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共享方案

技术共享方案

技术共享方案

技术共享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述评

1 引言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已经逐渐成为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趋势,这一专题在档案学界也引起了普遍关注与重视。笔者以主题=“档案”and“共享”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总库,检出2978条检索结果,近十年的检索结果就达到2707条,可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在实践方面有所突破是借助了近十年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同时也借助了用户需求的改变和档案馆办馆理念的变化,从而使得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对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以近十年我国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为基础就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做一综述,分析目前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主要研究内容,归纳目前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主要明确的观点,并提出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

2 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主要研究内容

2.1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问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问题研究主要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界定、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类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图情信息资源共享的对比研究等方面。

李亚东[1]认为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更侧重于从信息的可获取性与档案馆提供利用服务的角度来进行阐述,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的客体,将不再是传统的纸质文件,取而代之的是用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用不连续的数位表示的二进制代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由传统的面对面的手工查找转变成一种虚拟的交流与传递。谭琤培[2]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两大原则是“贡献原则”和“安全原则”,而档案监控权就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原则的集中体现。柯琳[3]认为档案学者更关注档案信息的控制、监控问题、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问题、共享与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相结合的问题等。李亚东[4]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的包括系统规划与协调发展原则、标准化与开放性原则、安全可靠原则,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包括馆内共享、政务共享、社会共享三种。胡杰和张照余[5]从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共享客体、共享主体、共享理念、资源建设、共享特点等七个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图情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了全面的对比研究。

2.2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技术研究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主要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此问题我国学者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李亚东和张照余[6]探讨了虚拟专用网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应用前景。黄凤玉[7]等分析了文档库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黄凤玉[8]等探讨了元数据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孙琦[9]在其硕士论文中全面地提出了本单位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开发设计技术方案。吴华影[10]在其硕士论文中全面分析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技术问题。这些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实现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从技术层面为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

2.3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重要因素,李萍和王桂芝[11]提出“集中型”、“水平型”和“网络型”三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李亚东[12]在其硕士论文中详细分析了“基于局域网的共享”、“基于政务网的共享”和“基于互联网的共享”三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刘娜[13]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全面调研我国省级档案馆网站,从资源平台、技术平台、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省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一般模式。

2.4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研究

网络环境下,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机制体系与运行程序。戴志强[14]提出要建立依法调控、互动多赢、科技保障与舆论导向的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运作机制。谭必勇和王新才[15]提出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书目控制机制。吕秋培[16]分析了如何建立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张照余[17]从不同角度对档案共享网络的效益进行了剖析,梳理了档案网络共享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提出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的原则和主要手段。

3 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主要明确的观点

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为将来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研究成果主要明确了以下观点:

3.1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研究日趋成熟

目前关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研究已经基本成熟,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虽然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但基本明确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内涵。随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共享实践的不断推进,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基本原则和一般形式也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可见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且日趋成熟。

3.2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借鉴图书情报界信息资源共享的经验

虽然在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共享客体、共享主体、共享理念、资源建设、共享特点等方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图情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差异,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来看,图书情报界的信息资源共享都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要成熟,档案学界的很多学者依然认为图书情报界的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是值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借鉴和学习的,只是在借鉴和学习时应充分考虑档案信息资源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3.3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技术保障

信息社会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才能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满足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档案学界很多学者不断探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形态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领域的应用,可见信息技术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保障是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的观点,如何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效果是今后有待进一步时深入研究的问题。

4 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存在的问题

4.1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有待深入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重点问题,而目前档案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较多的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目前仅在部分地区形成了局部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未形成全国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这也限制了档案学界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相比之下,图书情报领域对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研究就比较深入,针对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动力、保障、监督激励、运行平台管理等机制,系统地建立健全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保证共享机制有效运行。因此,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并且有必要建立类似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全国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享平台。

4.2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用户服务研究有待加强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信息服务正在由资源主导型向用户主导型转变,用户需求的日趋个性化,也迫使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必须以用户为中心,体现个性化服务理念。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当充分研究用户信息需求、用户交互式信息服务等问题,而目前档案学界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有待更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进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4][12]李亚东.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2]谭琤培.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原则与档案监控权[J].浙江档案,2004(2):18-19.

[3]柯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述评[J].档案管理,2006(1):28-30.

[5]胡杰,张照余.档案信息与图情资源网络共享的比较研究.2009(1):10-12.

[6]李亚东,张照余.虚拟专网技术在档案资源共享中的应用前景[J].黑龙江档案,2006(8):5-6.

[7]黄凤玉,任月飞,马小艳,李淑华.文档库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湖北档案,2007(12):17-18.

[8]黄凤玉,马小艳,任月飞.探析元数据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湖北档案,2007(11):16-17.

[9]孙琦.数字档案馆的构建[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0]吴华影.馆藏档案资源共享技术路径与建设策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11]李萍,王桂芝.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08(2):9.

[13]刘娜.中国省级档案馆档案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14]戴志强.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涵义及其运作机制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3(2):4-7.

[15]谭必勇,王新才.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控制机制探讨[J].档案学研究,2006(4):17-22.

[16]吕秋培.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共享[J].兵船机电档案,2003(4):9-10.

技术共享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及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技术为前提,以档案数字化加工及整合为基础,进行档案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其实质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网络为工具、以利用为目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的档案管理模式。

一、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1.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与完善,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发展,我国档案网站体系、档案系统的局域网体系的初步建立,这些都为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异地查询和档案信息资源传递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现阶段档案数字化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多数档案馆已经完成档案资源的目录级数字化工作,全文档案数字化工作也正在大范围推进,所形成的内容充实、类型多样的数字化馆藏为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3.公众对档案信息需求的立体化、多元化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需求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不仅仅局限于工作查考和编史修志,而是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外交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在需求和外在推动使档案部门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成为必然的趋势。这些都为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主体缺失,缺乏统一规划。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但在实际过程中受我国条块分割的影响,统一领导成为一种宏观指导,没有强制性。档案共享工作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各档案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处在自发性、分散性、发展不平衡的阶段,这导致各个档案馆之间难以相互合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系统间资源布局不合理、难以共享等问题。

2.资金不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从购买数字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开发专用软件,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后期维护工作,都需要持续、稳定资金投入做支持。但就实际情况看,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导致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制度、标准不够完善。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相关标准总体上制定了很多,内容涉及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格式、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及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规范等。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相关标准大多为推荐标准,没有强制约束力,而且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使用和检索等方面尚未做出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各个档案管理部门往往采用本部门的标准和要求,不可避免造成一些差异,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大大提高,进而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4.档案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有待完善。档案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从信息化素质来说,由于档案馆很多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和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对于电子文档形成、信息的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知之甚少。要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工作部门的信息管理人员不仅应当精通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原则及规则,还要了解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这就需要培养同时具备档案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

1.体制构建。

(1)组织建设。要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与协调组织,该组织对整个共享体系进行宏观调控,统一管理各个档案馆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技术资源,带动整个共享体系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的目的。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总体规划、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等;制定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所需政策法规、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等;建立专业的网络运行维护中心,负责整个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包括安全监控、用户认证、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整套工作。

(2)制度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需要多机构、多行业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想保证资源共享的持续有效展开,创造良好的档案信息资源法律环境是前提条件。首先,修订、完善现有的《档案法》中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条款,明确资源共享的原则、总体要求、组织方式、共享模式等具体实施措施等。其次,制定相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法规。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政府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指导大多停留在宏观的战略框架上,涉及具体实施与运作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备,立法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一套具有前瞻性、包容性、规范性的共享法规。另外,现有的《专利法》、《技术合同法实施细则》、《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均未明确规定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必须在不引起侵权条件下才可开展,故应在相关规定中,就如何规范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做出明确规定。最后,建立健全档案数字化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等环节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在病毒防护、网络防护、漏洞修复、访问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制定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信息公开制度、数字签名条例等制度。

2.资源整合机制。要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前提条件是拥有完整、翔实、丰富的档案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数字化加工建设形成内容充实的数据仓库。

(1)加大归档力度,充实现实馆藏。档案工作者要采取多种途径、方式,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特别重视有较高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档案信息。要做到定期收集与跟踪收集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强调相结合,全面收集与定点收集相结合。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隐藏在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的收集。如开展科研项目的调研报告、会议记录等程序化生成文件,组织内部经多年实践所形成的不成文的作业流程、工作方法、口述资料等。按照组织知识资源体系扩大归档范围。

(2)加强电子档案收集和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为更好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要完善电子文件收集制度,明确收集范围,确保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不仅要收集正式性电子文件,尤其要注意收集那些有保存价值及用户检索要求的过程性文件。对于多年才能完成的任务或项目,对其所形成的电子文件要进行连续或分阶段收集,以防电子文件丢失。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时,要对馆藏情况进行评估,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方案。在建设中,利用率高、重要的档案优先数字化建设,要详细制定著录标准、扫描标准并实时跟进校验,保证档案著录、扫描质量;适时进行数字信息的批量上传,做好原始数据备份工作。

(3)努力挖掘特色资源,构建特色数据库。网络环境下,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不仅仅是本馆的馆藏集合。应充分利用来自于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渠道的信息充实馆藏,将有利用价值的特色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加工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资源。在此基础上,要想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有高质量的多类型数据库,要在进一步完善档案案卷题名数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全文数据库、各类专题数据库,如科研成果数据库,还有文献型、索引型、事实型数据库,做到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3.经济机制。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投资力度,从长远出发以战略的眼光支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适时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经费。在政府的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档案管理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档案重要性,增强档案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投入,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4.技术机制。在网络环境下,要根据档案信息资源自身的特点及资源共享利用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采用实用、可靠的防火墙。防火墙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内部网之间的安全网关,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它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实现被保护网络、数据系统免受外来侵入,是目前被认为最有效的网络隔离、防黑客入侵的手段。各档案管理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采用相适应的防火墙。

(2)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是通过网络中的加密机构,对原始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只有事先有通讯协议的双方才能解码还原信息。即由明文变为密文。它是实现数字档案信息保密性的一种主动的、开放性的防范手段。身份认证是通过CA认证系统验证访问者身份的合法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限,不同权限的访问者只能查询利用相应等级的档案信息资源。若需要下载档案信息,需提交相应申请,得到管理员同意后方可下载。

(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防范网络病毒。解决病毒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防范。即要安装防病毒软件,又要注意及时升级、更新。另外要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建议使用双硬盘、移动硬盘等进行备份。还要建立健全相应安全规章制度,禁止将不明来源文件、程序在系统中复制、运行,接入系统的软硬件要进行病毒检查。

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从技术角度来讲,在部分发达地区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大规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已经成熟;从观念来讲,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需求上来讲,广大利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促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速度的加快。在信息环境的巨大变化之下,我国档案学理论界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所发生的变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尽管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它必将对我国今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基于集成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2]王运彬.近十年来档案用户需求研究综述[J].档案学通讯,2011(01).

[3]刘雯雯.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2.

技术共享方案范文第3篇

有的档案部门和人员甚至因为怕泄密而人为扩大保密范围、不及时开展档案降解密和档案公布工作、忽视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这些情况导致了档案信息封闭于档案馆库高墙之内的后果,进而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在公众信息权益不断觉醒、社会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不断增强、档案机构信息服务不断改善的今天,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殊性,尤其是军事外交、国防科技、商业秘密、个人资料等档案信息的极端重要性和高度敏感性,以及这些信息背后错综复杂的联系,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隐藏着许多信息挖掘推理通道和泄密隐患,极容易被恶意攻击者所利用。因此,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过程中,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档案敏感信息泄露的问题,在保证档案敏感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档案在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及敏感信息的安全问题以电子档案为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敏感信息保护的矛盾关系更为突出。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档案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由计算机产生和管理的电子档案大量增加,随着人类社会进一步向数字社会和信息时代迈进,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信息将为电子档案所承载,海量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与共享利用也就变得极其重要。而电子文件作为一种现代技术的伴生物,其真正的优势在于“传递—传输”[2]。换个角度,这也就是说,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在信息传输、传递,进而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信息共享方面具有传统载体档案无可匹敌的优越性。电子档案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一些特性共同造就了其“传递—传输”效率优势,如大存贮量、高密度、多种信息综合集成、灵活的可操作性等,同时,电子档案与其载体介质具有可分离性,电子档案及其承载的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和载体之间方便地复制、传递,也可以在网络上传输、传播。人们发现,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中蕴含的大量信息和知识的充分共享利用,将对经济、社会、科技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便于高效快捷地处理的同时,也使得档案信息处于更大的危险之中。例如,电子文件在处理过程中易于修改、拷贝、剪切、粘贴、查询、下载、移动,且不留下痕迹,这直接影响和威胁了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电子文件在输入、存贮、传输和提供利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信息干扰、信息丢失、窃密攻击、病毒侵犯、人为破坏等不安全现象。因此,电子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在其管理、利用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尤其是一些电子档案信息具有高敏感性、保密性,一旦泄密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综上所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这个目标必须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在档案信息安全领域引入隐私保护技术,探讨档案敏感信息保护问题,是协调和解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敏感信息保护两者之间矛盾关系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档案敏感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保护需求

档案敏感信息面临的主要威胁档案信息内容安全是档案信息安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钟义信认为,内容安全直接发生在信息的内核,这是它与基于密码学的信息安全问题的最大区别,后者只对信号的形式进行处理,不需要理解信息的内容[3]。按照来源,威胁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自然威胁是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自然消耗损坏、环境干扰等自然因素构成的威胁;人为威胁则是由于人为过失或破坏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威胁,包括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者和利用者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无意攻击或恶意攻击等。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公开性对档案信息资源中敏感信息的安全构成威胁。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档案工作发生深刻变化,档案信息的存储介质由主要是纸介质发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介质并存,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网络化、便捷化等等,这些方面的变革,大大提升了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是近几年来档案领域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系统在存储、传输档案信息时极易遇到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问题,档案敏感信息有可能轻易被窃取、泄漏和篡改,这些都使得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档案与传统介质档案相比,更易发生泄密问题和隐私权侵犯问题。这也是档案信息网络化共享难以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维护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界和计算机界面临的共同课题。档案敏感信息安全保护需求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B17-2007),档案信息安全涉及到环境、设备、介质安全,备份恢复、病毒防护,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密码保护、电磁泄露、完整性校验、安全审计、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信息安全性能检测、抗抵赖、边界防护等多个方面。而就电子文件信息安全来说,主要是指对其信息内容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行的安全保护[4]。本文关注档案敏感信息安全问题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应用隐私保护技术和知识技术对档案敏感信息内容本身进行保护,实际上是属于维护档案信息内容保密性的范畴,而对于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可在对档案敏感信息资源进行隐私保护处理以后,联合运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存储加密、数字签名、加密传输、入侵检测、安全隔离等信息安全手段和技术,对档案敏感信息进行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保护。这样,由于对档案敏感信息本身进行了隐私保护处理,那么即便是在突破各种防范手段非法获取了档案信息的情况下,恶意攻击者也无法知晓档案中的敏感信息。对档案敏感信息进行隐私保护处理并不影响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因为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隐私保护处理的主体是档案馆等档案工作权威机构,档案工作权威机构在对其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隐私保护处理以后,再经官方途径统一,或按照档案敏感信息访问控制策略提供利用,这样就能保证档案信息及其来源的真实可信。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针对档案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保护研究[5]中,为了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会涉及到对数据库中的部分信息进行泛化、隐匿处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档案信息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但相比较于限制、禁止开放利用所有包含敏感信息的档案信息资源这种保密处理方式而言,利用隐私保护技术将敏感信息保护起来的方式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扩大和深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目前能够或已经开放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可能存在一些敏感信息,恶意攻击者通过链接攻击和推理攻击等方式,能够将其挖掘出来,造成敏感信息泄露和个人隐私侵犯。如果档案馆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之前,能够对其进行隐私保护处理,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引入隐私保护技术和知识技术对档案敏感信息本身进行处理,能够保护档案敏感信息安全,并在其基础上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扩展和深化。

技术共享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 Web共享 共享模式

随着随着信息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信息资源,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也日益增长,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借阅利用,而是需求更高层次的档案整合信息与档案知识服务,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使得分散、独立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从而充分实现其本身的价值,为更多的人服务,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

一、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概述

1.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是指改变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手工服务模式,将各类分散、独立的档案信息资源通过Web(网络)这一途径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传输,以实现其跨空间共享的目的。

2.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的客体,不再是传统的纸质档案文件,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计算机语言或以计算机作为传输媒介的各类档案信息资源:一种是对各种以传统载体形式存在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处理后形成的数据信息,如双层pdf格式档案扫描件、声音、视频等;另一种是通过计算机生成和处理的、并能通过网络传输的电子文件。而目前通过Web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主要是以上这两种形式存在的档案信息。其次,通过Web共享模式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整合与开发,档案管理部门实现馆际协调与合作,最终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二、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特点

1.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深化了其横向影响力。互联网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的主体范围比较广泛,包括: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等。档案信息资源通过Web共享改变了其传统的手工服务模式,实现了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成果的异地共享与服务,在互联网上实现了共享,也就表示在所有网络终端实现了共享,范围覆盖及影响面与传统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相比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档案信息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2.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以档案网站为媒介。档案网站就是档案管理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的公开服务站点,它以构成档案信息资源网络服务节点,并以主页的方式提供档案信息和档案利用服务。但是,单一的网站档案资源匮乏,共享程度有限,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规模化、集群化的档案网站平台,才能实现基于互联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风险较大。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模式建立在公用网络的基础之上,在对外提供利用和服务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安全问题,如:病毒、黑客攻击等。档案信息内容与特定载体的可分离性、易修改性等特点使得与传统纸质文件相比,数字信息的安全问题突出,它既要维护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又要防范数字化档案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泄密。因此,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必须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如:密钥技术、虚拟专网技术等),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

三、档案信息资源Web共享模式

1.建立档案信息综合服务利用平台。加强档案部门的横向联合,要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打破档案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建立档案利用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化服务,正是建立档案信息综合服务利用平台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建立联合目录就是利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标准,通过档案信息综合服务利用平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能使各档案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信息资源,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而且更加方便了利用者。

2.建立内容丰富的档案信息门户网站,积极开展在线服务。随着档案部门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档案部门应充分利用档案数字化成果,建立具有特色的对外服务档案网站,积极上传公开的档案数据和信息,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档案部门要以网站为基础,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通过网站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的网络化,使得档案门户网站成为利用者获取所需档案信息的有效媒介。

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档案网站提供相应的档案专题汇编、档案利用指导、数据库在线查询、等服务,利用QQ、电子邮箱等即时沟通方式使得利用者与档案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在线进行信息交流,实时提供档案查询和咨询服务。

3.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部门应与相关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加强协作,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利用网络实现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在档案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接口,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用户通过网站利用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及时把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上传到档案系统归档,而不必亲自或派人到档案部门递交材料。这样,通过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归档的电子文件,并通过网站或其他途径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的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技术共享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应用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与真实性,成为信息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而档案记录社会活动的广泛性,激发了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强烈利用需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应运而生,在给档案事业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 标准化与真实性

将国家的档案信息纳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首先要遵循国家标推,可以认为,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统一的信息库标准,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空谈。要按照国家标准组织档案、文件信息数据,例如数据文件格式、信息的著录规则等等。同时,按照档案工作的特殊要求,还要保持文件、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始性,这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例如在遵从国家标准时,如何保持档案的原始面貌的问题。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部门,已经采纳了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一些标准,但许多标准还有待制定完善,有些标准需要档案部门积极参加研究制定,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已经参与了个别的工作。

2 数字化与著录、标引

档案信息要加入国家信息资源库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完成。原有的纸质档案也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要提供网络应用首先要将这些档案数字化,这本身就是一项数量极大的:工作,包括数字化之前的整理工作,需要拆卷、烫平,然后进行扫描和数据处理工作,档案纸张规格的多样性和脆弱性,使得数字化工作尤为艰苦。为了快速准确地检索档案信息,前期的著录、标引工作也很繁重,高质量的著录、标引需要全文阅览,而且需要档案专业技术人员。

3 法律与安全控制

在电子政务网络中,档案工作尤其要重视法律和安全问题。首先是国家立法,信息的收集与管理需要法律的授权,这在提供利用的环节特别重要。例如,公民的隐私权问题,由国家档案部门提供的电子文件有无法律凭证作用的问题,档案工作人员遵守信息安全的相关国家法律问题等等。更直接的档案工作,是对所保管的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库,进行严格的安全保密级别划控,即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指导下,通过细致的工作,区分不同用户的档案利用授权和法律责任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使档案利用工作既快速有效,又有严格的安全保密保证,这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前期基础工作。

4 技术成果应用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为了应用,简单的应用表现为文件检索,较高层次的应用表现为智能检索、知识发现,并应用于决策支持。因此,在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中,注意引进科学技术成果,应用现代技术深层次开发信息资源,有助于电子政务的系统工程建设和应用。目前,许多部门正在研发智能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知识表示、模糊推理和不确定推理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正在发展应用,档案部门在信息资源库建设中也要注意跟踪并应用高科技技术成果。

5 统一管理建设方向

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加以健全和完善的过程,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地一蹴而就。因而,要科学运作、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积极规划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发展规划。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规模水平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大力宣传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深远意义,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并会同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发展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部署,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有序进行。档案部门应该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给的便利契机,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分工协作,大力建设各级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高性能的档案信息查询系统,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在线搜索与查询的需要,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利用效益,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快节奏、高质量、高效率的社会需要。

6 坚持标准

标准化通常是指为获得某种最佳效益而综合科学技术与实践经验的成果,在进行充分的有效协商基础上,对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方式制订形成统一规定或统一规范的全部活动过程。也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技术前提。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将在这些标准(信息加工标准、信息记录标准、信息传递标准、信息检索标准、信息处理与信息控制标准等)的制约下,以统一、规范的形式实现网络化信息交流与利用。在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过程中必须统一标准规范,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现象。

7 提高人才素质

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的方法、手段与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己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等业务环节,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继续教育以及优胜劣汰的压力与挑战,客观要求每一位信息服务人员都必须建立起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通过岗位练兵、自主学习、技能培训等灵活、有效的途径,不断提高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和一定的外语知识。以实现根据档案信息的自身特点、结合传统的档案利用工作经验,依托网络环境的优势,与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探索解决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传递、交流、利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完善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复合型应用人才,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总之,将国家宝贵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加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是档案工作面临的工作任务,是历史责任,需要档案工作者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而积极主动的工作应该及早开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