在明确的测试状态下被试无法表现或不愿表现的态度、人生中的变故等清楚地表现出来,投射法的解释以作为整体的人,即“统一为无法分割之格式塔的独特人格”为前提,不同于标准化人格量表得出的特性或倾向等特征的列表[4]。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是心理投射的技术之一。

意象和言语属于不同的认知系统,用逻辑思维中的言语改造原始认知中消极意象(心理障碍)是很困难的,言语在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存在局限性。

Robin(1998)认为人类的思维大多是视觉性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或是禁锢的,其创伤性经验可能会被压抑,无法用言语表达,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而艺术则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愿望,摆脱了社会道德标准的顾及,当个体意识到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情感或冲动时,可能就会把毁灭性能量变成建设性能量。绘画心理治疗过程包括心理治疗与创造两个平行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事实上也为患者提供了重新认识自己的新方式。

绘画疗法有以下几点优势[3] :一为一幅绘画作品或系列作品可出现不同时间、地点的事件,可提示出多种不可调和的情感;二为绘画手法、形式灵活,不需熟练技术,任何人都可参加;三为绘画可使心理治疗常态化,日常生活中都可开展;四为绘画可安全地释放毁灭性的力量。国内外都有学者报道表明绘画疗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证实了其优势。Reese(1996)报告了对16名年龄在5-12岁的有情绪和行为困扰的儿童所做的绘画治疗的研究,探讨绘画疗法用于情绪表达的机理。Logies(2000)和Singh(2001)报道了绘画在创伤治疗方面的作用[5]。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不仅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损伤,更使得灾害中幸存下来的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遗留有精神上的伤害,这些伤害会通过情绪和身体表现出来,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幸存者往往会出现回闪、情绪压抑、忧郁、焦虑、麻木、缺乏情感、自责、对未来迷茫、肌肉紧张、害怕重新经历创伤、高度警觉、退缩等,创伤记忆被受创伤者整个压入潜意识,难以重构整个过程。绘画治疗中,受伤者通过绘画透露出潜意识的记忆,把包涵其中的肉体痛苦或丧失的情感全部表达、宣泄出来,缓和了情绪上的冲突。

根据德田良仁[3]的归纳,绘画疗法有以下分类,乱涂描绘法、色彩拼绘法、交互色彩分割法、人物画、房屋描绘法、HTP、家庭室内画、动态型家庭画、家庭整体法、风景构成法、加框法、课题印象画、空间联系法、交互剧本故事统合法、照片写真利用法和集体绘画制作法等。

研究认为绘画疗法适用于以下人群:不能说话或不想说话的患者,如孤独症、失聪、迟钝、大脑损伤、妄想;对言语治疗有阻抗的人,如对谈话疗法有抵触情绪,而其他方法均无疗效的;怀疑自己口语能力的人,和害怕治疗师“玩他们心理”的人。通过绘画疗法可以处理的心理问题有饮食障碍(如食欲减退、贪食症、暴饮暴食),物质滥用(如酗酒、吸毒),性虐待受害者,分裂样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2]。

参 考 文 献

[1]张振娟. 绘画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26): 120-122.

[2]魏源. 国外绘画心理治疗的应用性研究回顾[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27): 5946-5947.

[3]德田良仁, 大森健一, 饭森真喜雄, 等. 艺术疗法1. 理论篇[M]. 东京: 岩崎学术出版社, 1998.

绘画的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绘画基础;教学

1 绘画基础教学的涵义

画家创作时表现出来的细腻的技法,深入的画面效果以及无微不至的描画能力,这是谈论绘画基础给人们脑海中留下的首要印象。也就是因为这种意识不容易被发现和察觉,给人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控制着学习绘画基础这门功课人们的思维与学习动力。更有甚者,它导致很多人的绘画基础陷入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不清楚为什么学习,也不知道学习的是什么。绘画基础,其实并不能仅仅定义成为一种特定的绘画表现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它就是绘画的一部分,和绘画融合在一起,不是作品外观效果的表现,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简单。绘画基础是创作作品的保障和前提,厚重的绘画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制约着绘画本身的艺术生命力,所有未来的绘画规模都来自于绘画基础。详细地来说,长时间的学习绘画理论,并且结合理论不断实践,转换为艺术尝试,这种属于自己的主观认识和艺术手法称之为绘画基础。人们脑海中认为的细腻的艺术手法,只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没有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它。另外,因为作品创作的是否理性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表现有关,所以绘画基础在美术领域,我们也不能忽视画家本身所拥有的独特个性、个人修养以及文化素质。

素描和色彩是我国高校绘画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绘画基础是美术专业教育要求必须重复学习的课程,尽管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接受过相关的绘画能力、绘画基础的培养,但是在进入高校之后还要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大多数高校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要求重新认识素描和色彩,以培养他们的绘画基础。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强他们的专业水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S去认识和感知周围世界,并将之具体生动的表现出来,传递出去。

2 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美术专业相关教育也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是不断的开拓创新。大部分高校在美术专业教学上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以及现有条件设施,来进行相关的调整。在这一背景下,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被革新,教学结构、教学体系也逐渐优化。绘画基础教学在过去的时间里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 高校扩招,生源素质不高

随着高校扩招,有一部分并不具备绘画基础的美术专业学生进入高校,但是一些高校录取学生的时候往往是按照分数的高低,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并不是十分的了解。由于文化课考试的压力非常大,很多文化课基础好,但是美术基础不好的学生,为了确保能进入大学,家长会让孩子报考美术专业,通过艺考来上大学。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绘画基础薄弱,高校对生源质量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绘画基础的重要性,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为了快速提高美术专业课成绩,放松了对绘画基础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2.2 教学理念没有创新,不能和时展同步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用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有良好的绘画基础,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目前,我国高校的绘画基础教学理念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还比较落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不太强烈。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这远远达不到培养美术人才的要求,学生对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没有深刻的认识,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就能在以后的创作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殊不知,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极其不利的,限制了学生更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2.3 理论教学水平和学生实际需求不符

一些高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美术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只重视绘画的技术,不能对绘画基础教学有系统、清晰的认识。虽然学生在学习绘画技术的同时,绘画基础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进步来说相对缓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围绕绘画技术,开展相关教学。,而不是原有技术和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影响了美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基础理论欠缺。学校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绘画基础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没有和学生需求同步,致使绘画基础教学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

2.4 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或者是学习哪一样事物,都必须要培养他的兴趣,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只有对美术有着无比的热爱,才能持久的坚持下去,才能在美术领域和以后的事业中有所成就。可是现实情况并不如此,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当初是为了进入高校才选择美术专业,他们自身从心底来说对美术专业没有太多的热爱,只把它当成进入高校学习机会的工具,当然美术方面基础能力也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感觉比较枯燥,在学习中没有动力和创新精神。

3 美术专业基础绘画教学需要采取的措施

3.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虽然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来说还处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阶段。美术专业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思维还比较缺乏,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为了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在讲解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可以安排学生到现实环境中绘画,在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利用环境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3.2 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美术专业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整体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绘画基础的重复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风格,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创作个性。

3.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美术专业的人才,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专业基础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在平常的学习中开设相应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学校也可以采用宣传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文素养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3.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绘画技术练习。不仅要练习绘画技术,也要练习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技术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在绘画基础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形成自己独特地绘画技巧,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4 结语

新时代给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美术教育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基于此,我们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和优化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良好兴趣,通过进一步优化美术教育资源配置更好的促进美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钱初熹,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2]封永辉.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大众文艺.2012(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