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

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

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

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纺织行业新闻奖是怎么回事?

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纺联新闻中心组织实施,评选活动旨在树立和推动纺织行业科学发展的正确舆论导向,强化服务建设纺织强国大局意识,通过评奖选优激发和鼓励社会及行业媒体多出好记者、好作品,也为培养、挖掘我国纺织行业新闻类人才搭建平台。

高勇在会上致辞并介绍行业形势,他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个制造业增速减缓,但从今年以来纺织业的主要指标来看,依然运行平稳,结构调整在加速。他希望更多的媒体关注纺织,让社会了解纺织的真实情况。

王天凯表示,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和宣传报道纺织工业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业绩,勉励大家一如既往地为纺织行业发出最强音,传递正能量。他希望媒体聚焦行业发展中的热点、突出问题,形成行业共识,共同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本次新闻奖评选的作品必须是国家正式批准的、编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报纸、期刊、通讯、广播、电视、网络等原创作品,并在2015年度首次刊播的纺织行业新闻作品。参评人员必须是从事纺织行业新闻宣传工作或者对口的专职记者、编辑、评论员。评选以新闻稿件为主,题材为消息、通讯、评论、专题、系列报道、电视广播采访、新闻摄影、网络直播。奖项设定记者奖、作品奖两个奖项,分为综合媒体和行业媒体进行评选。共将评出年度记者奖2~6名;作品类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2016年1月下旬将对获奖者进行表彰。

为什么叫沭阳杯?

全国纺织行业的新闻奖,为何要被冠以“沭阳杯”的名字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渊源。

沭阳是江苏省人口最多的县份,也是全国人口第三大县,近三年连续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而让沭阳与此次新闻奖结缘正是因为沭阳发达的纺织制造业。

江苏沭阳县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杨云峰来京参加了此次纺织行业新闻奖的启动仪式,杨云峰回忆道:“去年12月份,在中纺联各位领导、专家的鼎力支持、悉心指导下,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筹备,我们通过了沭阳县智能针织产业园规划,正式成立了沭阳县纺织工业协会,这既是我县日益成熟的纺织产业体系的真实反映,也标志着我县纺织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杨云峰介绍,目前沭阳全县纺织类企业达到了2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8家。今年1―8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41.8亿元,占全市纺织类工业销售收入的44.7%,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宝娜斯袜业、邦源纺织、月源纤维、新东旭纺织、景茂针织、腾盛纺织、宋和宋智能机械等知名企业,部分企业单体规模已经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从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沭阳县开发区先后获批“国家包覆纱产业基地”、“国家提花遮光面料开发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江苏省纺织产业集群推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当今世界,纺织产业新的发展既面临挑战,也拥有更多机遇,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加快了陈旧设备、落后工艺的淘汰速度;另一方面,广阔的市场前景促使纺织产业不断升级转型,向其他高端领域渗透融合。”杨云峰说。

他认为,纺织产业虽是传统产业,但也是一个可持续、高科技的朝阳产业。在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沭阳将把纺织产业发展置于全县产业发展体系进行重点规划、培育和推动,充分发挥沭阳在区位、人力资源、政策、政务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打造更多扎根沭阳、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形成沭阳纺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这个纺织“情结”让沭阳毫不犹豫地冠名了此次全国纺织行业的新闻奖,杨云峰希望,各级媒体能够更多地关心和支持沭阳纺织产业发展,更多地聚焦和报道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鞭策和鼓舞纺织服装行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从今年的纺织服装业形势说开这个奖的意义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增长形势放缓和外贸出口受阻,作为我国纺织行业重镇的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冲击不小,各种唱衰我国纺织业的新闻报道屡见报端,其描述的萧条景象不禁让人有种大厦将倾的恐慌感。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副会长高勇用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确实进入了一个结构调整阶段,但是远没有一些舆论所描述的万马齐喑那样可怕。

“从GTP增长情况看,今年1―8月份纺织行业的增长量和各大工业门类相比,还能排名前五,我们的增长应该说还是比大部分的工业门类要好。”高勇说。

高勇介绍,今年1―8月份全国的纱产量还有4.36%的增长,服装产业有0.81%的增长,化学纤维产量有10.24%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有7398亿元的投资,增长率15.77%。基本上处在一个中低增长的态势。

“目前困扰纺织行业的主要问题还是需求不足。”高勇说。

一是国内社会消费品需求增长速度明显放低了。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需求增长只有10.2%的增长率,低于往年的平均水平。另一个对纺织业影响巨大的问题是出口。今年1―8月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1891亿美元,是-4.45%的增长,而且出现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出口的负增长里,从品种看主要是服装出口下降比较多,下降6.3%左右,纺织品出口略有下降。

高勇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际需求的疲软。”

据了解,今年1―8月份,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对美国出口额增长9%,基本保持了往年同期的正常水平。出口的下降主要是在欧盟、日韩及其他地区。

“这些地区出口额的负增长除了他们市场的恢复比较慢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汇率的影响,因为欧元、日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不断下降。”高勇说。

尽管今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出现了自2009年以来唯一一年的负增长,但是和全国的商品货物贸易出口相比,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目前还是处在一个正常的态势,并没有大起大落。

高勇认为,目前纺织服装行业这样的一个增长状态是比较理性的增长。

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纺织城人最常说的一个购物场所是大公司,即现在秋林公司所处的位置,位于纺正街与纺四路交汇的西南角。其原貌是青砖灰瓦的一圈平房,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40米,商场里边的地是青砖铺就的。在这个2000平方米的商场里,新华书店、洗染店、照相馆、土产部各把一个角,中间位置一南一北,是卖百货的,另外还有一个东郊食堂。大公司就是纺织城人的购物中心。

大型连锁超市进入西安12年了,纺织城居然没有一家。现在不同了,纺正街斜拐进纺五路,路西,一个很大的建筑工地的围挡上显示,这里将建一个很大的连锁超市,该超市的建成,将结束纺织城没有大型超市的历史。

纺织城改造工程拉开后,华润大手笔一次就布了两个点,看来是非常看好纺织城的前景。

从一业走向多业

从“一五”时期至今,纺织城就是一个以纺织为主的产业区域,特色很鲜明,半个多世纪来基本没有变化。

2008年,原隶属于唐华集团的三棉、四棉、六棉以及一印二次破产后,西安市国资委出资4100万元成立了西安纺织集团,接管了这四家企业,分别更名为西安三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六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欣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这一号称陕西最大的国企破产案的执行,纺织城也开始迈入一个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时期。对于西安市而言,要建设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拉大城市骨架,西安在继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之后,将目光移向了东郊的纺织城。

2008年出台了纺织城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在该规划中,纺织城将形成纺织、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房地产及旅游业五大产业结构,商贸物流产业这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堡子村商圈率先开始了大规模改造,未来一座功能齐全的集商贸娱乐、星级酒店、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中心即将在这里诞生。

纺织城发展物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已成网,将来在这里会逐步发展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信息等于一体的物流产业链。

房地产业则依“水”傍“绿”,在浐、灞河两岸,依托空间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建成一批亲水型、园林型高尚住宅区,打造西安最适宜人居的区域;围绕老社区、厂区和城中村改造,置换整合资源,进行房地产开发,改善现有居民居住条件,促进人口集中。

涅槃中的纺织城

依托世园会、广运潭,在纺织城建立旅游的二次消费承接区。充分发挥半坡遗址、浐灞河自然风景、纺织城工业遗迹、白鹿原生态农业、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优势,规划旅游线路、策划包装旅游项目,形成集遗迹游览、生态体验、农业观光、文化品鉴等于一体的系列城市假日旅游景观带,打造西安最理想的假日旅游目的地。

纺织城由于企业破产,下岗工人多达数万人,实行纺织城东区改造,就无法回避这一现实。产业调整时,要兼顾充分就业的目标。商贸、旅游业的发展,都利于吸纳劳动力。

对纺织城原主导产业—纺织,则实行升级换代。在灞河东岸新建一座现代纺织产业园,西安纺织集团在该园启动了30万锭的新厂区建设,预计今年年底,西安三棉、四棉等企业即可入园。同时,该园区承接来自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的迁移产业。

灞桥区通过实施旧城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把纺织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老工业基地综合改造示范区”,力争将纺织城改造成西部新的纺织服装基地。

此次实施的纺织企业的搬迁,不是简单的纺织企业“腾挪”再生产,而是按照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准,重新定位新企业,配置新设备,研发新产品,覆盖新市场,做精、做强纺织产业。同时,积极引进印染、服装加工及展示、家居、纺织品物流、研发等类型的企业,形成新的纺织集群。建成后的现代纺织产业园,不仅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纺织产业园区,还将成为西安东部一条新兴工业走廊,成为广大客商云集的新洼地。

只待旧貌换新颜

在西安市第四轮城市规划中,纺织城面积将扩大为36平方公里,北至陇海铁路,南至绕城高速浐河桥,西至浐河东岸,东至西康铁路。

在空间结构上,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将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格局。“一核”指商贸核心区;“两带”即在沿浐河、灞河两岸形成绿化生态带;“三轴”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大功能区”包括东部生态居住区、北部居住区、工业改造区、中部居住区、南部居住区、工业区。

2008年5月9日,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灞桥管理办公室(原名为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正式挂牌。标志着纺织城振兴计划工作正式全面铺开。

西安市向纺织城综合发展办下放了土地、建设、规划等10余项市级管理权限。在城市改造、企业改制、产业聚集过程中,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区突破以往的宏观管理体制,将自身政策优势、体制优势与灞桥区行政优势最大融合,发挥“聚合”效应,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区、办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据统计,仅仅3年时间,“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已实现融资18.64亿元,引进项目57个,合同引进资金506.83亿元;开工项目89个,完成投资227亿元。

纺织城综合发展办和灞桥区委、区政府正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呈巨变、八年现新城”的总体目标,加快灞桥滨河湿地生态公园、东城半坡国际广场—堡子村商圈、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及纺织集团新厂区、五星村、穆将王城中村改造、新市商圈、纺织旧厂区及生活配套区拆迁改造等六大重点区域建设,确保纺织城综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RCEP;TPP;纺织服装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CEP on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

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y transitions to the “new normal”,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s suffered the blow of world economic downturn and weak demand.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obvious signs of shrinking on traditional export markets. However, China-led 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negotiations recently have accelerated, which bring new variables to the diffultyridden export-oriented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By comparing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 data in recent years in different markets and regions, and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lated policies,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once the RCEP is reached, the influence it will bring to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s,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Key words: RCEP; TPP; textiles and garment

一、RCEP概述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又称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在2012年东盟峰会上提出,随后得到中、印、日、韩、澳和新西兰的响应,形成“10+6”的格局。区域内通过削减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旨在建立一个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区。自2012年开始谈判以来,RCEP拟覆盖全球48%的人口,全球1/3的GDP和进出口贸易额。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开始RCEP加速谈判节奏,表明各方达成共识的心情迫切,虽然各成员国之间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但达成基础性谈判成为大概率事件。

拥有12个成员国,经济总规模和贸易额都超过全球的1/3的TPP常被认为是美、日联合遏制中国的协议,美国力推TPP本意是配合其战略重心的东移,但在标准制定上,背离了大部分国家的实际。美国为实现自身利益,一方面希望通过打开其他国家的市场,为其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产业,如农业赢得优势,而另一方面却不愿在其不具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和鞋帽等产品方面做出让步,导致内部难以避免的分歧,而直接影响谈判进程。反观RCEP,则是在尽量考虑到各成员国的可接受程度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更具有渐进性和过渡性,因而对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更高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图 1 为RCEP和TPP国家构成对比。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现状

自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世界经济低迷、市场需求动力减弱、综合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外贸罕见地出现了进出口双降的现象。新背景和形势下,中国纺织服装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走弱,份额出现连续下降,特别是在世界主要市场,自2010年以后出口增长率和占比出现明显松动迹象,这都预示着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传统市场的优势正在逐渐削弱,开辟并建立新的市场迫在眉睫。图 2 为2007 ― 2015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情况。

WTO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一纺织服装贸易大国,全球份额达到37.1%,但近年来在主要市场上的表现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在整体出口形势出现下滑的同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传统三大市场的表现不甚理想。

1. 欧盟市场

中国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欧盟,虽然从总量和占比上,我国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近年来地位开始出现动摇。如欧盟市场的中国份额在2011 ― 2014年减少了3.3%,而服装份额下降趋势则更加明显,与之对比,东盟的一些国家则保持了增长。另据资料显示,2011 ― 2014年我国占欧盟服装进口份额下降5%,时至 2015年,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4%(D 3),而且资料显示占比在持续下降中。如以2015年1 ― 10月数据为例,其中纱线出口量价齐降,出口量降15.91%,出口金额同比降22.61%;家纺商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5.45%。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2015年行业数据也佐证了当前的现状,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有进一步下降的压力。

反观东盟国家和处于南亚地区的孟加拉国,纺织品服装竞争力逐渐显现后发优势(图 4)。东盟国家对欧盟市场出口总额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占比也保持了持续的提升,如2011 ― 2014年孟加拉国占欧盟服装进口份额增加了3.5%,2015年欧盟市场的孟加拉份额增长幅度为2.6%,对中国形成显著挤压。

2. 美市场

中国目前是美国纺织品服装的第一大进口国,近10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市场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美国成为我国唯一保持出口增长的传统大型市场,但占比却出现持续下降(图 5)。仅2011 ― 2014年期间在美国市场,我国份额就减少了0.5%,虽然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却快速增长2.6%,成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的第二大进口国。从中商情报网提供的2015年行业数据可以看到,2015年1 ― 9月,越南多个纺织产品出现良好的表现,如纱线出口量价齐升,出口量同比增长2.58%,出口金同比增长0.88%;棉布出口增长较大,出口量同比增长12.77%,出口额同比增长11.85%;家用纺织品出口同样增长较快,出口量同比增长11.64%;针织服装出口增长更是快于梭织服装,出口量同比迅猛增长12.39%。

尤其是越南加入TPP后,成为中国诸多企业走出去首选之地的同时,也吸引着来自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投资建厂。各种有利条件的叠加,使得近些年越南纺织服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不但纱线、面料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并借机完善整个产业链,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展开同中国的直接竞争。从近 3 年情况来看,东盟地区,尤其是越南在美国市场无论总量还是占比均出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图 6),而且还会继续持续,这将对中国在美市场份额造成持续挤压效应。

3. 日本市场

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人民币对日元升值和订单加速转移东南亚诸国的影响,再加上中日在上的之争,种种不利因素导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日本出口持续下降(图 7)。虽然在日本市场中国份额曾高达75%,但下降速度很大,如2011 ― 2014年度减少了7.4%,与之对比的是,东盟的越南份额则增加了3%。从2015年1 ― 9月的同比数据来看,我国纺织服装对日本的出口量明显下降11.59%。其中,纺织品下降9.84%;服装下降12.02%,化纤纱线下降10.23%,家纺商品下降9.93%。

亦同美国市场情况,越南在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中排名为第 2,且仅次于中国,而且随着中国总量和占比的持续降低,越南的总量和占比稳步增长(图 8)。

三、RCEP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的影响

RCEP 的目标是消除区域隔阂以及因而带来的贸易壁垒,建立一个自由度高,管理体系完善的贸易和投资环境。虽然目前谈判仍在进行当中,具体条款细节没有公布,但可以预期的是,RCEP自由度将远高于中、日、韩现有的自贸协定,以及当前东盟与六国之间的自贸协定。

RCEP很可能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由中国主导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一旦RCEP落地,将大大加强中国在亚太区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美国主导的可能将中国排除在新贸易体系之外的TPP、TIPP展开有效反击。在国内经济结构艰难转型,海外出口局面下滑背景下,RCEP给中国纺织服装品的出口带来了新的契机。

1. 利好于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RCEP区域的出口

从2015年统计数据来看,原本在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占用举足轻重的日本市场已经被东盟超越,东盟成为我国第三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地位仅次于欧盟和美国(图 9)。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加入RCEP后,加上东盟市场,RCEP区域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份额接近30%。RCEP区域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接近世界一半,GDP占世界的1/3,RCEP的重大意义在于将一个占世界人口近一半的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区域高度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贸易和消费市场。

以RCEP中“+6”成员国韩国与澳大利亚为例,两国同为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国,分别位居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第 7 位和第10位。2015年,在传统市场出现连续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对韩、澳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同比增长11.2%、0.8%(表 1)。可以预期,RCEP成功落地以后,两国同我国的外贸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而同属发达国家行列的韩、澳两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对缓解当下传统市场份额下滑起到积极作用。虽然身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的纺织服装产业同样会受到某些程度的冲击,但RCEP对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长远发展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远高于当下的冲击。实际上,RCEP协定在推动我国经济深度开放的同时,贸易活动带来的贸易放大效应也会变得更为明显。

当然,RCEP不仅仅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形成利好,同样利好于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飞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资源和价格优势,在同我国传统三大市场正面竞争同时,会趁机加大RCEP区域内部市场的占有程度,甚至有学者担心会不会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生弊大于利的效果。如果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仍然停留在产业链低端环节,则弊大于利;当前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正在向附加值高的价值链两端延伸,RCEP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出口的促进作用恰恰倒逼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避开低端不利竞争,加速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扩大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 有利于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形成新的出口市场

在2015年纺织品服装主要市场出口形势不利的背景下,部分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却逆势出现积极的态势。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中东地区出口量增加4.6%,非洲地区同样出现了5.2%的增长。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势更加喜人,28个实现增长的国家中,有16个国家增幅超过10%。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出现增长的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大,发展后劲充足。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更有利于国内纺织企业在周边政治风险犹存但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进行布局。尤其是人口超过10亿的印度,虽目前尚未与我国达成FTA,但处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东-南亚地区重要发展位置,因此一旦RCEP落地并有效运行,将会加大对印度市场的开发力度,因而RCEP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利好本区域内市场,更会形成与“一带一路”遥相呼应的局面,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积极走出去和扩大海外市场有利。

在新的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产I海外转移大幕已开,趋势已定,并且转移范围越来越广,由最后的服装加工环节向全产业链,尤其是产业链上游发展。在周边东盟成员国纺织服装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国内成本上升的情形下,实现跨国资源的整合,打造“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布局模式,正成为我国纺织企业的全新选择。在纺织服装产业国内转型、国外主要市场出现下滑、外加TPP等规则的限制情况之下,RCEP的启动非常具有意义,一旦启动不仅可促进我国企业利用自贸区关税优惠来开拓亚太市场,还可推动重点企业“走出去”,同时对我国企业进行跨国资源配置,突破TPP的封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建议和对策

1、国家强力主导RCEP,促进谈判进程

RCEP虽然由东盟提出,但是目前背景下,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大国,中国一方面有责任,另一方面为国家利益也必须在RCEP建设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一旦RCEP在中国主导下建成,将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被欧美国家左右,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最大规模的自贸区。中方主导下的自贸区,在促进区域内贸易往来同时,还会对自贸区内所有成员国带来新的影响力,以缓解中日、中韩、中国南海等地区地缘政治压力,更有利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借国家强势之东风积极开拓更大的市场。

2. 行业协会积极提供助力

纺织服装行业相关协会在资源和信息以及政策解读方面经验相对较丰富,并且对于主要市场的企业运营情况了解透彻,在RCEP谈判进入关键期的宏观背景下,行业协会应该积极对RCEP相关国家和区域进行市场考察和政策解读,并利用已有的资源,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对接,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第一时间走进充满潜力的国家和区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积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谈判,以及前期做的诸多准备工作,就为国内很多想去开拓印巴市场的纺织服装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企业提前布局,抓住新机遇

当前国家经济层面的竞争,往往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家战略层面的竞争。在国家战略布局的支撑下,跟随着国家战略推进的脚步,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随着中国“亚投行”、“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落地,国家战略帮助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打开了通往南亚和中东的市场大门,新时期下我国主导下的RCEP再次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带来新的机遇。

企业只有提前谋划,提早布局,紧跟国家战略脚步,国家战略影响力延伸到哪里,企业就敢于把市场开拓到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贸易格局中先发制人获得主动,为企业更进一步国际化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在当下由欧美国家主导的世界贸易格局下,中国积极主导并促进RCEP谈判,倡议互联互通,成立亚投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丝路基金,有力地展现了中国的影响力,对于建立更加公平自由的区域性贸易新秩序,促进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和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赵亮,陈淑梅.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基于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与RCEP的比较研究[J].经济评论,2015(1):92-102.

[2] 郭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促进作用分析[J].纺织导报,2016(3):84-87.

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摘 要】山东省政府日前通过《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我省要实现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的跨越的目标。本文通过用工短缺产生的动因,分析用工短缺对山东省纺织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基于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模型和Humphrey和Schmitz升级理论,提出了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用工短缺;纺织业;转型升级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EYD045)。

作者简介:张洪营(1980—),男,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0 引言

山东省政府日前通过《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要实现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的跨越的目标,为我省纺织业指明了方向。山东省是我国纺织大省,也是中国纺织服装重点生产基地,纺织“上青天”就包括我省的青岛。然而近年来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国际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短缺及价格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纺织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其深入研究将对我省纺织业顺利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出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通过阐述用工短缺产生的动因,分析用工短缺对我省纺织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出基于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模型和Humphrey和Schmitz升级理论的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

1 用工短缺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随之明显暴露出用工短缺的问题,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扩大规模带来很大影响。用工短缺主要指“民工荒”,正式提出“民工荒”这一概念是在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后,媒体开始关注这一现象,一时间“民工荒”成为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并逐渐进入学术研究领域。

自2004年出现“民工荒”问题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认识逐步深入。陈民强(2005)指出民工荒的根源就是权利荒,并从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的不平等、受教育权和发展权的限制以及社会安全感的缺失三个方面加以说明。李宝元、王泽强(2009)认为“民工荒”主要不是一种总量上的劳动力短缺,而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特定历史阶段上的凸显,且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渐进扩散性、素质结构矛盾以及年龄性别差异性。贾先文、黄正泉(2010)就认为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短缺或制度短缺,是民工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用脚投票的一种理性选择。简新华(2010)认为民工荒是与劳动力供求和价格有关的因素,因而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王呈斌、毛晓燕(2010)通过市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民工荒”的现状、特征,认为劳动力流动相对收益减少是其根本原因。综合国内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可以现阶段用工短缺现象的存在的必然性。

2 用工短缺对我省纺织业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用工短缺在短期内会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将迫使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彻底转变盈利和发展方式,并通过行业洗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茅于拭(2011)指出,那种认为工资上涨会使中国丧失比较优势从而阻碍经济发展势头的观点是短视的,从长远目标来看,“民工荒”带来的工资上涨正在帮助产业升级这一经济结构调整的实现。同时他认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办法不是勉强保持低工资政策,而是进行专业升级,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靠技术和创新提升企业的附加值比例。

2.2 消极影响

用工短缺不但减少了企业可以雇佣到的劳动力,也降低了可雇得的农民工的素质,从而阻碍了企业生产过程的持续协调开展,降低了企业利润的提高和生产积极性。

用工短缺带来的劳动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我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西部甚至国外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和国家转移。伴随产业转移将会使得我省在纺织业的投资不断减少,最终出现行业性或地区性产业空白现象,影响我省纺织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路径

山东省政府日前通过《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要实现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的跨越的目标,为我省纺织业指明了宏观方向。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的体现在两端的研发和品牌,而处于中间的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理论为我省纺织业提供可供参考的具体的转型升级方向。

为了使我省纺织业顺利的转型升级,根据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模型和Humphrey和Schmitz升级理论,本文提出了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如图1。Humphrey和Schmitz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升级的理论路径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的方式。

3.1 变革企业理念

根据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中过程变革理论的阐述,企业变革遵循:解冻—变革—再冻结的三过程。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开始解冻,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企业丧失竞争力,为了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变革,变革理念先行。

企业改变过去低成本、低利润的传统观念, 转移到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价值观念中来,引导企业在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组织形式、企业文化等方面创新。不断增加企业的品牌内涵价值和内涵,为企业的业务优化和战略转型做好准备。

3.2 实施业务优化

纺织企业实施业务优化战略,实施品牌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发展“四大”战略,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纺织企业加快推广节能环保工艺技术,发展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多组分纤维面料的染整以及特殊功能整理;同时加强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企业的创新内涵。

3.3 加快战略转型

在企业理念变革和业务优化的基础上,加快纺织企业的战略转型,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青岛大学部级新纤维材料技术中心,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提升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战略转型,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加快品牌创新,由品牌加工向自主品牌转变,提升和扩大大众时尚品牌产品制造,借助国际品牌构筑我省服装的顶级品牌和一线品牌。

加快战略转型,实施市场优化建设。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网络经销商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合资、合作、自营等方式,建立和进入主流销售渠道,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建立完善的市场网络,增加市场份额。

3.4 优化企业管理

在业务优化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管理。积极引入和采用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全行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自主品牌培植力度,加强产品设计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坚持走新型制造、精品制造、高端制造道路,把山东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服装制造基地。加强新型管理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开通管理者的视野,为纺织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3.5 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根据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中过程变革理论的阐述,企业变革遵循:解冻—变革—再冻结的三过程。纺织业经过优化企业管理和实施战略转型,依托我省纺织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装备优势、文化优势、区域品牌优势,加快发展纺织服装、印染、新型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业,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阐述用工短缺产生的动因,分析用工短缺对山东省纺织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基于Rajagopalan & Spreitzer企业变革模型和Humphrey和Schmitz升级理论,提出了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我省纺织业通过变革企业理念、实施业务优化、加快战略转型、优化企业管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保障我省纺织业在用工短缺背景下顺利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陈民强.“民工荒”的根源是“权利荒”:兼论农民工权益的维护[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4):13-17.

[2]贾先文,黄正泉.“刘易斯拐点”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J].统计与决策,20010(15):76.

[3]李宝元,王泽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契机:关于近年来“民工(技工)荒”现象的劳动经济学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3):64-68.

[4]简新华.“劳工荒”的原因、利弊分析与合理应对[J].中国经济问题,2010(3):9-13.

[5]王呈斌,毛晓燕.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用工荒”现象探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4):74-79.

[6]茅于轼.工人加薪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J].传承,2011(1):43.

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一、2011年3月份外贸景气指数呈一定幅度下滑走势。

1、北非中东局势不稳,给绍兴县外贸出口产生影响。2010年,绍兴县对北非动荡诸国合计出口额约3亿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量的3.8%,其中对埃及出口最大,出口企业442家,出口额达到2.1亿美元。截至目前,北非中东诸国仍处于不稳定甚至动荡之中,利比亚战争,也门等一些国家政治局势紧张,且北非紧张形势尚在持续,经济发展都受到很大程度冲击甚至遭到重创,民众购买力和市场需求大大受损。预计短时期内,绍兴县对北非及周边区域的出口将会明显回落。近期,中国轻纺城一外贸业务员接了一笔不小的订单,且利润不错,但他却感觉这如“烫手山芋”。因为是北非的单!那儿局势动荡,风险很大,订单不敢承接。因外贸出口局部受阻,致使3月份外贸景气指数环比下滑。

2、出口增速仍将放缓。因2010年末人民币连续升值,引发市场对2011年春季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1月4日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6215元,至3月31日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5564元。外贸依存度高、行业平均利润率偏低、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以来人皆共识的现状。业内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11年或将升值5%,这无疑让我国利润较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雪上加霜。2011年春季外贸形势也由此陡添阴霾,外贸企业的复苏道路面临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小型出口纺企仍将首当其冲。人民币升值对2011年的出口仍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小型纺企。小型纺企产品利润相对较薄,且没有完美的外汇风险防范系统,2011年春夏季仍将受到一定冲击,受诸多不利因素制约,出口增速仍将放缓。

3、新兴市场贸易摩擦增加。土耳其计划对华面料加征28%的进口关税,包括棉、毛和化纤梭织面料等13个税号的纺织产品将面临提高进口关税,这是土耳其在2008年取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限制后发起的对全球面料供货商的限制措施。绍兴为主要涉案地区,有涉案企业近百家,其中100万美元以上企业35家,绍兴县涉案金额达1.5亿美元,占全国28%。土耳其市场2008年取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限制后迅速开拓新兴市场,经过3年时间,绍兴县不少纺企在土耳其有了稳定市场基础。虽绍兴出口土耳其总量较小,对整个纺织业发展影响不大,但若此计划实施,会把不少盈利能力较弱的出口企业挡在土耳其门外,损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对涉及企业而言,影响颇大。

4、成本上升订单转移,纺织品出口受阻。因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生产商宁愿更多向本土市场供货,而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明显减少。许多国家采购商都认为今后中国工人工资将会大幅上涨,产能势必将会被压缩。从去年末开始已经有生产厂家出现供货推迟现象。所以许多厂家为了保证有货供应,现在都要提前一年下单。所以现在很多国外纺企准备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拟将生产部分转移到波罗的海国家或者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甚至印度和越南、孟加拉等国。又因限电避峰,订单交货日期延长,致使部分绍兴纺企外单承接明显不足。

5、多类纺织品出口下降。本期棉及其混纺面料、化纤长丝面料、化学短纤面料、刺绣品、日用家纺面料、窗帘帐幔、针织钩编物和浸、涂、包覆纺织物外贸景气指数不等量下跌,拉动总类外贸景气指数环比下滑。

二、2011年1月份外贸价格指数呈攀升走势。

1、劳动力成本上涨,纺织品出口单价继续提升。2011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仍较为复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乏力、债务危机以及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春节以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一些内陆城市又纷纷闹起了“用工荒”。而纺织业作为劳动力密集行业,用工需求更大。节后各纺企纷纷就纷纷开始招工。而在用工偏紧的格局面前,企业不得不为“招兵买马”而使尽浑身解数,提薪,减少工作量,增加假期,福利补贴等等。而涨工资是今年企业招工的一大吸引点。因用工荒矛盾较为突出,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印染加工费用上涨,绍兴部分纺企成本压力增加,致使纺织品出口单价继续提升。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侵蚀出口型企业的订单利润,促使出口订单的合同价格继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