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疾病研究

呼吸疾病研究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呼吸疾病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呼吸疾病研究

幼儿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研究发展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类医学的发展,2011年国内儿童呼吸系统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现对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的主要临床研究进行回顾总结。

1指南的制定和研讨会的召开

继2007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发表之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联合急救学组、免疫学组制定了《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1]。该指南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以<1岁、1~12岁、>12岁为界点分为3个不同的诊断标准,强调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对革兰阴性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采用联合治疗。指南对HAP初始抗菌治疗依据、选择原则和疗程等均有描述和评论,并对明确病原菌后的目标治疗提出了抗菌药的选择策略,有益于临床医生规范化管理HAP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重,儿童变应性鼻炎(AR)也明显增加,由于其对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如哮喘)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均有重要影响,专家们制订了《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该共识提出儿童AR的诊断除了典型的临床表现之外,还需具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方能确诊。针对儿童AR的治疗,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AR首选抗组胺药物,而鼻用糖皮质激素是中-重度持续性AR的首选药物,该共识对规范儿童AR的临床诊疗及哮喘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气道慢性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科呼吸系统各种疾病的治疗中。为使广大儿科医生合理规范地使用ICS,国内专家首次制定了《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3]。该共识针对ICS的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地位、应用范围、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作了详细介绍,提高了临床医生对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的认识,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参考和指导。全国性会议可促进儿科专家及学者间的相互交流,小儿细支气管炎防治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召开,会议针对小儿细支气管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包括概念、发病机制、病原学、临床表现及诊治等方面[4]。该会提升了儿科医生对细支气管炎的认识,并可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目前细支气管炎的指南正在制定之中。

2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北京、重庆、广州的调查研究表明,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的发病率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重庆发病率高于北京、广州两地,而过敏性鼻炎和湿疹与儿童哮喘存在着密切关系[5]。被动吸烟与儿童哮喘的发生显著相关,已有Meta分析显示被动吸烟儿童发生哮喘的危险性为无被动吸烟儿童的1.51倍。研究发现,孕期烟草暴露20支/d以上的孕妇其子女在新生儿期及1岁、2岁时肺功能下降,生后3年内发生喘息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次者发病率增高,表明孕期接触烟草对子代呼吸道免疫及气道敏感性可能存在一定影响[6]。因此,关注二手烟,甚至三手烟对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的改变参与哮喘的发病。Zhou等[7]发现,在哮喘患儿中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和脱落增加,且细胞凋亡和上皮脱落存在着相关性。气道重塑不仅发生于成人哮喘,同时出现于儿童哮喘中,当前的治疗方案不能逆转业已出现的气道重塑。而气道重塑可以提供哮喘治疗新的潜在靶点,其防治将成为未来哮喘研究的重要方向[8]。遗传因素在儿童哮喘发病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不同地区的儿童哮喘可能存在不同的遗传基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研究发现,Mina基因rs4857304位点与重庆地区汉族儿童变应性哮喘相关[9]。俞晨艺等[10]发现CysLT1基因927T/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儿童哮喘易感性相关,该位点C等位基因的男性携带者哮喘患病的危险性为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755倍。但CysLT1基因927T/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哮喘儿童的特应性体质、家族特应质及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明显相关。而其另一项研究表明,浙江汉族儿童不存在TLR9基因-1237位点多态性[11]。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惟一针对变应性疾病病因的治疗手段。研究显示针对明确变应原为粉尘螨的患儿,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哮喘的规范化防治,与激素治疗为主的哮喘防治方案相比,前者在控制哮喘病情方面更加理想[12]。孟鲁司特钠是白三烯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在哮喘缓解期能降低血白三烯C4(LTC4)、尿白三烯E4(LTE4)水平,而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作用不明显[13]。洪建国等[14]发现孟鲁司特钠可通过改善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泌,调节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而起作用。哮喘长期发作是引起儿童行为问题的一个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哮喘患儿及其母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15]。因此,对哮喘患儿在进行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配合适当的心理行为干预。在评估儿童哮喘的控制情况方面,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不仅具有良好的信度,且与病情严重程度亦密切关系。中文版C-ACT问卷与儿童哮喘生命质量调查(PAQLQ)问卷相比,更为简练,耗时短,更适合临床推广[16]。

3呼吸道感染

点击阅读全文

乌司他丁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乌司他丁注射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呼吸力学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乌司他丁注射剂治疗。监测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静态顺应性(Cs)、动态顺应性(Cd)变化。结果:乌司他丁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PIP、Pplat、Pm、PEEPi水平,显著增高Cs、Cd水平。结论:乌司他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有使呼吸力学状态明显改善作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改善患者氧合作用,改善肺顺应性,改善血气指标,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乌司他丁;呼吸力学;肺顺应性

乌司他丁是一种从人尿中提取纯化而成的糖蛋白,是人体内源性抑炎物质,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多种炎性介质,实验已经证实其可抑制内毒素引起的TNF-a、II,6、IL-8的增高,减少炎症引起的肺功能的损害,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改善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肺充血、水肿和渗出程度,改善肺的氧合指数及肺顺应性[1]。我们观察了乌司他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使用,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收住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定义。入院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1±4.7)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4.2±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各项实验室指标如血气分析等,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常规给予抗生素、黏液溶解剂、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10万U加入20ml生理盐水,1h内静脉推注,Q6h。

点击阅读全文

肺鼻同治法防治小儿哮喘

【摘要】笔者通过对155例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未伴发鼻炎,且临床疗效不佳的小儿哮喘患者追踪观察和治疗的回顾性思考与总结,认为:反复(或持续)发作的小儿哮喘可以诱发鼻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肺鼻同治”的治疗思路。进一步阐明了小儿哮喘与鼻炎之间互为诱因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儿哮喘鼻炎肺鼻同治

鼻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慢性、反复过敏性或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而小儿哮喘绝大部分伴发鼻炎。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鼻部疾病和哮喘的这种关系[1,2],99%的成人哮喘和93%的青少年哮喘有不同程度的鼻炎,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了鼻炎是哮喘的常见症状;而58%~85%的哮喘患者先有鼻炎后有哮喘或两者同时发病[3],说明鼻炎患者是哮喘的危险人群。著名医学家Calen[4]提出的肺部疾病可能由鼻部疾病通过直接的解剖途径导致的观点,在鼻炎与哮喘发病关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鼻炎与哮喘常相伴发,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副鼻窦感染与哮喘病发病的关系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称此为“窦-肺综合征”。

1窦-肺综合征的病因

学者Mace[5]在哮喘诱发发病的病原学研究中认为,上呼吸道疾病是很重要的诱发因素,并明确指出细菌性副鼻窦炎可引起哮喘发病。而Passalacqua特别强调了副鼻窦感染导致哮喘发病在小儿哮喘中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持续的鼻窦炎是慢性哮喘、哮喘不能缓解的一个主要因素;1999年Lillington指出,许多研究表明,很好地控制了过敏性鼻炎就会很好地控制哮喘病。同时指出假如没有很好地控制住上气道疾病,则哮喘也不能得到很好控制,因此要想治好下气道疾病,必先控制住上气道疾病[6]。上述观点主要基于“疾病是开始于上呼吸道而进行性波及下呼吸道的”[7]这样一种从上到下、垂直推进的疾病演变模式,强调并肯定了鼻腔病变在病因学上对哮喘的诱发;而对哮喘在病因学上是否同样可诱发鼻炎这一问题,国内外资料均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尽管有些研究者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如苏楠等[8]对291例(年龄8~79岁)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病例统计表明,有98例(33.7%)患者先发生支气管哮喘,平均96.9个月(8.1年)后发生变应性鼻炎;范春涛等[9]分析了678例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者(年龄3~72岁),结果先有哮喘后发生鼻炎者250例,占36.5%,患哮喘后发生鼻炎的时间最长20年,最短3个月;更有研究表明,如每一患者均作详尽的诊断研究,则100%哮喘患者存在着鼻炎,但均未明确提出哮喘可以诱发鼻炎这一观点。虽然他们没能明确提出这一观点,却都明确肯定了可以先发哮喘,甚至哮喘发病多年后再并发变应性鼻炎这一事实,而且有实验研究表明[10]:上或下呼吸道一端激发试验(如用花粉)均可导致呼吸道另一端发生炎性反应,即鼻黏膜激发试验可引起下呼吸道炎症,而下呼吸(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样可引起鼻黏膜炎症,从病理学的角度为哮喘可以诱发鼻炎提供了有力证据。笔者通过对155例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未伴发鼻炎,且临床疗效不佳的小儿哮喘患者追踪观察和治疗,结果与此相符。

2哮喘诱发鼻炎的临床观察

点击阅读全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5~70岁的COPD患者209人(男168例,女4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和年龄(±2岁)1∶1配对,从当地人群中选取209例非COPD作为对照,采用自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进行调查,并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吸烟、文化程度低、有呼吸疾病家族史、儿童时期经常咳嗽和儿童时期有时候咳嗽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0(1.50~4.52)、1.94(1.12~3.37)、1.87(1.13~3.10)、6.53(1.71~24.89)和2.47(1.08~5.65)。结论吸烟、文化程度低、有呼吸疾病家族史、儿童时期经常咳嗽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COPD;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亚洲COPD区域工作组估计我国30岁以上的人群COPD患病率为6.2%[1],钟南山[2]等报道我国七省市40岁以上人群的COPD患病率为8.2%,COPD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本研究选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5~70岁的COPD患者209例,并按性别和年龄(±2岁)1∶1配对,从患者当地人群中选取209例非COPD作为对照,探讨该地区COPD的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的COPD人群防治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5~70岁的COPD患者209例(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0.70且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按性别和年龄1∶1配对,从当地人群中选取209例非COPD作为对照。

1.2调查方法参照我国流行病调查表[3]制定调查表格进行调查,并进行肺功能测试(采用意大利COSMEDQuarkPFT4型肺功能仪),调查表格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呼吸道相关症状、可能的危险因素。调查员统一培训后按问卷对受试者进行调查,肺通气功能检测由专职的呼吸专科医师和技术员进行。

点击阅读全文

社区健康教育与中医药联合应用探究

社区健康教育是普及疾病防控知识的重要途径,可增强居民疾病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达到减少发病、控制病情进展等目的。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有利于做到事先预防、事中干预等。《常见病中西医诊断及合理用药》一书以临床常见病及其病因、基础知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常用中西医治疗药物等为基础,致力于提升连锁药店合理用药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以中西医用药、联合用药及关联搭配为思路,对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14类常见疾病的诊断及用药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论述了中西医治疗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此外,本书还从药店职员角度出发,涵盖了其为顾客提供用药指导的温馨提示。整体而言,本书结构层层递进,在保证学术价值的基础上将晦涩难懂的文字进行直观转化,提升了内容可读性,可作为药店职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服务能力及技巧的范本,也可作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参考资料。

1结构视角

《常见病中西医诊断及合理用药》共分17章:第一章为常见妇科疾病,阐述了女性内生殖器基础解剖及生理知识、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萎缩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月经病、带下病、女性日常保健与避孕药物使用等知识,分析了疾病药物治疗方案、联合用药原则及药物作用机制,并结合前沿研究成果及妇科药物使用指南指出了妇科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方式;第二章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阐述了呼吸系统基础解剖知识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喉癌等疾病知识,分析了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第三章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阐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腹泻、急性肠炎、痔疮、脂肪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胃痛、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治疗及用药标准;第四章为常见循环系统疾病,阐述了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常见临床症状,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低血压、血脂异常、异常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眩晕、胸痹等疾病的诊断及药物治疗方案;第五至十四章分别阐述了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常见代谢与营养性疾病、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常见风湿性疾病及骨关节等疾病、常见皮肤疾病、常见耳鼻喉疾病、常见口腔疾病、常见眼科疾病、常见儿科疾病,并结合诊断、症状评估、用药标准、治愈指标等分析了各类疾病常见应对措施;第十五至十七章从药店视角分析了药店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创建与实施、药店商品销售技术及销售资源的挖掘对策。总之,本书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疾病为基础对中西医治疗药物进行解读,具有普适性好、针对性强等特点,可使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好、更合理地应用药物。

2内容视角

《常见病中西医诊断及合理用药》一书的第二章重点阐述了呼吸系统疾病及中医药治疗肺炎的机制、方案等,因此,可将中医药防治方案纳入社区健康教育,让民众掌握一定中医药防治措施,进一步提升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水平。

3总结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