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维能力;小学英语教学;提升

小学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指出,思维方式的培养已深入西方国家英语外语教学理念,但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尚未实现。所以,新《英语课程标准》就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超越不假思索的器物模仿,通过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听力策略的运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培养“健康的人”的目标。

一、开放教学,营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环境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沃土。在课堂教学上,老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觉自主的教学环境,扩展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要懂得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来当主角,自己甘当配角。通过交流情感,建立师生亲密关系,鼓舞和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勇气和信心;通过沟通、启发、补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活泼开放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搭建讨论、争论、辩论的平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一:以开放式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之所以在小学英语阶段十分强调情境教学,主要就是想让孩子们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有助于孩子们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闽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Unit8 The Spring Festival时,我在课前先播放一首“Happy New Year”英文歌曲,让学生走进英语的课堂,在授课中用英语与学生对话。教授各种关于春节活动的短语,如:have a big dinner, make rice cakes, make dumplings, get pocket money…并进行快速操练,接着我在课件中播放春节活动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入情境,然后进行问答训练:

S1: 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S2: We have a big dinner and make rice cakes.

S3: 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S4: We get pocket monkey and watch New Year programs on CCTV.…

学生在这样开放的情境中进行问答,思维很快就被激活。

潜在智慧的启迪,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不仅为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资源”,而且热烈的情绪使孩子们的思维活动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形象思维积极活动,联想、想象活动随之展开,给孩子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另一方面,由于形与情的作用,孩子们的抽象思维由难变易,加深了对语言蕴含理念的 理解。

例二:以开放式媒体,调动学生去探究

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它能够极大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以教学创新来引导、启发、推进孩子们的学习创新。

在教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me》这个单元时,我制作了一个时尚的课件,课件里有孩子们喜欢的“home”,“home”里有sitting room,dinn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bathroom, study。我让孩子们跟着课件“Welcome to sally’s home”,学生在参观“sally’s home”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家里各个房间的英语单词,接着利用课件设计装饰每一个房间, 要求学生运用课文句型Put__in the__.( )把物品放进房间( ),学生很感兴趣,热情高涨。最后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home”并装扮好每一个房间,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精美的课件的指引下,孩子们不知不觉掌握了房间的英文名称,并表达出对自己理想的家喜爱,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也如泉水般涌出来,经常听到他们说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英语句子。

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展示,使得学生从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音乐、图片、动画中直观地感受到与自己生活相接近的场景,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大大增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感,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三:以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

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一个老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不善于提问题,就不能引导孩子们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在教材上圈出重点,画出难点,开动脑筋,展开思考。

在教完12个月份的英文单词以后,我让学生回答“What ’s your favorite month?”学生说出自己的喜欢的月份,为了丰富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又让学生说出了“Why?”。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她们各自的理由:My favorite month is April 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April. My favorite month is June because Children’s Day is in June.…我肯定了孩子们所说的句子,并在班上大力表扬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发散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的与书本不同的精彩句子。在教与职业有关的单词时,我和孩子们做Guessing game游戏,我说职业的一些关键词或句子,让学生来猜职业,我问:“ She works in a hospital. What does she do?”有学生马上说出“She is a nurse.” 有学生说“She is a doctor.”但有一位学生回答出另外一种答案:“She is a cleaner.”因为她的姑姑在医院当清洁工,我马上肯定了孩子的回答,这就是孩子难能可贵的发散思维。

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重视引导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要有效地再现和运用知识,就必须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在培养孩子的思维上才能更全面、更缜密。

二、合理训练,给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活动,把“火把” 点燃。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训练。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系统化地思考问题。

1.活化图文,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小学教育阶段运用最广泛,在各种思维训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只要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加强对孩子们形象思维训练,从而为教学活动添翼加彩。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配图,但是在教学中没有用活这些配图,仅将这些配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其实,这些配图向我们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然后对图中的疑点发问,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等,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的难点、疑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如电影、录相、幻灯片等辅助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图文“动起来”,那么课堂就会变得多彩多异,趣味盎然,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润物无声中提到锻炼提高。

2.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发散思维,表现为思维轨迹的多方向发展,即思路从某一中心向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辐射、延展,从而引出许多新的信息,并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多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重要地位,是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激发想象是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良好方法。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现有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可以根据这些课文语言材料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发散思维。如《The Tiger and the Monkey》故事课,当课堂教学进行到猴子带老虎到河边,对老虎说:Look into the river. See his white teeth?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 If you are the tiger, what do you think? What do you want to do?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给孩子们更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机会。而在故事的结尾,可以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再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表达,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3.引异标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个人没有创新精神,就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创新精神要有创新思维作为支撑。创造思维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想法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崭新的,超前的,科学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的智力活动。因此,我们要根据创新思维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逐步培养创新型思维品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英语又缺少语言环境,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他们好奇性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这些正是创新型思维的品质,也正是学习外语的优势。我们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Can you sing\dance…? B:Yes, I can. 刚开始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套路回答,到最后我故意问学生Can you fly/lay eggs …?使其无法用Yes, I can.来回答。这样就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去判断,做出与课文不同的新的回答方式:No, I can’t. I can’t fly/lay eggs. …等等。实施创新思维训练还有许多方法手段,比如给故事续尾,打破思维定势;巧妙用词,串词成段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的和谐、民主、安全、幽默、开放、温暖的教学氛围,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观念,不过早下结论、作判断,鼓励学生的创意,强化学生不平凡的意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善设疑点,训练学生深度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同时,开展疑问式训练还能培养学生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运用各种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们不妨经常设疑置问,引导学生的思考向深度进发。如在教《The Frog and the Birds》故事课时,老师在呈现故事的过程中,分阶段层层设置How many animals are they in the story? Who are they?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frog? How did the frog fly?等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同时,逐步融入故事情境中。开展这样的训练,老师要多设计一些巧妙的、有针对性的、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而不能是一些明知故问或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好的问题提出以后,老师还要善于进行启发,以诱导思维、打开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5.加快节奏,训练学生敏捷思维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第2篇

做十道题,不如讲一道题。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培养质疑的习惯。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举一反三,学会变通。在数学的训练中,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但孩子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感想。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多训练一些图形推理题,对其逻辑思维很有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舞蹈教育 少儿 舞蹈 创造力 模仿 探索 即兴

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生活的发展。英国科学家黑克舍说过:“在每一项伟大发现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造力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生命进程中思维、学习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善于幻想和想象,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创造力的培养需从少儿开始。

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尤其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通过舞蹈教育,让孩子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的设定、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想法,激发孩子们发现、探索的欲望。这对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我国少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从学龄儿童学习舞蹈的情况看,年龄越大,学舞蹈的人就越少。每个正常的人一出生就会手舞足蹈,在学龄前常会在大人的欢笑中伴着音乐高兴地跳着自编的舞蹈。wwW.133229.cOm“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这门综合艺术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自从接受正规舞蹈教育后,本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逐渐害怕上舞蹈课,甚至在舞蹈课上失去原有的信心,以致不再对舞蹈感兴趣而放弃进一步的学习。这是什么原因?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两点:第一,现行的少儿舞蹈教育方法是“口传身教”,其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模仿,同时贯穿着强化式、强制式、封闭式训练,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上行下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动作、一个组合。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是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者也习惯将舞蹈作为一个固定要领灌输给学生。但殊不知这一切可能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展,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主动性而滋生了依赖性,不知不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单一的模仿让孩子感到枯燥,尤其对于模仿能力和舞蹈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动作不及别人快,舞姿不够优美,容易使他们丧失对舞蹈的兴趣。第二,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舞蹈就是为了锻炼形体、培养气质。当他们把孩子送往舞蹈培训班学习后,希望老师在训练中对他们的孩子严格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基本功有没有长进,上过几次舞台。若孩子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家长可能就认为孩子不行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学舞蹈的信心。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多倚重于动作模仿学习的接受学习方式,忽视了孩子发现学习的方式,这种偏向影响了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学习的兴趣。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位于主体地位,并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的形成。通过创造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它比一味地模仿更能让人心情愉悦。

二、少儿舞蹈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需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是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境界。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变化。

传统的舞蹈教育重点在于动作的模仿和训练,但模仿不等于创造,模仿会让孩子们渐渐产生依赖的惯性,不勤于动脑,不善于动脑。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被动状态下,大脑易于疲劳,思维相对迟缓,并易于产生抵触情绪。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舞蹈教育者们真正需要思考改变目前陈旧的、不合理的舞蹈教育观念,消除舞蹈教育的种种弊端,改革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少儿舞蹈教育,将少儿舞蹈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三、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愉快的心情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潜能,让他们学会表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无论学生表现得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这种敢于表现的精神,最终将引发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创造天性。

(二)让孩子回归自然

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邓肯对少儿舞蹈教育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让孩子们到我的学校来就学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意识到蕴藏在自身之内的这种力量,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心中强大的热情,激发这种实际存在的美的因素。”她称这种方法为“唤醒灵魂”。为此,她经常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海边奔跑、跳跃,到自然中去感受浮云的飘动、禽鸟的飞翔、林涛的起伏、树叶的摇曳,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难以遏制的内心冲动,从而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种创造冲动正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结果。

(三)进行“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是在人的无意识过程中,瞬间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而发生兴致,进入表现的状态。所谓“即兴舞蹈”是舞蹈者随自己的兴致所至而手舞足蹈。它的艺术表现如同诗人的即景叹吟,画家的即席挥毫泼墨,在艺术表现的内因上是一致的。即兴对人的行为而言,是人的本能,是人感受“客观事物”的最初本性,即行为手段。如:当孩子还在母亲的怀中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那些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听到动听的音乐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舞动全身,这些都属即兴舞蹈。即兴是创作的伴侣,创作往往有某个即兴引发。在即兴状态下能让人意外地发现新东西,并通过感悟到的新发现,由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进行即兴舞蹈的训练呢?方法很多,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种方法。

1.引导孩子通过=对舞蹈元素的运用,调动出他们自身的动作

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而任何风格的舞蹈的情感表现都借助于动作的时间、空间、力量三要素的变化来帮助完成。让学生在理解并把握三种元素在动作中的运用过程中,培养投入的状态和探索精神,挖掘创造潜能,并为他们在即兴中做到传情达意打下基础。

(1)时间元素:体现在节奏和速度上。节奏在音乐中常见的有2/4拍、3/4拍、4/4拍,可以让学生配合节拍的长短用跺脚、扭臀的方式表现,也可两人一组相互用相同或不同的身体部位碰触,来把握身体的节奏感。速度指动作的快慢,训练中可让学生配合有巨大反差的音乐进行运动,也可通过启发学生不同情绪的表达来训练他们动作速度的运用。如:做一组动作,当表达情绪较平稳时动作速度会较平缓,表现兴奋、高兴或激烈时动作速度会较快。

(2)空间元素:空间划分按身体不同部位与地面的接触可分为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让孩子认识三维空间,可通过做静态舞姿的方式,一维空间用膝部及膝部以上部位着地做各种舞姿;二维空间则脚着地做任何舞姿,身体离开地面的舞姿在空中为三维空间。待学生认识三种空间后,通过限制在一种空间里的运动训练挖掘他们自身尽可能做到的动作。如:要求只在一维空间做流动,运动过程中老师不断启发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接触地面,并体会接触时其他部位能产生的动作,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能发现无数的一维空间动作。每种空间分别得到训练后再综合训练,即空间变化的训练。让孩子感悟动作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

(3)力量元素:动作的力度也是舞蹈的重要表现方式。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微风、强风和台风的不同,感受力的不同,也可启发学生以生活中的各种用力的感受来进行变化,如:尝试客气地向对方伸手表示“请给我”时动作柔和,而表现生气或命令时,同样的伸手动作却干净、有力等等。让学生体会到对力度的把握可使动作产生出不同的质感,在舞蹈中表现不同的情感张力。

有了分组练习作为基础,再让学生进行综合变化练习。在即兴过程中,老师在适当的时间提醒学生三种元素的变化,让学生对舞蹈三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清晰。同时,学生们为自己发现了如此丰富的动作而心情愉悦,并对本身能力产生了自信感,从而增强创作的欲望。

2.道具应用练习

让学生将一个普通的司空见惯的物品做道具,进行充分运用。如:用一件长袖上衣做道具,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穿在上身,脱下来后用手拿着。通过尝试和探索,发现它能遮在头上当帽子和伞,可套腿上,脱下来可用两腿夹着,也可一个袖子套手臂另一个袖子套腿,还可以两个人每人穿一个袖子等等,方法应有尽有。同样,用不同样式的凳子做道具,通过与凳子不同的接触方式可做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造型和流动动作等等。学生们通过训练,从一种司空见惯的道具中发现了意料之外的用法。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不断有新发现需要积极思考、探索和尝试,无形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了创造潜能。

3.情境联想练习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感觉进入设定的情境中,用形体将老师提示的情节表现出来。如,在山上玩,突然天下大雨,进入一个很黑的山洞避雨,一只蝙蝠飞过被吓了一跳,凉风吹到身上,又冷又害怕。第一遍老师先不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进行即兴表演,不管学生表现怎样,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接下来老师以设疑方式,带领学生通过想象对每个小情节进行深入地分析。如,老师问:在山上玩得非常开心时突然下起大雨,此时的心态怎样,会怎么做,山洞那样黑进去时会不会作思想斗争等等。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即兴表演展示自己的所想。此时,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在瞬间迸出来的动态和形象的舞姿,及时表扬,及时再现,及时总结,以好带差,以强带弱,共同提高。

4.音乐即兴练习

刚会走路的孩子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时,毫无约束毫无限定,这种音乐即兴叫“非限定性即兴”。若舞者根据某个音乐和某个要求的限定,在未经构思的情况下,即刻用舞蹈动作做出反应,这种即兴就叫“限定性即兴”。“限定性即兴”需要孩子们对舞蹈元素有初步认识后才能运用。我们面对天性好动不喜受约束的孩子们,在进行音乐即兴时既要运用“非限定性即兴”方式,又要运用“限定性即兴”方式。训练方法为,首先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有特色的,能刺激他们舞蹈的欲望和创造冲动的音乐。第一遍,由学生自由表现由音乐带来的感受和冲动——“非限定性即兴”;第二遍,在老师的情感启发和要有元素变化的要求下进行即兴——“限定性即兴”。在“限定性即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启发学生把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情感变化与舞蹈动作时的时间、空间、力量三种元素的探索有机结合。有音乐的刺激、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启动自己一切感知器官,在快速的思考中,去想象、寻找、表现。

5.不同场景的即兴练习

当孩子们在排练厅已得到一段时间的即兴练习,学会探索挖掘新动作后,将他们带到不同环境,在老师有意引导和启发下,激发他们进行即兴舞蹈。如,带他们到大自然中放飞心情去感受自然,此时,因愉快心情的驱使和老师的诱导,他们会毫无顾忌地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快乐。此时林中的花、草、树,海边的沙和浪花都是他们借以表达心情的道具。不同的环境能给孩子不同的刺激,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即兴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敏锐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并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四)在编排节目时让学生参与思考和创造

编舞是对舞蹈知识技能的重组,是建构和解构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舞蹈整体构思到舞蹈形态的捕捉,主题动作的提炼到舞蹈画面构图处理等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思考与创造无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编排节目时已有自己的构思,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不同,不管怎样先给孩子们的想法予以肯定,再谈谈自己的构思和这样构思的原因,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让孩子懂得如何构思一个完整舞蹈。在编排动作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学生参与创造,创造中教师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可让孩子从一个点、一个事物、一个动作联想到多方面的事物或动作,如,编排舞蹈《扯笋笋》,有一段是表现孩子不同的扯笋状态和动作,老师先让孩子自己编,然后再过程中老师设疑:在扯笋时的状态怎样,笋多吗,在哪个方位,怎样扯?等等。通过启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动作的创编中。结果孩子们编出来的神态、动作各异,非常新颖,有些动作竟是老师意想不到的。孩子们也因为参与了动作创编,因而在自我表达和表现方面得到了满足,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乐趣,这样自然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结语

在这个知识经济竞争和人才科技竞争的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若能将孩子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索和发现,变技能技巧训练为潜能开发训练,变纯模仿为创造,那么舞蹈教学将不仅会受到更多孩子的欢迎,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孩子创造潜能,增强孩子的创造力,这对孩子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维训练 幼师生 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90-01

所谓的口语表达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运用口头语言来准确地、恰当地、生动地表达出思想感情和传递与交流信息的这种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呢?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明确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关键是通过加强思维的训练,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

幼师生如今的生源状况:目前,全国幼儿师范类学校的学生们存在着相同的情况。

1.幼师生的生源都来自于不同地区,其中包括农村与城市

城市的学生汉语口语发音相对农村学生标准一些,一些农村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偏远地区学生的汉语口语中一般会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这种情况不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幼师生的生源有不同的层次

幼师生有初中毕业的也有高中毕业的。高中毕业生的学科知识会较为扎实,而且语言的积累比较丰富,一般都可以组织好语言,流利的表达出意思。但是初中毕业生,因为平时的阅读范围比较窄,所以很少能够清楚完整地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相对来说口语的表达能力比较弱。

3.幼师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强,但是口头表达的能力比较差 众所周知的是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是要为了交际,是为了沟通,也是为了在实际的生活中使用。幼师生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听和说等能力。要对孩子们全方位培养。

幼师生毕业后,一般就业都是幼儿园,来从事幼儿教学。幼师们在学校主要学习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等课程,所以在口语方面要求幼师们:能够准确地发音并掌握大量的词语来达到能够随机运用,能够充分的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与习俗和传统,从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能够生动活泼的来组织一些活动,利用教学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二、思维训练的具体理解

流利的口语是来自于灵活和敏捷的思维,然而敏捷的思维是由于努力的训练。对于思维的训练它包括的有:思维的缜密性、敏捷性、灵活性、发散性、广阔性、集中性、深刻性等。口语的思维训练则是要掌握好发音,词语,句子为基础的;以了解与学习语言文化背景和风俗和习惯为前提的。口语教学的目的之重就是为了大力培养孩子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幼师们必须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的习惯,要做到语言清晰和流畅并表述准确。那么,既然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幼师们就要着重培养孩子们用汉语来思维的习惯,并辅之配合以这种方式为主要的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自主造句把知识输入转化成知识输出,学生能够体会在情境中创造出富有趣味性和想象力的句子,体会到词语的用法并能扩大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讲解,营造生活情境等,能让学生更为直观而具体的将词语教学和生活进行衔接,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其感性知识的形成,有利于抽象知识具体化。

三、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幼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

1.训练思维连贯缜密性

思维连贯缜密性的这种品质表现在口语表达的条理清楚和合乎逻辑与无懈可击。只有思想清晰语脉才能畅通,并围绕着中心认真的思考,组织好前后语言,这样的表达才会畅通和周密。例如练习看图片说话与个人的描述这都是非常可行的方式。

2.训练思维敏捷灵活性

思维敏捷灵活性的这种品质的表现是说话的时候反应迅速和应变能力强。快速适应变换了的情境与话题,通过依赖现有的信息触发,并对语言有快速并且严密的组织能力。进行思维敏捷和灵活性的训练,可以在课堂上练习快速口语训练。例如问答题。

3.训练思维发散广阔性

具有发散广阔性这种思维品质的人可以从一个思索的对象而出发,并运用联想等思维方式,做到充分发散与扩展,可以把“单线式”的思维,扩展为“网络状”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来找出事物之中内在的本质和联系,从中可以获得对该思索的对象更加全面和更深刻的认识,发散广阔性这种思维品质在口语表达中的体现是富有文采和生动流畅、分析透辟并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训练这种思维的发散与广阔性,其关键是在于拓宽思路,而增强思维活力。训练这种思维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表演这种扩展性的练习方式来达到。

4.训练思维的集中深刻性

众所周知的是,良好的思维品质应是既可以放得开,又可以收得起的,幼师要善于把一些丰富的思维之光来集中到一个聚焦的光点上,从而深入的钻研和思考。这种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口语的表达中,反映的则是内容中心的突出,言辞简练和见解深刻和说明精辟,但若是缺少这种思维的口语表达就会体现出抓不住中心和舍本逐末并令人乏味。这种思维的训练集中的深刻性,可以用口语作文的方法。并加强基础的知识和语言文化背景的知识的培养。

5.设计活动,从而激发兴趣

对于小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就要掌握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幼儿园的课程是以活动课为主的,但若只是枯燥的讲读课本是无法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的,也没法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只有老师们抓住重难点,设计出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并寓教于乐的这类活动才可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结语:

我们必须正视关于幼师生的汉语口语水平这一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口语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口语活动。并积极落实加强思维训练这种方式,来达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翔.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02).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第5篇

奥数班低龄化

2016年9月开学后,在武汉一家培训机构举办了面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家长的“学业规划会”。举办者是一家以奥数著称的培训机构举行。据该培训机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今秋的新学员报名早已结束。对比前两年,一、二年级学员增加了30%到40%。对此,当地媒体认为,这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学好数学早打基础。只有进一步弱化高考指挥棒才能彻底杜绝奥数。这些学生学奥数,终归是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心理咨询师陈昌海表示:幼龄孩子连基本数学知识都未掌握,让他们去学奥数有违教学规律,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也容易挫伤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娃娃。一、二年级的教材对于启发孩子数学思维的训练已经足够,家长应理性分析孩子的实际状况,切忌拔苗助长。

然而专家没有提到的是:奥数低龄化正是从高考取消奥数加分开始的。贵州省贵阳市有4家知名的奥数培训学校,这些学校从2015年开始,把向三年级招收奥数班,降低年龄向一年级招收奥数班。其中一家学校的校长说:他们学校有100多名低年级的孩子在学奥数,其中有10多名6岁的孩子。家长给一年级孩子报班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奥数,来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想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为上小学打好基础,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一个更重?”“棉花。因为棉花是两个字,比铁多一个字。”这就是发生在上述贵州一所奥数培训学校里的师生对话。该校教师认为:一年级小孩的思维完全没有经过训练,如同一张白纸,此时开始稍加训练,就能快速引导其思维的方向。在经过一周的训练后,这个小孩的思维变成了这样的:一捆大葱,卖一毛钱一斤。把葱从中间切断了,葱白和葱叶分开卖。葱白卖8分一斤葱叶卖2分一斤,问卖不卖?卖葱的人卖了,结果赔钱了。这是为什么?这题随便问一个成人也不一定能马上说出原因。但是7岁左右的孩子经过奥数培训后,立刻就找到了这道题的题点――葱白2分钱一斤,葱叶8分钱一斤,2分加8分合起来是一毛钱,但是卖的不是1斤而是2斤。成人要是没有这种数学思维也不容易想到,但是这种思维对于一年级孩子是可以学会的。这时候接触过奥数和没接触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培养兴趣是目的

2016年1月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的晨兴数学奖金银奖颁布,9位获奖者中,6位都在美国高校从事研究。一位获奖者表示:“相比一些应用型的学科,数学并不需要太多资金,但中国应加大对数学的投入,给予稳定支持,让数学家能够专注学问。”

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杨乐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奥数市场,仅北京一年就可创造20亿元的产值。”杨乐认为:尽管中国国民全民学奥数,但是只获得了华人数学奖奖项的三分之一,说明奥数和数学没有关系。“奥数培养不出一流数学家。”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这么认为。他和与会的很多数学家认为,带有功利目的的学习和研究都不可能走太远,要成为一流数学家只能“为学问而学问”。数学家们表示,现在中国家长对数学的态度是矛盾的。丘成桐表示:“他们喜欢奥数,是因为有保送机会,但又认为学数学没前途,于是不要孩子学数学。”

数学家杨乐表示:纯粹依靠奥数培训班灌输的解题技巧,与成为数学家之间没有正向关系。“关键要看是否以兴趣为导向,不樯学,靠自己琢磨出的解题思想和技巧而成长起来,这才对取得数学方面的成就有所影响。现在奥数许多内容以及强制灌输的学习方法,对兴趣的养成形成了较大障碍。”

奥数和数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于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来说,奥数能启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不少曾经的奥数冠军走向了世界数学奖的领奖台。如,华裔数学家、数学界“诺奖”――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至今保持着奥数金牌最年轻的获奖纪录――13岁。

晨兴数学金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张伟,曾因在奥数比赛中取得不错的名次被保送北大数学系。他回忆说:“我读小学时还没有奥数。一次,老师给了我一本《小学数学能力训练》。书中‘如何迅速判断一个数被7整除和被3整除’等题目,深深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深入地学了下去。到了中学才知道这属于奥数。奥数培养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学奥数对于研究数学有没有帮助?张伟认为:“刚开始解题技巧有一定帮助,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更主要还是兴趣的驱动。”

上海数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教研员黄华表示:小学阶段市面上所谓的奥数班,大多只是打着奥数幌子的敛财工具,“谁要是说小学有奥数班,那这个奥数,是要打个引号的。因为根本就没有针对小学生的数学竞赛”。黄华介绍:奥数在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方面的确有所见长,但它仅适用小部分即1%到5%的数学尖子。只有思维相对成熟的初中生、高中生,才有真正的正规奥数课程可以学习,且仅适用于对此感兴趣的一小部分人。专家们认为:比起数学补课班,小学阶段关键还是育人,先做人、做事其后再做学问。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教师邱磊表示:斩断“功利奥数”链条刻不容缓。奥数一旦跟功利目的挂钩,便不再启迪孩子的特长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