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

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

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镇江 212009)

【摘要】根据《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本文就企业如何与编制单位配合、环境风险能力评估、预案分类与编制、信息传递等方面,结合现有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中肯合理的分析,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探讨

基金项目:2014年环保部监测司科研基金项目“镇江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张先宝(1973—),男,硕士,高级工程师,江苏省环境应急专家,从事环境应急监测与管理工作。

编制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能够使企(事)业单位根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切实加强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和防范措施、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的前提下,制定响应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组织有效救援,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减小事件产生的环境影响[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文件,《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版),都详细规定了编制准则和要求,笔者曾经多次参加急预案报告评审工作,在报告评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总结分析供各位同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提出不同意见共同商榷。

1业主与编制单位有机结合充分沟通

《应急预案》编制主体是企(事)业单位本身,要求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类别,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是企业在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以自身能力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污染和降低损失的作业指导书。对于风险源辨别、程序格式、信息传递等《应急预案》专业性范畴,需请相关专家编制,两者应有机结合,及时充分沟通。

而实际操作过程中,业主单位往往认为既然委托给编制单位,就由编制单位全权负责,只提供项目基本情况、环评、安评等基本资料,其他工作不主动配合,编制单位调查不充分,赶进度求形式,模式化进行,同一编制单位编制不同企业应急预案类似,使得《应急预案》与实际出现偏差,具体到操作层面,指导性不强,对《应急预案》应起到的作用大打折扣。因此,业主单位要与编制单位充分沟通,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

1.1风险评估与客观事实相吻合

风险物质环境影响的测算是环境事件影响范围和程度、预判环境事件等级理论依据,但多数编制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时,风险物质环境影响评价真接引用环评报告书中环境风险评价内容;而企业生产、储存、运输等实际情况往往与理论上存在差异;周边环境与环评时相比也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编制应急预案时,应按生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物质统计和风险影响测算,结合气象、地形和区域分布,对敏感目标的影响进行评估,确保计算结果相对客观准确。环境事件与安全事件要分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往往由安全生产事故所引起,但并不是所有的安全事件都会引起环境事件,要考虑到发生事故后,对企业周边区域水、气、土壤、生态以及敏感目标是否产生影响。

有的报告根据重点风险源和风险物质最大可信事件选取重点分析,多数选前两三个,实际应先预算,要针对最大可能的情况下,出现事故时的影响范围来确定,只要能引起区域污染事件的,都要进行专门重点分析,否则会误导企业,认为此类事件不重要或不可能发生,而一但此类源和物质发生事故,企业在《应急预案》中找不到指导依据,失去应急储备功能,就会影响事故救援和处理效果。

1.2现场防护和救援设施与清单一致

现场防护设施是保护应急救援人员的必要设施,而救援设施是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急预案中现场防护和救援设施与清单,往往需要根据风险物质、事故特点、环境风险、现场应急成员来确定,而企业在实际配置中经常会存在防护和救援设施配备不全,物资过期,摆放位置不符要求等情况,因此编制单位应配合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核清防护和救援设施配备情况,并在应急预案中明确防护和救援设施使用规程,明确物资核查与更换周期,确保防护和救援设施常备有效,随时取用。

1.3现场处置制度措施细化具体

目前应急预案多数现场应急救援措施模式化程度较重,针对现场具体防护、防火、防爆、防漏办法,以及救助、救火、堵漏、防渗、防污染扩散待措施,基本能够描述,但均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现场应急制度措施是企业的作业指导书,防护救援应具体到人,应急处置应具体到工段。工作规程明确所有应急救援办法,明确现场应急组人员职责。危险源位置应细化到点,必要时竖立警示牌,防护处置工作责任到人,重点岗位职责上墙。要针对相应情况编制现场处置预案,强化演练,确保警钟长鸣,任务熟练,一有应急任务不急不慌,应急救援按要求进行,最大程度减少污染和损失。

1.4企业环境应急能力评估到位

多数《应急预案》对企业自身环境应急能力没有分析,直接按导则要求制定相应的救援组织、救援队伍、物资储备和保障制度等内容,实际上企业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从安全角度出发,自身是有一定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只是现有的应急能力,能否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相结合,应急制度是否满足环境事件应急要求,应该认真分析与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结合企业原有的应急能力,优化、合并、扩展和完善,确保在强化原有应急能力的情况下,补充完善与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组织、制度、技术、物资、方案,要将企业所有的应急能力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并从环境事件应急的角度,对企业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2预案分类清晰,内容贯通一致

应急预案讲究可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根据企业大小、环境风险种类,区别对待。因此,为体现应急预案针对性、目的性和简洁性,预案分类要清晰。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由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和附件组成。

2.1综合环境应急预案概况全面

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件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内容。综合环境应急预案概括性强,针对环境风险种类较多,适合于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突发事件的企事业单位。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规定,《应急预案》有总则、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后期处置、应急培训和演练、奖惩、保障措施、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附件16项内容。《应急预案》编制一般章节都不会少,但其中内容繁简不一,多数预案一点不拉的将每一个内容与小章节都列入《应急预案》中,没有实质性内容就将导致原则性原话生搬硬套,指导性不强,失去可操作性。企业与编制单位要根据相应企业的类型、生产工艺、风险源和风险物质特性,对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最大可信事件,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降低污染,制定相应措施,对导则规定每一部分要求,涉及到的详细描述,对不相关的可少写或省略,以免画蛇添足。因此,综合应急预案要求内容全面是指按导则要求将与企业相关的所有求描述完整,不是将导则上的要求全部照搬,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才能保证《应急预案》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专项环境应急预案详实具体

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主要污染物种类、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专项环境应急预案主要针对某一种类的环境风险,因此,应当针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注重风险评价和环境影响事件的判断。

对一些大型企业,风险评估确定有两类以上的风险物质或风险源,为了突出重点,强化指导,需要有针对性的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专门的预防措施、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另外,对一些存在一类风险源或风险物质的小企业,可不编制综合预案,只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2.3现场处置预案责任到人

现场处置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主要针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注重预防应急措施,指导性强。

如果说《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处置救援的作业指导书,具体体现就落实在现场处置预案,应急现场应急预案制定一定要详细、明确、简洁,对于企业来说,一线员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薄弱,一但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可能手足无措,不仅不会应急救援和处置,有时还会干扰和影响救援和处置,情况突出时还可能受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伤害。因此,在现场应急预案编制,责任应该具体到工种和岗位(考虑到工人有到班和换岗),防护和操作规程用流程图形式,个人防护、救援和处置操作要求应该直接和命令式,确保现场人员简单培训就能参与《应急预案》的演习与实施。

2.4附件材料完整有效

附件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批复、文件、环境风险评价、制度、清单、合同、图件等资料,应注重收集应急救援行动、应急人员培训、演练和救援过程中需要了解、掌握和参考的相关资料,同时还要考虑在风险评价等相关计算分析时需要的资料,这些资料是预案的辅助与补充,因此,在《应急预案》实施期间,应规定对这些资料的查新计划和对救援物资的更新计划。

在《应急预案》中,现场处置预案是必须要有的内容,而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则视环境风险种类和企业大小而定。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和附件内容和特点要分清,各预案环境风险分析、应急分组、信息上报、救援责任要一致,附件收集信息尽可能完善。

3事件考虑周全,应急措施到位

《应急预案》往往涉及到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特别是一些从事过安全评价的人员,过多重视安全问题而忽略环境事件。对于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是对上级区域环境应急预案的补充,也是本单位安全评价的延伸。

环境事件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1]。安全事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两者定义表明,环境事件考虑的影响因素多于安全事件,安全事件主要指造成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环境事件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环境功能影响、生态破坏、社会不良影响。从管理的社会分工角度,公司内部因安全问题人员、设施等受到的影响,由安全部门管理。公司外部(区域级安全事故)影响由环保部门管理。因此,在环境应急预案中,重点要分析对外部影响的风险物质、风险源、影响方式、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影响对象。并重点规划一但此类事故发生后的内部应急救援、应急防护、应急储备;外部救援说清敏感目标、责任部门、疏散路线、联系清单和降低外部影响的配合方式。

4危害方式说清,保护目标说全

环境事件的产生有安全事件引发的,也有其他情况引发的,不仅对风险源可能产生爆炸、火灾、泄漏、环保设施故障等直接危害方式分析,还要对可能衍生的环境危害进行分析,特别对事故处置时可能产生的次生环境危害,事故处理后产生废水、危险固废的处理,保证这些物质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应急预案》要关注环境次生事件,要求企业做好与周边敏感人群沟通,做好宣传,以免一但出现突发生事故时出现群体性事件。

5环境应急预案应当承上启下,注重衔接和联动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区域环境应急预案的基础,要注意与周边企业联动,预案编制过程中,不仅要参照预案编制导则和相关文件,还要注意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或园区管理部门等相关环境应急预案衔接,特别涉及到的救援物资和技术人员的应急储备,要在企业预案中作出说明,还要进行培训与演习。预案风险评价中影响范围涉及周边企业的要将可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告知对方,同时要针对附近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6应急监测方案要规范

多数报告编制人不清楚如何制定环境监测方案,要么与排污口环境监测混淆,要么超企业范围与能力。实际上,根据导则要求和环境监测责职范围,《应急预案》中环境监测应该分两部分,一是针对重点危险源监测监控进行的监测,二是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监测。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重点危险源监测监控是企业自主行为,应急监测方案应建议定点监测点位,仪器设备,报警限值,流动监测方式,监测频次;应急监测记录;核查要求;数据上报和信息传递规定等内容。

事故发生后,区域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监测,由环保部门监测机构负责,但在《应急预案》也要规定企业配合方式,要求企业结合风险源监测监控情况,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事故位置、污染因子、大致排放量等基础信息,同时按《应急预案》模式,根据事故情况和气象条件,初步计算可能影响范围和污染程度,供环境监测相关部门参考,并由专人配合监测部门的后勤、联络和服务等工作。

7结束语

经过近两年的评价审核,进行环境应急预的编制单位和人员,在业务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偶尔也会见到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值得称道的报告。本文中探讨的问题只是一家之言,希望与大家进行业务交流,共同提高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

0 引 言

以上海港为中心,江苏、浙江港口群为两翼的组合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我国交通运输最发达、线网密度最高、运输密度最大的区域,是我国国际重大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载体,具有国际大区域和洲际大区域干线、支线汇集功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安全应急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等内容,基本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的航运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

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提高航运安全应急能力为主线,建立健全航运安全体制、机制、法制,强化基础工作,加强宣传教育,落实预案管理工作,加强应急演练,提高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迅速、高效和全面覆盖,全面提高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水平。

1.2 基本原则

1.2.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和救援过程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注重加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安全防护,对参与救援的人民群众进行正确指挥和引导,条件许可时给予必要的防护装备;密切关注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全力避免次生灾害和事故的发生。

1.2.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由交通运输部统一领导,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下称两省一市)组织协调长三角港口群航运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省级政府负责属地内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领导和管理,协调管理部门间的联合救援演练工作;省级航运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各自属地应急救援工作现场指挥,对各级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协调,并负责联合演练工作;港航企业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法建立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认真履行相应职责。

1.2.3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在交通运输部与两省一市的领导和协调下,省级政府负责管理应急救援工作,省级航运安全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归属地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主管政府和交通运输部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各级主管部门在明确职责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联合救援工作,定期进行联合演练。

1.2.4 整合资源,协同应对

充分利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资源,构建应急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公共应急资源和不同部门、企业间的资源储备及配置信息;在明确各部门、企业职责的前提下,加强协作,合理利用人民群众的应急支持力量,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高效运转、有机协调的应急管理体制。

1.2.5 科学决策,快速高效

做好航运安全专家、人才的储备工作,建立应急咨询专家库,确保与航运安全专家、人才的畅通联络;注重对科学手段和技术的利用,构建应急决策支持平台;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港航企业自救、互救以及应对能力,健全快速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确保迅速、有效应对各类航运安全突发事件。

1.2.6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将确保航运安全放在工作首位。注重预防工作,做好常态应急训练和救援演练,组织和协调各相关机构认真落实航运安全隐患治理、安全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人才和力量储备等工作,建立健全航运安全跟踪、预测、预警、预防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2 建设目标

2.1 机制建设

截至2015年底,基本完成符合长三角区域航运实际情况的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

2.2 机构建设

截至2015年底,全部建成省(区域)、市、重点县级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机构,完成基层应急部门(队伍)建设,落实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等问题。

2.3 法制建设

2015年基本完成建设或完善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相配套的航运安全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2.4 平台体系建设

2015年,计划省级、市级和高危港航企业应急平台的建设完成率达100%,重点县级达80%以上。市级管理部门建设移动应急平台,对现场实时监控,并对视频进行传输和存储,完成与指挥中心的通信,使其具有支持决策的功能;基层管理部门完善动态监控、预警和应急体系等的平台建设,建立对高危监管区的视频监控系统;港航企业普遍建立生产动态跟踪监测和预警预报预防体系,完成对基本数据的采集和及时更新。

2.5 应急预案和培训演练

2015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省、市(县)、基层三级航运安全预案和相关资源报备机制,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0%;港航企业应急预案演练每年至少1次,长三角区域联合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

2.6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截至2015年,完成符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建设标准和条件的省、市(县)、基层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港口、航道和高危港航企业建立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机构,其他港口、航道和港航企业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航运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或与有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合作协议;基本形成由专业队伍、辅助队伍、志愿者队伍构成的基层航运安全应急队伍体系,预防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2.7 应急响应

2015年,归属地省级航运安全管理部门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将控制在30 min内完成对周边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物质的调配;在10 min内完成向上级主管机关的报告;基层救援力量可随时投入属地突发事件的救援;省级救援队携带有关装备在1 h内到达现场;他省省级救援力量在3 h内携带有关救援救助装备到达90%以上的突发事件(事故)现场。

3 主要任务

3.1 完善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两省一市的各级政府和长三角航运安全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与国家颁布的相关条例法规相配套的应急预案管理、救援队伍建设、救援资源管理、培训演练等规章制度及配套措施和落实办法,丰富和完善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与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救援体系运行经费保障、救援队伍服务补偿标准、救援队员津贴和抚恤及退出补助、社会赞助管理办法等制度和条例;建立对参与应急救援的民间团体、组织及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办法;探讨研究在应急救援管理中引入商业保险运作的办法。

3.2 建立健全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机构

完善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方法和机制;推动长三角区域大型港航企业建立健全专职应急救援机构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省、市(县)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提高长三角地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3.3 完善航运安全应急管理和指挥协调机制

完善各级航运安全管理、救助部门间的应急管理和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长三角区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各省、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和各级救援队伍之间畅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应急平台的作用,提高应急工作效率;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区域间协同应对重特大航运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与有关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日常工作机制和现场指挥机制;完善国家航运安全应急救援联络员制度,依法履行综合协调职责。

3.4 加强航运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体系建设

根据长三角地区港航企业和复杂航道的具体情况,按照整合现有资源、重点突出、先进适用、因地制宜、差别配备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并承担责任区域内的应急救援任务。

突出特别重大、复杂事故救援,争取政府拨款,组建一个长三角区域综合救援基地和一个应急物资储备基地;两省一市各组建一个省级综合救援基地和一个应急物资储备基地;依托大型港航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若干个骨干应急救援基地;争取国家政策,力争建立一个国家级航运安全应急救援基地。

重点配备和完善各级救援队伍所需的专业救助船艇、救助飞行器、抢险救援装备、监测设备、通信指挥设备、个人防护装备、后勤保障设备等以应对重特大、复杂航运安全事故;提高救援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鼓励一专多能、平战结合,充分发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检查、预案编制、应急培训等事故防范和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3.5 加快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救援技术 支撑建设

建立长三角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省级应急救援技术中心,重点开展应急救援技术和标准研究以及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和推广工作。以部属省级海事管理机构和救助机构为支撑,依托两省一市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建设长三角区域综合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建立模拟演练装置以及演练系统,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和演练。

3.6 规范航运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和落实航运安全应急预案编制,细化应急操作程序,提高预案质量;做好衔接工作,加强管理,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制定应急预案演练管理办法,加强预案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相应部门、企业的预案,增强可操作性;针对各类航运安全突发事件(事故)情景,编制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3.7 加快航运安全应急管理培训演练体系建设

将航运安全应急管理培训纳入航运安全培训规划中,并对其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和检查考核。对港航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开展航运安全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知识普及工作;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级政府和大型港航企业现有的应急救援培训资源,补充和完善培训演练系统的必要设施;完善长三角区域综合救援基地应急救援培训功能,建设与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相适应的省、市级和各基层专业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定期完成各级管理人员、指挥协调人员以及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规划和考核标准,细化和完善相关培训体系,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执法人员、港航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切实增强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预防及应对航运安全突发事件(事故)的能力。

3.8 加强航运安全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设

充实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大型救援装备的储备,合理布局,建立物资储备制度和调运机制,指定有关管理部门和港航企业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装备,相关生产商保障生产能力以满足应急需求,完成多层次的物资储备;优先适用先进的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强制淘汰不适应救援需要、不符合相关标准、性能不高、不利于保护救援人员身体健康的落后装备。

3.9 加快建立航运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

推动管理部门和港航企业建设重大航运危险源监控系统,加强对港航生产和作业设施、设备、装置的安全监管,配备必要的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制定有关定期开展监控系统、设备、设施检查和测验的机制,确保各监管辅助设施的正常工作。

4 重点项目

4.1 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基地建设

以上海市为依托,建立长三角区域救援物资储备基地,承担组合港应急物资的资源信息采集、更新、提供及物资储备的任务;江苏和浙江两省分别建立省级救援物资储备中心,承担各自辖区内应急物资的资源信息收集、更新、提供及物资储备的任务,必要时向长三角其他辖区提供救援物资和救援物资信息更新服务。

4.2 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救援综合(培训)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上海市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特点,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建设集培训、救援等功能于一体的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救援综合基地,按国家对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规格配置相关装备,完成培训和训练任务,救援设备的储备和维护任务,在接警后根据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的调度,携带大型救援装备和救援物资实施救援。

4.3 国家级航运安全应急救援(示范)基地建设

以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管理部门和救助机构为依托,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项目申报,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救援装备配置,积极承担应急救援任务。以长三角区域核心港航企业为基础,积极申报并争取建成国家级航运安全应急救援(示范)基地。

4.4 重大航运安全危险源普查和监控系统建设

为有效应对当前长三角区域内重大航运安全危险源现状(数量、分布及其状况)不清,监控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建立集危险源信息采集、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统计分析、信息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监管和预警平台;力争实现平台与国家级重大(航运)危险源监控中心的互联,完善动态监管和预警机制。

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一、建立健全行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一)加强行业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各行业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一名党委成员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科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各县(区)经信局(含翠屏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临港开发区经贸科技局、珙县煤管办,下同)要相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落实专门的部门、配备必要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二)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建设。重点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指定专门的办事机构,配备专职应急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其他各类企业也要明确机构或确定专(兼)工作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行业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一)加强所属行业应急管理。各县(区)经信局、委各办、科室、中心、站(以下简称委相关业务科室,下同)要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政府主管、企业落实”的应急处置原则,建立完善全市电力(指国家电网,下同)、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全市成品油供应、天然气供应、医药储备供应、无线电和通信保障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加强绩效考核,进一步提所属行业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指导管理。各县(区)经信局和委相关业务科室要配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在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改造等方面要统筹考虑安全生产应急工作,主动参与工业行业安全生产应急事故的处置,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应急保障条件建设,完善与应急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提应对保障能力。

(三)加强应急工业产品管理。各县(区)经信局、委相关业务科室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统筹推进应急工业产品生产、储备和供给能力建设,探索建立部门与企业应急工业产品需求、生产供给的联动机制,引导支持相关企业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应急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动态储备和实物储备,快速有效组织应急工业产品生产和供给,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

三、建立健全行业应急预案体系

(一)修订完善经信系统所属应急预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市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市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市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市成品油供应应急预案》、《市医药储备应急预案》、《市无线电管理应急预案》和《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等七大应急预案管理。其中:电网大面积停电预案已颁布近8年、天然气供应和成品油供应以及无线电管理预案颁布时间均超过6年、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灾难预案超过4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委相关业务科室要重新修订完善所属预案。各县(区)经信局要结合实际,编制或修订七大预案。

(二)指导工业企业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深入开展企业危险因素的辨识和应急处置预案的检查,指导企业修订完善各类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实现所有重大危险源、重点工作岗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全覆盖、内容质量。按照实用管用和卡片化的要求,指导企业开展预案简明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各类安全生产预案演练,进一步提企业快速处置能力。

(三)健全突发事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各县(区)和企业《突发事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编制指导工作,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建立预案备案制度。各县(区)和企业要不定期的开展跨行业、跨单位的预案演练,及时修订相关预案,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建立健全行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一)加强电力行业应急抢险队伍建设。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发电总厂、珙县电厂和福溪电厂和各县(区)电力公司,建立完善全市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抢险队伍,指导各县(区)电力公司加强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合理布局辖供区的应急抢险队伍。引导、支持电力企业加大资金投入,配齐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切实做好本企业、本辖供区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应急抢险工作。

(二)加强通信保障应急抢险队伍建设。依托电信、移动、联通分公司,建立完善全市通信保障应急抢险队伍,指导三户电信运营企业加快各县(区)通信运营分公司通信保障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将维护网点延伸到每个乡镇,形成网络。

(三)加强无线电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全市无线电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指导各县(区)处置无线电突发事件。积极争取无线保障应急财政资金投入,进一步提无线电监测、检测装备水平。

(四)加强医药储备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依托众生医药公司和永康医药公司,加强市级医药储备应急处置队伍和医药储备基地建设。指导各县(区)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县(区)医药储备应急处置队伍,确保突发疫情、灾情及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类应急药械。

(五)加强民爆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本行政区域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加快推进全市民爆生产经营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指导全市民爆生产经营企业加强民爆行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按规定不需建立或不具备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条件的企业,必须与当地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六)配合安全监管部门,推进成品油、天然气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本行政区域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协同安全监管部门,指导中石油销售分公司、中石化川渝销售分公司、中油地方石油有限公司和蜀南气矿等成品油、天然气仓储批发企业建立健全应急抢险队伍,以满足本地成品油、天然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确保成品油、天然气供应保障。

五、健全完善行业应急联动机制

按照“上下联动、就近就急”原则,主动加强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级相关部门、县(区)、相关企业和周边地(市、州)经信部门联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所属行业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各种应急资源,综合协调、分工协作,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积极推进应急工业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做到应急物资尽早储备、及时更新、随时调用。

六、全力组织好突发事件防范处置

加强与气象、防汛抗旱、地震、国土资源等部门联系,及时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和督促易受洪涝、泥石流、地震、台风等影响的工业企业加大防范力度。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突发事件处置部门(指挥机构)以及有关重大活动组织单位提出的需求,通过调拨、紧急生产或提供企业产品信息等方式,快速有效组织应急工业产品生产和供给。指导重大自然灾害灾后工业重建,促进灾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七、加强宣传培训教育和舆论引导

各县(区)经信局和重点企业要认真组织所属行业企业参加市“5·12”防灾减灾日、“六五”普法、“安全生产月”等重大活动,开展所属行业应急法规培训,普及相关应急知识,增加全民应急意识。要加大与工业密切相关各类应急预案宣传力度,提工业行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要度重视突发工业事件信息、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坚持及时、准确、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八、完善信息报送机制

各县(区)经信局和重点企业要建立完善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按照“突发事件信息统一归口应急办”的工作原则,在规定的时限内向本级政府应急办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并确保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杜绝迟报、漏报、瞒报和续报不及时的现象发生,对未按规定做好信息报送,造成严重后果的,要通报批评和严格实施问责。

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2019年6月18日)

 

各镇乡、街道的同志们,各企业的朋友们:

首先,祝贺本次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天xx水泥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的有限空间事故演练活动,是深入开展全国第18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区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处理流程,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和实战水平的重要举措。区应局对搞好这次演练活动十分重视,同时通过砺锋水泥公司的精心安排、认真筹备,整个活动组织周密,指挥得当,参演人员熟悉预案,密切配合,使演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水泥公司一直以来都重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在此,我代表区应急局向筹办这次演练活动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借此机会,我就加强全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 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是切实履行好政府及企业职责的重要体现。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了以区政府应急办、区应急局为牵头部门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和以xx、xx、xx等骨干企业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加强事故灾害的预测、预报,目前全区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还较为薄弱,应急管理措施、应急培训教育等工作有待继续加强。因此,各镇乡、街道办、各生产经营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建全完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综合处置能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应对、有效处置。

(二)大力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各镇乡、街道办、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尽快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应急预案管理、评审、备案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切实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综合处置能力。二是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要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征用和紧急配送体系,为应急处置提供物资保障。三是强化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二、扎实抓好近期安全生产工作

(一)全力抓好汛期等重要节点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根据近期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等会议及文件要求,结合我区近期雨季情况,各镇(乡)、街道、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对汛期等重要节点期间工作及时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强化措施,盯紧重点行业领域,强化应急值守工作,确保“汛期”及重要时段期间我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全力抓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深刻吸取其他地区有限空间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结合全区实际,以我区安全生产“一二三”工作法为抓手,务必建立健全企业有限空间“五制度一规程”管理体系,强化“双控体系”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运用,做好有限空间应急救援、安全培训、审批作业常态化工作,深入全面排查治理有限空间场所,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范和遏制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发生,坚决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三)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行动”。 各镇(乡)、街道、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继续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双控体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分析工贸行业特点,结合实际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排查治理一批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安排部署并参与本次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及时如实报告企业存在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并亲自抓好隐患整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注意事项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产业链条在不断拉长,这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潜在的环境风险。为了降低由于突发环境问题对我国企业、周边单位及环境水体造成的破坏程度,保障企业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社会稳定,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企业依法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相关环保部门审批备案。预案的作用主要为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企业内部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预案可以保证应急救援力量的凝聚,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破坏的加剧,降低企业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因此,要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保障我国社会的安全稳定,需要企业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参与到突发环境事件预案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工作中。

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1.1综合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综合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主要为:事故应急原则、事故应急措施、事故应对组织结构、应对要求等,在大体上规定了如何对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预防。对各类事件灾害都可以采用综合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所规定的相关原则与应急措施进行应对。因此,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就需要制定这类的应急预案[1]。

1.2专项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某一环境事件而编制的应急预案,比如,对化学物品泄漏事故制定的化学物品泄漏应急预案。在综合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应该包括专项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

1.3现场处置预案

现场处置预案指的是对一些重要的岗位、场所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与专项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许多相同点,两者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企业在制定现场处置预案时,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场所、岗位等制定不同的预案[2]。并且企业的事故部门要定期举行预案演习,从而保证事故在发生时,相关部门可以按照现场处置预案对事故进行正确的处置。

2 应急预案的编制

2.1预案编制前期的准备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专门为企业制定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方案。在开展预案编制工作的前期,需要安排工作人员抵达现场收集信息。工作人员要收集现场的地理位置信息、周边环境的信息、企业自身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源、灾害防治措施的运行状况等信息,除了文字记录外,对一些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拍照记录[3],如应急池、雨水外排口阀门等。同时,还需要调集企业的相关资料,以进行预案的编制。

2.2预案编制工作

在制定企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编制人员以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交流,以保证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全面性及可操作性。并且通过加强预案编制人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在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出现调动或职责变化时,及时对预案编写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进行。

2.3预案编制后期的工作

在完成预案编制之后,还需要通过专家审批、预案修改、签署、预案备案等步骤。在专家审批这一步骤中,需要按照相应规定,将预案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相关部门在组织专家评审之后,会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预案编制人员在按照要求修改之后,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投递到相关环保部门备案实施。

3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1加强对前期工作重视

在预案编制前期的准备工作中,需要重视信息采集的准确度,编制人员提供的信息资料要明确、有效,避免无效、过时的信息应用到预案编制工作中[4]。同时,编制人员需要重点对企业周围的环境状况、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勘察,详细的了解这些方面的信息。

3.2保留企业之间的共性,突出企业的个性

在编制预案时,由于企业之间存在较多的差异,企业的生产模式、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潜在的环境风险都存在不同,因此编写的预案也就不同。当然,企业之间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煤矿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是大气污染的问题,化工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主要是化学品火灾爆炸产生消防废水的污染问题。因此,企业在编制预案时,可以根据同类企业之间面临相同的潜在风险,采取相似的处置技术,并且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生产方式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应急预案,在预案编制工作中体现企业的个性。

3.3遵循预案的特性

应急预案作为企业应对突发环境污染而预先制定的应对方案,具备较强的指导性与实用性,并且在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强的便利性与系统性。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由于应急预案本身具有的这些特性,可以方便人们对应急预案内容的理解,有效指导企业的应急行动。因此,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中,需要遵循应急预案的特性。这些特性主要为:(1)合理性,预案的编制是建立在实际可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预案本身具有合理性。(2)全面性,企业制定的预案需要包括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并且对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设定了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同时还囊括了事件发生时所有人员的应对措施,因此预案具有全面性。(3)简洁性,预案的用词简洁,并且语义明显,简单明确。(4)详尽性,预案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并且对事件应急的具体措施都有详尽的规定[5]。(5)权威性,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由于预案是经过行政授权并且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在突发环境事件时,所有人员都需要根据预案规定的应急措施采取相关的行动,因此预案具有权威性。(6)灵活性,在预案编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未预见的情况,从而保证在发生未预见的突发事件时可以灵活处理。(7)可拓展性,在预案编制之后,当企业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对预案进行更改,从而保证预案的合理性。(8)可操作性。指的是应急预案需具备可操作性。对于应急预案来说,由于是针对企业突发环境污染而制定的,所以在制定过程中,需结合企业突发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突出预案的可行性,并确保在操作过程中体现出规范、科学的特点,以此使预案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展现。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然而,随着企业之间依赖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一条不断扩大的产业链,是一条脆弱的产业链,随着产业链内企业联结的程度越来越高,一旦产业链中某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整条产业链的崩溃,甚至引发经济的动荡。因此需要制定完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对企业造成的破坏,从而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工作,也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了解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写及其注意事项,从而提高企业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进而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宇宁.浅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以苏州市为例[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05:60-62.

[2]尹洧,周小凡,李文洁.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风险评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全,2016,06:4-6.

[3]刘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的路径更新――从泉州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切入[J].孝感学院学报,2011,03:60-66.

[4]孟扬,李哲浩,吕春玲,迟崇哲,姜全胜.黄金采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关键程序的要点分析[J].黄金,2013,05:69-72.

[5]樊自甫,魏晶莹,万晓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估[J].数字通信,2012,0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