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为了更好地达到急诊科实习教育目标,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方法 将PDCA循环理论用于指导急诊科护生临床实习,加强对实习生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急救专科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结果 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生带教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运用 PDCA循环理论使急诊科临床护生带教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计划性,增强护生自信心和教师责任感。

【关键词】PDCA 急诊科护生 带教

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临床科室,具有应对突发事件多、工作强度大、与各学科之间协作强,专科技术要求高等的特点,为了提高护理带教质量,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老师的带教能力,出色地完成带教任务,我科从2009年12月起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经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计划阶段(P)

1.1制定教学计划 通常护生在我科实习时间为1个月,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结合急诊科专科特色,制定出详细的带教计划。把护生须在急诊科学习的制度、理论、操作按掌握、熟悉、了解等不同要求分类,具体到周目标。培养并提高护生对各种急、危重病人的预检分诊能力,应急配合能力,病情观察及评估能力。

1.2选择带教老师 带教教师在临床教学中起着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和护理者四种作用[1]。因此我科选择热爱护理专业,热心教学事业,工作责任心强,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熟练掌握急诊科各类疾病护理及急救操作技术,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取得主管护师职称,在急诊工作满3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者担任带教老师。低年资护士可协助配合,以积累教学经验。

2 实施阶段(D)

2.1做好入科培训 护生一到科室,由于对环境、制度和老师的不熟悉,会产生紧张和不安的情绪。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热情接待:(1)详细介绍科室环境、重点介绍抢救仪器设备、抢救药品、物品的放置及要求。(2)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急诊绿色通道制度、首诊负责制、抢救制度等;(3)工作性质特点及人员编制,各班职责;(4)介绍本科常见的疾病及护理常规,应急处理预案;(5)人文关怀,给予生活中的关心或学习上的帮助;(6)急诊科实习要求及出科考试,使她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

2.2加强安全教育,培养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管理模式及服务理念已不再适应临床的需要,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与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从护生实习起应加强安全及法律意识教育,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熟知《护理应急预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体会到在法律中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2]。让他们牢记护理宗旨:“以患者为中心”、“以安全为核心”、护理质量零缺陷、护理技术零投诉。

2.3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发展 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应注意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尊重她们的兴趣爱好,发挥她们的特长,发展她们的个性。比如对中专生侧重点在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护生将已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激励她们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尽可能拓宽其知识面。对大专生则侧重鼓励她们多深入病房,多接触患者,重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克服重治疗、轻护理的观念和现象,利用她们较扎实的理论收集本学科护理的新知识、新技能,更好地为护理工作服务。 转贴于 工作中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手勤,要求每个实习生下班后结合所接触的病种,各项操作要复习一遍,看笔记,总结收获,这样可有利于提高自己,不断找出差距。

2.4提高实习护生抢救意识,加强急诊基础技能训练,护生在临床各学科的教学中,虽然经过了学习理论、实验、技能操作等多个环节,但仅仅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初步过渡。为促使护生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急诊工作,要求护生根据带教计划先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带教老师再将急诊科专科操作技术如:洗胃、徒手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电除颤及呼吸机使用,进行演示讲解和示范教学、模拟操作。老师示范操作时,加入与患者沟通内容,学生在一边观摩,并且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理论问题;其次是学生操作,也加入与患者沟通内容,可在老师基础上发挥,最后老师点评,指出优缺点,并且与学生讨论与疾病有关的问题[3]。

2.5重视观察力的培养 训练护生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带教教师须让护生明白迅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让护生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有些急诊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加之护生的观察能力较低,常忽视疾病的潜在危险。带教老师要着重培养护生对病情的观察力,由浅入深,结合本科室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布置观察内容。帮助护生选择典型病例,了解临床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进而了解同一病种的基本知识。比如模拟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让护生单独完成观察、判断病情,大家讨论,互相补充,结合实习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检查阶段(C)

3.1提问检查 护士长随机抽查周目标完成情况,采用提问的形式检查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2出科考核 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急诊实习的情况,出科前带教老师和护士长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1)理论: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急救技能、应急预案、制度、抢救药品的作用。(2)操作:心肺复苏、洗胃、心电图机的操作、简易呼吸机的使用。(3)完成一份抢救记录的书写,要求护生认真书写病历、病程记录,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病情发展变化和诊治过程的全面记录[4]。

3.3出科小结鉴定 带教老师客观公正地对护生在本科实习中的优缺点,书写出科鉴定。

3.4师生互评促进教学相长 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共同对护生的实习考核进行评价,提出护生的共性问题,护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同时征求护生对带教老师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带教质量的提高。

4 总结评价阶段(A)

(1)护士长经常定期、不定期对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进行抽考,及时发现并纠正带教老师在工作中的优缺点。

(2)护生出科前,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组织召开护生座谈会,由护生谈实习体会,听取她们对带教老师的意见和要求及本科室在实习生管理方面有待改进的地方,根据护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代秀红,李敏.带教教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常见问题与作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37.

[2]陈梅,赵丽秋.做好手术室带教工作的几点体会.吉林医学杂志,2010,12(31):26.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常见老年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15例老年急腹症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老年外科急腹症发病急,就诊不及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外科急腹手术治疗

急腹症是一组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各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老年外科急腹症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临床急诊,通常有炎症、梗阻、穿孔、出血、损伤等原因引起。我院2004年3月以来收治常见老年外科急腹症136例,采用手术治疗115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15例中男85例,女30例;60—75岁67例,75~85岁42例,85岁以上6例。从发病到就诊最短时间2小时,最长5天。其中急性阑尾炎或伴穿孔58例,胃或十二指肠穿孔27例,肠梗阻18例,胆囊结石6例,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2例,急性胰腺炎2例,外伤引起肠破裂2例。

方法:11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阑尾切除术5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3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肠梗阻松解术1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4例,胆囊切除术6例,胆总管切开引流术2例,胰腺手术2例,结肠造瘘术2例。

结果

113例痊愈,2例因病程长,感染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13例中并发切口感染5例,术后早期粘连肠梗阻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讨论

老年外科急腹症发病与青年人相比,在生理、心理、病理方面有以下特点:①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相应退变和功能下降,加上老年人腹肌萎缩,皮下脂肪相对较厚,故发生急腹症时病人反应迟钝,疼痛反应不敏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痛、腹肌紧张都较年轻人轻,易被忽视。②老年人特别是身处农村乡下者缺乏应有照顾,怕看病麻烦,怕看病花钱,经常是有病不看或大病轻看,加之年老体弱,抵抗力下降,发生急腹症后炎症容易扩散,容易发展成为弥漫性腹膜炎,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容易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大汗、口干、脉速等,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③老年病人年老体弱,各种脏器功能均下降,且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如合并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存在会掩盖急腹症的症状,而且增加了麻醉和手术风险。④老年人各个系统、器官功能都有下降,适应和代偿能力差,机体免疫力下降,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医院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探讨了其发生的原因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校医院的急诊护理水平,提高校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护理 ; 常见问题; 问题对策

校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校师生及其家属,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加上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患者及其家属如果在急诊护理工作中不能得到满意的服务,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分析校医院急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探讨其对策,目的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纠纷的发生。

1.常见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校医院平时接诊的患者不多,个别护理人员容易形成不够严谨的工作态度,在诊疗过程中不能做到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一些必备物品或药品,不能在用后及时进行补充,急诊治疗所需的物品药品不能得到及时补充等问题时有发生;还有个别医护人员缺少主动服务意识和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病情的解释不到位,极易引起患者的反感情绪,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1.2.急诊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一些年轻的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往往不能准确的判断病情同时由于缺乏对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导致抢救延误;或者是护理技术不熟练,如留置针和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等,常常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满。

1.3. 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很多护理人员在进行危险性操作前,不按程序进行规范化操作,在没有征得患者的同意和签名就实施;还有的护理人员因为工作繁忙,形成了“只做不记”或“少记”的习惯,在写回忆小综术时,出现错记、漏记的情况,导致护理记录项目不齐全、不完整;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1.4. 医患沟通不到位

校医院最常接诊的是一些在运动中受伤的大学生,他们的心情比较迫切,对医院的期望期很高,往往希望伤痛治疗能立竿见影,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很容易引发他们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产生偏激,如果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不强,对病情的解释不能全面清楚,说话语气和态度又不注意,也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2.解决常见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加强教育,严格规章,提高服务意识

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加强责任心,促使护理人员形成“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面对急诊病人,首先应做到仔细观察病情,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降低急诊护理的风险。其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在输液、注射等护理工作中,做到准确核对、签名;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做到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补充,确保急诊的应急能力。再次,面对来院的急诊患者或家属,要心怀仁者之心,主动安抚患者情绪,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用自己的优质服务换取患者的积极配合,使治疗效果更佳。

2.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诊护理技能

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护理人员拥有娴熟的技能,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就要求校医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为护理人员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可以开办急诊护理课堂,由校医院内的优秀老护士讲课,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能力;也可以选派优秀的年轻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还可以在校医院内开展急诊理论知识竞赛和急诊操作演练竞赛活动,促进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护理技能。此外,开展层级培训和层级护理,进行新老搭配和强弱搭配,也能促使年轻护士的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校医院要通过案例教育和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促进护理人员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对危重病人的护理,严格按照要求填写护理记录,做到实时记录、项目完整和字迹清晰;护士长要随时检查护理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整改。对于护理工作中的危险性操作,如给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时,要先详细解说使用的好处和存在的危险因素,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名之后方可执行。护理过程中还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防交叉感染。

2.4加强护患沟通,获得患者理解

当代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由于远离父母亲属,患病来院就诊因为没有家属陪护,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对校医院的期望也过高,因此,护理人员要特别加强和他们的沟通,认真解答患者询问的有关诊断、治疗、检查、费用等问题,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了解治疗和护理的措施,增强对医护工作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提高急诊护理的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老年人群 早期诊断 护士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早期鉴别是老年人群的重要研究课题,认知护理和早期鉴别仍然是老年病房护士护理的重要工作。但目前,人们对介于老年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之间的MCI的识别和诊断仍然困难重重。MCI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疾病被认识和诊断。MCI患者的痴呆风险增高,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MCI能延缓老年人发展为痴呆的风险和进程[1-3]。一些细微的认知改变尚未在临床上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觉察,目前MCI的识别、诊断和评估工具尚缺乏共识,不同的研究获取的结论差别明显[4-5]。最新的MCI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记忆性MCI、多层面认知功能轻度损伤性MCI和单纯非记忆性MCI[6]。本研究拟全面评估护士对老年人群单纯记忆性MCI的早期识别和诊断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所有患者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老年病房的定期保健对象。入选标准为:年龄>80岁,长期随访>5年,医疗档案齐全,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均保持长期沟通,能够获取正确和详细的认知功能状况和进展。排除标准:随访时间

1.2 方法

1.2.1 单纯记忆性MCI的识别与诊断 评估者由1名副主任护师带队,包括1名老年科副主任医师,2~3名主管护师以上的老年科护士和2~3名老年科护士组成。所有的研究者均于研究前进行统一的培训,采用一次性深入调查方法评估,每次持续1~2 h,内容包括一般状况、认知能力和健康状况。所有数据均经过该组的护士和医生收集获取。一般状况评估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分为高中以下、高中和高中以上3个等级)、婚姻状况(目前有配偶或目前无配偶)以及自理能力(自理或非自理)。抑郁指数通过老年抑郁指数(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获得,GDS>5分为抑郁,GDS

1.2.2 分组诊断与认知相关因素的分析 本组110名高龄老年人群根据护士研究者的诊断,分为无MCI 59例(53.6%)、单纯记忆性MCI 24例(21.8%)和可疑痴呆27例(24.5%)。分析和比较各个认知相关因素,包括一般因素和各个量表的认知项目在不同组间的诊断意义。

1.2.3 诊断符合率评估 通过院内神经科、精神科和老年医学的临床医学专家小组联合会诊,对入组人群的认知功能进行再次评估,作为最终诊断标准。将护士组的诊断结果与之比较,计算诊断符合率。用鉴别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DFA)进行各个认知功能亚项在诊断单纯记忆性MCI中的贡献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用SAS 9.1.3进行数据统计。所有的评分均取平均数,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评分的检验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2组间的一致性检验采用McNemar检验。用逻辑回归计算DFA的模式系数(pattern coefficients)判断和比较各个量表项目的贡献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3种认知功能状态老年人群的社会状况、抑郁指数、MMSE平均分数和DRS-2平均分数的比较结果见表1。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状况与年龄、性别以及抑郁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是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有无配偶有显著相关性(P

2.2 不同认知项目在单纯记忆性MCI的贡献性 以院内专家组的诊断为标准,护士研究组的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5.2%,其中无MCI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8.3%,单纯记忆性MCI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8%,可疑痴呆组的诊断符合率为88.7%。鉴于不同的认知参数在单纯记忆性MCI的诊断中的贡献性不同,本研究通过辨别分析方法计算DFA模式系数,比较和鉴别了不同的认知相关因素在识别单纯记忆性MCI的贡献性。由表2可见,DRS记忆力和教育程度在单纯记忆性MCI的诊断中具有独立贡献意义。表1 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状况与一般社会状况的相关性比较表2 MCI的DFA模式系数α 模式=无MCI人群/(单纯记忆性MCI+可疑痴呆人群);β 模式=单纯记忆性MCI/(无MCI人群+可疑痴呆人群)

3 讨 论

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呈随龄性降低,早期识别MCI对于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AD)有重要的意义[2]。但是,目前MCI的鉴定和分类仍然非常困难,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MCI的发病率也随文献和方法的差异有很高的变异率(1%~36%)[4-5]。本组研究获取的21.8%的老年人群单纯记忆性MCI,比部分文献报道的单纯记忆性MCI发病率(4%~6%)高,接近文献报道的整体MCI发病率(17%~34%)。这表明MCI不仅存在,而且可能比较广泛。国外的老年人居住于专业的护理机构的比例很高,经过培训的护士在日常护理中对MCI的早期识别和发现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老年专业护理机构稀缺,老年科护士的系统培训也不足,这使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发现成为难题。我们利用本病房长期治疗、护理和随访的老年人群资源,系统培训神经保健高级护士,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全面评估,早期发现和识别MCI,尤其是单纯记忆性MCI。这些研究结果对老年精神神经保健具有指导价值。本组研究者以护士为主,她们具有较高的精神神经护理水平,能够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以院内专家小组的诊断为标准,以护士为研究主体的研究小组的MCI诊断显示很好的符合率。

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选择评估量表后,比较一般社会状况、抑郁指数和认知量表项目在不同认知状态下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居住状况与单纯记忆性MCI发生有关,与年龄、性别和抑郁指数无关。高教育水平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减少,无论MCI人群还是痴呆人群的比例均下降,这显示积极的脑力活动有助于延缓认知障碍的进展。同时,有配偶的人和生活自理的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降低,而年龄、性别和抑郁指数与MCI的发生无关。这些结果部分与文献一致[7],部分与文献有所不同[8],但是,受教育时间短是MCI与正常老年人群的有所共识的重要差异[7-8]。

单纯利用简单的量表工具诊断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有很高的主观性。目前的MCI诊断还是需要结合临床和鉴别诊断,进行综合性诊断。但是为了提高培训的高级护士对早期单纯记忆性MCI的诊断能力,我们通过DFA鉴别分析MMSE和DRS-2量表的各个项目对早期单纯记忆性MC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贡献性,这对提高护士对早期MCI的识别率、降低主观性有重要意义。DFA是一种鉴别分析模式,它通过计算2个模式相关系数,逐步回归后鉴别和分辨各个项目在诊断疾病和排除疾病中的贡献性。结果显示,DRS记忆力和教育程度在识别单纯记忆性MCI中具有独立的贡献性。这个结果对于指导高级护士通过量表早期识别和诊断单纯记忆性MCI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培训的高级老年科护士能够在早期单纯记忆性MCI的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老年精神保健和护理体系在日趋老龄化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它将大大降低老年科医生的工作负荷,提高对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

[1] Petersen R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s a diagnostic entity [J]. J Intern Med, 2004, 256(3):183-194. [2] Aggarwal NT, Wilson RS, Beck TL, et al. Motor dysfunction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 risk of incident Alzheimer disease [J]. Arch Neurol, 2006, 63(12):1763-1769.

[3] Morris JC, Storandt M, Miller JP, et a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represents early-stage Alzheimer disease [J]. Arch Neurol, 2001, 58(3):397-405.

[4] Manly JJ, Bell-McGinty S, Tang MX, et al. Implementing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estimating frequency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n urban community [J]. Arch Neurol, 2005, 62(11):1739-1746.

[5] Hanninen T, Hallikainen M, Tuomainen S, et al. Prevalenc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elderly subjects [J]. Acta Neurol Scand, 2002, 106(3):148-154.

[6] Portet F, Ousset PJ, Visser PJ, et a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in medical practice: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oncept and new diagnostic procedure. Report of the MCI Working Group of the European Consortium on Alzheimer′s Disease [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6, 77(6):714-718.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病人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165例急诊患者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急诊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730;高发年龄组为0~10岁、21~30岁组和31~40岁组;午夜及清晨为急诊患者就诊低谷,18~22时为高峰;秋冬季节急诊患者密度略高于春夏季节;急诊患者以城镇居民为主,农民仅占4.25%,急诊服务半径相对较大;利用出租车来诊者占60.23%,利用公共交通车辆来诊者占5.11%,本院出诊接回占7.5%,利用城市急救中心救护车来诊者仅占0.07%。结论 该文所分析的资料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该院急诊病人的真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国西南老、少、边、山、穷地区城市综合性医院急诊病人的基木特点,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关键词】 急诊室 急诊 流行病学

我国急诊医学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不平衡[1]。通过了解急诊病人的就诊情况(如病种、年龄、就诊时间等),对急诊病谱进行分析,可以为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为加强学科建设和医护人员配备和培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我们对2006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来本院就诊的20165例急诊患者的部分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

所研究的对象均为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0165例患者,占全年急诊科实际来诊患者总数的97.22%(不包括妇产科急诊患者)。

2.方法

本研究属前瞻性调查,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独立的调查登记表,在调查期限内,每一位来到急诊科的急诊患者均由值班医生、护士在急诊病志外另填写一份调查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就诊时间、交通工具、急诊主诉等)。经研究组成员核定急诊诊断并确定诊断编码(供计算机统计分析)后,输入计算机内的专用数据库,使用Foxbase+数据库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患者职业及性别、年龄分布

急诊患者职业以工人最多,占32.12%,其次为干部及职员(18.57%)、儿童(17.38%)、学生(11.25%)、民工(4.33%)、农民(4.25%)、个体开业者(2.15%),警察及军人(0.82%),其它占9.13%。在全部急诊患者中,来自市区的急诊患者为11232例,占55.7%,来自郊区及所属县7602例,占37.7%,来自外省县1089例,占5.4%,242例的急诊患者来源不明,占1.2%。20165例患者中男性11653名,占57.79%,女性8512名,占42.21%,男女之比为1: 0.730。就诊患者的高发年龄组为1~10岁组、21~30岁组和31~40岁组。全部患者的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

2.急诊时间段及季节分布

急诊患者来诊的时间以午夜及清晨为低谷,18~22时为就诊高峰时间段,见图2。全年急诊患者来诊以夏秋季节密度略高于春冬季节,见图3。

3.来诊患者使用交通工具情况及就诊后去向

交通工具最常见的是出租车占60.23%,其次是公共交通车辆占5.11%,利用城市急救中心救护车来诊者仅占0.07%。急诊患者68.9%的在急诊科内接受短期诊治后回家,11.94%被收入急诊观察区,18.2%被收入院内各专科病房。急诊室内死亡率为0.9%,另有0.06%来诊时已死亡。

4.急诊诊断及主诉

本调查所指的急诊主诉是指患者在急诊科内接受对症处理,以急诊主诉离开急诊科(入院、转门诊或嘱回家观察等),没有获得急诊诊断。20165名急诊患者中创伤患者7310人,占36.25%,其它各系统疾病为12855人,占63.75%。表1列出前20种最常见的急诊主诉或急诊诊断,占全部急诊患者的63.1%。表2 20种最常见的急诊主诉或急诊诊断

(略)

讨 论

有关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国内文献中已有少量报道,但多属回顾性调查[2,3]。而前瞻性调查[4]较少且集中在大中城市。本研究以一个完整年度作为调查期限,是基于急诊疾病的季节性分布的特点,其结果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我院急诊患者的真实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西南老、少、边、山、穷地区城市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的基木特点,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病人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165例急诊患者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急诊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730;高发年龄组为0~10岁、21~30岁组和31~40岁组;午夜及清晨为急诊患者就诊低谷,18~22时为高峰;秋冬季节急诊患者密度略高于春夏季节;急诊患者以城镇居民为主,农民仅占4.25%,急诊服务半径相对较大;利用出租车来诊者占60.23%,利用公共交通车辆来诊者占5.11%,本院出诊接回占7.5%,利用城市急救中心救护车来诊者仅占0.07%。结论 该文所分析的资料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该院急诊病人的真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国西南老、少、边、山、穷地区城市综合性医院急诊病人的基木特点,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关键词】 急诊室 急诊 流行病学

我国急诊医学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不平衡[1]。通过了解急诊病人的就诊情况(如病种、年龄、就诊时间等),对急诊病谱进行分析,可以为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为加强学科建设和医护人员配备和培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我们对2006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来本院就诊的20165例急诊患者的部分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

所研究的对象均为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0165例患者,占全年急诊科实际来诊患者总数的97.22%(不包括妇产科急诊患者)。

2.方法

本研究属前瞻性调查,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独立的调查登记表,在调查期限内,每一位来到急诊科的急诊患者均由值班医生、护士在急诊病志外另填写一份调查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就诊时间、交通工具、急诊主诉等)。经研究组成员核定急诊诊断并确定诊断编码(供计算机统计分析)后,输入计算机内的专用数据库,使用Foxbase+数据库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患者职业及性别、年龄分布

急诊患者职业以工人最多,占32.12%,其次为干部及职员(18.57%)、儿童(17.38%)、学生(11.25%)、民工(4.33%)、农民(4.25%)、个体开业者(2.15%),警察及军人(0.82%),其它占9.13%。在全部急诊患者中,来自市区的急诊患者为11232例,占55.7%,来自郊区及所属县7602例,占37.7%,来自外省县1089例,占5.4%,242例的急诊患者来源不明,占1.2%。20165例患者中男性11653名,占57.79%,女性8512名,占42.21%,男女之比为1: 0.730。就诊患者的高发年龄组为1~10岁组、21~30岁组和31~40岁组。全部患者的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

2.急诊时间段及季节分布

急诊患者来诊的时间以午夜及清晨为低谷,18~22时为就诊高峰时间段,见图2。全年急诊患者来诊以夏秋季节密度略高于春冬季节,见图3。

3.来诊患者使用交通工具情况及就诊后去向

交通工具最常见的是出租车占60.23%,其次是公共交通车辆占5.11%,利用城市急救中心救护车来诊者仅占0.07%。急诊患者68.9%的在急诊科内接受短期诊治后回家,11.94%被收入急诊观察区,18.2%被收入院内各专科病房。急诊室内死亡率为0.9%,另有0.06%来诊时已死亡。

4.急诊诊断及主诉

本调查所指的急诊主诉是指患者在急诊科内接受对症处理,以急诊主诉离开急诊科(入院、转门诊或嘱回家观察等),没有获得急诊诊断。20165名急诊患者中创伤患者7310人,占36.25%,其它各系统疾病为12855人,占63.75%。表1列出前20种最常见的急诊主诉或急诊诊断,占全部急诊患者的63.1%。表2 20种最常见的急诊主诉或急诊诊断

(略)

讨 论

有关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国内文献中已有少量报道,但多属回顾性调查[2,3]。而前瞻性调查[4]较少且集中在大中城市。本研究以一个完整年度作为调查期限,是基于急诊疾病的季节性分布的特点,其结果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我院急诊患者的真实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西南老、少、边、山、穷地区城市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的基木特点,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本研究提示急诊患者中男性所占的比例较大,年龄段以0~10岁、21~40岁所占的比例大,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男性及青壮年是意外伤害及交通肇事的高危人群,而儿童急诊量所占比例大可能是急诊疾病谱中发热所占的比例较大有关。本研究还显示急诊患者大部分来自本市(占93.4%),以城市居民为主,农民仅占全部急诊患者的4.25%,外省较少(仅占5.4%)。这些说明我院作为开设床位上千张的桂西综合性大型医院,其急诊的服务半径与门诊的服务半径都比较大,因此,在考虑某一地区的长远医疗规划时,要加强县市一级中心性医院急诊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的建设,使之成为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高水平急诊服务的医院,以缩短偏远及广大农村地区急诊患者,特别是外伤患者的就诊半径,提高抢救成功率[5]。

研究提示,急诊患者的就诊时间并不是均衡分布的,一天中以18~22时为就诊的高峰期,午夜及清晨为低谷;一年中则以夏秋季节急诊患者密度略高于春冬季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急诊疾病谱季节性分布特点的综合结果,需要结合具体的急诊疾病谱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掌握这些特点,可以根据急诊患者来诊密度配备有关医护人员和其它技术人员,我科已根据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调整急诊工作人员排班表,逐步改变急诊科白天工作人员密集,晚间人员不足且层次较低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在疾病高峰来临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急诊急救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进一步提高护理、医疗质量,让患者满意。

我国院前急救转运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的模式尚不统一,由于规模、费用、市区面积小等的限制,我院急诊患者使用急救站救护车来诊所占的比例很小,本研究中仅为0.07%,远低于我国大中城市[3]。而且我院2006~2007年一年的急诊量仅为20165例次,远低于百色市人民医院2003年一年急诊量(33533例次) [6],其原因可能与我市院前急救系统依附于该院有很大关系。因此,应根据国家和各地区的经济条件,统筹医疗资源,逐步地加大政府投入和资助,降低费用、合理布局、继续缩短应答时间和服务半径,以提高我国总体急救水平。我院急诊科最常见的20种急诊主诉或急诊诊断与李继光等[5]研究的结果基本相同,除可作为分析急诊疾病谱的基本构成成分外,也可用以指导急诊科的学科建设和急诊专业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樊寻梅,李春盛,王佩燕,等.我国急诊医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附53所医院急诊科调查分析)[J].急诊医学,2000,9(6):364-366.

[2]孙湛,童朝阳,李颖川,等.急诊病人初步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3(11):544-546.

[3]王丽娜,王秀洁,王峰,等.急诊就诊病谱规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7):487-488.

[4]阮海林,冯小梅,杨春旭,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