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为习惯的培养

行为习惯的培养

行为习惯的培养

行为习惯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为习惯;健康;茁壮的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89-01

作为小学生,他们是出升的太阳,是刚刚绽放的花朵。因此,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浅谈一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树立榜样

作为教师,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自强、自立、自信能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具备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去创造。而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向师性”非常大。所以教师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带好头、领好队。同时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鞭策。如:在班级物品摆放上,教师要细心的摆放好班级的每一个物品,当教师用完物品后要立即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这样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理,学习着去做,渐渐地,也就形成了习惯。再如:教师的穿戴、说话等方面在学生面前也要起到表率作用。

二、做好第一次

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做好第一次。不是说第一次的印象最深刻吗?或许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也要做好第一次。如:要让学生上好自习可课时,就要让学生上好第一节自习课,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样上自习课,学会上自习课,那么第二节自习课也就有了方向,第三、四节及以后的自习课 学生也就知道如何去做了。又如:告知学生遇见老师问好、上课有问题要举手后再发言、坐立要端正、写字时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等等。这些都要组织学生做好第一次。自然学生就会习以为常,也就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

三、有时教师要用到“一定”二字。

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年龄较小,好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某些习惯方面,要用到“一定”二字。如:下课后,一定让学生马上将下节课的书本摆放整齐,这样,才不会耽误下节课的正常上课。当学生听到教师用到了“一定”二字也 就会特别注意,即而就会努力去做。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习惯----即下课后立即将下节课物品整齐地摆放在桌角。还有:在学生讲究卫生方面教师在要求时也要用上“一定”二字。孩子天玩,刚穿的一身衣服转眼变黑;刚洗的小手几分钟后变脏;刚上完厕所就吃零食;刚买回的水果立即就往嘴里送……所以要想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就要告知学生“一定要……”这样当他要去做时,立即会想到你下的命令,就会想一想再去做,同时,教师要定期或随机检查学生的卫生,要让学生知道这件事是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并且是要天天做好。于是,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

四、与家长密切联系

行为习惯的培养范文第2篇

摘 要

当今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现。要想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从情感入手,以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激发幼儿情感动力,以榜样引导和行为引导为基本手段,协调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随机教育;游戏;幼儿情感;主题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了"萌发幼儿健康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因此,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新时期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现实要求。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而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工作。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差,由于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相当部分幼儿形成了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造成子女养成了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隔代教养"让祖辈对孙辈过度溺爱,使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单亲家庭的放任教养方式,也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

一、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内容

1、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其体验的核心理念是自理自立,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清洁、进餐、睡眠、排泄、锻炼的好习惯。

2、良好品德行为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学会做人,体现的重要人格特征是尊重他人,懂礼貌,诚实勇敢,乐观,遵守规则,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等。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是学会学习,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善于思考和探索。

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由于家长的溺爱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特别强,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顾及他人,受不得半点委屈,更谈不上吃苦,如果这样下去,走向社会如何立足?要使他们步人社会求得生存发展的权利,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特别是要有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步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在社会大环境中拼搏,奋斗,追求,发展,生存莫定基础。我认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巧用鼓励表扬促进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1、发现优点、及时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2、激感,真挚鼓励,是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3、树立榜样,积极鼓励,是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教师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瞬间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对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结合节日设计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通过"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向幼儿进行爱父母的教育。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幼儿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播要情感-"爱"。关心父母,爱父母是幼儿爱他人,关心他人的开始,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可以设计"爱爸爸妈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职业,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让幼儿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使幼儿知道爸爸妈妈工作是为了大家。在孩子们了解爸爸妈妈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尊敬爸爸妈妈,爱爸爸妈妈的情感。通过了解爸爸妈妈的爱好,引导幼儿关心爸爸妈妈。让幼儿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从爸爸妈妈的角度想问题,引导幼儿感受爸爸妈妈的想法,愿望。让孩子体验他人的情感,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通过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幼儿"爱"的情感。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爸爸妈妈的付出,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来给孩子创设情境,如:说说爸爸妈妈,画爸爸妈妈,节日向爸爸妈妈献花等活动,激发幼儿对爸爸妈妈的情感。

2、利用"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个节日向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唱歌,绘画,儿童剧的形式向幼儿介绍我们祖国的大好江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国,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幼儿的心灵萌发爱国情感。这种教育还要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做到有愈,有机,有感,有效地渗透,长期坚持,潜移默化。

(三)组织各类游戏活动,体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寓教于乐,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自制,克己,诚实,理性地服从,这种种美德的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幼儿是生活在游戏中的,为了满足幼儿模仿现实生活的愿望,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充分创造角色游戏的条件,使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游戏中,幼儿情绪高涨,行动积极,能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有许多好处,让孩子在玩中成长,玩里学习,善于玩的孩子有许多特点,比如乐观、愉快、乐于交往,富于想象,勇于尝试,有自我发展的倾向。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他们的成长与学习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孩子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和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让孩子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比如游戏用品,引导孩子使用完毕自己收好,自己管理,以免下次找不到;游戏时间的节制,到一定时间必须吃饭和休息等等。

比如,在"娃娃家"中,启发"爸爸妈妈"关心照顾好"孩子";"主人"热情礼貌的招待"小客人":在蔬菜市场,幼儿能把蔬菜分门别类,认真地"买卖"蔬菜;在医院里,"医生.要耐心的为"病人"医治。通过扮演角色,幼儿能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照顾的美好情感,同时启发幼儿对他人的热爱之情,逐步养成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坐"公交车"的游戏中,有的幼儿拥着挤着的买票,这时教师以"车站管理员"的身份来巡视,说:"今天的旅客真多啊,我看看是不是文明排队了?"这样的参与,指导,让幼儿轻松的接受了"排队买票"的这一规则。培养了幼儿谦让,不挣不抢,乐于助人等良好的行为。对孩子平时的游戏与互动,家长可尽量以观察为主,引导为辅,避免过多的参与和评价。而在此之外,培养一个良好的游戏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玩具过多、奖励孩子玩耍、玩游戏的氛围与安排游戏时间,这些都与培养孩子的游戏习惯息息相关。由此可见,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而且能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因家,为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四)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教师在有准备,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针对幼儿活动中随时发生的行为和事情及时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随机教育具体,生动,形象,很有说服力,非常适合幼儿,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随机教育:

1、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了解幼儿特点,关爱幼儿生活

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在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的标志,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他们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情绪对他们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赖,离开爸爸妈妈他们会感到极大的不安,这时,教师应该像妈妈一样去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渐减少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

案例:小班的彤彤小朋友新入园时,对妈妈特别依赖,每次妈妈送到门口时,他总是不肯入园,向妈妈提出要玩具或食品等要求,对此,妈妈非常着急,没有良策。

作为教师,首先对这些孩子的心理要吃准、吃透,还要讲究艺术,对孩子有爱心,有耐心,只有带着强烈的"爱"才能同孩子自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要想改掉彤彤小朋友不肯人园的毛病,教师须采取以下办法:(l)以同龄幼儿为榜样:(2)采取激将法:(3)对幼儿要说话算数。为此,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套方案,这个班里有一位与他同龄的丽丽小朋友,她活泼,好动,勇敢大方,适应能力强,入园时只让妈妈送几次,就和哥哥姐姐一起上学,教师在班里对丽丽小朋友进行表扬.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开展自己走着上学的竞赛活动,特别鼓励彤彤小朋友参加竞赛,并宣布谁敢与他挑战,谁就可戴一朵小红花,真正做到可戴一朵大红花。彤彤小朋友按耐不住好奇心,举起小手参加竞赛,给他戴上了一朵小红花,第二天入园真的没有和妈妈使性子,结果戴上了一朵大红花。虽然有几次反复,经过多方劝慰引导,激将,他终于改掉了坏毛病,自己能够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了。

2、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

爱模仿是学前孩子突出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他们的模仿不是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和情感的表达。我们以一次仿编儿歌的教育活动为例: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和天真质朴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教师说:"小小狗儿,汪汪汪,跑来跑去汪汪汪,"小朋友很快就说出:"小花猫儿,喵喵喵,跑来跑去喵喵喵":又如课外活动后,教师把孩子们扔到地上的碎纸片捡起来扔进纸篓里,孩子们看见了,也会主动地和教师一起捡起来,把地上的小棍棍也捡起来,还比赛看谁捡得多,捡得又快又干净。看,孩子们的模仿力多强,了解了孩子们爱模仿的特点,对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艺术。

3、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倘若是直接而普遍的,可视为幼儿的天性,这天性是自由的冲动,是活动的本能,是幼儿在面对环境时一切直接而自发地流摇出的东西,他们对新鲜事物,对自然界的变化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地去感受、面对、研究和表达。他们对一切都感兴趣,对一切事物都想要尝试,以美术课上孩子们的作品为例:孩子们作完画后,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不规则的圆形,周围伸出许多长短不一的线条,你肯定会百思不得其解,也根本看不出他们画的是什么内容?怎么讲?可你让孩子们讲时,却大出你的意料,小朋友会说:"红红的太阳,太阳下面是四通八达的铁路线,还有高速公路,许多车在公路上跑,-幼儿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多么富有哲理。

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要讲究艺术。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外面有热闹想出去看看,别人有好吃的就会引起"馋虫"。这时,你高声训斥会使孩子因受突然袭击而惊慌失措,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致孩子对你产生反感,孩子只有专注地聆听你的声音,你的话才能听得人耳,你才能和他开始真正的交流,你的影响才会真正起作用。

4、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注重集体活动的作用

学前幼儿已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凡事都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不考虑别人。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品质。

(1)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在玩积木时,教师总是把小朋友划分成若干小组,把积木放在桌子中间,小朋友都到中间去拿,拿自己有用的,做自己喜欢的模型,如果剩下的积木不够,就大家共同做一个,使小朋友学会谦让和配合。

(2)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强化幼儿集体意识的课堂,洗手、喝水、吃饭、做游戏等,总是一组一组地进行,并提醒幼儿如果一个人慢了会影响大家的成绩,那你们这一组都不会受到表扬,那么孩子们会精心的做每一件事情,心里装着集体。

(3)正确使用评价手段。孩子在室内活动后,总是先评价每一组的集体表现,再评价每一个幼儿在这一组中的表现。如:"你们搭的车,房子,非常漂亮,小胡娜搭的树更有特色。"收玩具也是以小组来评价,这个小组比那个小组把玩具收得千净,摆放得整齐,希望下一组会比这一组更好。不难想象这样长期坚持,幼儿的心中会种下集体的种子。

(五)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习惯矫正是一项相当艰苦复杂的教育工作。格思里的邻近干扰理论告诉我们,废除不良习惯的基本要则是,发现引起不良行为的线索并接着以同样的线索实施一种不同的反应。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矫正措施:

1、消除障碍

习惯不良的幼儿往往多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定势,周围人际关系也不很正常。我们就从调整不良习惯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入手,教师端正态度,真心实意地爱护、关心和尊重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同时教育全体幼儿正确对待、热情帮助有不良习惯的小朋友,采取结对子一帮一、互助组等方法,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认同体验和正确的态度定势。

2、持之以恒

坏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习惯矫正更有多次反复。这时我们要做到持之以恒,并落实检查督促的措施。如有位幼儿每天回家就看电视,一看就是几小时,我们及时和家长联系,通过电话、互相配合,长期坚持,终于使这个幼儿改掉了坏习惯。

3、及时强化

在矫正过程中,我们还随时注意幼儿行为发展的闪光点和坏苗头,对前者及时表扬宣传,对后者及时控制。例如:有几个男孩户外活动时总喜欢去拔草坪上的草。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在班里进行教育,并制定有关措施,"不踩踏草坪不拔草,否则罚停止游戏五分钟。"为了避免惩罚,多数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受到了相应惩罚,体验到了后果,也不再拔草。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本文中心观点就是:当今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现。要想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就要从情感人手,以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激发幼儿内在情感为动力,以榜样引导和行为引导为基本手段,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为主,协调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通过游戏活动、主题活动、节日设计活动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行为意识,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具体措施如下:

1、巧用鼓励表扬促进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

2、结合节日设计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组织各类游戏活动,体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随机教育

5、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做到以上五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王悦.中国孩子的成才方案[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9.

[2] 孙云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3] 林正方.儿童行为的塑造与教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 方洲.孩子的好习惯是这样培养出来的[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行为习惯的培养范文第3篇

一、方法。在学期初招生时,根据新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行为习惯、知识水平(调查测试)等,将他们均衡地分为三个班,每班34名幼儿。教师选取适当的教材,安排八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尊重别人”、“爱集体”、“爱劳动守纪律”、“爱祖国”,并把这些内容制定成规范,并进一步细目化,列出明确具体的小项目,以指导幼儿行为,使之逐步养成习惯。

二、决定实施过程。(1)组织家长学习。学期初组织讲座,向家长阐明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实验的意图、良好习惯对人才发展的意义,发动家长参与幼儿的养成教育工作,增强其责任感。(2)创设情境,注重方式方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与人的道德认识有直接的关系,正面的道德认识会指导人产生正确的道德行为,而幼儿正确道德认识的建立往往依赖于良好行为中的情感体验及教师的引导。因此,实施养成教育就要创设情境,正面引导,讲清道理,说明做法。如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坐”、“再见”等时,教师应创设带领部分幼儿坐汽车去旅游的情境,使幼儿由行动语言中的情感体验上升到道德认识,为指导他们的品德和行为打下基础。(3)家园密切配合,长期训练。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长期训练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教师与家庭密切配合,具体安排,长期训练,才能奏效。定期召开家长会,针对每一阶段的实验计划向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和任务:家长每日指导、督促幼儿,认真填表记录,周末把表送教幼儿园教师;家长应全方位地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并以身作则,使幼儿在良好的家教环境氛围中潜移默地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家长、教师要及时沟通交流,掌握幼儿的行为表现,适时指导及改进方法。

三、搞好“两方面”(家长、教师)“三阶段”(学期初、中、末)的评估。家长评估:由班级老师制表,对幼儿日常行为列出专项,家长逐项打分,公正评价。教师评估:教师要细细观察幼儿在班上的活动表现,及时记录,作出评估。学期末,以家长和老师对各训练内容的评估为依据,对每个幼儿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行为习惯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新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已经成为广大小学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就笔者自身的工作出发,对如何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

1 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环境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教育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可塑性非常强,尤其是对于小学新生来说,对一切事务都充满了好奇,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小学新生的这一心理,引导学生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讲,环境对小学新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孟母三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与发展,大都实在学校与家庭这两个大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1]。因此,在学校方面,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所处的环境,分析学生所处环境中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地方并加以改善。要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努力让学生在求学之初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庭方面,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帮助,多关注孩子,当然,这里所指的帮助并不是一味的去溺爱孩子,让孩子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是父母不能整天忙于工作而对孩子不管不顾,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孩子在家里的不良习惯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并帮助孩子改正,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在班级内建立相关的制度

对于小学新生来说,辨识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要想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首先要为学生们确定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关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做小动作,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要整洁,读书时眼睛不能离书本太近,要早期早睡等,这些制度要尽量详细,要贴在教室中显眼的地方,以便于让学生们牢记这些制度,时刻约束自己,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在不同的时期,小学新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其相关制度也应该不同。在学生入学的适应阶段,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热爱学习的习惯,不要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当学生适应小学的日常生活后,则应该注重对学生更多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2]。其次,还应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学生当中起到模范的作用,让学生去模仿,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故事,让学生向这些人看齐,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3 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宽容他人,团结友善的习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的日常生活习惯。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既是康德哲学的基础,也是他成功做人的基础。因此,可以通过给学生们讲解一些名人传记来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一个引导,让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其次,要培养小学生坚持不懈、敢作敢当的做事习惯。小学生的年龄正处于身体和心理逐步发展阶段,其辨识事物的能力还不成熟,尤其是做事时缺乏自主性、缺乏持之以恒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支撑[3]。持之以恒、独立自主、责任心强是人一生必备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要一切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正确的做事原则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做容易做的事情,性格上的推却、避让心理便会驱使他们避难求易;再如,有些学生做一些数学难题的时候,容易半途而废,不能求思进取。这些现象都得老师运用合适合情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3.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小学新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是非常强,只有经过预习,才能够让学生提前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在课后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4]。例如,在讲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若干长方形纸条,在预习的过程中折出不同的分数来体验分数的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再者,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沟通,拓展自己的思维,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当遇到有争议的地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每个组推选出一名代表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4 结语

培养小学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增进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们对于自己信任感,让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与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既是素质教育改革逐步完善的具体体现,又是小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阎海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5:61.

[2]毛智君.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1,06:18.

行为习惯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只要他们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将很难矫正。对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要真正意识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教育中渗透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环境,促进幼儿习惯养成

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先从改善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1]。幼儿园要重视优化环境,可以在活动室内设置“好习惯之星”评比栏,每周评比一次,将10位习惯好的幼儿的照片放到评比栏内,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室内主题墙也要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联系起来,如为让幼儿学会自己叠衣服,要在主题墙上贴好叠衣服顺序图,同时将儿童附在上面,让幼儿边看、边叠和边读,这样幼儿可以很快掌握叠衣服的方法。而室外环境上,要在走廊、楼梯等处张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喷图,从而时刻提醒幼儿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幼儿

幼儿都有着爱玩的天性,特别喜欢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教师要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模仿角色的良好行为习惯。如我班上有位叫鹏鹏的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次离园都不与教师打招呼,这是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对此,我组织了幼儿们玩“娃娃家”游戏,让鹏鹏一个人待在“家”中,之后我到他家里做客,先敲门,鹏鹏问:“哪位呢?”“请进来!”“您要喝水吗?”鹏鹏的这些话让我感到惊讶,原来他还是懂礼貌的。之后我和他说了会儿话,了解了鹏鹏不是不爱打招呼,而是不好意思,所以我鼓励他不要害羞,要勇于打招呼。当我离开他“家”后,鹏鹏也主动起身说:“再见!”通过多次的训练,鹏鹏离开幼儿园以后都会主动给我打招呼,说一声:“老师,我回家了。”同时,鹏鹏遇见其他人以后,也会主动打招呼。

三、一日活动,规范幼儿日常行为

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还要将具体的要求明确下来,包括良好的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等。要从情感教育出发,落实教育,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对幼毫己眯形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开展“三轻活动”,让幼儿说话、走路和放东西要轻,懂得要爱护公务,不能影响他人。第二,要开展“三净”活动,即保持碗里、桌上和地上的干净。进餐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幼儿遵守这些规定,并保持安静,不能将饭菜扔在地上、桌子上。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杂物盘”,让他们把进餐弃物放到杂盘之中,确保桌面和地面的干净,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要开展“三好”活动,即在幼儿离开活动室之前,将玩具、椅子、凳子摆好,告诉幼儿要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不会可以跟着教师和其他同伴学习,要长期坚持下去。第四,当幼儿午睡起床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们进行穿衣和穿鞋自理能力比赛,让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提升。第五,加强对幼儿的礼貌教育。要让幼儿在看见教师、父母和朋友以后,应该主动问好,并与其他伙伴友好相处,待人要有礼貌,不能影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教师要精心组织幼儿开展一日活动,并利用表扬、示范、鼓励以及个别教育等方式,让幼儿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合作,提升幼儿教育合力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除了需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外,还要各方共同配合,尤其是要加强家园配合力度,确保教育效果获得提升[2]。家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步伐,并在形成共识以后,才可以促进幼儿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要定期与家长加强联系与交流,帮助家长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要将家园联系栏的作用发挥出来,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能够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将家庭教育的优势体现出来,为幼儿带来积极的影响。此外,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家长还要承担起检查和监督的职责,主动与教师做好配合工作,并发挥出自己的榜样作用,让幼儿有一个可以模仿的对象。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思想观念与文化修养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结语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要切实提起重视,从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出发,为幼儿作出正确的指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要始终保持着足够的耐心,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为幼儿今后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