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券;创新驱动;中小创新型企业

[DOI]10.13939/ki.zgsc.2017.08.085

1导论

近三十年来,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依然是以粗放型经济增长为主,社会创新力量严重不足,要将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拉动的方向转变,尤其需要集中广东的各方资源和力量,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创新力量形成自我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广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向产业转化的能力,最终让创新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变和发展的新动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广东省相继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粤发〔2014〕12号)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粤府〔2015〕1号)等宏观政策,对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大方向。2015年初,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科技创新券后补助试行方案》作为上述政策的配套措施,正式推出科技创新券,通过定向向中小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发放创新券,并允许其通过利用创新券后补助购买科技成果、技术服务或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政府通过科技创新券强有力的杠杆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发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欲望,自主完成市场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激发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2科技创新券介绍

“科技创新券”最早出现在荷兰,主要是针对当时荷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不足,政府所采用的一种引导激励政策,出现时间刚十年左右,由于效果突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中国近几年多个省市也开始积极探索,江苏省宿迁市、哈尔滨市香坊区、山东潍坊市,江苏南京市等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广东省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科技创新券后补助试行方案》,是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科技创新券后补助政策试点,力度和范围都领先全国。

从本质来说,创新券依然属于政府财政公共投入的一部分,是支持中小创新型企业的一种补助机制。传统的各级财政支持的计划项目,对象是“三大”――大院所、大高校、大企业,这些资金的投入方向在下拨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这些资金所需要完成的是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任务;而创新券的支持对象是中小企业,是具有普惠性的财政支持,怎么使用是由企业说了算,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创新项目的来源,研发、生产、经营一体化。

3广东省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条件解析

3.1具有创新意愿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

广东省中小企业超过500万家,占粤企业总数的99%以上,是广东省国民经济的基础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水平所限,对科技成果需求迫切但吸收能力有限。传统领域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更是突出。中小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创新驱动,迫切需要公共政策支持。这是广东省实施科技创新券的需求基础。

3.2拥有数量众多的科研院所、高校和技g中介机构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首的一大批在粤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非常雄厚的科研实力,同时广东省拥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122家和上千家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为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3.3广东省科研实力雄厚,积累了大量科技成果

广东省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连续五年有效发明专利量全国第一,2014年突破了10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了13000件,连续十三年保持全国第一,为广东省实施创新券政策奠定了技术基础。

3.4广东省经济发达,能够对科技创新券政策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撑

作为中国经济的排头兵,广东省2015年GDP总量达到了72812.55亿元,高居全国第一位,2015年全年R&D经费投入超18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2.5%,接近创新型国家水平,是广东省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的经济基础。

4对于广东省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建议

4.1建议广东省同步制定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与科技创新券协同作用

从政府层面来说,创新券是一根杠杆,撬动了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创新领域,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带来的结果就是企业更多的创新欲望需要更多的配套资金,但中小微企业往往资金不会太充裕,因此,如果能够有更畅通的融资渠道协同辅助,将会让科技创新券这根杠杆如鱼得水,建议广东省积极打造科技产业投融资平台,汇聚社会风投资金,为科技创新券使用企业开通科技研发融资绿色通道,解决其创新资金约束问题。

4.2建议广东省逐步拓展创新券使用范围

广东省的政策明确禁止在企业申报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过程所需服务、工业设计类服务及科技金融类服务等领域使用创新券。但要全面激活企业的创新欲望,应该逐步取消禁令,拓展使用范围。在发达国家,创新券不仅支持设计、产品开发、内部技术转移,还支持创新管理和市场研究等,比如爱尔兰创新券就支持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策划、新服务开发等;德国创新券支持售后服务方面的开发研究,技术咨询等;英国创新券支持概念证明、样机设计、产品设计等项目,通过发达国家的实践活动证明,支持这些对创新驱动有益有帮助的间接创新活动更能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欲望,希望广东省能够借鉴。

4.3建议广东省扩大申领创新券的范围并进一步严格界定使用条件

创新券本身是带有激励性质的普惠政策,所以不宜设立过高的申领门槛,上海市的创新券政策明确支持有潜力的尚处于孵化期的创业团队;建议广东省参考上海市的规定,降低企业申领门槛的同时,也支持尚未成立企业的创业团队申领;但在放开申领范围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严格界定使用兑现条件,达到宽进窄出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推动企业创新的效果。

4.4建议推出不同种类的创新券,形成灵活的创新券使用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创新问题

丹麦等国的创新券由基础券和扩展券构成,基础券用于以基础研究为主的项目,政府出资比例可以高达40%,扩展券用于成果产业化研发等项目,政府出资兑现比例不能超过25%,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引导企业更多地开展基础研究;建议广东省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开展试点推出不同类型的创新券,以及允许各类灵活的创新券使用方法。

4.5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创新券的使用

建议广东省通过政府牵头,集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技术服务中介搭建技术交流服务平台,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提供技术对接服务,以及为创新券的使用提供便利,以此进一步促进技术和成果走进企业,缩短创新券整体的使用周期,提高了社会整体创新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紫嫦,郑璐.广州科技服务创新券政策研究[J].广东科技,2014(1):31-35.

[2]李振兴.英国实施创新券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创新[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13(6):1-4.

[3]孙林杰.国外扶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5(5):131-135.

[4]张静国.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7(35):216.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第2篇

20__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技26条》,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一年。今天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经过一天紧张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期间,代表们本着高度负责、严谨务实的态度,认真听取会议报告,积极参加分组讨论,踊跃提出意见建议。在此,我谨代表省科技厅党组,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这次会议作一个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会议的主要成效

本次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全国地方科技厅长会议精神,学习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__年全省科技工作,全面部署20__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也是全省科技战线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下一步全省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对于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成效有四点:

一是会议明确了20__年科技工作的主题。就是要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今天上午,孙尧副省长的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20__年全省科技工作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从支持重点领域项目研发;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以及深入实施科技人才强省战略等四个方面,对全省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今年科技工作的方向,对20__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会议明确了20__年科技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全省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赵敏厅长代表省科技厅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__年全省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安排部署了20__年的科技工作。明确了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科技工作,强力贯彻落实《科技26条》,以建设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和实施科教人才富省强省工程为主要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要突出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即:强化资源整合工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项目启动、努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省市共商机制、联手推动科技园区建设;加强科学管理,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强化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科技服务职能;强化对外开放,创造浓厚学术氛围;继续争取各方支持,加大科技工作力度;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我们要进一步把握方向,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好各项重点工作,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推动全省科技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三是营造了各方面关心支持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这次会议,孙尧副省长做了重要讲话,省人大、省政协专委会的领导莅临指导,四个单位做了典型经验介绍,13个地市政府分管领导、科技局长,省直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来自各界,达到200多人。这充分体现了各地方、各部门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午的分组讨论,大家认真学习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孙尧副省长讲话和赵敏厅长的工作报告,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交流,为如何进一步落实好会议精神,做了当前科技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落实好今年科技工作部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进一步坚定了做好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本次会议认真分析了金融危机给科技工作带来的影响,全面总结回顾了20__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取得了共识。我们相信,有前一阶段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础,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地、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科技工作一定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和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迎难而上,推动全省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20__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0__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推动全省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对于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作好全年科技工作,提三点要求和希望。

第一,要在贯彻会议精神、推动工作落实上取得新突破。各地市、各有关单位,要认真传达学习孙尧副省长重要讲话和赵敏厅长的工作报告以及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尽快研究和提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具体安排,把会议精神尽快传达到基层,结合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对于各位代表在分组讨论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省科技厅也会认真归纳整理并把好的意见建议落实到今年的工作中去。

第二,要在形成合力、实现全年既定目标上取得新突破。要充分借鉴部省会商的机制和经验,实施好科技工作的省市共商机制,真正把科技创新工作从科技厅的部门职能提升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形成推进科技工作的合力,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快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推进对外科技合作,不断提升全省科技工作水平,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实现26%增长速度提供保障,全面完成20__年全省科技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

第三,要在推动科学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取得突破。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科技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谋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第3篇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科技进步表彰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表彰先进,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中心任务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全面开创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局面。

会议议程有两项:

一、对年度全市科技进步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进行表彰。

二、书记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刚才,大会隆重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书记就推进新形势下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把握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四项重点任务,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全面深刻、内涵丰富、任务明确,对全面推进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落实好会议精神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次会议,要抓紧搞好传达部署,通过广泛宣传,把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一是要统一好自主创新对城市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目前,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加快推进省会现代化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把推进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发挥好科技创新对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重要作用。二是统一好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认识。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全面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与支撑能力。三是统一好对全市当前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认识。有效应对当前挑战、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关键要靠科技创新。要真正把握好金融危机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效应”,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化危为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改革创新,提升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关于今年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全面工作,书记已作了部署安排,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突出重点,采取更加有效措施,推动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一是要落实好国家、省、市加快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运用好产业、技术、金融、信贷、税收、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加快组织实施“十一五”科技规划纲要,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瞄准能有效拉动内需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攻关任务,加大投入,尽快实现创新技术和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成果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增强自主创新奖励等政策导向作用,帮助企业改善管理、解决困难,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集群式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深入实施重点基地、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带动战略,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确保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有一个大的提升。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第4篇

从政策功能看,这些政策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调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和创新人才等不同主体创新积极性的分配 政策,如科研经费改革、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股权激励政策等;第二类是鼓励特定科技创新行为的政策,如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推动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三类是支撑条件和环境营造政策,包括建立管理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增加科研用地和发展科技中 介服务等多个方面。

1 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

2010年以来,财政部和科技部、武汉市、上海市先后推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 施办法》(财企〔2010〕8号)、《关于在部分中央企业开展分红激励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10〕148号)等14项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 及配套措施,通过创新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机制和税收激励措施,长效激发关键技术人员和核心管理层创造力,使个人收益、集体收益和国家收益共同增长。

1.1 政策着力点

①在已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扩大了激励对象范围,多类机构可试点股权激励;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为更多企业提供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机 会。②激励方式更加多元,企业可采用“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分红激励、技术折股”等方式,地方试点增加更多激励方式,明确科研院所和高校还可以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方式。③政策优惠内容增加,符合条件的获得股权奖励的个人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④引导机构向技术与相关管理人员倾斜,企业不得面向全体员工实施股权或者分红激励。企业无论是否实施全体员工持股计划,均可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激励。⑤简化涉及股权和分红奖励的国有资产管理流程,符合条件的企业仅需按照试点办法规定程序操作即可。⑥试点政策更加精细科学和可操作,按照国有资产所属部门不同,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分层管理;通过向社会公告、限制激励对象出资额、单位职代会或股东会及上级单位审议等方式,提高试点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

1.2 政策实施情况与效果

截至2012年11月底示范区已审批试点单位97家(其中4家因方案变动提前终止,相关数据均已剔除)。已批复的主要激励方式为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和分红激励(采取多种激励方式的机构被重复计算);60%机构已实施激励,累计激励额度约1.85亿,激励对象约2750人,科技人员约占80%,平均激励强度约7万元 (股)/人,其中,股权激励额度约0.8~0.9亿元(股),激励人数约250人,分红激励额度约1亿元,激励人数约2500人。

抽样调查显示,32.4%的企事业单位对试点政策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约70%的单位认为股权和分红激励“使研发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进行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和小企业实施激励积极性高,80%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是新设企业;已实施激励企业中,70%盈利能力明显提高;科研单位入股企业“一股独大”现象得以改变,试点企业股权结构优化,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大话语 权和主动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别专心研究开发和管理事务,在转化的重大问题上共同参与决策,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成果转化治理结构,科 技成果转化模式完善。

1.3 问题及建议

①实施激励企业存续时间长,调查显示,90%以上试点企业成立5年以上。建议进一步将政策调整为主要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初期的企业群体。②股权方式使用率低,原有技术入股企业正被清理,已实施人均激励强度仅为7万元,远低于外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收入,建议进一步加大国有技 术类产权激励力度。③政策执行低于预期目标,申报试点企业数量少,部分试点限制条件严于原有政策规定“上下游”环节复杂、相关税收优惠尚未落地,建议深化试点过程中沿用已有政策中的“宽口径”,并尽快落实税收政策。

2 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政策

中关村试点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政策包括《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试点的通知》(财 教〔2011〕18号)和《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 新示范区开展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收益权管 理改革试点的意见》(财教〔2011〕127号),这些政策提出从宽下放审批和科技成果处分权限,深化了科研类事业单位资产分类管理改革。

2.1 政策着力点

①扩大事业单位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中关村试点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限扩大,并且对处置科技成果收益的全部或分段计留。②进一步从“谁投资、谁所有”向“谁完成、谁处分”转变,科研机构可获得全部或大部分科技成果收益,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相互匹配性有所提高,凸显了制度突破的系统性考虑。

2.2 政策落实情况与效果

2011年11月对中关村15家高等院校和20家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没有高校实施该试点政策,30%的中科院研究所实施了试点政 策,涉及的技术转让的价值均在800万元以下;虽然全部调查对象均未执行收益权试点政策,但发生的技术转让收入均未上缴中央国库。科技成果 处置权和收益权试点提高了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让的收益水平,激发了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技术交易的积极性,技术市场技术交易频率与科技成 果转化效率密切相关,北京市技术市场技术数据显示试点后北京地区中央级事业单位(绝大部分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技术转让收入大幅 增加,其中高等院校成果转让增长最快,2011年、2012年技术收入较上年均有较大增长,且增幅逐年提高。

2.3 问题与建议

①多业务条线管理与成果转化相机选择的实际需要相悖,建议授予中央级事业单位可转化科技成果的完整权属。②监管重心过于偏重维护国 有资产安全,建议重置为“强制”转移转化、确保“三公”等方面。③对成果以处置等方式进行转化的激励措施规定不够到位,建议以实施强制转化制度为主线,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转化收益分配机制。

3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试点政策包括《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1号)、《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2号)、《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3号)、《关于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发火〔2011〕90号)等7项。这些政策通过税收扣除、税收减免等方式激励企业增加研发和职工教育经 费投入,降低科技人员股权奖励所得税压力等方 式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开展。

3.1 政策着力点

①通过扩展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调整可享受政策优惠的技术领域、提高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税前扣除率、拓宽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范围、优化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等措施,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税收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激励力度。②部分地区建立“一站式”工作机制,简化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程序。如上海市税务部门对获得“973”、“863”、国家重大专项、创新基金、科技奖等资助的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研发项目、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以往申报过加计扣除的研发项目予以免评,降低企业申报成本,提高政策执行效率。③提高股权激励政策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力度, 获企业股权奖励的相关技术人员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东湖、张江通过设立所得税代垫基金,延迟个人所得税缴纳时间。

3.2 政策执行情况与效果

示范区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数量逐年增加。2011年,中关村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企业数较上年增加了62.3%和73.6%,远高于其他地区;中关村有7家企业依据新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中关村企业加计扣除总额较2010年增加了 58.44%,平均每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强度上升了14.86%;对张江 示范区102家企业2011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情况的调查显示,张江企业均增加了研发投入,其中28.4%的企业研发投入增长高于40%。

3.3 问题与建议

①政策实施主体限制过严,影响政策发挥效应。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研发活动领域、合格研发费用范围等方面存在过度限制;职工教育 经费税前扣除政策仅限高新技术企业享受;股权奖励税收政策执行层面缩小了试点政策范围。建议进一步放宽试点政策实施主体限制,提高政策 覆盖面。②部分试点政策对原有政策完善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中原有的技术领域限制、核心知识产权限制以及企业收入表述不清的问题在试 点政策中均未改善或完善不足,弱化了试点政策的试点意义,建议进一步完善试点政策,并扩大试点范围,提高试点政策的示范和试验作用。

4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

科研经费管理试点政策包括《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关于在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试点的意见》(财教〔2011〕20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间接费用列支管理办法(试行)》(中示区组发〔2010〕15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试点管理办法》(中示区组发〔2010〕16号)等4项,这些政策通过调整间 接费用列支比例、增加科研人员激励比例以及完善预算调整程序等手段,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率,发挥了财政科技投入对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引导和杠杆作用。

4.1 政策着力点

①对不同性质的项目承担单位分类规定不同的间接费用列支比例。试点政策借助“间接费用”比例,增加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手段和调控能力, 有利于增强承担单位在项目组织实施和经费管理中的责任感,也为承担单位发挥法人作用提供了财力保障。②在间接费用中增加用于科研人员激 励支出的部分。通过在科研经费中增加用于科研人员激励支出,完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③科研项目经费分阶段拨付和后补助,鼓励产学研相结合,突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评价导向。④完善试点项目中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预算调整程序,适当扩大科研单位在项目内部各项费用间预算调整的权限,增加经费使用自。

4.2 政策执行情况与效果

2010年以来,中关村示范区纳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项目和列支间接费用逐年增加,部分项目采用后补助的支持方式。2012年1~9月,北京市纳入试点的739个项目列支间接费用2949.99万元,超过2010年全年。

列支间接费用、增加绩效支出、分段拨付和后补助等试点措施对理顺项目(课题)组与承担单位的分配关系、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导向等起到重要作用,发挥了财政科技投入对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突出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4.3 问题与建议

①实施间接费用补偿的科研项目仅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公益性行业专项,试点政策覆盖面过窄。建议扩大间接费用 补偿的项目适用范围,将其逐步扩大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其他科研项目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专项)。②间接费用列支范围及比例缺乏针对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核算办法,有待进一步细化,建议既区分科研承担单位类型也区分科研活动类型制定差异化的补偿办法。③试点对科研活动的经费支持方式探索不足,较少采用创新的投入方式。建议对多主体参与、产业化程度高、额度小的项目采用后补助方式、对额度大的项目采用分阶段拨付方式,或探索前资助与后补助相结合方式。④间接费用列支试点未能解决项目组和承担单位在仪器设备及房屋使用费等资源合理补偿、管理费、人员支出的统筹使用等方面的分配关系。建议下一步试点应涉及现代院所制度,落实科研院所管理自,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5 科技金融政策

科技金融政策通过不断优化科技和金融结合环境,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不断引导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

5.1 政策着力点

①通过奖励、参股、风险补偿、股权激励、物业补贴等方式加大对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创业投资人才和被投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②对试点企业给予信用评级费用补贴、贷款贴息,对试点银行给予风险补偿;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和小贷公司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担保业务发展。③通过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挂牌等不同阶段财政扶持和完善工商登记、优化上 市环境、培育上市资源支持多层次市场建设。④通过资信调查费补贴、提高承包额度等方式提高保险机构承包额度和对科技企业提供保费补贴等方式促进科技保险发展;对政府采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给予保费补贴。⑤通过健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信用服务体系、加强对科技金融服务的组织协调等方面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多举措推动各类金融中介机展,加快金融人才集聚。

5.2 政策执行情况与效果

①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迅速,2011年示范区内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额、投资项目数和投资 额分别较2010年增长了74.61%、64.55%和 105.44%。中关村示范区内还形成了独特的股权投资模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②多家商业银行在中关村设立分行、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科技支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金融业态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支持大幅增长;股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集合贷等金融产品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③示范区多层次资本市场初具规模,各类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和新三板挂牌数量和融资规模逐年增长;新三板为示范区非上市企业提供了股份转让平台,2012年前10个月,挂牌企业通过定向增资获得8.2亿元融资,较2011年多1.7亿元。④中关村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试点工作和 首台(套)科技保险稳步推进。

5.3 问题与建议

①天使投资及早期投资机构数量匮乏,政府引导基金难以覆盖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创业投资的政策杠杆效应未充分发挥,建议加大 针对于天使投资和早期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工作,引导和促进社会资金加大对初创期企业的投资力度。②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障碍较大,建议 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在示范区内建立科技银行和专营机构,扩大示范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范围,提高各类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③科技担保“小、弱、散、难”,建议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的担保机制,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民间资金合资共建区域性担保子公司和向地方科 技担保公司注资方式的方式,推动科技担保体系网络化发展。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退出渠道狭窄,知识产权估价、交易问题尚未解决,知识产权融 资规模较低。建议构建技术、制度和政策环境完善的一体化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设立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⑤多层次资 本市场门槛总体较高,覆盖面较小,建议以区域 性柜台交易为基础,加快全国性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⑥示范区对科技保险的引导和激 励缺乏有效手段,科技保险风险分散功能未充分发挥,建议以首(台)重大装备为核心,深化保险工具开发,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丰富科技保险内涵,争取保险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⑦示范区信用体系尚待完善,建议发挥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建立系统的信用平台。

6 创新型人才政策

6.1 政策着力点

①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示范区结合自设区位环境优势和发展需求,出台针对性的高端人才引进措施。②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减少进入壁垒和行政审批、完善公共资源环境、减少人才后顾之忧等措施,加大吸引人才力度。

6.2 政策执行情况与效果

示范区依托各类人才计划,辅以各项人才政策,吸引大量高端和国际化人才,示范区已成为高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集聚地区。人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贡献大幅提升,示范区科技成果数量迅速增长。如2011年,中关村每百万人专利年授权量达9089件,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6.3 问题与建议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第5篇

贵州发展的一大盛事

正如书记所说,这次会议,是我省科技事业的一大盛事,也是贵州发展的一件大事。

会上,贵州省政府分别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贵州省首批23个院士工作站获正式授牌;张勇民获2011年贵州省科学技术合作奖;刘丛强、宋宝安获黔灵科技贡献奖,两人各获得100万元重奖。

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对贵州来说,是利用“科技外脑”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将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深入推进与贵州的全面合作,积极参与贵州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共同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服务经济、农科教结合的新机制,为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促进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首批院士工作站的建立,为产学研有机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及产业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贵州科学技术合作奖得主、法籍华人科学家张勇民认为,建立院士工作站是贵州培养科技人才的新方式,“建立院士工作站后,我在回贵州工作、交流的同时,还可借助我在法国的影响力,吸引法国高层次人才包括一些院士,来贵州合作、交流、访问,共同推动贵州科技的发展。”

而以百万元重奖科技工作者,在贵州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心;同时,还可发挥导向作用,激发更多优秀科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人员到贵州创新创业。黔灵科技贡献奖、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获奖后,将1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贵大,成立了“贵州大学卓越基金”。“基金的成立在贵州大学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将增强师生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小泉教授说。

会议还出台了“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并提出“十二五”我省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0.65%上升到2%,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从2010年的37%提高到47%,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39.83%上升到45%,专利授权量从2010年的3086件增加到13900件,全省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10年的1.54%上升到3%。

会议期间,举办了贵州省“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交易会,共签约项目2464项,交易金额275亿元。交易会上,与会嘉宾见证了20个重点项目的签约仪式,交易金额109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5亿元,项目实施将创造新的效益227亿元,预计新增就业岗位1.08万个。

重点推进工程六大计划

会议提出,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我省将重点推进科技工程,实施六大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确保在科技创新方面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

高新技术、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以上,特色优势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较大提升。

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到2015年,特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

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工程。到2015年,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工程。到2015年,新建2到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野外观测台站,承担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的总量明显增长,在全国的位次有所提升。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到2015年,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90个,引进建设30个高端创新平台。

创新人才团队聚集工程。到2015年,重点建设30家院士工作站,建立30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建成100个省级人才基地,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000名,形成200个有实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到2015年,在重点优势产业形成150项重大关键技术专利或专利群,培育形成一批驰名商标和贵州省著名商标。

科技创业基地培育工程。到2015年,建设大学科技园3-5家,累计孵化培育企业3000家。

黔灵杰出人才培养引进行动计划。到2015年,引进和培养重点产业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以上。

产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到2015年,建立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家,突破230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到2015年,引进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300项

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到2015年,部级创新型企业达到2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100家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

民营科技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到2015年,新培育万户民营科技企业。

科技金融结合行动计划。到2015年,初步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投融资年服务能力从2010年的1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

支持科技大发展

“贵州要下更大决心,用更大精力、更多财力来支持科技发展。”这,是大会代表们的共识,更是全体贵州人的共识。

贵州经济社会欠发达,“十二五”期间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重点实施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面临这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不仅发展压力很大,而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也很大。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调高调优调强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