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产行业现状

矿产行业现状

矿产行业现状

矿产行业现状范文第1篇

1.1岩矿类型

岩矿也可以称之为岩石矿物,其是一种自然聚合物,主要是因为地壳运动,使得某一种或者多种物质融合在一起而形成,因此岩矿是地质长期作用的结果。岩矿种类多样,这主要是因为地质层并不是一成不变,丰富多彩的地质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矿。总体上来讲,岩矿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有机矿物、无机矿物。有机矿物与无机矿物相比,类型非常少。由有机矿物组成的物质最常见的就是碳氢氧化合物,其中最典型的有机矿物就是琥珀。而无机矿物类型非常多,数量也非常多,通过地质学者的大量研究发现,我国的无极矿物至少有三四千种,这其中有很多矿物元素。

1.2岩矿形成机制以及形状

岩矿主要是因为岩浆剧烈运动而形成,岩浆中的物质元素非常多,这些物质元素在高温环境下,会形成化学反应,进而生成了单质元素、化合物质,因此说,岩矿是岩浆猛烈运动的产物。岩矿多样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形状以及物力方面,经验丰富的地质人员,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岩矿形状,就可以判断出矿物类型。矿物形状多种多样,比如某些岩矿是晶体形状,而有些岩矿则是立方体,还有些岩矿形状并不规则,但是无论多么不规则的岩矿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岩矿类型。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将岩石与矿物混淆,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矿物是岩石的构成要素,岩石实际上就是由某种或不同种类的矿物形成,但是岩石与矿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岩石并没有矿物存在的物理特性。

2矿床的形成机制以及类型

2.1矿床在形成成因

矿床与岩石区别比较大,能够将两者的区别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地质开采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将两者有效的区分开,企业才能够开采出价值更高的矿床。现阶段,企业所开采的矿床,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地质长期的作用而形成的。研究人员要想真正的全面的了解矿床形成的明确成因,还是需要收集更多详细的资料,同时对矿床的物理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其重点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矿床形成的控制要素,第二矿床在地质中的形成及变化过程,第三矿床变化后的产物,第四不同矿床类型的所产生的变化区分,第五不同地质中同一矿床种类的变化,第六需要了解矿床变化后的保存条件。

2.2矿床形成的基础条件

矿床在地质中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首先对铜元素的要求,铜元素在矿床中的含量必须达到铜的最低可采品位,当然要形成矿产还需要其他的矿物元素,比如铁元素,铁元素的最低可采品位是2.5%。其次,矿石工艺是为了矿床形成中所需要的矿物元素服务的,比如矿床中所需要的铝元素,如果直接在高岭石或者霞石中提取铝含量,其成本相当昂贵,会对地质矿产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降低成本开支,一般情况下,地质矿产企业都是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元素,该类型矿所含铝元素种类及含量较多,能够满足矿床对铝元素的多种需求。总而言之矿床在地质中的形成过程与地质矿产企业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在矿床大规模开发中,应按照相关程序,应用符合矿床的矿物元素,控制成本,为地质矿产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3矿床种类分析

矿床种类十分丰富,若按照其形态划分,可分为固态矿床、液态矿床及气态矿床,其中固态矿床在地质中的分布较广,液态矿床主要有石油、地下水及热卤水。气态矿床则主要是天然气。若按照矿的作用划分,那么可分为外生矿床、内生矿床及变质矿床,外生矿床是由于地质的外作用力形成的,而内生矿床则是由于地质的内作用力形成的,编制矿床则是由于变质作用力造成的。矿床在地质中形成的大小、形状及深度并非一成不变,它会由于其他外界因素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矿床在地质中可以形成诸多形状,比如不规则块状、裂缝网脉状、沉积层状、破碎岩石状及不连续脉状,目前我国地质矿产企业只是对矿床大小及形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矿床在地质中的深度还没有过多的了解与涉及,但据了解,金刚石晶体能够形成几公里深度的矿床。影响矿床深度的主要因素是其所承受的温度及压力值,由岩浆等物质进行熔融作用分异后产生的岩浆分凝矿床,需要较高的温度及压力条件,温度及压力值必须到达一定高度才能满足矿床形成的要求。

3结论

矿产行业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完善

近年来,煤矿事故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有几起大型矿难的发生表明我国的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依然令人堪忧。2010年3月28日,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重大透水事件,153人被困,经全力抢救,115人获救,遇难38人;2010年6月21日,河南平顶山卫东区兴东二矿发生火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47人遇难;2013年3月12日,贵州省六盘水马场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故造成21人遇难4人失踪。上述事故充分表明我国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

1.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 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发展态势较好, 但是, 一些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煤矿数量多, 整体安全水平低,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现象严重。

2)基础工作薄弱, 安全投入不足, 不能保障

3)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4) 技术管理薄弱, 职工安全意识差。

5)某些领导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 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

2.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

2.1 加强煤矿事故机理与防治方法的研究

开展煤矿科技的基础理论研究,揭示煤矿事故的致因和灾害发生机理,摸清事故发生发展及演化过程,寻找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以瓦斯、火灾、水灾和顶板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瓦斯及煤尘爆炸机理、煤自然发火热物理特性及火源点探测方法技术、矿井突水治理与预防技术、顶板管理与支护技术等。同时还要加大深井开采相关问题的技术研究。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非常重要。要加大探测方面的研究,综合运用各种声、光、电磁辐射等现代探测技术手段,寻找最适合的探测方法,提高探测的精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确保事故发生后所有人员能及时有效的避险; 同时还要建立避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 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在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发生; 同时还要建立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人员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 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

2.2 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政府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在我国的煤矿生产中,企业、政府和煤矿工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都有责任,企业是煤矿生产的责任主体,政府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监管方。

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企业是必不可少的,煤矿企业应当是安全投入的主体。因此有必要强化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主体地位,提高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加大煤矿生产的安全投入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然而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为了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自主性,需要设计一种制度,使煤矿企业像关心煤炭生产成本一样主动自觉地关心安全投入。在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强化机制作用下,将会迫使煤矿企业投入安全成本,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加大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责,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降低监管部门执法成本的同事,加大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不查处和查处不力行为的处罚力度。在目前中央政府的垂直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下,地方政府是煤矿企业生产的最直接受益者。因此需要加大地方政府的责任,即地方政府在享受煤矿企业带来的收益时,要承担煤矿企业安全监管的成本;加大地方政府对当地煤矿企业的生产监管责任,实现权责对称。这样可以促使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投资。

2.3 加大煤矿安全科技投入,加快煤矿人才的培养

建立以煤炭生产企业为主体的成果推广应用和再创新平台、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为主体的煤矿安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以高等院校为骨干的基础研究平台,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同时也要加大煤炭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利用煤炭类院校已有的专业优势,由国家重点投资建立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基地;鼓励煤炭院校扩大煤炭主体专业招生比例,大幅度增加本科“对口单招”的培养规模。

2.4 继续规范和推动煤矿资源整合工作

自国家进行煤矿资源整合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大矿兼并、参股、托管小煤矿,帮助小煤矿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改进安全生产现状。因此我国煤矿安全治理过程中,应该继续稳步规范和推动煤矿资源整合工作。 对尚有开采价值、纳入资源整合对象的煤矿,必须先关闭,吊销所有证照,停止供电和火工品,然后再进行整合。矿井整合只能有一个法人主体,做到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必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并按照建设项目要求履行相关核准审批手续后方可施工,严禁在整合期间违法开采。

2.5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煤矿生产一线因其生产性质的特殊性,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且流动性很大。因此煤矿企业要持续强化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矿长和瓦检员、放炮员等特殊工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持证上岗;新工人下井作业前必须进行正规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职工培训和特殊工种持证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将职工培训和持证上岗落到实处。

3. 结语

安全工作是一个基础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从系统的角度对我国煤矿有关事故的原因,从人、自然、技术以及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加确切地了解技术及设备在煤矿安全中的作用;了解个人、团队、制度、执法在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作用,了解人与自然、科学技术与管理作用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状况。■

参考文献

[1] 徐阳;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6:229-232

[2] 名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致因分析;煤矿安全;2011(5):187-189

矿产行业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系统 安全管理

煤炭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能源形势,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具体的能源构成中煤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然而所需要的煤炭大多数都是通过井下开采所得,由于生产环境比较恶劣,煤炭生产始终和高死亡率紧密相连。因此,对我国煤矿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运用,在煤矿生产的每一环节利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系统化、全面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强化,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序运行。

1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重点

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在我国整个灭狂安全生产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来看,其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保障主要通过以下要点来进行:(1)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煤矿生产现场的实际环境状况,对其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弊端给与提前发现和解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从根本上实现安全隐患的进一步恶化的有效预防的目的。(2)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对各种设施和环境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对井下矿压、瓦斯含量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对各种煤矿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和安全评估,控制相关操作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行为,在对信息化技术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又能够充分调动矿井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发挥现场作业人员在工作当中的“或探头”的作用。(3)灭狂安全管理系统还能够对整个矿产企业的有序运行提供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功能,对整个煤矿企业的具体生产状况以及施工、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对于生产施工和管理的流程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充分实现,还可以课根据具体工作状况和需要,在整个煤矿管理过程中对所指定的规程进行实时更改和调整,实现整个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健全[1]。(4)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还可以对整个煤矿生产事故进行提前性的超前预警,可以根据系统的内在工嗯呢该对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并将这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储存,系统还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并对矿井内的相应安全系数进行综合化的评估,根据对安全系数的评估参数对安全系数进行等级划分,根据具体的安全状况将评估结果划分为安全、较为安全以及危险等多个等级形式,有针对性的将有效提升区域安全等级的方式因素给与找出和创新,从而为相关解决措施的研究和制定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从而达到对矿井生产事故发生概率不断降低的目的。(5)通过本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全面收集、分类整理以及系统分析等功能,对在煤矿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系数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处理,并根据展示方式的不同,将各种安全数据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对不同的安全信息最大限度的进行整合和调动,从而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有效和便捷的数字化运行平台[2]。

2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2.1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由于现实中系统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所供应设备的具体型号具有多种多样,因此,对于整个系统子系统当中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检测系统来说,各个系统之间的共享和互通受到硬件乃至软件差别的限制和影响,所具有的信息的价值性也发生了改变,因此,煤矿信息管理系统要对其所具有的快捷、安全和有效的内在优势给与充分发挥,对煤矿生产当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给与准确的检测,对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互通进行不断强化,从而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有效联动的目的。

2.2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护方面的不断强化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对其检测、管理和控制功能的切实发挥,促使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建设和整体质量的提升得到充分保证,这也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最根本性条件。就好比其它类型的设备和器材的使用一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该系统的全面维护。只有将系统的维护工作做足和做充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推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实现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持续运行,对煤矿安全事故起到重要的预防作用,为煤矿安全管理的持续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3]。

2.3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议

在整个煤矿生产的全过程都要积极贯彻安全意识,要把矿井装备的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矿井装备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运功培训体系和考核制度,适当提升员工的工资水平和待遇状况,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地位,还要针对煤矿企业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化体系,企业安监部门要严格按照公司流程和各项制度措施,加大员工考核力度,对于规定的奖惩要求要及时兑现。建立符合煤矿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员保障体系。推动整个煤矿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互通和交流实现煤矿安全关系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煤炭作为我国基础性的能源和原料,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当中所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根据实际状况开发和探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对此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尤荻,戚安邦.煤矿企业安全风险集成管理系统及其ANP测评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1:60-65.

矿产行业现状范文第4篇

1.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提出。

企业管理者在保证安全生产中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就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存在,既有利于从事生产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又能够保障国家、集体、企业的财产,并且对企业生产运行有推荐作用,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安全发展的系统工程中,需要保证工作的合理、安全、先进性。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层次和水平的体现,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未来。一般来说,企业的安全管理包含:组织生产,制定规章制度,设计工艺流程,设施设备的检测、维修和管理,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排除危险、不安全隐患等。安全管理是企业能够健康、平稳运行的保证。只有安全管理的水平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才能够加快增加,企业的生产也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

2.煤矿安全生产绿色管理体系的建立。

2.1煤矿安全生产的绿色理念。绿色世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绿色的环境是人们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大多数人都喜欢徜徉在自然的风光之中,往返于绿色的林荫、绿草、森林之中,因为绿色代表着自然、安全和生命力。人们置身于绿色的世界,就会感觉到空气清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而煤矿安全生产的绿色理念,指得就是在煤矿生产管理中,注重安全、追求健康、回归向往安全、追求祥和、回归自然是人之本性,珍惜绿色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

2.2绿色生产系统。煤矿绿色生产系统说的是在煤矿生产中一系列的生产系统。从采掘、机电、通防、运输、排水到调度指挥等等,在不同系统内的设施构造都要满足安全需要,保证绿色理念得以实现,以此来保证煤矿生产中的安全。

2.3绿色通道。在煤矿生产和管理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包括每项生产活动、管理环节、安全措施等,都隐藏着安全隐患。绿色通道的提出,就是要在煤矿生产和管理中,遵循安全生产的绿色理念,在煤矿生产的每个环节中,发现和挖掘问题,然后积极的采用相对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此来保证煤矿生产和管理的顺利进行,形成煤矿生产的绿色通道。如此,各专业生产和管理全部形成了安全的绿色通道,煤矿的安全生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3.绿色管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对矿井中的生产状况要实时掌控,全面了解当下矿井中的安全系数,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管理层做出正确的保障安全的决策。基于此,对于矿井中安全生产状况综合评价系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而且,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在全矿安全生产状况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中,要包括如下内容:安全绿色管理、专业安全现状、隐患“三违”和事故现状、人员状况、环境影响等评价内容。

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研究

1.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

1.1培养相关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煤矿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一般来说,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及时的揭露不安全的生产因素,并且把最难以解决的不安全因素暴露出来,然后通过管理层采取有利的措施,解决和消除此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在煤矿生产中的相关人员,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摒弃安全意识,对不利于自身安全保障的规章制度,要消除必须遵守的心理障碍,以此确定维护自身安全的自觉性,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的绿色通道,以期完成营造人人管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监督安全、人人消除安全隐患、人人向往安全的绿色文化氛围。

1.2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手段。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来说,这是一项长期的,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想要保障此类工作的长期有效性,就需要对矿井中相关人员的安全状况实时掌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想要到达这一目标,就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技术支持

。2.创设煤矿安全评价考核体系。

2.1煤矿安全生产预评价。什么是煤矿安全生产预评价?这指得就是在煤矿生产进行之前,对煤矿相关的安全状况、运行能力和相关的配套做出生产预评价考核。此项预评价的工作有利于纺织煤矿事故的发生,对煤矿生产进行安全指导。一般来说,煤矿安全生产预评价的内容,包括:识别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关的安全保障建议和策略,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准备、有效地意见。并且在煤矿安全生产预评价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相关的工作,这包括煤矿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煤矿以往发生事故原因的总结,确立评价目标、评价对象,确立煤矿评价小组负责人及成员等。

2.2煤矿安全生产验收评价。煤矿安全生产验收评价是在做出煤矿安全生产预评价,在煤矿生产工作进行时,企业管理层需要对煤矿周边和自身设施以及基础条件进行评价,对这其中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解决和消除。一般来说,煤矿安全生产验收评价说的是企业管理者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矿井进行分析,并且挖掘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提出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基于此背景,企业的管理层可以收集与煤矿安全生产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对其检查和确认,在此基础上,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宏观决策。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对于信息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它的存在,有效的为责任追究和重复隐患的处罚,做出了补充。并且为煤矿生产中对不良现象的处罚,提供了依据。按照煤矿生产中的实际要求,笔者建议对地面单位、地面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所有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填卡、重点查“三违”和隐患,使地面单位“三违”和隐患得到了控制;完善了信息卡内容,唯有此才能够合理的完成信息运行体系,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系数,简化监督人员的工作内容。有效的对生产工作安全管理。长期以往,生产管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受控,最大限度地减少隐患。

三、结语

矿产行业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矿产地质;风险投资;勘查;运行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供给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面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特别是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滞后的现状,迫切需要建立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探讨了各种可行的方案,而构建与完善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出路之一。

1.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矿业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投资总额稳步增长,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初见端倪,整个行业的资金市场有所扩大,矿业权市场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境外投资逐渐增加。中国矿产地质勘查投资向着开放的、法制的、市场化方向发展。

但是,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与其他产业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行业的投资增长较慢,计划性财政地勘投入正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投资比重由1999年的11.83%下降到2003年的6.02%;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64.58%上升到2003年93.55%。但是,如果除去油气矿产,这一比重则要大大改变,自2003年以来,我国非油气矿产的矿产地质勘查资金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发展后劲显得不足。而且,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央部门投资比重过大,社会投资和外资投资比重过小。整个资金市场规模偏小、发育不健全。投资体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矿产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采”的体制,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进入受阻”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发展。二是勘查权益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滞后,政策法规的稳定性、透明性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性投资的要求。三是市场发育的程度不高,矿产地质勘查要素市场不发育。矿业资本市场缺失,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的投入规模偏小;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和中介组织不发育,数量少,不规范。市场主体改革滞后。国有地勘单位和国有老矿山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继续依赖于旧的运行机制,对市场信号和市场调节不灵敏。我国符合完全市场主体要求的涉勘企业并不多,大多是事企混合运行的地勘单位。四是探矿权流转不畅。我国目前探矿权的流转不活跃,转让方式单一。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仍然是为“大而全”的国有地勘单位所垄断,缺少机制灵活、经营有进有退的中小型勘查公司和找矿人,整个矿产勘查市场缺乏活力。在矿业权融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往往作为矿产勘查风险企业的股东参与运作,并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财务等专长,一方面保证矿业权融资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又在谈判中保障了风险企业原有股东的权利。

2.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配套措施

现在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几点具体配套措施如下。

2.1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

矿业权市场是矿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中介,只有矿业权市场运转灵活而高效,中小型高风险勘查企业才能实现其潜在的高收益,真正的融入风险投资市场中。为了迅速培育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矿业权市场的进程:一是尽快完善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建立合理的矿业权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矿业权资产交易成功后的收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阻碍矿业权资产进入市场。因此,要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分配办法,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维护良好的矿管秩序,没有良好的矿管秩序,就无法建立规范的矿业权资产交易市场,应加强矿管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为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矿业权资产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努力拓宽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只有顺利地实现退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但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大力加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一是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二是利用国外的勘查风险资本市场,在合适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筹资需要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

3.加快地勘单位市场化改革

中小型的地勘企业是勘查风险投资机制中的客体,该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地勘企业的发展。要加强对企业化经营的行政指导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改革遇到的政策,如企事业离退休待遇的不同、财政预算管理的新规定等,以及在改革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或改革的方向性问题,都需要加强行政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要正确处理好事业牌子和企业化经营的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在实施企业化经营上。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尽快制定国家有关勘查风险投资的指导原则、战略方针、中长期规划;尽快出台政府低息贷款制度、银行贷款政府担保制度、有限合伙企业制度、勘查补贴制度、勘查税收减免政策等;进一步完善矿业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建立勘查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矿权流转市场。还要注重培养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人才,以运作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活动。

总之,矿产地质勘查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而且在当代日益呈现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趋势,这些特点决定了矿产地质勘查业很难像一般产业一样从普通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而结合风险投资的特点,在矿产地质勘查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就成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现阶段财政支出在矿产地质勘查中仍占相当比重,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资源保障的需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现状和风险投资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集中体现于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机制的构建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胡魁.振兴矿产地质勘查工作[J].资源产业,2002,(4):14-16.

[2]郭战英.内蒙古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管理[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1-6.

[3]梁珂.我国地质勘查业与矿产开发业协调发展的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9):20-23.

[4]冯建忠,续婧.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研判ABC[J].地质找矿论丛,2007,22(4):287-290.

[5]赵振华.从超大型矿床研究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思考[J].科学通报,1999,44(8):89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