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英语论文

环境英语论文

环境英语论文

环境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环境因素;环境教学模式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眼下是一个高科技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于1999年颁布实行,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陆续出版。人们期望大学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语法为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交际法教学模式,英语课堂也应该更为“互动”。然而,实际中的大学英语课堂并没有发生较大的转变,学生们不能适应强调师生互动的交际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学习者、师生关系、学习动机等都会对课堂产生影响,然而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即学习环境,本文将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学习环境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它潜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语言的整体行之上,它是一种特殊行为和能力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愈加感到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书”和如何“学习”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知识传授与学习,轻能力培养与训练,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形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其结果是教师愤然,学生茫然。

2随着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也差。导致了学风方面的种种问题。

3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了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难以获得满意成效。

4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语言学习的氛围,激发不起语言学习的兴趣。

5教学缺乏研究,“重教学,轻教研”的倾向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他们只注重埋头上课,不重视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研究。上述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人手深化教学改革。

三、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环境观

社会建构主义是MarionWilliam和iLobeL,Burden在分析和综合了人本主义、认知学说、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论(socialinteraclaontheory)之后提出来的语言教学过程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有四个相互影响的因素: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反映自己教学理念的任务:学生选择相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的方式理解任务:任务则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连接界面(interface)。此外,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情感环境、物理环境、学校环境、乃至更大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可以看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四个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四个因素中间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而打破整体的平衡。他们认为,语言学习所处的环境对个体的学习会产生深刻影响。学习环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首先是微观课堂物质环境以及课堂人际关系:其次是国家的教育体制及其教育方针;最后是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本文将分别探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这两个较高层面的环境因素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环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任何学习都发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Oxford和An-derson在1995年指出,“学习活动和文化影响同所学的内容密不可分,而学习风格同文化价值观和文化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William和Burden指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偏好与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如能考虑到这一点将会有效地促进学习”。Cook也注意到了文化与课堂的关系,她提出,“就社会而言,学生和教师对课堂的期望取决于他们的文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因文化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社会的特点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李敏在2005年以一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为基础,从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对外语课堂教学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她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第一,较大的权力距离(LargePowerDistance)。中国文化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父母的角色,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也是权力的化身。教师具有鲜明的榜样和权威形象,课堂内的等级观念很深,在课堂上,学生习惯于安安静静地聆听,接受教师所传输的知识,并且深信不疑。第二,群体化倾向(Collectivism)。中国属于“集体意识”较高、“自我意识”较低的文化群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群体概念和归属意识较为强烈,在课堂上则表现为不愿意“拋头露面”,而更愿意以隐蔽方式回答问题。第三,较强的不确定性回避倾向(StrongUncertaintyAvoidance)。中国文化强调不确定性因素回避,不鼓励冒险或偏离常规。在课堂上。学生喜欢有组织、有准备的学习,希望问题都有正确的答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注重对词汇、语法等的准确解释,在他们看来,只有掌握词汇、语法等系统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外语。所有的这些社会文化因素,无疑都会影响中国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以及英语课堂教学。

五、教育体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环境观,国家的教育体制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很显然,各国之间的教育体制及其目标与方针各具特点,而处于不同的教育体制之下的学习者的学习及课堂环境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一直是教和学的核心。尽管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开始注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也开始尝试一些诸如交际法、视听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产出技能的实践: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项目也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主观题的类型和比例,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英语口试。但从整体上看,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这种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迫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上,使他们“处于一种浅表式的学习方法”。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学习者不会被动地接受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各自学习和吸收那些他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中国的语言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的诸如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注重细节的学习方式、习惯于正规的课堂等特点都与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结语

环境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1.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丽水市教育部分应该针对英语人才培养,与学校共同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但是如今的丽水市经济发展迅速,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出国留学的比例也逐渐增高。丽水市许多学生在高考毕业后就出国继续学业,而不是选择在当地完成学业。这表明丽水地区在英语人才培养方面没有与国际接轨,无法满足当地学生在英语发展方面的需求。还可能因为英语人才在当地教育下无法将所学到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实用性,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的学习模式。他们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到其他国家接受英语教育,希望得到更系统更先进的教育。这一切都源于丽水地区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引导当地学校在英语人才培养上的更新与改革。

2.英语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未起实际作用。为了促进英语人才培养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健全配套的保障措施,支撑丽水地区的英语人才培养。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英语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和原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相互帮助,教师与教师之间如何交流,学校与学校、企业之间如火如荼合作,英语语言如何培训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虽然丽水地区推出了从二零一一年到二零二零年的十年人才发展的整体计划,从政策上为丽水地区英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条件。但是在各个学校的落实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些政策的支撑作用。丽水地区的各个学校在进行英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是希冀从政府拿到经费支持,而对于政策支持却并不领情。

二、基于丽水地区经济环境发展的英语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

1.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丽水地区在过去培养英语人才时,总是以英语教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作用。从丽水地区的经济环境发展角度出发,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英语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需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而不是总依靠英语教师灌输知识,给出答案。甚至是问题,都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来提出,然后引导他们一步步向真相靠近,最后揭开英语那层神秘的面纱。而不是让英语教师给出问题,学生不用动多长时间的大脑,老师就耐不住性子给出了答案,学生只需要记住答案就可以了。英语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殊性。

2.更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英语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新型教学方法和科学教学手段才能够发挥最佳效果,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至关重要。当然,方法和手段更新的前提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好的教学内容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果教学方法落后,其传达的内容也会降低质量。以往的英语教学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教学内容,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地记。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不是很高。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无法形成创造思维。所以,英语人才培养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内容。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合作、发现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教学手段则以网络为主,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以及声音、动画,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得更加投入和积极。这样他们才受益于好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理解所学知识。

3.改变英语课程结构。丽水地区的大多数学校在英语课程结构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英语基础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忽视了英语选修课的重要性。新时代的英语人才并不是只需要具备基本英语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随着丽水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该地区学校培养的英语人才素质更高,具备各个方面的能力。而英语基础课并不能满足这个新要求。选修课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全能的英语人才。而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决定,而不是由学校掌握。新时期的丽水市需要眼界更为开阔,思维更加灵敏,个性更加突出的英语人才,而不是读书机器。

4.重视英语实践环节。丽水地区处于浙江的西南方向,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金温、两龙等高速公路的开通,丽水地区的交通状况变得越来越好。随着而来的就是经济条件的发展,旅游和经商的人们越来越多。而在旅游行业和商业交往中都会用到交际英语,而英语运用能力对丽水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来说便至关重要。英语运用能力主要通过实践环节来提高,重视英语实践活动。英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英语,把英语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会通过实习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丽水地区的各个学校也应该重视实习环节。英语实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遇到问题和挫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困难。他们会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并且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因为他们会开始发现英语不是一门书本上的语言,也可以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实践活动还要突破常规形式,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实践环节注入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5.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在丽水地区,英语人才培养应该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质量监控包括对教学材料、教学设备、实际教学等各个方面的质量进行监督,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就进行相应的调控。在进行质量评估之后,可以对信息进行反馈。反馈内容包括英语教师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看法,以及学生关于英语教师教学的看法。教师根据反馈内容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而学生根据反馈内容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以往的评估方式使得学生只顾背诵考试点,而忽视了能力的提高。教学评估不能再继续通过考试来得出评估结果,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并且要加大平时表现在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而且评估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包括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素质。评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这样的教学评估涵盖各个方面,其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环境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与环境的影响下,高中英语课堂中对于语法和词汇的讲解过多被强调,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被强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关注不够;特别是在英语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预先确定好问题后采取师生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还有多数老师在实战中注重英语单词和语法的讲解,采取句句翻译、条条说明的满堂灌方式进行教学,轻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微乎其微。由于网络资源在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具有开放性和人机优势互补性特点,因而,网络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拓展阅读教学的思维空间。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课前,学生利用网络对课题相关信息进行搜索,获取作者个人信息和主题相关内容,为课题的深入学习作准备;(2)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将自身了解的内容通过网络进行互相交流与学习,这种有效的合作交流学习使得英语的阅读教学变得轻松、自如,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3)课后,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向课外延伸。可见,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遇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学科的发展,网络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机融入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运用网络资源服务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情况分析

高中学生独立自主运用网络资源辅助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潜力发掘的程度还不够,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中学生对网络资源信息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作为英语教师在备课时所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必须通过有效重组优化,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资源应用能力,只是这些应用能力还没有进一步的被合理的开发和应用而已。例如,在讲解《Writingareportongrowingpains》时,笔者利用幻灯片PPT展示如图所示的图片时,有部分学生立即就认出这些图片是直接来自于网络下载的课件中的,这正体现了当前高中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也提醒我们一线教师对于学生的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应该进一步的开发和刺激。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的创新、学习与运用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思考如何让学生会学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网络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交流平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重教材教学正在向重过程教学的有效转化,高中学生比较青睐英语教师提供英语阅读网站和阅读教学的平台,然而教师多数都是以这一平台为自身备课需要资料的源泉,这一状况下反而减少了学生自主应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学习的机会,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网络搜索能力被无形的遏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辅助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式网络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进而提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针对于网络资源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学生接触最多的网络资源是QQ聊天、浏览新闻网页、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和电视剧、听歌曲等,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英语教师应该善于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网络资源运用在英语的阅读教学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英文电影和歌曲让学生自己去看和听,可谓是投其所好,学生的兴趣大增,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背景被拓展,提升了学生在阅读理解问题中解题的正确率。同时,英语教师鼓励学生浏览英语学习网站,通过网站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听、读、写的训练,提升自身英语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四、结语

环境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境理论 中学英语 词汇教学 运用分析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构成语言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境的建立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在现阶段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语境的限制,不能对系统的词汇环境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因此,在现阶段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合理的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强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使学生在语境环境下激发英语词汇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一、语境理论的概述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他认为:语言环境在语言理解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语境,词汇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胡壮麟在语境分析的过程中,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语言语境、情境语境以及文化语境,其中的语言语境主要是指文章中的上下文,语篇中自身结构以及其逻辑的连贯性;情境语境主要是指语篇所涉及到的具体场景、事件或是参与者;文化语境主要是语篇中所涉及到的文化以及社会背景。因此可以发现,语境为语言的运用提供了背景及知识,同时也赋予了词汇具体的含义,而在整个过程中词汇教学也应该在语境的环境下产生。因此,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境的重要意义,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准确含义,使学生实现英语词汇的灵活运用。

二、语境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性

1.语境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词义。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词汇是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语境环境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意义,并使其灵活的运用英语词汇,减少由于语境制约而对单词记忆造成的影响。其优势性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单词理解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单词含义,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全面的掌握词义。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很好的进行阅读练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疑惑之处,当问题提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断,从而充分理解疑惑问题,并对其词义进行判断。其次,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词多译的现象,如果缺乏语境学生很难对词义进行理解,在最终程度上导致英语学习的难度增大。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dog”一词时,教师应该提前分析到这一词语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并举例对其进行分析:“He was afraid that the dog would bite”在这种语境之下,学生会判断出dog一词是“狗”的意思;而在“She is lucky dog”这一语境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其中的“dog”一词是“幸运儿”的意思。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认识到词语的所中含义,在特定的语境中会进行正确性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词汇的运用能力。

2.语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单词记忆。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语境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了语境,通过单一词语内容进行分析,会使学生形成固定性的思维模式,当单词带入到其他语境中,学生会出现翻译不通顺以及错误性理解的现象,从而为学生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语境环境的建立,教师可以在词汇教学的同时,告诉学生们语境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并逐渐形成灵活性的思维模式。在不断实践之后,可以使学生形成全面性思维理解能力,通过对词汇的深入理解,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从而为整个英语课程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3.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整体分析文章内容。在语境环境之下,学生可以更好的对语境的词义进行理解、记忆,同时对整篇文章或是对话进行充分性的理解,与此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听力的训练。而在现阶段初中英语听力练习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学生要根据对话的语境进行内容的判断,然后得出听力的问题答案。

三、语境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运用文化、情境语境元素。语境是人们通过多个角度对其分析定义的,所设计到的内容相对较多,其中有内部语境、外部语境、社会语境以及文化语境等。虽然种类相对较多,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语境与语言运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所接触到的词汇量相对较大,同一词汇会包含着多种含义,很多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之中,翻译词汇时会出现迷茫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会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语境环境建立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基础的词汇环境,通过文化背景、英语环境等内容地基监理,使学生充分掌握词语的含义,同时也对地区的文化有所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单词讲解的过程中,“red”一词不仅只有红色的意思,在不同语境之下也有不同的含义,例如“see red”是发怒的意识,在特定的语境之下传达一种激动、亢奋的情绪,因此,通过对不同语境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加深单词的印象,长期发展下去会使学生逐渐改变盲目记忆、死板记忆的现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为其专业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英语课程的建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英语知识,强化英语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手段的优化,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在词语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学会举一反三,同时,使学生在完成英语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对当地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就达到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初中院校英语教师过分的关注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根本意义上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因此,要逐渐优化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师应该通过语言环境的把握,对英语语言文化、词汇习惯性用法以及社会背景等内容进行深入性的挖掘,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逐渐打破教学大纲的限制,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单词搭配模式,丰富学生的词汇容量,使学生的词汇量得到积累,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英语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不仅可以为学生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方式,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应该通过语境环境的建立提高学生词汇的掌握能力,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3.利用多媒体创设英语词汇教学语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体系也应该得到系统性的优化,在这种状况下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英语活动教学中的催化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有效性的交流,实现快节奏、高效率、轻松化的教学体系,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语境环境,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多美体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在屏幕中认识到新的单词及词组,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特殊单词的理解,形成生动化的课程模式。例如,在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e 1 My name’s Gina”的课程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内容,可以通过ppt进行课程的展示,通过图像、动画的运用,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学习的内容,营造英语语境,从而使学生更系统的掌握课程中的相关词汇,并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建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文章及所学的内容。而且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回顾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对课程中的新单词及新词汇进行了又一次的记忆,实现语境教学的最终意义。

4.运用教学道具实现语境词汇教学。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道具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道具的辅助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新事物,通过灵活教学方法的建立,可以在最终意义上实现英语课程教学的核心含义。例如,在单词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卡片填写新词汇,并将这些单词粘贴在与之相对应的物体之上,例如,电视上可以粘贴 television、电话薄上可以粘贴 yellow page,由于外国的电话薄大多是黄纸印刷而成的,所以被称之为 yellow page、也可以在红色的物体上进行标注,如红十字(the red cross)。通过这种联想性的记忆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新词汇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灵活性的词语运用,逐渐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初中院校也可以引入先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主教学系统、英语学习语境以及交流学习模式等内容的建立,实现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加顺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语境环境的促进之下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育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语境建立的重要意义。通过语境环境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语境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交流提供充分保证。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语境理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科学的将英语词汇教学与语境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昕叶.基于语境理论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案例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何利芳.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长江大学,2014.

[3]李玉梅.解析语境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英语,2015,02:14.

[4]王晓明.语境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

[5]张文娟.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理论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153.

[6]高玉敬.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环境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化学;双语;差异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5007404

0引言

双语教学是一种适应国际化发展,以第二语言的方式让学习者学习学科知识的教学形式。2007年,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目前,英文授课的课程建设已成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然而,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英语认知水平的差异已成为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所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明确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差异化教学则是对这一纲要的最好应答和诠释,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本质所在[2]。目前,高等教育中差异化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英语等基础课程[3,4],原因主要是这类课程大多面向全校学生,开课对象来自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需求差异化突出。相对而言,差异化教学在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较少。

1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及发现的问题1.1环境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新兴交叉学科。具体来说,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物及其在各圈层的迁移转化、环境效应、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环境化学是环境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非常必要。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环境化学课程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构建了环境化学案例教学模式并进行了科学实践[5],同时,还积极思考双语教学的问题。开展双语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全国各高校比较来看,学校环境化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优势明显。首先,环境化学课程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较高,骨干教师均有多年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英语基础,具有较高的专业英语表达和思维能力;其次,学校重视海外学术交流,课程组每年均有1~2项上海交通大学聘请海外专家重点项目,所邀请的专家不仅进行学术交流,还帮助课程组教师探讨环境化学双语教学,纠正发音,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优良的师资力量为环境化学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2007年,环境化学课程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双语示范课程”,2008年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双语教学不仅为学生理解国内外环境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知识基础和语言基础,也为学生在环境领域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实现了大学生科学知识的国际对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发展自己。

1.2发现的问题

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之一是通过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使他们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6]。学校环境化学双语教学对象为大学三年级环境专业学生,授课学时为56学时。通过前期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对环境化学现象有所了解。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已达到我国大学英语四级以上,90%以上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核,其中一大半学生在继续提高中,如图1所示,总体来看,学生英语基础较好。韩建侠等建议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使用全英语教学,并认为学生只有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及格或四级考试成绩优秀的英语水平,才能较成功地实践双语教学活动[7]。然而,从以往环境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使用全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如下:(1)使用全英语教学会加重学生的阅读量及学习负担,少部分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对双语教学产生抵触情绪;(2)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反而对一些复杂的专业概念或课程难点内容掌握不够。此外,在学校环境化学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差异化需求较为突出:有部分学生要求全英文授课,部分学生反对英文授课,部分学生担心英文比例过大会导致考研不利等。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全英文授课的需求与其本科学业结束后的规划有关。有意向出国读研和进外企工作的学生一般偏向于全英文授课;而一些打算考取国内研究生以及英语四级成绩在500分以下的学生则更加赞同采用中英文结合方式。目前,基于学生英语水平和个体满意度的差异化教学已成为学校环境化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

图1学生英语水平调查

2环境化学双语差异化教学实践

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经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化扩展以及课外教学内容的补充等方面的研究,课程组开展了环境化学双语差异化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2.1中英文教材和学习资料分层选择

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了十余年,但目前很多课程仍然没有理想的双语教学教材。直接使用国外经典教材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差异,直接使用国外教材超出了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若要跟上教学节奏,需要课前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教材内容;二是国外教材的编写方式与我国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不符,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理解不够。通过多年双语教学的探索,课程组接受学生差异化现实,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安排其接触和使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资料。主要采用的教材有戴树桂编写的《环境化学》(第二版)、Stanley E Manahan等编写的Environmental Chemistry以及Collin Baird和Michael Cann编写的Environmental Chemistry。使用过程中,整体教学进度计划主要参照中文教材,具体课程教学内容往往大量引入英文原版教材中的案例。另外,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了一些中英文视频类教学材料。目前,双语课程网站正在进一步建设和优化中,网站内容包含课程课件和课堂教学录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课后进一步学习。

2.2课堂递进式教学过程探索

环境化学包含内容较多,各章节的内容相对独立,涉及的专业词汇量较大且各章节交叉较少。因此,可将每章内容按“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进行粗略分层。确保学生掌握基础型学科知识点;逐步拓展教学内容,以案例形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加英语授课比例和难度,从专业单词的介绍逐渐过渡到英文课堂的教学与讨论。课堂中,双语递进式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课件“中英文对照以英文为主部分内容以全英文形式展示”,另一方面是教师授课语言从中英文结合到以英文为主的过渡。而对于学生方面来讲,需要逐渐增加与学生的英文讨论和交流。为配合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在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以便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中英语使用情况。

2.3设计分层作业和讨论题

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科知识点的涵盖,课后作业中设计开放式讨论题,鼓励学生基于学科知识点,查阅中英文资料来完成。对于较为简单的题目,要求所有学生用英文作答;而对于较为复杂的讨论题,则鼓励学生采用英文书写。比如,课后题1:“What is carbon footprint? Please calculate your carbon footprint.”需要用英文答题;课后题2:“举例说明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则不强制要求英文答题。此外,作业设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除了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之外,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选做作业。为激发英语口头表达较弱的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教师往往在前一节课给出讨论主题,以便学生课后查阅文献和准备英文发言稿。讨论主题涉及内容较广,例如当前热点环境问题、污染事件应对措施分析等。

2.4优化学习小组结构

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弱,特别是开展双语教学以来,个别英语听力和口头表达较弱的学生基本不参与课堂讨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而学习小组的建立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自愿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和主题报告的准备。每个学习小组一般3~5人,成员可以是流动的,即可以是具有相似需要的学生组成一组,也可以是不同兴趣的学生组成一组。通过小组课堂讨论,成员间相互交流彼此对所学内容的看法,能够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并且能够互相督促,实现共同进步。另外,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主题报告环节,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即在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上,选择报告主题(鼓励学习小组选择前沿探索性主题),小组成员间根据个人英语程度分工负责中英文材料的收集,完成ppt的制作。由2~3人进行汇报(10分钟),1~2人负责提问环节(3分钟)。为督促学生认真听报告,教师随机提问报告相关内容与知识点,引导和鼓励学习小组用英语讨论。该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熟悉了常用的专业词汇和句式表达,培养了学生日后专业研究过程中查阅和阅读英文资料的习惯,学生在专业英语的读写听说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5综合多元化考核

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形式包括笔试考试、口头报告、课后作业、课堂互动和课堂随机小测验,最终成绩中五者所占比例依次为40%、30%、10%、10%和10%。笔试考试采取闭卷形式,以中英文结合命题,内容基本涵盖了教学过程涉及的所有章节,对于分值较大的题目,往往采用多题选做,比如,命题时一般出5道简答题,但学生只需任选其中3题作答即可。为鼓励学生用英文作答,额外设置10分奖励分值。口头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一般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由3名教师和5名其他小组学生从选题与课程相关度、资料准备程度、ppt制作、小组合作精神、口头陈述和英语使用情况6个方面打分。口头报告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的自主学习情况,占用课时较少(4课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很多互动环节,并将互动情况列入考核范围。此外,为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认识,在课堂中加入随机小测验,一般测验时间不超过5分钟。

3结束语

在双语差异化教学实践中,除了要考虑英语知识水平的差异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专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以前的成绩、课堂表现、访谈或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感兴趣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初期的英语使用程度以及课堂讨论的主题。该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英语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和组织能力,以便课堂讨论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