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法 课文教学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将语言看作是由结构上互相联系的单位组成的,用来表达一定意义的结构系统。在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理解、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很少。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课文教学也存在上述问题,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后很难将其合适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就是说学生并未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化进自己的图式。因此,我们试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探讨支架式教学法在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1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在吸收维果斯基、皮亚杰、布鲁纳等多种思想的基础上聚合而成的理论(邹艳春,2002)。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源自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公认的先驱皮亚杰(J.Piaget)认为,儿童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的构建起来的,在此过程的基础上不断地了解认识到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得其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1.1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这样认为的,学习是人本身在主观意识下主动构建的过程。构建新知识一般包括通话和顺应这两个操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和对话,利用有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这种方式获得到一定的知识。在这里,学习者不是在被动地去接受外来的知识信息,而是在自己所知道知识的基础上在加深层次的构建出一个内在的图式或结构,通过这一认知接都对外来的信息主动的加以整理加工,从而逐步的构建期了其内部信息表征以及对于新的知识的意义。

1.2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何克抗(1997)对于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这样总结概括的“将学生作为中心,教师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情境、交流、合作等等学习环境的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从而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目前以开发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此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的。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支架式教学法(scaffolding Instruetion)、锚定式教学法(Anehored Instru-etion)和随机进入式教学法(RandomAccessInstruetion)。其中我们认为支架式教学法适用于对外汉语课文教学。

scaffolding本意是建筑行业所使用的“脚手架”,建构主义者借用它来形象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借助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法就是指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即搭建一个便于登攀的脚手架),营造一个模拟的真实情景,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即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让学生独立探索,并且进行小组协商、讨论,使学生自己在概念框架中不断攀升,并最终通过支架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支架”的起点应略高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其理论基础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不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重复,学生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差异,这一差异就是通常所指的“最邻近发展区”,此类差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因此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智力和理解能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合理搭建“脚手架”,并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直至完成教学任务。支架式教学法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去探索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仅作为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开始的时候教师先启发引导学生,之后让学生们自己去分析问题,在分析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去帮助学生。最初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讲解一些,以后逐渐的减少,以便于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直到最后争取做到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就可以在概念框架中逐渐攀升的效果。

由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包括:

第一,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填鸭式”教学的主导者,而是一位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最大化的发挥积极主动性。

第二,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应该教给学生知识。但我们认为,知识只有内化了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尤其是语言,这种技能是教不会的。支架式教学法力求改变这种现状,着重培养学生在“最邻近发展区”的自主学习。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高职英语

一、高职英语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新世纪新要求,21世纪无疑就是知识与人才的竞争,而更为关键的是创新能力的竞争。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教育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关系到学生未来事业成败的主因。

笔者经过深入思考,学习先进的英语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多次尝试,发现“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且有助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重点从“考试”转变为“学生”,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设置合适的支架,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轻松灵活与个性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当学生能够实现新旧知识技能的意义构建时,可以撤除支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较新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对于它的定义还有统一的结论,见仁见智。但是都有其相似性,都体现出了建构主义中关于教学的理念,尤其是“教”在支持、引导和协助方面的功能。“支架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支架(这儿指英语老师的帮助),将管理学习的任务慢慢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最后再撤去支架,其隐含的功能就是通过英语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构建并内化所学的英语知识,然后完成更高水平的英语认知活动。

三、高职英语课堂支架式教学法应用的五个环节

笔者通过搜索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分析认为高职英语的支架式教学可以分为五个环节:搭建支架,进人隋境、协作学习、独立探索与效果评价。下面主要介绍五个环节在高职英语中应用的具体形式。

(一)搭建支架

高职英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标准来设定支架。对于学生英语的“最近发展区”,厘定的方法有多种,如教师提问、观察与交流,教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对课文主题与特景的掌握成果的展示、学生课堂或单元自评表中困难与问题一栏得到的教学反馈,通过这些方法去了解、确认,从而重新调整设置的支架,让支架产生最好的效果。通过支架,教师可以将英语学习任务中复杂的部分逐渐分解,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关于支架的设置时间,一般有预设和生成两种。

预设支架:为实现主题而准备的内容,教师通过预测学生的水平来设计一些教学支架,便于教学开展,例如预先设计一些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图表支架、文化支架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完成主题任务。

生成支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而随机设计的学习问题或活动,比如建议、解释、词汇、对话支架等,当学生需要时及时给予学生所需的支架。

搭建支架是支架式教学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核心环节,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搭支架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搭建合理、及时的支架。

(二)进入情境

英语学习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情境教学法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比较欢迎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对语言知识掌握的更透彻、更扎实。教师搭建支架后,就要根据支架构建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情境,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和语言环境,从而进行学习的输入。对于引入情境的方式有多种,如引导会议、创设对话场景、设置提问、多媒体使用等。

(三)协作学习

搭建支架后需要学生的认真学习和思考,而协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又称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间成员可以调换。对于一些小型的学习任务,比如对话,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而大型的学习任务,比如演示操作、口语竞赛等,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分组,合理搭配小组成员角色,且要经常调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还能利用讨论、协商等共享资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最后共同进步,完成意义的构建。

(四)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尽可能拓宽思维空间。

1、教师将学生可以独立进行的英语学习任务与课业练习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的时间。

2、让学生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进行发散思维,从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图书、报刊、音频、多媒体资源)和不同学习对象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3、教师起初的引导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慢慢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熟练进行课文学习并且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

(五)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词块;英语教学;支架式教学

近年来,支架式教学和词块教学在语言学习中备受关注,通过用运支架式教学方法可以建构一种概念框架,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然后让学习者逐步理解。支架式教学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词块作为一种支架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的效率。

一、词块

美国心理学家Miler在1956年提出人类记忆系统储存了一系列神奇数字,包括多样化的形式,长序列的词块,引进了组块(chunk)概念。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们发现语言交流不是通过单个词汇,本族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预制语块。Lewis在1993年首次提出“词块”概念,这一概念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词块被认为是在教学过程中理想的语言单位。

1.词块的定义

Wray(2000:465)提出了50多个相关的术语,全面的诠释词块的概念如,异质词块,词干,言语程式,预制词块,迷你词块,惯用表达。多数的学者认为词块是语言学习的最小单位,它作为一个不可分析的整体被储存在记忆中,是单个的词汇单元但有着一定的语法功能。(Taguchi,2007)。

2.词块的分类

Nattinger&DeCarrico将词块分为以下4类:

(1)多次词汇,有2个或者3个词组成的短语,作为整体中间不能添加或者是删去任何一个词,通常是一些惯用的表达如by the way,to some degree,in other words,far away等。

(2)惯用表达,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序列,通常是一个句子并且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句子中的每次单词一般是不可更改如,Offense is the best defense,Once bitten,twice shy,Ones words reflect ones thinking。

(3)短语架构词块,此类词块有多种形式,可以是标准的或是非标准的短语,有着多种词汇组合如名词+介词,动词+介词,形容词+介词,副词+介词等,在此类词块中容许加入特定的词来构成完整的意思如,in(January,February…),give…to sb,write…down。

(4)精华句,此类词块通常是一些句式结构,是一个句子的整体框架,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但是本身的意义不完整,只有添加了词语后才能构成完整的意义如,it is/was said that,there be,for example,no sooner…than等。

二、支架式教学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和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Perera(2001)研究了4个日本儿童学习英语中如何使用词块的情况,发现词块是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基础,在二语习得的初始阶段起着主要作用。根据Greenfield,支架有五个特征:(一)一种支撑;(二)一种工具;(三)像一个编曲的人;(四)它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Puntambekar&Hubscher,2005,p2)。支架被应用到教学中,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是一种概念框架和辅助工具。

三、词块作为一种支架式教学的优点

Perera的研究表明,词块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作为一种支架来促进语言的学习。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将储存在记忆中的词块整体的拿出使用,可以缩短输出时间,在交流中可以使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意思。词块作为支架有以下的优点:

(1)一些学者认为语言的习得过程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词块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Taguchi,2007;434)词块是所有语篇的主要构成成份,在学习过程中以词块为单位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再是单个的字词,而是整个语篇的结构和意义。如果学生可以掌握大量词块的用法,在阅读,写作,以及日常交流中就可以游刃有余。

(2)词块教学法有利于创造性的学习,增强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重心放在了语法和词汇上,词块作为一种支架可以使教学的重心从语法和单词转移到对于词块的学习,让学生可以创建自己的词块,从被动变主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词块的定义和分类以及词块作为一种支架具有的优势,词块作为支架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可以促进学习者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学会在教学中语用词块,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整个语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对于词块这一概念还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Miller G A.The magic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2):81-97.

[2]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 and London,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3]Wray A.Formulaic sequ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principle and practice[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4):463-489.

[4]Taguchi.Chunk lear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ken discourse in Japa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M].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7,11(4):433-457.

[5]Nattinger,DeCarrico.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Printed by Shanghai Foreign.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法 英语教学 作用

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当中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定,其重点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语言技能,《英语课程标准》当中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主体、体验学习”,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让学生体验学习为目的而进行教学。支架式教学法就是这么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1. 支架式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原有的教学框架为基础,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新的知识,让学生敢于学习,主动学习,并且能够学会如何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的一种学习法。支架一词是源于建筑行业中所用到的“脚手架”,其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以及构建知识。总体来说,支架式教学法其中就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将学生作为支架构建的主动者,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构建,教师在整个过程当中只充当引导者及合作者的角色的教学模式。

2. 支架式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2.1搭脚手架阶段

搭脚手架阶段就是指以学习主题为中心,以“最近发展区”作为建立概念框架的原则来将知识进行扩展。其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为目标来将学生的知识从现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引导。在《教学要求》当中对于学生的要求通常包括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以及更高要求,不同的学生其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因此其“最近发展区”也会不同,而支架式教学法则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概念框架,激发了学生的未知欲,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2.2进入情境阶段

该阶段,需要让学生在某个设定好的情境下,建立一个学习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摸索到学习的窍门。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要将其转入某个情境或是社会背景当中而进行的,通过引入实际情境,学生能够使用其原有的知识或经验来将新知识进行同化,从而使得新知识有了其自身意义,若不能同化新知识,学生就会去改变或是重组其原有知识,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2.3独立思考阶段

该阶段,就是需要让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根据所学所想,发散自身的思维。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不应该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主要是为其提供相关资料,然后在其进行思考时给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身完成为新知识的构建,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考及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也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2.4合作学习阶段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看法,加上其原本所拥有的知识也不同,使得学生对于同一新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此时就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将自身的想法相互交流,这不但可使学生自身的经验不断完善以达到全面了解及掌握新事物的目的,使得其对新知识的建构更加完整,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2.5对效果进行评价阶段

对效果进行评价阶段就是指评价学习效果,其有对自身的评价也有合作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其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做出的贡献以及是否成功建构新知识。这方面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表达能力。

在英语教学当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法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体现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及学生可通过提问来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是学生在进行思考及讨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而且不同学生将自己想法说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而让其主动认识到知识的意义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现在支架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不断试验的阶段,但试验的结果告诉我们,支架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的改善,值得在英语教学当中进行推广。

[1] 刘杰. 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知识框架;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81-01

一、引言

“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是由建构主义学者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原意指的是建筑行业的脚手架,在语言教学重点特指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的地位,让学生自主掌握、建构和消化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认知水平。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引导在语言学习中起到支架的作用,然后将管理学习的任务由教师逐渐转移给学生,最后达到撤去支架,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在写作学习中端正方向,为其提供可理解性的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技巧的掌握。英语写作在高校英语教学领域中始终是一个难题,但支架式教学能够将学习任务有效分解,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习,为其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通常情况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预热――探讨――独立掌握。由此一来,将英语写作教学复杂的教学任务分解化、简单化,更便于学生学习和把握。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异同

下面,本文将对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概述,并比较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异同。

(一)传统高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校英语写作模式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也强调学生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主要通过分析范文、语法等提高大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掌握,或是采用生硬灌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种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和厌烦心理,甚至产生对写作的畏惧。教师为了提高四六级考试中的写作质量,会让学生背诵一些写作模板,如“With thedevelopment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ith the improved standard of living, XX plays an influential part in our everyday life. Although it is accepted that____. But in my opinion, _________”等。这些模板大大局限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导致了雷同的产生。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概述

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过分注重成绩的畸形心理,而且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从而加强了师生互动。在此模式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宰,而是对英语写作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主导者。

三、支架式教学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本文就支架式教学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如下分析。

(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维

写作技巧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维。教师要适时安排一些话题练习,如环保话题、旅游话题、网络话题、书信等,其中此教学模式最关键之处在于讨论,强调学生的相互写作,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断完善对写作任务的意义构建。在交互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鼓励其从不同角度对写作话题进行思考,对其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更加流畅。

(二)注重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学生

学生都教师的评价都非常注重,积极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促进其取得更大的进步,相反则可能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影响未来学业的发展。教师应更加注重评价内容,而不是形式,切实为学生提出参考价值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加强引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英语的思维进行写作,避免中式英语,使其不断体会写作意义的生成和变化,从而能够独立应对各种题材的写作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英语写作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认知活动,它也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其中,英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使用的“脚手架”,对其进行帮助、引导和鼓励,促进其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学习活动;同时,学习者也可互为“脚手架”,相互提供帮助和支持。该教学模式对于高校英语写作教学具有深远意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还能培养其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方法,对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