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区别

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区别

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区别

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区别范文第1篇

0 引言

人类进化史,正是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营建理想的生存环境的历史。“环境艺术设计史是一部综合性的设计历史,是一部人类栖居形态演变、营造技术进步和环境艺术思想发展的历史”。[1]它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演变过程的历史,是人类积极主动地影响自然和人类所处环境的演变过程的历史,以此来分析和研究人类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

我国园林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园林设计文化和辉煌的园林营建传统,但是现代景观设计在我国却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是解决人地危机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存的艺术。

研究中国景观设计史,都是以考虑中国园林史为背景来进行的,近年来研究者研究园林史的新成果和新发展不断涌现,用设计类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景观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甚至有些设计类学科的研究对其的影响密切相关,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史的研究对景观设计史的研究影响密切,这样使得景观设计史的研究所触及的范畴和研究方法变得更为丰富和宽阔,其学术研究的广度、研究目的和意义也更为多样化,此专项的史学研究也就更为细致和深入。

1 相关基本概念

1.1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

我国传统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源远流长、建园历史悠久,营建技艺精湛,地域、文化丰富多样,极具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在我国特色的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中独辟蹊径,风格独特,彰显中华民族的特有内涵。在设计中它以表现文化情怀为出发点,将人文内涵和传统的儒、道、释文化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其设计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力。我国传统园林包括皇家、私家和宗教寺院园林。“气势宏大、用材讲究、装饰华丽是皇家园林的特点,着重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识:私家园林闲逸,具有文人的审美情趣。”[2]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在我国依旧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国人所喜爱,虽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很难见到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影子,但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依然以传统园林设计为根本,以此来体现现代景观设计新的形象。可以说:传统园林设计在前,现代景观设计在后,传统园林设计是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石,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为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辈的生存理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体现出先人对其所处环境的一种态度。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从建国到21世纪的今天,其设计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如今在城市、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等都可以看到现代景观设计,景观已经成为了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普通人群都能够享用和观赏。(图1)

1.2 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除了有美化环境的艺术作品外,还包含地景艺术、景观艺术以及偶发艺术等。“而景观设计是专门以为人类创造舒适、安全、功能齐全且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为目的,研究如何对土地进行合理安排、如何对土地上的物与空间进行合理安排的一门学科。它与环境艺术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但从某个角度来讲,二者还具有一定的从属关系”。[3]

景观设计是一门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设计。所谓景观设计又称风景设计或室外设计,泛指对所有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环境设计,包括园林设计,还包括庭院、街道、公园、广场、道路、桥梁、河边、绿地等所有生活区、工商业区、娱乐区等室外空间和一些独立性室外空间的设计,随着近年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室外环境设计,即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4]景观设计是一门庞大而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与艺术、建筑学、社会行为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地域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进行融合,同时又与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可以这么说“景观设计是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设计,是一种包含了对自然及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工作。景观设计范畴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景现改造、城镇景观设计和历史景现保护等。”[5]

2 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

2.1 环境艺术设计史与园林设计史

2.1.1 环境艺术设计史

人居环境的营建历史与建筑史、规划史有一定的区别,它是以人类对环境的营造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设计史。何为环境艺术史?虽然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史学家对此概念持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是可以从中总结出,环境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即是一部研究“人类栖居形态演变、营造技术进步和环境艺术思想发展的历史”。[6]事物越往前发展,其研究也就愈深入和进步,其研究门类也就越来越多,对设计史的研究也应如此。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史其本身继承了其他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跨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研究是环境艺术设计史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在江滨编著的《设计概论》一书中将室内设计史、公共艺术史、园林设计史、景观设计史等统一规为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范围。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它不仅涉及史学框架和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研究,还涉及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方面。总之,它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工程科学之间的持续不断的对话,它提供了一种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新视角和方法,即一种新史学范式和新通史观念。”[7]

2.1.2 园林设计史

园林设计史包括园林设计、园林历史和园林设计史三个方面的内容,但它们三者之间即相互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别。一方面园林设计史是对其具体的园林设计所进行的一门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又是以人类文化形态史研究作为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出发点。从狭义上来说,园林设计史是研究园林设计的渊源、演变过程、发展规律及其设计特征,以物化来阐析园林设计的外部形态、格调、体系,以及园林设计师与园林工程技术发展的一门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园林设计史即是在一个人类历史的框架范围里,以尽可能宽广的人类活动为背景去探索和理解园林设计的研究。以园林设计为出发点,来研究园林设计的历史特性和其研究线索是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内容。园林设计史它不仅只是研究园林设计的历史,还是一门研究一系列园林设计手法的学问。

2.2 景观设计史

“一项人类如何改变外界物质环境的历史”,是《辞海》对景观设计史的最好定义。直到20世纪以来景观设计史才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主要依托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借鉴和导入其他学科的历史证据。如导入和借鉴园林设计史、建筑史、考古学、生态学、历史地理学等。景观设计史的研究由于引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引申出了多样的研究视角。这些研究视角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视角产生极大的影响。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一方面“涵盖了景观的历史与发展,包括研究景观感知的变化以及景观与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变革和社会结构之间的联系。”[8]另一方面,如运用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来对景观图像进行研究。随着“历史景观的分类和评价兴起,景观的审美和生态、遗产和游憩价值成为制定保护和管理政策的一部分。”[9]

3 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区别

从两者基本概念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在某些方面虽然包含景观设计的概念,但是景观设计史并不是全部包含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中,确切地来讲,景观设计史只涉及环境艺术设计史研究的一个领域,但它是环境艺术设计史与园林设计史交叉研究的范畴。在当前大的国际环境下,特别是人类聚居环境危机感的驱动下,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趋于对环境危机催生的历史研究,更特别关注生态环境的过程设计研究。而景观设计史是建立在其视觉艺术美特征基础上,而不是倾向由于环境危机问题引发的历史研究。景观设计史和环境艺术设计史两者是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研究人类所居住环境的两门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

4 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对景观设计史的影响

4.1 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的相同点

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它们三者都是以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为出发点的历史研究。历史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智性的形式,而这三者是这种形式的一种探索类别。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与其它历史研究一样是所谓“历史”研究家族的成员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史本身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独特子集,具有交叉性与跨学科性的关于研究自然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观点,是对人类栖居形态的演变、营建工程技术进步和环境艺术设计思想发展历史的专门研究学科。环境艺术设计史不仅揭示了自然在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剖析了因为人类活动而所导致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这样人类可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便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园林设计史是研究园林的变迁,以研究“第三自然”为出发点的研究,园林是从人与自然的共生的角度来进行探讨研究,“是人类用自然材料建造的用来代表关于自然的主题的作品。”[10]可以说,园林设计史也是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来进行学问研究的。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也是把自然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的,是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去认识和理解自然,把自然进行升华。

4.2 环境艺术设计史对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影响

当下,在环境艺术设计史研究大的背景影响下,园林设计史研究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视角,同时许多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兴的研究观念。如近年来研究园林设计史对人居环境研究的偏重,提出了大量的以针对地域环境的变迁史视角的研究和园林设计史对自然观的阐释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的关注,以及园林设计史中对社会情境分析的研究成为园林史的主流研究方向,以上这些例子的研究视角举不胜举。跨学科研究是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史的一个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方法影响深远,环境艺术设计史就其性质来说属于边缘科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的研究方法是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吸收营养,启发其研究,使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更具科学化、理论化。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不仅兼具有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研究特点,并形成了其研究特色。传统的园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文化景观,而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因其自身的特点,须结合其文化史来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者常把历史文化的系统性分析研究作为对园林设计史的阐释。环境艺术设计史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促使和影响园林设计史的研究,这样使园林设计史的研究走向多元、开放,使得园林设计史研究在关注园林设计本身的同时,也更专注于多学科多元交叉问题的探索。因而使园林设计史所涉及的范围和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的宽阔和丰富起来,其学术研究深度更为提高,其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也更为深入。

4.3 园林设计史对景观设计史研究的影响

园林是人为的景观,园林是围合的景观。在某种程度上,园林设计属于文化景观的范筹。以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为例,传统园林设计在前,景观设计在后,传统园林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传统的园林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雏形。因而园林设计史的研究和景观设计史的研究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研究内容必然存在一定的交叉,同时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也会受到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影响。近年来学者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愈加深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研究视角中,园林设计史研究与景观设计史研究存在交叉,因而景观设计史的研究可以借鉴园林设计史研究的成果,促使其研究向前发展。如研究我国传统园林设计须考虑政治与其的关系,因为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有意无意受到当时统治阶级意志的影响,很多传统园林设计正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从而呈现出某种设计偏向。景观设计史研究和园林设计史研究一样,也须考虑其当时的阶级因素,也可从政治的意识形态视角出发而进行深入地探讨。因而园林设计史研究的视角可以借鉴到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中去,扩宽其研究的思路,同时园林设计史的研究方法也影响着景观设计史的研究方法。

5 中国景观设计与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我国景观设计的起源一直以来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我国的园林设计对我国的景观设计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的景观设计发展也和其他国家的景观设计发展一样,经历了从起源、发展到高潮的三个阶段。如表1。

5.1 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是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景观设计又要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景观是这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构件。景观是环境中最活跃的、集中的、优化的构成要素,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实现这一条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可通过对环境景观的特征和特色成因进行剖析,从而有利于人们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已有的环境资源,加深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景观设计对于某一特定的环境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社区、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平衡。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使人们杂乱的生活环境变得有条有理,宜人的景观能使所处环境的人们感到舒服,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们新兴的学科,在我国的兴起时间并不算长,设计师的大部分实践都集中在城市公共环境领域,近代以来,如辛亥革命以后,在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相继出现了一些公园和城市广场,像广州的中山公园、汉口市政府公园及南京的中山陵前广场等,在相当程度上都沿袭了我国的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在原有的景区或古建园林的基础上扩建或改建而成(图2),而以这些为代表的公共环境设计作品,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及“都市田园化和乡村城市化”的概念的推动下,严重阻碍了对传统造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我国后来城市景观创作的先天不足,空洞、毫无中国特色的后果,但是,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经历了改革和探索、模仿与反思、兼容并包与共生三个阶段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如南京夫子庙商业步行中心(图3)、广州陈家祠广场、上海延中绿地等一系列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标志着我国现代景观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景观设计是一种复合的系统设计,如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即包括区域景观体系的系统设计,还包括反映地域文化特征的人文系统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在于景观设施的个性形象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常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11]。

5.2 中国景观设计与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间互为联系

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是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雏形。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都是以研究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出发点的,只是两者的研究角度不同而已。二者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设计实践活动都有许多的交叉,这种交叉在城市的外部空间设计方面尤为集中体现,这种外部空间的设计可称为“景观设计”也可称之为“环境艺术设计”,如(图4)。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继承传统的园林设计、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并与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包括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种学科融合的复合设计体系。环境艺术是以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契机,以“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为设计核心,注重外部空间设计的人文质量的设计学科。由于有“环境艺术”的介入,从而丰富了外部空间设计的景观要素。我国现代景观主要出现在城市,投资大、范围广,它是依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点建造而存在,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为景观设计锦上添花。

6 结语

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联系密切,两者研究之间即有学科交叉又互为区别,两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也可互为借鉴参考。在全球化进程和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大环境下,我国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视野也更为开阔,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多样化。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但是,我国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与欧洲发达国家对此领域的研究来说相差甚远,还有待我国此研究领域的研究学者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孙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2:61-62.

[3]左小强.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特点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75-76.

[4]邱景源,江滨编著.设计概论[M].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曹瑞林.环境艺术设计02景观设计[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6]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7](英)怀特.16世纪以来的景观与历史[M].王思思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Harley J B. Maps, Knowledge and Power[C].Cosgrove D, Daniels S. The Iconography of Landscape. Cambridge, 1988: 277-312.

[9]金云峰,陶楠.环境史景观史园林史[J].中国园林,2014,8:85-88.

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区别范文第2篇

一、 环境艺术的生态性概念和内涵

(一)概念

环境艺术指的是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环境,针对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生态性问题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以解决相关的生态性问题。也就是说环境艺术的设计,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一般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设计,比如城市建设中的绿化带、建筑以及一些公共设施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环境艺术创作时,在保证生态性的前提下,也应将观赏价值列入到创作设计之中,在设计时最大限度地增强该环境艺术作品的艺术气息。

(二)内涵

环境艺术有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环境设计等别称。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应遵循本地化、自然化、节约化等设计原则,将环境因素放在设计首位,一切设计以减少环境危害,可持续、再循环为前提。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寻找与自然环境的可融合点,力争做到在提高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时,降低相关活动给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环境艺术是具有整体性的,所以在进行相关方面的设计工作时,应在环境背景下进行设计,以达到环境和设计的统一。

二、 环境艺术中生态性的特征

(一)分类

环境艺术分为空间环境的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这两方面。环境艺术中的生态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保人们的生活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空间环境的设计,强调的是人们生活质量的健康性,主要表现在合理的运用有效的资源,以达到循环使用基础设施的目的,进一步为人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的运行提供保障。

(二)特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等环境生态性问题,在工业不断发展的时代里,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对资源有效合理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在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时,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争取用有效的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的同时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环境艺术的高效性特征。环境艺术在设计时,在考虑到人们目前的使用的同时,要考虑后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在设计建筑、园林、配套设施等方面时,应充分考虑环境艺术的连续性。人们的不同需求决定了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应从人们需求考虑,设计出多样化的作品,减少资源浪费等生态问题的同时,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选择权。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生态学、物理学、化学等原因,对人们生活环境中所消耗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处理,以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人们生活中的资源浪费。

三、 环境艺术中的生态性原则

(一)科学的指导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也应融入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作为设计指导,引导人们采用具有高科技、高效性的材料。通过利用科技手段对人们生活中的资源耗费进行处理,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有限的资源的消耗。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采用高科技设备和高科技手段,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利用科学手段为环境艺术服务。

(二)设计和参与

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复杂、多样且变化莫测的具有系统性的整体,这就决定了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环境艺术的设计也必须是涉及面较广的多样性艺术。自然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环境艺术并非高高在上,也不是特别高端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是需要充分地了解人们的需求,然后进行相关的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在环境艺术中融入生态性因素的同时,不仅需要遵循艺术设计、参与等原则,同时也需要以广大群众的视角来看待环境艺术。

(三)自然和环境

自然的发展比起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久远得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演变出了一套适合发展的法则,自然法则是具有强制性的,强行破坏自然法则势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人们对自然应当抱持敬畏之心,对自然的予取予求都应该遵循自然法则,环境艺术的设计亦是应当如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应以尊重自然为前提,通过对自然的发展、进化、演变、更新等规矩进行深入地探索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自然自我恢复、自我维护能力的保护。

四、 环境艺术中的生态性内容

(一)增加天然材料的使用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为突出生态性特征,应运用天然材料,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合成材料。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在运用天然材料时,应先天然材料的常用性、性价比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有特殊用途天然材料的造型、味道等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具有香味的树木可以种植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地区,这样不仅增加了该地区的绿化面积,同时也降低了该地区空气污染程度,一举两得。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空气重污染区种植的树木时,应选择香味适中,不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树木。避免营造环境艺术氛围的同时,设计材料对人们生活造成二次伤害。

(二)重视环保理念的设计

21世纪,工业文明在带给人们方便、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大气污染、硫酸雨、资源枯竭等环境及生态问题。生态危机逐步引发了人们对有关生活方式、生存空间和价值观念的反思,于是导致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的设计应具有长远的眼光,设计作品的实用性不能局限于当下,应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环境艺术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环保意识的融入,重视人们的环保体验。环境艺术生态性具体表现在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改善,设计时充分的考虑资源的作用和再利用。在环境艺术中融入人们生活废物的再利用,巧妙的融合“低碳意识”,致力于将环境艺术变为节能环保的有效渠道,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现状的同时,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注入活力。

(三)把握天然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存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因此,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以天然的生态环境为设计基础条件,然后结合该地区的实力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的环境艺术的设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本。环境艺术设计应因地制宜,对相对复杂的生态环境,可以根据实际的地理情况进行设计,建立独特、优美且具有现代化艺术美的建筑。

(四)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

环境艺术设计也会涉及到能量的运用,这就会造成能源的消耗。传统模式下提供能量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这就导致了环境艺术设计并没有能实质性的解决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中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通过增加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从本质上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的污染,如果不能及时的针对该问题进行解决,长此以往,环境艺术生态性也会受到损害,通过对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增加对新型环保燃料的利用,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环境艺术的生态性。

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区别范文第3篇

引言:

环境艺术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满足人对于功能上的满足同时,也能给予人们美好的审美体验。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切设计思路都要以环境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成果要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的统一。时代的不断进步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人在生活世界中构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设计实践,它与人类其它的主动创造性行为一样,它不是单纯某个设计师个人行为,而是人类的共同体的行为。设计是规划未来,是规划未来的生活方式,规划人性的发展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将科技与人文恰当的融合,设计规划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环境与方式。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应当吸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新成果,积极致力于将新技术、新成果运用于将低碳环保生活理念转入现实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和思维方式,构建集约永续的资源利用体系。以人和自然共赢为本,构建生态友好的宜居环境体系。如在景观设计中加强雨水的收集与综合利用,采用渗水路面技术,利用雨水涵养地表水源;结合建筑、绿化和沿河湿地建设雨水收集净化设施,作为绿化用水和景观补充用水。这些都结合了环境景观建设和节水的要求,选择本地适生植物类型,使得规划绿地系统建成后,除满足城市景观、休憩功能以及隔音降噪等功能外,可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形成滞尘带,调温当地小气候环境,并结合各项生态环保管理措施的实施,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环境设计的最大的宗旨就是合理的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环境设计的有着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个体的特性应该在整体中得到体现,并重视同一作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效果差别。总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其特色性,其具体的特点如下:

1、环境艺术要强调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服务功能。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尊重人类的基本利益。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是无害性和积极性互相统一,其无害性的主旨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环境艺术设计要有科学依据,同时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自然,设计过程及设计作品都不应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而其积极性是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要以积极性的、正面的意识为主体,同时不带给人消极的情绪。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整体性与多样性互相统一,首先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要具有正确的、统一的理念,并能够满足不同审美对象的需求,实现整体性与多样性的并存和统一。

4、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互相统一,也就是说,现代艺术作品除了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审美需要外,还要适合人类的基本生活,具有实用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

1、基于实用要求的设计出发点

环境的使用功能是容纳受众的生存和生活,比如一个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就是这个空间中为受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虽然环境的采光系统、通风系统、安全系统并不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内容,但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不能与这些系统的部署要求相抵触。我们可能设计出一个非常有美感且宜居的公共空间环境,但如果这个公共空间环境存在倒塌、窒息等危险,或者没有保证良好的逃生通道致使在火灾等极端条件下没有畅通的逃生通道且可能导致踩踏等次生事故的危险。这个环境即便再美观也不能算作成功的设计。

另外,环境艺术设计给受众提供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感官体验,并不仅仅是视觉的范畴,我们应该在五感上给客户综合的享受,同时还应该就环境的控制及休息空间等功能空间的实现进行全面的满足。

2、增进感官的设计模块化处理

我们以酒店大厅为例,一般包括迎宾区、休息区、吧台区、值班区等关键模块每个模块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长期工作中都总结了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方式,这些设计方法和实现方式进行组合,然后在整体上进行创新和演进,就可以构成一个较为完美的酒店大厅设计。而对于居室的设计,我们也会分为电视墙、主题墙、餐饮区、起居区等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于每个具体组成部分进行单独设计且对于具体组成部分之间的衔接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较为负荷大众观点的设计成果。

环境艺术设计目前的状态,恰恰是在这种既定的模块化设计模式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生存状态。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就此模块化基础上给予创新和演进。

3、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在80~90年代,家居起居室的主要使用技术,与当前家居起居室的主要实用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底板和墙面的处理方式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其他空间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调用的技术手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现方法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

设计师在设计一个空间之前,会首先拿到该空间的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于先行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工程实例,设计师也会查看现有的可用技术研究给某些技术系统提供容纳空间和通道。

4、养生观念与奢华观念的平衡与依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在当前的高端住宅及生活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养生理念逐渐超过了奢华理念。大量原生态材质的使用,使得当代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更加的“复古”,藤编、实木、真皮、亚麻、天然石材等材质,逐渐取代了一些人造材料,使得整个家居呈现出越来越贴近自然的风格。目前的田园风格、地中海风格、简约风格的大量使用,化工产品逐渐退出室内装潢舞台,这都是当前养生观念发展到极致的体现。

在大量原生态材料得以应用的同时,浴室和厨房在家居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浴室和厨房的改装投入,甚至接近了购买整套房产的投入。对于公共空间,特别是高档酒店的设计中,浴室的设计也更加高档化,这也充分的与受众的养生观念结合起来。

5、国内外文化交融以及民族符号的表达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的交流活动,与服装设计、影视文化的交流活动一起,被称为最活跃的三大世界文化交流领域。以北京798艺术中心为例,每年的国际交流活动达到上千场。几乎每天都有多场不同规模的国际化的艺术交流活动在一个数公顷的场馆内密集进行。在频繁的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从上海世博会会场、北京奥体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等,虽然也体现出来较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其表现方式和手法上,引进了更多的国外表现方式。特别是以“和”文化和“太极”文化为核心表现元素的国家大剧院,从外观上看,已经很难与国内传统文化相提并论。民族符号在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而这个定义的前提,是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已经与世界完全接轨和融合。

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设计是不仅是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适宜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能够提高城市的区域的环境质量。要科学严谨的进行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以达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

一、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要点

景观的使用基本上覆盖到了居住区环境的每个角落,其构成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要点主要如下:

1、驳岸。河道驳岸能起到防护堤岸及防洪泻洪的作用。利用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形成急流、缓流和静水,达到动与静相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景色,同时配备灯光、假山、喷泉、护栏等装饰,就形成了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艺术景观。

2、道路。道路设计的漂亮可以成为城市居住区美丽的风景线。道路和路边块石、路牙、休息的坐椅、路灯、植物等一起组成了居住区基础艺术景观。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需要对装饰、道路曲线、铺材、宽窄和分幅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3、小品。其内容有园艺小品、设施和雕塑小品,在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中,小品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设计精良的小品能成为小区的标识及人们视觉的焦点,并能成为城市居住区耀眼的闪光点。

4、广场。广场是人们常逗留的场所。设计时要通过它的地坪高差、颜色、材质、图案、肌理等因素的变化,综合考虑设计环境艺术景观。

5、绿化。绿化是将花、草、乔、灌结合,用草类塑造背景,并用乔木、灌木、花卉进行点缀,形成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并且要加强围墙、阳台、屋顶和悬挂绿化等;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进行艺术设计时还要注意构图的颜色、对比和质感,以形成从绿点、绿带到形成绿廊、绿坡、绿面的绿色景观,丰满城市居住区绿化的内容。

二、主要设计理念

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居民对居住区的环境要求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在进行艺术景观设计时,要注重对人的关注。其主要内容有交流空间、活动场所、艺术景观小品等,努力创造出更健康更生态、更以人为本的城市居住区环境。

2、遵循自然生态的原则。在保护和尊重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利用地区内原生态的山水地形、土壤、花草树木和阳光、空气等因素,精心设计出具有绿色自然的艺术景观环境。

3、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设计时,还要尽可能减少资金的投入。不仅要考虑到建设景观的费用,还要还要考虑到建成后的管理及运行的费用。

4、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时还要突出它的地域性特点,充分体现居民区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特色。

三、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中的重点

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在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前提,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便于居民的各种活动,在居民的休闲和交往过程中,让居他们体会到环境的美。

1、注意对植物艺术景观的创造

注重依靠植物进行造景,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其中的点是指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它是居民在户外进行活动的公共空间;线是环绕居住区周围的防护绿化带;而面是指城市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且与居民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住宅绿地。

应加强植物的多样性。增加植物种类及绿量,形成层次和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艺术景观,能大大增加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因而在对植物的进行选择时,特别注意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土地的树种。这种由本地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不仅结构稳定且长势良好,最能展现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地方特色。

还要提高城市居住区的绿化量并注重生态效果。增加绿地面积,对屋顶、墙面、阳台和窗台绿化,同时将绿色艺术景观与建筑相结合,使它们相护交融并渗透,同时改变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和绿地达到自然过渡,减低屋顶和墙面材料的热辐射,从而达到改善城市居住区的小气候,最终达到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

2、设计布局要因地制宜

设计布局时要考虑到当地风土人情。在了解该其历史和现状同时,遵循其发展趋势,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与历史环境相结合,遵循生态和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这样容易被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 还要考虑到原有地形和地貌形态。要始终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时,维护和保持地区原有的形态,在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设计布局。

考虑外部自然景观资源时。采用多种造景手法,将城市居住区周边有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艺术景观资源纳入到城市居住区的艺术景观中,努力创造出适合城市居住区的自然山水景观。

3、加强艺术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良好的居住环境,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和舒适。因而要对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进行创造,满足不同年龄、家庭背景、爱好兴趣及居民进行多种户外活动的需求。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要开与闭相间,动与静结合。对地下及半地下车库的地形进行处理和架空层的利用等,创造多层次的绿色景观活动空间。

为了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在一片绿树丛中,应使用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花草树木、山石小品和花坛坐凳,使户外活动空间在景观、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更加生态化、便捷化、景观化、功能化、多样化。

4、注重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设计的首要目的是让每户住宅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因而在规划设计时,应更多的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来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都能够享受到这些优美环境,达到居住区环境资源共享;同时还要增加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利用各种环境要素来丰富居住空间的,给居民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

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区别范文第5篇

环境景观设计是一个相对概念,区别于室内环境设计,专指对建筑外部空间的环境设计,环境景观设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以人为本,在人与外部环境之间、审美性与实用性之间创造出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是对艺术性与科学性完美结合的具体表现。陶艺是一个比较宽广的概念,它的范畴也较为宽泛,包括有给予大众感知欣赏的,具有开放性的陶艺塑像、景观陶艺小品、陶艺公共设施、陶艺墙面地面装饰、陶艺艺术砖石、陶艺壁画为代表的陶艺装饰原料等等。本文中所指的陶艺是以陶瓷材料为基础的创作的作用于环境景观设计范围的陶艺艺术作品以及陶瓷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总称。

2环境景观设计中陶艺的形态和构造

2.1形式多样的陶艺尺度

纵观陶艺历史,其中存有大量令人惊叹的大型陶艺作品,例如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俄裔法国艺术家夏加尔为美国芝加哥市的迭尔波恩街制作的名为《四季》的陶艺景观,新巴比伦的彩釉砖动物浮雕墙等等。陶艺作品在现实空间中所占有的体积、数量、面积、长度和宽度等方面的属性而在欣赏者的脑海中形成的一种印象就是陶艺的尺度。采用分段烧制后再组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巨型陶艺烧制的不便的难题,后来又发明了一种新方式,即是马赛克拼贴法,在混凝土的坯体外表采用大量的瓷片进行拼贴。如此一来,就有效地突破了陶艺尺度的限制,形成了陶艺的全新形式。进而给陶艺进入环境景观设计创造了最适当的方法。

2.2多姿多彩的陶艺颜色

在任何艺术作品的形态构成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颜色这一设计元素,颜色能够有效地提高陶艺作品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艺术感染力,寄托创作者的艺术情感,因此,陶艺的色彩在整个环境景观设计中具有举重如轻的地位。陶艺的色彩主要体现在不同色釉的表现,而且丰富的色釉是陶艺高品质的标志。釉色由于采用火的制作工艺,因而具有其他材质艺术作品所难以具有的特色属性,使陶艺作品的美感表现不同于其他。釉色为陶艺作品增加了许多另外的信息含义,使陶艺作品更富有生动的活力气息,打破环境景观设计中一向色彩寡淡的束缚,给陶艺作品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色彩。同时也要注意保持陶艺作品与其他周围建筑设施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和谐一致,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釉色提高陶艺作品的变现力,使欣赏者感受到愉快和放松。

2.3丰富的陶艺肌理

陶艺的肌理就是陶艺作品的语言,是其泥釉和其烧制后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陶艺肌理的表达效果表现是陶艺作品形态美的重要考察方面。人类使用泥土的可塑性强的特点对陶艺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最后采用火的制作工艺使泥土产生质的变化。陶艺作品主要是凭借泥土的泥性与可塑性的属性作为创作设计基础的,在火烧制成之前对湿坯土进行压印、刻划、雕刻手捏等方法创造各种肌理效果是陶艺艺术者通用的基本手法。陶艺肌理具有独特的韵律,连接、重叠、大小、粗细、浓疏、交错的美感,以及由它而所导致的缓急、轻重、软硬的质地遐想以及空间联想,都是陶艺工作者以作陶艺品和环境的共同需要采用材质语言特征与可变性的创造结果。依靠不同的烧制方式,火在陶艺作品上保留下的印迹已经成为陶艺作品肌理的又一特征,并且为环境平添一份自然的韵味。其不可预测性、偶然性、随机性以及自然而成的肌理效果会环境陶艺景观具有独特感染力和神奇的美感。

3环境景观设计中陶艺的运用

3.1在建筑设计中运用陶艺

在人类建筑与建筑装饰中使用最早的材料之一就是陶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陶艺的多种独特用处逐渐展示出来。当前,陶艺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建筑设计中叶大量存在。目前,陶艺在建筑设计中所呈现出的形式更加具有多样化,并且在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例如,日本的设计师冈本太郎为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东京旧市政厅创作的陶艺壁画《日之壁》和《月之壁》,美国设计师罗斯伯格为费城儿童活动中心创作的名为《动物乐园》的陶艺壁画,美籍华裔的贝幸铭为台湾东海大学所设计的侧立面均由菱形黄色瓦砖所拼贴覆盖的路易斯教堂等等,都对建筑环境起到了极好的美化和装饰的作用。

3.2在广场景观设计中运用陶艺

广场是城市里可以连接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之间的一种比较宽畅广阔的公共空间。通常是城市市民生活的中心,给当地市民的娱乐休闲活动提供了一个场地,对于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生活幸福感有所意义。广场会使一个城市更加有情趣更加美丽。虽然在现实的广场尽管设计中使用陶艺的比例不大,但是陶艺已经在整个广场景观设计中崭露头角,充分施展,引人注意了。例如,我国的瓷器之乡景德镇就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陶瓷资源,将陶艺融入到整体的环境景观设计中,把陶艺的多种形式在广场景观中去表现,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广场景观。

3.3在住宅小区设计中运用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