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我国水源地众多,列入部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达175个,其中大型湖库型水源地占40%[1]。总结我国大型湖库型水源地,普遍具有集水区域广、供水范围大、功能多样、管理复杂、水质影响因素多等特征。大型湖库型水源地作为水源的载体,对保障饮水安全至关重要[2]。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国务院于2012年出台文件推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其中提出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并要求到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但受跨行政区、水问题复杂等因素影响,水源地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上尚存在管理思路不够清晰、管理主体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程建设尚显落后等问题。本文以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水源地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不足,紧密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探索大型湖库型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路和措施,从而为类似水源地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概况

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飞云江中游河段,是一个典型的大型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包括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其中珊溪水库位于上游,总库容18.24亿m3,赵山渡水库位于下游,总库容3414万m3。水源地集水区主要涉及温州市两县一市,总面积2302km2,主要支流有玉泉溪、泗溪、黄坦坑等14条。集水区内总人口达50万人,以农业经济为主。水源地主要承担了温州市8个县(市、区)、500多万人口的供水重任。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现状主要面临2方面问题:①水环境问题突出。集水区内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主要污染物多直排入河,致使河流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了水源地水质,同时受过度捕捞影响,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②水资源管理水平不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水源地跨行政区等因素影响,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存在管理方式不相统一、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水量、水质监测等基础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作为温州市水源主体,其水资源管理最主要目的是改善和维护良好水质,保证下游供水安全。由于水源地跨多个行政区且涉及水问题较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体现“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的多个方面。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要求水源地内各行政区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等管理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要求水源地内各行政区全面加强节水管理,遏制农业粗放用水,加快推进生活、工业及农业等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特别是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推进灌溉渠道节水改造。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制度要求严格水源地内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强化水源应急管理;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注重水源涵养区、源头区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流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严格落实责任并加强考核,确保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4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思路

目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以行政区为单位逐级落实,最终落实主体为各县级行政区,在此情况下,大型湖库型水源地内的各县(市)一般独自开展属地范围内水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实现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统一协调,降低了水资源管理的效用。鉴此,本文提出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总体思路如下:以水源地集水区为重点,结合水源地的基本特征及治理需求,以水源地水质保护为目的,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着力于水源地水质提高和水环境改善,通过实施组织领导、管理制度、工程建设、管理能力、责任落实与考核等方面措施,一方面实现通过行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取用水总量的控制、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入河排放量;另一方面实现通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逐步改善河流、水库水质。

5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措施

5.1加强水资源管理组织领导大型湖库型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涉及多个地区、多个行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切实有效的组织领导是首要保障。为推进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工作落实,切实实现水源地保护,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应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责任,成立管理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动员和部署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工作。水源地管理机构按照地域特点、上下游关系等对水源地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分解,各责任主体按分工共同完成水源地管理工作。水源地管理机构下设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水源地保护的统一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管理工作,管理机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

5.2建立健全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源地各项水资源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饮用水水源地应着重建立以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为主、兼顾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管理的制度体系。

5.2.1建立健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制度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要求,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制度主要就饮用水水源保护、入河排污口管理、水源地应急管理、生态补偿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①针对珊溪水利枢纽水源保护工作开展实际,应制定专门的水源保护办法,出台《温州市珊溪水利枢纽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水源保护管理职责、水源保护区管理等内容;②在入河入库排污口核查基础上,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并严格按照水质目标和纳污能力,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日常监管;③完善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珊溪水利枢纽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库区风险源名录,加强源头控制管理;④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适时开展供水水价调整工作,探索建立水资源保护补偿与造成水危害的赔偿制度,建立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区与受益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协商机制。

5.2.2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根据用水总量控制红线要求,水源地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应着重从水资源的日常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落实。①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日常性工作,水源地内各县(市)要严格落实《浙江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取水许可证发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水资源费征收;②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按照《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取水户年度取水计划管理规定》的要求,水源地内各县(市)建立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加强区域内重点取水户取用水计划的核定、下达和监督管理工作,并逐步将重点灌区纳入到计划用水管理工作。

5.2.3建立健全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制度根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要求,水源地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应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水平衡测试、建设节水型载体等开展节水管理工作。①推动水源地产业结构调整。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各县(市)应充分利用其天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势,重点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同时鼓励发展药材、高山蔬菜、有机水果等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产业;②水平衡测试是加强用水科学管理,最大限度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项基础工作,各县(市)应选择一批服务业单位、工业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③为推进内各县(市)灌区、工业企业、服务业单位等加强节水工作,选择水源地内重要灌区、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单位等开展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引领其他灌区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节水工作。

5.3建设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工程工程措施作为开展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对水源地水质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节水工程建设、污染物防控、水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等。

5.3.1加强节水工程建设为提升区域用水效率,控制区域取用水量,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目的,考虑到水源地内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业和生活用水为主,因此应明确要求水源地内各县(市)着重加强区域生活、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农业节水工程主要是针对灌溉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不够的问题,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根据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内农业产业特点及分布,各县(市)以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业灌溉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建设,着力推进喷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生活节水工程针对部分城镇供水管网老旧破损、节水器具普及率较低等问题,以城镇供水管网建设及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节水器具配套推广等为着力点,不断提高生活节水水平。

5.3.2实施污染物综合整治工程为减少水源地内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入河污染物,在掌握水源地主要排放污染物基础上,针对不同污染物处理方式的差异,有重点的实施污染物治理工程建设。通过调查,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的主要污染物有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针对生活污水治理,城镇地区实施截污纳管工程,由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排放,难以纳管的通过建设生态化治理工程实现污水达标排放。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通过划定禁养限养区、拆除栏舍、无害化处理等工程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加强种植业“肥药双控”,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

5.3.3实施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受前期人类活动影响以及污染物处理能力不足,大部分水源地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导致部分河道生态功能丧失、水源地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破坏。水生态修复作为恢复水体功能的重要手段,在综合考虑河道或水源地实际状况基础上,针对重点河段或水体建设水生态修复工程,如在库区主要支流、河口、水岸带建设生态湿地系统、人工浮岛和生态河道等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同时,为减少水库内藻类异常增殖,实施保水渔业工程,定期投放滤食性鱼苗,逐步恢复水库水生态系统结构。

5.4加强管理能力建设管理能力建设作为开展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管理队伍和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管理队伍作为保障水源地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以有效执行和实施的机构,通过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确保机构能力与水源地水资源管理要求相适应。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成立联合执法队伍,配套出台多项工作制度,切实有效开展执法工作,减少了水源地水污染违法事件。监测监控系统建设作为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能够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水质状况,监控重要水事件发生。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通过建立并逐步完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及水库库周监控设施,构建水质、水事件实时监测监控网络,实现水源地重点区域内水质、水事件全天候监测监控。

5.5建立考核评估办法由于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工作涉及多部门,为确保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需严格落实责任,加强对各责任主体的考核评估,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考核办法。鉴此,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管理机构应针对主要入库支流制定了严格的水质考核与奖惩办法,同时建立了水质监测月通报机制,将水质考核结果与专项资金安排及相关县(市)党政领导的综合考评挂钩。

6结语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会计选择盈余管理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报告是反映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整、合理和有效的载体,公司管理层通过这一载体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鉴证的相关信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向外界传递公司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信号。从理论上讲,如果公司管理层提供正面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并获得会计事务所的无保留意见,那么该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质量较高,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意味着公司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方红星、金玉娜,2011)。2006年、2008年、2010年上交所、深交所、财政部等五部委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文件,旨在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那么,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国外学者自SOX方案后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性方面做了大量探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比其他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高(Chan et al.,2008;Doyle et al.,2007;Daniel et al.,2008;Altamuro & Beatty,2010)。换言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高了财务报告质量。在a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学者们研究结论不尽一致,一种代表性的观点是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盈余管理程度,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宁亚平,2004;曾昭灶、李善民,2009;张龙平等,2010;董望、陈汉文,2011;方红星、金玉娜,2011);另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程度无关(张国清,2008)。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结论并不一致,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利用深市上市公司横截面数据,运用二分类logit模型,检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性,为解决这一学术争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公司管理层或控股股东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和意愿操纵盈余,通过对会计处理方法与政策的选择等方式,来增加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程度与否、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会对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行为(包括盈余管理的方式和行为程度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预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管理层或控股股东的盈余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能够抑制管理层侵占股东利益以及控股股东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减少因此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操纵。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企业内部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财务报告质量越好,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越好,意味着盈余管理水平越低(操控水平或管理程度),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就相应越低。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

真实活动操控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来操控盈余,由其实现的盈余不具有持续性。Roychowdhury(2006)从销售操控、生产成本操控、酌量性费用操控三个方面度量盈余管理操控水平。销售操控是通过增加收入来操控盈余,如使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加大折扣促销等方式实现,其结果导致公司的实际经营现金流量低于预期值。生产成本操控是通过操控单位产品成本来操控盈余,其结果导致公司实际生产成本低于预期值。酌量性费用操控是通过缩减公司酌量性费用(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维修费用等)来操控盈余,其结果导致公司实际酌量性费用低于预期值。企业内部控制包括研究与开发业务、销售业务、生产业务、资金活动、资产管理、财务报告控制等多方面,贯穿于运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财务报告质量越好,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情况越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管理层或控股股东利用真实活动交易操控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2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

假设2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负相关;

假设2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操控性生产成本负相关;

假设2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操控性酌量费用负相关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度深市A股非金融行业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 数据库、巨潮资讯网站、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等。剔除了数据波动较大,容易造成极端值影响整体值的ST公司和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得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鉴证报告的149家样本公司,同时选用了深市A股非金融行业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鉴证报告的149家样本公司为配对样本。企业内部控制鉴证信息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分析采用统计检验软件为SPSS16.0。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由于深交所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故自我评价报告不再具有信号功能,因此将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公司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标志。解释变量包括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操控性生产成本和操控性斟酌费用。控制变量为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包括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每股收益、保护性行业、管理层薪酬。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设定及操作性定义如表(1)所示。

为了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如下logit 回归模型: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相关变量的编码及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分类变量报告频数及百分比,连续变量报告均值及标准差。表(2)包含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149家样本公司和未披露内部鉴证报告的149家配对公司。由表(2)结果可知,会计选择盈余管理(NDNA)的均值为0.0381,标准差为0.1236,最大值为0.7002,最小值-0.8249。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的均值为0.0483,标准差为0.2864,最大值为1.6531,最小值-1.0338。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DCFO)、操控性生产成本(DCOP)、操控性酌量费用(DOHC)的均值分别为0.0529、0.2252、0.1240,标准差分别为0.1285、0.2160、0.0872。会计选择盈余(NDNA)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对比来看,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的标准差较大,离散程度较大,说明样本公司各异差异相对较大。为进一步观测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样本公司和配对样本公司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相关自变量的编码及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由结果可知,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样本均值和标准差略高于配对样本公司的均值和标准差。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样本均值低于配对样本公司的均值,说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操控水平低于未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操控水平,有待进一步通过回归进行检验。

(二)相关性分析 表(4)是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从表中上三角阵可以看到,各变量间Pearson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为0. 4333,最小为0. 078,从表中下三角阵可以看到,各变量间Spearman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为0. 884,最小为0. 078。除了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以外,都在0.4以下,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共线性。此外,从模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来看,大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是显著相关的,表明模型的变量选取比较合理。

(三)回归分析 表(5)提供了对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t统计回归分析结果。模型I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得到Chi-squre=20.968,P值为0.287>0.05,表明模型I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概念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谢宇,2010)。观察表(5)中模型I的自变量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在10%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但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的符号相反,假设1未得到验证;模型I中的自变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在10%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a得到检验。模型II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得到Chi-squre=8.152,P值为0.419>0.05,表明模型II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概念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观察表(5)中模型II的自变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a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DCFO)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b得到检验;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生产成本(DCOP)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但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的符号相反,假设2c未得到验证;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酌量费用(DOHC)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d得到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表(4)是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自变量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33、0.591,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作用,对自变量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进行了分析,没有发现实质性差异。进一步用获得合理保证内部控制鉴证报告(ICID=1)和未获得合理保证内部控制鉴证报告(ICID=0)作为因变量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其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可见,模型I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得到Chi-squre=9.022,P值为0.340>0.05,表明模型I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概念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表(6)中模型I的自变量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在10%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但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符号相反,假设1未得到验证;模型I中的自变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在10%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符号相同,假设2a得到检验。模型II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得到Chi-squre=9.123,P值为0.332>0.05,表明模型II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概念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观察表(6)中模型II的自变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在1%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a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DCFO)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负,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b得到检验;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生产成本(DCOP)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但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的符号相反,假设2c未得到验证;模型II中的自变量操控性酌量费用(DOHC)在5%的检验水准下有统计意义,且其系数为正,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假设2d得到验证。另外,其他个别控制变量符号发生了变化,但对实证检验结果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四、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相关,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通过销售操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来操控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低。(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操控性酌量费用负相关,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通过缩减公司酌量性费用来操控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低。(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操控性生产成本负相关,这一点与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等学者所得结果相同。(5)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的假设未通过实证检验,这一点与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等学者所得结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实务中的盈余管理很难完全归因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甚至兼而有之,并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对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Ewert & Wagenhofer,2005);另一方面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抑制了通过真实活动来操控盈余管理,又转向通过会计选择来操控盈余管理。本文研究结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进一步证明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企业家能力和行为偏差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1YJC63003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企业家能力视角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项目编号:Y611004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会计研究》2011年第8期。

[2]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3]曾昭灶、李善民:《控制权转移中的盈余质量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9年第7期。

[4]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审计研究》2010年第2期。

[5]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审计研究》2011年第4期。

[6]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管理》2008年第3期。

[7]Chan K. C.,Farrell B.,Lee P.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8.

[8]Doyle J. T.,Ge W.,McVay S.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

[9]Daniel A. C.,Aiyesha D.,Thomas Z. L. Real and accrual based earning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 Oxley periods .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

[10]Altamuro J.,Beatty A. How does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 affect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

[11]Healy P. M.,Wahlen J. 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Accounting Horizons,1999.

[12]Jensen M. C.,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供水公司作为X地区唯一一家自来水生产企业成立于1993年10月,是一个以深层地下水资源勘探、开发、矿区生产、生活饮用水处理、输送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专业化生产单位。下设九个部室,六个水厂一个供水管理处、五个辅助生产单位。另外拥有水质检验中心、水表检测中心等两个检测机构,其中水质检验中心获得省级质量认证单位。公司拥有水源站11座、配水站两座,单井142口,集、供水管线270KM最大供水能力为19万m³/d,拥有固定资产3.02亿元。现拥有职工969人,其中技术人员207人,占职工总数的20%,是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专业化供水队伍。

供水公司在成立12年以来,坚持以“优质供水,满足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经营专业化、多种经营市场化为发展格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有利于地区利益、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增收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对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改造。不断完善生产运行和管理机制,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坚持实施“以产品满足顾客要求赢得市场,以质量持续改进求得发展,以优质服务争得效益,以严格管理创行业领先”的质量宗旨。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各项基础工作日趋完善,不断满足地区生产生活对水质的要求.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9693万元,实现内部利润56.3万元,几项主要供水考核指标保持了较高水平,管网压力合格率达到100%,水源出口水质合格率达到了98%,服务客户满意率100%。

本文就地区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承包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全局生产经营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各单位都以节约用水为突破口降低成本,至使水量呈现下滑趋势;折旧补贴的逐年减少,再加上水资源费、物业管理费、人员工资不断增支的严峻经营形势。分别从强化企业制度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素质、技术管理、职工素质管理、质量管理,五个方面论述了供水公司提高服务质量的几点新举措。

一、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企业管理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现代企业依其资本结构划分分为多种形式,现代企业就算建立起来了,企业必须在具备科学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供水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通过改制理顺公司外部各种经济关系,建立企业 法人财产制度,使之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通过改制建立完善的经营机制、监督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殖;通过改制正确处理好产权、经营权、人事权、分配权等关系;通过改制确立明确的经营方向和发展目标,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呢?

首先,从克服我国现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出发,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重点是对企业的机构设置,加强企业机构改革,建立严格的责任体制。

过去自来水行业想来被人们视为铁饭碗单位,从各种渠道进入企业的人员较多,使得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长期以来的行风与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不相适应,必须进行改革。首先企业可以根据每位员工的素质和特长,以定岗定员,富余人员下岗分流等形式,在企业内部实行减员增效;其次成立主产业以外的股份制或各种形式的经济实体,这样即可以减轻企业自身的包袱又可以增加企业的活力,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供水企业根据其特点应制定“以水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在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采取转让一部分给职工,构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产权明晰,风险共担的股份制公司,从而极大地调动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中做出有益的尝试。

供水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决策、执行、监督、”三大功能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和动力机制,并按照“产权清晰,理顺关系,科学管理,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将机关原有30多个科室精简成14个,调整制定了一套合理的公司组织结构,还制订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制度打破企业生 产经营的旧模式,企业精神焕然一新,机制运行显示出新的模式,公司各部门、水厂按照新的工作职责和标准,各尽其能,有力保证供水生产经营各项任务的完成。

其次,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上,依据《公司法》制订公司章程、章程细则及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使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建立现代企业的过程中,供水公司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套规章制度,总数达22类50多项,使各方面的管理均有章可循。规范化制度体系的建立,形成了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公司内部运作有序,管理到位,形成严格按照制度管理的作风。

再次,供水企业具有垄断地位,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容易受到非议和责难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供水企业做任何事情,谈任何发展都是举步维艰的。在建立现代供水企业制度之初,就要明确树立全体职工的服务观念,要使自来水企业内部人人都有服务市民得意识。不断提高水质,以对用户服务质量的好坏考核职工,以服务业绩的优劣考核管理人员,创造出一个人人重视服务的氛围。

服务是现代供水企业的生命线,而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稳定而良好的供水经营业绩是受益于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结果。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除了理顺外部经济关系外,还要把主要工作归结一点:通过改革,深化管理。企业每年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使企业运作高效率、高效益。这些年,人们常常把地区副业同低效率、低效益联系起来。为了摆脱这种困扰,作为供水公司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中要把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摆在日常工作的首位。通过深化管理,使企业内部工作运作有序,管理严格到位,按规定程序办事,把职工工作表现同工资奖金与签订劳动合同直接相关,使每个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强化生产管理工作 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作为专业化的供水企业,抓好供水的生产运行管理,是始终不能放松的中心工作,无论从为社会服务还是确保企业效益的角度出发,实现经济平稳优质供水对于供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是采取措施,实现供水的经济平稳运行。要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合理的运行方式,实行以销定产。生产、技术及营销等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水源规模及水质状况,制定经济合理的运行方案。实现供水的平稳运行,关键在于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岗位工人责任心的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奖惩规定,确保各想制度规程真正得以落实。

二是要千方百计确保优质供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声誉及生存发展。因此,要根据国家质量体系标准制订水质指标,认真做好水源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基层单位必须确保水质所要求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全面开展以安全优质供水、节能降耗为目标的规范管理。为保证安全优质供水,制订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加强班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水质意识。大力推行技术革新,积极开展设备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故障发生频率。

三是优化供水调度。对于多水源、多水厂、多泵站格局的供水企业,输水管线状况复杂,对供水调度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行统一调度,以保障安全供水。

四是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实施低成本战略。不论何种企业,管理都可以出效益,特别是具有自然垄断性的供水企业,成本控制大有潜力可挖。通过抓管理,可以发展相关产业来分流人员,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重要工程可通过公开招标而达到物美价廉;另外对各科室、基层部门实施不完全成本核算,消除科室、基层部门生产经营中的不可控制因素,通过对可控制的成本因素进行定期核算,并采取横向、纵向的方法进行对比,为考核及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供水公司就是把成本控制作为管理的关键要素来抓,2001年根据生产实际,重点抓好成本控制,逐月考核,奖惩兑现,降低能耗、物耗、漏耗,大力节省管理费用、修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当年节约成本180余万元,2002年又将该方法推广到营业环节又节约营销费用30万元,2003年又在维修环节推广该方法又节约维修费用140万元。通过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改革,公司的各项费用逐年降低。

三、加强技术管理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在实践中早已得到论证。供水企业不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是难以保证和满足其发展需要的,特别是当今水资源严重缺乏和环境日益恶化,合理地开发,科学地配置水资源显得尤其必要。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先进设备,大力提倡节能降耗,开源节流。积极引进消化先进的制水工艺,提高水质综合合格率,旨在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杜绝以水为渠道的疾病传播。第二,建立供水管网压力的自动监测系统,准确掌握管网压力变化,努力实现从取水、输水、净水、配水的城市供水系统自动化管理,使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趋科学合理。第三,加强管网设施维护,完善服务。作为供水行业,保证合格的水质和供水管网的持续完好性,以及发生爆管后的抢修及时性都体现着服务质量的好坏。管网维护队应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加强管网的巡线,检漏,配备先进的专用抢修工具,车辆,通讯器材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尽量缩短停水时间,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同时,加强用水管理的监察力度,成立一支水政管理专业队伍,查处市场上非法将生活用水用做商业,建筑用水,从中牟利的行为,坚决杜绝偷漏水现象,让供水管网良性循环,企业效益良性循环。

为保证安全优质供水,推动技术进步,作为供水企业还应有计划地更新陈旧老化、低效高能的设备设施,有计划地对沉淀池、滤池、清水池、泵房进行扩建改造,使制水能力更加安全可靠;采取多种措施,对加药、加氯方式进行改造。在进行制水工艺技术改造的同时,动员全体职工进行技术公关,广泛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有力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管理自动化。

供水公司按照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和机构改革后的新情况及国家新颁发的企业标准,供水公司组织各类专业人员完善、修订了管理、技术、工作“三大标准”。并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要求,建立了全面质量保证,优质服务保证,监督和安全生产保证三大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为实施管理手段现代化,供水公司还投资近千万元,按照先进、科学、适用的原则建立企业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在生产调度、水质化验分析、营业售水、计划统计、财务、设备、目标管理、工资管理、信息收集以及组织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广泛实行现代化管理。先后对各水厂进行了泵房机组的改造,收到的良好的效果。

四、强化职工素质管理  争创文明企业

提高职工素质是搞好服务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把职工素质教育紧紧抓在手上,是建设文明企业的基础。首先,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结合地区供水生产经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规划。做到内外结合,有计划方案,有基本教材,有教育制度,有主题活动,有检查验收,有总结评比。二是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在职工中广泛进行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和企业发展史、企业精神等教育,把职工的思想凝聚起来,引导职工把国家、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命运融为一体,增强责任感。针对职工“保持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情绪,突出抓主人翁精神、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座谈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职工认识到不断深化承诺服务制度。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职工的职责,进而树立正确人生观、是非观和苦乐观,自觉能动的实践承诺服务内容。同时在全体职工中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学与议的结合,引导职工摆正作好本职工作与文明行业建设的关系,找准位置,自我提高。三是教育职工增强省会意识,服务意识,创建意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为主线开展活动,适时组织职工向希望工程和灾区捐款、开展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引导职工自觉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四是狠抓业务技术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即能锻炼职工队伍,又能增强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和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方面,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引进竞争机制,居安思危。深入开展法纪教育,组织进行国家及行业法纪、法规学习,加强纠正“吃、拿、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地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使领导班子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法律等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这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因此,提高供水企业领导班子素质不仅对企业自身兴旺甚至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供水企业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水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而且与社会稳定、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供水公司始终把抓职业道德建设,树行业新风作为创建文明行业的重点,把“群众满意、用户方便、社会称赞”作为检验创建工作成效的标准开展工作。

一是重视各级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和表率作用的发挥。供水公司强调各级领导即是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更是直接实践者。供水公司先后指定并落实了《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及处理办法》、《关于加强总公司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意见》等多项制度和措施,深化了领导干部的创建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作好表率。

二是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创建和优质服务水平。供水公司根据形式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先后开展了“敬业、爱岗、创优”,“爱中华,爱企业,爱岗位”,“爱企业,树好企业形象;爱岗位,树好工人形象;爱职工,树好干部形象;爱用户,树好行业形象”,“学《决议》,强化职工素质;创优质,树好企业形象;比奉献,争做文明职工”,“学决定,深化企业改革;学标准,强化企业管理;树形象,创建文明行业”等主题活动。通过努力工作,优质服务,保证安全供水,达到了领导放心,用户满意,对于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供水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广大职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安全生产意识和规范化优质服务都有了很大提高。

五、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供水质量

根据全局生产、生活用水的特点,满足用户质量标准,成为供水企业的历史责任。从自来水行业特点来看,用户对供水企业没有挑选的余地,也找不到可替代的产品,供水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用户。所以供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确定不仅关系着地区职工和企事业单位用水情况,也是企业供水事业的自加压力,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教育职工、提高职工、保证供水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成共识,确立“一切为了顾客、确保优质供水质量”的质量方针,把满足拥护需求作为企业的最高追求。

为了实现质量方针,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职工培训、调研等方式培养技术人员,形成人力资源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还应建立相应的竞争激励机制和教育制度,把重点放在业务能力提高上,放手让人才发挥。

为了实现目标,不仅要有超前的规划和先进的设备,还必须有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作为保证。当前和世界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在我国推行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供水公司以于2001年12月6日通过了北京三星质量认证中心的现场审核,标志着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以开始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按照ISO9000标准,根据行业的特点和生产实际,供水公司选择了GB/719000—2000idt ISO9001:2000标准,于2001年8月14日制定颁布供水公司《质量手册》以确保水质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此基础上还组织编写了程序控制文件,其中包括程序文件14个以及相映的质量文件表格。

通过开展认证工作,供水公司建立了一个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理顺了部门之间、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以及各种经营活动之间接口关系,规范了 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质量记录,以贯彻实施ISO9000认证为契机,把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通过认证工作,供水公司确立了质量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供水将ISO9000工作与实际生产工作切实结合起来,以认证工作为主轴,使管理与生产两个轮子能够同步运转;通过认证工作,供水公司建立了一个体系,那就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人员、技术、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通过认证工作,供水公司培养了一批懂得质量管理的人才队伍,提高了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实践可以证明,ISO9000是高级管理工程师。在ISO9000的质量管理工作推动下,那种长期困扰企业的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没有了;生产经营和对外服务水准都上了台阶;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及应急处理恶劣水质的生产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出厂水浊度一般都控制在0.5NTU以下。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大部分学校认为其二次供水只是用于学生生活用水,而非“饮”水,而现有法规对其约束力不足,导致责任单位不重视,整改意见未及时落实,使卫生监督工作难以开展,造成监管不到位[2]。提供直饮水学校缺乏卫生设施和自检设备东莞市550间学校中由水处理器处理后提供直饮水的107间,占学校总数的18.18%,其中5间学校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占持证率为4.67%。虽然能出示设备的卫生许可批件,但因卫生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而未取得卫生许可证。也由于缺乏自身检测手段而水质无定期检测,未能及时更换滤芯或对设备进行清洗,滤料失效或微孔膜破损未能及时发现进行更换,而造成微生物污染,或所生产的纯水在管道输送或使用过程中又再次污染未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水质的卫生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3]。能为学生提供开水的学校有204间,占学校总数的37.09%自制桶装水缺乏有效监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利用管道直饮水制作桶装水提供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直接饮用,其生产车间布局和卫生设施未达到生产桶装水的的卫生要求。在食品安全职能监管职能分段管理后,食品的生产职能划归技术监督部门,对桶装水的生产应该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管,学校则认为自身为非营利性质,不用向监管部门申领生产许可证,形成监管空白。

对策和建议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卫生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指导,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监督部门转变观念,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未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的学校,要求其切实加强生活饮用水管理,指导其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和水污染防范措施,以确保二次供水设施和管道分质供水设施的日常运转、保养及定期清洗消毒工作。加强监测,及时消除饮用水污染隐患卫生监督部门与疾病控制中心将联合对学校的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对于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由卫生监督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并指导学校落实整改;要求学校自身落实水质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隐患。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强对卫生监督员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方面的业务技术培训,以提高卫生监督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卫生法规、卫生知识、消毒操作技能、水质检测技能等系统规范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二次污染原因管理监督 防治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的扩大,建筑物越来越高。供水企业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给水系统压力的需求。二次供水设施相继出现,同时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卫生意识不断增强,有关水质的话题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备受关注。

通常,二次供水设施包括高、低位水箱、水泵、输水管道等设施。自来水首先进入低位水箱,然后通过水泵输送到高位水箱,再通过重力作用供给高层的各住户或者由水泵变频加压直接供给用户。由于管理不善,存放水时间长等,造成饮用水二次污染的情况普遍存在。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直接结果是影响用户感官,使饮用者感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的甚至发病,危害人体健康。

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水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又与同水接触的截面性质有关,也与外界许多条件相联系。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造成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1.1微生物繁殖对水质的污染

水输送到末端后,消毒剂基本消耗殆尽。微生物开始再度繁殖,除了直接造成细菌学指标的下降外,还会加速管道的锈蚀、结垢。

1.2管道腐蚀、结垢对水质的污染

水在流经未经涂衬的金属管道、配件、水箱的过程中,由于pH值、溶解氧等作用,会对管道内壁造成较严重的腐蚀,产生大量的金属锈蚀物。其次,生活饮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金属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等,这些金属离子在供水管网内达到一定浓度后,随着水的pH值、余氯量等因素的变化,沉积在管道内壁上,造成管道内壁结垢。管道内壁的锈蚀、结垢必将导致水中余氯量迅速减少,色度、浊度等指标明显增大。当管道内水流速度、水压突然变大或方向突然改变时,就会造成短时间的水质恶化,甚至出现“红水”“黑水”等水质事故。

1.3余氯消毒副产物对水质的污染

余氯具有很好消毒效果,但同时又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如氯仿、四氯化碳等,这些副产物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1.4二次加压供水设施出现的污染

加压水箱容积设计不合理,使水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过长,影响饮用水水质,泄水管与下水管连接不合理,溢、泄水管与下水或雨水管线直接联通;水设备的位置选择不合适,周围环境脏、乱、差;贮水设备的配套不完善,如通气孔无防污染措施、盖板密封不严密、埋地部分无防渗漏措施,溢泄水管出口无网罩等;给二次污染留下安全隐患。

1.5供水卫生管理上的原因

水质二次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卫生管理不当造成的,主要表现在:(1) 管理不善,产权单位未定期进行水质检验,按规范进行清洗、消毒,有的水池水面上还漂浮着杂质,有的水池内壁长满青苔,池底积满厚厚的淤泥,致使水质逐步恶化。(2) 未履行建设程序,主要是二次加压供水系统建设中的设计、选材、施工、验收往往不经卫生管理部门审查。 (3)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与监督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机制不合理,自备水

2 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2.1 采用优质新型管材

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给水管材。目前新型给水管材有钢管、塑料管(如UPVC管、PE管)、耐腐蚀金属管(如球墨铸铁管、钢筒混凝土管、铜管、不锈钢管)、复合管(如铝塑复合管)等几类。基于新型给水管材各自不同的特点,建议建筑物内供水管道采用塑料管或复合管。居住区内DN300以下供水管道采用塑料管,DN300以上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大口径管材使用钢筒混凝土管,

2.2 对水池(箱)采取有效的水质污染防治措施

2.2.1 水池(箱)材料严格采用防污染卫生材质

地下贮水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需内衬处理,以防止水泥中有害成分溶出;地面水箱可以采用卫生级玻璃钢、搪瓷钢板、热浸锌钢板或卫生级环氧树脂涂衬处理钢板等具有较好防污染效果的材料。

2.2.2 确保消毒效果的持续性

生活用水长期滞留,导致水质恶化,可采取生活用水从水池(箱)底部虹吸出流,或池(箱)内设溢流墙(板)等措施,使生活用水不断更新。也可采用简易加氯消毒法进行二次加氯消毒。用铜管制作加药管,管内加入含氯缓释剂,管周边均匀分布若干直经为3~5mm的小孔,加药管设置于进水孔处,利用水流的冲击,使药物慢慢渗析开来。

2.2.3 水池(箱)的位置要合理

设立在室外的蓄水池,不要布置在易受污染处,应尽量保证其与化粪池之间不小于10m的净距,当净距不能保证时,可采取提高饮用水池标高或化粪池采用防渗漏材料等措施。入孔应高出地面5cm,防止污水流入水池。

2.2.4 合理设置水池(箱)的管、孔

进、出水管的设置要避免短路,出水管应设在最低处,进水管出口要设置水位控制阀,如液压阀、浮球阀等,并在进水端设检修用的阀门。溢流管上应设存水弯,用水封防止污物进入。水池(箱)底部要有一定的坡度,并装有排水清洗管,溢流管、排水管不能与污水管直接连接,均应有空气隔断装置。水池(箱)顶部应设两个以上通气管,以使水池(箱)空气流通,并在管口处设置既能防虫、鼠、尘埃进入,又能使空气流通的装置。

2.3供水系统之间采取适当的连接措施

分质供水系统、不同供水系统的管道不能直接连接,当必须用饮用水作为工业备用水源时,应在两种管道连接处控制阀门之间增设防污隔断阀,以防非饮用水水压过高时对饮用水造成回流污染。

2.4 加强管网的管理工作

建议在管网管理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和制度:加强防护,对设施进行必要的检修,蓄水池(水箱)、管道不得渗漏。管内死水区和管线终端等部位的定期放水、冲洗制度;新管线投产和旧管线检修或换管后的冲洗、消毒制度;管线全面巡查和管道检漏及修理工作;定期进行清管、刮管、除垢、涂衬的制度;对老住宅的老管应进行全面检查和更新改造工作,更新时应采用新型、高质量的管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