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音乐旋律特点

古典音乐旋律特点

古典音乐旋律特点

古典音乐旋律特点范文第1篇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分析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概念

    中国古典音乐是众多音乐形式中的一种音乐类别。中国古代的音阶分为:宫、商、角、变微、徽、羽、变宫,称为七声音阶,就是现代音乐中的C、D、E、F、G、A、B。七声音阶通常以雅乐和燕乐作为主要载体。通常在宫廷的祭祀活动或者朝会仪礼中会采用雅乐。雅乐起源于我国周代,起初用于祭祀天地、祭祀祖先、宫廷朝会、军事大典等。燕乐指的是在中国隋唐时期到宋朝时期的宫廷宴请所用的歌舞音乐,具有很强的娱乐欣赏性,又称宴乐。宴乐由声乐、舞蹈、百戏、器乐等几种音乐形式组成,其中舞蹈、歌唱音乐在隋唐时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燕乐中的乐器有箜篌、方响、筚篥、羯鼓、琵琶、笙、笛等。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中国传统古典音乐通常具有抽象、深邃和虚幻的特点,可以使人体悟到真实的高山流水、山竹花鸟,随着缓缓的音乐应运而生,通过这种深邃的音乐可以将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显现在人的眼前。那种说不清、道不尽的唯美感觉,就是中国古典音乐所崇尚的一种淡泊、典雅、含蓄、委婉之美,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独具之美。中国古典音乐注重的是心灵和心理上的感觉,就是通过音乐将生命的体验和领悟表现出来,最能体现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生命意蕴。中国古典音乐,无论是在心灵上亦或是在感情上,所崇尚的都是一种同大自然的交织相应,显现的都是诗情画意般美的意境。

    中国古典音乐注重对情感的反映,通过乐曲可以使听众得到一种主观上的感受,通过乐曲也能够展现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人类情感世界。中国古典音乐通过作曲者对情感的捕捉,再配上旋律、声调、词、曲等综合形式,把作品呈现出来。中国古典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声调、词曲等元素的变化展现作品的内涵意境所在。中国古典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使听众在听觉和感官上得到一种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的意境感受。

    二、钢琴演奏的分析

    (一)钢琴乐器的表现力

    钢琴是众多西方乐器中演奏的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乐器之一,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演奏起来非常引人入胜。没有任何一种乐器,可以独自将宏大的气势表现得丰富多彩、绚丽辉煌。钢琴的音域很广,可以达到6到7个八度,通过力度由弱到强的变化,表现多彩的变化,足以同一支交响乐队相媲美,钢琴演奏者可以独自一人通过钢琴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作品,塑造一场生动的画面。

    (二)钢琴演奏的音色特点

    在数以百计的音乐弹奏中,钢琴演奏具有其独特的美学效应和发音特色。钢琴具有独特的如歌般的清脆悦耳的灵透的音色,可以将演奏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钢琴的演奏,要求必须具有纯熟的弹奏技艺,加上演奏者对于音乐深层内涵的理解。钢琴演奏出的音色时而优美甜蜜,时而咆哮愤怒,时而微微细语,时而奔腾豪放,其音色的变化具有极为广阔的空间和延展性。钢琴所独具的音色之美,是其他乐器无法比拟和仿效的。

    三、中国古典音乐同钢琴演奏结合所产生的美学效应

    通过中国古典音乐同西方乐器钢琴的结合就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中国钢琴古典音乐。中国钢琴古典音乐同以往所说的单独钢琴音乐不同,同单独的中国古典音乐也不同,它是一种通过钢琴所演奏出的中国古典音乐,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艺术表现手法,是一种东西方的艺术相互结合所产生的结晶。中国古典钢琴音乐演奏具有极强的复杂性,演奏者除了要对音乐深入理解,还要在演奏时极为投入,把握和领会中国古典音乐真正的灵魂及内涵。只有把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发音极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弹奏出极具中国神韵和静雅风格的中国古典钢琴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同西方的音乐,在情感和意境表达、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都有很大区别,中国古典音乐追求的是“神”“韵”“意”的传达和表现,音乐所要展现的是意境和内涵。通过与钢琴的结合,能够很好地弥补中国乐器所演绎的不足,更好地将中国古典音乐通过钢琴的音色表现出来,完美地展现出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

    (一)对于意境美的表达

    钢琴具有极为立体化的音色,可以将中国古典乐曲的意境很好地诠释出来。在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中,无法找到纯粹的写实之物,大多是用来歌咏和抒情之作,无论是借景抒情还是借情叙景,都是一种在心理上的感情抒发。下面笔者以几首作品为例,对中国古典音乐用钢琴弹奏表达意境美做更深入的分析。

    1.由王建中改编的现代钢琴曲代表作《梅花三弄》通过改编之后,使人们可以透过音乐感受到梅花的时而动态、时而静态的美,并且可以感受到通过傲骨之梅所创造出的意境,从而更加深刻地表达出作者高洁冷峻的情操。改编后的《梅花三弄》不仅再度发挥了原创的艺术之美,并且在原作旋律的基础上,更好地诠释了原作的精神内涵。

    2.由陈培勋改编的现代钢琴曲之作《流水》,改编之后,使这首作品更加凸显出作品所要展现的流水之动态和人类同自然界之间相互依赖的意境。听众可以通过钢琴弹奏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流水潺潺的小溪和波涛彭湃的江河,正是作曲者所要抒发的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3.由黎英海改编的现代钢琴曲《阳关三叠》,通过改编之后,成为一首三段式结构的重奏曲。这首改编曲既保留了原作唐代琴歌的音乐特色,又加入了钢琴的特色,融入了一些不同类型的音色,使作品更加丰富,使人能够感觉到更多的层次感,作品改编后,非但没有失去古曲的特色,还增添了音乐的充实感,使旋律线条的音乐更能适应现代钢琴的演奏。

    由以上几首古曲改编后的代表作来看,在旋律和音调上仍然具有传统音乐的古朴特点,又在旋律和音调上做了新的创造和发展,使作品不仅能适应现代钢琴的演奏,更创造出了一种深邃久远与现代派融合的意境,彰显了古典音乐的古雅内涵,又使乐曲显得更加余韵无穷。

    (二)对于情感美的传递

    通过钢琴演奏出的中国古典音乐可以更生动地传递出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之美,透过音乐的聆听仿佛能感受到作曲者在向人们描述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无论何种艺术作品都有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附着在作品里,听众能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感悟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欢乐或是悲伤、幸福或是忧郁,都能够在享受乐曲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

    1.感受乐曲美妙情感

    对于乐曲美妙境界的感受,是通过钢琴弹奏出的音符来传递的,无论欢快的还是低沉的乐曲都能够带给人全新的体验,使听众跳出现实世界,暂时“停留”在乐曲里进行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更多地感触乐曲中的人与事物。

    2.感悟乐曲情感之内涵

    透过中国古典钢琴音乐,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到作曲者的思想意图,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感悟到作品中的灵魂所在,充分感受到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及情感。透过中国古典钢琴音乐,可以把作品中某一时期的情感灌注其中,充分展现作曲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3.灵魂的震撼体验

    中国古典钢琴音乐可以拉近听众与作曲者的距离,排除时间的距离,实现两者间的时空对话,灵魂交流。钢琴所发出的的音色,可以使听众体验到作品当时所处的环境,从而通过对听众灵魂的碰触,感受到一种全新的震撼。在人类的灵魂深处,都存在着某种最为真实的情愫,恰巧通过音乐可将其唤醒,通过音乐使灵魂得到一种全新的震撼体验。

    (三)对于旋律美的表现

    对于音乐而言,其线条之美感是由旋律构成的。音乐透过旋律直接影响听众的听觉感官,使其直接获取到一幅臆造的景象盘旋于脑海。例如《渔舟唱晚》,透过颤音、滑音、跌宕起伏的旋律可以使听众仿佛置身一艘出海的渔船之上,感受到渔船被海水击打的水浪和渔家的歌唱萦绕在耳畔,击浪声、欢歌声美妙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中国古典钢琴曲在旋律上力求保留古典滑音、颤音,还加入了新的创造,在旋律上赋予了新意。通过对于音色变化、音乐力度和节奏的把握,使乐曲在旋律上更加丰富生动、起伏跌宕。通过钢琴演奏,不仅能表现出乐曲的古典之神韵,还能够融入西方的复调方法,使乐曲更加具有旋律上的线条变化之美,使乐曲更具表现力等。钢琴演奏更能够帮助欣赏者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激发其对美好事物、情感或生活的体验,进而展开对其的追求及创造。

    (四)对于古雅典范美的诠释

    中国古典音乐通过改编成钢琴曲,可以在保留原曲目的基础上融入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古雅之美的乐曲。中国古典乐曲通过改编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古雅典范之美,听众可以透过钢琴美妙绝伦的飘逸质感,呈现古曲的淡泊幽静的古雅之美,更加拓宽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意境。中国古典音乐通过改编成钢琴曲,会将原有的淡雅从容、从俗到雅的平和幽静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这种唯有中国古典音乐独具的博大、深邃、广袤的情怀得到一种极致的展现。如改编后的《梅花三弄》更加深刻体现了原曲的内涵精神,在乐曲的前奏上使用了低音八度的装饰音,使乐曲的音域更加浑厚辽阔,呈现出一种遥远的古雅之美;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改编者利用翻滚的音色凸显出梅花的孤傲之雅;在乐曲的结尾上,利用小二度的旋律使整个乐曲的基调变得轻松幽静,表现出古曲的格调及变化创新,让听众感受到梅花不惧严寒的高尚品格,同时又美丽孤傲的淡泊风雅之感。整个乐曲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较和缓,在缓慢的乐曲中描绘出梅花的透明清秀;第二部分略见活跃之感,利用高音与低音的对比刻画出梅花的淡雅之美;第三、四部分则情绪高昂,显示梅花的刚烈气质;第五、六部分又转入平静舒缓,让听众联想到梅花的典雅之风。这六部分通过钢琴跌宕起伏的演奏给听众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梅花的超凡脱俗的气度及浑然天成的淡泊之美被一一呈现出来,极致地反映出东方艺术的古雅之美。

古典音乐旋律特点范文第2篇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鼓》,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和韵味的名曲,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在《今乐考证》“江南派琵琶曲目补”中收录了《夕阳箫鼓》的曲名,称为“中曲”。至今据考证最早的曲谱是1843年张兼山手抄琵琶谱中《檀槽集》中的《夕阳箫歌》,《夕阳箫歌》分为三小段,没有标题。鞠士林手抄琵琶谱中的《夕阳箫鼓》分为七小段,也没有标题。李芳园琵琶谱中改名为《浔阳琵琶》分为十小段,有标题。1925年,上海大通乐会的柳尧章将《浔阳月夜》改编为丝竹乐合奏曲。大同乐会会长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分十小段,且有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标题向来多有争议,可靠的考证是南朝乐府歌曲曲名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春江华朝秋月夜”的诗句。也有一些音乐家认为《春江花月夜》是描写黄浦江景色的,“春江”指黄浦江,因为黄浦江又称“春申江”,简称“春江”或“申江”。后经长期多次的整理与改编,日臻完美,流传至今。1982年,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编为钢琴曲发表于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上。后成为华人钢琴演奏家刘诗昆、殷承宗音乐会的经典曲目,也使这首著名的中国古典乐曲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春江花月夜》还先后被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被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一 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作品以及乐器形式,无论是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是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价值都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缩影。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受多方面的影响。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诗歌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文化。诗歌的主题一般是歌颂友情、爱情,赞美自然,抒发个人情感。这些主题都是雅致而有意境美的。诗歌注重塑造的是朦胧美、意境美,着意突出的是意境和气氛,注重写意美。传统的美学观念对中国的绘画、书法、文学、音乐、建筑、手工艺品等各种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民族音乐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诗歌的影响。民族音乐特色诗意的音乐形象,旋律雅致、富有情趣,注重写意美、意境美和朦胧美。古典音乐善于形象地描绘美轮美奂的画面。和西方音乐表达的戏剧性冲突和强烈的对比不同,中国民族音乐擅长旋律的温和平静,清新灵动,雅致优美,而略带伤感与诗情画意。

《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是泛舟夜游的愉悦心情,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致,月色撩人的清雅意境,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生动地描绘了“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的优雅景色。明月、花影、江楼、渔歌、春江、归舟,好一幅如诗如画春江的美月夜啊。乐曲旋律色彩柔和、清丽、淡雅,节奏流畅多变,乐曲形象温婉质朴。清丽的旋律和雅致的意境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古曲《春江花月夜》是对自然景象的感悟,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高尚雅致的审美内涵。

二 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结构

中国的艺术文化无论是音乐、书法、绘画都极其重视写意性。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与章法,刻画形象但又超脱形象。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特点。所以,这一重要的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音乐文化。中国的古曲都极其重视写意性,那么固定的乐曲结构是无法表达这一特点的。所以,中国古典乐曲的结构大多都采用了衍展体的手法,一般由散拍子和自由的、缓慢的速度开篇,经过一个过渡逐渐进行到一个中速,再逐渐加快,推向高潮之后,逐渐变慢变弱,回到散拍子结束。《春江花月夜》就采用了这一手法,乐曲结构使音乐形象更具有诗意性与写意性,不拘泥于形式,使音乐形象有一种意犹未尽感。

在音乐的乐曲结构上这一点上是与西方音乐大不相同的,西方音乐遵循的是A+B+A的结构,或者是A+B+A+C+A+D这样的固定结构,音乐有稳定的拍子。而中国的乐曲是层层推进,一环一环向前发展。中国的乐曲讲究韵味,曲子开头缓慢的散拍子和逐渐变快的主旋律,高潮过后渐渐消失的意境感。这样的结构使乐曲的形象更加灵活多变,灵动自然。

三 个性化的乐器体现的独特民族风格

丝竹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乐谱有多种乐曲参与演奏,如:古筝、箫、鼓、琵琶、中胡、木鱼。中国的民族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古筝,它的音色优美华丽,所弹奏的波音如同微波荡漾的江水。箫,箫的音色忧郁唯美,如泣如诉,箫声的儒雅飘逸的气质超凡脱俗。优美的箫声所奏出的主旋律宛如在耳边低声吟唱。鼓,它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的乐器,由弱变强的同音重复的鼓声,如同远处的钟声,悠悠的鼓声由远及近,飘然而至。琵琶,它的声音铿锵有力、清丽华美,琵琶演奏旋律高高低低,娓娓奏来,琵琶奏出的反向琵琶音,描绘的是波光粼粼的江水,琵琶的扫弦增添了热烈欢快的气氛与情绪。琵琶与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音色深沉唯美,如泣如诉。箫在琵琶、木鱼的伴奏下奏出主旋律,速度时快时慢,有如江中放歌时远时近,节奏错落有致。旋律轻盈,乐思如流,意境超远,令人心醉。丝竹乐的合奏形式,以完美的编曲,使一首乐曲中表现了多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各种乐器相得益彰。丝竹乐改编曲丰富了音乐的结构织体,多种乐器的合作演奏,既突出了乐器自身的音色特点,乐器的音色和音乐的需求完美结合,使音乐自身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是一首经典的丝竹乐合奏曲目。

四 富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

中国的古典音乐大多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也是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的乐曲。《春江花月夜》运用了传统的支声织体手法,乐曲中运用了许多四度、五度和声,加入了很多在主题上作五声音阶的自由模进和变化。例如,乐曲第一段主旋律进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进,第二段主旋律移高模进,转入上方五度的“宫音”,第四段第三次移高,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速度加快,时高时低的模进,加强了音乐的活力。第五段,音乐突然变慢,而后由慢及快,节奏大尺度的变化,音乐旋律变得简洁动听,原谱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奏非常规则,两个四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通过速度的加快表现音乐的律动,推动音乐主题的发展。

《春江花月夜》在旋律的创作上独具匠心,每一句旋律的末尾音都与下一句的开头音相同,这种乐句首尾相连在创作手法被称为“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增加了乐句的流畅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创作手法。

五 现代钢琴改编曲对古典文化的传承

20世纪30年代,鲁迅在“且介亭文集”中写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魅力灿烂辉煌,民族精神的文化依然光彩耀人。1982年,著名的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编为钢琴曲,更名为《夕阳箫鼓》。保留了曲子的原貌,去掉了标题,压缩了篇幅,使音乐更为紧凑。改编后的曲子分为引子加七个变奏加尾声。

引子用由慢及快,黎英海运用了巧妙的、多变的、灵动的装饰音,把主旋律突显得美轮美奂。

变奏一,与原谱相同主旋律进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进,但结尾处稍加修改,删减了原谱旋律的再现,改为提高八度的琶音,左手密集的快速琶音如同琵琶的扫弦音,用长颤音作为此段结尾和下一段的开头,承上启下浑然天成,使音乐结构紧凑,改善了原谱的松散感,使两个音乐段落的衔接巧妙自然。

变奏二,开头颤音结束后,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如箫似筝,左手是分解和弦,如同琵琶的轮指。节奏逐渐加快,运用了很多长颤音、六连音、相叠的琶音、八度重复音增加旋律的动感,展开曲子的音乐形象。左手的伴奏是五度的和弦,音色如同低沉的琴音,韵味十足。

变奏三,在旋律不变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上行与下行长琶音与短琶音。音乐音色清澈明亮,精巧多变的装饰音音乐错落有致,活泼跳跃。如同江边清风拂面,江水的浪花嬉戏,歌声四起。

变奏四,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速度加快,时高时低的模进,加强了音乐的活力。钢琴创作手法前半段,右手是优美的旋律,左手精巧的三连音,句尾为长琶音,如同古筝的抚琴,左手用琶音和音阶模仿琵琶的铿锵顿挫感,结尾处右手坚定有力的同音重复的和弦,是音乐形象如同水墨画的浓淡晕染之美,渲染的音乐层次丰富多变。

变奏五,音乐突然变慢,而后由慢及快,节奏大尺度的变化,音乐旋律变得简洁动听,原谱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奏非常规则,两个四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通过速度的加快表现音乐的律动,推动音乐主题的发展。钢琴改编为大量的长颤音,左手为有力的和弦,增加了旋律的紧张性。

变奏六,延续了变奏五的手法,进一步加快,把音乐推向高潮。原谱只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节奏也非常规则,两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比变奏六整体加快了一倍。为高潮的到来做好铺垫。前附点的节奏,长音用颤音,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感。一长串的六连音琶音,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变奏七,音乐的高潮,钢琴改编曲改为全部是八分音符,八度音与单音的交替出现,增加了厚重感与紧张感,音色错落有致,速度再加快,把上一段一长串的六连音琶音变为九连音,音域加宽,使箫声、鼓声、琵琶声齐鸣,一片欢腾热烈的气氛。

古典音乐旋律特点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近年来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华语流行乐坛也掀起了一股“中国风”流行音乐风潮,一大批具有中国风特色的歌曲出现在大家的耳中,众多歌手纷纷在自己的新专辑中推出带有浓重的中国风的歌曲并获得了大众的追捧。“中国风”在全球华人地区范围内刮起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中国风”成为中国流行音乐中一支显赫的音乐力量,正在强有力地影响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歌曲

一、“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界定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而来的,有人将它翻译为“通俗音乐”。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这个词专指那些非古典的、通常是歌曲形式的,由“披头士”、“滚石”之类的艺人表演的音乐。而“中国风”是指采用深具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及编曲技巧,达到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氛围的歌曲风格。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对“中国风”有着这样的界定:“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

二、“中国风”音乐的流行

“中国风”流行音乐是应大众审美对陈旧的流行音乐风格的厌恶和对民族性的流行音乐风格的渴求的背景而产生的,它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流行音乐的创作界独特的音乐理念,另一方面,是大众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提升,大众审美促进了这一风格的流行音乐的产生,并推动其迅速由边缘音乐风格演变为主流音乐风格。而大众审美所偏爱的,一方面是它汲取了古今中外的美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在中国文化圈内,大众可以在这样的中国风音乐中找寻到中国特色的意境与感觉。一首中国风的歌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时间段内的一种文化内涵,但其间蕴含的还不止于此,有时它还包括这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意象、典型的中国古典意境,或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感情。在这样的音乐风格下,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大众更容易与之产生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共鸣,这样的民族特色的共鸣,填补了大众审美文化空缺,中国风音乐因此而流行起来。

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特点

从旋律、曲调上来说,中国风音乐追求重现中国古典音乐,或是采取模拟中国古典音乐旋律的方法,或是直接改编古乐或是戏曲音乐的方法,增加歌曲的“中国的”、“古典的”的特色。通过这种模拟与改编,加入现代音乐成分,使音乐出现古今交织的独特韵味。如“中国风”的歌曲的旋律不仅汲取了古旋律的特点,而且融合了戏曲中的长转音与现代R&B转音唱法。像王力宏演唱的《花田错》,其中有经典的一句“花田里犯了错,请原谅我多情的打扰”。其中“请”字绕了十几个弯,这种旋律的处理方法在以前的流行歌曲中是很少见的,在中国风歌曲中,结合R&B转音,使中国戏曲旋律又有了新的市场。

在歌词方面,中国风音乐偏爱中国古典词句,歌曲的歌词常借用古代诗词歌赋的内容。 如S.H.E中国风歌曲中的一首《长相思》,收录于她们最成功的大碟《SUPERSTAR》,歌词不有十分哀婉的古典味道,将这段词以RAP的形式表现,让人们感受到说唱和节奏在整个歌曲中的作用。

在乐器编配上,中国风音乐常使用中西结合的乐器编配方法。在使用钢琴、弦乐、电吉他等乐器的同时,大量使用二胡、琵琶、古筝、箫等中国乐器,这样的乐器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音乐的中国色彩,而且,对这些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歌迷来说,这些乐器的使用会自然而然地勾起他们的文化记忆从而形成对这类音乐的美的认同。而对非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来说,这样的乐器因其不似西方乐器那么流行,而使其具有独特的神秘色彩,或者说,带有明显的“东方的”或“中国的”的标志性,这样,中国风的特色就越加突出。如周杰伦的《东风破》主要运用了二胡;《霍元甲》则主要融入琵琶和大鼓,林俊杰的《江南》主要运用了箫。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正是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一大特色。

在演唱方面,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歌手常常结合R&B唱法、RAP说唱,同时借鉴中国传统戏剧唱腔及模仿方言口音等,拓宽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表现力。如王力宏的歌曲《在梅边》中有一段中文饶舌,演唱时要求他在50秒内“饶”295个字。《在梅边》是hip hop和昆曲结合的尝试,这首歌以檀板声等戏曲开场的敲打作开头,rap的唱法很西化,但节奏上的乐器又很中式,唯一的旋律音出现在高潮的四句,四句用和声,除了本身的主调,一直有昆曲花旦作为和声。加之rap中穿插这牡丹亭的唱段。 听来,以rap为主线的整首歌仍是曲艺味道十足了。

在意境追求方面,“中国风”音乐无论在歌词、编曲、唱法、旋律还是MV的拍摄上,都注重使音乐整体上能够展现出典型的东方古典意境。中国古典艺术作品无论是诗词还是曲乐,都讲究含蓄、淡泊,追求意境的绵长深远,含蓄朦胧。“中国风”音乐多采用古典诗词作为题材,情感表达符合“中和”的审美标准。同时,曲调的悠扬和谐也体现了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美学观。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与其说是一首歌,不如说是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烟雨”、“青花”、“素胚”、“芭蕉”、“门环”等古典意象配上悠扬的曲调和水墨风格的唯美的MV,组合成了独特的意境。这种欲说还休、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正是符合了“含而不露”这一中国传统的审美要求。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全球化的日益加剧,更多的文化形式和审美标准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实践。对于当前流行音乐界的“中国风”现象,多数民众与学者是持支持态度的。“中国风”音乐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丽,影响着大批的听众,同时,它通过特定的传播手段和行为方式,使文化消费群体在文化消费中得到审美的愉悦,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明的传播。如何更好地创作及运作“中国风”流行音乐,使其在传统文化及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仍需我们音乐学习及实践者们投入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梁和平.废墟上的希望:反思中国流行音乐.艺术批评.2006.5

古典音乐旋律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改编;枫桥夜泊

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等历史记载即为生动地说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率律和声。”《诗经》中风、雅、颂无不是以乐歌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与楚辞并称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古诗与歌曲历来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文化血缘。在中国古典文化体系中,诗与乐历来是文人借以言志的重要载体,它在发挥着世人教化意义的基础之上,还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为文化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往往是诗人进行诗词赏析、抒情、创作的必要形式。《孔颖达疏》对“吟”进行了充分地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可以说,吟诗与品诗在功能和意义上是对等的。吟诗有三品:其一,品物境;其二,品情境;其三,品意境。这三者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声诗具有很强的历史性,从原始歌谣、诗经、词曲,声诗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民间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性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审美和文化学习的重要的内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便是诗与歌完美集合的产物。这些是在词曲作家的精雕细琢下成为艺术的精品,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精华,更是对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当代中国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西方艺术歌曲形式作用下,中国古典诗词内容与形式的革新,从而创造了新的音乐形式。古诗、音乐、人声的有机结合向我们展示了古诗本身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对于音乐本身的传承和创新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表现了中国古诗词特有的意蕴。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许多作曲家根据古诗创作出许多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例如,《梅花引》《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等,这些作品至今仍具有较高的欣赏、教学以及演唱价值。《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一、《枫桥夜泊》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歌词来源于唐代诗人张继在名落孙山时夜晚泛舟湖上有感而发的同名诗篇,后经著名作曲家黎海英、顾淡如将其改编为声乐曲目。这首歌曲最大限度地秉承了中国式优美舒缓的旋律性和古典诗词本身的含蓄风格,从此歌曲的旋律性上来看,整个歌曲过程都是在雅乐七声调式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此外在高潮以后的部分采取了六声调式,并且结合了部分西方作曲技法,使《枫桥夜泊》音乐语言本身有很强的色彩性和动态性。在此部作品中,离调手法被得以大量使用,从而制造出音响上的不稳定性,为实现作品主题的表达埋下了伏笔,与歌曲内容———作者不定的思绪、跳跃闪动的渔火、似有似无的钟声形成了有力的对接,这在中国作品中是很少用到的。“鱼咬尾”式的旋律是这首诗词的一大特色。“鱼咬尾”,又称衔尾式、接龙式,指每相邻两句诗词的结束音和第一个音在结构上的统一性。这种结构其实生动地体现出诗句本身的内在联系性和关联性,从而在旋律和内容上形成了一股合力,实现情感、情绪、精神上层层推进的关系。

二、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处理

(一)对歌曲旋律因素的把握

旋律在音乐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指由若干乐音通过某种排列方式形成的有节奏的序列。构成旋律包含两个要素,即旋律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生动的语言节奏和丰富的生活节奏是旋律节奏的自然基础;调式、旋律线和节奏的有机结合,并将其融合到音乐结构中去,从而来形成完整的曲调。想要了解整首歌曲,首先要了解旋律上的各种要素特征。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核心支撑。其旋律的基本节拍是4/4拍,弱起音限制了起音的强度,同时大量连线的运用让这个歌曲具有较强的强弱规律性,烘托出主人公起伏不定的心理特点;此外,休止符在每小节的第一拍至关重要,通过与伴奏的密切配合,以五度和弦来模拟寒山寺的钟声,从而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在进行表演的时候,歌者必须要对其涵义和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并能很好的“演唱”休止符,把音乐思想和词意结合起来。在这首作品中多处运用变化对比调式、调性的手法,生动地表达出主人公荒凉、起伏不定的内心情感,同时加上转调的有效使用,使作品本身更加有节奏、有力量,突出了作者复杂、不平的心理特征。

(二)音色与音量的调控

音质包括音准、音色、音量。好的歌曲音质一定在这三方面高人一筹。这首歌曲的总体基调是忧郁温婉、含蓄典雅,为我们呈现出一卷惆怅、伤感、忧郁的画面。所以,在音色的控制上应该注意力求色彩黯淡力度轻柔,不宜使用明亮的音色。此外,歌唱者还应该重点关注并控制好强弱音量的对比,保证旋律线条的流畅性和协调性,以此来更好地诠释全文的整体意境和情感韵味,让表演者的表演与作者的情感相呼应。

(三)对歌曲吟诵风格及情感的把握

艺术歌曲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生活态度和思想人格的诠释和表达,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随机性,然而音乐表现具有其本身的规律性和客观性。就具体艺术歌曲而言,要想将其内容完整无误地呈现出来,就必须要对歌曲文学内容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还要对音乐语言及其表现规律进行深刻地学习。这首歌曲的旋律写作有一大特色在于其与古诗词吟诵式风格的写作方式相统一,因此对于演唱者来说,只有把握住吟诵风格,才能够更加深刻体会古诗词的内涵。而且作品内容以景物描写和抒情为主,因此用声应该柔弱有度,注重对于叹息声的表达。在表演过程中,有几处需要通过摇音技巧、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出作者的忧郁之情。另外,吟诵时要做到表达清晰准确、做到字头准、字腹圆、字尾稳,协调的流动,保证其顺畅性。在进行高潮演唱的时候,应该注重呼吸上的延展,保证延长音的伸展性,通过游刃有余地来进行强弱收放,从而达到情景交融、人我合一的境界,不断加深歌曲吟诵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我国传统的古曲,是为适应当时的政治时代文化背景而创作产生的,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中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新时期根据中国传统古曲改编的艺术歌曲是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它体现了新时期民族声乐作品在汲取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作的道路将会更加繁荣。《枫桥夜泊》已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并被改编为多种版本的器乐合奏以及独奏且广为流传,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麻晓明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奇.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点及演唱处理[J].音乐创作,2015,(09).

古典音乐旋律特点范文第5篇

莫扎特是18世纪中叶维也纳古典时期的作曲家,他音乐体裁的类型和音乐创作的写作手法,是与他所处古典时期的时代背景和音乐风格紧密联系的。同时作为奏鸣曲体裁,可追溯到16世纪20年代的音乐形式一一坎佐纳(canzona),一种为键盘乐器或疏特琴创作的器乐体裁。到巴洛克时期的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漫长的演变与发展到18世纪古典时期,钢琴奏鸣曲己是成熟的体裁形式。

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概貌与奏鸣曲式的发展变化, 18世纪中叶,西方音乐开始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时期,于18世纪70年代确立古典主义的风格。在古典时期,注重乐思发展的逻辑性,形式结构严谨,讲究整体的均衡和规则。主调音乐风格和采用大量对比原则的奏鸣曲式逐渐完善,形成古典主义风格范式,确立规范和要求。例如:要求呈示部中有相互对比和调性不同的两个主题并建立展开部和再现部;要求在快板乐章中表现歌唱性的特点和建立起说话的原则等。

同时古典时期的过渡时期,乐器制造商的不断加工和改良,制造出具备了既能表现蜿蜒起伏的歌唱性旋律又能奏出丰满,响亮的和弦的功能的键盘乐器。18世纪中叶,钢琴的制造主要分成以德奥制琴的维也纳钢琴和英、法制作的伦敦钢琴两大流派。新兴的器乐音域音质更丰富表现,能具体地表现人,表现新的生活,表现充满矛盾和统一的辩证思想。莫扎特所属的年代正是古钢琴向近代钢琴过渡时期,据记载他使用的是维也纳钢琴。

这一时期钢琴音乐的旋律深受意大利喜歌剧的影响。作曲家们认识到,钢琴不仅要塑造自然界的音响形象,也要模仿歌剧中人的歌唱和说话,特别是模仿表现普通人情感的歌唱和说话。钢琴音乐风格上从多声部的复调对位形式转入以旋律为主的主调和声形式。钢琴音乐的旋律从纵向的空间划分(多声部对位)转变为横向的时间划分(同一声部的乐句,乐段),使线条的起伏更富有变化,所以钢琴的旋律和音调更具有歌唱性和宣叙性的特点。同时古典时期作曲家音乐材料的使用是清晰的,讲究每个细部设计均匀,例如轻快的气氛以简单的音型表现,深刻的情感运用和声表现深度,务求内容与形式的平衡。

2莫扎特奏鸣曲特征概述

莫扎特最大的成就是歌剧创作,但是钢琴音乐是他创作的重要领域。他在歌剧中形成音乐特点,在纯器乐形式中得到再现和发挥。在钢琴奏鸣曲方面,莫扎特创作了共19首。首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特点是在乐曲的结构规模上注重形式的均衡统一,在主题上注重性格的对比,和声的果敢应用更为纯熟。莫扎特在奏鸣曲的呈示部中奠定更有独立性的第二主题,通过连接部的准备导入,更强调第二主题的意义。其二,莫扎特在借鉴意大利喜歌剧的体裁后,运用音乐创作赋予戏剧角色深刻的抒情性和独特的个性,突出各个角色相互之间的戏剧性矛盾。同时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在莫扎特钢琴音乐中,旋律就宛如歌剧中各个人物的对话。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宛转,恰似歌剧中的咏叹调。快板主题是叙咏性曲调,轻捷溢丽的华彩经过句也是发自心底的歌唱。 其三,莫扎特对于音乐中即兴式的表现手段运用得流畅自然,从不使人感到有费力琢磨的痕迹。他的钢琴奏鸣曲主题素材随手拈来,信笔而成。因此,流畅自然也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特点之一。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