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第1篇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为了保证康复项目的实施质量,中心从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康复质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康复师团队服务能力。

1. 抓职业精神培养,树立良好团队形象。大力倡导“敬业、博爱、兢业、进取”的职业精神,鼓励敢为人先,力创佳绩。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和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培养岗位责任意识。结合上门康复指导服务,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增强爱心奉献意识。强化制度引领,进一步完善了《康复中心奖惩办法》,制定了《康复中心月度爱心奉献奖励制度》,从优化服务细节入手,促进康复师职业精神的养成。

2. 抓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康复水平和质量是康复中心提高儿童参训率和有效率的重要保证。中心通过加强投入,落实举措,不断提升康复工作的能力。一方面,主动派出多名康复师外出进修。通过参加上级残联组织的孤独症、低视力、智力、肢体类康复治疗和辅具使用等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强化中心内部培训。坚持好每周五下午集中开展的业务学习制度,做到“五定”,即定教研时间、定教研地点、定专人负责、定教研主题、定学习要求;确保培训活动正常化、形式多样化、主题系列化,突出评估这一重点,强化实践意义。另外,不定期开展机构间业务活动。每年12月份与常州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3. 抓学历资质进修,提高员工素质层次。我们努力引导员工学习,通过员工工资结构规范化,并将学历和职称与工资水平挂钩,鼓励康复师参与学习进修和资质考试,并对外出学习人员主动关心,协调安排好工作。今年就先后安排4人去南京儿童医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脱产培训。目前,康复中心10名康复师中,本科5人,本科在读3人。

4. 抓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服务日常工作。我们在中心幼儿园、特校、区人医、区中医院发展近20名志愿者,对中心日常工作,尤其是开展引导式教育起到积极作用。我们注重加强志愿者管理,建立起有关档案。

“为每一位残疾儿童的明天着想,为每一个残疾儿童家庭排忧解难”,这是中心员工的共识。中心强调:“中心无闲事,事事训练人。”中心坚信:康复细节决定成败,康复质态决定口碑。

1、规范实施项目训练。中心坚持“项目训练课程化管理”。具体做到“四定”:(1)为每一位服务对象定制个性化训练计划。每一位儿童每次来中心至少参加4个以上项目的训练,确保上下午都能接受训练。(2)为所有项目定好训练时间。(3)为每一位参训儿童定好参训课表。(4)为每一个项目训练定好阶段目标。目标上墙,家长人手一份。

2、着力抓好机构训练。务实做好现状评估,将新进中心的儿童现状录好视频保存,坚持由负责儿童康复的各位老师集体评估,认真制定个性康复训练计划,积极开展项目训练,定期留下训练视频,定期进行训前训后对比达标检测,适时调整训练计划,坚持儿童家长参与训练,年末聘请专家规范认真开展评估。

3、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千里行”活动。对全区各乡镇确有困难不能来康复中心参训的儿童,中心坚持常态指导,上门回访服务。从2012年起,中心一直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千里行”活动,利用暑假和寒假时间将康复师分成几组下乡上门回访指导。在回访前,康复师做到先电话联系家长,告之上门回访时间。在回访中,请各镇康复室人员陪同中心康复师深入村组,上门入户,了解儿童康复实际情况,对照其具体现状,制订相应的家庭康复计划,发放相应康复器材,现场指导家庭康复器材的安全使用。平时要求镇康复室人员定期上门指导,康复师电话随访,每月电信发送相应的康复知识和训练计划,指导家庭训练,实施阶段评估,进行宣传沟通。此举既让有实际困难的儿童正常享受免费的康复服务,又积极宣传了康复训练的理念和知识,更树立了良好残联工作者形象。今年对家庭康复的72名残儿采取一年两次以上的上门指导、回访慰问方式,共发放慰问金近20万元。

4、搭建康复网站信息互动平台。为了让康复中心的服务伴随残疾儿童身边,中心投入近12万元,建起了康复中心网站及“康复服务信息平台”,向近100儿童家庭每户免费发放一部手机,给予200元话费补贴,享受集团内免费通话。经常与残疾儿童家长进行信息、通话联系,提供了宣传、沟通、咨询、指导等服务。今年康复中心发送给家长的各类信息有百余条。免费给76位家康残儿配备了平板电脑,为他们缴纳网络费,让家康残儿及其家长网上自由获取我中心康复训练情况,更好地进行远程家长培训及互动。

5、编制《康复课程流程》手册。智力组、肢体组、感统室、OT室老师各自整理形成自己的康复课程流程,认真梳理,形成文字内容,说出每天八节康复课程操作流程等,进一步提升康复项目训练规范化程度。

6、注重提供便民服务,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为解决儿童家长电瓶车充电问题,提供了50个电瓶车充电插座,还免费提供四季校服、理发券、洗澡券、午餐、茶水、上下午副餐、针线包及简易药箱等,做到一切从残儿及家长的角度考虑,一手抓康复训练,一手抓便民服务,让残儿及家长感受到“家”的温暖。对在机构康复训练的残儿,每年为他们办理免费意外伤害保险,最大保额3万元;每月补助100元,今年共补助了139名在各类康复机构康复训练的残儿,共发放补助金166800元。同时实施临时救助,全区共实施救助10人次,共发放慰问金1万余元。

7、加强残儿安全保护管理,确保无责任事故。儿童安全保护重于泰山,区康复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成立安全督导小组,实行专人负责,并签定责任状。充分利用每周五学习、每月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教育;语言康复;内容;手段;原则

相关数据表明,截止到2005年12月份,我国14岁以下的残疾儿童数量达到了387万人之多,占到了我国全体残疾人总数的5%。相关研究表明,语言发育迟缓、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缓、听力残疾以及自闭症等类型的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语言障碍等问题。人们应该如何对特殊儿童语言障碍进行矫治,并且培养特殊儿童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更好地将特殊儿童语言潜能开发出来,这些都成为了语言治疗人员以及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面对的困难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下面,笔者就试论特殊儿童语言康复的内容与手段。

一、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特殊儿童前语言能力训练

所谓的前语言时期语言能力训练就是指特殊儿童能够说出的第一个具有意义的单词前时期。在前语言时期中,特殊儿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儿童大多数已在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刺激,并且为自己学习语言做准备工作。这一阶段中,实施语言康复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特殊儿童积累一些语音表象,发展特殊儿童语言学习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因此,实施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诱导特殊儿童进行无意识交流,训练特殊儿童通过不同音长、音强以及音调的哭叫声来表达儿童生理的需求以及儿童的情感,培养儿童听觉的敏感度,使儿童能够对语言产生一定的敏感性,引导儿童能够发出一些单音节,鼓励其逐渐发出一些连续音节,培养特殊儿童交际的倾向,并且使其能够理解和表达一些具体概念词。

(二)特殊儿童词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

伴随着特殊儿童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特殊儿童开始有意识和有能力学习一些常用的词汇,并且开始使用语言来和外界进行互动。在这一阶段中实施特殊语言训练的目的就在于能够使特殊儿童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将他们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转变成为简单语言符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词语。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工作人员还要通过实施词汇训练来帮助特殊儿童扩大其自身的词汇量,加深特殊儿童对于词汇和词义的理解。

(三)特殊儿童词组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

特殊儿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语言发展阶段的时候,他们就会将词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使用。因为词组具有很强的语法规则,习得词组结构就表示他们已经能够掌握一些语义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标志儿童语言发展步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实施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将词组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

二、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手段

(一)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传统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够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生动有趣以及立体形象的语言训练材料,并且能够把成分替代、反复强化以及预言示范等等特殊儿童语言教育手段通过计算机的程序来实施,这也就从本质上强化了传统的特殊儿童语言训练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手段实施。与此同时,要求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必须要成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活动,要求特殊教育人员实施全程的指导。原因就在于,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必须要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来实现。

(二)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认知进行拓展

人类表达客观世界最为重要的渠道和手段就是语言,但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前提就是认识,认知思维是所有语言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在进行语言训练内容设计以及语言训练方法选择的过程中,都必须要综合考虑特殊儿童认知的能力,根据其认知能力来选择一种特殊儿童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而达到的康复训练目标。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工作者还要巧妙并且充分地利用各种手段来强化特殊儿童对于语法规则以及词语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在理解这一基础之上,儿童才能够在不同情境里面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句子或者词语。

(三)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生活实际

实施语言康复训练最终的目的就在于使特殊儿童能够充分运用语言,因此,在实施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那些特殊儿童生活过程中需要的语言;在选择语言康复训练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将特殊儿童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词语、词组以及句子作为重点的训练内容;在选择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方法的时候,必须要选择那些贴近特殊儿童生活的场景来实施训练,并且要将学校资源以及家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对特殊儿童语言康复效果评估过程中,同样要尽可能的对儿童运用日常语言的能力进行评价。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特殊儿童前语言能力训练、特殊儿童词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以及特殊儿童词组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内容,接着又从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传统方法、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认知拓展以及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生活实际这三个方面探讨了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手段。

参考文献: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第3篇

智力障碍(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又称智力落后、精神发育迟滞等。根据2010 年美国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AAIDD) 的最新定义: 智力障碍是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一般发生于18 岁之前。智障儿童,通常指年龄不满18 周岁,智力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显著障碍的儿童。针对这一群体,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干预训练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探索改善智障儿童智力发展和适应性行为的干预方式至关重要。随着对智障儿童干预训练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融合多媒体环境的人机交互技术逐渐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Ramdoss等发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干预为提高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技能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研究指出,数字化游戏学习在智障儿童和相关感官障碍患者的核心功能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纷纷注意到了这种人机交互模式在康复医疗界的巨大潜力,于是,在更高层次的人机交互理念和康复需求下,基于Kinect 体感游戏应运而生。体感游戏( Motion Sensing Games) ,以动作感应控制技术为核心,通过惯性感测、光学感测、惯性与光学联合感测三大原理,实现对人体的动作、声音和手势等操作的辨别和解析,是一种全身互动的电子游戏。体感游戏的使用必须借助体感设备。Kinect 作为体感外设,通过3D 体感摄像机,能够捕捉人体的即时动态。不同于鼠标、键盘操作的传统人机交互界面,体感游戏可以直接用肢体动作控制游戏输入,无需任何手持设备,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互动。当前,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主要仍以康复治疗师( PT /OT /ST) 和特殊教育教师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但治疗过程中由重复性练习导致的学习动机缺乏、长期康复治疗产生的高额费用等问题愈发突出。而基于Kinect 技术的体感游戏凭借独特的优势,克服了传统器械设备的弊端,摆脱了场地、时间和专业人员的限制,已被证明应用于康复医疗中的可行性,尤其以认知和运动康复效果最为明显。

将体感游戏运用于智障儿童的干预训练,主要源于智障儿童在认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智障儿童的注意力难以有效地集中和维持,但对感兴趣的刺激会呈现主动的注意。多感官的刺激可以促使智障儿童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效果,也调动儿童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智力障碍儿童会伴有语言障碍,导致沟通交流能力发展滞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认知能力和语言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生动的多媒体环境与语言训练结合,可以对儿童的语言表达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还有研究发现,智障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其智力、运动知觉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发展密切相关,且运动能力训练的越好,越有助于智障儿童大脑机能和适应性能力的提高,因此,有针对性的运动__能力训练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此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许多研究均表明,游戏化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还能够发挥游戏有效的补偿缺陷功能,挖掘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潜能。可见,适当的将游戏融入智障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干预训练能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际上已有不少学者集中探讨了体感游戏在智障儿童干预中的应用,如思维能力、移动能力,而国内类似研究较少。本研究自主研发的体感游戏将康复理论和理念融入到游戏中,儿童可通过针对性的游戏,在体验欢愉感的同时,逐步完成相应的治疗和训练。它与普通的体感游戏不同,是根据智障儿童的能力水平设计,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可预测和可控的环境。此外,智障儿童的智能低下,直接导致他们在认知和适应性行为上存在严重的障碍,如记忆力受损,储存信息时存在困难。而且智障儿童在体重、身高和骨骼成熟和肢体动作技能的发展上较晚,障碍程度越重,身体协调等方面受到的影响也越大。在自主研发的体感游戏中,基于动作肢体感应,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障碍程度选择游戏难易程度,进行智力和动作的训练,这些都为智障儿童认知和运动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创造了条件。因此,本研究力求验证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的干预效果,为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提供一种新思路,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移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6 个特殊教育学校中符合DSM - V、临床诊断为智力障碍的儿童。由于随机分配后,对照组样本有部分儿童因数据不全或不配合原因退出实验,最后参与研究的人数共187 名智障儿童,实验组112 名,对照组75 名,年龄3- 18 岁。实验组儿童中,轻度智力障碍27 人,中度智力障碍67 人,重度智力障碍18 人。对照组中,轻度智力障碍20 人,中度智力障碍39 人,重度智力障碍16人。两组被试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感游戏干预。经检验,两组被试的障碍程度、年龄和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所有儿童均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和独立行走能力,排除具有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

2. 2 研究方法

2. 2. 1 干预工具

本研究中采用的体感游戏( 即康复游戏训练系统,V1. 0) ,由研究者针对智障儿童的不同需求自主研发,包含绚丽多彩的画面和生动的语音提示及游戏声效,可以提高儿童参与训练的兴趣。康复训练员可以根据某个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借助Kinect 技术选择合适的游戏项目进行康复训练。体感游戏有五类康复程序,分别为智力康复程序、上肢康复程序、下肢康复程序、休闲保健程序和基本知觉与认知程序。每类含2 - 5 个小游戏。

智力康复程序主要用于智力康复,主要涉及记忆和分类等不同的认知过程,个体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游戏进行较为全面的康复。基本知觉与认知程序主要涉及形状知觉、推理以及数字、文字等方面的学习,用于训练认知与知觉。上肢和下肢康复程序涉及手臂、肩关节和手指等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康复以及下肢肌力、平衡和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康复。休闲保健程序为一种综合的康复训练,主要在提供娱乐活动的同时,帮助儿童从认知和动作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康复。这五个训练类别涉及到智力、认知、记忆和动作技能等不同领域,各有训练的侧重点,但是每个训练类别的康复内容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交叉的。康复游戏训练系统是较为全面、综合的康复训练工具。

2. 2. 2 评估工具

采用Wendy 等出版的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 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PEDI) ,该量表适用于6 个月至7. 5 岁的儿童及能力水平低于7.5 岁的儿童或青少年。其中,功能性活动部分用于反映儿童当前功能性技能水平,共177 项,其中日常功能58 项,移动能力54 项,交流能力65 项,按0 或1计分。该量表能有效检测儿童各区域的功能障碍,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3 实验设计

分别以被试在PEDI 量表中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采用2( 方式: 前测、后测) 2( 组别: 实验组、对照组) 实验设计。

2. 4 实验过程

首先,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其次,根据评定结果制定训练计划,在治疗师的协助下对实验组儿童进行干预,整个干预周期为8周,每周1 次,每次30 分钟,对照组不接受干预。最后,体感游戏干预结束后,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后测。

2. 5 数据收集

采用SPSS 20. 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将两组被试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中测得的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三个维度的分数作为评估智障儿童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指标,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前测的独立样本t 检验得出,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P 值分别为0. 12、0. 14、0. 40,前测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3. 1 日常功能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在日常功能上,前后测的主效应显著,且前后测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体感游戏的干预后,在日常功能中,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 F( 1, 185) = 255. 12,p 0. 01) ,后测大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F( 1, 185) = 2. 82,p 0.05) 。3. 2 移动能力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在移动能力上,前后测的主效应显著,且前后测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进 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在移动能力中,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 F( 1, 185) =123. 88,p 0. 01) ,对照组前后测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F( 1, 185) =0. 74,p 0. 05) 。

3. 3 交流能力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在交流能力上,前后测的主效应显著,且前后测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在交流能力中,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 F( 1, 185) = 255. 40,p 0. 01) ,后测大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F( 1, 185) =7. 76,p 0. 01) 。

4 讨论

本研究探索了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的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干预效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体感游戏的干预,实验组儿童的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均有显著提高,提示了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4. 1 体感游戏提升智障儿童的日常功能

日常功能是个体生存和参与其他社会活动的重要前提。智障儿童存在社会适应性行为的缺陷,虽然他们的社会适应水平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包括自理能力、日常技能明显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体感游戏的干预训练后,智障儿童的日常功能有所提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Beltramone 等和Cecilia 等研究也指出,体感游戏可以有效提高智障儿童的日常功能。

一方面是因为,体感游戏中带有的动画和音效为智障儿童带来视听觉的多感官刺激,这种双重感觉通道增强了他们识记物品的效果。另一方面,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日常功能的提高。因此,在本研究中,基本知觉与认知程序和智力康复程序的应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从而促进日常能力的提高。

4. 2 体感游戏提升智障儿童的移动能力

由于智力障碍的发病同时会伴有躯体疾病的症状,在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中,肢体康复同样被列为干预训练的主要内容。在体感游戏中,上肢和下肢康复程序基于Kinect 的动作交互技术和游戏展现的模式,允许用户在训练过程中完成一个或同时做出多个动作,逐步提升动作协调性和灵活度。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上下肢康复训练游戏的干预,实验组儿童的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均有提高。在Wu 等的研究中,三名智障学生接受每周3 次、每次50 分钟、长达半年的体感游戏干预,结果表明,体感游戏显著改善了他们身体的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可作为日后智障学生体育教学的一种选择。Altanis等采用体感游戏项目中的行走游戏( Walks game) ,要求两名被试通过控制体感游戏中的人物,作出水平、垂直和斜角的运动动作。实验结果同样表明,用体感游戏训练这两名儿童的移动能力,均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且她们动作的反应速度要快于日常训练。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结果基本类似,表明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移动能力的干预效果显著。Barnett 等采用对照组与干预组前后测,对95 名儿童进行为期六周的实验后发现,儿童的运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但实验组与干预组在提高程度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认为体感游戏的使用不一定能真正提高儿童的运动技能,它可能只是起到了引导儿童运动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与该研究不一致,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作进一步探讨。

此 外,本研究还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在运用体感游戏进行肢体训练后,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均有明显上升的同时,这些儿童在刷牙、洗脸、系扣子和使用餐具等日常活动的表现都有较为明显的进步,这提示,动作能力的提高可能改善了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了其日常活动能力,促使其日常功能表现较好。

4. 3 体感游戏提升智障儿童的交流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智障儿童接受体感游戏干预后,交流能力有显著提高。已有研究认为,智障儿童交流能力的提高与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积极反馈有关。一旦被试分散了注意力,游戏会通过播放一些语音、动画或改变颜色提醒儿童继续努力,这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反馈,刺激被试语言的表达。在本研究中,体感游戏对实验组儿童交流能力的促进,可能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 1) 在实验中,要求智障儿童对物品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要跟随电脑读出物品的名称,这可能就促进了他们表达性言语的产生; ( 2) 看护者在此过程中积极引导儿童的发音,这可能也促进了智障儿童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 ( 3) 游戏极大地调动了被试的积极性,这也使其更愿意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本研究与前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交流能力的干预效果较好。

4. 4 体感游戏对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影响

智障儿童的智能发育落后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社交等多个方面,现有研究表明,从运动、语言发育训练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等综合干预对智障儿童智力的发展效果更好。本研究的体感游戏能有效提高实验组智障儿童智力的主要原因首先可能是基于动作肢体的运动技能训练。儿童在完成游戏指令发出的相应动作时需要运用身体多处功能的协调发挥才得以实现。本研究的实验组儿童在使用体感游戏后运动技能得到了提高,这与Vogt 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且报告认为适当的运动很可能刺激了儿童大脑的相关区域,与智障儿童脑部功能的改善有关。其次,语言发育对智障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语言的发展训练也是一种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从研究中发现,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后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有所上升,可能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水平,从而挖掘了智障儿童潜在的智力。最后,游戏从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个解决问题的任务,涉及到使用者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中统计得到,智障儿童最多使用的游戏类别为基本知觉与认知康复程序,占28%,其次为上下肢康复程序,所占比例都为27%。另外,使用智力康复程序的频率为12%,最少使用休闲保健程度,为6%。提示了智力康复程序可能对智障儿童而言仍具有挑战性,造成使用率并不高。再则,研究发现此款体感游戏使儿童不再抗拒康复训练,调动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做到了促进智障儿童智能发育的相关训练。但,体感游戏是否能维持智障儿童提高后的智力水平还有待后续的深入研究。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瘫;医教结合;粗大运动;站立能力;走跑跳能力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3.098

Influence of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on standing, walking, running and jumping ability of school age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FENG Gao-qi, ZHU Zhong-liang, ZHOU Ming-juan, et al. Shanghai City Qingfu District Zhujiajiao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on standing, walking, running and jumping ability of school age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 A total of 48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group, with 24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two groups all received education plan made by school special-education teachers, subject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 assessment scale, and th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medical rehabilitation means by rehabilitation doctor for training. The therapist guided parents for family training in the rest of the time, and both groups had 6 months course of treatment. Gross moto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was assessed by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88) with blinded evaluation. Results After training,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group had standing ability by GMFM-88 as (32.85±3.80) points, walking, running and jumping ability by GMFM-88 as (52.62±10.04) points, and total GMFM-88 score as (85.47±11.49) point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29.52±6.83), (41.88±15.1) and (71.40±16.91) points.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Gross motor; Standing ability; Walking, running and jumping ability

脑瘫患儿由于脑组织的损伤, 导致患儿肌力、肌张力、运动姿势的异常, 包括大运动发育的异常和精细动作的发育异常, 运动的异常直接影响患儿将来的活动。对这些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受到损伤的患儿来说, 康复进行得愈早, 康复效果愈好, 因此患儿早期发育的评估至关重要[1-3]。医教结合旨在采用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 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 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 开发其潜能, 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4, 5]。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学龄脑瘫儿童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的康复效果, 探讨合适的医教结合方法, 提出医教结合的工作模式, 形成了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的新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青浦区辅读学校和朱家角小学就读的诊断为脑瘫儿童, 年龄6~15岁。

入组标准:选取诊断标准均符合2007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6]。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智力障碍者;②合并有严重听视觉障碍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脏等其他疾病;④其他影响运动功能的发育畸形或残疾不宜进行医教结合康复者。研究中共纳入48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医教结合组, 每组24例。医教结合组中男15例(62.50%), 女9例(37.50%), 平均年龄(12.04±2.63)岁;对照组男14例(41.67%), 女10例(58.33%), 平均年龄(12.73±2.6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入选的脑瘫患儿由学校组织召开关于开展医教结合工作座谈会, 会上向患儿家长解释医教结合的方法、方式, 了解家长的诉求, 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帮助家长树立信心, 争取家长的配合, 在家长充分了解本方案的前提下签订脑瘫儿童医教结合知情同意书。以盲法评估48例患儿干预前后GMFM-88评分。

1. 2. 1 评估方法和标准 评估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康复医生进行。评价环境为安静、独立、无干扰、采光较好的房间, 患儿穿衣1~2层, 在不违反评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有父母或监护人配合看护, 测试前进行交谈, 情绪较好时进行, 鼓励患儿发挥出最佳水平。GMFM-88量表共88项[7],

分5个功能区, 每项4级评分, 评分结果计算方法为:总百分比=每个功能区的得分与各自总分相除后乘以100%之和再除以5。

1. 2. 2 干预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学校接受特教老师依据教育评估量表评估情况制定教育计划进行, 医教结合组在采用特殊教育基础上增加医学康复手段进行训练。根据每个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初评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个体训练计划, 给予个体化的训练。以指导正确姿势、抑制异常肌张力增高、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诱导并建立正常运动模式、维持正常关节活动度、防止挛缩畸形、增强肌力和平衡能力等为原则。训练计划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低难度训练:包括头控制、翻身、俯卧位支撑、俯爬、坐位保持及平衡、手膝位保持、爬行等重心较低的活动项目;中等难度训练包括膝立位保持, 单膝立位、跪行、站立、位置转移等训练;高难度训练包括立位平衡、独立或辅助下步行、实用性步行、上下楼梯等训练。训练5次/周, 40 min/次, 其余时间由治疗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训练, 设定6个月为1个疗程。

1. 2. 3 家庭康复指导 指导家长家庭训练就患儿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进食、入厕、入浴、等项目动作的训练及姿势管理贯穿于患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家庭训练。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站立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GMFM-88中脑瘫儿站立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对照组GMFM-88中脑瘫儿站立能力得分高于训练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医教结合组GMFM-88中脑瘫儿站立能力得分高于训练前, 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训练前后走、跑、跳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GMFM-88中脑瘫儿走、跑、跳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对照组GMFM-88中脑瘫儿走、跑、跳能力得分高于训练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医教结合组GMFM-88中脑瘫儿走、跑、跳能力得分高于训练前, 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训练前后粗大运动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GMFM-88中脑瘫儿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后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对照组GMFM-88中脑瘫儿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医教结合组GMFM-88中脑瘫儿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 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 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认知、言语和生活自理能力, 使患儿能够在所处的环境中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积极的参与自己的生活, 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活质量, 争取达到生活自理, 最终回归社会, 因此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 仅靠单一的康复模式显然不能解Q患儿今后的问题, 所以现代脑瘫的康复已演变为躯体、心里、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康复工程[8-10]。国内外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脑瘫患儿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水平主要受主体运动能力、智力、脑瘫类型、疼痛、疲乏、心理等的影响[11, 12]。康复模式是在康复环境基础上, 对康复方法的选择、康复过程的实施以及护理和照料的人员等所构成的康复类型及其运行机制的理论概括[13], 是康复手段与康复环境的有机结合。

“医教结合”旨在采用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 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 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 开发其潜能, 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4]。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中, 医学康复是主导, 教育康复是基础[15]。

GMFM-88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常用的评价脑瘫运动功能康复疗效评估表, 在国外已被广泛使用, 国内外均有很多学者对该评估表进行研究,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6-18], GMFM-88的结构效度是建立在对脑瘫患儿GMFM随时间而改变的反应度基础上, 刘鹏等[16]通过对31例脑瘫和17例正常儿童进行GMFM-88的结构效度验证, 认为GMFM-88具有良好的效度, 能客观、定量的反应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中也采用了GMFM-88的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对照组脑瘫儿站立、走跑跳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教结合组脑瘫儿站立能力、走跑跳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医教结合组脑瘫儿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医教结合综合的康复模式, 使医疗、教育、家庭始终贯穿于康复过程, 保证了脑瘫患儿在运动功能、心理、教育、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得到同步提高。因此, 在我国脑瘫儿童康复未来的发展中, 推行综合康复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阳伟红, 王跑球, 杨永, 等.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中精细动作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中的有效性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4):357-359.

[2] 黄金华, 吴建贤, 王静, 等.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 30(2):105-108.

[3] 李林. 教育康复对学龄脑瘫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初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0):999-1000.

[4] 王鹏, 张玲敏. 学龄前脑瘫儿童医学康复并教育康复的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8):287.

[5] 李晓娟, 王辉. 脑瘫学生教育康复支持系统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10(4):31-35.

[6]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志, 2007, 29(5):309.

[7] 史惟, 陈冬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7):550-552.

[8] 史晓杰, 郭新志, 郝青英, 等. 脑性瘫痪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山西医药杂志, 2014(13):1535-1537.

[9] 丰利, 阿依夏木・阿布都力木. 脑瘫患儿术后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中国伤残医学, 2014(4):191-192.

[10] 赵斌, 高晶, 薛晶晶. 109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体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6):76-77.

[11] 陈怡澎. 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初步修订及应用. 新乡医学院, 2015.

[12] Colver AF, Dickinson HO. Study protocol: Determinants of particip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adolesc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a longitudinal study (SPARCLE2). BMC Public Health, 2010, 10(1):1-10.

[13] 吴炳义, 董征, 司瑜, 等. 基于不同康复环境下的小儿脑瘫康复模式的理论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17):78.

[14] 冯高起.指导医生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践中工作模式的探索. 医学前沿, 2013, 32(3):76-77.

[15] 吴卫红.脑瘫儿童特殊教育的方式:引导式教育.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 9(5):259-260.

[16] 刘鹏, 黄东锋, 江沁, 等.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的标准化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9(3):170-173.

[17] 史惟, 李惠, 杨红, 等. 小于3岁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29(2):107-111.

[18] 史惟, 王素娟, 詈欤 等. 中文版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6, 1(2):122-129.

儿童康复训练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

引言

康复是指为让残障人士重返社会而做的各项综合、协调他们的各项能力,适应社会。我们应该努力促进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全面发展的主旨,将发展教育的深度达到。在进行特殊教育时一定要将其生活改变,将其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提高生存能力。在进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时,我们应该将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每一段教学中。下文是对语言康复训练过程的简单介绍。

一、语言康复训练过程

与人交流使我们了解朋友、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智障儿童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正常儿童相比较弱,他们无法正常的和人交流,我们要在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其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进行特殊教育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分别为:改变教材编排顺序、增加授课内容、明确教学模式。所谓改变教材编排顺序指的是将教材分为两大块,分别是汉语拼音教学和看图学词两种,这样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征,让他们更能掌握基础知识。指在探究阶段对授课顺序做出调整还是有所欠缺,我们还需要增加授课内容,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掌握不送气和送气的特点,建立正确的发音方式,以此来达到帮助儿童强化音位掌握效果的程度。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特殊的情况,将其运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为他们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确教学模式,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在单个音位掌握的前提之下,将易混淆的声母分开学习,以防他们出现错误,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很多训练,让儿童能将不同情况下声母的构音掌握清楚,更好的学习。

二、在进行康复训教学时要及时反思

1、教学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培训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的培训,为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作出一份系统和科学的知识支柱。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为康复教育的全面展现做出方案,系统的知识、全面的体系会让儿童的学习更加轻松,也能让课堂压力减小。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教师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知识。2、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例如授课之外,还需要充当一些其他角色,例如在一些儿童无法掌握好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时,教师就需要充当医生的角色,为孩子们找一些辅助工具,帮助孩子进行治疗,为他们建立良好、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3、学龄段孩子的个别化语言康复需要及时跟上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的媒介,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唇能不能完成圆展运动、听力补偿的效果、咬肌肌力不够等情况,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个别化康复方案,将儿童的语言康复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在教育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尤其是智障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系,不能忽视他们的感觉。4、学龄段孩子的家庭康复不容忽视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在学习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间只有8小时,所以我们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并且孩子在进行语言康复教育时对人的依赖性很强,家长需要在放学时间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提醒和督促。回到家之后,孩子的依靠对象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应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学校训练结束之后回家也能将自己的语言水平提高,巩固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成果。5、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对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待学习开展的语言训练工作需要尽职尽责,还需要将孩子的康复情况向家长反馈。作为一名家长,除了将孩子送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之外,还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工作。同时帮助孩子树立康复的信心。毕竟儿童的语言康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心。

三、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策略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家政、劳动技术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康复教育,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将其自信心提高。其次在文化课程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儿童在语言学习上还缺乏一定的积极态度,我们需要将学习融入到他感兴趣的事物中,让其在快乐中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我们要树立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榜样,久而久之让其他同学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语言康复训练教学也很有帮助。

四、结束语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上涨,科技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的教学有了更多的关注,智障孩子的语言康复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并且还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对其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关爱、家长的督促、教师的复杂缺一不可。如今,智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不断的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提高到另一层面,为我国实现强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郑海颉.无语言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9):61-62.

[2]刘欢.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13,(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