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作物 病虫害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1-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18-01

在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农业新时期,农作物产品从单纯地追求产量、效益转向了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健康的发展新阶段。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也应该采用新的防护措施,才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优质、符合现代人们的口味,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

一、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不断严重

农作物产生重大的病虫害其原因主要是农作物品种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抗病虫方面的差异、气候条件的变化无常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的综合表现为发生的种类繁多、频率提高、地域扩大、程度也严重、时间较长,同时在此基础上,一些新的病虫害的继续侵入和一些相对次要的病虫害逐渐成为了主要的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防治的成本和难度。例如:我市一些地区不断地扩大温室蔬菜的种植面积,且连年种植,导致了许多害虫成为主要的病虫害,像斑潜蝇、白粉虱等 ,每隔一年发生一次,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1]。

2.施肥结构的不合理。

2.1过量地使用化肥,有机肥的施用明显不足。化肥能够加快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但是过量地使用,尤其是氮肥的过量使用可以导致农作物营养成长过盛,晚熟的问题。此外还对土壤造成不良的影响。化学氮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物理化性质低劣化,肥料中的氮元素会污染地下水分和土壤中的臭氧层,能够促进农作物中有毒真菌的生长,据调查结果表明氮肥的使用还有可能加重农作物的病虫害程度。磷肥的过量使用可导致土壤中锌铁镁等矿物质元素含量降低,另外,磷肥中还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都会对农作物和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钾肥的过量使用可导致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ph值。钾肥的使用可能会对某些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产生严重影响。最后,农作物的产量不会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而无限制地增加,过量地使用化肥只会适得其反,既浪费了肥料又污染了环境。

2.2氮、磷、钾使用过多,微量元素的肥料使用太少。农作物的生长就和一个人的成长有相通之处,不仅需要氮磷钾等大量主要元素,同时也需要钙和镁等元素。有些农作物的生长还不能缺少锌、铜、硼、铁、锰等微量元素。例如,如果油菜在生长的过程中缺少硼就会造成“花儿不实”的结果[2]。

2.3施肥的方法不科学。我国大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对土壤的物理化性质分析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要的元素的量没有清晰的认识,施肥的时候仅仅依靠的往年的经验,这使得他们不能根绝农作物和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地施肥,一方面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是破坏了土壤的内部结构,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氮、磷、钾肥料的过量使用能够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加重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农村在施肥时把肥料施放的位置不当或者利农作物根部太远等不合理的行为,导致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最近十年来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92%,但是农作物的产量却增加了不到8%,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肥料的利用率真的很低。

二、 在防治过程中采取的改进措施

1.重点整治每年发生的病虫害,进行提前预测,增强综合防治能力

要以个地方的农业负责部门为主,政府配备各地农业部门先进的仪器,提高监测水平,提高各地对每年病虫害的预测能力,确保预报的准确性。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例如农技110、科技直通车等网络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加快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扩大对全体农民的服务领域,提高农民自己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保证防治的良好效果[3]。

2.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肥料元素不同,结合着农作物土壤结构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对农作物在不同阶段需要化肥的种类和数量了然于胸。在进行施肥的时候要对农作物的根系特点进行研究,努力做到一次性放准位置,进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另外,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进行土壤结构的改良。创新使用叶面施肥和施底肥,降低肥料的流失率,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3.对化肥要进行合理地搭配使用

只有根据农作物的生产阶段进行合理施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化肥是具有肥力高、效果快、省时省力的优点,但是经常单一地使用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有机肥的效力虽然较弱,但是营养元素很全面且效力持久。有机肥中含有的微生物和有机质还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另外,化肥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有机肥中微生物的运动,加速了有机肥的分解。两者相互配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肥料元素的比较也要科学。不同的农作物在生长时对氮、磷、钾的需要量不一样,同时也对其他微量元素的需要也不一样,实验证明:只有对肥料元素按照农作物生长规律、结合着土壤的养分结构进行合理分配,才能有效地使农作物增产增效。因此,我们应该把精力投入到研究农作物生产所需要的肥料结构、加强对土壤的物理化分析,为肥料的合理分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 结语

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肯定是发展生态型的农业。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要加大工作力度,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加强对土壤结果的研究分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农作物生产的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王俊,刘文兆,李凤民.半干旱区不同作物与苜蓿轮作对土壤水分恢复与肥力消耗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9(1). 89-120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53-01

一、前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根基。但水稻种植病虫害发生率高、发生面积广,对粮食稳产、增产影响很大。因此,采取科学防治措施,提高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是保障粮食连续增产的重要课题。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科学自然的方法,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二、海口镇水稻种植现状及几种主要的水稻病虫害

海口镇位于德兴市的东北部,耕地面积共13379亩,山林面积128520亩,全镇有水库35座,水电站3座,生态环境优美,十分利于水稻种植。海口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对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归纳出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瘟病和螟虫等,这些水稻病虫害影响了粮食稳产、增产,提高了种植成本,降低了农民收入。

三、水稻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措施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中占据很重要地位,但是很多农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没有充分认识或者防治效果不明显,导致水稻受病虫害的影响,产量不稳,甚至下降,所以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重视防治工作,采取科学防治措施,确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益。

1.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

目前水稻病虫害的数量和种类都有大幅度增加,但是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比较缺乏,导致水稻生长情况不佳,农民也无法做到及时地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科学预防和治理。所以要提高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例如建立水稻种植技术指导的网站,为农民提供水稻种植方法、水稻病虫害预防和治理措施,这样能够尽量降低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生长带来的危害,降低对农民经济收入的影响。只有让农民自身对水稻病虫害的危害有充分认识,对防治措施有所了解,才能及时正确地对水稻采取科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2.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种植和生长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如此,水稻病虫害还会降低水稻产量,给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农业生产损失也会提高。目前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加强或重视水稻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这就直接导致水稻病虫害发生,进而造成农业和农民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民一定要做好水稻病虫害预防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稻病虫害导致的损失。

首先,水稻种植人员要有很强的水稻病虫害预防意识,建立较强的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意识,能够一定程度降低水稻病虫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还能够及时发现病害,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稻病虫害的进一步发生和蔓延,最终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细心,在容易发生水稻病虫害的时期做好预防工作,尽量避免带来较大影响。其次,农民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措施要有一定了解,农民作为水稻种植的管理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水稻健康生长,病害高发期要适当采取措施,例如在水稻螟虫容易出现之前,对水稻进行灌水或翻耕以消灭水稻螟虫的有利生长条件,降低水稻螟虫生存率。第三,可以对水稻病虫害采取适当的农药治理,防止水稻病虫害大发生,为水稻生长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3.做好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

防治水稻病虫害是种植水稻的关键,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在不断变化,水稻害虫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难度。做好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水稻种植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防治手段和治理技术。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正常产出的情况下治理病虫害,不要大量使用农药,不同种类的病害和害虫都有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加以治理,对于目前害虫种类的增加可相应的增加治理手段,有些害虫是不需要药物治理的,简单的生物和物理方法即可,这样不仅降低了治理成本也减少了农药的危害。大多数的病害和害虫使用生物和物理的方法是治理不了的,必须采取农药防治的手段,但要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的时间与用量,保障粮食质量。

4.加强对农民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

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技人员需要不断地对种植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把科学的理念和技术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提高对水稻病虫害有效的控制和治理,确保水稻不受病虫的危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一是遇到问题及时请教农技人员,二是建立镇、村两级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传播机制,由农技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发放病虫害防治明白纸,加强和提高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的识别能力和防治能力。

四、结语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作用,田间生产实践证明,对农民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推广,让农民对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所了解,掌握水稻病虫害基本预防和治理措施,能极大地降低水稻病虫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保证粮食稳产、增产,提高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林树山.岳广志.白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中国科技财富 2008.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16

1 当前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况

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球的气候整体呈现异常态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气温持续上升,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气温方面。根据《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资料,2016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0.81℃,其呈现高低温异化,极端气温事件出现频率增加。

降水方面。全国平均降雨量达730mm,较2015年偏多13%,且降雨多为暴雨等极端降水,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除了气温、降水的变化以外,2016年国内的台风、强对流等气象灾害也呈现多发态势,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 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关联影响

气温升高、降水异常和极端天气增多等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适宜农作物病虫害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导致病虫害的种群数量、种类和发病时间发生较大的变化,整体呈现爆发态势。

气候变暖导致病虫害的存活时间延长。近些年,气候的持续变暖导致暖冬现象极为明显,给予病虫害适宜的生存空间,延长了病虫害的存活时间,加重了病虫害对越冬农作物的侵染。部分病虫害甚至能够安然渡过寒冷的冬季,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地理上的危害范围不断拓展,危害程度不断加剧。

降水异常导致病虫害的危害性增强。一般来说,降水稀少是有利于大部分害虫的繁衍的,如玉米粘虫等,在干旱高温的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形成极为庞大的种群数量,对玉米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然而,降水增加同样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连日降雨也会导致农作物病害呈现高发态势,危害性加剧。

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发生变异。在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以生物链的形式存在,当气候发生较大的改变时将促使生物种群发生变异,形成新的病虫害类型,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其危害性和危害机理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常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效果降低或失效,造成病虫害的迅速蔓延态势。

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具体预防措施分析

建立高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机制。农作物病虫害并非突兀发生,其发生和蔓延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如温暖干燥的气象环境将导致青椒白粉虱的发病概率大幅增加。所以,应该加强对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特征,重点监测农田中可能发生的农作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的爆发征兆,及时采取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保护区域内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机理,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注重农作物品种的选择,积极培育并选择具有较高病虫害抵抗能力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性;深耕灭茬,改变病虫幼虫的生存环境,提高农作物害虫的死亡率;科学施肥,适当增加氮肥的施肥比例,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加强药剂的合理应用,选择合适的药品种类和施药时间,取得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借助生物链理论进行病虫的防治,降低病虫的数量。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支持力度。整体来看,国内农作物病虫害呈现高发、频发态势,危害性不断加剧,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研发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防治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的联系,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收集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手资料,宣传和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发挥技术的先进性,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4 结束语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气候恶化将进一步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和危害性将不断加强,这对农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农技科研人员应该加强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之间的关系分析,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规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可防可控,将因病虫害发生导致的农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冯金蓉.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及区域动态预警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6(04):91-92.

[2]赵敏琦.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J].文摘版:自然科学,2015(02):108.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无公害 蔬菜 病虫害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82-01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种植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安徽省蔬菜生产发展很快,蔬菜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伴随着当前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蔬菜种植品种也在不断增多,种植方式方法呈现出多样化,蔬菜种植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以及种类有了本质增加,防治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制约蔬菜生产快速的发展。当前形势下,人们对于无公害农产品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这就对安徽省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无公害蔬菜实施病虫害防治,必须要坚持综合防治以及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将农业防治作为基础,将生态防治作为重点,巧施化学农药辅助,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下面,笔者就浅谈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一、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

通过对抗病品种进行选用,采取合理轮作以及健身栽培等等一系列农业新技术和新措施,提升蔬菜自身抗逆性,将无公害蔬菜的病虫为害有效减轻。对无公害蔬菜实施农业防治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对安徽省气候以及安徽省土壤条件十分适合的抗病品种,切实将苗床消毒工作以及种子处理工作,坚持适时播种,根据安徽省气象预报以及所种植蔬菜的品种特性,选择一个合适的播期,采用温室或者塑料大棚来试试育苗和养苗,与此同时,还要采用高温来促进根壮秧剂,或者使用其他的药剂来促根,及时进行炼苗,有效防止幼苗徒长的现象,使得无公害蔬菜的幼苗能够茁壮成长,增强其自身所具有的抗病力。实施深翻整地,将腐熟基肥施足,合理使用化肥,坚持合理间种套作以及轮作,深翻能够有效促进落叶以及病残株在地下进行腐烂,将地下的虫卵、害虫以及病菌翻到地表上,不利于害虫越冬,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无公害蔬菜的病源。

二、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措施

所谓的无公害蔬菜就是指蔬菜之中例如亚硝酸盐、重金属以及农药残留等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主要控制在国家所规定和允许的范围之中,人们在食用以后不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无公害蔬菜实施物理防治必须要大力推广和使用频振式的杀虫灯,进而将多种害虫进行诱杀,充分利用阳光进行晒种,进而杀虫灭菌,还可以使用遮阳网来将病害减少,大力实施三避的技术,使用栏板、白板或者黄板来对害虫进行诱杀,使用银灰拉网、银灰膜以及挂色条来将害虫趋避,大力推广以及使用三诱的技术。实施温汤浸种或者晒种等等措施来对种子进行高温处理,将土壤里面的病虫进行杀灭,还可以实施高温闷棚,这样能够有效抑制病情的发生。

三、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

对无公害蔬菜实施病虫害防治,首先要合理利用猎蝽、食蚜蝇、草蛉以及瓢虫等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等等寄生性天敌,或者捕食性蜘蛛等等螨类。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微孢子虫、阿维菌素类抗生素、白僵菌、苏云金杆菌以及绿僵菌等等原生动物来对无公害蔬菜进行杀虫。还可以充分利用双素碱、烟碱、苦参、藜芦碱醇溶液以及苦楝等等植物源的农药来对无公害蔬菜的多种害虫进行防治。在无公害蔬菜的病害防治方面,种植人员可以采用烟草花叶病毒疫苗 N14以及黄瓜花叶病毒卫星疫苗 S52来对毒病进行防治,同时可以采用庆丰霉素、井冈霉素、武夷菌素、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以及多抗霉素等等农用的抗菌素来对无公害蔬菜来实施病害的防治工作。

四、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

对无公害蔬菜病虫害实施化学防治必须要合理选用化学农药,严禁使用高生物富集体、高残留、高毒、剧毒、高三致的农药以及其复配制剂,其中,高三致是指致突变、致癌以及致畸,比如说有机汞制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甲拌磷、灭多威、涕灭威、磷化锌、甲基异柳磷、六六六、杀扑磷、DDT、杀虫脒、3911、1605、氧化乐果、呋喃丹以及甲胺磷等等,要选择低残留、低毒以及高效的化学农药。

五、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措施、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以及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这四个方面对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曹英杰,高原 ,张玉库.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及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B12):22-24.

[2] 廖燕;朱君君;孙振钧;王冲;张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蚯蚓种群特征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刘学军;;论黄陂区土壤(水稻土)肥力变化及对策[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樟树市;蔬菜;设施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

江西省樟树市地处赣中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具有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霜期较短、日照充足的特点。年均气温17.7%,7月份平均气温29.3%,1月份平均气温5.3℃;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1.7%;≥5℃积温6145.6%,≥10℃积温5585.0%。年降雨量为1560 mm左右,年均气温在17.5℃以上,无霜期为272天,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

1.樟树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过去,由于沿袭传统的产销方式,蔬菜经营存在连片规模小、商品蔬菜比重小、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食用也逐渐上升到绿色环保无公害多样化要求。为应对市场需求,不少蔬菜种植大户紧紧围绕市场调结构、延迟季节搞大棚、立足规模建基地,发展“三高”增效益的目标。樟树市蔬菜种植地带已由最初的城郊蔬菜生产区辐射到全市各个乡镇,销售地点从邻近县市扩展到近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如洋湖福城村的西红柿村,张家山蛟湖的大蒜村,永泰车埠村和洲上沿河一线的冬瓜村等。在现有蔬菜种植的经验和一定规模的基础上,近年来樟树市的设施蔬菜生产也上了规模,截2016年底,全市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50hm2,其中普通大棚433.3hm2,智能温控大棚16.7hm2,设施蔬菜总产量48750t,产值17550万元。

蔬菜生产管理稍有不慎病虫危害严重,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对环境、温、湿、空气、土壤等要求较高,设施环境为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菜农们为达到高产出高收益的目的,会使用高效、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操作技术不规范,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蔬菜农药残留,甚至携带有人类致病微生物,不利于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中毒事故的发生和诱发疾病。加强大棚蔬菜绿色防控措施,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尤其重要。

2.设施蔬菜生产绿色防控措施

2.1农业防治措施

蔬菜病虫害农业防治通常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农业生产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繁衍扩展的生态环境,从而减轻或控制其危害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农业防治可以避免或减少采用化学防治而造成的污染。因此,在蔬菜病虫防治实践中,把农业防治措施作为首选措施,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切实加强科学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合理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生态环境,抑制病虫害滋生蔓延;合理轮作换茬,避免多年连作加重病虫害;合理间作套种,减轻病虫危害;实行深翻、冬冻、高畦作垄;合理施肥,及时排灌;有条件的施用腐熟有机肥及沼气肥;清除田边杂物,保持田园清洁;加强保护地温湿管理。

2.2生物防治措施

大力推行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一是以虫治虫。比如丽蚜小蜂可寄生在温室白粉虱的若虫和蛹的体内,导致白粉虱死亡。当温室栽培的番茄每株有白粉虱1~2时释放丽蚜小蜂,若虫寄生率可达80%左右,可有效防治害x。二是以菌治虫。即用细菌性农药如BT可防治菜青虫,用BT与病毒配成的复合生物农药如威敌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三是以抗生素治虫。如浏阳霉素乳油可有效杀死螨类害虫,且对天敌安全;1.8%虫螨克乳油对鳞翅目、双翅目幼虫有较好防效。

2.3物理防治措施

采用物理方法防治蔬菜病虫害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绿色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是指通过栽培设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却有利于或无碍于蔬菜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它可以利用病虫对温度、湿度或光谱、颜色、声音等的反应能力,用调控这些因素的办法来控制病害的发生,杀死、趋避或隔离害虫。常用的方法有:种子消毒,如晒种、热水烫种、高温消毒、低温或变温种子处理等。土壤消毒:深翻晒土、高温发酵消毒、棚内土壤湿热消毒等。移植前低温炼苗。高温闷棚、地膜覆盖等降低虫源基数。趋避性利用,如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黄板诱杀粉虱、蚜虫等,糖醋粉诱杀斜纹夜蛾等,灯光诱杀。防虫网覆盖。

2.4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和残留时间长的农药;注意轮换用药并合理使用用药浓度;酸性碱性农药不能混用,生物农药不能与杀菌混用;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根据测报结果,适时适量用药,及时防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