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逻辑思维培养

逻辑思维培养

逻辑思维培养

逻辑思维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研究探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只是灌输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形成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等。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训练思维”这一观点,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具备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对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这正反映了教育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对逻辑思维培养的具体路径分析

对于如何培养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只有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能力的养成阶段。其次,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化和入主化。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折白纸来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坚守常识的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数学教学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要加强逻辑推理的示范和教育,加深学生对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的理解,加强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稳固性训练,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始终围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和对数学知识的内涵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培养范文第2篇

逻辑思维能力是正确与合理思考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代表着认知事物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就越透彻,运用就越灵活.数学作为一门结构严谨的科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与推理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善于缜密思考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1.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本方法应该与数学知识并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讲清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外,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在解题过程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同样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拥有相关的洞察力.

2.让学生在感性认知数学的基础上理性地认知数学

高中数学的综合思维不等同于解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虽然是建立在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但相对不同的思维模式造就了高中生解题结果的差异性.只有在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特点

思维是人脑以理性形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能力保证.

2.教学中不能一味突出高中数学的应试性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一味地迎合考试,已经不符合时展的潮流.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1.结合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大都来源于课本,教师在传授课本内容的同时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相关训练.

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表面,只有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挖掘教材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在能力培养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运用数学理论的基本能力,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3.结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先形成基本的概念,然后通过语言表达让学生意会.基本知识加工过的授课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寻求思维方向,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1)顺向性思维

顺向性思维通常以单一的条件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对待问题只寻求一种解决方案.顺向性思维的学生习惯用概括与推理得出最后的答案.教师在指导顺向性思维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期待让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

(2)逆向性思维

逆向性思维学生与顺向性思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截然相反,逆向性思维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喜欢从问题出发,再去寻找相关的已知条件,逆向性学生的思维方式通常情况下会产生“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系思维方法.对逆向性思维学生的逻辑能力培养,通常情况下是让学生有能力获得更多的已知条件.

(3)横向性思维

横向性思维的学生通常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横向性思维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善于运用之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横向性思维的学生沟通内在知识联系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4)散向性思维

逻辑思维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逻辑思维;培养;练习;训练;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在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下面进行一下总结。

一、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

1.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首先教师应该结合中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使学生初步感知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计算时观察比较,当商不同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最后发现得出当余数比除数大时商就符合要求了。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在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一是注重算理讲解,二是注重推导过程,三是注重数量关系分析。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讲完三种情况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出:遇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先看它们是不是约数关系(最易看出),若是小数,即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若不是,再看它们是不是互质关系,若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若不是,即用短除法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这样学生解题时方法步骤明确,思维操作有序。

3.强化学生练习与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

二、要重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1.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前提。中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教好这些基础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应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作前提,要教好、教活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

3.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式,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三、要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计算题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搞好计算题的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在计算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叙述训练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例如,计算16.3-5.8-4.2时,不少学生可能就会按照四则运算法则从左往右算了,没有分析观察,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就会出错。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得出错误的原因。之后教师提醒学生,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得出结论可以运用减法的性质来做16.3-(5.8+4.2),这样更容易做对。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进而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首先要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从低年级就要注意这一点。例如,让学生看20以内进位加法表,看看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教学生口算时,让学生想出不同的口算方法,等等。随着年级的增高,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能在兴趣盎然,思维积极的过程中去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注意激发学生,培养他们自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上从一年级认数计数开始就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如,通过数的分解组成,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数概念的教学,加、减、乘、除含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等。只有及时起步进行适当教学,才能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始初阶段就得到有意识的培养,把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强化教师的表述

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叙述数学语言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语言基础,对有些抽象概念难以准确地进行概括,因此教师要加强正、逆向思维语言的转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表达抽象的概念,使逻辑思维具有深刻性。

逻辑思维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 数学 逻辑思维 启蒙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28-02

数学本身是一门创造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联系过程,而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未激发,三到四岁是幼儿从直接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五到六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对于幼儿的逻辑思维潜能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儿对数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识别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这些学习对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作用。而幼儿学习数学不在于简单的数数和计算,而是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方法。总之,抓住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首先,幼儿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教师应明确幼儿的数学活动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让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人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教师通过一定手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等。同时,幼儿时期的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转变重视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视创新、实践的教学倾向,而应该在幼儿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从小形成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例如,明明数积木,教师给了明明三块积木,说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积木,好不好?来1-2-3",明明很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数"1-2-3","那我们一共有几块积木呢?"明明茫然地看着老师,摇了摇头。老师随之说"我们刚才不是数过了吗?现在你自己来数一数"!"1-2-3","一共有几块积木"?"不知道"这一教学案例就说明教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数,而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其次,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断是幼儿语言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引导,而数学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幼儿所处的阶段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来创新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感知量的多少、方位、时间和空间等。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式来让学生练习数学题,一方面幼儿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将游戏与教学相联系,游戏中蕴含数学逻辑,数学逻辑促成游戏的进行,从而实现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看谁最快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长短,看桌子有几个铅笔长,文具盒有几个橡皮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确蕴藏着深奥的数学逻辑,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工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也是数学的奥妙所在。

最后,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兴趣、探求欲,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幼儿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通过模拟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幼儿重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更加真实、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形成幼儿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基础的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认知的培养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生活购物活动,"大家一起去购物"中,教师扮演收银员,两个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一个幼儿扮演宝宝丁丁,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丁丁去超市拿了很多东西,有香蕉、橘子、橡皮、铅笔、牛奶、饼干等等,然后去结账,其他幼儿一起观察,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丁丁都买了什么?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你最喜欢那个颜色?哪些是水果?哪些是文具?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购买的东西让幼儿对事物进行感知,并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这就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在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重视幼儿抽象思维的培养,不要局限于简单的数学计算;同样,家长通过生活中常做的亲子游戏来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引导,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培养策略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地理应用能力,这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一、什么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地理思维方法的能力,是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等材料的阐述,需要运用地理逻辑思维,是学好地理学科所必需的能力。

二、加强高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1.高考考试要求。

从高考来看,地理学科除考查一定的基础知识外,着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考测试能力要求有四大方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地理高考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逻辑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考核要求“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方面,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认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因此,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高三学生的一项必备的能力要求。

2.学生答题实际,缺乏逻辑思维性。

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加大了学科思维量,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从高考文综卷第37题的阅卷情况来看,如2012年文综卷,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得分率不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失分主要是: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答题角度或者是纯粹罗列知识点,逻辑性差;二是学生的空间方向不清,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颠倒,没有清晰的地理区位空间。一些学生字迹潦草、易写错别字,如“丘陵”写成“丘林”,“热岛效应”写成“热导效应”;一些学生不能用简练的专业术语表达,答题语言不简洁。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是考生思维不活跃、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3.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但从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看,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等不注重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用教材教,而且是完全按教材的顺序指导教学,对逻辑性缺少考虑。

4.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一生受益。

逻辑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放眼如今的就业市场,高教新闻有一则报道:用人单位称,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来在工作时容易形成一定的思路,并能够具有独到的看法,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不少专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直接关系未来民族素质和国家发展,这不仅已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生动现实所证明,而且是国内外许多知名教育家和事业成功人士的共识。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求广大逻辑工作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携手将逻辑知识融入中学教育实践中。

三、增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做法

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

要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应从只重视照本宣科的教学转变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只重视“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讨论式”的教学,只重视单纯地强调知识的记忆转变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只重视教师告知式的解释为让学生“感悟”,充分理解学以致用,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多讲,应少讲多学,把尽可能多的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起到点拨思路的作用。

2.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逻辑性。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教材的一些内容是以概括的知识点、阅读材料、案例、探究活动等形式呈现,教材逻辑性不强。在备课时注重研究教材体系和内容,在组织教学时不完全按照教材原有的形式教学,充分考虑逻辑关系,竭力揭示个别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规律,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调整教材内容顺序,增强逻辑性,形成能够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课时吃透教材,理顺思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部分,教材侧重说明山地由于地形崎岖,修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结构、密度、分布和线路的走向的主要因素。需要对教材进行逻辑处理:(1)地势对交通线路的密度的影响;(2)用图片展示平原及山区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交通线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3)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不断降低。通过这样处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有所增强。

3.教学呈现方式要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地理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呈现地理概念、让学生形成地理概念。因为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其次,中学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在组织教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推理更多直接体现在各种图像上,教学时充分发挥图像作用,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阅读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既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概括、归纳能力,又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有整体把握,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如下图示:

4.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地理逻辑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比较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与地理成因等。地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基本途径一是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思维,二是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进行思维,三是运用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思维。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在地理教学中,应多采取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加强启发诱导。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对于“鲁尔区工业区”的地理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鲁尔区的位置在哪儿?(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的“心脏”?(3)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表现在哪儿?(4)利用鲁尔区的优势可发展哪些传统的工业部门?(5)鲁尔区传统工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吗?(6)鲁尔区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在地理教学的各方面加以重视,只要地理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会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褚亚平,等著.地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