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视力保护措施

儿童视力保护措施

儿童视力保护措施

儿童视力保护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托幼儿童 视力筛查 干预措施

中国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81-02

为了解本区托幼园所儿童视力状况,对儿童视力异常提供干预措施,我们于2010年3-6月,对本区110所幼儿园的全部在园儿童进行了视力筛查,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视力筛查涉及本区范围110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22880名,其中男童12132名,女童10748名。

1.2 方法

1.2.1普查仪器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 手持式视力筛选仪,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在一间半暗的房间里,未给儿童散瞳的情况下,对儿童的眼球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将筛查结果通知家长,建议筛查结果异常的儿童到眼科作进一步检查。

1.2.2异常情况判定标准 采用屈光度异常参考标准。S表示眼的球径屈光度,2-3岁S≤-1.0或≥3.0;4-5岁S≤-1.0或≥2.5;5-6岁S≤-1.0或≥2.0。C表示眼的柱径屈光度,C≥1.0。

1.2.3统计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比较。

2 结果

2.1 视力筛查异常检出率 受检儿童22880例,筛查异常3031例,异常检出率13.25%。其中受检男童12132例,筛查异常1572例,异常检出率12.96%;受检女童10748例,筛查异常1459例,异常检出率13.57%。

2. 2眼科检查结果 从幼儿园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筛查出的视力异常儿童由家长带到本市各眼科单位作进一步检查,检查的多名儿童均存在不同类型的屈光不正,部分儿童发现屈光不正伴弱视。筛查异常到眼科就诊的486例中有438例被确诊,诊断符合率达90.12%

3 讨论

3.1 筛查异常发生率之间的比较 本区托幼园所儿童视力筛查异常检出率为13.25%,男童12.96%,女童13.57%,高于其他文献报道[1][2]。

3.2在托幼园所儿童中进行视力筛查工作非常必要美国伟伦Suresight 手持式视力筛选仪 用于对托幼机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非常方便、适用,而且效果很好。为临床进一步的检查和眼保健提供了参考,达到了早期发现弱视的目的,对眼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3集体儿童眼保健工作亟待加强 儿童视力是从出生开始逐步发育成熟的,从出生到3岁是眼结构的发育期,3―6岁是眼功能的发育期,以后发育速度逐渐减慢。所以,0―6岁期间的视力是最有可塑性的,它既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引发视力低常或异常,又是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期。为此,视力的保健工作的重点应在学龄前期。本次调查表明,本区托幼园所儿童视力筛查异常检出率高达13.25%,使我们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儿童视力异常的严峻性和加强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3. 4社区、家长弱视防治知识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家庭是幼儿视力发育的重要环境之一。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目前,儿童视力异常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视力筛查也已被家长普遍接受,但儿童家长对眼保健知识却知之甚少。

4 干预措施

4. 1 大力开展视力保健健康教育,在社区、学校广泛宣传眼保健的重要性,形成“保护视力,从小开始”的良好氛围,使全社会共同来关注保护儿童视力这项工作,减少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

4. 2 逐步提高家长弱视防治知识水平和对儿童视力异常的自我保健意识。家长普遍对儿童视力水平比较关注,但由于家长职业、文化程度不同,弱视防治知识水平也有差别。我们在健康教育中,应该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或低社会阶层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保健知识传授,提高知晓率,带动参与性。

4. 3 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将视力发育检查纳入儿童健康检查范围。 早期视觉缺陷很不易被家长察觉,尤其是弱视,有矫治的最佳年龄期。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将视力发育检查纳入儿童健康检查范围,早发现,早矫治。

4. 4 重视儿童营养和生活环境问题,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权威人士指出:儿童视力异常与诸多因素有关,除遗传因素外,不良的视觉环境,不注意用眼卫生,饮食不当等因素均是造成儿童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均能有效提高儿童的视力。

儿童视力保健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儿童视力,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促进幼儿视力正常发育,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力度,促进幼儿视力健康发育,是社会、家庭和儿童保健工作者共同的职责。

参考文献

儿童视力保护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认知;意识;行为;儿童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51-02

儿童伤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1-2],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3]。儿童家长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看护人,其看护质量、养育态度和行为成为影响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对儿童自身预防伤害产生深刻影响[4-5]。为了解幼儿园儿童家长对预防儿童伤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海淀区10所幼儿园中的全体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海淀区不同级类园所所占比例,分层整群抽取规模在200~300人之间10所托幼园所,对全体儿童家长中经常照顾儿童的1名看护人进行调查。共有2 122人参加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 080份,有效率98.0%。其中儿童父母亲1 469人(占70.6%),其他看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保姆等)611人(占29.4%)。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和高中中专为主,分别占29.2%和39.8%。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为:儿童家长基本情况,对儿童伤害知识的知晓情况,知识来源及希望获得途径,对预防伤害的态度,所采取预防伤害的措施。在幼儿园的家长会上由问卷调查员进行问卷的发放、解释、回收。

1.3 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e 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经逻辑审核无误后,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家长对伤害知识知晓情况 见表1。

表1 伤害知识知晓情况在不同儿童监护人中的比较

知识儿童父母(n=1 469)其他监护人(n=611)合计(n=2 080)χ2值P值

伤害是一种疾病108(7.4)13(2.1)121(5.8)21.500.00

伤害可以预防1 322(90.0)543(88.9)1 865(89.7)0.580.44

伤害可以致残976(66.4)368(60.2)1 344(64.6)7.280.01

伤害可以影响家庭经济1 301(88.6)523(85.6)1 824(87.7)3.520.06

伤害可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1 046(71.2)418(68.4)1 464(70.4)1.610.21

伤害可影响家庭稳定性1 127(76.7)432(70.7)1 559(75.0)8.310.00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儿童家长伤害知识知晓率在6.3%~86.0%,儿童父母亲对儿童伤害的危害和不良影响知晓率均高于其他看护人,其中“伤害是一种疾病”、“伤害可以预防”和“伤害可影响家庭稳定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儿童家长伤害知识来源途径与希望途径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儿童家长获得伤害知识的途径前3位为:“电视宣传”、“阅读报刊”和“网络浏览”。 家长伤害知识希望获得途径前3位为:“医务人员讲座”、“专题宣传册”和“电视宣传”。 在“医务人员讲座”、“电视宣传”、“专题宣传册”和“阅读报刊”4个知识来源途径与希望途径的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表2 幼儿看护人知识来源途径与希望获得途径比较

途径知识来源途径希望获得知识途径χ2值P值

亲属告诉848(40.8)794(38.2)2.930.09

朋友家长交流875(42.1)812(39.0)3.960.05

广播宣传270(13.0)256(12.3)0.430.52

电视宣传1 493(71.8)1 215(58.4)81.760.00

专题宣传册833(40.0)1 268(61.0)181.970.00

阅读报刊1 216(58.5)1 147(55.1)4.670.03

医务人员讲座407(19.6)1 310(63.0)808.680.00

浏览网络907(43.6)882(42.4)0.610.43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3 儿童伤害防范意识 由表3可见,儿童家长对孩子伤害防范意识不同。在“儿童渐有自我保护意识”和“可以自己避免伤害”比例上,更多的儿童父母认为儿童有自我防范意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表3 儿童伤害防范意识不同看护人比较

防范意识父母(n=1 469)其他监护人(n=611)合计(n=2 080)χ2值P值

儿童随时会发生伤害 1 342(91.4)564(92.3)1 906(91.6)0.510.48

儿童渐有自我保护意识681(46.4)253(41.4)934(44.9)4.280.04

儿童可以自己避免伤害102(6.9)25(4.1)127(6.1)6.120.01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

2.4 儿童家长预防伤害的行为比较 由表4可见,家长采用多种方式预防儿童伤害的比例波动在21.9%~94.0%,儿童父母在“教孩子避开危险训练”和“教孩子预防伤害知识”中的比例均大于其他监护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表4 预防伤害行为不同看护人比较

行为父母(n=1 469)其他监护人(n=611)合计(n=2 080)χ2值P值

教孩子避开危险训练462(31.4)75(12.3)537(25.8)82.800.00

叮嘱儿童注意安全1 375(93.6)581(95.1)1 956(94.0)1.710.19

日常采取安全措施1 182(80.5)510(83.5)1 692(81.4)2.570.11

教孩子预防伤害知识358(24.4)97(15.9)455(21.9)18.220.00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3.1 儿童看护人现状 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身体控制能力差的特点,使伤害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6]。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看护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海淀区10所幼儿园的儿童日常生活以父母看护为主,且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特点。提示目前海淀区儿童家长存在整体素质较高,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现状。

3.2 儿童家长对伤害认识不全面 调查表明,儿童家长对伤害的认识表现出不全面的特点。儿童家长伤害知识知晓率在6.3%~89.7%。儿童家长对“儿童会因伤害可以致残”认识相对不足;对“伤害是一种疾病”知晓率仅为6.3%。这一结果与丁宗一[7]报道的多数人认为伤害是一种偶然发生不好的事情观点一致。儿童父母亲较其他看护人对伤害给家庭的不良影响认识程度相对较高。提示儿童其他看护人应为伤害的健康教育重点人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 儿童家长伤害知识来源途径与希望途径存在差异 调查显示,儿童家长伤害知识来源途径与希望途径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电视媒体、阅读报刊的易获得性、丰富性、直观性使它成为儿童家长伤害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知识的希望获得途径顺位显示:儿童家长最希望通过幼儿园保健医生健康教育讲座和阅读伤害专题宣传册的方式获得伤害的知识。说明儿童家长认为保健医生的健康教育讲座和伤害的专题宣传册对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更具有针对性,而健康教育一直被众多学者认为是降低伤害的基本措施[7-10]。提示保健医生应为儿童家长提供更多健康教育讲座的机会,同时也提示政府部门应投入更多的经费制作有针对性的专题宣传册供儿童家长阅读,以此加强伤害防范知识的学习。

3.4 儿童父母对伤害的防范较其他看护人更为主动 儿童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家长的看护质量、防范意识、防护行为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影响伤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更多儿童父母较其他看护人认为儿童会逐渐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伤害的能力。其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儿童伤害发生的防范行为也相对主动,表现在积极地叮嘱儿童避免伤害,还会因地制宜地教儿童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和知识。让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的提高才是真正预防伤害的根本[11]。过度的保护、限制,低估儿童的能力对孩子实际是一种伤害。这与儿童父母知识相对广泛,受教育机会相当多,接收新信息的能力强有密切关系。

4 参考文献

[1] 向伟,丁宗一.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措施.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76-879.

[2] 姜竞雄.全国儿童意外损伤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1):655-656.

[3] BLUM RW, NELSON MK. The health of young people in a global context. J Adoles Health, 2004,35(3):402-418.

[4] 姚应水.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皖南医学院学报,2003,22(2):150-153.

[5] 晏晓颖,廖淑梅.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认知状况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4):60-61.

[6] 欧丽君.宁波市某三级医院2006年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调查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2):108-109.

[7] 丁宗一.大力开展儿童期意外损伤的监测与干预.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1):653-654.

[8] 刘筱娴,司达敏,施东华.儿童伤害的因素及其干预措施.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4):250-252.

[9] 许积德.重视意外损伤的预防.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4):252-253.

[10]金会庆,徐勇.意外伤害研究进展.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6,12(2):17-18.

[11]徐韦.杭州市2004年幼儿园儿童意外损伤发生情况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1):86-88.

儿童视力保护措施范文第3篇

近期,国务院召开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会上再次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20*年7月,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团中央7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落实《通知》要求,现就妇联系统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已成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影响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平等发展创造条件。2006年以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留守儿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上专门强调,妇联组织要密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妇联组织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妇联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切实摆上位置、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务见成效。

二、采取措施,扎实有效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整体部署,以优化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为目标,围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主题,形成了一批调研报告,推出了一批社会关爱模式,实施了一批实事项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地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以实施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为重点,进一步采取措施,把《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各地妇联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以政策研究和经验研究为重点,通过分析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为政府决策及相关法律政策措施的出台提供重要依据。今年,全国妇联开展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状况调研已列入20*年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前瞻性研究课题,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是努力加大源头参与。各地妇联要加强同有关部门协调,以建立健全留守流动儿童户籍登记管理、平等接受教育、医疗保健、社会救助为重点,推动相关部门进行经验总结、实践探索和政策推进。要充分发挥基层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骨干的作用,积极开展“家长制”等关爱活动,努力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监测机制和监护网络。要在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总结推广“市场带千村”等有效安置妇女就地就业的模式。要在各类公益项目中,加大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倾斜和投入,协助政府实施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重点项目。

三是切实维护合法权益。今年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第一年。各地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要针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立法建议,并推动地方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办法时,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权益保护内容纳入其中。要配合和推动有关部门做好相关执法检查以及对侵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权益案件的督查。要运用妇联所属各类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及家长提供有效的服务。

四是积极推广关爱模式。要根据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关爱互助活动。要总结推广一批成功的关爱模式,面向社会,重点推广“家长制”;面向家长,重点推广“家长联系卡”、“亲情电话卡”;面向儿童,重点推广“一对一结对子”等互帮互助活动。通过开展关爱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使更多的留守流动儿童及家长从中受益。要加强对各类关爱活动的规范管理,增强活动实效性,确保关爱活动持续有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将开展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拟于20*年第四季度召开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

五是不断扩大社会宣传。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优势,通过宣传橱窗、标语画册、公益广告等,精心组织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宣传教育。要大力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宣传爱的教育、无歧视教育和城乡平等参与发展的理念,宣传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近期,全国妇联与有关单位联合组织了新闻媒体报道团,赴若干地区实地采访,对地方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进行深度报道。

六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依托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特别是“四老”家长学校、新市民家长学校等,通过组织家庭教育报告团、开展远程教育、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等多种途径,面向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和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关心孩子成长,切实承担起培养教育好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儿童视力保护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83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成为了医学界尤为重视的一项研究工作。儿童与成人之间无论是在生理特征上还是病理特征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儿童临床治疗中就应该尤为地注重临床用药的风险防范[1]。

1儿童临床用药风险分析

11儿童临床用药风险的源头

儿童临床用药风险的主要源头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药品固有风险,另一方面是人为风险。药品风险是固然存在的,主要表现为儿童在服用药品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人为风险是普遍存在的,相关人员对儿童患者进行调配药物时存在风险主要表现为:药品质量劣质、用药时间不具合理性、调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误以及管理不当因素等[2]。由此可见,人为因素在很多环节对儿童临床用药造成极大的风险。

12儿童临床用药风险的主要环节分析

儿童临床用药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有:医生开处方与下医嘱环节、药物配发环节、护士施药环节、儿童患者用药环节以及药物监测环节。(1)医生开处方与下医嘱环节:这一环节是存在风险的首要环节,主要表现为医生在开处方与下医嘱的时候可能会将医疗信息传达给相关护士,而护士在听取的过程中遗忘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最终导致用药风险的存在。(2)药物配发环节:在药物配发中处方的收取、审核、调配、发药等一系列环节都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那一道工序存在差池,便会造成儿童临床用药风险。(3)护士施药环节:在护士给病患儿童施药环节中,存在最大的风险是静脉输液,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浓度配比、输液速度等环节都需要表现地非常严谨,另外输液技术也需要展现出专业的水平,这样才不会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4)儿童患者用药环节:儿童在服药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依从性较差的状况,在这一状况之下家长可能对儿童患者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强烈迫使儿童用药会导致儿童不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主观感受,从而造成风险的存在。(5)药物效果监测环节:药物效果监测环节显得尤为地重要,如果在药物效果监测环节没有进行系统化的监测,则不能够对儿童患者所服用的药物的药性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判断,进而导致在突发状况下无法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便造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儿童临床用药的风险。

2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21强化对医护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儿童临床药物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由于出现很多新品药物与特种药物,所以强化对医护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儿童用药知识的学习,以此扩大自己在药物方面的知识面。其次,医师应该直接加入儿童药品的监测与指导工作中去,让特殊药品的信息能够充分有效地传达给护理人员,以此确保在儿童临床用药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差池。再则,对护理人员与护士进行科学有效的定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儿童临床治疗药师应该对护理人员与护士讲解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如何掌握儿童药物的调配、如何对儿童药物进行规范有效地保管等。

22完善儿童临床用药的奖励惩罚制度

完善儿童临床用药的奖励惩罚制度:首先,国家医药监督部门应该加强对儿童药物的批审、上市以及开发等环节的管理,对虚假药物进行严厉打击,并对其采取惩罚机制,以此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3]。其次,充分掌控儿童药物的流向,对拥有处方权的医生进行监测,对遵循规范、安全有效对儿童进行服药的医生进行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以此提高医生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明白儿童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性。最后,对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警告,如果此后再发生,应该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例如限制处方权、调销职权等惩罚措施。

23建立系统化的儿童临床用药管理机制

建立系统化的儿童临床用药管理机制就要在医生开处方与下医嘱、药物配发、护士施药、儿童患者用药、药物效果监测等各个环节加大管理力度,对儿童患者实施科学严谨的医疗方式。主治医生在开处方下医嘱时,在一旁听取医疗信息的护士应该充分做好笔录,做到绝不遗漏每一条重要信息。在药物配发中处方的收取、审核、调配、发药等一系列环节都要尤为地重视。护士施药环节中,静脉输液护士应该具备高水平的注射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儿童的安全,在药物浓度配比、输液速度上都要表现出严谨、细心的态度。在儿童患者用药环节,应该充分重视患者儿童的依从性,多从患者儿童的角度出发,多了解他们的心声。另外,需要充分重视对药物效果的监测,这样才能保证儿童临床用药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大大地降低风险。

3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讨,充分认识到对儿童临床用药所存在风险实施有效防范的重要性。想要降低儿童临床用药的风险就要强化对医护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完善儿童临床用药的奖励惩罚制度、建立系统化的儿童临床用药管理机制等。

参考文献

[1]曾繁典国家药物政策与临床合理用药[J]医药导报,2011,09(17):13-17

儿童视力保护措施范文第5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20年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第X次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精神,听取2019年全市妇女儿童工作情况报告,研究部署下步工作任务。刚才,X同志全面汇报了市妇儿工委2019年的工作情况和2020年的工作安排,XX个部门分别进行了很好的发言,这些发言都很有针对性、操作性,我完全同意。会上,还签订了今年的工作目标责任书,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9,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以“两规”为引领、以政策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坚持突出重点,全力突破难点,通力协作抓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是妇女儿童“两规”指标取得突破。X项核心指标、X项监测指标大多已提前达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万人拥有社会工作者、拥有儿童之家的社区比例等滞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

二是省对市综合考评实现争先进位。妇女儿童工作考核作为省对市综合考评的扣分项,在去年实现了由被扣分到不扣分的实质性转变,在全省的排名由第X位上升至第X位。

三是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实现明显提升,“两规”的健康核心、监测指标均达标,新生儿遗传疾病、听力筛查率和孕产妇、婴儿及X岁以下儿童死亡率X个指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少年儿童受教育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采取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教育和处罚了一批不送未成年人入学的监护人,共劝返辍学生XX人;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就近入学、结对关爱等措施,保障了特殊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儿童、留守儿童、女童的受教育权益。

扎实开展社会保险、儿童福利救助、社区儿童等工作,为妇女儿童提供了有力的社会保障。四是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逐步提升。2019年,全市从业人员中女性占XX%,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中女性占XX%,公务员中女性占XX%,职工代表大会中女职工占XX%,市、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均配备了女干部,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两委”干部中女性占比实现稳定增长。

五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加大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对妇女儿童的倾斜帮助力度,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XX起、解救XX人,救助(庇护)受家庭暴力妇女儿童XX人,成立市第五中学开展未成年人专门教育。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坚强领导及各部门认真履职,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妇女儿童工作者辛勤耕耘、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向大家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认真对照中央关于妇女儿童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妇女儿童“两规”发展目标,当前,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仍有短板。受传统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出生人口性别比、以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服务覆盖率等部分指标与规划目标仍有差距;城镇与农村之间妇女儿童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城镇流动妇女儿童“发展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城乡困难、特殊、残疾等妇女儿童的关注和帮扶力度仍需加大;妇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维护妇女劳动权益难度较大;部分地方早婚早育、超计划生育等现象突出,已影响到一些家庭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教育卫生均存在“城镇挤、农村弱”的情况,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妇幼保健水平与城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齐抓共管氛围仍未形成。个别县(市)、部门思想认识不足,对涉及妇女儿童发展的工作缺乏系统的思考谋划,不同程度存在“见子打子”的情况;对妇女儿童工作研究安排较少、工作抓得不紧,对“两规”实施没有做到定期研判、推动;一些应由部门牵头负责的指标,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联动协作机制;社会各界对“两规”存在“一知半解”现象,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两规”实施的氛围还未形成。

三是工作力量投入仍然不足。个别县(市)、部门分管领导和兼职工作人员调整频繁,影响工作连续性。“两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主要依靠市、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协调推动,由于人员较少,且部分县(市)未落实专门编制和人员,导致工作推进“力不从心”。上级安排“两规”项目资金十分有限,加之市、县财力匮乏,导致事关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一些工作推进相对滞后,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如: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难度大,婚前医学检查、儿童之家建设缺乏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等等。

四是制约发展的陈旧观念仍需转变。歧视妇女的观念和行为在很多地方和行业仍然存在,妇女儿童遭受暴力、虐待、性侵和违法拐卖的事件时有发生,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案件仍然存在调查取证难、执行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妇女儿童发展造成了影响,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形成了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坚持目标导向,扎实做好新时期妇女儿童工作

党的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对我们在推进社会治理进程中如何更好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下步实施“两规”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妇女儿童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回应妇女儿童的新向往新期待,采取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努力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压实责任,统筹推进妇女儿童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目标责任考核管理机制,层层细化分解任务,切实加强专题督导和专项督查,实行定期通报、限期整改,倒逼推动任务落实,确保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行动上更加自觉、措施上更加有力。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作用,加强与市县之间、成员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职尽责,落实好牵头负责的重点指标、实事项目、重点工作;特别是市级统计部门要加强指标监测和业务指导,及时准确客观反映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提供决策参考。

(二)弥补短板,助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一是弥补青少年受教育权益的保障短板。要着力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加大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力度,严格“四查三比对”“四步工作法”等措施,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少年儿童“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在高中教育方面,要在全力确保15所普通高中如期建成投入使用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确保高中阶段教育达到普及目标的通知》,统筹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管理改革等工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力争今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有大幅提升,接近或达到90%的目标。

二是弥补妇女儿童卫生健康服务短板。要深入实施健康文山行动,加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努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在全面排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依法加大早婚早育、非婚生育、违法多生育等整治力度,逐步消除女童辍学、早婚早育等现象,下大力气解决好计划外生育率偏高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三是弥补妇女自身发展短板。加大妇女创业就业、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招工用人制度,妥善解决好妇女就业歧视、教育培训、卫生保健、产假哺乳假等问题,鼓励和支持妇女提升能力和地位。

四是弥补社会服务短板。要持续加大社区养老机构建设投入,完善社区医养服务设施,推进与卫生、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互补共享,并配备相应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护理人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设、管理、运营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更加关注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充分利用乡镇敬老院等现有资源、农村闲置资产,新(改、扩)建一批农村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加大社会工作者培训培养力度,增强基层一线应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加大困难、特殊、残疾、留守等妇女儿童的关爱救助力度,尽力帮助她们度过难关、增强自信、自力更生发展。

五是弥补脱贫攻坚短板。全市X万贫困人口中,有妇女X人、儿童X万人。要更加关注和加强贫困妇女儿童的救助工作,落实重病、残疾妇女儿童的兜底性保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妇女、儿童及其家庭做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妇女、儿童全部脱贫。六是弥补合法权益保障短板。严厉打击暴力、虐待、性侵、拐卖、校园欺凌等侵害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妇女儿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三)整合资源,加大妇女儿童工作投入。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切实加大妇幼健康、义务教育、创业就业、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和救助等项目的储备、争取、实施力度,着力改善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以“两规”为纲领、以项目为行动抓手,将年度指标细化为具体项目,整合指标涉及部门的项目、资金、人力资源抓好组织实施,把“两规”实施过程转化为惠及妇女儿童的实在举措。建立妇女儿童工作必要经费保障制度,并视地方财力逐年增加。

(四)强化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良好氛围。加大《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良好氛围。扎实抓好宣传培训“六进”活动,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两规”实施。加强对文化市场、网络媒体的监管,坚决制止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贬损女性形象的不良信息传播。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大力宣传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生动展现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风貌,推动全社会更加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