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

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

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

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范文第1篇

职业教育涉及的范畴

职业教育的定义目前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从外延的定义,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二是从内涵的定义,职业教育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得受教育者获得一定职业资格的教育;三是从功能的定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劳工素质和培养大批使用人才中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直接桥梁[2]。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的职业教育类的学校主要包括,中高职学校、各类专科学校、技术学校以及成人教育等。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而富含职业教育本身根本属性的类型特征。根据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所长姜大源教授的理解,这些类型特征至少包括: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基于技术应用的层次观、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对职业的研究是职业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研究职业,就要研究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其范畴应包括职业哲学、职业历史学、职业分类学、职业术语学、职业心理学、劳动医学与职业医学、职业社会学、职业法律(包括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法律及职业从业的法律),以及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学论。显然这些“与职业相关的学科的总框架”,所蕴含的内容和涉及的学科领域是非常丰富与广博的,或者说它本身已具备了作为一个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的一级学科的基本条件。简单地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教育途径来获取合适的职业从业资格的科学,其特殊性表明其不可替代性,在职业教育观和职业科学的所有层面,开展对职业教育的学习问题的研究。

职业教育观的内涵

我们所讨论的职业教育观,不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也就是说它是与上述对观念定义的第三、四条相同。在这两种含义(即社会存在反应的社会意识和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上,我们可以把职业教育观理解为,基于对职业教育的各种现象所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以及系统化、理论化的意识形态。[3]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群体性的职业教育观看作是一类意识形态。群体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概念,它可以理解为一个团体关于(社会)关于事物的一套信念。它是一个团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和价值等[4]。或者我们也可以将意识形态理解为所有人在解释他们周围的世界时所拥有的主观观念,无论在个人相互关系层面上,还是在有组织的意识形态的宏观层次上,它都提供了对过去的和现在的整体性的解释[5]。不论对意识形态定义如何,它都可以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意识可以将意识形态看作是一种认知体系,是某一个群体对世界的认识;二是意识形态与个人、集体的行为密切关联,是行动的思想前提,在某个程度上决定着个人和集体的行为。由此,意识形态一方面为一个团体的集体行为提供了合理性辩护,另一方面也为这个团体中的成员提供了一套约束体系机制。基于以上对观念和职业教育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职业教育观作出以上的总结。它是在某一特定的社会大背景情况下,某个特定的主体对职业教育这一特定的教育类型,经过长期实践和认识分析,产生的对其的想法和观念的集合。以下通过主体和分类对此进行分析

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

职业是个体谋生的手段,引导个体开展职业探索、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之路,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职业意识对个体的各种职业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与调节作用。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有助于个体尽早学会依据自身特点确立发展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与未来的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1]。20世纪以来,职业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直到1971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生计教育,才使人们开始关注职业意识的启蒙教育[2]。在我国,初中毕业意味着义务教育的结束,部分初中毕业生需要面临就业与择业的问题。但由于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造成了许多人在就业与择业过程中对“职业意识”的无意识,从而导致了“新失业群体”等就业难题的产生。因此,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现存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应对之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1.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概念

职业意识是指个体对各类职业劳动的总体认知,及在认知基础上对各类职业所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职业意识就是在对具体职业进行认知的基础上,把自己对未来的各种美好憧憬,寄托在具体的职业上,并按照相应职业的有关标准去进行日常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3]。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是指为激发初中生对职业的兴趣与好奇,培养其完整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对初中生的初步职业认知进行的一系列与职业相关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初中生具备最基本的职业基础知识,使初中生获得正确的职业意识[4]。

2.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2.1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对我国现阶段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本研究共选取赣州市10所初中(其中,城镇初中3所,农村初中7所)的506名初中在校生(其中,148名为城镇初中在校生,358名为农村初中在校生)和98名初中在职教师(其中,42名为城镇初中在职教师,56名为农村初中在职教师)进行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2.2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现阶段,应试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仍然很大。在升学率的影响下,教师对初中生职业启蒙意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校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也不够重视,普遍缺乏对初中生的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指导。在教师方面,只有29.6%的初中教师认为在初中阶段有必要开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91.8%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都没有涉及职业意识或职业启蒙的相关知识。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重视不够,多数没有给学生讲授过有关职业意识启蒙方面的知识。在学校方面,80.2%的初中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不满意,超过72%的初中生认为,学校并没有开设职业启蒙方面的相关课程;83.2%的初中生认为,学校没有举办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相关的讲座或活动。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并不关注。

受到学校和教师影响,初中生对职业启蒙的重要性也缺乏应有的认识。调查显示,仅有16.4%的初中生认为在初中阶段有必要开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仅有5.9%的学生主动关注过有关职业发展的信息。在问及“找到一份好工作重要还是学习成绩好重要”时,超过95%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好更重要。可见,学生很少主动关注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只知道盲目追求学习成绩,却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缺乏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意识。但在问及“如果你正在从事一项你不喜欢的工作,你会认真地完成此项工作还是敷衍应付”时,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会认真完成,只有6.9%的学生选择敷衍应付。可见,尽管初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但他们的职业责任感还是比较强的。在问及“你毕业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时,49.8%的学生选择轻松舒适的工作,39.9%的学生选择有权利和地位的工作,另有10.3%的学生则不清楚以后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问及“你擅长做什么样的工作”时,32.8%的学生能说出具体的工作,超过60%的学生则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样的工作,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考上好的大学,到时候自然就有好的工作适合自己。调查发现,仅有7.5%的学生为了以后能从事某项工作而在当前的学习和业余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从事该项工作应具备的能力。而在职业体验方面,仅有29.2%的学生参加过相关的职业体验,而且这些职业体验基本是通过自己打假期工的方式获得的。另外,受到目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仅有约10%的学生认为自己未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从调查结果看,初中生的享乐主义、思想比较严重,职业定位不够明确,缺乏职业规划,职业自我效能感比较低。这就要求初中教育阶段需要对初中生进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特长,并引导其进行恰当的职业定位,使其逐渐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调查还显示,83.4%的初中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有很大影响;但仅有16.4%的学生父母会特意带子女去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工作内容,让孩子有意识地了解与职业有关的知识。这表明,尽管家长对孩子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初中阶段,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学业成绩方面,而很少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职业意识启蒙与职业规划。

3. 建议与对策

3.1 学校方面

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有效开展与学校的教育理念、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学校只有在认识上重视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发展,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才能得以有效开展。首先,学校应培养一批具有丰富职业启蒙意识教育经验的教师。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围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这一主题开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关于职业启蒙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学校应开设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相关课程。鼓励学生们根据的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以满足他们未来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再次,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职业意识启蒙的讲座或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职业活动方面的丰富信息,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通过让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观摩,体验真实职业,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其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特长,从而达到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目的。

3.2 家庭方面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安全港湾。家庭生活环境、教养方式和教育期望等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因素都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职业意识启蒙同样具有关键性的作用[5]。为此,家长首先要摒弃片面追求孩子学业成绩的错误思想,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些接触工作的机会,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其次,家长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发现孩子“天赋”的本领。通过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仔细观察孩子的性格特征、爱好及兴趣,对孩子进行总体分析,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并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参加相关的活动,为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此外,家长可以有意地带孩子到自己或亲友的工作单位,向孩子讲解他们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发展前景,让孩子了解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增加孩子直接体验职业的机会。

3.3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对人、对社会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教书育人绝不仅仅是学校及教育者的责任,它是整个社会的职责。初中生职业启蒙意识教育的质量将影响到未来人才的质量,因此社会各界应大力支持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工作。首先,社会要重视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工作。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应积极为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引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其次,各企事业单位应发掘自身潜能,为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初中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职业启蒙的活动中去,以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认知、职业技能、劳动态度、公德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4.结束语

在我国,每年有几百万初中生在毕业后因无法进入更高一级学校接受教育而面临着就业与择业的问题。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他们在面临就业与择业问题时常难以适从。因此,对初中生进行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尤为必要。积极落实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有助于初中生对自我进行合理定位,踏实学习,健康成长;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站在国家前途与利益的高度来审视与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更好地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提供参考视角。

参考文献

[1] 刘华,马丽群. 中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上海样本[J]. 中国德育, 2012, (1): 17-20.

[2] 薄晓丽. 从英国职业指导计划论及我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J]. 职业教育研究, 2012, (11): 79-80.

[3] 张桂宁. 基于就业质量的职业意识教育探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5): 139.

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师生;职业情感;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237-03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不存在教育。”可见,作为教师,在教师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中应具备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情感。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者,在注重专业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师职业情感的建立,如此,今后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一、高师生教师职业情感缺失原因分析

笔者从事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十余年,在课堂教学中以无记名方式作过多次调查,多次让学生写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及今后的职业选择。经统计,发现很多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流于表面,表现出没有充分的职业心理准备;发现高师生对教师职业缺乏应有的热情,职业情感缺失较为严重。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缺失,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从主观原因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学生迫于父母的意愿,填报就读师范学校。二是基于师范院校学费较低,考虑家庭经济条件,选择师范院校。三是考生认为教师职业收入较稳定,除了国定假期外,还有较长的寒暑假。就学生个人对教师职业的主观认识分析,他们并不是从职业本身的价值来认识和看待自己的专业选择,更多的是从职业给自己带来的益处考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比较肤浅,未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导致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淡漠,也有客观原因。一是师范院校招生时,学生入学资格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视了报考生从事教师职业最基本素养的考核。试想,对教师职业毫无情感的高师生,职业信心、职业认同感也就无从谈起。二是教师职业付出与报酬不匹配。教师的工作很难用固定的时间衡量,选择教师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奉献”,不论白天还是晚上、课内还是课外、平时与周末,都有可能是工作时间,由此,导致人们在认识教师职业时,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过多的付出却换来不匹配的收入。三是师范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比较注重专业学科知识,而忽视教育类课程。教学过程重知识的传授,轻视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校师范生教育实践机会较少,对将来面对的基础教育了解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学到了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对教师职业的深入了解,学生自然难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当老师的愿望。

二、高师生具备教师职业情感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师职业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情感主要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学生的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情感。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信任,惟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做乐趣来从事,它使教师感觉到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教育工作起着重要而积极的支配作用。

(一)有利于职业信仰的树立

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是确立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核心。师范生缺乏教师职业情感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对教育没有热爱之情,将来是不可能自主地从事教育工作的,只能是就知识论知识。鉴于此,要确立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就应以“教育爱”这种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作为其核心。

(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教师面临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由此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大量的可变因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作为教师,不仅需要的是教育教学技能,更需要情意技能,即在工作上倾注极大的热情,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众多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位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不足以成为好教师,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性因素。师范生建立积极的教师职业情感,是将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三)有利于提升生命的价值

杨启亮教授曾说:“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做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可见,做教师的最高境界是第四个层次。一个具有良好职业情感的师范生,会意识到教师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他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职业生活中去,更加努力不懈地完善自己,使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得以提升。

三、培养高师生教师职业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决不是自然成熟的,它是在教育促进下发展、成熟的。”因此,教师的职业情感也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过程才能得以养成。

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国家开展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工作,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部分客观因素的存在以及学生自身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误区的存在,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工作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部分中职生对于个人学业不认同,对个人专业选择不满意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中职生的职业规划模糊或者缺失,造成自身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足、知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强化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现实的需求和实效性,以此帮助中职生扭转思想误区,树立正确的学业观、职业观,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兴趣,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储备。避免出现因中职生的自我不认同、自我懈怠等导致的生活习惯不规律、品行不端正、思想迷茫等问题[1]。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中职生客观就业形势所迫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大学生培养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造成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学生就业压力的骤增。对于中职生而言,严酷的就业形势要求中职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以此,应对市场就业竞争压力。这也要求学校积极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职业环境变化的潜在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完善,市场经济催生科技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于学生而言,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面前,变得越来越被动。也许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的技术早已被市场所淘汰,这就给学生的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将有助于推动中职生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学习,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

3.自身发展需求的客观需求

针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的认识社会、认识市场需求。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缺陷,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学习,在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开展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施,促进个人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升,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2]。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华而不实,流于形式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重视。借助职业教育推动传统德育教育弊端的解决,促进素质教育的革新。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华而不实的课程设置不仅浪费了资源,耽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流于形式的教学模式,导致授课时数、授课模式过于死板和老化,授课内容满足不了市场对于中职生就业的需求。导致中职生的自我认知产生误区。

2.专业的咨询机构的缺失,导致系统指导的缺失

就目前而言,我国中职教育中,缺乏专业的咨询机构,用以帮助中职生更好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而学生和教师由于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认识,导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缺失。造成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步入误区,出现就业方向选择的偏失,知识储备的缺乏等严重的问题。

三、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途径

依据上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效性,以满足市场对于中职生的素质能力要求,更好的帮助中职生参与市场就业的竞争。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实施模式

所谓的分层实施模式,是针对中职生的教育年限设置进行的,针对不同年级的中职生确立不同程度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采用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3]。

就刚入学的中职生而言,在第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认识学校教学模式,帮助其产生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为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对未来职业的认识,从而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对于后期学习的中职生而言,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细化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可实施、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更好的深入学习,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客服因学业的程度、个人素质、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2.多样化实施模式

多样化实施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体而言包括个性化指导、集体化咨询、实践性体验以及专业指导机构的设置和运营。

个性化指导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其进行职业的选择,以负责的心态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其树立合理的职业意识和期望,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而集体化咨询则是开展群体性辅导的模式,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引导团体进行职业的讨论、辩论,培养学生集体的意识,为职业生涯规划寻求突破点。实践性体验是搭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方式和平台的重要途径。可以以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行业摸排、行业实践等形势了解市场需求,认识自我,更好的融入社会。而专业的咨询机构则是以专业的视角和知识,为中职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最为科学的建议。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生面临着市场就业的压力。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中职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以更加坚实的基础和综合的素质参与市场竞争。在认识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的基础上,创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途径,帮助其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江苏高教》.2011,8(1):42

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范文第5篇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教育制度方面

(1)整个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识存在严重问题: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认可程度有偏见,高职院校的生源在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或第五批次,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的技能含量逊色于同等高等院校。社会上的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

(2)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条件受国家政策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国家对普通大学招收的每个学生都给予一定补助,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投入却很少,职业院校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当前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职业院校由于基数太大,投入有如杯水车薪,经费投入及相关政策也难以落实。导致职业院校的办学环境存在严重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3)职业院校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职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产业结构需要设置专业,不断更新专业内容,以适应社会产业发展要求。

1.2教学理念方面

(1)过于偏重书本教学:由于被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是书本教学法,教师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等问题考虑不足。

(2)重效应轻效果:高职教师热衷于学习技术,缺乏实际应用开发经验。对现代技术教学认识不深;认为“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而不注重教学实践的过程。

(3)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教育的实训工作者,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现象。高职教育普遍缺乏技术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体化的高技能指导教师。

1.3教学技术方面

(1)硬件、软件建设不协调:高职院校注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的及建设。

(2)教师授课方式缺乏灵活性:职业院校的教师大都是毕业于高等院校,接受的是学历教育,实践知识缺乏,大多采用讲授的形式来讲课,其教学工作还按照过去传统的模式,缺少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3)适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较少,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很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认识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实际工作体会,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1)国家和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相应支持。以适应社会产业发展及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完善职业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明确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增强对职业教育的法律保护;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和较好的工作待遇方面,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通过相应政策引导,激励,鼓励企业、加入高职建设发展中,推进产学研的合作与发展。

(2)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制定相适应的职业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改变招生现状,允许高职业教育根据自身的发展规模、办学环境、生源情况,相应调整招生规模,逐步实现招生计划由社会需求和学校决定,使职业教育的招生“入口”和毕业“出口”适应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以社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专业技术内容,以适应社会产业发展要求。大力开展“产学研”培养,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以适应社会产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要构建适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职称评定评聘方式,实行以学术论文和以职业技能实践为主的双重参考标准,完善“教师”和“工程师”两种并行的职称评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