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传染病资料

预防传染病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传染病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防传染病资料

预防传染病资料范文第1篇

方法:选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范围内的某乡镇卫生院,统计其近年来出现的传染病漏报情况并分析其管理状况,了解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近年来传染病漏报比例成下滑趋势但仍旧存在,及时上报方面均未达到100%程度,卡片合格数比例不断上升,至2013年已达到97.69%。

结论:乡镇卫生院在对传染病的管理方面主要问题在于免疫规划、预防控制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有针对性的展开指导,确保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提升与优化,提升传染病控制效力。

关键词:传染病 乡镇卫生院 问题 优化策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5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88-01

由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特点,可能在短时间内扩大患病人群范围,因此对其防治属于重要性社会性问题 [1]。传染病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且严重时可能会危及到人们生命安全。对于乡镇级别的卫生院而言,由于设备较为落后,加上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上的缺乏,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主要在于传染病防治规划、预防以及控制等方面。且由于卫生院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因此成为了传染病感染率较高场所之一。总之,乡镇卫生院应注意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管理,这就要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管理与指导。本控制中心基于这一背景与要求,采用调查方式了解了某乡镇卫生院近几年来对传染病的管理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乡镇级别卫生院,统计内容为卫生院诊断出的传染病相关资料,包含检查人数、报告人数、漏报人数、卡片状态以及上报是否及时等,通过调查卫生院诊断日志、传染病疫情登记表以及患者治疗记录来获取资料。

1.2 一般方法。采用资料收集、统计方法,统计某乡镇卫生院在2010-2013这4年时间内每年查出的传染病患者总人数,同时记录其实际上报例数(上报例数以乡镇卫生院上报至本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为准)。

1.3 判断标准。研究中对与传染病报告时限、漏报情况以及报告卡片等方面的评判以卫生疾病控制中心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为依据,将上述卫生部文件作为执行标准来判断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结果

2.1 免疫规划问题。研究发现,由于乡镇医院在管理上并没有将免疫规划问题放在重点,因此在疫苗注射方面存在部分遗漏情况,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居民自身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意识不强,没有主动前往卫生院注射疫苗;二是卫生院并没有重视这一操作,对免疫疫苗注射的宣传未加大力度。例如在乙肝病毒传播方面,由于乙肝具有潜伏性,因此可能患者在疾病潜伏期间已经传染给未注射乙肝疫苗的人群,造成病毒的扩散。

这一现象属于卫生院对于免疫工作规划上的缺失,没有真正意识到免疫疫苗注射的重要性,同时,研究发现该卫生院传染病产生主要有4种类型,即血液传播、呼吸道传播、肠道菌传播以及虫媒传播。在预防控制方面,卫生院未形成控制体系,造成传染病控制效果不强。

2.2 传染病预防控制问题。预防控制问题方面,主要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具体而言,本次研究的乡镇卫生院主要表现为传染病的漏报以及上报时间方面。研究共选取了4年时间,具体对比情况如下表:

表1 传染病管理效果统计表

由上表可见,本院在2010-2012年间均存在传染病漏报情况,但2013年未出现。并且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强,我院漏报率呈逐渐下滑状态。在卡片合格率方面,4年内总合格率为94.16%,但已从2010年的93.39%上升至了94.16%。传染病漏报方面,比例同样处于下滑状态,但漏报情况仍存在,且在2010年漏报率达到了1.54%,在2013年已控制为0。由此可见,在传染病控制预防方面,乡镇卫生院工作重点应放在疾病的有效上报方面。

3 讨论

传染病的管理主要在于事前预防以及疾病控制,在未感染时加强自身管理与宣传,减少易感染人群;在发现传染后及时上报并注意控制,避免疫情范围扩大。但由于乡镇医院在各方面条件均不及市级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因此控制中心应加强对其指导于交流,改进现有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具体而言,传染病管理优化策略如下:

3.1 完善传染病预警预测机制。卫生院应做好对传染病的预警系统处理,当发现有患者存在传染病时应注意对其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并记录好患者来院就诊时间、生命体征等情况,方便对疾病展开持续观察 [2]。若存在阶段性爆发传染病,例如甲型流感、禽流感或是非典型病毒等情况,应注意对卫生院内传染病相关因素展开检测,同时追踪病原体,了解其治疗期间防护消毒工作,提升预警能力。

3.2 加强预防控制。乡镇卫生院也应注意传染病上报及时率问题,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及时上报疫情,避免疫情上报存在延误或是漏报情况 [3]。同时在上报卡片的制作方面,除患者基本信息外,对于传染力较强、程度较重的疾病应注意对病原体的追踪,方便市级传染病控制中心展开管理工作。

3.3 重视公共卫生宣传。公共卫生的服务对象应为卫生院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人群,因此传染病健康宣传工作必不可少。且除了疫苗注射外,对传染病的公共卫生管理还应注意专题讲座的开设。若已经确定疫情爆发集中点,可安排卫生院工作人员前往进行宣传教育以及日常基础诊断,通过接受咨询或主动宣传方式让居民了解到传染病的可怕之处并掌握基本预防知识。这一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居民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同时减轻其恐惧感,正确面对传染性疾病。

具体而言,公共卫生宣传可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由卫生院一线工作人员向前来就诊患者讲解传染病相关知识,重点让其了解最近流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方法,同时做好医患、护患之间双方的防护,避免在未诊出传染病情况下出现交叉传染。其次,可在卫生院内张贴宣传海报,让患者在等待诊断治疗过程中主动了解传染病知识,提升居民防控意识。最后,可将传染病预防、自检知识印制成册或是制作成小扇子之类的实用品在当地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派发,保障居民了解传染病 [4]。

综上所述,乡镇卫生院对传染病的管理应注意上报以及控制预防方面,同时市级传染病防控中心应注意对其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以及工作指导帮助,提升卫生院传染病管理效力。

参考文献

[1] 刘志学.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

[2] 陈亚东.基层社区卫生院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4):143

预防传染病资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卫生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6.07.1375.02

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人口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学校作为学生聚集的场所,为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1]。因此,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校的正常运作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次研究某地区学校的传染疾病事件的相关资料,并对当前传染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月~2015年2月某地区学校传染疾病事件的相关资料21起。1.2方法采用excel对收集的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患病率调查。具体观察内容为:①事件起数;②发病人数;③波及人数。

2结果

2.1学校传染病总体报告该地区学校在6年内共发生传染疾病事件21起,传染病累计发病数1326例,无死亡病例数,波及人数21301人,总罹患率6.23%。2.2传染病发病情况校内传染疾病事件中,肠道传染病2起(9.52%),包括:细菌性痢疾1起,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起;呼吸道传染病19起(90.48%),包括:风疹2起、水痘4起、流行性感冒12起、麻疹1起。2.3时间分布情况根据对学校传染病事件的时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传染病事件的发生与季节有关,主要的发病时间集中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并且第二季度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主,第三季度主要为肠道传染疾病,其他季度传染病病发事件较少。

3讨论

传染病源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学校的学生与教职工都是携带传染病的群体[2]。常见的学校传染疾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疾病和肠道传染疾病。传染病的发生与学校卫生管理设施、学校的健康教育以及学生的个人卫生都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有必要从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学校健康教育两方面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就学校卫生管理方面而言,应改善预防疾病的硬件设施,包括:①配备安全且卫生的饮水设备;②健全厕所的卫生管理[3];③加强食堂食品的安全保障;④宿舍、教室等的卫生情况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卫生规定;⑤加强校医室的建设工作,根据功能划分不同的科室,包括:治疗室、就诊室、药房以及器械设备室;⑥完善医疗诊查器材,如:保健药箱、灯光视力箱、卫生保洁桶等;⑦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4],例如,进行定期校医培训、设立卫生管理网络、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规范学校卫生档案的管理、确保足够的卫生经费等。对于学校传染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师生了解常见的传染病[5-6]。例如可采取广播、黑板报、卫生专栏、健康讲座等方式宣传健康知识,以提高师生的传染病预防意识和健康意识。此外,还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卫生检查制度或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传染疾病知识及掌握预防技能。研究结果显示,21起传染疾病事件中,累计发病数1326例,无死亡病例数,总罹患率6.23%,传染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特征,且第二季度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主,第三季度主要为肠道传染疾病。综上所述,学校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仍十分严峻,必须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健康教育工作,这对抑制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卓家同,陆庆林,方克勇,等.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2015,37(02):227-231.

[2]曹艳荣.分析如何有效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J].中国实用医刊,2015,20(05):275.

[3]林祥田,邵安宁,冀慧玲.连云港市城乡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和学校卫生开展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4,28(03):225-226.

[4]李苑,刘伟燕,王铁强,等.深圳市两个区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01):98-100.

[5]吕翠霞,姜珍霞,张西江,等.新型吸食人群的知识行为特征及相关疾病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01):46-52.

预防传染病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凤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81-02

为了解2014―2015年银川市金凤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分析其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控制传染病发病的有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银川市金凤区2014―2015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病疫情分析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自银川市金分区统计局。

(二)方法

1.传染病分类与整理。传染病(甲、乙、丙类)共39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按系统将传染病分为4大类,其中肠道类传染病10种,呼吸道类传染病13种,血源及性传播类疾病6种,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4种。

2.资料分析与统计。疫情资料通过Excel整理分析。

二、结果

1.发病概况。2014―2015年金凤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1种6155例,年均发病率为1019.45/10万,其中2014年报告传染病为2862例,发病率为953.55/10万,2015年报告的传染病为3293例,发病率为1085.36/10万。2014―2015年报告乙类传染1961例,年均发病率为325.04/10万;丙类传染病传染病4194例,报告发病率为694.42/10万。死亡3例,年均死亡率为0.50/10万。

2.发病顺位。2014―2015年金凤区甲、乙类报告传染病前五位的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乙型肝炎、梅毒和痢疾。共计503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1.80%。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前五位的依次是乙型肝炎、梅毒、细菌性痢疾、猩红热、肺结核共报告1677例,占染病发病总数的27.25%。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前五位的依次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共报告4185例,占染病发病总数的68.00%。见表1

(三)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1.肠道传染病。2014―2015年报告肠道传染病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痢疾、未分型的肝炎、甲肝、戊肝和伤寒(副伤寒)7种4084例,年均发病率为675.72/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6.32%,高居报告各类传染病总数首位。其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有2415例,年均发病率为399.56/10万,其次为手足口病(1340例,年均发病率221.65)和痢疾(311例,年均发病率为51.51/10万)见表2。

2.呼吸道传染病。2014―2015年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6种849例,年均发病率为140.72/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3.79%。其中以流行性腮腺炎主,有269例,年均发病率为44.59/10万,其次为猩红热(219例,年均发病率36.31)和肺结核(175例,年均发病率为29.04/10万)见表2。

3.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014―2015年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依次为乙肝、梅毒、丙肝、淋病、艾滋病5种1144例,年均发病率为189.62/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8.58%。其中以乙肝为主,有592例,年均发病率为98.13/10万,其次为梅毒(380例,年均发病率62.99/10万)和丙肝(82例,年均发病率为13.61/10万)见表2。

4.自然疫源地及虫媒传染病。2014―2015年报告自然疫源地及虫媒传染病依次为布病、包虫病、狂犬病3种81例,年均发病率为13.43/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31%。其中以乙肝为主,有71例,年均发病率为11.78/10万,其次为包虫病(9例,年均发病率1.49/10万)和狂犬病(1例,年均发病率为0.33/10万)见表2。

三、讨论

2014―2015年金凤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稳定。无甲类传染病的发生乙类传染病以乙型肝炎、梅毒、细菌性痢疾为主,丙类传染病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为主,这与王艳等报道基本一致。

从疾病分类构成分析,肠道传染病居第一位,其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其中以乙肝为主。因此加大对群众进行肠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同时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工作,加大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执法力度以达到减少发病,控制流行的目的。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防止任务艰巨,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除了进一步加强在免疫规划中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外,应提高青壮年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同时加强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金凤区2014―2015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稳定,但有些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传染病仍然是人民群健康的严重威胁。因此,除继续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外,要对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对人群的健康教育也极其重要。

⒖嘉南祝

[1]王艳,宋丹,张莫南,等.2008-2013年天津市河北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345-347.

[2]朱凤云.鹤壁市1957-2011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9):1603-1604.

Analysis on the Epidemic of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Jinfeng District of

Ningxia between 2014 and 2015

SUN Xiao-lei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of Jinfeng District,Yinchuan,Ningxia 750004,China)

预防传染病资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报告;改进措施;评价

【中图分类号】R8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62-01

为提高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对2009――2013年医院传染病迟报率及漏报率进行连续性监测,将采取改进措施前后迟报率及漏报率进行比较并评价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3年本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传染病患者,共3593例。

1.2 方法

由专职疫情报告人员1次/d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放射和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登记以及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核查统计。

1.3 评价标准

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诊断为依据,超过传染病规定的上报时限为迟报病例,凡在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登记簿和网络记录中无记录的为漏报病例。

2 结果

2009――2011年传染病迟报率平均为30.41%,漏报率平均为25.68%;2011年12月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后,医院传染病迟报率及漏报率明显降低,2012――2013年迟报率平均值下降至0.84%,无1例传染病漏报。见表1。

3 讨论

传染病迟报和漏报均可能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引发医院感染,所以医院传染病的迟报率和漏报率,是衡量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工作中笔者发现我院传染病迟报、漏报因素有:(1)管理组织和制度不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无专职人员固定管理,加上有关传染病制度不健全而导致迟报、漏报。(2)医师责任心不强:各科室医师不能主动去核查放射科或检病科的阳性结果,导致部分传染病阳性结果未及时发现而造成漏报;预防保健科虽每日对漏报医师及科主任进行电话通知要求补报,但个别医师不重视导致漏报、迟报;医师填卡字迹潦草、内容不齐全使传染病报告卡未能准确上报。(3)疫情网络直报流程不畅。

3.1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自2011年12月我院开始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3.1.1 健全制度

健全传染病管理组织完善管理制度。院领导高度重视,加大管理力度,重新调整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传染病应急救治小组等管理组织,分工明确。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完善了一系列传染病管理制度,如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等,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3.1.2 强化培训

疫情报告是防疫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为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防控意识,医院感染控制科重新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并执行培训签到制度。

3.1.3 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门诊各诊室及临床科室使用医院设计的传染病报告及监测系统,在每个医师工作站,嵌入传染病报告卡,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流程。规范传染病诊断:医师诊断传染病时必须录入ICD―10编码,使系统自动弹出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医师上报,如医师不按标准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工作站将实行拦截功能,无法进入下一个工作界面。解决了手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弊端,提高报卡的质量,确保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1.4 持续改进环节质量管理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监测,是预防与控制医院传染病的重要环节。我院采用调整改进工作方法和程序,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预防保健科疫报员每天通过传染病监测系统接收全院网络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卡片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检查门诊日志情况、出入院登记情况、传染病报告登记情况,传染病报告登记必须与辅助科室的阳性结果登记情况相符合;每周由预防保健科管理人员对门诊、住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辅助科室的阳性结果登记及反馈情况进行自查;每月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成员组织1次检查分析;每月对传染病报告卡资料进行1次全院疫情动态分析,及时掌握疫情发展动态;每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1次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的讲评,了解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漏报情况,对漏报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存在不足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情况,使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3.1.5 奖惩严明

在检查中发现传染病漏报、迟报、瞒报、谎报以及报告卡填写不符合规范的,给予院周会通报及扣分处理,与个人及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增加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重视。

3.2 效果评价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成效。我院自20011年12月改进以上措施后,经过近3年的实施,收效好,降低了传染病迟报率,基本杜绝了传染病漏报情况。从传染病迟报率及漏报率监测结果显示,2012――2013年平 均迟报率、漏报率明显低于2009――2011年,而且2012――2013年医院传染病漏报率连续为0。我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使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之,医疗机构疫情网络报告的专业指导机构,须动态了解医疗机构的网报质量,通过网报内容、现场指导、医务人员培训考核、漏报调查、定人定岗、奖惩制度等等综合手段,切实提高辖区医疗机构的疫情网报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桂香,王月英.院内传染病漏报因素分析及对策[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8,31(2):170.

预防传染病资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传染病; 抗生素;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R82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147-01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如内镜、插管等,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痛苦,还提高了临床疗效。但是,多种临床器械的交叉使用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加上抗感染药物的滥用,使许多手术患者对药物的抵抗性提高,提高了传染病的发病几率[1]。本文通过分析600例手术患者的受染情况,对传染病管理制度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6月收治的300例外科手术患者(观察组)与2010年3-6月(未实施传染病管理制度前)收治的300例外科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患者共300例,其中男162例,女138例,年龄最大80岁,年龄最小不足1岁,平均(35.68±13.98)岁;对照组患者共300例,其中男158例,女142例,年龄最大76例,年龄最小2岁,平均(38.25±11.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0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预防感染措施,观察组300例患者则根据医院实施的传染管理制度进行感染预防,并对两组患者的受染情况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300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发生传染病,占2%;对照组300例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发生传染病,占4%。观察组受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3月起所实施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果,相比实施前,传染病发生的几率明显降低,抗生素的滥用情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传染病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完善组织机构,构建传染病管理控制体系,各科各室设定传染病专管人员,保障传染病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此外,明确各个级别的监管人员,为各级别的监管人员制定管理目标,并根据目标对监管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加强对医院全体人员的培训力度,做好预防控制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从而增强医护人员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意识,并根据管理工作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对不同科室不同病房的医护人员采取分团培训方式,对传染病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2],如控制措施、预防方法、临床注意事项、感染途径及感染范围等,并通过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做进一步讲解,使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讲解。

健全传染病控制管理手段,从而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几率。一方面,实行自上而下的传染病控制管理体系,为保证传染病控制预防工作的落实设定专门的监督人员。另一方面,构建互助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对同事日常工作中的预防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构建相关的奖惩制度,以保障医护人员认真落实传染病管理制度,维护该制度的实施意义。

根据抗生素使用情况设定专项管理体系,要求医护人员详细记录临床用药情况,检查与整顿存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使用率>50%)的科室,并加强对该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用药培训力度,为抗生素的应用制订基本原则。

根据无菌管理规定严格管理各项手术器械,对临床使用的器械妥善存放,并建立出入记录卡,详细登记出入情况。指导护士对各类用品及时检查及时处理,避免出现误用不合格用品的情况。按要求处置医疗废物,防止其发展成感染源。

加强对医院的卫生管理,对各个区域平均划分,将各区域的清洁工作认真落实到各个科室中,公共区域必须每日清扫1次,并采用消毒水对地面进行清理。及时更换住院患者的床单,并常开窗通风,保持患者休息环境的干净整洁,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前应清洗双手,避免病菌通过手部接触患者伤口,使患者伤口感染。

参考文献

[1]唐炎,李玉荣,郭晓东,等.医院传染病管理及控制措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8):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