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腰椎 爆裂骨折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274.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尽早手术治疗可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恢复椎管内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合植骨融合术,不仅起到了早期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减少了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期的内固定松动和矫正度丢失,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腰椎爆裂骨折51例,均采用经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分期进行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1例患者,男38例,女13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5.7岁。 致伤因素:交通事故27例,高处坠落21例,重物砸伤3例。受伤部位: L119例,L221例,L39例,L42例。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12例,C级18例,D级16例,E级3例。

2术后康复训练

2.1术后早期(0-4周)

2.1.1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康复指导术后平卧24小时预防刀口血肿,同时进行双下肢向心性按摩,每次按摩5、6回,间隔5到十分钟。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双下肢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十组/日,5-10 回/组,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直腿抬高运动3次/日,3次/组,抬高角度30°逐渐增加角度和抬高时间直至抬高70°以上,以预防神经纤维粘连。术后24小时协助患者平衡翻身预防褥疮发生。截瘫患者被动完成上述训练。

2.1.2增加肌肉力量和四肢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进行四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各关节屈伸运动,如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运动。术后一周加强四肢各关节活动康复训练,如肩、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术后二周进行腹背肌静力收缩运动,如双手拉吊环做引体向上运动。上述功能锻炼均在腰椎不负重,椎体各关节不活动下进行。

2.2术后中期(5周-12周)在巩固和加强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维持脊柱、骨盆、下肢的应力负荷防止骨脱钙。方法:患者先戴腰围俯卧于床上,然后上肢支撑跪于床边慢慢退下床,起身站起。逐步进行站立平衡练习,步行练习。上床方法则采取“爬上床”的方法。

2.3术后后期(13周-1年)X线复查显示骨块达到骨融性后进行以下康复训练:

(1)腰背肌的锻炼方法:

①挺胸法:患者仰卧,用双肘支撑胸部,使腰背部悬空。

②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和双足支撑全身,使背部尽量悬空后伸;

③三点支撑法:双臂置于胸前,以头及双足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

④四点支撑法:以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

⑤背伸法:患者仰卧,抬头,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上述方法应逐步进行,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度,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

(2)功能性步行训练 方法:可做起下床进行家中活动,术后16周取下腰围进行户外活动,应避免久坐,腰部剧烈运动。截瘫患者此期逐步离床坐轮椅继续康复训练。

二、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10-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螺钉松动,主要因过早负重有关。51例患者均达良好骨性愈合,其中2例截瘫患者借助轮椅恢复部分生活自理,49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

1-2级(见表Ⅰ)。

三、讨论

腰椎骨折分为单纯压缩性骨折和爆裂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要求手术早期进行腰背肌锻炼。而爆裂性骨折由于手术相对复杂,骨性愈合时期长,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是造成植骨块移位,内固定物松动,腰背肌萎缩的主要原因。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病情的观察者,更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者,健康行为的促进者。为患者制定并指导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康复训练方案是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面履行护士职责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费俊梁,王黎明,蒋纯志,王大林.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可注射型人工治疗严重腰椎爆

裂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8,3:10•3.

[2] Marino RJ.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ds for neuroagiral classfic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5th.ed.chicago.American.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2000

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脊髓动静脉瘘也称硬膜内动静脉瘘或髓周动静脉瘘。由于正常脊髓供血动脉与脊髓引流静脉之间形成瘘口,引起动脉内压下降,静脉内压增高,从而造成正常脊髓的灌注下降,缺血而出现临床症状:(1)常引起患者慢性进行性脊髓功能障碍病如先天性 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且易与脊柱退行性病变等相混淆,MRT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一流人效应,增粗的血管可引起脊髓扭曲、移位,脊髓内可有包括出血在内的异常信号。确诊血管畸形必须做脊髓动脉造影,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我们于2010.8收治1例右胸口硬脊膜动静脉瘘,经过手术治疗,术后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职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以双下肢无力7个月”收入我科,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无力,尚可独立行走,未予治疗,后右下肢无力未见明显好转,且出现左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伴排尿困难,大便困难,长期使用开塞露,严重时要灌肠。查体示:四肢肌张力基本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4级,双上肢腱后射(++),双下肢腱反射(+-)双侧霍夫曼征阴性,病理征均阴性,胸腰椎MRI。示:胸11-腰1水们脊髓周围血管迂曲,增宽,考虑血管畸形、胸腰段脊髓及脊髓圆锥部空洞积水,行脊髓血管造影示右胸口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更正为“右胸口硬脊膜动静脉瘘”。

2 治疗与转归

患者入院后给予弥可保营养神经治疗,确认手术治疗,手术行胸口腰1经单侧斗椎板切除入路,切除髓周动静脉瘘,引流静脉的近端手术顺利,切口负压引流48小时,术后常规护理,经过术后1个月中医针灸,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右下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5级,排尿正常,于2010,9出院。

3 康复训练

按计划早期康复训练是治疗的关键,术后卧床休息,采取轴线翻身,避免胸腰部扭转,早期行肺部扩张和咳嗽练习,按摩下肢及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并发症发生,术后尽可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练,促进早期功能恢复。

3.1 中医针灸治疗,取下肢双侧穴位,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大冲针灸加电针取阳明经穴给予弥可保穴位注射。

3.2 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显著促进神经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使神经水肿消退,神经轴索和髓鞘明显再生,神经轴突生长加快,神经传导功能出现较早且恢复较快。

3.3 双下肢肌力训练。特别是左下肢肌力训练,沙袋负重,踩车,锻练强度以肌肉轻微疲劳,短时休息即可迅速消除为宜,逐渐增加耐力,整个康复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和动作难度,防止肌肉位伤和劳损。经过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患者基本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年5月第13卷第3期195

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73-03

老年人髋关节病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常导致髋关节功能的丧失。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总体生存质量,手术固然重要,但手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如果忽视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就会给病人生活带来不便,也会加速关节的老化、松动,影响手术效果。我科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6例,进行系统的术后康复训练, 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中,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55-85岁,平均67.5岁。外伤后股骨颈骨折23例,骨性关节炎8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均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病史,其中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20例,全髋关节置换26例。所有病例手术均采用髋后外侧切口,单侧关节置换。

2 手术方法

人工髋关节假体由股骨柄、球、髋臼杯和配套的内衬3部分组成。所有病例在髋关节的后外侧,作一长为8-10厘米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关节,使髋关节脱位。将变形的股骨头在颈部锯下,安装髋臼假体。准备股骨髓腔,依次安装髋臼内衬和股骨柄。缝合伤口,放置引流管2-3天。

3 康复训练

3.1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康复训练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因此,术前康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术前的康复训练有(1)增加手术耐受性及减轻疲劳的有氧运动,目的是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2)受累关节附近肌肉的力量性训练。如股四头肌锻炼、臀肌训练、髋外展肌力练习、引体向上运动训练、小腿后侧肌肉锻炼。(3)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4)学会正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5)呼吸训练,如深呼吸练习、咳嗽训练法。

3.2 术后康复训练原则 总的原则是:合理安排每日的锻炼项目和均匀分配运动量。(1)循序渐进。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从小计量开始逐渐递增,并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切口周围肿胀程度,切口引流量的多少及颜色、疼痛等)来决定增减运动量,锻炼后局部不应发生明显疼痛肿胀。(2)个体化。术后康复是因人而异的,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选择,拟订适合自己病情的康复计划并实施。

3.3 术后的康复锻炼 术后康复锻炼分可分为6个时期

3.3.1 第1时期(术后第1-3天) 此期的康复重点应以静养为主,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应采取正确的。可平卧或半卧位(30°-45°),不得取患侧卧位,两腿间放置三角枕,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必要时准备合适的防旋鞋,避免患髋过度内收、内旋、外展、外旋[3]。将患者安排至有床上拉手的病床。锻炼项目:目的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加大腿和小腿肌肉的力量。(1)下肢按摩。自患侧足背开始向心性按摩,每次10分钟,每2小时按摩1次。按摩时动作要轻柔,并注意保护伤口及周围,以避免不必要的疼痛。(2)足上勾和下踩动作练习。平卧位,保持膝关节伸直,足尽量向上勾,持该姿势5秒,然后放松10秒;继续往下踩,不能再踩时保持5秒。每隔2小时重复20次。(3)健侧下肢活动练习。术后第2天,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就可以进行健侧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屈伸运动。(4)患肢肌肉力量练习。有3种方法:①股四头肌的等张收缩练习。平躺床上,绷紧大腿肌肉,膝关节伸直,用力将膝关节向床的方向压,使用最大力气时,保持这个姿势5-10分钟,然后放松5秒,重复10次。尽量每个小时做5-10次②臀肌等张收缩练习。夹紧臀部把两边臀部收缩在一起,坚持5秒,在放松5秒。每小时5-10次③腓肠肌训练。即足上勾和下踩动作练习,重复10次为1组,每小时5-10组。

3.3.2 第2时期(术后第4-7天) 此期康复重点是加强肌肉力量练习,除继续前3天锻炼外,应增加下列练习:(1)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训练。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此时患者的疼痛会随锻炼的进行而逐渐改善,起始角度0-3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天增加5-10°[4](2)人工髋关节被动活动。术后第4天开始,方法:利用绷带,长约2米,一端套在足底,另一端握于双手,用双手的力量将下肢抬离床面,保持5-10秒,然后放下休息10秒,再重复。注意刚开始抬离床面的距离不应过大。(3)膝关节训练。患侧膝关节下垫软枕,以膝部为支点,让膝部向下用力压小腿向上抬举离床面做伸膝动作,保持10秒,缓慢放下重复10-20次。(4)坐位水平转移训练。向患侧移动时先移动患肢,使其呈外展位,再利用手支撑床,移动臀部和健肢。向健侧移动时,应先用双手支撑床,移动臀部和健肢,再移动患肢。(5)悬腿练习。利用坐位水平转移技术将患者身体向患侧外移至床边,让小腿自然垂挂于床边,使膝关节屈曲,逐渐达到90°。

3.3.3第3时期(术后第2周) 此期重点是加强患侧下肢不负重条件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肌力,增加床上自主活动能力。(1)屈髋练习。无痛范围内进行主动的患侧髋、膝关节屈伸能力锻炼,屈髋度数为45°-60°(2)继续加强床边转换训练。即卧位-坐位转移训练、坐位水平移动训练、坐位-站位转移训练。可借助助行器或拐杖。(3)患肢不负重下站立练习。患者适应从坐位向站位转移练习无任何不适后,在床边练习健侧支撑站立平衡,保持健腿能单独支撑站立5-10分钟,患肢不负重着地。

3.3.4 第4时期(术后第3周) 康复的重点是巩固以往的训练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腿逐渐恢复负重能力,加强步态训练。在前述训练项目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以下训练。(1)空踩自行车活动。患者仰卧位,患髋严格限制在90°以内。每组10次,中间休息1分钟,每小时做2-3组。(2)髋关节屈曲、后伸、前伸、外展训练。(3)步行训练。患者在陪护人员保护下,继续扶助行器或双拐在平地练习,患肢逐渐负重,扶双拐行走练习由“三点式”向“四点式”逐步过渡,术侧在术后第3周不超过20千克。

3.3.5 第5时期(术后第4-6周) 康复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第3周的治疗效果,逐渐改善患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1)下肢肌力训练。包括:股四头肌和髋外展肌力练习。(2)进一步提高步行能力。本阶段步行训练可从助行器逐渐过渡到扶拐杖。

3.3.6 第6时期(术后第7-12周) 此阶段重点是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继续练习使用双拐进行步行训练。(1)上、下楼梯练习。应遵循上楼先用健侧,下楼先用患侧的原则。(2)伸膝伸髋练习。每日3次,每次15个动作。(3)直腿抬高练习。每日3次,每次15个动作。

3.4 出院指导患者要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首先要进行下床方法指导,再练习步行。康复锻炼时应至少有一人在患者旁边给予保护,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较好地执行出院后康复计划,在从事日常家务劳动,避免重体力活及剧烈运动,减少患髋的弯曲和负重。注意做到 “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屈髋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5]。

3.5 随访指导术后1、2、3、6、12个月均来院随访,以后每年1次。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康复护理。

4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15d-19d出院,出院时伤口均愈合拆线。无一例发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对手术疗效及术后康复主观评价满意。随访6个月-12个月,均基本达到生活自理和不负重工作。

5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积极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康复锻炼能有效预防并发症[6],改善和增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机体抵抗力、恢复日常生活的协调性,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功能。同时也能有效地克服患者的依赖心理,促进心理康复。在护理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的、系统的、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效果及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严乾淑,潘燕,王容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四川医学,2006,6:61.

[2]刘建梅.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19.

[3]甘玉云.人工假体置换,翻修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24-25.

[4]薛慧琴.骨巨细胞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10.

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康复 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治疗的全部成功,良好的功能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正确、科学、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锻炼方法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疼痛为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单侧35例,双侧3例,年龄56~91岁,平均年龄68岁。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29例是外伤性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颈缺血性坏死。

1.2 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运用专科护理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护理康复训练。

1.3 结果 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行走平稳并且无行走痛后逐渐弃拐,并定期来我院复查,取得满意效果。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并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对疾病康复有一个初步认识。

2.1.2体位指导 抬高患肢,两腿之间置外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体及患足穿“丁”字鞋,向病人讲解体位的重要性,不正确的体位可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使用便盆时,应从健侧放入,臀部应抬起足够的高度,以便稳妥,并注意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动作。

2.1.3并发症的预防 指导患者利用床上的拉手进行抬臀练习,预防发生压疮;用吸管往水杯吹气进行吹气泡练习,锻炼肺功能等。

2.2术后护理

2.2.1早期被动康复 肌力的训练在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尤为重要,参与站立、步行的肌肉必须得到锻炼,以保证负重时下肢的稳定。术后当天生命体征平稳后,麻药过后可以做跖屈背伸及踝泵运动。指导家属为患者患肢行向心性按摩。指导病人行患肢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为下地行走打基础。2~3次/d, 10~30次/分钟,视病人情况而定。术后第2天进行直腿抬高。如病人未能主动抬起,护士应协助病人做被动运动。

2.2.2中期主动康复 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可做屈膝屈髋运动,屈髋应小于90°。术后第3天大多数病者往往需要协助做屈膝屈髋运动。方法:护士一手托住患者的腘窝,嘱患肢足部沿床慢慢地屈起小腿,直到患者能忍受疼痛的最大范围,之后保持5秒。然后慢慢放平患肢,反复进行。在锻炼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应休息片刻,等疼痛缓解后继续。一天3-5次,每次时间应以病人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为宜。每次协助病人做时多用鼓励语言,使他增加信心。膝关节的锻炼:在腘窝处置楔形枕,进行膝关节的主动伸曲运动。用CPM辅助锻炼时,应从小角度开始,以病人能耐受疼痛为适宜。开始速度要慢,以后每天视病人情况增加5°-10°。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术后第3天可以协助病人下地行走。术后4-5天,患者开始练习床边站立,离床前应进行体位训练,先把床头抬高30°~60°,无头晕现象再离床。首先协助患者坐起,把术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双手后撑,下床时双手扶床沿,逐渐下床。在下床过程中必须有人保护或扶用步行器以减轻患肢的负重。站立时嘱病人患肢不负重,护士应在旁边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现象,防止跌倒。当患者站立时间持续超过30分而没有不适时可以练习行走。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助行器,在行走时,注意尽量走平衡,不要着急。用助行器练习1-2周后,病人行走获得平衡感后再用拐杖。

2.3出院后期康复

因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恢复时间长,嘱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出院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须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以确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延长人工关节使用的年限。如屈身捡物,坐沙发、凳椅,蹲便等应该遵循90°原则,生活中不宜翘二郎腿,不盘腿坐,睡向健侧时必须夹一厚枕,防止患肢髋关节脱位。还应避免提重物、过早弃拐行走等任何增加患肢髋关节负荷的运动。

3 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髋部创伤、病变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数量在逐年增加,人工全髋置换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骨科治疗方法。保证关节的活动度及周围的肌肉无萎缩,才能使假体不易发生松动和脱位,可见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病人平均年龄偏大,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采用讲解、图片、书面等多种方式深入浅出进行指导。康复训练方法应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以鼓励为主。通过做好心理护理、体位指导等,特别是加强术后康复指导训练,使患者能按计划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对恢复正常自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手术效果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膝关节周围骨折;护理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各种原因造成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膝关节周围骨折常常伴随组织损伤,这就会引起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体验,传统的镇痛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如今人们的需要[1]。为探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我院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中进行护理的10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12~79岁,平均年龄38.4岁。病程1h~1d,平均为2.3h。胫骨平台骨折30例,髌骨骨折21例,股骨髁间骨折17例。均为单一闭合骨折,行手术治疗,均排除其他身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病史、生化检查以及相关体征进行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相关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内容为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普通程度心理干预、饮食之道和恢复锻炼;观察组患者此基础上给予更人性化的舒适护理。首先,在手术完成后要保持患者舒适,适当抬高患肢,采用平卧位或健侧卧位以免患肢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患者疼痛的部位可以采取冷、热敷的方法,冷敷可以促进局部麻醉效应从而减少炎性水肿,热敷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增加疼痛处血液供给。其次,保持患者生活环境的整洁,多进行沟通。与患者沟通时需要保持耐心,态度和蔼,理解患者的感受。在患者疼痛时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分散注意力。此外,用石蜡油作为媒介,定时给患者患肢进行局部按摩,通过触觉刺激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2]。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一定的放松训练,慢节奏的呼吸松弛训练也可以帮助患者抑制疼痛,在情况好转后可以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护理质量。物理护理能够获得很好的成效还需要心理疏导的辅助,舒适护理干预重视患者行为和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鼓励患者正确应对伤痛,消除恐惧心理并积极配合护理。在术后早期主动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关节活动范围(ROM)被动功能训练。方法为:术后第1~2d,1次/d,1~2 h/次,伸屈幅度为30°;第3~5d,2次/d,1~2 h/次,幅度为45°~60°;第6~8d,2次/d,2 h/次,幅度60°~75°;第9~11d,2次/d,2 h/次,幅度75°~100°;第12d以后,3次/d,3 h/次,幅度100°~130°。患者平卧,下肢伸直同时绷紧大腿;练习膝关节:先试行在窝部位垫一软圆枕,使足跟部位离开床面;患肢部分负重:先让患者在健康秤上估计力量等。充分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模拟训练。

1.3 评价标准 手术后6、12、24、72h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统计疼痛的患者数;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满意度采取百分制,80分及80分以上为满意,80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见表1,表2。

3 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所产生的急性剧痛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以及睡眠不足,从而减缓患者的康复,尤其对于同时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疼痛会刺激血压升高,引起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

在舒适护理中,辅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全身的肌肉,从而减轻疼痛。通过按摩的方法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物理刺激,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和淋巴管,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防止血管、肌肉组织的痉挛,降低周围血管的兴奋度。同时,心理上的疏导能够让患者感觉更加重视和关心,加强语言的沟通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从精神上舒缓患者的伤痛,从而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在研究调查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疼痛人数为6h88例,12h76例,24h44例,72h10例,比对照组有明显减少,除6h外,各时间疼痛人数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伤痛,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竞超,罗从风.膝关节周围骨折诊治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