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防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43-01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玉米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并且正逐渐成为限制和降低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科学技术方法的更新提高和各种现代科技药物的层出不穷已经让玉米病虫危害的严重趋势得到了缓解,但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对策分析探讨。

二、玉米常见病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

玉米病害的常见种类包括: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青枯病、玉米病毒病、丝黑穗病、玉米圆斑病、玉米细菌性条叶枯病等。几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主要表现症状和防治方法如下:

1.玉米大、小斑病

主要症状表现都是对叶片的危害,叶片症状大斑病斑点大而多中间黄褐色边缘深褐色、斑面清晰显示黑色霉层,小斑病呈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并且四周有黄晕。病斑形状大斑病显示为梭形或者纺锤形,小斑病呈椭圆、长方或者纺锤形。

主要防治方法大、小斑病一样,可以用12%绿乳铜、40%克瘟散乳剂、50%甲基托布津等各类药物适当比例的稀释溶液进行人工降雨或者喷雾,情况严重的时候间隔7小时可以再次喷药。

2.玉米青枯病

在玉米的灌浆末期最容易发生的是玉米青枯病,主要症状表现是叶片青枯萎蔫像被开水烫过一样干枯褪色,茎基部像被水浸逐渐呈淡褐色并且如果手握会有空心感。

主要防治方法建议使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等各类药物适当比例的稀释溶液进行灌根。

3.玉米病毒病

主要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玉米病毒病又分为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生育期一般容易产生玉米矮花叶病,病症表现是在心叶基部褪绿并出现条点状花叶,然后逐渐导致全部叶片叶肉失绿变黄并且显示出黄绿相间条纹。玉米粗缩病主要表现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背面和叶鞘以及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隆起的短条纹。

主要防治方法是通过消灭杂草和防虫进行预防,采用40%氧化快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适当比例的稀释溶液进行喷雾治疗。

4.丝黑穗病

主要症状表现是对玉米果穗和开花的危害,也被称为“乌米”或“灰包”, 苗期入侵抽雄后一旦发病,病果穗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抽不出花丝或者刚抽出的花轴顶端成为黑色孢子堆积。

主要防治方法是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消灭土壤中病菌,或者深翻土壤灭杀菌源,一旦发现玉米发病应该及时拔除并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

三、玉米常见虫害的种类特点和防治

玉米虫害的常见种类包括:蓟马、粘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和小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几种常见的玉米虫害主要特征危害和防治方法如下:

1.蚜虫

这种虫害会导致玉米叶片卷缩萎蔫或枯死。玉米老叶的提早枯落会缩短玉米的结果期于是降低产量。

主要防治方法有两种,一种利用玉米蚜虫的天敌蚜茧蜂进行消灭,一种是采用40%氧化快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适当比例的药剂稀释溶液喷雾。

2.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通常也被称之为火龙、火蜘蛛、红砂,会使被害玉米叶片出现细密集黄白色斑点并逐渐褪绿枯黄后死亡。

主要有三种防治方法:(1)早春和秋后开始灌水,消灭越冬的红蜘蛛成虫;(2)采用药剂治疗,建议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适当比例稀释溶液混合治疗;(3)利用玉米红蜘蛛的天敌食螨蓟马、草蛉或深点食螨瓢虫等消灭。

3.玉米螟

通常也被称之为钻心虫,危害主要来自其幼虫食,会让心叶被蛀穿后,雄花基部折断,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的玉米植株青枯早衰或者籽粒不饱满甚至颗粒无收。

主要防治方法有三种:(1)在越冬的时候就开始消灭幼虫;(2)在心叶期和穗期选用合适药剂及时治疗;(3)利用天敌赤眼蜂低成本消灭。

4.地下害虫

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蝼蛄、蛴螬、小地老虎等,通常会因为咬食玉米的幼苗和根茎导致玉米死苗、缺苗、断垄现象的产生。

主要防治方法有两种:(1)通过清除田地里的杂草消灭虫卵或幼虫,控制虫害初源;(2)田间一旦发现虫害,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药剂防治。

四、不同玉米病虫害时期的相应对策

玉米不同病虫害时期应该根据具体症状采取不同的相应防治对策。

1.玉米选种播种和田地护理期

玉米播种期应该重视减少菌源并尽量选用抗病品种预防病虫害。这样才能提高播种质量,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另外,在播种前应该重视田间护理,将以前的植物残体在田外销毁,减少病虫害初源,播种前田间不但要整平整细还应该考虑便于喷施除草剂。同时,还可以采取与其他农作物轮作播种的方式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以此减少玉米遭受病虫害威胁。

2.玉米生长过程期间

注意保苗及培育壮苗的同时合理清除杂草、喷药除虫。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害必须及时摘除产生病变的叶片甚至铲除整棵病株,杜绝病菌继续扩散。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抵抗性,采用科学合理的诱杀害虫、药剂防治手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3.玉米的收获期间

玉米在收获期或者结束收获期以后,也应该重视田间护理,特别是在玉米生长期发生过病虫害的田地更需要加强田间清理工作,杜绝病菌病体的残留。收获期后面临越冬,可以施行深耕灭茬,降低下个季节玉米种植时的病虫害威胁。

五、结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而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与广大玉米种植户的直接经济收入息息相关。综上本文所述,加强对玉米病虫害防治问题的研究分析,才能对采取科学合理的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才能让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于伟成 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12期

[2]兰昌兵 浅谈玉米栽培、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时代青年.教育-2012年1期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37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在食用的同时,也是工业原料及饲料加工原料。近年来,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在增多,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为了保证玉米优质高产,就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1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是指玉米从播种到拔节期,这一时期是玉米生长非常重要的阶段。苗期因玉米苗较小,正处在生长阶段,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发生病虫害,发病后如果较严重会导致幼苗死亡或断垄现象。玉米苗期是地下害虫活跃的时期,此时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综合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不仅要关注幼苗的强壮与否,还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苗期如果有植株叶面发生病变,就要及时将叶片摘除,或将整个玉米植株拔掉,以免感染整个玉米田。利用化学防治方式进行防治时,可在出苗后用烟嘧磺隆等药剂将田里杂草清除掉,破坏病虫害生存的环境。进行轮作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科学的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灌溉和追肥等,都能促进玉米对营养的吸收,提高玉米根系的生长能力,增加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在苗期防治蚜虫主要选好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增加玉米的抗逆性,发生蚜虫虫害后要及时用氧化乐果进行植株茎的涂抹。苗期防治地老虎时,可用甲胺磷和麸皮混合直接向田间泼洒。如果苗期病虫害非常严重,就要用辛硫磷乳油进行植株灌溉,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

2玉米穗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穗期是指玉米从拔节到雄穗开花期,这一时期玉米营养需求量比较大,同时玉米生长比较快。在穗期玉米的抵抗能力比较强,所以患病几率较低,这个时期容易患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茎腐病、褐斑病。纹枯病和褐斑病主要是通过土壤传染,防治有难度,所以要尽量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茎腐病是寄生菌引起的,病菌会随着风或雨水到玉米的心叶或叶鞘上,当玉米出现伤口时就会侵蚀玉米。穗期比较常见的是玉米螟虫害。玉米螟幼虫会钻到花里破坏雄花,导致雄花被折断,当雄穗出现后玉米螟会钻到穗中吸食花丝,并损坏玉米颗粒。玉米螟在高温时发生的几率比较大,严重会导致玉米植株枯死。对于玉米螟的防治主要采取生物防治,投放赤眼蜂,利用赤眼蜂寄生在玉米螟幼虫虫卵中,破坏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达到有效防治。穗期其他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做好农业防治,首先要做好田间管理,对患病植株及时清理,防止病症传染,化学防治对于玉米螟可以用氰戊菊酯灌芯,对于蚜虫可以用吡虫啉,对于纹枯病可以用井冈霉素,对于褐斑病可以用三唑酮等。

3玉米花粒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花粒期主要是指抽雄到完全成熟,@个时期玉米已经完成植株生长过程,由营养需求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这个时期是决定玉米籽粒饱满的关键。在整个花粒期,根系和叶子经过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已经为籽粒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这一时期玉米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多种病症,主要有黑穗病和茎腐病等。这一时期主要注重田间管理,根据玉米生长需要及时补充营养,进行合理灌溉,田里有多余水分要及时排出,以保证田间通风能力和透光能力,提高玉米抵抗力。在收获时,如果发现玉米病症比较严重,要进行秸秆还田处理,将秸秆进行深埋,以减少病虫害在第2年种植的发生几率。

4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4.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选取抗害能力强的品种。一是要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的秸秆及感染病症的病源体,以减少第二年玉米种植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二是在发病时要及时清理掉病叶,防止病害扩大面积;三是要进行轮作以及深耕,将病虫害深埋于地底;四是要避免在玉米田间插种高粱或谷子。

4.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最主要的方法是利用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赤眼蜂可以寄生在玉米螟虫卵中,降低玉米螟成虫的存活几率,从根本上解决玉米螟的危害。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种绿色环保、成本低、省时省工的防治方法,但是放蜂时间、放蜂数量等方面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方法来处理,以达到最佳灭螟效果。

5结语

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均会发生病虫害,对于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玉米病虫害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防治。虽然病虫害很多,防治难度也很大,但只要选择好品种,科学种植,做好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并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玉镇.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21).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夏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50-01

玉米是柘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5.33万hm2左右,随着各项配套栽培技术的落实,近几年单产、总产持续增高,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在农技服务过程中,发现部分群众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防治不及时、对各种病虫害症状辨别不清等现象,为帮助广大农民识别玉米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现将柘城县发生较为普遍的几种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1 主要病害及防治

危害夏玉米的病害主要有粗缩病、褐斑病、茎腐病等[1]。

1.1 粗缩病

近几年来玉米粗缩病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大蒜茬、玉油菜茬发生较为严重。病株在5~6片叶时,叶背部叶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突起,叶色浓绿、宽短、硬脆,叶片用手擦有一种粗糙感,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

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在防治时要适时调节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开灰飞虱的盛发期。在玉米出苗前后,用2.5%联苯菊酯2 500倍液或10%吡虫啉1 5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并结合玉米苗期间苗去除病株[2]。

1.2 褐斑病

玉米的叶片、叶鞘及茎秆都可受到褐斑病危害。染病后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常集中成行,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梭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片上病斑白色透明,在叶鞘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黄褐色粉。茎上染病多发于节的附近。

防治方法:预防褐斑病主要注意选种耐病品种,并实行3年以上轮作,在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肥要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在玉米四至五叶期追施苗肥,可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50~225 kg/hm2。药剂防治可在玉米四至五片叶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

1.3 弯孢霉叶斑病

弯孢霉叶斑病又称黄斑病,全生育期各叶均可感病,高峰期在8月下旬,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25~35 ℃)。抽雄期易感病,普遍表现为褪绿水清小点,后扩为卵圆、椭圆形,中白周褐色。

防治方法:预防此病结合褐斑病用药,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另加5%代森锰锌,每隔7 d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

1.4 茎腐病

茎腐病为全株表现症状的病害,在玉米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状,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性症状,全株急骤青枯,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剖茎检查,骨部空松,茎基部可见到红色病症。

防治方法:要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强玉米的抗病性。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根茎或灌根,每隔7~8 d喷1次,连喷2~3次。

2 主要虫害及防治

危害夏玉米的虫害主要有金针虫、蓟马、蚜虫、玉米螟等。

2.1 金针虫

金针虫以幼虫取食吸水膨胀的玉米种子,也可危害玉米苗茎基部或蛀入玉米苗嫩茎,造成枯心苗或将茎基组织咬断而枯死致使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可选用包衣种子,或用50%辛硫磷乳油进行药剂拌种,也可用40.7%毒死蜱乳油3 000~4 500 mL/hm2对水灌根处理,或喷于375~450 kg细土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

2.2 蓟马

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玉米心内锉吸玉米汁液,被害玉米心叶两侧变成薄膜状,叶片展开即破碎或断开,玉米上残余“薄膜”来束缚新叶片,使叶片呈牛尾巴状畸形生长。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田边杂草能有效减轻玉米蓟马危害。药剂防治可选用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

2.3 蚜虫

以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导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穗期危害除严重伤害作物器官组织,还大量分泌“蜜露”在叶面形成黑色霉层,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粒重下降,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田畦、路边等地杂草,可减少苗期蚜虫发生。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1 000倍液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均有良好防治效果[3]。

2.4 粘虫

粘虫幼虫在植物表面取食危害,1~2龄幼虫大部分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其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幼虫阶段,可以吞食叶片,造成叶片大面积减少,严重者可将叶片食尽仅留叶脉等。

防治方法: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5%辛硫磷颗粒剂丢心防治,也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2.5 玉米螟

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危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防治方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3%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1.2 g/株丢心防治[4]。

3 参考文献

[1] 马毅,张学舜,洪德峰,等.夏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1(9):26-27.

[2] 左秀梅.沧州市夏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17):28.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93-01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量均已跃居粮食作物的第二位。据报道,每年因为玉米病虫害而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缓解病虫害对玉米产业造成的危害,需要加强对其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对病虫的认识水平,以便针对不同的症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我国玉米病虫害现状概述

据统计,对玉米田造成经济损失的病害近40种,虫害有52种。常见玉米病虫害分为叶斑病类、黑粉病、茎腐病、病毒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玉米病虫害种类众多,受灾面积大,造成的损失往往极其严重。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长,但随着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中国的玉米病虫害程度仍在不断加深,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2 常见玉米病虫害的特征及发病原因

2.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到成熟期之间,对叶片造成危害,也会涉及到叶鞘和苞叶。叶片染上此病后会产生青灰色斑点,向两端扩散直至形成大斑点。玉米小斑病则主要发生在抽雄和灌浆期。当玉米患上此病,叶片上出现小病斑,病斑周围为褐色。一旦病斑发生融合,叶片将迅速枯死。玉米大、小斑病的病原菌为真菌类,可依附在组织中过冬,在次年通过产生分生孢子对玉米进行侵染。

2.2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雄穗、雌穗。病株多呈体型矮小症状,病穗短小,不再抽花丝,抑或形成黑粉色堆积。病菌可在土壤、粪肥、种子上越冬,在次年成为初侵染源。

2.3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名玉米茎基腐病,对玉米根茎部造成危害,属于土传真菌病害。染病时,根茎腐烂并逐渐向上蔓延,叶片呈萎蔫干枯状,全株迅速枯死。高温、高湿是玉米青枯病爆发的重要因素,雨后骤晴、气温剧升往往会导致该病爆发成灾。

2.4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分为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依靠昆虫传播。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其中以苗期最为严重。发病后,病株逐渐矮化,节间缩小,不再具有抽穗能力。病毒主要在小麦、杂草上越冬,靠灰飞虱传播。玉米矮花叶病症体现在心叶基部出现圆形褪绿斑驳,沿叶脉排列,并逐渐扩展至全部叶片,绿色叶脉之间叶肉失绿变黄。病毒在杂草上越冬,靠蚜虫传播。

2.5 玉米螟

玉米螟,又名钻心虫,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其幼虫进入玉米茎部,取食玉米嫩叶导致茎秆中空,使玉米茎部易在大风下折断。病株籽粒产量降低,青枯早衰,减产减收。

2.6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吸食幼叶、茎秆、雄穗的汁液,造成玉米叶片萎缩甚至枯死,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在成熟期被蚜虫侵染,会导致病株的叶子提前脱落,缩短结果时期,使病株生育不良,降低产量。

3 常见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3.1 选育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

通过杂交手段、转基因技术等方法,选育优质的玉米品种,以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杂交时,选择生长健壮、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的植株作为父本、母本,采用自交系和单交系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并可稳定遗传的品种。近年来,科研人员已经利用转基因技术研发出了一批具有高产、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等性状的玉米新品种,如抗亚洲玉米螟品种鲁单981、农华101等。经试验证明,转基因玉米不仅可以杀灭虫害,而且不会对其生长所需的有益昆虫产生不良影响,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大大减少在玉米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农药和除草剂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 加强田间护理

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是防治玉米病虫害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在玉米播种前将田中残留的植物残体清除以减少病虫害初侵染源,保持田地平整以增加除草剂的使用效果。在玉米生长期间,对田间状况进行及时监控,定期进行除草翻耕,及时摘除被病虫害侵染的病叶或直接铲除病株,消灭再侵染源,降低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在玉米收获期或收获期结束之后,也要重视田间管理,特别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曾发生病虫害侵染的田地,需加强田间清除工作,彻底消灭病菌、病体。其中,曾发生虫害的田块要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藏身之处,降低越冬虫源的基数;发生过病害的田块则不能直接进行秸秆还田,要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病株后,进行秸秆腐熟还田。

3.3 合理施肥,药剂防治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合理施肥,采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并结合一定的药剂防治手段对杂草、病虫害进行及时清除。清除田间的杂草可消灭害虫的容身之处,减少虫害发生率,可采用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剂结合的方式。在播种后,使用50%乙草胺乳油与72% 2,4-D 丁酯乳油的混合物,可除去禾本科及阔叶杂草。药剂也可在消灭病虫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辛硫磷、丁硫克百威等杀虫剂以颗粒状置于嫩叶里,可快速杀灭害虫;针对亚洲玉米螟,可于穗期使用氰戊菊酯进行药液灌穗,当玉米螟高达10%时,可在剪去穗上的花丝后施用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进行防治;针对玉米蚜虫,可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喷雾进行防治;针对玉米纹枯病,可在玉米茎基部喷撒井冈霉素;针对玉米褐斑病,可施用三唑酮、烯唑醇或多菌灵。

3.4 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

在田间可采用与大豆、小麦等其他农作物轮作、间作的方式,以隔断病虫作为初侵染源对农作物造成危害,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轮作倒茬,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养分,提高玉米产量,也可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甜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132-01

甜玉米在会昌县种植面积递增,1年可种2季。其生长季节发生病虫害多,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须及时防治。

1 甜玉米主要病害

1.1 大斑病

又称条斑病,是会昌县甜玉米上最主要的叶斑病,常年发生且危害较重。可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多从下位叶向上位叶扩展,叶上病斑长梭形,灰褐或黄褐色,潮湿时病部产生黑霉,病斑易合并连片形成更大的病斑,使叶片提早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高温、多湿,时晴时雨是大斑病发病最佳条件,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地常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选抗病品种,如黄金1号、华珍、超甜2000等。处理好残株病叶,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发病初用25%丙环唑1 0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加收米乳剂500倍液等喷雾,隔10 d喷1次,连喷2~3次。

1.2 小斑病

又称斑点病,是甜玉米中常见真菌性病害,全生育期都可发病,以抽雄、灌浆期发生较多,主要危害叶鞘、苞叶和果穗。病斑小而多,椭圆形、黄褐色、边缘紫褐色,有时病斑上有轮纹,有黄色晕圈。潮湿时,病部长灰黑色霉层。果穗染病可致穗腐病及种子霉烂,后期叶片病斑常彼此连合,叶片干枯。小斑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喜高温(28~30 ℃),高温多雨、发病重,反之发病轻。防治方法:参见大斑病的防治。

1.3 纹枯病

纹枯病由近地面叶鞘和叶片向上发展。叶鞘上病斑椭圆或不规则形,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多个病斑合并成云纹状不规则形大斑,包围叶鞘,使叶鞘腐败、叶片早枯,并侵入茎秆。苞叶上可形成云纹状大斑,严重时果穗干缩、霉变,穗轴腐败。后期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大量白色菌丝体并结成初为白色、后变深褐色的菌核,菌核形状、大小不一,易脱落入土[1]。种植过密,偏施氮肥,湿度大,连续阴雨易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绿色超人等,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对低洼潮湿、高肥密植、遮荫郁闭、易发病的田块,从孕穗期开始就应注意田间检查,发现发病株及时喷药防治,药液要喷到植株下部和果穗上。发病初期,用1%井冈霉素7.5 kg/hm2对水3 t/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于植株下部。

2 甜玉米主要虫害

2.1 玉米螟

又称钻心虫,是甜玉米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以幼虫蛀入茎秆取食危害,影响养分输导,且蛀孔处易遭风折。穗期喜蛀食雌穗,使籽粒缺损霉烂。苗期蛀食心叶,出现排孔。

防治方法:秋收后,清除杂草,处理秸秆、穗轴,减少虫源基数,利用黑光灯在夜间诱杀成虫;田间分2次释放赤眼蜂15万~30万头/hm2,也可释放螟虫长距茧蜂1.05万头/hm2;在甜玉米心叶末期用1%辛硫磷颗粒剂15~30 kg/hm2拌5倍的细砂土撒入喇叭口内;甜玉米抽穗后,用2%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0倍液,或20%康宽1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或滴液于雌穗顶部和雌穗上下几片叶的叶腋处。

2.2 玉米蚜

又称腻虫,以成虫、若虫刺吸甜玉米叶片等组织汁液,使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此外,玉米蚜还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铲除田中及田边杂草,拔除中心蚜株的雄穗,田间挂黄板涂黏虫胶诱集有翅蚜或距地面20 cm架黄色盆内装0.1%肥皂水或洗衣粉水诱杀有翅蚜,减少虫源;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1%的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拌种,播后25 d内对玉米蚜防治效果好。拔节期后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5%吡蚜酮悬浮剂4 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 000~6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3 000~4 000倍液等喷雾,视虫情10 d喷1次,防治2~3次[2-3]。

2.3 地老虎

又叫土蚕、切根虫。1~2龄幼虫为害幼苗心叶或嫩叶,3龄以后切断幼苗茎部,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

防治方法:铲除杂草,烧毁;黑光灯诱杀成虫,设置密度15盏/hm2,或用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诱杀成虫;于清晨在甜玉米断苗周围将土扒开捕捉幼虫;用2%杀螟松粉、50%辛硫磷粉22.5~30.0 kg/hm2或50%辛硫磷、25%二氯苯醚菊酯等乳剂750~1 500 mL/hm2,加少量水混拌细土或土粪300~375 kg/hm2,制成毒土或毒粪,也可用糠麸等作饵料,炒熟、炒香后,每50 kg加2 kg稀释好的90%晶体敌百虫拌匀成毒饵,毒土可直接施于播种沟(穴)内,毒饵撒在地面进行诱杀。

3 参考文献

[1] 张盼.甜玉米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1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