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儿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儿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儿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长;儿童口腔;保健知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87-01

儿童口腔疾病的保健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儿童乳恒牙疾病一直对儿童成长造成影响,也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要全面掌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加强家长口腔保健指导[1]。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以此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2013年1月——5月对我院98名儿童家长调查,男性58名,女性40名。年龄28-38岁。学历:30名本科学历,36名专科学历,33名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

1.2调查方法在对家长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确保调查人员符合相关要求,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工作。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一致和准确,在录入数据时可选取双录入法。在调查时,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掌握情况、家长对儿童饮食控制情况及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等[3]。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收回98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

2结果

2.1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在本组研究中,98名家长,男性58名,女性40名。有45名男性家长认为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女性32名。需自己预防牙病,男性48名,女性30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男性44名,女性33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男性25名,女性。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男性35名,女性28名。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本科学历家长有26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需自己预防牙病,本科25名,专科2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8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本科28名,专科31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1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本科24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5名。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本科26名,专科29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认为窝沟封闭能够防止儿童龋齿,本科20名,专科学历1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0名。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P

3讨论

儿童由于年纪小,没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抵抗能力,无法照顾好自身。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儿童,要具备着耐心。在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方面,家长要指导儿童进行正确的刷牙方式,使儿童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儿童出现恒牙龋病。而在本组研究中表明,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性别无关,但与学历有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越高[2],同时也可以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可有效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习惯。反之,则越低,而儿童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同性别方面,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学历方面,家长学历是本科及专科学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明显高于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P

在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方面,首先要加强家长对口腔保健缺失知识。儿童出现龋齿是由于细菌与儿童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结合而发生作用,使牙齿脱钙,牙齿损坏,而出现龋洞。发生龋齿多是由粘在口腔内甜食引起的,这时,家长可以让儿童多食用一些具有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等食物可以对牙齿进行摩擦和清洗。儿童牙齿在排列拥挤、错位、重叠等接触方面,也很容易使细菌聚集,因此,家长要在给儿童补充营养时,也要让儿童多食用有些对牙齿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其次家长要注意儿童口腔卫生,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促进食物的吸收,也可对牙龈进行有效按摩。同时儿童在饭后和喝完饮料后,也要经常漱口,指导儿童正确刷牙,以此有效去除牙渍,保护牙龈健康[4]。最后要对儿童口腔健康进行定期检查。儿童在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六个月都要对儿童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以后期间可每六个月或一年进行检查。家长通过对儿童口腔健康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必须要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口腔保健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吉明,熊雪鹰,吴修建.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6(23):556-559.

[2]余红.浅谈儿童口腔保健与治疗中家长重要性的认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34(11):113-115.

儿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乳牙 龋病 防治

中图分类号:R78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087-02

龋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WHO将其列为世界范围内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对人群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的牙齿及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影响甚大。小学阶段恒牙易患龋病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1983年和1985年我国城乡儿童乳牙患龋率情况及青少年龋均比较发现,12和18岁年龄的患龋水平有显著上升,城乡青少年龋均上升幅度20%―40%。因此,预防龋病发生或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

1 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

乳牙龋病如不加以预防和及时治疗,将直接影响成牙的发育,并给儿童心身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出生后6个月开始到2岁左右是乳牙的萌出期,恒牙的硬组织大部分也在出生后到3岁以前形成,因此,这段时间内母亲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的疏于护理,不仅能促进ECC的发生,由此可引起儿童的营养不良及全身各种疾病,还能导致恒牙发育缺陷。另外有研究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与ECC也有密切的关系。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其子女ECC的发病率就较高。[1]因此,儿童口腔健康的维护与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让其督促和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防止乳牙龋病发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降低龋病的发生率,但是没有规律的母乳喂养一样可以造成龋病。所以我们提倡尽量减少夜间喂奶次数,喂完奶后用清水清洁口腔,1岁后逐渐给孩子断奶,训练孩子用杯子喝奶,而不是用奶瓶;养成孩子喝白开水的习惯,控制碳酸饮料的摄入。另外糖是孩子生长发育的能量,不能绝对限制孩子吃糖,但可以限制糖的摄入次数,只在进餐时间吃糖,最为重要的是缩短糖类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尽量少吃饼干、软糖等黏附性比较强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这样能摩擦牙面起到清洁作用,有助于口腔的自洁,同时锻炼儿童的咀嚼功能,促进颌骨发育,防止牙列拥挤。

3 合理使用氟化物

氟主要通过降低牙釉质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干扰致龋菌代谢以及抑制致龋菌多种代谢酶的活性而达到防龋效果。目前切实可行的氟化物的应用是使用含氟牙膏,但由于学

龄前儿童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6岁以前的儿童又为恒牙牙冠矿化阶段,因此,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或监护人的帮助、指导及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不超过3次,每次用量不超过0.5 g或5 mm长(黄豆大小),刷牙时不要吞咽,刷牙后清水漱口、吐净。研究表明,3~6岁儿童在成人正确指导下使用适量含氟牙膏同样是安全的。此外,我国部分地区使用氟化泡沫防龋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窝沟封闭与预防性充填

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不去除咬合面牙体组织,在其上涂布一层粘结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酸侵蚀,达到预防龋病的有效方法。窝沟裂隙龋在儿童期早期即发生,大约1/3的儿童3岁时罹患龋病,而在这个年龄窝沟裂隙龋占67%。而对于这些部位的菌斑,无论是家庭口腔卫生措施或牙医的专业菌斑去除方法都是无效的。[2]

预防性树脂充填:预防性树脂充填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牙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充填早期的窝沟龋,并在牙合面上涂布一层封闭剂,是一种窝封闭与窝沟龋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5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于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龋病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容易被家长忽视而并发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所以对于乳牙期儿童每半年应检查1次口腔。医生应对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家长对龋病的认识,使家长重视龋病的危害性,对儿童乳牙及时做窝沟封闭或氟化泡沫,对已经发生的龋病及时进行充填,这样可有效地防治乳牙龋病。[3]

综上所述,积极的口腔健康教育、正确的口腔护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地使用氟化物尤其是局部用氟、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和ART技术及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是目前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主要方法。而口腔科医生及时有效地与儿童家长进行沟通,发挥家长在预防儿童乳牙龋病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樊明文.牙体牙髓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10.

儿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118-02

手足口病近年在儿童中流行,该病常见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并形成溃疡。溃疡常使患儿口腔疼痛而出现烦燥不安、哭闹、流涎、拒食,因而进食减少,营养状况欠佳,引起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延长疾病的疗程。故使患儿口腔溃疡迅速愈合和尽快进食,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身体抵抗力和缩短病程显得极为重要。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FG)是一种多肽类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表明,rhEFG可刺激细胞增殖,促进黏膜溃疡创面的修复和愈合[1]。为探讨金因肽喷雾剂(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并口腔溃疡的效果。2012年3月―2012年8月观察临床36例应用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同时给予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临床确诊手足口病患儿72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17±0.71)岁;金因肽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14±0.72)岁。患儿均有口腔溃疡以及口部疼痛、进食困难。两组患儿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均予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对照组:常规口腔处理后,使用碘甘油(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L/瓶,批号不详),用消毒棉签涂局部,3次/d。治疗组:常规口腔处理后,在溃疡面上均匀喷金因肽 (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生产,2 000 IU/mL,15 mL/支,批号不详),2~3喷/次,3次/d。金因肽用药前要先消毒溃疡面,使其在溃疡面而形成一层保护膜,特别强调用药后30 min内不能进食,以利于药物充分吸收。观察两组患儿进食改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1.2.2 每天对患儿予口腔清洁护理,注意观察患儿口腔黏膜的颜色、性质,注意有无新溃疡、溃疡的大小、颜色、有无出血等 护理上要有耐心,要消除患儿对口腔护理及用药的应激恐惧,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以利于患儿配合治疗;重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鼓励患儿吃东西,加强营养,指导家长给予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忌酸辣、过热、粗糙、骨刺类、坚硬类等刺激和损伤口腔黏膜的食物;指导家长注意患儿进食后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1.3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1~2 d,口腔溃疡明显好转;有效:用药2~3 d,口腔溃疡好转;无效:用药3 d以上,口腔溃疡无好转。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91.7%。见表1。

2.2 两组进食改善与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儿进食改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治疗组无明显用药不适,对照组出现5例用药后轻度刺激性。见表2。

3 讨论

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除针对疾病全身用药外,采用局部用药是治疗口腔溃疡的有效方法。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喉风散、锡类散等对口腔溃疡有一定疗效,但对口腔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及易引起呛咳,令患儿不易接受。该研究治疗组予金因肽局部喷涂口腔溃疡面,对照组予碘甘油治疗。由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91.7%,与梁翠云等[7]的报道有效率94%效果基本一致;治疗组患儿进食改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金因肽对患儿进食改善、口腔溃疡愈合有促进作用,进而缩短病程。金因肽主要成分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多肽类细胞生长因子,与天然表皮生长因子(EGF)作用相似,可促进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增殖,具有促进皮肤与粘膜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能够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溃疡面细胞增殖,缩短溃疡面愈合时间。在目前研究中,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黏膜溃疡治疗[2-4]及创伤治疗[5-6] 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该研究观察发现,采用碘甘油局部用药的患儿有5例出现刺激痛,而采用金因肽治疗的患儿无出现刺激痛,提示金因肽治疗儿童口腔溃疡无明显刺激性,易为患儿接受。金因肽为喷雾剂,其操作简便,相比对照组用药,具有给药均匀、给药方便的优点。当然,为保证患儿良好的用药治疗依从性和用药效果,予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喷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能够显著缩短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缓解患儿痛苦,改善患儿进食,促进患儿疾病早日恢复。金因肽喷剂使用方便,易为患儿接受、无明显刺激性及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俊,王鹏华,田应芳,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纳米微球修复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2):2308-2312.

[2] 刘志荣.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口腔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6):586-587.

[3] 吴爱华.五倍子液联合金因肽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11(6下旬): 73-74.

[4] 张丽媛. 康复新液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 7( 6 C): 79-80.

[5] 莫潘艳.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用于宫颈锥切术后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 7(20):216-217.

[6] 冯文玲. 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J]. 2013,10( 6下): 120-121.

儿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进行口腔检查儿童。纳入标准:年龄3~10岁;首次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既往无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标准:存在牙齿缺损;合并全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儿童及其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7±1.28)岁。干预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4±1.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常规健康教育,调查儿童口腔清洁及牙齿保健情况、指导儿童正确刷牙、指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等,每2个月进行1次。干预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视频与图片、宣传讲座进行健康宣教,向儿童发放以生动趣味图画为主的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数、正确刷牙姿势、不良口腔习惯及其危害等内容,向家长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手册,纠正家长如龋齿无需治疗的错误的口腔保健观念,指导家长正确刷牙方式、日常口腔护理内容、限制儿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向儿童及家长宣传局部用氟的好处、沟窝封闭的重要性,鼓励儿童积极提问,耐心、详细地解答儿童与家长的疑问;介绍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增强儿童与家长建立防龋齿意识,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监督;介绍儿童常见不良饮食习惯,强调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向儿童与家长推荐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叮嘱家长严格控制儿童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甜食、酸性食物;强调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叮嘱家长定期带儿童来院检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健康教育每2个月进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针对个别儿童与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刷牙情况(正确刷牙姿势、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2次)、不良口腔行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刷牙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保持正确刷牙姿势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数≥2次比例69.57%均高于对照组的43.48%、39.13%,刷牙时间(2.96±0.42)min长于对照组的(1.78±0.3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口腔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分别为4.35%、2.17%,均低于干预前的21.74%、13.04%,且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儿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可调式口腔矫治器;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5.6;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0)04-0418-02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0.04.03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在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疾病中最常见[1],对正处在生长及智力发育期的儿童有着重要影响,有文献报道严重者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甚至猝死等[2]。国内外治疗儿童OSAS的方法有很多,但有关口腔矫治器在治疗儿童0SAS中应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重点介绍我院五官科睡眠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OSAS的15例患儿,采用个性的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儿均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OSAS,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6~13岁,平均(7.64±2.02)岁。患儿无鼻瓣区狭窄、鼻小柱过宽、前鼻孔或鼻咽部狭窄或闭锁、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腔及鼻咽肿瘤、鼻腔填塞。患儿无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悬雍垂过长或肥大、咽壁肥厚、咽部血肿、咽部狭窄、咽旁脓肿、咽部肌肉松弛。患儿无颌骨畸形、会厌炎、会厌水肿、喉咽部狭窄、喉软骨软化及肌张力减退。其中重度4例,中度7例,轻度4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治疗前护理 了解患儿一般健康状况,确认有无传染性疾病。了解患儿的合作程度,以达到患儿治疗中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的目的。治疗前3 min向患儿介绍治疗方法,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介绍成功病例。取模前清洁口腔,嘱咐患儿用“口泰”含漱液体含漱3次,每次30 s,向患儿介绍取模时间。调节好椅位及灯光,为患儿铺好胸巾。准备取模用物、扁平刃状探针、车针、无菌治疗盘(内备口镜、镊子、探针、无菌干棉球)、75%酒精棉球、0.5%碘伏、消毒棉签、弯盘等。护士洗净双手戴手套、口罩。

1.2.2 治疗中的护理 配合医生制作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护士为15例患儿常规取模,取模前教会患儿张嘴并前伸下颌,然后放松并缓慢回收下颌到一个既无不适又有最大前伸的下颌位,保持患儿下颌前伸量为下颌最大前伸量的60%~70%,垂直打开咬合约5~7 mm,并让患儿重复以上动作。护士配合常规取印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待模型完全干燥后修整模型,应用全自动压模机将硬塑膜片进行压模,护士将制作好的上下颌透明压模保持器转移至架上,根据位记录建立正确咬合关系,在医生上颌制作双曲唇弓时协助医生弯制箭头卡环,协助医生牵拉患儿口角,开阔手术视野,配合医生完成上颌基板和下颌基板的制作。最后在左右下恒牙第6、5或左右下乳牙第Ⅴ、Ⅳ间颊侧衬垫两层蜡片缓冲并放置螺旋扩大器,调整至半开状态,并用自凝塑料将上下连接成一个整体。护士将凝固后的矫治器脱模、打磨、抛光,并在上下颌前牙闭合线的中份预备几个通气孔,利于患者夜间佩戴时呼吸。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在下颌两侧安装了可微调的螺旋扩大器。最小调整量可精确至0.25~0.30 mm,在临床应用中只需在患儿口腔内做少量调整就能精确达到最适宜的下颌位。

1.2.3 治疗后的健康教育 护士对戴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注意事项宣传教育,并让患儿及家属复述。护士要告知患儿(或家长)夜间睡眠时佩戴并在短期内(一般2周时间)完全适应可调式口腔矫治器。15例患儿均在戴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3个月后,由护士对患儿(或咨询患儿家属)进行临床主观症状护理评价,内容包括:戴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3个月后患儿的鼾声、呼吸暂停、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症状是否完全消失、明显减轻或无变化,并以完全消失、明显减轻为有效来计算有效率。

2 结 果

2.1 15例OSAS患儿治疗后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

轻度患儿鼾声、呼吸暂停有效率为100%,注意力不集中有效率为50%;中度患儿鼾声、呼吸暂停有效率为85.7%,注意力不集中有效率为57.1%;重度患儿鼾声、呼吸暂停有效率为75%,注意力不集中有效率为50%。见表1。

3 讨 论

OSA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国外调查显示其发生率约2%[3],我院睡眠中心监测的15例患儿主要表现为夜间打鼾、呼吸费力、呼吸暂停、睡眠不宁等,白天学习自控能力低、记忆力与其他同龄儿童相比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有文献报道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是睡眠时上气道狭窄,软组织松弛,舌根的后置、松弛等以及吸气时胸腔负压的作用,使得软腭、舌坠入咽腔紧贴咽后壁,造成上气道阻塞[4]。这就是我们口腔科应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理论依据。

我院15例佩戴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患儿3个月后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显示,大多数患儿鼾声、呼吸暂停和注意力不集中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或消失。重度缺氧患儿,戴用矫治器后变为中度缺氧,对缓解睡眠时的缺氧起到了良好效果。

使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患儿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口水增多,口腔造成异物感,部分患儿晨起时出现轻微口干症状,2例患儿出现较重的口干症状。出现上述情况,只要家长带患儿到医院来由护士帮助调节减小通气口后,一般症状均能得到缓解。15例患儿均在矫治4~5 d内出现下前牙轻微的酸胀感,7~10 d后自行缓解。

[参考文献]

[1] BRUNETTI L, RANA S, LOSPALLUTI M L, et al. Prevalence of a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in a cohort of 1207 children of southern Italy[J]. Chest, 2001, 120(6):1930-1935.

[2] GUILLEMINAULT C, QUO S D, A view at the new millennium[J]. Dent Clin North Am, 2001, 45(4):64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