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造价的专业方向

工程造价的专业方向

工程造价的专业方向

工程造价的专业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58-02

一、“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1.搭建“三个平台”。根据工程造价课程体系,搭建职业素质平台课、专业公共平台课、专业公共实训平台课,三个平台课是工程造价专业不同方向共有的课程,也是培养工程造价基本技能所必需的课程。

2.形成“四个方向”。根据企业调研,对工程造价核心岗位造价员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造价员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包括土建预算、装饰预算、安装预算以及项目成本核算,每个工作任务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担任,每个人均进行精细化的工作任务,我们的培养目标就需要与工作岗位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专业四个方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工程造价专业分为综合方向、统筹算量方向、水电设备安装方向以及建筑项目核算方向。

3.校企合作,进行重点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依据工程造价专业典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共同组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融入职业标准,设计教学项目,构建突出个性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签订培训协议,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提升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实现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由项目组成员联合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一套切实可行又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才培养方案。

4.实施多元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由项目组牵头,配合学院、系部教学督导小组,研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制定规范的教学检查制度,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全面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开展由社会、企业、学生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评价报告,检验“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际效果。

二、“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1.充分调研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校企共同研究“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保障。(1)围绕工程造价专业发展,通过企业走访、电话咨询、问卷调查、毕业生调查等方式,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形成工程造价专业就业典型企业、岗位群及主要岗位。(2)加强校企沟通,了解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自身办学优势,确定合作办学意向,形成互赢的人才培养模式。(3)充分利用学院牵头组织开展校企合作交流研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委员会活动,校企研讨“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所包含的要素,研究实施方式,并落实改革实施条件和保障措施。

2.构建“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1)分析工程造价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工程造价职业行业标准、规范及职业道德要求,形成“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2)根据工程造价“三个平台、四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基于“三个平台、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1)根据企业调研,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基于岗位任职要求对人才培养的能力、知识、素质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2)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确定课程标准,讨论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推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推行“项目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的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灵活采用岗位特色鲜明、适应生产过程的“轮岗轮班”、“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实现工学交替。(3)校企共同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在企业建立教师技能训练基地,通过专任教师参与企业定期实践、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优选紧密合作的企业,建立兼职教师企业库,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4)校企共同建设“校内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校内专业综合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生产周期,合理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职业氛围,融入企业文化,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建成适合“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业教学基地。

4.进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总结,进一步完善“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通过学生、家长、企业、第三方机构对重点专业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客观反映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2)对“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得失,进一步在其他院校推广实施。

三、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中试行并进行总结改进,希望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工程造价专业“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争取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大幅度地提升。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的专业方向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 职业教育 社会需求 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

一、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发展趋势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1.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投资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建设市场对造价工程师的需求随之迅猛增长,而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相对缺少,已引起各方关注。

我国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经济和其他原因都造成了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面太窄、素质偏低、年龄老化等问题,不可否认,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国际水平比起来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工程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如国外,甚至很少做到能动地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更难找出有人能优化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这些都说明了原有的专业知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建筑大市场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所以对从业人员必须制定培训和再教育计划,并监督实施。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智高能的人才”。从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出发,对造价工程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造价工程师除应具备工程师的技能素质,以及工程造价(投资)的分析与控制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外,还应具有经济与金融的基础知识,经济分析技术,项目管理技能,经济与建筑法律知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的有关知识等,才能适应对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要求。

2.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工程造价专业涵盖了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等范围,由工程造价计价、招投标、合同管理、成本核算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基本理论和相关实务组成,培养具有工程造价专业领域工作岗位技能,面向建筑行业主要从事造价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当前,有很多院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然而,培养出的学生能否真正满足社会需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完成相关职业的职业化基本训练”。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要体现出职业化这一特点。目前,很多造价专业学生不能胜任与专业有关的相关工作,知识结构偏向理论,缺乏实际操作、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向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提出了不少新挑战。

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水利水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研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途径和方法。进行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重新整合课程设置,形成以培养核心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改革与研究,力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使工程造价专业能主动适应建筑行业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二、社会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针对如何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问题,2009年,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师生,组织进行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要求调查问卷活动。调查对象面向湖南省建筑业协会中各类大、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67份,其中有效问卷65份。问卷从不同的角度人手重点调查建筑业企业用人标准的倾向问题。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力与素质有何要求?以下是对调查问卷整理的结果。

1.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

从调查的结果得知调查显示,95%的建筑业企业需要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但数量并不多,这跟建筑业企业本身的行业特点有关。建筑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一般对工程造价专业的需求是根据其所承接的项目特点来定的,根据统计数据。一般中小型企业更希望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具有多种综合技能。

2.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每个企业的用人标准会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员工爱岗敬业、忠诚、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多数企业都更青睐于用得上、留得住、动手能力强、工作有闯劲的员工。根据问卷调查,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程度以责任心为最高,占34.5%,其余依次为竞争意识与能力为33.5%。适应能力为24.6%,思想品德为12.1%,实干精神为21.5%。意志承受力为l0.9%,这表明,企业在选用人才上更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不是某一单方面的能力。因此,高职学校应全面、科学地理解职业能力,深刻把握职业能力的内涵,并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确立新的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及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认为,职业能力不是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迁移和类化,并与相关的一般能力整合而成的。

再看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各企业对这一专业的职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造价员证、监理员证、工程CAD证、计算机等级证等。证书要求是基础,能力要求是核心。企业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具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外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专业化。熟悉相关工程造价专业知识、懂得相关的施工流程与规程、对国家的政策、企业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分析与把握。

(2)操作手段熟练化。表现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达到相应的水平:网络操作、制表操作、统计分析等操作达到相应等级水平。

(3)写作水平:包括书法良好,会撰写各种报告,并能按要求写出个人工作总结、会写各种公文及论文写作水平。

(4)外语水平:包括外语语种、口语与听力的熟练程度。

(5)服务他人的主动性及工作的积极性——敬业精神。这不仅是许多企业在测试专业人才时所用到的一种方式,对学生更是一种严格的要求。

(6)灵活的应变能力。遇到问题能沉稳思考、妥善处理。

可见,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特别高.不仅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与实务,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养的建设性方案建议

根据调查的结果,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该根据社会对学生的职业化要求,构建特色化专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1.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要定位准确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目标应该明确: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以服务地方、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双证融通、产学结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院是水利类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设置是根据市场需要(主要针对政府机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院、咨询单位等从事造价、监理行业)和学校特点定位为:以水利工程造价为主,但同时要掌握好建筑工程造价、公路工程造价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全能型造价人才。

2.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力培养

2005年10月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素质全面、基础宽厚、技能多元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按强化素质课、拓宽基础课、优化专业必修课、加强实践课的思路设置教学课程。

(1)构建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体系

构建理论和实践交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围绕理论基本知识点,强化技能训练,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综观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应该培养专业基本能力、职业应用能力和可转移能力。根据三大能力体系。分别结合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设置三个系列课程;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以适应就业方向的能力要求。

第一大能力是专业基本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英语测量、工程CAD等专业基本能力。

第二大能力为专业应用能力。学习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预算或标底编制、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工程招投标文件应用等。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进行相应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大能力是学生可转移技能的培养。我院强调学生可转移的技能培养,设置了素质拓展学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职业规划能力、交流能力(书面、口语和图形)、信息处理技巧、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和信息技术等技能。这种教育模式加强了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了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满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

(2)突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

工程造价的专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自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工程造价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工程造价岗位越来越接近饱和;随着工程造价人才供求状况的明显改变,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无论是学历层次、综合素质还是知识结构都处于劣势。面对我校高职工程造价管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年比一年低这样一种趋势,作为一名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我们应该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一种更符合市场用人机制的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 问题的提出

我们现有的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模式仍然很单一,无论在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都较落后,脱离了工程造价发展方向,与市场用人机制不相适应,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单一、见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处于劣势。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首先,必须明确培养人才目标,对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目前和未来几年的人才供求关系如何,该岗位对毕业生有何要求、在某范围内有多少院校设有相同专业及其特色如何等等,都是培养人才时必须了解的。我们通过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跟踪调查,向用人单位征求在专业设置、毕业生素质、培养目标和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从而了解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具体地说,就是应培养适应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发展要求的,掌握工程造价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要掌握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具有编制和审核建筑、安装等工程预(结)算以及投标报价的能力,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

2.2结合办学层次,设置较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

高职高专层次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基础理论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则应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内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3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材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载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入才,首先要有好的教材。因此,每次征订教材时,都由各相关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参加集体讨论,力求在教材选择上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好地体现本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购置专业软件,利用软件绘制工程图、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预算。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采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做”是中心,在“做”字上教,在“做”字上学作为教学全过程。在部分课中提倡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分析。然后由学生归纳、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是工科应用型专业。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造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研究分析,达到解决问题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造价确定和管理的能力。我校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由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在这个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认识实习主要通过系列参观活动,使学生对工程管理产生感性认识;课程设计则是对学生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概预算等各个模块能力的训练;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工程现场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预演;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三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

2.5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

高职大专培养的学生是专科层次,以基础应用型为主,是造价专业人才的金字塔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不但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还应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以下措施,让现有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研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积极引进人才,不断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人才库。聘用能独立承担某一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任务的一线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讲课,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实践经验,讲课更贴近实际。

3 结论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主要培养方式的高等院校,由于该专业设置和建设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大部分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尽合理,使得毕业生毕业后一时很难适应工作岗位。因此,高等院校理应积极探讨和改进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为社会培养出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优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主动服务于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利,张建勋.建设类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1-31.

[2]匙静,房荣敏,尉胜伟.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8).

工程造价的专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招岗位;调查;报告

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

1.1从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无论是建筑业还是房地产业、市政公用设施类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等,都设有工程造价管理岗位。

1.2工程造价专业在建筑市场的就业大环境分析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日趋成熟和建筑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对建筑业的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好的要求。建筑工程在设计初期就强调“适用、够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强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可想而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实施主体越来越注重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及工程施工之间的关系。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岗位主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和造价员两岗位。

在对施工类企业的招聘和应聘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需求最多的是造价工程师,其次是造价员、项目经理、造价技术负责人等职位。

1.3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就业优势

本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预算人才,另外本专业的毕业生还能从事施工管理的工作。这就是本专业毕业生的两大就业优势。可以就业的范围很广泛,包括:造价事务所、建筑公司、监理公司、大企业的基建部门、建材公司等等。本专业已经超过了建筑设计和建设监理成为建筑业的第一行业。

2.工程造价培养目标及定位分析

目前造价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如何把握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是办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如果把社会调研比作“力的大小”,那么培养目标就是“力的方向”只有二者联合才能成为物理意义上的力。

2.1人才目标的培养

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过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具体来说,就是该专业的学生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有良好的工作素质又有较强的技术岗位技能、具备工程一线的造价工程师的基本素质,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结算,以及工程投标报价与招投标能力,成为既有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人才。

2.2学生培养规格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就素质而言,学生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心理素质。就能力而言,学生应具备:编制各类专业的工程概预算的能力: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和工程经济项目的分析的能力;就技能而言,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识图、理解能力、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技能;就知识而言,学生应掌握土建、安装和装饰的识图知识;了解建材、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知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知识,以及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适应清单报价后要建立的企业定额的实际情况,掌握定额编制的原理和方法。

2.3工程造价行业人才招聘企业形式以及对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2.3.1造价行业人才薪酬情况调研分析

2009年造价工程师,造价员等主要职位的全国平均水平月薪情况分析看出:造价员2962元/月;注册造价工程师:6399元/月;而造价技术负责人为8280元/月。

2.3.2工程造价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工程造价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所提高。无论是技术、知识、质量,还是管理、效益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现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是:(1)低素质的人员供大于求,真正高素质的人才缺失十分的有限。所谓“高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如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又包括基本素质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所以,现在的用人单位更看中员工的基本素质。(2)“复合型”人才稀缺。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就是既懂预算又懂施工,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既懂造价又懂经济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既能搞土建预算也能搞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随着经济和及时的不断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3.明确毕业生的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中小型设计院(所)、建筑管理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房地产开发公司、市政工程公司、监理公司、中外合资或合作、外商独资的工程公司等建设业主单位、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和装饰公司等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工作的,一般是从单位工程预算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4.岗位分析与工程造价就业情景分析

4.1岗位分析

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中土建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领域、建筑专业化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建设工程咨询等领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岗位所占比例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建设与经济发展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大量需求,随着建筑业发展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

(2)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面向为: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物业公司。

(3)主要就业岗位: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预算员、测量员等。

4.2工程造价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造价行业前景很好,工程造价属于土木建筑方面的,因为每个工程都会需要造价预算,就这个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造价这个行业来说也是十分的乐观。中国的建筑方面特别多,所以对于造价方面的人来说收入也是可观的,市场需求量大,而市场却供应不足。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的专业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工程造价专业涉及经济学、工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范围广、跨度大,是一门综合管理学科。目前我国设置工程造价专业的院校大多数是专科类或高职类院校,造价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知识范围狭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也带动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造价人员,以适应不断扩展的建筑市场。各类企业也迫切希望高校能够培养出知识面广、综合应用能力强、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专业造价人才。针对此种现状,本文以我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展开相关分析,就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造价人才进行探讨。

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起步较晚,与英美等国的高校教育相比较,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及应用较为薄弱。在国内各高校中,很少有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完整的教材体系,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未能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国外很多院校的造价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与社会企业有良好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而我国各院校在此部分开展的较少。同时,某些高校的造价专业又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化、集成化,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同市场需求存在差距。因此形成了市场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却少之又少的尴尬局面。

2. 我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校目前未开设专门的工程造价专业,而是在其他相关专业中设置了工程造价方向。虽然我校制定了详细的工程造价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但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发现能很快胜任造价行业工作岗位的人并不多,出现该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2.1 课程体系涵盖面较窄

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都应有造价人才的介入,但从目前我校的培养方案现状来看,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招投标阶段以及工程施工阶段的课程为主,对于工程建设的其他阶段比如前期决策、可行性研究、方案评审以及工程结算及决算阶段的课程涉及的较少。

2.2 实践应用能力较薄弱

虽然培养方案中安排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设计只是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学生对图纸上的各类工程缺乏概念,达不到课程要求的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学校开设的专业软件实践课程,也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硬件设施数量有限,学时安排不充足等原因,导致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较差。

3.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秉持“面向基层、针对岗位、强调应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经济和法律等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

3.2推进“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

推进“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应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反应前沿科技发展、突出工程造价管理需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基本原则,使学生能够获得从事造价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

3.2.1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以土木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基础扎实、学科领域宽广、应用型强的理论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的设置本着夯实基础、拓宽学习领域的原则设计课程,由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公共通选课程构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学科基础课的设置以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线,如:《房屋建筑学》、《建

筑制图》、《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使学生掌握学习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专业课的设置以满足应用型人才教育素质为准则,设置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建筑工程概预算》、《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项目评估》、《项目投资与融资》等。使学生掌握从事工程造价管理所必需的技能和素质,培养学生在工程造价领域的业务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

3.2.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任何理论知识都以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价值取向。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

(1) 增加学科基础课的实践环节

学科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前置课程,只有具备了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更有效的学习专业课。但在实际学习中,经常出现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基础内容概念不清,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课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基础实践课的重要性。因此,设置学科基础课程时,应该增设实践课时,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增强信息化操作能力

在工程造价信息化的今天,熟练掌握各种专业造价软件已成为了必备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应提高硬件配套设施,例如设置专门的机房、引入各类专业软件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发展“校企合作”模式

与社会企业合作,发展学校“生产实习基地”是一种良好、互利的模式。既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实际工作环境,让学校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真实需求;又可以使企业尽早了解到我校毕业生的学习、工作情况,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率。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可以选择各类施工单位、项目管理公司、咨询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场所。

4.3 增强师资水平

选用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更有效确保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师资力量要体现出“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的特点,同时也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要能指导技能训练,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接轨。

5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建设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保证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工程质量及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工程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我校根据市场导向,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这种培养模式可使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具备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伟. 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等建筑教育.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