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范文第1篇

1让预防医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和临床学科有所不同,而往往护理专业的学生重视的是临床,认为预防医学只是副科不重要。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连,我们的衣食住行,包括和人类息息相关的空气、水等物质都与预防医学的知识相关。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

2让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

在现代医学的模式下,对病人身心的整体护理是适应时代的需求,不仅在临床上护理病人,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们贯输预防为主的思想,在发病前,发病时,甚至发病后期都要做好预防措施,阻止延缓疾病的发展,不仅在临床上能为病人减轻痛苦,也能为健康人提供预防疾病、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各方面的咨询服务。这样让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因此,在教学中重点讲述疾病的三级预防、环境与健康、食品与卫生等这些章节,使预防医学在护理专业中更具实用性。

3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由于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水平较低,传统的口述讲授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而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上,让学生们成为教学中的主角。比如,讲环境与健康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们收集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再自己阐述与疾病的关系,这样他们可能会发现这些现象就在身边,而更加注意要保护环境;讲劳动与职业卫生时,先让学生们向已经就业的亲戚朋友咨询有关工作上影响健康的因素,总结劳动过程中有哪些危险因素,再联想到以后作为一名护士在工作中会有哪些危险因素存在;讲食品卫生时,采取进入社区调查的方式,初步调查某个社区居民的营养状况等等。这些内容学生们都参与进来,会学得更主动、更愉快。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一直以来,由于预防医学和临床学科的性质有所不同,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一味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相对很差,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所以,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4.1问题引导是比较常用的教授方式,在上课前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带着问题在随之的讲授之中找到答案。在讲授中,也可插入新的问题以进入下一个知识环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就有一个寻找、学习知识的方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2案例讨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本来就是一门拥有大众知识的学科,学生们都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科贴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学习更有乐趣。

4.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备课时收集相关的知识图片和视频,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可使学生直观的理解重要的知识点,使知识点简单化、明了化、生动化,学生既学习了知识,也开阔了视野。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所以要充分利用科技、网络资源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

高职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保健机构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随着医学模式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加之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以及越来越多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严重威胁,我国的卫生服务更加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对基层医务人员在疾病防控、人员管理、技术指导、康复复诊、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1]。因此,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医学教育必须认真审视和深刻反思,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医学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新形势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卫生人才需求的挑战,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明确预防医学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

预防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渗透,与临床医学相比较,预防医学具有更加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助理全科医生[2]。因此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临床专业知识,还要知晓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等理论和技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由于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慢性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我国的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强调临床与预防的结合,因此,基层卫生机构对“六位一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3]。目前,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对预防意识表现淡薄,给高职医学教育提出思考课题。而且,在传统上,对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临床专业技能,反而忽视对预防技能的培养。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后备军,高职临床专业的学生必须接受足够的预防医学教育,掌握必要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和预防为主的观念,真正做到防治结合。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加强思想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将思政教育、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宏观的预防理念,提高预防医学知识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价值。因此,要帮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明确学好预防医学的重要战略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基层医学人才的挑战。

二、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培养新型基层医学人才

为了培养预防与诊疗、保健与康复等综合服务能力为一体的新型“防治结合型”基层医学人才,在“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思想指导下[4],结合预防医学课程在临床专业的特点,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针对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与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心理与精神障碍性疾病等,开设基于案例的临床与预防医学交叉整合课程。根据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对人员岗位能力的要求,适量增减、整合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适当增加利用社会医学的手段进行初级卫生保健,实施个人和群体的防病、保健等内容;增加有关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宣教、健康促进的内容;增加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以及各种新发传染病的防治。课程内容涵盖各种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及危险因素、社会危害与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多学科防治的融合,通过对诊疗技术、预防保健技术、保健康复技术和心理干预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整合,达到综合干预措施的目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课程整合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医生不仅要医病,还要医人,更要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的观念[5]。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基层工作主要特点,教学应以基层卫生服务、新发传染病控制、各种慢性疾病预防以及食品安全等为主,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

三、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医学专业中有关预防医学的内容体现在多个方面,很多内容较抽象,对高职学生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选取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P),鼓励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典型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教学[6]。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卫生统计学,可以利用在线上直接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课后利用多种渠道及时布置练习以巩固课堂知识,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针对基层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和慢性疾病的管理,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健康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充分利用学院自身的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半理论半实践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入社区,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营养指导、慢病管理等社区活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设计方案,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区工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涉及家庭成员健康的临床服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临床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性[7],依托临床知识对社区开展预防医学教育,更加深入地对临床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的理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对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依托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开展学生的科研创新力培养,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综合预防知识及所学多学科的知识方法,自己参与选题,尝试社会性比较强的健康管理和促进内容,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依靠省级或校级的科研项目资助,开展设计性、综合性调查研究和实验,并协助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综述或调研性论文。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课题和项目,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疾病预防的理念。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17-02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以及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双重疾病负担、伤害与职业危害、国民营养与食品安全、生态保护和环境卫生、卫生公平性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艾滋病的蔓延、SARS的暴发、致病性禽流感、含毒食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乃至危机频发,公共卫生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已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要较好地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因果链条的第一环就是高素质公共卫生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2009年底,由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央编办联合下发的卫人发[2009]131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应急等方面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扩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作为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高校,担负着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重大责任。所以探讨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适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预防医学人才,是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一、独立学院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由于过去教育体系的束缚,我国现阶段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中还存在不合理因素,如缺乏明确、具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风格院校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与保障机制还有待加强和完善等,尤其是在独立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中,一直沿袭母体学校的培养模式,在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也是一样,课程体系以传统五大卫生及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主,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在这种定位下,结合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实际,船山学院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探索高素质通用型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是船山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办学的重要考量,很有必要。也唯有结合船山学院实际,依托母体学校特色与优势,利用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学科课程众多的资源优势,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管理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设计、改革,形成新的具有船山学院特色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承载起维护人类群体健康的历史使命。

二、船山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以《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六个基本要求)为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依据,培养学生自觉建立、强化和维护公共卫生专业价值(专业精神);学习和正确运用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医学基础);牢固树立群体观念,深刻理解生态健康模式,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群体健康);具备现代管理理念、有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动员卫生相关资源的意识;正确收集和分析各类卫生相关信息,并能在实践中合理运用(信息管理);以及批判性评价现有知识、技术和信息,在职业活动中开展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探索出一条培养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环境下的高素质通用型预防医学人才的可行途径,对指导与提高独立学院的现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公共卫生教育六个基本要求为依据,突出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紧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步伐,主动利用南华大学“核-医-环保”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破二级学科壁垒,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有机整合相关课程,构建新课程体系,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新增加《公共卫生写作》、《健康管理》、《卫生应急与处置》等选修课程,加强人文、管理和科研训练。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突出培养和提高船山学院预防医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急应变等现场工作能力。

2.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突出公共卫生技能培养。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性医院一直是本科公共卫生类学生应急能力强化、培养的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与省内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机构广泛合作,邀请一线实践部门的专家上讲台讲课,同时选派青年教师到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一段时间,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以便能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环节的条件建设,将毕业论文专题实习环节与基地实践相结合。

3.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创建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公共卫生意识和现场融入与实际工作能力。①开展互动式、观摩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电教设施,引导同学观看教学录像片、观摩片或应急视频,并就有关内容和同学互动,边看边讨论,提高同学学习热情。②结合学科的发展方向,开设专题讲座。学院与实习单位一道,经常性地开展案例讨论。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势,建立互动教学平台。建设已有的《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等公共卫生相关的精品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更好地实现师生教学互动与教学相长。

4.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质量管理是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调动“教”与“学”的两方面积极性。在学生学习质量管理方面强调对学习全过程的考查,改革考试方法与内容,包括:①改革传统的闭卷考试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多样化考试方法。②成绩考核:采取多段式、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考核评分。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强调评估、反馈和帮扶相结合,以评促教。克服只重视评估过程与结果,忽视反馈和帮助提高的现象。学校目前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管理者评价等四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包括期末网上评价、积极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充分发挥好学生信息员的定期信息反馈平台的作用,及时处理反馈信息。每种评价均要求评价者课后和教师沟通,及时指出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母体学校南华大学拥有的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级重点学科、“芙蓉学者”特聘岗位等优势平台的作用,培养、引进和用好优秀人才;充分发挥知名专家的传帮带作用,自身培养孕育学科人才梯队;加强现有教学团队的建设。分阶段将年轻老师派送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教学基地访问和实践,打造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和梯队。还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考评机制,从政策层面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办学形式,发展尚有不成熟地方,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也不例外。船山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每年招收40人左右,规模相对较小并且稳定,在特色化发展道路中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针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所开展的创新与探索需要通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反过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也一定会推动船山学院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瑞泉,丘钦英,钟鑫琪.浅谈SARS给公共卫生教育带来的思考与启示[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67-68.

[2]关于加强卫生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卫人发[2009]131号文件[Z].

[3]卫秦芝,万成松,郑莉,等.当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6(3):274-275.

[4]《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暨中国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系主任联系会议[C].浙江杭州.2006,7,1-4.

[5]李乐,龙鼎新,何淑雅,等.基于应急能力提升的卓越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12-1,84.

[6]李乐.大预防观背景下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38-39,53.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结核;综合预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0980-03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有效遏制结核病疫情,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和医务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公众对结核病的了解[1]。有研究表明,结核病患者延迟就诊的原因,多是患者症状较轻,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2]。因此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高中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或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提高高中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可以通过学生向家庭、社区辐射[4],对提高社会公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时有发生,尤其是结核病在高中学生中传播,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了极大危害[5-7]。为了解蚌埠市高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为学校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8年10月对蚌埠市3所重点高中学生进行了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蚌埠市3所重点高中,整群抽取高二年级的所有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该3所高中位于蚌埠市区内,在全市范围招生,学生成绩优秀。共发放问卷2 467份,收回问卷2 467份,剔除问题回答不完整的问卷获有效问卷2 227份,有效率为90.3%。其中男生1 180名,女生1 011名,未填写性别的有36人;城镇户口学生占84.8%,农村户口学生占10.3%,未填写户口的学生占4.9%;学生自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占5.4%,认为一般的占76.7%,认为困难的占12.6%,未填写经济状况的占5.3%。

1.2 方法 采用“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8]中的核心信息部分,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编制此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结核病核心信息2个部分。结核病核心信息内容主要包括结核病知识来源、结核病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方法、可疑症状、治疗原则、免费治疗政策以及对待结核病人的态度和行为等共20题,除知识来源、愿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和预防方法为多选题外,其余均为单选题。

调查员为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人员和来中心实习的蚌埠医学院实习生。调查前对调查员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语和调查方法。利用学生自习课时间,在班主任协助下,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当场发放问卷,学生无记名独立答卷,当场收回问卷。

1.3 资料处理 剔除无效问卷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使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问卷,进行逻辑检错后,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 中学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墙体广告宣传栏”,“学校健康教育”排在第4位。而值得注意的是,有8.4%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接受过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女生通过“广播电视”(χ2=6.055,P=0.014)、“墙体广告宣传栏” (χ2=15.581,P=0.000)和“张贴画小册子”(χ2=6.947,P=0.008)教育途径比例均高于男生,而通过“报刊杂志”(χ2=3.281,P=0.070)、“学校健康教育”(χ2=0.318,P=0.573)、“学术杂志和教科书” (χ2=1.873,P=0.171)和“大型宣传活动”(χ2=0.004,P=0.949)教育途径的比例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生没接受过教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2,P=0.000)。见表1。

2.2 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对于结核病的最主要预防方法,中学生回答“接种卡介苗”、“隔离病人”、“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和“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的比例依次为74.7%,29.3%,52.6%和34.6%,有9.1%的学生回答不知道,与回答没接受过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的学生比例(8.4%)接近。其他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见表2。女生多数项目的知晓率高于男生,且大多数信息的知晓率都低于80%,部分信息知晓率甚至不足50%。最核心的信息“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怀疑感染结核病”的知晓率为66.3%,而“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的正确回答率不足50%。

中学生“对哪些肺结核病人实行减免政策”的知晓率较低(11.1%),对“结核病减免治疗政策的内容”知晓率为56.2%,对“在哪里检查和治疗才能享受免费政策”的知晓率为36.3%。除女生对“结核病减免治疗政策的内容”知晓率高于男生外,其他2项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对待结核病的相关态度 在回答“如果你的同学、朋友感染肺结核,你会怎样对待他”时,58.0%(1 291/2 227)的中学生回答只要经过正规治疗后,就可以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29.5%(660/2 227)的学生回答建议隔离治疗;7.8%(174/2 227)的学生回答无所谓;4.6%(102/2 227)的学生回答从此不再来往。男生的回答比例依次为57.5%,27.0%,9.6%和5.8%,女生的回答比例依次为59.3%,32.4%,5.1%和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34,P=0.000)。

当被问到“学校有宣传预防肺结核的活动,你愿意参加吗”时,回答很愿意、有时间也愿意、无所谓和不愿意的学生比例依次为35.8%,45.2%,13.9%和5.2%。男生回答此问题的比例依次为35.5%,42.7%,15.1%和6.7%,女生回答的比例依次为36.1%,48.4%,12.2%和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4,P=0.000)。

2.4 对待结核病的相关行为 中学生最愿意接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方式是“看电视”(56.4%),其次是“带有宣传内容的小礼品”(44.6%),选择“看报纸”、“大型宣传活动”、“墙体广告”的比例依次为30.3%,29.1%和28.3%,而选择“医务人员宣传”的比例只有21.0%。中学生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多选择去“县及县以上正规医院”就诊(51.5%,1 146/2 227),选择去“结防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学生占40.7%(907/2 227),有0.6%的学生选择“自己购药”治疗。男生选择去“县及县以上正规医院”就诊的比例(48.4%)低于女生(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8,P=0.002);男生选择去“结防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比例(41.8%)与女生(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2,P=0.442)。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蚌埠市高中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59.9%),而学校健康教育(35.7%)排在第4位;另外,中学生选择的最愿意接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方式也是“看电视”(56.4%)。对于在校学习的中学生而言,除应加强学校健康促进工作外,还应发挥电视等媒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健康促进是全社会的职责,电视等新闻媒体是社会宣传的主渠道,应多加强社会公益事业宣传,在公众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主渠道作用,扩大宣传覆盖面[1],对提高公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蚌埠市高中生对“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怀疑感染结核病”的知晓率为66.3%,尚未达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规定的到2010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的目标[9]。但高于2006年全国调查结果[1]和山东省调查结果[7]。这一方面与高中学生的文化程度较高有关,另一方面与近年来不断加强的健康促进工作有关。在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中,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如普通人群、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属等,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内容,以达到不同的教育目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1.5%的中学生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多选择去“县及县以上正规医院”就诊,所以,医务人员应全面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提示,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加强医防合作,充分发挥综合性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5.7%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而且只要时间允许,绝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学校接受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女生回答有时间也愿意参加学校预防结核病宣传活动的比例(48.4%)高于男生,这可能也是女生多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的原因之一。学校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合理安排课时,采取多种形式将健康知识融于有关学科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对国家免费检查和治疗结核病的政策知晓率较低,提示在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中,应加强对免费政策的宣传,让公众了解国家的免费治疗政策,有利于结核病的归口管理,有利于提高结核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致谢: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龚庆春副主任医师、汪娟医师,蚌埠一中潘玉霞老师,蚌埠二中王惠老师,蚌埠三中张燕老师及蚌埠医学院2009届部分实习学生参与调查工作,在此谨表感谢!)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报告(2006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9-58.

[2] 恒世彤,张本,严非,等.农村贫困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其原因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7,29(1):70-73.

[3] 王仕昌,刘志敏,郑建礼,等.山东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09,31(1):29-32.

[4] 汪清雅,刘,胡代玉.重庆市项目地区中小学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9,31(2):84-85.

[5] 滕学国,张诗琴.山东烟台一起学校肺结核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75.

[6] 王月秀,李军.榆林市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75-176.

[7] 黄林光,黄亚铭,傅剑羽,等.某校1例Ⅲ型进展期肺结核传播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77.

[8] 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EB/OL].[2005-12-01].省略/jiehe/download.asp.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自2016年6月开始在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中实施护理管理干预模式,选取2015年612月收治的2 25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12月收治的2 25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 400例,女850例,年龄在21~69岁,平均(43.914.6)岁。观察组中男1 460例,女790例,年龄在22~73岁,平均(44.514.4)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认知水平等开展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管理干预模式,主要措施为:①构建层级式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网络体制。护理主任担任感染委员会副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则为委员会的成员,科室护士长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长,同时科室设立医院感染护理监控员,明确分工,分级管理,将医院感染防控落实到个人。作为感染感染委员会副主任的护理部主任经常组织委员会的成员定期到各个科室进行检查,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感染小组长的护士长抓好该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保证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程、制度及措施的有效落实,每月组织监控员进行感控质量督导检查,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评价标准逐项进行检查。监控员对科室内高频率接触的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监测。每月做好医院感染监测调查,例如散发病例的调查,目标性监测调查,多重耐药菌监测调查,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平时监控员督导科室内护理人员无菌操作、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措施落实,多重耐药菌患者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等是否与感控相關制度、措施、流程相符,每月组织一次科室内感染控制效果的评价分析,找出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在《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本上》,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从而达到医院感染持续质量改进,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②落实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理论水平以及防范意识,护理部与院感科配合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定期展开专题培训、分层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掌握医院的感染控制制度、措施、操作流程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除此之外,科室每月针对该专业的医院感染进行专题讲座、培训后并追踪考试。平时护理操作中强调按感控标准执行,要求监控员注意督导。通过对高危感染患者的护理查房等方式将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更好地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行为,增强其感控责任意识。③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考核标准。护理部请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助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护理操作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制度规程及措施,同时修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标准,由护理部联合院感科的护士长组织人员到科室进行考核评价,分析每个科室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作出整改。将考核结果与科室奖金结合起来,增强全科室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④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控制。①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落实最大无菌屏障;②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护理操作2前3后进行手卫生,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③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植管患者每天评估,及早拔管。④保持病房的环境清洁,指导保洁工人分区保洁,保洁工具统一清洗消毒。病区通风换气2次/d,治疗室及时清洁消毒,空气进行动态消毒。重点区域每月采样检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重新消毒后采样检测。⑤协助医师进行医院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 250例患者中出现24例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1.07%;对照组2 250例患者中有95例出现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4.22%,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512,P0.05)。

3 讨论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还会加重病情,严重情况下可能诱发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后果[4-5]。而医院感染是可以有效预防控制的,护理管理干预模式,能综合调查分析医院感预防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主动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6]。例如:护理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最大无菌屏障执行不好,手卫生依从性低,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不严密、易感人群保护不到位,落实医院感染的制度规程措施欠缺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