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遗传学问题

医学遗传学问题

医学遗传学问题

医学遗传学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PBL;传统教学;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33-02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以往我校《医学遗传学》课程主要采用大班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地位。这种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医学生陷入“高分数,低能力”、“有知识,缺素质”的尴尬境地。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医学遗传学》教学显得非常迫切。

一、《医学遗传学》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意义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始于1969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目前欧美以及澳洲等国家80%以上的医学院校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1]。教师根据临床典型病例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分组对情境中临床表征、病史、诊断和治疗等信息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引导、观察、鼓励和管理。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将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和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临床医学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相对抽象、枯燥,适合采用传统的板书推导、PPT或flas演示教学;而临床遗传学直接与人类健康、优生优育息息相关,涉及遗传病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教学中如果以临床病例为主线,从遗传病的体征、病史追溯其诊断、治疗手段、致病原因以及如何来预防等问题,用遗传学基本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可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这一点正好符合PBL的特点: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课堂总结。近年来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也陆续尝试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到遗传学教学中,初步证实这种方式切实可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遗传学的整体教学效果[3-5]。

二、PBL在《医学遗传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的《医学遗传学》课程采取了“双模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以PBL教学模式为辅。《医学遗传学》理论课总计39个学时,前21个学时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后18个学时进行PBL模式的案例教学。

(一)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的合理定位是开展PBL教学的重要保障。为开展好教学,学校一方面邀请了McMaster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PBL专家对40名骨干教师进行了PBL专项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明确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扮演着激励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在安排PBL课程前,对学生进行基本培训,使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有初步了解,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

(二)案例的设计与编写

PBL模式的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学习未知领域的知识,因此一份来自真实生活又具有明确知识导向的案例是PBL教学的核心。我们以临床病例(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愚型、视网膜母细胞瘤)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编写案例,并适当渗透人文和法律的内容。为了保证案例的精确性,我们还邀请了临床、人文、法律相关专家进行审核。

(三)PBL教学过程

每班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各选出一个主席和记录员。每个案例包括三幕,三次课(共9个学时)完成。第一阶段(3个学时):教师将案例第一、二幕内容发给学生,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并初步讨论。第二阶段(3个学时):学生紧紧围绕第一、二幕的问题,对各自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发放第三幕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第三阶段(3个学时):回顾第三幕的问题,汇报结果;学生对整个案例进行综合讨论和总结;最后教师分析和解答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评学生表现、归纳应掌握的知识点。

(四)学生对PBL教学反馈

本次PBL教学完成后,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学生的自身感受和建议等方面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6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2%学生愿意接受PBL教学模式;86%的学生对教师基本满意;90%的学生认为锻炼了文献检索能力;6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88%的学生认为拓宽了知识面;78%的学生认为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但是,55%的学生提出课时安排过于紧凑,没有充裕的课后时间来查阅资料;17%学生提出案例的内容略显枯燥乏味;53%的学生认为在讨论中团队协作还有所欠缺。

三、总结

PBL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教学模式能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和综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学科知识体系性建立和教学效率上,传统教学方式更胜一筹。对于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讲授,而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后,安排2个案例进行PBL教学。这样,在有限的学时中,将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当然,我们在PBL教学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案例内容略显单调,还需完善和更新;案例教学课程安排得过于紧凑,一周宜安排一次为妥;语言表达能力稍欠缺的学生还不太适应PBL教学,教师应该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尽量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成长和锻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时不能相互间资源共享,难以形成团队优势,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帮助学生形成课后小团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PBL教学的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总之,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值得进一步的开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2]Smith CA,Powell SC,Wood E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J].Biochemical Educ,1995,23(3):149-152.

[3]陈芳杰,李春义,孙秀菊,等.医学遗传教学中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304-306.

[4]张玉萍,朱金玲,侯霞,等.PBL教学新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6):62.

[5]张娟,李莉,刘铭,等.七年制医学生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6):425-42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BL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Genetics course

Jin Yucui,Li Lingyun,Zhou Bisheng,Yue Shen,Yu Tingting,Ma Changya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hina)

医学遗传学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遗体器官 捐献意愿

The Investin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Body Organ Donation Willingness

Luo Nan-li GaoYi MingChao-wang Jun Hao-yao Guoyan-Jia(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nese medicine in madical school JinanShandong 250014)

Abstract: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four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network survey of other universities. We found that mos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know just a little about body donation, and exist major differences. The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body donation is low. But some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who have been exposed to body donation tend not to participate in the donation . Traditional conception and the relatively poor law are major causes. We suggest government relevant department increases the advertising, gradually change people’s Traditional idea, and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college students body donation donation willingness

近年来,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迅速发展,给许多终末期脏器衰竭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同时供体紧缺也成为制约器官移植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瓶颈。自2015年1月1号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遗体捐献器官成为供体主要来源。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理应为器官捐献做贡献。为了解大学生遗体捐献的意愿,宣传遗体捐献知识,积极推动器官捐献的发展,本课题组于2015年8月-12月,对济南市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部分网上问卷的调查,并对不同专业进行比较,分析阻碍我国遗体捐献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对我国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象:不同专业的本科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

方法:以学校为单位,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分小组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设计电子问卷进行网上分享。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及对遗体捐献的认识、捐献遗体的意愿、相关影响因素和对遗体捐献的建议。纸质问卷共发放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3份,有效回收率92%,有效电子问卷回收52份,有效问卷共回收375份,其中医学生或家人从事医疗事业的学生共185名,其他学生190名。

二、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遗体捐献意愿普遍较低

为了解大学生志愿捐献遗体的积极性,本调查小组将同学们的作答情况做成了以下图表:

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对积极参与遗体捐献,大约占总人数的86.40%。这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参与遗体捐献的积极性较低,对遗体捐献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认识不够,也说明国家部门对遗体捐献宣传与教育欠缺,相信通过对大学生宣传教育遗体捐献的知识与意义,可以提高他们遗体捐献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本小组在不同专业之间也做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医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参与遗体捐献的约占医学生总人数的16.96%,这一比率略高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原因应是医学生接触遗体捐献的知识较多,对遗体捐献的社会意义认识较为深刻,其他几个专业答案比率均在12%左右,医学生捐献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作为医学生应该积极了解学习遗体捐献的知识,为国家医疗事业做贡献。这说明我们在医学遗体捐献上教育的缺陷。

(二)某些医学院校缺少对遗体的尊重保护,成为影响医学生捐献意愿的重要因素。

这道题,主要是针对医学生以及上过解剖课的学生设置,作答人数共214人。数据显示,有统一仪式的只占总数的7.94%,没有任何表示的占18.69%,自行表达敬意或老师提醒的分别占42.52%和30.84%,说明医学院校对遗体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完善,这会导致遗体的损坏,影响解剖等课的教学,也会引起相关老师与学生对遗体捐献认识的偏差。

为次我们特意调查了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态度,调查显示认为医学生更能接受遗体捐献的仅占总人数的16.07%,认为医学生更排斥遗体捐献的占总人数的31.43%,这说明医学生在与遗体接触时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建议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识,国家与相关遗体捐献部门重视对遗体的保护,这样才能促进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遗体捐献的工作中去。

3.我国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大学生对捐献器官部分与整体有差别。

为直观地显示大学生对捐献不同身体部位的接受程度,我们做成了下图:

图表显示大学生捐献部分器官比较积极,尤其眼角膜占了绝大部分。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但不同的器官考验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部分同学对于捐献全身持拒绝态度。这显示了大家受“入土为安,保留全尸”的观念影响深重,不能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遗体捐献,也可能有他们对遗体捐献的了解程度与自身的家庭及心理因素有关。相信通过对遗体捐献教育宣传的深入,逐渐改变大家的落后观念,这类思想观念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三.讨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识程度有限

大学生属于受教育比较广泛,接收各方面知识较积极的群体,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识程度有限,有些同学甚至忌讳谈及,拒绝填写问卷。显示出传统观念对思想的束缚,同时也显示出我们国家遗体捐献知识普及不够。为此政府层面应做出相应努力,比如:

1.加大教育力度。实行全民教育,对医学生加强医德伦理教育。在各级学校教材增设有关器官遗体捐献的科目,或开设相关讲座或渗透在教师课堂教学之中,发扬赞美遗体捐献的奉献精神与对社会的重大积极意义。提高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识。

2.拓展宣传维度。公共宣传方面,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如机场、车站等张贴播放有关遗体捐献的宣传画报及视频广告等。直接增强人们对遗体捐献的印象认识。

3.在医疗方面,拓宽遗体捐献的途径,简化遗体捐献的程序。包括除十字会医院之外,增设可以遗体捐献的医院。政府或有关医院增设关于遗体捐献的门诊咨询室专门供大家咨询及处理相关问题等,印发宣传手册等。

(二)进一步完善遗体保护的法律法规

由于我们国家的相关条例不够完善和具体,一些医疗部门及买卖尸体的黑市对遗体的运用不恰当,致使遗体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也使得部分接触遗体的人群对遗体产生不良情绪,错误理解遗体捐献的意义。希望国家可以完善遗体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遗体保护工作的重视,使医院与学校合理运用遗体资源,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三)采取鼓励捐献的措施

对遗体捐献者给予必要的物质或精神补偿。如颁发给捐赠者或家属荣誉证书或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等。国家也可以制定鼓励遗体捐献的法律法规,来保障遗体捐献的发展。西班牙的遗体捐献模式(即每一个公民都被视为遗体捐献者,除非本人生前表达过反对意见)现在已得到全球的推崇,我们国家也可借鉴学习相关的政策,使遗体捐献的源泉可以充分涌流。促进医疗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道锐.遗体器官捐献的主体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01):47- 53.

医学遗传学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方法;合理应用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和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以遗传病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发病机制、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是医学教育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以及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人类遗传性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遗传学作为研究遗传性疾病的主干学科,其教学内容多、学科间联系紧密、教学知识点贯穿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由于遗传性疾病并不常见,医学遗传学知识在学生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中所占比例较少,所以学校安排课时少,学生相对也不重视,医学遗传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课时少任务重、学生重视度不够、教学方法不合理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医学遗传学知识,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然不能胜任。通过总结教学经验,笔者发现根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学科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不同教学方法在各章节中的合理应用

1.传统讲授法结合启发式教学

传统讲授法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以授课为基础。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主动思考的弊端。医学遗传学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并且抽象,传统讲授法能够快速地进入主题,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随之将学生带入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章节,采用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相结合,在系统讲解医学遗传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如讲解遗传的分子基础,可从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意义,进而阐明基因的概念、结构以及功能。将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科学技术联系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其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层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遗传的分子基础以及遗传的细胞基础章节可采用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2.围绕病例展开的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由Barrows教授引入,目前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PBL教学法主要应用于遗传病病例教学章节,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病章节涉及多种遗传性疾病。教师选择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见过或者听过的病例,如白化病、唐氏综合征、红绿色盲。具体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根据病例提前收集资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疾病发病机制、遗传特点、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原则等。通常学生讨论的内容并不全面并且其科学性有待考证,此时需要教师做总结补充并且纠正错误观点。如白化病,学生关注点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遗传规律,教师可以从遗传规律绘制白化病家族系谱图,进而引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计算发病风险。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直接交流、沟通,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及解答。讨论结束后学生以自我评价报告的书面形式做自我评价,评价报告得分计入期末成绩。PBL教学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密切互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模拟门诊教学法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涉及较多临床知识。模拟门诊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下,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给出病人具体患病名称,由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完全模拟真实的就诊场景。临床模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章节。具体的实施过程可将学生分成两组:病人组和医生组,两组学生各自检索相关资料,病人组的学生负责整理描述该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其他需要咨询的内容,医生组则要给出具体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两组学生派代表扮演医生和患者,模拟就诊场景。临床模拟结束后医生组与患者组要根据模拟过程中各自的提问与回答做出互评与补充。临床模拟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临床经验与引导组织能力,现场总结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模拟门诊教学法应用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点,使学生体会作为医生的责任感与严谨性。模拟门诊教学法能够促进医学遗传学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搜索资料的能力。

4.科研进展专题介绍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医学和遗传学相结合的前沿学科,发展迅速、知识更新较快,但教学教材相对滞后。为了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并且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爱,日常教学要与科研进展相结合,所以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在相关章节开展医学遗传学研究热点进展报告很有必要。如由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切除双侧乳腺事件,可设置疾病的基因检测与定位研究专题报告;2016年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开展高龄产妇面临的遗传病高风险研究进展以及试管婴儿技术难点等相关的研究报告。通过社会热点介绍科学发展的趋势、重大事件、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可开拓学生视野。

5.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都存在医学遗传学教学学时少、任务重的现象。教材中涉及的不常用的部分内容,通常在课堂中教师是不讲或者略讲的,然而现实课堂教学选择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医学遗传学深入学习的需求。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可以利用电子图书馆、中国知网以及各高校精品课程网、医学论坛等途径获取课堂上没有涉及的知识点。网络资源库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根据需求自主获取学习资料,亦可在线与教师、学生互动、交流。自主学习是传统教学的良好补充,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了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由于其内容繁重、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实现现阶段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多种教学方法穿插在课堂中,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上课注意力集中,学生对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加深了对各类遗传病的认识,了解了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及临床经验,同时要全面提高知识结构,时刻关注医学遗传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马红莲,张联珠,聂晨霞,等.关于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19(12):135-136

[2]戴红彦.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J].学术论坛,2016(3):153-154.

医学遗传学问题范文第4篇

犹记前不久,身处病榻上的先生,还拉着我的手,殷切地询问:“工作进展怎么样了?”我说:“先生您放心,我们会将工作做好。”先生竖起大拇指,说:“好!”然而,这却成为先生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先生的一生,治学严谨,兢兢业业,却屡遭阻碍,但他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守工作第一线,只为了医学遗传学事业。在他看来,这就是他的生命。

医学遗传学之梦

1963年,张孝骞主任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医学遗传学教研组,鉴于先生对医学遗传学领域研究较深,便委任先生负责该组发展。然而,当时科技发展水平滞后,这一学科备受排挤,工作开展艰难。“”初期,该组被迫解散,先生也被下放到甘肃。

197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基础医学研究所(下称“基础所”)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下称“遗传室”),先生被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调到基础所,担任主任。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遗传室设计构想,就是由他首先提出的。这一遗传室很特殊,既归属基础医学又承担临床工作。1980年,遗传室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开设了遗传咨询门诊。

1987年,原卫生部在全国进行出生缺陷调查,发现出生缺陷率较高,亟需建立一支队伍,解决遗传病的问题。因此,中国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建立了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同时建立了三个国家遗传医学中心,其中北方中心设立在北京协和医院,由基础所和北京协和医院共同组成。

当时,中国遗传学会设有人类和医学遗传专业委员会,但主研基础学科方向。先生希望在中华医学会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医学遗传学分会,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国遗传学会双重领导。然而事情并不顺利,同在1987年,中国遗传学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三大”时,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分会举行成立大会。但由于会务疏忽,会标上未印有“中国遗传学会”字样,结果令中国遗传学会会长谈家桢先生误认为先生要“另立山头”。在1990年郑州召开的中国遗传学会“四大”上,人类和医学遗传专业委员会被取消,先生也被“革出教门”。这件事对先生打击甚大。

后来,由于原卫生部有关部门领导换届,新领导认为遗传病复杂且少见,对医学遗传学不再重视,导致该学科的发展受阻。遗传医学中心也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先生设法将遗传医学中心转移到医院。在先生看来,希望医学遗传学科设在医院,以此解决患者的遗传病诊疗问题。不然,由于人们对遗传病学的不了解,导致一家生有多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患儿本人及家庭都痛苦。2004年,遗传医学中心更名为麦库西克-张孝骞遗传医学中心,在北京协和医院保存下来。

直至4年前,医学遗传学发展仍然受阻碍。85岁高龄的先生谏书给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催问源起2004年的建立临床遗传学动议,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医学遗传学的投入力度。但最终由于经办人员担心重蹈疼痛医学专科设置的覆辙,在上报专家组讨论形成的《医疗机构设置独立临床遗传科试行方案》时,将“试行方案”改成《医疗机构设置独立临床遗传科会议纪要》。从此,这一动议杳无音讯。

前不久,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临床遗传学实验室,我们用轮椅推着先生去看。他很高兴,希望我们坚持下去。我对他承诺:“先生,您放心,在我的有生之年,一定完成您的心愿。”

未了师生情

有人曾问我:“一生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人是谁?”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先生。

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既文质彬彬,又一表人才。我是先生的第一名医学遗传学研究生,是先生将我指引到这一行业中的。

我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时称中国医科大学),受“”影响,被分配到基层工作,没有受过正规医院的临床训练。“”后开始招收研究生,我希望能考回母校。但由于没有在正规医院的工作经历,不能报考临床专业,我便报考基础学院。当年,我们这些毕业于原北京协和医学院、又考过研究生分数线的学生,组成了研究生班。

先生读大学时,化学成绩非常优秀。或许他也是看中我生化成绩较好的这一特点,在我完成理论课程后分派导师时,先生选中了我。当我得知被先生挑上时,还在想,谁是罗会元?

先生为人很低调。我与先生在日常交流中谈论的多是专业,生活方面的接触不多。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都是我后来在公开资料中得知的。先生的一生都在经历挫折,谨慎地过日子。也许因为他的抗打击能力很强,总是将事情憋在肚子里不吭气,坚持埋头干活。

我所研究的方向是地中海贫血。但我们没有涉足过基因分析这一领域,也没有这方面的条件。怎么办?先生就让我先尝试研究异常血红蛋白,我开始向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的医生请教,进行异常血红蛋白的调查,后来进行化学结构分析,有所发现,完成了硕士论文。

后来,先生认为异常血红蛋白做完后应该进行分子实验,便准备送我出国,进一步研究地中海贫血。但当时有人反对送我出国深造,认为我不可靠,出国后就不再回来了。于是先生找到了我,很直接地对我说:“黄尚志,有人反对你出国,认为你出去就不回来了。”

终究,先生还是送我出国了,因为他信任我。我在国外时,他总在电话里跟我说:“黄尚志啊,你赶快回来,家里还有好几名研究生等你指导呢。”

先生的处事方式有时过耿。我总是劝他:“先生,您如果觉得有些人不对,船的方向不对,我们不要站在岸上说,您上船去,做个水手,点一篙子,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但他却始终未回应过这一问题,他认为,是非一定要分明,没有中间地带。

也许很少有人了解,先生是与钱学森同时期回国的专家,然而路不同,周遭天壤。他一生追求的理想,一直是我们后辈的奋斗目标。无论前路有多少荆棘磨难,我们都会沿着他的足迹,坚持下去。

医学遗传学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医学遗传学;选择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40.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119-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McMaster)大学首创,是指围绕由教师精心准备的临床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寻求答案,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1]。PBL教学理念是: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PBL教学模式特点是: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代替单一知识传授;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3];以学生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课堂总结”五阶段教学代替传统讲授(lecture-based learning)模式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4-5]。医学遗传学作为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为改变传统讲授模式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忆考试”的现状,在学习遗传基本理论章节之后,结合临床遗传病例,选择性地在遗传性疾病章节应用PBL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07级护理学专业学生54名(全为女生),学生已经学完了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进行PBL教学;并与完全采用传统讲授模式的2006级护理学专业学生49名(全为女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目标引导:在传统讲授模式学完基本理论,将临床实践中出现的相关病例作为PBL教学模式中的“提出问题”,由教师与班级讨论提出的问题。如学完遗传的分子基础及遗传的细胞基础之后,进行考试,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遗传基本理论,着手布置自学遗传性疾病、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章节。适时安排“先天愚型”、“先天性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三个遗传性疾病中的经典病例,用学过的遗传理论分别以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进行推理解释。

1.2.2 问题的提出:教师先布置学生认真自学相关章节,将病例由教师精炼成一组面向全班学生的序列性问题,如上述病例分析中可以提问:“先天愚型”等3种病例个体的染色体是多少?正常人的染色体核型是什么?多出或减少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各表现出与之相应的哪些临床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染色体的增多或减少?发病比率是多少?是否具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有环境影响,则如何预防或避免?是否有可能进行产前诊断?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发现一些可能是遗传性疾病的病例等等问题。问题设计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布置的时间要提前,安排PBL教学之前一周,将问题设计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查资料、向教师请教及学生之间讨论等多种方式获得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1.2.3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强调课堂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内容及讨论方向,学生要紧紧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1.2.4 讨论:利用1 h,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设计中的几个序列性问题。小组讨论以9人一组,并指定一名小组长,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发言。全班讨论时,先由小组长陈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存在的疑问,而后自由发言,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归纳和总结。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

教学过程结束后,以问卷形式调查2007级护理学专业54名学生的意见,结果见表1。

表1 2007级学生PBL教学模式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2.2 考试成绩比较

采用与2006级学生相同的试卷,对2007级学生进行考试,将成绩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2007级与2006级学生考试成绩比较(x±s,分)

3 讨论

3.1 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实践,认识到PBL教学模式与传统讲授模式相比较,优点明显。①提高了学生成绩,2007级学生的分数明显高于2006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2 PBL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由于PBL教学要求较高,与目前的教学条件、师资、学生素质之间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教师经验欠缺,知识面不够宽,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②问题设计可能不合理或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当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普遍低于20世纪90年代学生,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尽可能适合学生水平,紧密联系临床工作实际。③在课程教学中,对问题要有选择性,纯理论的教学还是运用传统讲授模式为好,在病例教学时选择性地选取几个结合临床的问题,宁少勿多。④PBL教学花费更多时间,需要更多课时,可能影响整体教学计划。⑤课堂讨论时学生积极性不高,中职卫校女生普通存在从众心理,一旦有一个学生踊跃发言,就会有大批学生跟进。为此要求学校在平时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演讲等一些集体活动,锻炼学生演讲表达技能。⑥课堂讨论时,讨论内容容易泛化,教师应牢牢把握、时时提醒,避免跑题。⑦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料等教学配套实施不足,中职卫校图书馆书籍不够丰富,学校为方便学生管理,严格限制学生上网等。

总之,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遗传理论章节用传统讲授模式,有选择性地在典型的临床遗传病例中用PBL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合理安排教学时数,能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多种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未来优秀的医护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一蜂,周艳春.PBL与能力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6(2):111-112.

[2]杨海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础生物化学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育,2006(2):35-36.

[3]郭红霞,蒋永东. PBL 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07,14(1):25-26.

[4]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5,1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