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电子技术认识

电工电子技术认识

电工电子技术认识

电工电子技术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电子技术;应用;改革

电子技术的出现、发展与成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便利,企业也是电子技术的受益者,日常的工作、管理、安全等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身影,企业也因为电子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水平,让自身拥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企业自身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国经济的整体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拥有了众多新的形式,能够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及时对自身的电子技术进行调整,对电子技术的应用进行改革,保证企业自身不被时代淘汰,跟上时展的潮流。

1企业电子技术应用改革存在的困难

1.1企业领导轻视此工作

自从我国经济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我国各个企业便开始兴起,电子技术的应用随着企业的出现而出现。很多企业领导人不了解时代的发展,不知晓电子技术有进行了怎样的变化,拥有了怎样的功能,他们在乎的只是企业正常的经营,尽可能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拥有更多的盈利,在电子技术的应用上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趋势,对电子技术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本世纪初。企业领导的轻视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在我国众多企业中,电子技术应用改革存在较多困难,各类设备设施无法及时进行更换,众多电子技术无法在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得到具体应用,我国企业在电子技术应用改革上进展迟缓。

1.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导致企业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重要原因。电子技术不同于其他技术,需要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够进行准确操作,保证整个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顺利进行。各个企业虽然拥有一些电子技术人员,但是他们能够做到的只是一些日常的维护工作,在电子技术应用改革过程中只是杯水车薪而已,难以满足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需求。大多数企业思想较为保守,过于重视自身各类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而忽略了电子技术的应用改革工作,这明显偏离了改革工作的重点。电子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不断有新的内容被加入电子技术之中,企业想要在当代生存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电子技术应用改革是一项必须的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没有人能够胜任这一工作,企业电子技术应用改革无法正常进行。

1.3企业部门之间缺乏交流

企业电子技术应用改革工作是一项大型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一工作的有效性,让与之相关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我国部分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各个部门由于自身工作问题,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部门员工、领导虽然处于同一工作环境,但是在平时却没有任何往来,这样对电子技术应有的改革是不利的。企业是一个整体,各项工作都需要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协调才能够顺利完成,如果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最为基本的交流,总是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那么信息无法在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传达,企业自身工作必然会出现问题,不仅是企业电子技术应用改革,连企业最为基本的经营活动都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阻碍企业的整体发展。

2企业电子技术应用的改革方式

2.1领导提升重视程度

电子技术应用改革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企业领导需要改变对电子技术应用的看法,提升对电子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让电子技术应用改革工作在企业内部能够正常进行。企业领导需要重视电子技术应用改革,了解电子技术应用改革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认识到电子技术应用的改革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会议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强调,让整个企业树立对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观念。领导的态度对企业员工有着直接影响,员工也能够认识到电子技术应用改革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注重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进行,企业内部因此会拥有电子技术应用改革氛围,企业自身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途径。

2.2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企业电子技术应用改革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企业领导需要对这一点有着最为基本的认识。如果企业想要让自身的电子技术应用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就需要对原有的电子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提升他们在这一方面的专业能力,让企业内部的电子技术人员拥有进行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素质与知识,保证企业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顺利进行。电子技术应用改革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有着较大的区别,它对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在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也可以外聘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让他们直接负责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工作,或者对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技术人员能力符合企业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要求。

2.3各个部门加强沟通交流

企业电子技术应用改革是一项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工作,企业各个工作部门都应该对此保持高度重视。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缺乏是阻碍这一工作在企业内部进行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领导应该了解到这一问题并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敦促各个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保证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正常进行与有效性。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各个部门管理者增加沟通机会,或者要求几个平时沟通交流较少的部门共同承办活动,让这些部门的管理者以及员工都能够拥有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升企业各个部门的一致性,信息之间能够互相传达,在企业进行电子技术应用改革工作时能够积极配合,保证电子技术应用改革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旭花.从企业需求探析电子技术课程改革[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01):9-10.

[2]龚谨.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3(26):34-35.

电工电子技术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

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推进了电力电子技术不断更新,为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注入新的内容。为此,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中,改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培养更多符合时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现状与呈现问题

随着时展,我国高校日益认识到培养与提高人才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更应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视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应用能力强的电气工程类人才。但受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依旧以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为主,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缺少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熟练掌握专业应用技能,以致出现学生就业难、毕业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现象。

针对课程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

以项目教学法统领电力电子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产业非常巨大,且电力电子技术已被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熟练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即是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针对于此,提出以把教学、实践与工作和科学研究相接轨,以保证多数的学生学到扎实的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教学、实验和课内外项目实训。教学和实验两部分对所有学生实施,形成有机整体,按学习内容构成后期项目实训。校内实训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的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本学院开设了开关电源的制作、安装、调试的实训。校外实训通过校企合作,联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有效地应用启发与探究等新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基础知识过程应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解决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工程实例。

建设实训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即建立一个综合的实训平台。自2010年以来,在学院的支持下,开设了电力电子技能的实训项目,实训内容是设计制作开关电源,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关电源实训平台,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学生能够做到独立设计、购买所需器件及独立制作、调试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加独立的去思考认识电力电子技术基本软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等。

在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寻找到电力电子技术的踪迹,因此在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认识该技术的实用性,援引了调光台灯、电动自行车等实例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通过自己组装或设计简单的电力电子设备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的推进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并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建立起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大大的推进作用。

产学研结合,提升实践能力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即落实产学研结合教育。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积极申请了相关的创新项目多项,并付出行动参与课题研究,自觉主动提高个人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及参加技能赛事,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通过电源类题目的赛事,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技术、技能。目前已得奖共28项。

在当前的电气工程领域,需要人才能较系统地掌握电气专业知识及专业应用技能。对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性结合,并探索更为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后对岗位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促进电气类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韩唏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2(4):55-58.

[3]高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0-12.

电工电子技术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理论和实践;电子工具;电子元器件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社会对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同属电类技术,而且是知识性、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和很强的实用技术,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轻轻松松上手,如何为学以致用,成为广大初学者最关注的问题。电子技术是电子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电子技术知识是必要的。现结合电子技术教学与实践,谈几点学习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大部分学校教学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听得懂,愿意听,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被动接受。因此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教授知识需抓住精髓,抓住要点,不强求全面的知识体系、理论和原理。比如说学习电子技术,首先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分析知识,但并不是深奥的电路分析,电路结构等,而是在电子技术上一些常用名词的定义。如:

(1)什么是电压?电流?功率?等一些常用电学物理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

(3)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定义及区别。

(4)二极管、三极管结构和特性

2.掌握常用电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电子电工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理论功底,还必须有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脱离实践谈理论是徒劳的。当然也不必要去学习一些高端设备的使用方法,只需掌握一些常用的、基础的工具使用。

首先是万用表的使用:万用表是电子电工技术必须掌握的工具,是一种可以测量多种项目的便携式仪表,在电子电工技术中主要用来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在电子元器件选用中,它可用来检测元器件的好坏或性能优劣,属必备的测量仪表之一。每一位电子技术工作者都应当非常熟练地使用它。万用表有指针式与数字式俩种。

2.1指针式万用表

目前市场上指针式万用表的型号较多,有袖珍式的,也有便携式的。但其结构不外乎有外壳、表头、转换开关、调零电位器、表笔及其插孔组成。正确使用万用表是顺利进行各种测量的前提条件。首先应全面了解掌握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及一般性使用保管方法;其次熟悉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2.2数字式万用表

数字万用表属于紧密电子仪器,应杯家爱护,使用前应全面了解装我数字式万用表的性能,仔细阅读说明书;其次明确测量项目和测量方法。

其次是焊接技术:主要学习手工焊接技术,使焊接点牢固美观,满足工艺要求。要达到较好的焊接技术是需要勤加练习,孰能生巧。首先正确使用电烙铁,其次应熟悉电烙铁的分类,根据焊件来选择,最后能正确使用焊料。电子产品组装的任务是在印制电路板上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焊接,焊点的个数从几十个到成千上万个,如果有一个焊点达不到要求,就要影响整机的质量,因此在焊接操作时应注意几点:

2.2.1焊点的机械强度要足够

为办证被焊件在受到振动或冲击时不至脱落、松动,因此要求焊点有足够机械强度;。

2.2.2焊接可靠,保证导电性能

为使焊点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必须防止虚焊。

2.2.3焊点表面要光滑、清洁。

作为电子技术工作者若能熟练掌握这俩种基本工具对实践操作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3.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3.1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

认识常用元器件是学习电子技术比不可少的。电子元器件并不是说只认识它们外形,更要从它们的内部性能上了解其本质性的东西――参数。了解它们的分类,结构,原理图。

3.2常用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元器件的检测是电子技术中重要的一项技能,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万用表检测元器件好坏。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它综合了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因此,在学习元器件工作原理和万用表使用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每一个元器件的参数、正常工作条件和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只有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正确检测元器件的好坏。

4.学会作图和识图

电路图又称作电路原理图,是一种反映无线电和电子设备中各元器件的电气连接情况的图纸。通过对电路图的分析和研究,就可以了解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因此识图是学习电子电工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怎样才能尽快学会看懂电路图呢?这需要对电路图的构成要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熟悉组成电路图的各种符号,了解并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性能特点和基本要求,掌握电路图的一般画法规则。

4.1作图

一张完整的电路图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包括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连线以及注释字符等。为了准确、清晰地表达无线电和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使看图者能够准确、方便地理解电路图的内容,绘制电路图时除了要使用规定统一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外,还应遵循一定画法规则。

4.2识图

分析电路图,应遵循从中整体到局部、从输入到输出、化整为零、聚零为整的思路和方法。用整机原理指导具体电路分析、用具体电路分析诠释整机工作原理。

4.2.1搞清楚电路图的整体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4.2.2判断出电路图的信号处理流程方向

4.2.3以主要元器件为核心将电路图分解为若干个单元

4.2.4分析主通道的基本功能及其相互接口关系

4.2.5分析辅助电路的功能及其与主电路的相互关系

4.2.6分析直流供电电路

4.2.7分析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5.培养兴趣,敢于动手,大胆实践

学习电子专业应从培养兴趣做起,让兴趣成为敲门砖,兴趣是学好电子技术的捷径。通过学习电子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电子制作比赛,如电子琴、声控开关、闪烁灯等。课余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电子报》、《无线电》等电子杂志,丰富实践操作知识。养成动手习惯,提高制作水平,对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更要多和同学交流,加入电子制作群或论坛,互相交流成功经验,从中得到更简单更有趣的制作方法。

6.善于总结,积累资料

电子技术是需要不断总结提高的。在学习实践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多做笔记,将每次实践心得,技巧,关键点,失误点记好,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一些电子报刊,随时将看到的元器件使用、性能,电路分析等技巧收集起来。

电子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但只要你肯下苦功,勤于用脑动手,方法得当,就一定能登上电子技术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石生.电路基本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唐庆玉.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清华大学.2009.

电工电子技术认识范文第4篇

一、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保存和开发利用,都要靠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形成者及其管理人员实施。没有形成者及其管理人员,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培养一支合格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队伍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这就造成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⒈信息内容数码化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转换为数码或符号,进行存储、传输。纸质档案是由文字、图形、图像等直接显示其信息。这样,管理人员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所记录的信息不能直接阅读,要靠通过相应的软硬技术还原后才能知晓。管理人员如不懂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和相关设备,就无法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

⒉文档处理一体化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和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相关设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了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相关设备,就没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可言。纸质档案在归档前的文件阶段,档案人员无须过问或参于管理,无须知道文件产生背景及其印刷等有关技术。待到文件阶段的后期,对那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由文书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而电子文件归档必须要了解形成电子文件的相应软件和设备。在电子文件设计形成阶段,档案人员就要进行指导,使生产的电子文件能按归档要求归档,并能进行统一管理和长期保存;同时还要了解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产生背景、数据格式、以及相应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电子文件形成后,在使用过程中,档案人员要参于对其管理,熟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并进行积累。要及时按档案整理、鉴定的有关要求,对电子文件进行收集、整理、鉴定、归档。否则长时期不过问,相关技术发生了变化,设备陈旧或更新,原来的电子文件,在新的条件下必然读不出来,真实记录就可能遭受损失。从管理方面看,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之间很难划分出明显的界限。电子文件的形成者,电子档案的管理者,要通力协作,才能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因此,在电子文件时代,文档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

⒊保管保存技术化

电子档案的保存要比纸质档案保存复杂的多,纸质档案只要符合保管、保护条件,就能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而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就不那么简单。首先要考虑电子档案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等,这就要求不仅保存电子档案所表述的信息,而且还要保存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及背景信息等。电子档案所依赖的电子计算机发展很快,设备不断更新,软件技术日新月异,其存储载体性能也不甚耐久,磁性存储载体常有退磁、粘连等现象,光盘也有矫变和保护膜遭受划伤等现象。这些都是影响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不利因素,需要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并且要有一套整的对策、技术和措施。

⒋利用形式多样化

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保存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对于纸质档案的开发利用,我国已有一整套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对于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将会出现一系列新问题,如怎样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又如电子档案利用场所,是允许上网利用?还是只限于在档案馆(室)的借阅系统?还有电子档案的保密问题等等。这些都要根据电子档案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法,不能照搬纸质档案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方法,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软硬件技术保证才能开发利用好电子档案。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困难性

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极其困难而艰巨的任务。这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一套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前者不懂电子文件形成、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就无法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更无法达到长期保存和开发利用电子档案的目的。后者不懂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无法理解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必要性和严重性,无法实施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整理、鉴定、归档,也就不可能采取一切必要的技术和措施,长期保存电子档案。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凡是从事纸质档案管理的人员,都能管理电子档案室;也不能机械地认为凡是懂得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或数字通信技术的人员,都可以管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管理是由于电子文件的出现而出现的新的事物。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电子时代,电子档案的实质是技术工程;电子档案管理,实质是一项档案技术工程的管理,是一门新型的档案管理学科。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既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它必须将这两门学科溶于一休,否则就无法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这就大大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

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的知识的技能,才能适应其岗位职责的要求。

(一)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⒈了解档案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明确档案的基本含义、本质属性和档案种类的划分。

⒉掌握档案利用的需求和提供利用的原则、方式和方法,掌握档案管理和利用中有关信息反馈技术和方法。

⒊掌握影响字迹材料耐久的因素;掌握一般声像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和保护条件;掌握档案库房内外温湿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掌握微生物、鼠类危害档案的防治措施、技术和方法。

⒋了解文件的概念,明确文件及公务文件特点、功能及其表现,划分公文立卷范围和编制立卷类目等。

(二)电子计算机应用知识

⒈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机器。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目的是了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懂得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及外部设备等,牢固地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

⒉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完成电子计算机本身的管理或针对不同的信息处理任务而编制的程序及文档。电子计算机是靠人们把事先编好的程序装进机内之后才能工作,而程序是由程序人员编写和调试。程序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问题,然后确定计算方法,构造数据模型,写出流程图,选择适用的语言,编写出程序并上机反复调试,直到满足实际需要为止。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就是要了解熟悉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和其它数制的转换关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等,掌握程序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⒊现代通信及电子计算机网格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都是依靠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通信设备来处理、存储和传输的。认真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就是要了解现代通信的工作原理及所需设备的作用、性能及发展趋势,掌握信息存储、传输的方法和技术,为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打好技术基础。

⒋办公自动化(OA)及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部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和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并产生着大量的电子文件。我们掌握了办公自动化、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本知识,就掌握了电子文件从产生到动作的过程及规律,便于从电子档案管理角度提出电子文件形成和归档的技术要求。

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部门应用知识。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正在两个方面迅速地展开:一是为提高纸质等载体档案的管理效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而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二是电子文件归档及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也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学习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应用知识,就是要了解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掌握各种应用的典型范例,熟悉其相应的应用程序等。更深入地拓宽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范围。

⒍设备维护知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涉及很多设备,如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字通信的一系列设备、电源设备、调控设备等。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对这些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是极其重要的。这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我们对这些知识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掌握一些保养、维修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

⒎标准化知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离不开标准化。它涉及到标准制定、贯彻、修订等知识和方法;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管理、电子文件生成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工艺流程、保存条件等多方面的标准内容。了解并制定、完善这些标准,才可能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外语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子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1.引言

由于我国高校在校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使大学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压力。另外,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缘故,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造成大学就业难的重要原因。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的宗旨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该认证以能满足企业对电子工程设计人员的要求为最终目标,认证体系以教育部电子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课程为依托,以企业电子设计实际工作内容为主导,并与电子设计竞赛充分结合,使通过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的人士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2.电子工程师资格认证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准入制度。电子信息技术资格认证是促进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科协批准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开展电子信息技术资格认证工作。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的性质属于同行认可、社会承认。认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证标准注重能力、追求最大的社会认可度和最终国际认可[2]。中国电子学会的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体系和标准获得美国认证协会的认可,获得电子设计工程师证书的学员可以免试申请美国认证协会的“International Certified Electronics Design Engineer”证书。

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综合知识考核范围为:基本电路元器件的知识、常用集成电路的知识、基本电路知识、单片机基本知识、微型计算机基本知识、小型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常用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基本知识等。综合知识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电子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试题涉及较广的专业知识面,实际操作考试由设计题、软件编程题、综合操作题等题型组成。实际操作考试分为实操机考及实操动手两部分。实操机考与综合知识考试一样,采用全国统考,计算机答题。实操动手考试是在实操机考的基础上,利用电子设计工程实训实验平成机考要求的设计任务,并在实验平台上焊接、组装、调试通过,实现要求的设计内容。实操考试着重考查的是被认证学员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系统组装、焊接、编程及调试的综合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既要有稳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的试题命题着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参照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教学评估时的电类学生评测试题的相关内容和国内主要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课程及实验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命题,非常贴近学校的日常教学要求。参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的相关知识、系统组成、电路分析等要求,兼顾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通过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考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有更明确的思路,将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改进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适应社会需求。

3.电子工程师资格认证反映出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数严重偏向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因此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毕业生的整体动手能力比较差,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我院于2012年经审批获得考试认证特许,设立EDP考试认证中心,目前有实验箱30台,已组织一次认证考试,2013年春季考试通过率为81%。从考试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得不太理想,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差。因此,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好像已经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找到错误的原因,因为很多问题是由于在调试过程中错误使用仪器设备或者其他干扰原因造成的,而理论教学很多情况下只是理想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实际测试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是理论教学所无法预料到的,因此,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很多实验和实践环节的设置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因素,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的比例是否合适、实验设备是否充足、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高低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完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其专业特点就是宽口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适应面广,而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是检验学生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有益补充。因此,我们在完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认真做好认证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涵盖电子类学生所学的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接口技术等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实训实验箱的技术指标,利用面包板自行设计、焊接、调试电路,并将做好的板子直接替换实训实验箱上相应的模块,等所有模块都设计并制作替换完成,学生就完成了整个电子设计的综合实践课程。实训完成,学生将具备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该实训也可以与电子设计竞赛赛前培训相结合,作为电子设计大赛的赛前培训的基础部分。

培训以讲授为辅,实际操作为主。讲授部分主要是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实际操作部分是电路与小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实操培训可以与电子工程实训课程相结合,把电子工程设计中常遇到一些设计问题纳入到实训中。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子设计有一个连贯性的认识,利用EDP实验箱将整个设计过程分解成多个单元电路,根据一般工程设计的流程,分几个阶段逐一完成。在每一个模块完成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组成一个系统,进行系统联调,完成一个小系统的设计过程。对于水平比较高、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配上相应的设备,完成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的设计。每一个学生采用的设计方法及电路可以不一样,只要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就行。教师只负责把握大致方向,其他可以让学生自行发挥。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培训和竞赛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进取,学以致用。学生反映通过培训和锻炼,思维活跃、敏捷,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及小系统的设计能力,特别是硬件电路的设计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从已经组织过的一次认证考试结果可以看出,培训达到了电子设计工程师的考核要求。

4.2充分利用学校的电子工艺实训平台。为加强实践教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平台的实验实践课程依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类各专业实验室及电工电子工程实践与创新基地。该中心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电工电子实习、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在这里,免费为学生提供常用仪器仪表,如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模拟和数字示波器、失真度测试仪、晶体管毫伏计、焊接设备和简单的单面板制版机等。通过制版机,学生可以把用Protel软件设计的版图制作成板子,经过焊接进行调试,这种方式比用面包板调试效果好很多,尤其是模拟电路的调试效果更显著。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是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可以任选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实训。同时,基地的实验实训活动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灵活多样,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选实验,也可以选择学生科研实践项目竞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适应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应用的需要,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和脱颖而出的机会。

4.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调整理论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非验证性实验比例,提高综合实验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那些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将参加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创新培养的必要途径,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很好的补充,对学生很有吸引力[3]。以各类竞赛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竞赛,包括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视竞赛的训练过程,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重要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各种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5.结语

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为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对我院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成果起到了检验作用,促使高校教师提高素质、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实际动手能力。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为社会接纳和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应充分借助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这个平台抓好实践教学,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茗.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介绍[J].电子世界,201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