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行业的认识

证券行业的认识

证券行业的认识

证券行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品牌关系;业务创新;证券公司业务;品牌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证券业的快速发展,证券公司的运营环境、政府监管体制、业务类型与社会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业务创新、服务升级为核心的证券公司市场化进程加快,证券公司的个性业务设计与相应的品牌建设迫在眉睫。如何根据业务的发展需要,推出反映其主要目标客户认知心理的品牌形象,规范各个品牌的个性与代表性,进而理顺公司的品牌关系,成为证券公司当前制定品牌战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品牌关系是指一个公司内部各个品牌之间的关系。品牌关系对内要确定公司业务组合结构与竞争战略,对外要明确各个品牌所代表的客户利益的差异及其关联度,便于顾客识别与认同。大卫·阿克教授提出有四种品牌关系模式:多品牌组合模式、品牌化模式、主副品牌模式、托权品牌模式,每种模式的选择都涉及到公司的业务结构、竞争战略与顾客认知三个基本层面。品牌关系决策的核心是要回答做公司品牌还是做业务品牌?公司品牌与业务品牌之间以及业务品牌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等战略问题,它规范着公司品牌发展的方向与脉络。本文试图从业务创新的视角对证券公司品牌关系模式进行初步的研究。

二、证券公司业务的性质与品牌资产的形成

证券行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行业特性决定了公司未来业务创新的方向,品牌资产则反映了客户对业务的认知心理。

1 证券公司业务的性质

证券业是对资本进行定价并提供交易中介服务的行业,证券公司经营的是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是一种虚拟产品,其价值或效用不像实物产品那样易于衡量,价格制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使得为金融产品定价受到买卖双方的实际和心理需求、市场环境和时机选择等因素的影响。查理斯·r·吉斯特认为,为新股定价,“一部分是科学,另一部分是艺术”。而金融衍生产品,使得原本虚拟的金融产品越来越脱离物质基础,投资者识别和运用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困难,证券公司个性化的产品优势与品牌形象在增强投资者识别与信心方面作用巨大。

投资活动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消费,而是一个长期的变动过程,在其中包含着多种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国际上对服务品牌的研究表明,服务是一种员工与顾客的互动过程,服务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作为提供金融服务机构,证券公司能否赢得顾客对服务的满意,既取决于顾客的体验和从服务中获得的价值,也取决于企业的工作流程、员工管理、品牌化的程度等因素。规范化的员工行为、运作流程与品牌文化等品牌导向的管理行为,成为证券公司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与保障。

金融服务与其他服务相比还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为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创新胜、风险性、高回报性等。证券业务作为一项专业化很强的领域,客户往往难以准确认识产品的风险与回报,做出决策的依据往往是凭借以往的经验和对证券公司的信任,使得证券公司金融创新的实现、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高回报的获取等,都有赖于投资者对券商信任的形成,强势品牌建设与忠诚客户的培养是证券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 证券公司品牌资产的形成

当代品牌资产理论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一消费者(客户)”关系决定的,以此类推,证券公司的品牌资产是由“证券公司——客户”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对证券公司来讲,决定其品牌与客户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客户对其业务的识别能力,二是对公司品牌的信任程度。

品牌识别是由品牌构成的要素体系与个性特征决定的。品牌识别包括证券公司品牌之间的识别与统一证券公司内部各种业务之间的识别。

同一证券公司内部品牌之间的识别是客户通过了解或体验品牌的诉求、业务特点和获得的实际利益等品牌要素,区别出不同金融产品的品牌个性形象与特点。在一个公司推出的针对不同客户的众多金融产品中,对每一个产品进行严格的客户身份、形象定位,是保证客户准确识别产品的前提,也是品牌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证券公司品牌资产的形成首先来源于表现业务目标客户形象的品牌个性设计与推广活动,缺乏个性或个性不鲜明终究会导致目标客户对品牌认知的混淆与品牌失败。

证券公司之间的品牌识别则突出了各个公司在业务上所追求的差异化与核心竞争优势。为了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各个证券公司会根据自身的历史、目标追求以及当前的业务优势,力争在某一方面形成自身的品牌个性,这种个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该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增加品牌资产。如国外券商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和竞争优势,如美林证券长于项目融资和个人理财服务,高盛证券长于公司购并业务,摩根斯坦利长于证券承销业务,雷曼兄弟长于二级市场的自营业务等。

为了增强客户对证券公司品牌的信任,证券公司要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创新团队和科学规范的服务流程。形成这些优势需要企业对所推出的金融产品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内容包括:品牌价值观体系、品牌定位目标、品牌市场运作与服务模式、品牌管理监控等,当公司的客户在接触到与公司品牌一致的信息并体验到品牌的实际价值后,才会形成对公司品牌整体印象,形成对品牌的忠诚度,这是一个反复感受的过程。

三、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及其对品牌关系的影响

品牌关系模式是根据公司的业务种类、性质与市场细分等对公司的品牌进行层次上的划分与隶属关系结构上的规范,以便清楚、简要地说明品牌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的起点是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及其创新趋势。

1 当前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不足及其创新趋势

从我国证券公司业务情况看,目前开展的业务一般有证券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其他业务等五类。从业务收入构成看,手续费和自营收入一直是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创新业务收入比例极低,这种不均衡的收入结构加重了券商对二级市场的依赖性,一旦市场行情转弱,券商的整体经营状况将受较大影响。

而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承销、公司购并基金管理、衍生产品、风险投资、金融咨询等多项类型。业务多元化使收入来源也呈现多样化,收入比重也较均匀,这大大提高了证券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按照国外证券公司的业务划分和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趋势分析,未来证券公司的业务从目标客户的属性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

一部分来自于证券公司最核心业务,即证券经纪业务、承销业务,其目标客户是传统意义上的客户,包括股票投资人、上市公司等,这是客户识别证券公司的基础与前提,也是目前证券公司品牌资产的基础。

二是同业拆借业务,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进行的投资活动。这部分业务的目标客户都是金融机构,这部分客户关系的发展受制于政策法规的变化,品牌关系的发展不能完全由证券公司自己所掌控,客户识别证券公司往往依据行业内的法则和从业的经验。

三是自营业务。作为投机性较高的业务,由于其业务的风险性高,正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在这方面树立品牌资产的难度很大。

四是基于高水平服务的创新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顾问等。创新业务的目标客户是社会上一切需要提供金融服务的个人、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这些客户多数缺乏金融专业知识,加之金融业务创新的广泛性和专业性,使得客户对新业务的了解与接受都存在难度,必将给客户选择决策提出挑战。客户在判断金融产品的价值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来识别金融业务的特点与风险,其中对品牌的信赖往往成为客户决策的重要依据。

2 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对现有品牌关系的影响

目前的品牌关系现状。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营业务的局限性,各个证券公司的品牌关系基本上处于公司品牌(基本上是一个公司品牌模式)建设阶段。也有的公司推出并注册了业务品牌的商标,这是一种新的探索。

证券公司业务变化的基础是对客户进行的市场细分,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必将引起品牌关系的变化,变化的趋势就是证券公司品牌模式的多样化。因为,业务变化的方向是市场导向、客户导向,未来的竞争在于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各个公司要在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上进行竞争,这就要求证券公司适时推出代表不同业务形象的、适应客户认知规律的品牌,或者在现有品牌的基础上推出托权品牌,形成主副品牌的形式等。

四、证券公司品牌关系模式选择的基本策略

1 证券公司选择品牌关系模式的标准

在证券公司开发创造出新的业务时应该采取哪种品牌关系模式呢?根据大卫·阿克教授的品牌关系结构模型,核心是采用多品牌组合模式还是品牌化。品牌化即是在现有品牌的基础上,以不脱离现有品牌为前提,在保留现有品牌的全部或部分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推出新的业务,新的业务并没有新的品牌名称。品牌组合模式就是给新的业务命名一个与原品牌没有任何关联的全新品牌,使公司同时经营多个品牌。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间,是主副品牌模式、托权品牌模式。主副品牌模式是在业务的推介中,首先提到的是公司品牌,然后再提及业务品牌,两个品牌都要提及,一前一后。托权品牌模式是先提及业务品牌,然后提到这个品牌是某某公司推出的,业务品牌处于显著的位置,公司品牌往往处于不太显眼的地位。

据此,证券公司品牌关系模式选择决策,需要回答下面10个问题,对前五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倾向于选择品牌化模式,对后五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倾向于选择多品牌组合模式。这10个问题为:

(1)主品牌是否使新业务更能吸引客户,主品牌的积极要素是否被转移到新的业务之中,使客户对新业务产生积极的联想?(2)主品牌(证券公司)的组织单位是否被客户信任。如公司的服务水平、经营成就、技术能力、创新精神等。(3)出现的频率怎样?建立一个出现频率高却和人们常见的知名品牌没有联系的新品牌其成本会是非常昂贵的,目前公司品牌在大众面前的知名度与信息出现频率高低成为重要指标。(4)现有公司品牌在公司整合营销传播中的效率如何?由于公司会在不同的领域推出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在这些产品推出时是否会形成整体的互动效应,起到品牌信息相互支持的作用。(5)新产品的推出是加强还是削弱公司品牌的地位?能否使公司给人一种新鲜感,并受到客户的认同。(6)创建新的品牌能够建立和创造某种新的联想物。使得新品牌能够开辟新的证券服务领域。(7)能够有助于说明品牌的独特性或突破性的利益点。(8)为了避免某些不好的联想。尤其是当公司品牌受到大众怀疑时。(9)当证券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时。对被收购的公司的品牌是否保留呢?原公司的某些业务可能还有广泛的市场基础。(10)避免证券公司的业务在销售渠道上发生冲突。

这10个标准的关键是证券公司品牌能否支持新业务以及新业务的推出是否将公司品牌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对前5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往往表明新业务能够增加品牌资产,所以当新业务达到这样的标准时,公司可以采用品牌化的品牌关系模式。如果对后5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公司就要考虑推出新的品牌了。

经过对上述标准的归纳,可以梳理出决定证券公司品牌关系的两个主线:品牌的识别性与客户的信任度。由这两个主线可以概括出一个更简便的二维分析模型,即:识别性——信任度模型。从前面的论述来看,影响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品牌决策的关键变量是客户的识别能力和客户对公司的信任程度,这两者密切相关。

2 证券公司品牌关系模式选择的对策分析

依据上述的分析模型,我们可以将证券公司当前的业务分为四类:一类是识别性高——信任度高;二类是识别性低——信任度高;三类是识别性高——信任度低;四类是识别性低一信任度低等。

对一类业务,证券公司应保持原有品牌的个性与运作模式,采用证券公司品牌化模式,主打证券公司品牌。这些业务包括当前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证券经纪、承销业务、自营业务等。这些业务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品牌资产,客户认知度与信任度都较高。

对二类业务可以考虑采用主副品牌的形式,即可以推出“公司品牌+业务名称”的形式,向公众说明公司最近新推出的业务名称。这些新业务可能并不是本公司的创新,而是仿照其它公司的成熟业务,试图利用本公司在业界的影响力和已有的品牌资产,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条件是这些新业务与公司当前的业务在某些方面有内在的联系,使得客户能够产生自然的联想与信任。

对三类业务可以采用公司品牌托权的模式。即将创新业务的品牌名称置于显著的地位,而利用公司业已形成的公司品牌影响力作为托权,在推出有个性的新业务名称时,由公司品牌做出价值与安全保证。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给新业务起一个响亮而有个性的名字,用这个名字最直接地锁定特定的目标消费者,在目标客户群中形成最早、第一或最好的概念,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对策主要是当证券公司开发出别人所没有的独特业务,而且此业务对目标客户来说具有极强的识别性与吸引力,而客户对公司也很在意,不便于推出一个新品牌的情况。

对第四类业务,要么放弃,要么推出新的品牌,采用多品牌组合模式。这种业务品牌的推出,主要是当证券公司规模较小,在业界被公认为处于跟随者地位,客户的认知与认可程度较低,但在某些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公司决意采用市场集中战略,在某一集中市场上展开竞争的情况。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可以根据自身以往的客户资源,专门为其提供具有个性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

证券行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7-0064-03

目前海南省境内有22家证券公司,5家期货经纪公司,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正式将证券期货业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行列以来,虽然有了银行业反洗钱工作先行的经验以及基础数据环境的建立,但面对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和复杂多变的金融工具,再加上海南省经济欠发达,部分证券期货公司人员设备配置比较落后,其反洗钱工作面临着新的特点和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应对之策。

一、海南省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反洗钱意识有待提高

2007年9月,证券业全面上线第三方存管制度,实行此制度后,证券公司不再向客户提供交易结算资金存取服务,只负责客户的证券交易、股份管理和清算交收等,亦即证券公司不再接触客户的现金存取业务,客户资金的进出都由银行控制和把关。因此,在证券业普遍认为即使发生了洗钱行为,也应该由银行负责,且按照证监会的要求近期各证券公司对旧账户进行清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开户实名制,交易所也对客户的日常交易进行了实时监控,机制已经比较完善,只要在开户环节做好实名制,客户的资金进出在流程上合法,洗钱分子就无法通过证券公司洗钱。而且海南经济欠发达,证券期货的交易量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小,不易被洗钱分子利用,因此海南省的证券期货业也就不可能发生洗钱行为。证券公司存在这样的意识,容易给洗钱者有机可乘。

(二)反洗钱机构设置尚需进一步健全

《反洗钱法》规定“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1]这条规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金融机构必须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给予必要的财务保障和技术支持;二是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的内设部门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超然性,不直接干涉或参与业务部门的日常经营活动。[2]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公司虽然成立了反洗钱工作小组,组长也一般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但这样的组织机构却未达到规定的要求。如工作小组成员为各部门负责人,但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负责各业务部门的日常经营活动,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超然性,而且各组员忙于日常业务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在一些证券公司,前台负责开户时核对客户的身份证,客服部则会选择一些大客户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联系,财务部负责可疑交易的分析和上报,但三个部门之间却很少沟通交流,因此也就无法深入了解和分析客户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交易的频率和流向,使得反洗钱机构设置不完备,反洗钱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客户身份识别存在“三难”

1.各证券期货公司对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存在片面认识,识别尺度把握不够。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三大洗钱预防措施之一并处于基础地位,其本质要求各金融机构不仅需要了解客户的真实身份,还应根据交易需要了解客户的职业或经营背景、履约能力、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等有关情况。目前多数证券期货公司对客户身份识别的内涵不明确,存在片面认识,把“客户身份识别”简单的等同于“核对客户的有效证件”,认为只要在客户开户时核对了个人身份证件或者单位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就履行好了客户身份识别的义务,殊不知核对有效的个人身份证件或者单位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仅仅是客户身份识别的基本要求,了解与交易有关的其他情况对于预防和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如果将客户身份识别仅仅归结为核对客户的有效证件,各证券期货公司将无从识别可疑交易,更谈不上及时报告可疑交易,执法和司法部门也就不可能及时对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开展调查或侦查,并给予犯罪分子适当的处罚,由此将影响洗钱预防措施甚至整个反洗钱体系的有效性。

2.客户身份信息来源单一,识别信息验证难。各证券期货公司一线员工主要通过“客户填单、证件核对、临柜询问、资格审查”等人工手段来获取客户简单信息,尚未与公安、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单位和部门的客户身份信息系统实现联网,客户信息来源单一。《反洗钱法》规定“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客户的有关身份信息”。[3]而各证券期货公司的柜台人员往往业务繁忙,难有时间去查证,即便有时间,也往往只能查证客户提供的身份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对于《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要了解的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以及公司法人的实际控股人等则只能靠客户提供且无从验证,信息来源单一。

3.辨别身份证真伪手段落后,识别水平提高难。证券期货业目前尚未开通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多数公司靠员工人工识别身份证的真伪。对于旧身份证,柜台人员普遍反映凭借经验可以辨别真伪,但新的身份证由于各省市的字体、颜色等不同,且没有特殊标记来识别,随着犯罪分子伪造、变造证件资料的手段愈来愈科技化与智能化,虚假身份证件时有出现,依靠人工手段辨别真伪几乎不可能。部分公司虽然购买了身份证读卡器,有的证券公司还特别开发了一套身份证识别系统,但由于设备比较落后,在核查时经常造成电脑死机,因此柜台人员并不经常使用。要提高客户身份识别水平,须增配反洗钱有关人员、加大网点科技设施等硬件投入,在当前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硬约束下,这些额外开支也成为金融机构提高客户身份识别能力的现实障碍。

(四)可疑交易判断缺少主观分析

有效、及时地识别和发现可疑交易是切实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的前提条件。按照有关反洗钱国际标准和各国反洗钱法律的规定,可疑交易的识别主要由金融机构自主进行判断。我国证券期货业开展反洗钱工作时间不长,各从业人员反洗钱技能不高,且证券期货业的交易具有复杂性和客户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完全由证券期货业自主对可疑交易进行判断不现实,因此《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列举了若干可疑交易的判断标准供证券期货公司参考,但何种交易构成可疑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客观的标准的,可疑交易的分析判断仍靠各证券期货公司自主进行。为履行此项义务,多数证券期货公司开发了反洗钱监控系统,对客户的大额和可疑交易进行监控,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反洗钱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发现客户交易的异常情况,但是监控系统只能监控客户的交易量和交易的频率,而无法监控到客户资金的性质和流向等,而各证券期货公司又过分依赖监控系统,认为客户资金的进出都由银行把关,只要资金在流程上合法,就没有洗钱的可能,因此很少证券期货公司会对客户的交易进行主观分析。

二、完善海南省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证券期货业反洗钱意识,切实履行反洗钱职责

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是防范洗钱风险的前提条件,鉴于目前证券期货业普遍存在只要客户资金在流程上合法就不会存在洗钱行为的认识误区,监管机关应加强宣传,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使其认识到洗钱犯罪具有多样化、专业化和复杂化的特征,而且洗钱的方式和手段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技术性,专业的洗钱组织更是越来越熟练地对各种洗钱手段和方式加以组合运用。由于证券期货业的业务特性,客户甚至可以只在开户时到证券公司办理相关手续即可,其他交易皆可通过网上交易或电话委托办理,虽然客户资金在流程上合法,但也有可能被洗钱分子利用。因此,一定要提高警惕,重视反洗钱工作,强化反洗钱管理,切实履行反洗钱职责。

(二)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反洗钱组织体系

为满足反洗钱日常工作的需要,各证券期货公司应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反洗钱组织体系,配备专职的反洗钱工作岗位或以反洗钱职责为主的兼职反洗钱岗位,同时在主要的业务部门设置反洗钱联络员。反洗钱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应负责收集柜台人员办理的交易信息,并及时进行分析、识别和报告,每月召集反洗钱联络员召开例会,并经常进行不定期的磋商,形成高效的内部信息反馈机制,完善反洗钱组织体系。

(三)划分风险等级,加强客户身份识别

各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要求,按照客户的特点或者账户的属性,考虑地域、业务、行业、客户是否为外国政要等因素,制定划分风险等级标准。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风险等级,对于高风险客户或者高风险账户持有人,各证券期货公司应当了解其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同时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对个人身份联网核查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征信管理系统、工商登记管理系统、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税收征管系统等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客户信息服务中心,授予证券期货公司一定的查询权。各证券期货公司可根据授权查询并验证客户信息,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点的,采取“回访客户、实地查访”等方式重新识别客户,加大客户身份识别力度。

(四)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反洗钱工作技能

各证券期货公司对可疑交易的分析判断积极性不高,对证券期货业洗钱缺乏警惕性的主要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未破获一起利用证券期货业的洗钱犯罪案例,这也是造成证券期货业认为其不存在洗钱行为的原因之一。同时《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部分可疑交易判断标准与现行的证券业管理制度不符,各证券期货公司与同业之间在反洗钱方面沟通较少,可疑交易分析判断能力不高,因此建议监管机关能提供一个宣传工作、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交流经验、支持决策等方面的平台,定期召集反洗钱专员讨论研究,实际观摩反洗钱先进单位的防范手段,促进各证券期货公司互相学习,提高反洗钱专员分析和判断可疑交易的能力,从而促进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证券行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一、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立法模式选择

由于各国法律体系和金融体系各异,使得其证券化法律调整呈现不同模式。综观全球证券化立法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

(1)分散调整模式。此种模式为美英所用。因为美英属判例法系,且其证券法应时而改,弹性空间大,能包容将来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创新发展。其体系灵活,可扩展性强,对金融创新只需通过判例宣示或监管当局确认便可确立法律效力。(2)集中调整模式。此种模式多为日韩、菲律宾和台湾地区等具成文法传统的法域采用。其通过立法程序变更并充实相应条款,但不如出台专门法简便易行。

在立法模式的选择方面,我国受大陆法系传统影响,重成文法而轻判例法。如果直接修改现行法律,并补充法律空白,涉及面广,推进难度大,立法成本高。根据我国历次立法应对金融创新的经验,通过专项立法调整,既经济可行又极具可操作性。因此,我国宜选择集中调整模式更为有利。

在立法层次的选择方面,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立法层次要高,须定位于法律层面。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知识产权证券化重大的、原则性规定的制定,具体事项可授权国务院制定实施或试行条例,从而从法律位阶上提升法律效力。

二、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立法建议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开发的市场行为,其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支持与制度供给。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刚起步,应通过引导性政策及保障性立法,建立高效安全的市场体系和交易规则,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

(一)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

知识产权证券化需要政府主导力量的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以一定的市场需求为前提,但如果制度环境不相容,那么政府的扶持帮助乃至直接参与,则能助力知识产权证券化冲破制度藩篱,开展制度创新。

首先,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知识产权证券化在实施过程中最易遭到制度制约,困难重重,迫切需要政府以其执政权威率先破局。如美国组建政府机构直接从事交易业务、日本政府拨出专项基金成立全资或合资的公法人公司专司知识产权证券化。故政府强大的支持与参与,能加速推动资产证券化的进程。

其次,确定专门机构的组建方式与工作职责。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单独或联合科技部、银监会、证监会成立办公室,作为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主管机构。其职责设计为:制定导向性政策、研究知识产权证券化方案、立法协调、试点推动以及监督管理。

最后,组建具有强大政府背景的SPV(SepcialPurposeVehicle,特殊目的机构),展示政府信用,发挥示范效应。因为一定的政府背景,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节省信用增级成本。我国可由政府出面组建国有独资公司或控股公司形式的SPV,也可先由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发起人设立 SPV,再由政府核准其资质后为其担保或参股。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规制目前冲突与空白并存。就法律冲突而言,知识产权证券化在诸多方面与我国《民法通则》、《公司法》、《破产法》、《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等相抵触。就法律空白而言,知识产权证券化中证券定义、“真实出售”(True Sale)的认定、税收豁免、证券发行、信息披露等无法律规定。

1.明确 SPV 的法律定位

SPV 与传统的公司、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是证券化结构中最为关键的主体。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要想减少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阻力与障碍,加强对SPV的认识和认可,必须依靠法律明确其地位。规定 SPV 的设立条件。现行《公司法》对 SPV 限制较多,新的特例法应简化设立程序,降低资本金门槛,不强求 SPV 配足经营场地和机构、人员。明确 SPV 的业务范围,赋予其发行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资格,远离“破产风险”。设立 SPV 的主要目的是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和实现破产隔离,应确认 SPV 的经营范围,并规定 SPV 不能从事与资产证券化无关的事务,避免发生不必要债务。同时,应该重点强调与宣示 SPV 是不具备破产资格的机构;要突破《公司法》、《信托法》中发行证券的条件,赋予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SPV 以证券发行资格,并且不受其资产负债比例、继存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此外,允许 SPV 借助我国新《信托法》的制度设计,成立特殊目的信托机构。

2.确定知识产权证券化资产的范围

目前实践中的可资证券化的知识产权资产主要有著作权、专利许可、商标许可收入、电视转播权收入等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未来资产”,此类资产可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为“可证券化”对象。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规定“不可证券化”的知识产权资产,可运用“兜底条款”预留空间,为将来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扩大范围。对于某些将来资产收益,如未来门票收入、数据库未来收益,具有更多未确定的因素,证券化难度更大,国外大多有条件接受此类资产的证券化,因此可以附条件地承认该类资产收益可证券化。

3.法律上明确知识产权资产转移的标准

确定资产转移方式,资产转移方式无优劣之分,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交易主体。因此,应规定转让、更新、从属参与都是法律允许的资产转移方式。简化资产转移手续。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债务人数量很多,履行通知义务的困难很大。为适应资产证券化的新发展,各国立法都加以变通,如通过登记或公告方式进行简便性改造,以提升通知效率。因此,规定只要债权人在指定的公开出版物或媒体上公布债权转让的意思表示,就视为履行了通知义务。规定资产“真实出售”的标准,从我国的法律和会计层而来看,我国还缺乏有关“真实出售”的规定。因此明确规定资产“真实出售”的条件和标准,包括当事人对资产转让的意图、资产定价方法、权利的保有程度、对发起人的追索权、各种资产回赎权与义务、剩余资产的处理、帐款的收集等方面的因素。

4.明确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法律地位与法律义务

明确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合法性。应适用《证券法》第 2 条规定的“经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把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纳入调整范围。放宽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发行条件,制定适应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证券特例法,从而突破现行《证券法》的限制性规定,知识产权证券化特例法应允许发行人以全部资产发行证券,不受资产负债比例的限制,允许发行人在同一次发行中发行条件不同的证券。

灵活安排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发行,首先,公募私募搭配发行。应均衡配置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法律框架,促进两个市场的优势互补、共同繁荣。鉴于我国私募立法落后于现实发展的情况,建议应加快私募发行法律定位,规定私募发行最低程度的信息披露义务。其次,引进“橱柜登记”制度。通过最初审查过后,允许发起人在一定的时期内自由选择发行时机,并可多次发行证券。

明确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信息披露义务。知识产权证券化立法应有自身特殊的信息披露侧重点,应是足以影响资产信用的各种因素,如知识产权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能否足额、及时地偿付证券,证券化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风险是否可以控制、资产的信用增级、流动性便利等。总之,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披露不能机械地照搬现有的“信息披露义务”规定。

(三)制定优惠政策

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降低知识产权开发的融资成本,减轻交易主体的税收负担。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中,税收是影响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根据税收中性原则,应逐步减轻交易主体的负担和交易环节的税负。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资主体的多样化及二级市场的发展。放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我国对机构投资者投资范围限制很多,大大影响了对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投资。因此,我国对银行资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机构资金的投资范围应适当放宽限制,以有效地连接市场供需,促进机构投资者积极投资。同时适度放宽分业经营的限制,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知识产权产业的顺利发展及产业集群的形成。

(四)推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

知识产权证券化环节众多,专业性强,必须依靠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投资银行、法律服务机构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体系。首先,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其专业水平。要加强国内知识产权证券化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给予必要的扶持和政策倾斜的同时,也可先行先试,以合资方式引进国外领先的中介服务机构。其次,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着力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我国目前信用评级服务很不规范,没有被市场广泛认同的信用评级机构,且存在业主选择评级机构问题。为此,建议借助政府信用设立一家专门从事知识产权证券化评级服务的机构,或者通过政府特许的方式,引进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独家运营。

(五)健全监管制度,防范风险

证券行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实战训练;行业培训

一、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现存的问题

证券投资学作为培养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仍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外实习难以接触核心业务

目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在校内网络环境下进行项目实验,校外建立以证券公司营业部为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校外实习期间,证券公司营业部对学生的培训内容基本上是证券公司概况、职场相关知识、股票市场概况、开户转户流程、相关表单的填制以及营销方法的学习等,实习内容大多是证券的营销与宣传,挖掘潜在客户这一进入证券行业的最基本业务。在证券投资方面,主要通过参加营业部在每个交易日进行的前一天市场点评以及当天市场预测的晨会,以及对当天市场行情进行点评的夕会获得一些总体的认识,而给实习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指导和训练不多。因此,学生通常难以通过校外实习接触到证券投资的核心业务。

(二)校内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校内实践教学一般都包括证券品种与证券行情识读的认知实训、行情交易软件与模拟交易软件操作的操作实训、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业务实训等内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下,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证券投资的一般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证券投资收益。因此,目前为就业所进行的业务实训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缺少对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的深度运用以及紧密联系证券市场实务的综合实验。特别是在学生难以通过校外实习接触到证券投资核心业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证券投资水平,还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校内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来解决。

二、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创新方法

(一)校外实习部分环节前置到校内实践

证券公司每个交易日一般都有晨会和夕会,晨会进行前一交易日的市场点评与当天市场行情的预测,夕会则对当天的市场表现进行点评。通过班级学生以自愿原则集中在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为条件,提出让对方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每个交易日晨会与夕会要点、内部研究报告以及到校举办证券投资专题讲座作为客服内容,使学生以往到证券公司实习才能参与的活动前置到学校作为校内实践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证券公司晨会和夕会对财经资讯的分析以及对市场行情点评的学习,逐步学会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通过证券公司内部研究报告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并直接指导他们的实盘操作,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根据证券市场出现的热点和困惑,及时邀请证券公司安排投资顾问到学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指点迷津。另外,也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加证券公司营业部举办的各种培训或股市沙龙,主动与其他较为成熟的投资者沟通与交流。这样,通过把在证券公司实习的部分环节前置到校内实践,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逐步学会解读信息和研判行情,进而提高他们的证券投资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在证券行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综合实验项目

由于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对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基本应用能力,因此并未大胆地将证券投资行业以稳健获利为目的所要求的投资分析能力与实战操作能力渗透到其中,因而与现实证券投资行业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这其实是学以致用与创新的问题。目前,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基本是根据其理论内容设定的,因此其实践内容一般包括证券品种与行情识读、证券行情软件及模拟软件的操作、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等实验。而且以上实验通常只是单一理论知识的应用,而现实证券投资操作是各种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不断创新。从已有的证券投资实验教材与公开的精品课程网站看,各高校开设灵活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实验较少,并且其实验的广度和深度也与真实的证券投资分析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为此,应开设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判的综合实验,通过讲授、案例研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盘演练及课后辅导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正确的投资策略、方法与技巧,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分析体系,通过模拟投资或实盘投资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此外,由于我国发展中的证券市场新规则、新品种、新现象、新理念不断涌现,因此只掌握一般的证券投资知识难以成为市场的赢家,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研究,特别是对教材内容要活学活用,并加以不断创新和改造。

(三)认真对待模拟投资

模拟投资在证券实践教学中已普遍使用,其目的是通过模拟操作,增强学生对证券市场的感性认识及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证券投资的兴趣与自我探究能力,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证券投资能力。其优点在于模拟投资不涉及切身利益,学生可在模拟中大胆尝试,在没有亏损的心理压力下,通过真实市况勇于投资买卖,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盈利模式,但其缺点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认为不是真实资金,买卖随意性大。因此,在进入证券市场交易前,应要求学生把模拟交易当作以自有资金交易一样认真对待,借着良好的模拟训练机会练习投资基本功,为下一步实盘交易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使他们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交易环境下能获得更多投资经验,了解更多市场投资风险,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操作技巧和分析能力。目前大学生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已有国泰安、世华等举办的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也有一些证券公司全程技术支持举办的地方或校园证券投资模拟比赛,并对优胜选手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学生参加这些模拟比赛对他们将来从事证券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历练。

(四)引导实盘交易

实战训练是指由学生在证券公司开立真实账户,存入真实资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由于实盘交易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有时看准趋势也不敢下手,常常买时怕套、卖时怕涨而犹豫不决。结果不是追涨就是杀跌,发现操作错误或亏损则心情郁闷,不敢果断及时斩仓;或赢利时得意忘形,忘记了设置止赢价格而成为纸上富贵,心态与模拟操作大相径庭。模拟训练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盈亏对自身心理的深刻体验,对于培养学生成熟的投资心理和投资策略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引入学生实盘训练,以弥补模拟训练的不足。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闲散资金进行实战训练的。由于实战训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不要求每个学生参与,以自愿原则参加,并且投入资金是学生自己的闲钱。同时,不提倡实战训练的学生每个交易日盯着大盘进行过于频繁的短线操作,以免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实战训练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及对证券市场的敏锐性,才能对学生的实盘交易及其风险控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同时,如前所述,通过学生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所得到的每个交易日晨会与夕会要点、内部研究报告等客服内容,也为学生的实战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实盘交易所具有的风险性,出于对学生负责以及明晰学校、教师和学生3方的责任,进行实盘交易需告知家长,并向学生及家长说明投资风险自担,不能仅将教师和开户证券公司的观点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也不应认为教师和开户证券公司的观点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学生务必谨慎决策。

(五)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证券行业的实战培训

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一些证券公司或期货公司组织的为企业内部储备人才的免费培训班,以此提高学生的实战投资水平和就业能力。华信信托、大通证券、良运期货近年在全国联合招募优秀在校实习生进行暑期实习,同时也与一些高校如山东大学、东北财大合作,提供系统的金融实务知识培训和金融实践机会,其中一些优秀的学员被各旗下营业部及优秀企业录用为营销及研发专业型应用人才。还有一些证券培训班,由具有多年成功证券从业经验的实战家组成的培训团队,提供了迅速积累实务操作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对于已有一定实战投资经验、对证券投资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适当参加这类付费证券培训,从而达到迅速提高实战能力的目的。

(六)投资经验交流

学生在模拟投资或实盘交易的整个过程中,每次上课都可以选取一到两个学生上讲台汇报自己的投资操作情况,让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投资体验。通常选取投资收益较好和较差的两类学生,分别就自己操作所选证券品种的宏观、中观、微观原因和买卖时点进行分析,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失败的操作往往是大部分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教师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时,不但要与学生总结成功的投资经验,更要与学生探讨失败操作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操作是否符合正确的投资理念和买卖原则,是否注意了防范和控制风险等等。并督促学生课后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总结与点评进行回顾与反思,对自己下一步的投资策略做出修正。

作者:张丽玲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峻峰.特色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R].第四届全国经管实践教学大会,2012,(10).

[2]桂荷发《.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R].中国首届投资年会,2013,(6).

[3]王冰.通过实践教学推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浅析——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2).

[4]崔越.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

证券行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摘要:目前证券投资实脸成为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笔者认为在当前证券投资实验中仍存在若干问题,如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脸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论文结尾处提出了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