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前言:

加强小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保证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力、增强竞争力、抵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主题也正在于此。本文将结合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供小私营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参考。

一、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私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小私营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小私营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政策的“歧视”使小私营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小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等等。

二、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投资规模小,自由资金有限,企业经营管理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员工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这是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

1、缺乏科学性的投资能力

一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二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不大

小私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人与人的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地缘联系,对团体以外的人天然的不信任。在财务这一敏感部门,用人标准多为“家天下”的传统观念。“忠诚度”成为用人的重要标志,无血缘、乡缘关系的财务管理能人群体很难与家族势力平衡。所以,在小规模低层次的私营企业,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很难留住,财务人员大多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3、融资困难,资金不足,阻碍企业规模壮大

目前我国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第一,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小私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小私营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小私营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小私营企业融资的成本。第二,国家没有专设小私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私营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数小私营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四,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小私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4、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小私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加强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资金管理

在加强预算管理方面,财务部门应在每年年初编制资金预算计划;在资金的风险管理方面,小私营企业应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调查论证,项目评审做到科学化、专业化,尽量把预计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低程度。一般小私营企业在同城结算业务中主要以“贷记凭证”、“转账支票”为结算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贷记凭证”是一种更为安全的结算手段。资金的或有风险主要是公司为其他公司提供担保而形成的或有负债,包括贷款担保和业务担保等;在资金的日常管理方面,公司应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钱出去、货进来、货出去,钱进来,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不少小私营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3、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主要需要做到三点:首先要确定公司内部行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拥有的职权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据以确定的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明确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第三,要明确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的方式,相互之间能否形成制约关系,每一人员是否置于他人的监督之下。

对小私营企业而言,应当制定严格的帐务处理程序,使操作者有章可循。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包括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其主要内容有: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单位会计指标体系。通过以上这些制度的制定和认真执行,就可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运行。

4、积极利用Internet,发展网络财务

网络财务的最显著特点是实时报告(real—timereporting),企业可以进行在线管理。网络财务的前景是诱人的,他也并不是大中企业的“专利”。小私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人才到位的前提下,发展网络财务,可更大的获得网络资源信息与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这有利于小私营企业在自由资金有限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与回报率。

四、结束语

总之,小私营企业要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重视资金的管理,真正把资金视为维护企业的生命线,讲求资金的使用效果。企业领导者应重视财务管理,懂得财物管理,抓财务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用到生产中去,实现企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使企业健康发展,从而最大化的提高经济效益,把企业规模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教材[M].2000年版

[2]杨桂娟.小公司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7(1)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私营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与对策

私营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发展不单单增加了巨大的社会供给,使得市场经济更加繁荣,同时要推动了市场竞争的开展,全面提升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质量与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私营企业以高效的管理与脚踏实地的精神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由于私营企业的体制所限,其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完善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推动私营企业以健康的态势持续发展。

一、私营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特点

私营企业主要是指自然人投资建设或控股,通过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私营企业是最有活力,最为灵活的经济群体,其占据了我国企业总数量的99.5%,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私营企业创造了我国65%以上的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全国的75%以上的就业岗位。然而私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1]。例如,私营企业法律制度上的发展制约,政策上的限制,专业技能人员的缺失,生产技术设备的落后等等。其中,财务管理因素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其特点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私人所有,财务管理目标单一。我国私营企业都是归属与私人所有,享受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私人所有制的企业结构决定了其最终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其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都是为了追求个人财富的累积。95%以上的私营企业最为关注的就是企业盈利增长。二是资源来源多元化,累积相对集中。私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个人投资、集资入股等都是其资金来源的渠道。在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中以自我投资与自身累积所占据比例最高,这是因为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是私营企业会着重关注与成本费用的控制与管理。私营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于产品成本的降低、费用开支的节约等都会进行高度的关注。

二、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策略

(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首先,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当前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是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对于企业业主来说财务管理仅仅只是形式,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的[2]。有的业主认为财务管理很麻烦,不愿意建账;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无法建账。由于种种因素导致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始终无法理顺条理。其次,资金管理不善,无法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私营企业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力度远远不够。存货资金管理、固定资产更新管理、资金报销手续等问题随处可见。最后,没有重视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合理的资本机构往往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让资金来源与资金运营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将会更加满足市场的经济的发展需求,进而使得资金能够获得效用最大化。而当前私营企业的贷款规模往往与企业经营状态不成正比,筹资成本相对较高,在筹资过程中鲜于考虑资金回报与成本之间的比例[3]。

(二)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

首先,私营企业业主要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结合自身企业的特征来制定相关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账、钱分离,转变传统的家族财务管理方式,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应用拥有专业知识的财会人员,建立详细的成本核算、往来账单等会计报表。其次,强化对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商业银行的结算方式来办理银行账户,按照运营需求通过银行转账,严禁超限额利用现金[4]。对存货资金成本进行管理,对主要材料进行经济订货预算,在针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以调整,逐渐形成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经济采购体制,降低资金的使用,推动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最后,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私营企业应收账款数额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私营企业应该强化对现金流的分析与应用。在筹资过程中应该选择资金成本降低的过程,全面强化资金计划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筹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资金回报与资金成本之间的比例,合理控制贷款规模盲目扩大。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私营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对比各个商业银行在不同业务中的贷款优惠,利用各种全新的金融工具来最大程度的降低集资成本[5]。

三、结束语

私营企业想要以健康的态势获得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加以足够的重视。通过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来提升企业运营的风险抵御能力,降低决策的错误率,让企业经营者与各阶层管理人员都能够在财务管理的约束下持续推动私营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桂勤.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5):38-39.

[2]王棣华.论完善中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以义乌中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09.(04)47-49.

[3]陈金长.浅议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46-49.

[4]张丽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45-47.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由此所构建的中国新经济体系为许多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资金是私营企业的命脉,财务管理是私营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策略。本文探析了中国市场经济体质改革背景下私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转化我国私营企业的战略目标,帮助企业实现从利润到价值的飞跃。

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当前,大多私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主要都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融资渠道狭隘。资金是企业的命脉,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并非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而是应当包括融资管理。然而,许多私营企业都带有家族经营的特质,其融资渠道主要依靠家族的财力,外部渠道狭隘,难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用于实现战略目标的资金,由此而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

其二,管理混乱,管理目标缺失。私营企业是绝对以效益为整体目标的,诚然,这一目标本无可厚非,然而,当前许多私营企业企业仅以压缩投入成本来作为达成效益的唯一手段,那么企业则很难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立足。究其原因,其根本在于私营企业的管理混乱,管理目标缺失。其现金完全由企业决策者一人来支配,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则是以其收入为最终目标的,因此,这就造成了企业目标玉个人目标之间的剥离,使财务管理难以发挥效用,而企业的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

其三,财务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低下。许多私营企业决策者仅将精力投入到拓展市场份额上面,对内部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从而导致财务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低下,并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对策探讨

要加强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使其发挥最大功效,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私营企业决策者就必须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并将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开展财务管理的组织目标重构,从两个层面来加强财务管理效用。

1.组织目标重构

1.1加强财务集中控制。企业决策者要从战略发展、风险控制、成本预算、审计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财务集中控制,这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对于大型私营企业而言,要改变企业集团总部会计与子公司会计联络沟通的传统模式,由集团总部指定部门负责人或直接由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担任总部门主管,由子公司负责人或子公司授权的代表担任分支部门负责人,采取兼职或专职制度。企业集团总部将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下放到各个部门,由各部门之间的评估以及反馈意见决定投资或资金利用项目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此,企业集团在保证总部权威的同时,又保证了各部门以及子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确保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1.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说,财务预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了企业集团总负责人的整体素质、战略眼光、及其管理策略能否有效应用。首先,企业集团总部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子公司档案,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将各个子公司的成本投资、经营策略、发展目标等录入数据库,从子公司的季度预算、年度预算等各个方位考察其预定目标是否合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其次,企业集团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应综合多方面的数据,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既要让企业整体经济活动科学化,又要有事后补救措施,最终以不损害企业利益为前提,保证企业的整体性正常运作。

2.管理模式重构

2.1 网络化。当前,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及其应用于现代社会管理,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来临。此前由大机器、大工业以及大量人员所从事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信息产业将成为无形资源,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信息时代,网络化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①财务预测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财务预测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对新阶段呈现规模的预测,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结合历史数据,对企业未来发展所做出的科学推测。财务预测对调整医院当前整体状况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对比历史同期阶段的财务状况,从收入、消耗等细节评估企业的社会效益,并结合其他管理评价调整企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②财务决策数量化。所谓数量化,是指企业筹资规模、资金成本以及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对于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预测与控制将采用数学模型;企业所筹划的各个项目以及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将应用计量模型以及经济数学方式。如企业的某生产流水线引进项目,项目本身即财务决策,数量化即针对项目投资中的各个因素、环节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实现项目投资最优化、实用价值最大化。

③注重财务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分析。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并对风险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而这即是财务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分析。从网络经济背景下看医院的财务管理发展趋向,所谓财务管理实际上是指处理各项财务信息的过程,信息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基础,因此,当前企业财务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分析实质上主要以信息数据为依据,从而保障财务管理与项目投资的安全性。

2.2 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培养与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工具为代表的当代财务管理模式,并通过新模式的应用使其推动企业发展。

信息化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建设信息网络;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③开发利用信息资源;④培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人才;⑤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财务管理机制;⑥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评价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仅就如何加强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而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诚然,并不全面。在实践中,私营企业决策者应首先树立起以加强财务管理为第一要务的意识,其次加大引进人才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加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范文第4篇

20xx年最新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私营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乡私营企业的财务工作都依本办法办理。

第三条 私营企业的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除依法向国家缴纳税金和除法律、法规所规定缴纳的费用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对其摊派或抽调,对侵害其合法经济权益的行为,企业有权按国务院的《禁止向企业摊派暂行条例》的规定予以拒绝、抵制及向审计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控告、检举、揭发。

第四条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实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企业应对国家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及时足额缴纳税金;合理支付劳动报酬,按时兑现职工工资;依法分配税后利润。坚持正当经营合法收益,抵制违法经营非法谋利,不得偷税、漏税、贪污、行贿、帐外私分等。

第五条 私营企业必须设立与本企业业务需要相适应的财务机构,配备财会人员,健全财会制度,设立帐簿,保存会计凭证,编制会计报表,认真做好财会工作。

私营企业录用的财会人员,必须报税务机关备案。财会人员必须克尽职守,认真执行税收、财会法规。对不适合担任财会工作的人员,税务机关有权责令企业更换。

第六条 私营企业的财会工作,受税务机关管理与监督。

第二章 固定资金管理

第七条 私营企业的固定资金,是由个人投资、集资入股和按规定提取的更新改造基金、生产发展基金等形成。企业对从外部取得的专项设备贷款,应实行专款专用,以保证生产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八条 企业固定资产是固定资金的实物形态,包括生产和经营用的房屋、建筑物,动力,传导、运输设备,机器机械、工具、器具、仪器、管理用具及其它劳动资料等。

各种劳动资料,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为固定资产:(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二)单位价值在200元或500元或800元以上。不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为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的具体标准,由地、市税务机关确定。

对单位价值低于规定标准的主要劳动资料或高于规定标准的易损劳动资料,应否按固定资产管理,由地、市税务机关依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 企业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固定资产价值:

一、入股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由投资各方依新旧程度协商估价;

二、自建、自制的固定资产,按实际耗用的材料、工资、费用确定的价值记帐;

三、建设单位交来完工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建设单位交付使用财产的清册中确定的价值记帐。对已经动用而建设单位尚未办理移手续的固定资产,可暂时估价入帐,待移交手续完成后,再行调整;

四、购入的设备,以买价加包装费、运杂费、安装费的价值记帐;

五、购入房屋、建筑物,按实际购入价格记帐;

六、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原固定资产价值减去改、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加上改、扩建增加的价值记帐;

七、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工程,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按实际发生的工程支出记帐;

八、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按重置完全价值记帐;

九、凡已入帐的固定资产,其原值非属下列情形不得随意变动;

(一)根据有关规定应重新估价的;

(二)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三)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

(四)发现原记帐价值有错误。

第十条 确定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及变动固定资产原值,须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后进行财务处理。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折旧,按下列规定提取:

一、提取折旧的范围:

(一)房屋和建筑物;

(二)生产经营中在用的固定资产;

(三)季节性停用、修理停用和生产中交替使用的设备;

(四)租给外单位(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

二、提取折旧的依据和方法:

(一)计提折旧的依据为固定资产原值。企业应按月初在用固定资产帐面原值计提当月折旧,列入当月成本。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停用一个月以上的固定资产,除开始停用的当月外,不提折旧;改、扩建中的房屋、建筑物,按月照提折旧;因主观过失造成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其未提足折旧的部分,不予补提;因技术更新或耗能高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采用单项折旧或分类折旧的企业,可一次性提足折旧,采用综合折旧的企业,不予补提。

(二)计提折旧可采取单项折旧或分类折旧方法。个别企业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有困难的,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采用综合折旧方法,在一个年度内,一个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折旧方法,不可同时兼用多种方法。具体适用方法由地、市税务机关按实际情况确定。

(三)各类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比例,在原价值3%至5%的范围内,由地、市税务机关确定。

(四)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应参照《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规定的年限,结合私营企业实际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具体确定。

企业添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按重估年限计提。

第十二条 借入、租入的固定资产及土地,不计提折旧。

第十三条 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建立相应的帐簿或卡片,分别按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租出,以及未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等类别进行登记,全面、及时、准确地记录增减变化和利用情况。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实行保管、使用、维护保养责任制,提高固定资产完好率和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使用效能。

第十四条 企业到年终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点,并在年度决算期内,对盘盈、盘亏、报废的固定资产损溢查明原因,认真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在查明原因后,对其挤入成本的部分,随时冲减当期成本;盘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在明确责任的同时,对取得的保险赔偿金或责任人赔款,列作专用基金管理,全额冲减固定资金,差额冲减专用基金;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凭有关鉴定、检测或可资依据的资料,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处理。

第三章 流动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 私营企业的流动资金,包括个人投入、集资入股、税后积累补充和金融部门的贷款及其它借款等。

第十六条 企业的流动资金,应在确保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要建立健全物资采购、收、发、领、退、保管责任制度,往来结算责任制度,现金管理责任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要按规定设置帐簿,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和反映流动资金的占用、流向和变化。

第十七条 储备资金的管理。

一、企业必须按生产需要、经营范围,有计划地组织材料或商品(以下简称物资)采购。

二、入库物资,须指定人员保管,及时登记入帐。做到采购适当,入库认真验收,出库依凭据准确点付,退库要有手续,库存按月盘点,记帐必须有合法依据。达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确保物资财产安全完整。

三、入库物资一律以买价加运杂费和途中合理损耗计价。

四、发出物资的成本,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单价和总价。

五、外委加工物资的成本,为发出物资实际耗用的成本,加上加工费、往返运杂费和受托方代扣的税金。

第十八条 生产资金和产成品资金的管理。

一、一切从事产品生产和工艺加工的工业企业,都必须根据生产需要,耗料标准或定额,依规定手续领用各种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实行领用、消耗、保管、退库责任制。要认真做好工时、产品产量记录,按产品对象进行统计,为核算产成品成本提供数据;月终对在产品应进行清点,按成本对象确定完工程度,为计算在产品成本提供数据。

二、对产成品要指定人员保管,建立相应的入库、出库、保管制度。做到手续完备,及时入帐。产成品入库时,按生产实际成本计价入帐;出库时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单价和总价,不准估算。月终要进行认真盘点,防止差错,做到帐实相符。

第十九条 对各种物资盘盈、盘亏的处理。盘盈的应及时调整有关帐户,并相应冲减成本;盘亏的,除合理损耗部分列入成本外,损失部分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该由企业承担的须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处理。

第二十条 结算资金的管理。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结算纪律,执行结算制度。对应付税金及法定费用,必须按期足额缴齐,不得拖欠;应收、应付款项,要认真及时办理结算、催收或支付。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坏帐和无法付出的款项(不包括各种押金),一律在企业自有资金项下处理。对逾期的包装物等各种押金应列作营业外收入。

第二十一条 货币资金的管理。企业对货币资金的收、付,应认真执行结算制度、信贷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企业必须在当地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立帐户,所发生的收、支事项,要有合法凭证,及时入帐。库存现金发生差错时,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区别情况,加以处理。对现金的损失和溢余,均在企业的自有资金项下处理。

第二十二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所有收、支事项,都必须开具或收取合法凭证,及时如数登记入帐。严禁凭白条付款;严禁开白条、不开发票或少开发票;严禁隐瞒收入、虚构成本、假报开支、编造假帐、抽逃资金、偷税漏税。

第四章 工 资 管 理

第二十三条 工资是企业成本的构成要素。是按合同或协议规定,向投资经营者、生产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所付给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四条 企业的工资形式及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标准。根据私营企业属自主雇工并由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报劳动部门备案的特点,其工资形式可以自行选定。工资的列支标准,职工工资(包括各种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可参照当地同行业、同工种国营(集体)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确定,但最多不得高于两倍;私营企业厂长(经理或董事长)的工资,可以在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十倍以内确定。在此范围内,按实际支出数列入成本或有关支出项目。其超过部分,不得在税前列支。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工资列支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

对雇用的临时工、业余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由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按上述原则确定。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建立必要的考勤、工时、产品产量等记录制度,有条件的也应实行劳动生产定额制度,据以考核、计算和支付工资,为核算成本提供确切数据。

第五章 成本及费用管理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成本及费用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经济核算制度,节约各项支出,认真执行成本开支范围,严禁乱挤、滥摊成本。

第二十七条 成本开支范围按下列规定执行一、工业企业列入成本的费用为:

(一)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运输、装卸、整理费;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

(三)在规定标准范围内应列入成本的生产和管理人员工资;

(四)在列入成本的工资(不包括副食品价格补贴)11%范围内实际支付的职工医药费、困难补助费、福利费;

(五)按列入成本的工资(不包括副食品价格补贴)2%提取的工会经费(建立了工会的企业);

(六)在列入成本的工资1.5%以内按实列支的职工教育经费;

(七)按规定允许列支的各种税金;

(八)财产保险、运输保险、特殊工种人身保险费;

(九)应列成本的排污费;

(十)产成品的包修、包换、包退费用和废品修复费以及经税务机关批准的产成品报废损失(按实际成本扣除残值或过失人赔款后的净额计列);

(十一)银行(信用社)流动资金贷款利息,及经过公证部门公证的私人借款并按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列支的利息;

(十二)销售产品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

(十三)办公费和按国家规定标准支出的差旅费、劳动保护用品费、防暑降温费、冬季采暖费以及消防费、检验(测)费、仓储费、商标注册费、展览费、契约或合同公(监)证费、法律顾问费、咨询费、专有技术使用费;

(十四)国务院及国家税务局准许列入成本的其他费用。

上列费用中的低值易耗品、冬季采暖费、专有技术使用费、劳保用品费、固定资产修理费及其他数额较大的费用,应按实际受益期在一年内分期摊入成本,数额特大的摊销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二、商业企业的下列费用开支,列入商品流通费:

(一)购进、储存、销售商品和物资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广告费,保管、养护、检验、整理、转库的费用,包装、改装或组装商品的费用和合理损耗以及税务机关批准的超定额损耗的损失;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和家俱用具摊销费;

(三)委托代购、代销、代储、代运、代办的手续费;

(四)本条第一款所列的其他有关费用。

三、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饮食服务及其他行业的成本开支范围,参照工业、商业的有关规定办理。

四、企业的生产或营业用房与生活用房划分不清的,其租金、水电费应确定比例合理分摊。

第二十八条 企业的下列费用不得列入成本:

一、应在各种专用基金列支的费用;

二、超出规定范围和标准的支出;

三、缴纳的所得税、建筑税、筵席税和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投资者或投资经营者及其他人员缴纳的个人收入调节税,企业购置的国库券、债券和股票;

四、超过核定工资标准的部分(包括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流动资金贷款罚息、赔偿金、违约金、赞助金、滞纳金、罚款等;

五、应在营业外项下列支的诉讼费、企业搬迁费和经税务机关批准的新产品试制失败损失、治理三废支出、流动资产非常损失等;

六、以前年度亏损;

七、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费用和摊派支出;

八、税务机关规定的不准列入成本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九条 企业必须按月核算成本。成本核算方法,一般可采用综合核算法,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可按产品或主要产品核算;运输企业可按营运项目或营运额(吨公里)核算;建筑安装企业可以按工程项目进度核算;商业、饮食、服务业可按经营项目核算,等等。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划清各种费用和成本的界限,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生产或经营成本与基建成本的界限等等,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核算成本。各行业成本项目的设置,由地、市税务机关规定。

第三十条 企业对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凭证、帐册、费用汇集和分配表及统计资料等,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登记、编制,并按规定期限妥加保管,不得毁损。

第六章 营业收入及盈利管理

第三十一条 私营企业的营业收入,是指工、商业企业的销售、加工、服务收入,交通运输企业的营运收入,建筑安装企业的工程及劳务收入,饮食服务及其他行业的销售、服务业务收入。

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价格政策,认真履行合同或协议,切实恪守结算纪律。对发生的营业收入,收回贷款后必须及时登记入帐。严禁以任何方式抵扣或坐支销售(营业)收入。

第三十二条 营业收入的确定。企业必须本着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视为营业收入的发生与形成:

一、发票开出;

二、产(商)品及各种货物的付出;

三、交通运输业为承运事项的结束或取得营运收入;

四、建筑安装企业为承建工程的结(决)算或收到工程及劳务款(不包括预收工程备料款);

五、饮食、服务、修理修配业,为销售或服务业务结束或收取的销售、服务收入;

六、自产的产品,不论是用于企业的基本建设、专项工程或生活福利设施等非生产项目的,也不论是商品产品还是非商品产品,均视同对外销售,应列记营业收入。

第三十三条 企业营业收入的计算期为月度。企业必须按月计算主业和附营业务的成本、税金和经营利润。销售成本应按实际成本结转,销售费用应按规定计算列支,应纳税金要按税法规定计算、申报、缴纳。

第三十四条 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是指不属于业务经营的各种收入,包括逾期包装物押金、技术转让收入、财产租赁收入,收取的各种赔偿金、违约金等收入。

第三十五条 企业的营业外支出,一般包括企业搬迁费、诉讼费、新产品试制失败损失、流动资产非常损失、治理三废支出等。

第三十六条 企业的盈利,是其生产经营的经济成果。营业收入减除营业成本和税金后的余额是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为利润总额。

第三十七条 企业利润在缴纳所得税前应分配的项目:

一、技术转让费;

二、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三、按国务院及国家税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有关项目。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据以按税法规定计算缴纳私营企业所得税。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利润总额扣除本办法允许扣除项目的税前分配的各项数额,为计税所得额。

第三十九条 企业的税后利润,应在确保生产发展前提下,按国家规定进行合理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基数,以企业缴纳所得税、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后的利润,为利润分配基数。

二、企业在分配税后利润时,用于发展生产的部分,不得少于50%。因特殊原因需要降低分配比例时,须报经税务机关批准。

第七章 专用基金管理

第四十条 企业的专用基金,是由企业内部形成及按税法规定的减免税金,且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有更新改造基金、生产发展基金等。

一、更新改造基金,是按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因灾害取得的固定资产保险赔偿金和责任人赔款以及私营煤矿按规定提取的井下维简费等。

更新改造基金的使用范围包括:机器设备的更新,房屋建筑物的重建、改扩建,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试制新产品的措施,综合利用和治理三废措施,劳动安全保护措施和零星固定资产购置等。

二、生产发展基金,是来源于税后利润分配,经税务机关批准减免的所得税和特定的减免税。国家特定减免税金应作为国家扶持基金专项核算。

生产发展基金的使用范围包括: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向外部联营单位投资,为发展生产进行基建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开发新产品及挖潜、革新改造项目支出,归还贷款,超过规定期限的弥补本企业亏损,流动资金贷款罚息以及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款支出等。

第四十一条 企业对专用基金应加强管理,要本着先提后用的原则,按规定合理使用。

第八章 歇业清理及撤出转让财产的管理

第四十二条 私营企业歇业时,一般以一个月为清理期;如果一个月清理不完时,须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方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得超过三个月。在规定期限内,必须付清雇佣人员的劳动报酬;缴清应纳税金(包括特定的减免税金而未按规定使用和未用的部分);归还银行贷款;支付法定费用;收回应收款项;偿还应付债务。

第四十三条 私营企业投资者,按规定撤出股金或生产发展基金时,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对投资者取得的货币收入和材料、商品等物资,在企业支付时必须开具撤股清单,详细登记撤出的货币量和物资名称、数量、单价、总价,由企业和撤股人共同签章并经公证机关公证,各执一份存查,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

二、对投资者取得的固定资产,应填制撤出固定资产清单详细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牌名、号码、规格、数量、单价、总价,由企业和撤股人共同签章并经公证机关公证,据以存查,并报税务机关备查。

第四十四条 私营企业投资者,将企业资产或股金转让时,应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手续和转让有关各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按时办理变更资产或股金所有权和有关的税务事项。

对转让时投资者取得的货币收入和各种物资及固定资产,应按本办法第四十三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章 财务监督及处罚

第四十五条 私营企业每年必须进行一至两次财务、纳税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报税务机关备查。

企业要随时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与监督。在税务机关进行检查时,必须如实报告和筛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和隐瞒。

第十六条 企业必须按税法规定,按期向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办理有关税务事项,如实报告财务状况和纳税情况。

第四十七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税务机关视其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可按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同时报国家税务局备案。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前言:

加强小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保证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力、增强竞争力、抵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主题也正在于此。本文将结合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供小私营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参考。

一、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私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小私营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小私营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政策的“歧视”使小私营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小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等等。

二、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投资规模小,自由资金有限,企业经营管理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员工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这是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

    1、缺乏科学性的投资能力

一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二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不大

小私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人与人的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地缘联系,对团体以外的人天然的不信任。在财务这一敏感部门,用人标准多为“家天下”的传统观念。“忠诚度”成为用人的重要标志,无血缘、乡缘关系的财务管理能人群体很难与家族势力平衡。所以,在小规模低层次的私营企业,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很难留住,财务人员大多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3、融资困难,资金不足,阻碍企业规模壮大

目前我国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第一,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小私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小私营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小私营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小私营企业融资的成本。第二,国家没有专设小私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私营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数小私营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四,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小私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4、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小私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加强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资金管理

在加强预算管理方面,财务部门应在每年年初编制资金预算计划;在资金的风险管理方面,小私营企业应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调查论证,项目评审做到科学化、专业化,尽量把预计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低程度。一般小私营企业在同城结算业务中主要以“贷记凭证”、“转账支票”为结算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贷记凭证”是一种更为安全的结算手段。资金的或有风险主要是公司为其他公司提供担保而形成的或有负债,包括贷款担保和业务担保等;在资金的日常管理方面,公司应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钱出去、货进来、货出去,钱进来,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不少小私营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3、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主要需要做到三点:首先要确定公司内部行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拥有的职权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据以确定的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明确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第三,要明确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的方式,相互之间能否形成制约关系,每一人员是否置于他人的监督之下。

对小私营企业而言,应当制定严格的帐务处理程序,使操作者有章可循。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包括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其主要内容有: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单位会计指标体系。通过以上这些制度的制定和认真执行,就可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运行。

4、积极利用internet,发展网络财务

网络财务的最显著特点是实时报告(real—time reporting),企业可以进行在线管理。网络财务的前景是诱人的,他也并不是大中企业的“专利”。小私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人才到位的前提下,发展网络财务,可更大的获得网络资源信息与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这有利于小私营企业在自由资金有限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与回报率。

四、结束语

总之,小私营企业要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重视资金的管理,真正把资金视为维护企业的生命线,讲求资金的使用效果。企业领导者应重视财务管理,懂得财物管理,抓财务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用到生产中去,实现企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使企业健康发展,从而最大化的提高经济效益,把企业规模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财务成本管理 注册会计师教材[m].2000 年版

[2] 杨桂娟. 小公司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