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范文第1篇

一、精神伤残和精神损伤

精神伤残和目前探讨热烈的精神损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其区别主要在于:

(一)适用的法律不同。精神损伤程度的评定主要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的相关条款以及《刑法》或《民法通则》的相关原则;精神伤残的评定标准则因涉及行业性质、经济因素等不同而有不同的行业标准,如《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革命伤残军人评定伤残等级的条件》《人身保险意外伤害残废给付标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五类(残疾标准)》等多个标准。

(二)目的不同。法医工作实践中,精神损伤程度鉴定的目的主要是为刑事案件处理或民事赔偿提供依据;精神伤残鉴定则主要为各种行为的行政执法需要。

(三)对象不同。精神损伤是与躯体损伤相对而言,指遭受各种伤害因素后出现的各种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可以是不可逆的,也可以是可逆的,病程可长可短;精神伤残评定的对象则主要针对职工工伤、道路交通事故的受伤人员,属器质性精神障碍,导致个体长期的精神障碍,社会和生活功能严重受损。

(四)鉴定程度的等级不同。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精神损伤程度按2级或3级划分,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精神伤残可划分为10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和其他行业法规的等级各不相同。

二、伤残评定的国家标准

200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下简称“道标”)中涉及精神伤残评定的相关条款,文字简短,内容不够细致,可操作性差。如该标准将精神伤残的评定分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并均归属在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范围内。那么,何为轻度精神障碍,何为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何为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诸如此类的内容,使法医工作人员很难具体操作。同时,因为伤残等级的评定直接与被鉴定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实际检案中会出现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对普通精神科医生来说,有时很难识别伪装及夸大。

故在交通事故精神伤残评定中缺乏统一、客观、科学的评定标准,使精神伤残的等级评定随意性、主观性较大,不同的鉴定机构、不同的鉴定人鉴定的等级可以相差甚远。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尽可能地对精神伤残进行综合评定。从脑器质性损伤的程度、社会和生活功能障碍、精神症状、医疗和护理依赖等多方面进行分级评定,并应大力提倡科学、规范地应用量表测查,评定时法医应和精神科专家、康复医学专家密切配合,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由鉴定人综合、归纳作出较为客观的等级评定。

三、鉴定实践中的常见难点及具体操作方法

(一)事故前后智力缺损的程度评估。案例一:赵某,女,24岁,某大学教师。2002年4月4日,乘坐男友驾驶的小轿车遭遇车祸致伤。半年后法医鉴定,WAIS智商测查IQ为71。赵某伤前系本硕连读,毕业后留校任教,为某大学高数课教师。案例二:申某,男,18岁,农民,2003年7月15日遭遇车祸,致硬膜下血肿,经医院保守治疗23日后出院。伤后8月WAIS智商测查IQ为65,据调查材料提供,申某伤前在家务农,无特殊技能,且小学四年级即辍学,学校成绩单显示,各门功课无一及格,其家人亦承认,申某车祸前即较“老实”。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颅脑损伤后的智力损伤及损伤程度的评定,主要是依据所测得或所估计的智商(IQ)为依据“道标”中明确规定IQ低于70,即为智力缺损。看似科学、量化,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很多法医工作者过份依赖医院精神科通过量表测查所获得的IQ值,甚至将其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事实上,智商测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被测者是否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鉴定中经常出现颅脑损伤较轻微,但IQ值却很低,与其临床症状明显不相称。国内高北陵等应用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对事故后智力低下的被鉴定人进行筛查,结果显示伪装率高达78.1%,暂且不论此数据是否完全可信,但根据经验性推断,伪装智力低下的伪装率也高达40%以上。故笔者认为,对于临床表现和智力水平明显不一致的被鉴定人,应谨慎进行评定,可联合心理测量学家、精神科医师、神经科医生多家协作,综合评判。其次,存在对IQ值在“道标”评残中的误解。目前通俗意义上的智力商值(IQ)是根据统计学的平均数标准差来计算智力分数,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年龄阶段的智力分布看成是正态分布,其平均数就是该年龄组的平均智力。某个被试的智力高低是把他的得分与平均数作比较,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计算。一般人为地把低于普通人群平均智商的两个标准差的值(1个标准差为15),认定为有智力缺陷。如把正常人群智商定为100,那么低于70即被认为个体存在智力缺损。如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因为各种先天的有害因素导致其智力水平显著低于平均水平,故IQ反映了个体在一般人群中的智力水平。

而在道路交通事故颅脑外伤后,评判伤者有无智力缺损,应是和伤者本人伤前的智力水平相比较而言,是以伤前的智力水平作为比较参数,反映的是伤者事故前后智力的变化情况,此与“道标”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因此,笔者认为,在道路交通事故的智力缺损评定中,要结合被鉴定人伤前的智力水平和伤后智力水平进行比较,获得智力缺损的程度,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道标”关于智力缺损的条款。如前述案例,如果单纯从IQ值出发,赵某车祸后智力测查IQ(下转26页)(上接27页)为71,申某IQ为65,因此赵某不属轻度智力缺损,应为边缘智力水平,而申某应为轻度智力缺损,两者伤残等级评定可相差2~3级,明显有失公平,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经济赔偿。而赵某车祸前本硕连读后留校任教,为大学高等数学教师,粗略估计其车祸前IQ为110,车祸前后差值接近39分,即2.6个标准,而根据申某车祸前小学四年级即因各门功课不及格而辍学,辍学后务农,因此估计申某车祸前IQ值肯定低于常人(普通人群IQ90-110),车祸前后差值为25分,即1.6个标准差。如果以受伤前智商为参数,受伤后与伤前相差2个标准差即为有智力损伤,那么,赵某因车祸导致了智力缺损,而申某则不一定存在智力缺损。所以评定结果完全不同。因此,在道路交通事故评定智力缺损程度时,应引入伤前智商的概念,但在相关量化方法未广泛普及之前,建议相关鉴定机构注意收集伤者车祸前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资料,必要时亲自进行,从而最大可能地使鉴定工作科学公正。

(二)鉴定时间的确定。因“道标”明确将精神障碍划分在颅脑、脊髓损伤部分,一般理解在“道标”中精神伤残的评定仅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在“道标”中规定:“评定时机应以直接事故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另外在“道标”术语释义中规定所谓伤残是“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所致的人体残废,包括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及其导致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不同程度丧失”。最佳评定时间和医疗终结时间因精神障碍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认为,颅脑创伤所致痴呆,医疗终结时间分别是:轻度脑外伤性痴呆者12个月左右,中度脑外伤性痴呆者16个月左右,重度、极重度脑外伤性痴呆者20个月左右。颅脑创伤所致的精神障碍,临床治疗需一年至一年半左右才可稳定。原则上,笔者在进行交通事故所致的精神伤残评定时,医疗终结时间至少一年,与国内外同行无明显差异。但应注意的是某些人为因素干扰下的临床医疗期无原则的延长在实际检案中并非罕见,评定时应和精神伤残的医疗依赖区别。

四、实际鉴定中常用量表

如前所述,精神伤残等级评定存在条款笼统,实际操作性差等问题,加之目前从事伤残等级鉴定的主要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法医,对精神疾病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经常出现鉴定结果相去甚远的情况,这与精神疾病本身特点有关,法医工作者应和临床精神科、心理学、测量学等专家密切配合。以下就精神伤残评定中常用量表进行简单介绍。

(1)社会功能障碍许多精神疾病,尤其是慢性的精神疾病,常会导致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适应功能的障碍,在伤残等级评定时,一般可采用198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从被鉴定人职业和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等十个方面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的评定。

(2)护理依赖程度常选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本量表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包括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范文第2篇

综合质量考核: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质量管理考核指标为4部分,包括硬件配备与管理、远程医学教学运行、远程医疗咨询运行、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根据综合质量考核指标,每年由县科技局、卫生局制定奖惩措施并组织由相关专家和项目组成员组成的监督小组到各单位进行现场考核评估,动态管理远程医学信息系统运行。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极大地威胁着居民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如何管理好慢病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自新医改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并将该项工作列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慢病管理与服务工作具有长期性、服务人群量大、医学属性复杂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病管理工作缺乏规划性和连贯性、服务效率低下、服务人群依从性较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研究通过对慢病服务流程再造,研发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并初步评估其运行效果。试图将慢病管理与医学商业智能技术相结合,将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数据库与信息服务平台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对居民健康信息的智能化筛选,另一方面整合短信、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服务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益、提升服务质量。系统模块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涵盖公共卫生服务各板块:①孕产保健:实现新婚、拟妊娠和妊娠建卡数据的无缝链接,更好的促进优生优育;②儿童保健:按月龄到期日自动发送儿保通知;③慢病:实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分级动态管理;④精神病:实现院后医嘱智能提醒;⑤老年保健:实现老年人亚健康分级管理;⑥残障保健:支持理疗结果评估;⑦健康教育:实现个性化系统性健康教育;⑧服务评价:人工服务后提醒服务对象对服务进行评价,以短信方式自动进行满意度调查。

随访服务流程再造采用商业智能技术,对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多维度筛选,同时采用智能短信、网络电话等通讯手段对居民进行定向、分类干预,优化健康教育服务流程针对之前健康教育宣传针对性不强、宣传面窄、宣传频度不足等问题进行流程再造,增加居民定向智能健康教育服务流程。一方面通过辖区疾病谱调查遴选发病率高的慢性疾病,经过专家咨询创建疾病知识库,形成健康教育短信;另一方面利用商业智能查询工具筛选出特定地域、年龄、疾病患者,通告短信平台定时、定期、定向循环发送健康指导信息,同时回收患者满意度,定期进行患者随访,不断优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由于加强了针对性,扩宽了服务面,通过循环教育提高了宣传质量,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提高。绩效考核流程再造通过录音记录、短信记录、智能满意度调查加强了服务过程的考核,通过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的因果分析,能够更好地提高慢病服务的质量。疾病知识库结构通过专家咨询按不同慢病分别建立知识库,制定疾病健康指导短信,定期、循环的向特定患者发放健康指导短信,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增进医患关系发展,促进患者就医,特别是促进慢病患者到慢病管理科就诊。临床智典课题组集成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药品配送与物流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在永安中心卫生院临床工作站、药房工作站运行临床智典,利于医护工作人员方便、快捷的查询到规范的药品使用信息、临床诊疗信息、专家共识与指南等,通过系统运行改变了之前医护人员对医药信息获取渠道少,缺乏系统性及规范性的问题。软、硬件变化2008~2011年,永安中心卫生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年总投入环比增加81.82%,硬件资金投入逐年增加,软件资金环比增加64.71%,高于域内所有乡镇医院。电脑拥有量居县内各乡镇卫生院之首,人均电脑拥有量0.54,高于其他中心卫生院。信息化系统搭建医院管理系统从模式实施前的7个模块拓展到11个模块,新完成门诊系统(电子处方)、住院病案系统(电子病历)、lIS及PACS系统的建设,创新拓展完成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临床智典等系统的建设。在各系统建设完善程度上优于其他乡镇医院。慢病管理初见成效①随着慢病患者随访方式发生的改变,高血压门诊随访率由2011年1~4月的20.4%提升到2012年1~4月的36.9%(P<0.0001),Ⅱ型糖尿病门诊随访率由2011年1~4月的30%提升到2012年1~4月的41.32%(P<0.05)。②患者依从性增强,其中高血压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在一年内提升了16.5%;Ⅱ型糖尿病依从性提升了11.3%。③病情控制率提升,其中高血压病情控制率由2011年1~4月的65.6%提升到2012年1~4月的74.05%(P<0.0001),Ⅱ型糖尿病病情控制率由2011年1~4月的50%提升到2012年1~4月的61.11%(P<0.05)。远程医学信息系统推广模式应用效果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目前已在双流县25家医疗单位推广运用一年半,其中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实现100%全覆盖。截止到2011年11月底,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共培训3423人次;推广适宜技术8项,培训347人次;远程医疗咨询6次,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使乡镇卫生院的综合实力和诊疗水平得到提高,2010~2011两年患者门诊就诊人次比2008~2009同期提高了6.13%,住院人次同期提高2.77%,成效明显。针对县乡村医疗机构需求,首次探索建立了集远程医学教育、医疗咨询、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双向转诊为一体的远程医学信息系统推广模式。运用该模式,首次在国内大范围地推广应用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立的远程站点覆盖20个省份,涉及26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乡镇卫生院占75%以上;培训医务人员268080人次,推广应用适宜技术47项,积累远程医疗咨询案例13825例,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政府主导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科技卫生主管部门是协调管理各医院的枢纽,政府主导能够在政策制定、经费支持方面给信息系统构建和运行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政府主导充分调动、提高各单位在医学信息系统运行中的参与度及重视度,使信息系统能够有序、稳定、可持续的运行,为农村居民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供支撑。优化医院流程是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加快院内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沟通医院各业务流程的枢纽。通过业务流程规范及信息化建设实现将各科室产生及需要交互的业务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传递、核算、储存,使医院相对零散的部门间能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保障并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在流程优化过程中务必需要将专家意见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意见有机结合,在考虑软件前瞻性的同时兼顾临床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三中心”协调合作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必要条件“三中心”(远程医学中心、省级分中心、县级培训中心)的协调合作保障了远程医学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一方面增强了教学资源整合、遴选、编制的合理、实用性;同时由于根据基层需求提供教学资源,针对性、适用性强,易于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和应用;另一方面能够为远程医疗咨询及双向转诊提供流畅的运行通道,保障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效益评估是小康型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的推手小康型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效益评估,如投入产出分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医院硬件、软件设施配置计划、医疗服务达标量等。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建设期数、建设模块、建设重点,而不是一味的盲目追求建设难度,导致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的低收益,降低服务效率和规模效率。定期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效率评估,并以此为推手推动信息化建设高效、可持续地发展。利用信息化建设加强健康教育针对性本研究以商业智能技术为平台,在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研发中探索针对患者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的适宜方式。项目组重点关注健康知识数据库的建设,知识库的建立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建立的医学知识库做了更细致的延伸[3],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短信。同时通过网络电话直播使工作效益提高,打电话时可查询、记录患者信息,每个电话平均节约50%时间,使信息传递更有效。在疾病分析与服务系统运行期间,通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患者切身感受到医院对其的重视,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认同感、依从性,慢病科门诊人次得到大幅提高。

作者:郑勇 范怀昌 廖菁 韩亮 李芳平 蔡力 王海江 杨建萍 朱文勇 周大为 高军 单位:成都市双流县永安中心卫生院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成都市双流县卫生局 上海卫生远程医学网络有限公司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范文第3篇

一、背景分析

1.萌芽阶段

20世纪80至90年代,扬州市培智学校招收的学生多为轻度智障学生,很多从普通学校转来的教师对个别学生频繁发作的癫痫病束手无策,如何面对学生中日趋增多的发病症状,学校提出了“教医结合”的观点,聘请当地精神病医院的医生为教师普及简单的常见病护理急救知识。

2.初级阶段

20世纪90年代招收的学生以中度智障学生为主。1994年国家教委下发了《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明确了对中度智障生教育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包括“全面发展的任务、补偿缺陷的任务和准备进入社会的任务”。由此,学校对康复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开设了感知、语言、运动等课程,满足学生的康复需求和受教育的需要。

3.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学校招收学生的智障程度加重,类型增多。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课程设置中有一条原则就是“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原则”,要求“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学校依据《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变化,不断增加或调整康复训练课时,保证了学校康复训练的有效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教育厅加大了对特殊教育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2009年前后,为每所特殊教育学校配置了一系列现代化康复仪器设备。学校搬到新校区后建成了多个康复训练专用教室,包括感知觉统合、蒙台梭利、肢体康复、语言、多感官训练室等,为智障生的康复训练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目标定位

对于“医教结合”,“医”主要指康复医学,而不是其它门类;“教”主要指教育康复。“医教结合”是指将医学评估和医疗康复手段与教育康复进行有机结合,以期产生“1+1>2”的效果。学校根据办学实际,走的是“打造带不走的康复队伍,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师资队伍”的“医教结合”之路。学校进行康复训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用生活知识、基本生活能力,最终能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三、具体实施

1.打造多能师资

“医教结合”下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除具备一般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康复医学知识及训练技能。因此为在职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学校为此不惜花费重金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康复知识与技能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更专业的技术支持。

2.纳入课程计划

学校在坚持落实一般性课程的前提下,开设了康复训练、艺术休闲等选择性课程。《方案》对康复训练课程进行了明确表述,并将其纳入选择性课程之中,但并未列出具体课时数。为了适应学生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发展需要,学校根据《方案》对课程进行了全面调整,对学生进行了感知、运动、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低中年级每周安排5课时康复训练课,占总课时的17%,高年级安排3课时,占总课时的10%,合理调整课时,确保了康复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3.多元训练实施

(1)组织形式: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均有其优势智力。在集体教学中,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模仿,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学校感知觉统合、肢体康复、蒙台梭利训练课等,均采用以集体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方式,即把同一类型的4~6个学生组成同质小组放在同一训练室接受康复训练,针对学生共同的发展需求进行康复训练活动。

特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大,集体干预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缺陷矫正和个别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个别训练需要先根据学生的障碍类型选择相应的评估量表实施功能评估、鉴定,然后确定训练目标、内容与方法,最后进行训练效果评估。

总之,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坚持全面康复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更能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康复训练目标。

(2)拓展时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康复训练不能只限于专门的康复课,其与各学科教学要进行全面的整合,如言语沟通领域的训练目标、内容可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此外,课外活动中也可渗透康复训练,如每天上下午的眼保健操调整为手指操,旨在训练学生手指的灵活性。

(3)争取支持:学校与家庭要合作。在集体康复训练课中,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为破解人手不足困境,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家长培训,使其了解相关康复训练方法,以协助教师训练。如感知觉统合训练中,采取的是家长助教的形式,既增进了亲子感情,又保证了训练时间和强度。

4.重视两端延伸

(1)早期干预。0~6岁是幼儿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智力、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医教结合”的原则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为此学校和扬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合作,“走出去”开展了“医教合作”试点模式,定期为0~3岁残疾幼儿开展教育康复活动,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2)职前培训。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智障学生的生理、心理功能得到改善及发展,潜能得到开发,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并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与发展技能,为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基础。因此,对于高年级学生,学校更强调的是作业治疗,如利用生活训练课、劳动技术课进行康复治疗。

5.发展艺体康复

除以上功能性康复以外,学校还秉承扬长补短的理念,重视对学生进行艺体康复,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体验成功。艺术康复方面,学校选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开设了器乐、舞蹈、手工、绘画、珠算等多个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尝试。2015年,由师生自排自演的《奥尔夫声势律动》获得第七届全国特校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自信。运动康复方面,学校大力开展特奥运动,除了每年一届的校级特奥会外,还有四年一届的省级特奥会,对于塑造学生品质、重拾生活信念都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四、获得成果

1.学生层面

学生缺陷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代偿和改善,肢体障碍的学生动作灵活性得到提升,个别学生改善明显;言语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95%以上的学生能够表达基本需求,主动向教师问早、问好。除组织功能改善外,在扬长补短理念的指引下,学生由自卑转为自信,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参与社会互动,为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教师层面

学校康复训练课程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近两年有6篇关于康复训练的在省级以上刊物,还有多篇在省、市获奖。

3.学校层面

学校顺应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积极转变办学职能,将康复训练作为课程文化来建设实施,取得了可喜成绩。以语言康复课程为例,2014年,学校申报“语言康复”课程建设,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连续两年考核荣获“扬州市广陵区优秀课程基地”称号。

五、实践反思

1.培养康复治疗师

康复训练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支撑。在目前培智学校师资匮乏的情况下,学校只有通过“培训+自学”的方式培养兼职康复治疗师。因此康复治疗师应当是“多面手”,需要了解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语言疗法(ST)等。

2.构建科学评估模式

要避免盲目的康复训练,就先要进行评估,了解受训学生是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此,只有构建统一、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的标准化功能评估模式,才能促使康复训练更加科学、有效。

3.建立多部门联动的信息系统

为改变教育和康复脱离、信息不对接的现状,扬州市教育局、市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可建立“残疾学生信息系统”,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全程记录受训学生的康复、教育情况,跟踪服务。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范文第4篇

医院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规范、完整、有效的数据信息化的绩效管理考核与评价体系,使得考核内容、考核流程、考核指标、权重不够全面、科学、严谨;没有考核结果的汇总、分析、评估和持续改进。绩效管理处在凭借经验模糊管理。还没有建立一套清晰的绩效管理架构,使得绩效管理随意性、主观性强,绩效考核缺乏长期性、连贯性。绩效管理是实现医院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医院发展愿景制定医院长远战略发展方向与目标,绩效目标应和医院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通过持续不断的绩效考核与绩效结果分析、评估,逐步推进医院阶段性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序前行,最终帮助医院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目的要明确,医院运行要求什么,就考核什么;医院管理加强什么,就提高相应内容考核所占权重,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分配抓手与导向作用。把对医院战略发展目标实现有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指标,纳入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中,通过持续的考核与结果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关键因素、指标,达成医院绩效目标,从而实现医院发展战略目标。关键因素、指标在绩效管理中的设定要注意:(1)在各年度中的连续性;(2)科学性、客观性;(3)具有一定挑战性;(4)可操作性。

二、绩效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与科学流程

1.绩效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绩效目标应和医院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并通过持续不断的绩效考核与绩效结果评估,逐步推进医院阶段性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医院领导对绩效管理的高度重视,是实现医院整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2.绩效管理要有科学的流程。通过对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层层分解、细化,最终落实到员工的绩效考核目标中,全院目标由上至下保持一致,使员工和医院成为相互依存的战略合作伙伴,共享医院发展成果、共担发展重任,在医院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的文化氛围。绩效管理考核分配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在初次分配中强调运行质量、效率与效益、风险,并兼顾公平;在科室二次分配中,强化个人量化指标考核,体现多劳多得、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三、以绩效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1.关注人力资源的成长和发展。医院的资源是有限的,人力资源的创造是无限的。人力资源是医院发展中最重要、宝贵的资源,目前医院的人力资源队伍日益庞大(在职645人),人力资源的成本近年来迅速增长,人力资源成本已成为医院主要的成本之一,而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成本是维持医院良性循环的保证。如果仅靠简单的财务指标,通过“经济杠杆”来影响和约束日常的诊疗行为,无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工作积极性。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经济奖惩,而是通过绩效考核和结果评价,改进员工不足、发挥其优势,营造竞争、激励的医院文化氛围,帮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长,进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断帮助医护人员自我价值实现,培养成就感需求。同时通过绩效结果评估建立人力资源档案,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充分、科学的依据和开放的路径。

2.培养并加强科室主任的经营管理能力。科室主任是学科的带头人,同时也是科室的经营管理者,是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也是提升医院经济运行管理水平的关键,对他们的关注和培养尤为重要。通过绩效管理不断加强科主任的质量安全管理;科学的经济运营管理;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品牌学科;加强科室的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出一批懂管理、善经营、技术过硬的中层管理团队。根据ERG理论,较高层次需要满足越少,对低层次需求的渴望就越多,如果核心员工内在动机受挫,反而会更加看重薪酬水平等物质需要的满足。因此要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在职学历和专业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优化知识结构,鼓励他们参加短期医院管理专题讲座和研修班,以开拓视野、更新科室管理理念,积极培养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医院运营管理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

四、绩效管理阶段性的沟通、反馈、结果评价形成机制

目前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指标仅作为核算绩效工资的“没有思想、灵魂”的数字。需定期对数据系统进行归类、汇总、分析、结果评价与反馈,实行“绩效管理经济运行分析、评价月例会”制度。每月定时对医院整体运行情况;收入结构分析;成本结构分析;各临床、医技科室运营分析(业务收支和工作量完成情况、各临床科床位使用率、医疗质量与安全、医保费用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与分析);重点科室分析;对一些共性问题讨论,研究制定新的绩效管理办法与措施,对一些典型问题会后进行专项调研,通过这一制度,使医院能及时、准确、全面把控医院经济运行情况。通过例会分析与评价:

1.及时发现绩效管理方案的问题与不足,不断优化、完善绩效方案。

2.通过反馈与结果评价,使科主任及时了解目前科室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问题,分析预测科室的发展趋势,及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使他们能高效的投入到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3.对质量管理、经济运营好的科室,通过各项指标追踪分析、评价,帮助大家认识到,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做好科室管理,同时使全院资源共享科室管理的经验、智慧,以点带面影响和帮助管理薄弱的科室走出误区与困境。

4.通过持续改进,全院各科室相互合作扶持,共同发展,克服以往短板科室效应,最终全院步调一致协调发展。

5.通过绩效管理沟通、反馈、考核结果数据汇总、分析、评价,进一步做好数据追踪与监测,在完美数据的支撑下,不断帮助和引导科室主任做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培养学习型团队、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在医院树立品牌学科,打造品牌科室。通过绩效管理不断识别、培养中层优秀的管理者,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医院绩效管理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使科室的绩效目标逐步和医院的绩效目标保持一致,并能自觉自愿的配合医院顺利完成科室绩效目标继而完成医院总目标。

五、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管理的精髓是给人成就感,无论精神的还是物质的,绩效管理的结果应有公平性和激励作用。

六、利用好财务预算、决算、统计分析报告

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设定应有科学、客观的依据,要依托医院财务预算、决算、统计的年度分析报告,对年度运营效率做整体评价,同时对分析报告做准确评估,进一步预测年度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和医院发展目标相一致。关注TOP10的成本、收入,并回顾追踪、监测,评估其合理性。

七、通过绩效管理影响每个人的日常诊疗行为习惯

智能医学工程学科评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脑外伤;精神障碍;智商测验;有效性

Study on Effect IQ for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Cerebral Trauma. Ma Wenyou, Yu Zhenjian, Ma Xinying, et al. Kailuan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Northern China Coal Medic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and effect of IQ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cerebral trauma. Methods 49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cerebral trauma in outpatient and hospitalizes were used for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27 hospitalize patients with non-cerebral trauma mental disorders for control group, two group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WAIS. The correlate variances include age, sex, educated degree, length of service, trauma identification, the level of conscious disturbance, length of stay in the general hospital as injuring, time between cerebral trauma and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cerebral trauma, neurosurgery diagnosis, auxiliary examination, psychoiatric diagnosis, the information status as tested, the date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 11.00 package. Results Objective data is insufficient which proved to be injured. It is low for the positive ratio of conscious disturbance and auxiliary examination. The associativity declines that between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cerebral trauma and cerebral trauma in the time. They are influnced by dominant psychological tendency when patient with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cerebral trauma were tested by WAIS. The nature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in IQ has been changed. So that the score of WAIS is partly false and low. Conclusion The evaluate intelligence of patient with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cerebral trauma will depend on not only their low IQ, but also cerebral trauma diagnosis injured, conscious condition, the result of auxiliary examin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and social contact, and so on.

【Key words】 Cerebral trauma; Mental disorders; IQ; Effect

随着精神科临床的发展,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性日益加强,日渐增多的应用心理测验来辅助诊断和治疗,其中智商测验应用较普遍,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鉴定中应用越来越多。由于精神科缺少客观资料,使得智商似乎成了重要的客观资料,出现了只要智商数低则智能便受损的片面认识。为了正确应用和理解智商结果和全面评估智力,我们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智商测验情况及其结果有效性进行了对照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住院和门诊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49例为研究组,其中男45例,女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33例,高中8例,中专以上2例;年龄43.16±10.76岁。选择于我院住院的非脑外伤精神疾病患者27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例,初中18例,高中5例,中专以上1例;年龄47.70±11.14岁。两组性别、文化程度χ2检验,年龄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韦氏智力测验。相关变量有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龄、有无工伤证明、有无意识障碍、受伤时在综合医院住院时间、诊断脑外伤性精神障碍距受伤日的时间、神经外科诊断、辅助检查结果、精神科诊断,接受测验时的情况资料。应用SPSS 11.0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病例资料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神经外科诊断:头部软组织挫伤,脑震荡,轻度、中度及重度脑挫裂伤,有以上明确诊断24例(48.97%),无明确诊断25例(51.02%)。住院后精神科诊断有: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智能损害、精神病性症状、神经症样综合征、人格改变、脑外伤后综合征等[1],有明确诊断28例(57.14%),无明确诊断21例(42.85%)。

非脑外伤精神障碍患者诊断:幻觉妄想综合征、抑郁综合征、焦虑症、癔症、癫痫27例(100.00%)均有明确诊断。

2.2 意识障碍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受伤时有意识状态记录28例(57.14%),其中有意识障碍21例(75.00%),最短2分钟,最长5670分钟,平均670.18±1741.18分钟。无意识状态记录21例(42.85%)。非脑外伤患者均无意识障碍27例(100.00%)。

2.3 诊断距离受伤时间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因伤在综合医院住院时间,即神经外科出院诊断时间最短1日,最长392日,平均91.10±100.10日。诊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时距离受伤时间最短21日,最长5400日,平均1074.67±1338.91日。

2.4 辅助检查结果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有辅助检查结果28例(57.14%),包括脑电图、头颅CT和头颅MRI。其中异常16例(57.14%),正常12例(42.85%)。非脑外伤患者仅作脑电图,均无异常。

2.5 韦氏智力测验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接受韦氏智力测验时有主导趋势心理影响,而非脑外伤患者无。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智商偏低,详见附表。

3 讨 论

3.1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脑外伤的客观资料不足,意识障碍和辅助检查阳性率低。据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智商平均值(52.69±13.66),其为轻度智力损害,此有智商测验时的主导心理趋势影响,即获益心理和补偿心理,亦即受伤后从受用单位得到较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支持。而非脑外伤精神疾病者无主导心理趋影响,故智商为边缘状态(68.77±15.08),诚然智商值可受其精神状态影响。

3.2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诊断距离受伤时间有的长达21日和5400日,使得在时间变量上精神障碍的产生与脑外伤的相关性下降。

3.3 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智力的评估不能仅凭智商值。因智商测验为成就测验,而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智商测验改变了其成就测验性质,数值越低对患者来讲,获益可能就越多。如此智商可能一定程度失真、偏低。

个体获得成就的水平除与其智力和能力倾向有关外,亦与其动机、努力程度等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表现。心理测验是误差测量,不是心理品质或能力的完全测量。解释测验结果时不能简单化,片面地归于某一原因。而应做深入分析,考虑其他因素对测验结果的影响[2],以此提高智力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脑外伤患者的智力水平和残疾程度应结合受伤时的诊断、病情严重性、意识障碍有无及严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综合评估,尽量参考更多的相对客观资料。

4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