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心理疏导五步法

高中生心理疏导五步法

高中生心理疏导五步法

高中生心理疏导五步法范文第1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把握住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深刻理解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我们解读“人文关怀”,一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一切从人出发,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又要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上,这就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易于落到实处。

“心理疏导”的核心是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既需要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需要通过具体的解释、说明、同情、支持等情感表达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变和改善人们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达到化解不良心理情绪和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注重对人本身的关心。人文关怀侧重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侧重解决人们的心理情绪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师生,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大学生内心的困惑。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施以正面教育和引导,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思路和手段,既是对大学生物质生活的关怀,也是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怀。关注大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深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走进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造就和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是高校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路径。

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是推进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大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体。注重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二、积极构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

实施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关键在于长效机制的构建。构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就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奠定好思想基础,在高校内营造一个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良好育人氛围;第二要建设好工作队伍,通过建设主体工作队伍带动全员,聚合起高校内关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整体力量;第三要建立健全校园内的交互机制,畅通师生间思想情感的沟通交流渠道;第四要健全完善教育、管理、咨询等服务于大学生的工作体系,为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供有力保障;第五要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育人功效。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营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育人氛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契合人的本性,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1.把尊重人性放在第一位,实现教育人与关爱人的统一。高校的教育者要改变以往单纯批评、说教及命令的方式,应当通过平等沟通来与学生达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情感上的相互理解和认识上的共同提升。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育人新理念,在高校内建立一种以人性化、民主化沟通为基础,一切制度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人本教育模式,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健康的校园氛围。

2.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努力培育和谐精神。高校最难得的是人才汇聚,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构建和谐校园是培育人才、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要在校园内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大学生用理性的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包容、协作的精神,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

3.营造全员关注学生、全过程关心学生的氛围。高校的所有教职员工都应具有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关爱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从入学到毕业,对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进行全程关注,关注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真正把培养学生作为高校的生存之本。

(二)发挥主体工作队伍的作用,形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整体力量

实施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体工作队伍包括: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高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骨干队伍。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时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骨干队伍的积极作用,形成能够发挥“一个重要作用”和“四个积极作用”的主体工作队伍。

首先要建设好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发挥其在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基层人员,在实施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要强化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育人作用,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积极搭建民主、平等、互信互敬的新型师生关系平台。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并通过建立一系列规范合理的培养、管理、发展、激励机制,促进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可持续发展。

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在推进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更引导着学校的整体风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课堂接触,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教学实践环节,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心理辅导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情感问题和心理困扰的主导力量,建设好这支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等组织中的积极分子所组成的学生骨干队伍是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来自学生内部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些队伍的积极作用,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整体力量。

(三)搭建交流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建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交互机制

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是心理疏导的具体方式。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根本表现形式就是师生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

1.建立健全校园思想情感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可以借助传统的师生交流平台,如设立学校领导接待日、校长信箱、师生座谈会、辅导员谈心等沟通渠道;或是借助现代的网络系统,如开设辅导员博客、校园论坛、心灵驿站,建立网络育人的新平台,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问题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走向,化解情感困惑。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主动地关注和倾听大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凡是学生要求反映问题、汇报思想的,学校的政工干部和辅导员都要热情接待,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才能明白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才能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有效的心理疏导。

2.要建立健全校园舆情的信息机制。校园舆情对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如不及时做好校园舆情信息工作,建立预警机制,采取适当的方式和办法处理和应对校园内发生的矛盾,就会威胁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因此要格外重视和关注校园舆情,建立分析研判机制,采取舆情应对措施。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要定期听取学生对校园工作的意见,深入基层,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制订相关的制度来征求师生意见,做好对校内政策的解释疏通工作,积极应对校园舆情变化。

(四)健全完善服务学生的工作体系,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保障

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都是针对大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具体困难展开的。要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这些实际问题,就要建立一系列健全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咨询、服务的工作体系,这是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保障。

1.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实施文化育人。要突出对学校人文环境的塑造,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即文化“化”人。文化育人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它是通过挖掘深层的文化精神和营造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彰显大学精神,用优秀的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

2.积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和规范日常行为的有效机制。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要进一步按照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考察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依据。因此,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定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的有效机制。

3.建立教育、疏导、监测、治疗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关注心理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要重视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心理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高校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按照要求和比例配备落实设备和人员,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普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构建集教育、疏导、监测和治疗于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这是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根本保障。

4.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外部条件。要营造“人人参与教育、人人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充分发挥党团、学生会、校园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可亲、可近的方式贴近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要寓教于乐,用先进的文化育人,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追求高雅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和谐团结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沟通来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5.健全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机制。在当前形势下,要通过有效机制解决好大学生在成长和生活中面临的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这是关系到每名大学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二是做好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帮扶工作,解决他们遇到的经济困难和心理矛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三是进一步做好教务管理、后勤管理和其他服务工作,从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学生反映的一个一个问题抓起,满足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四是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交友、恋爱等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倡导健康、道德的恋爱行为,培养积极的人格和心态。

(五)运用现代教育的理念方法,提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育人功效

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有特殊教育意义的人文关怀,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需的心理疏导。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彰显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主义情怀,也指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方向。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在实施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运用隐性教育法、渗透教育法、情感教育法等多种现代教育理念方法。隐性教育法是在与大学生交往沟通、解决实际困难、疏导心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潜在地实施教育的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都能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渗透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和完整持久的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国外的现代教育理论都为渗透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渗透教育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运用情感教育手段,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心智和情感发展。只有运用多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功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杨宝清.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N].中国教育报,2007-11-19.

[3]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5(2).

高中生心理疏导五步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五脏六腑;肝胆;脾胃

中图分类号:R241.6

祖国医学认为肝胆、脾胃同居人体中焦,在五脏六腑之中关系密切。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比类取象”以肝木脾土及五行生克规律对其关系加以形象的说明:“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于脾,当先实脾”。而在经络理论中,肝和脾同居膈下,足厥阴肝经挟胃两旁,且肝能制胆汁,从而更进一步证明了肝胆、脾胃在生理、病理上密不可分。

1.肝胆与脾胃生理关系

脾胃五行属土,“土生万物”。经日:“中央土,以灌四傍。”“胃者冰谷之海,六府之源也。”二者表里相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肝胆属木,主疏泄、调畅人体之气机。《知医必辨》日:“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不病。”“肝胆与脾胃木土相克,其疏泄条达正常既可助脾运化,使清阳之气生发;又可助胃受纳腐熟,使浊阴之气下降。正如《索问・宝命全形集》所讲“土得木而达”。《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也指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可见,肝胆疏泄功能直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反之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土为万物之母”“木植于土”,肝胆得脾胃运化之精微不断滋养,疏泄功能方可保持正常。二者之中肝胆能疏泄脾胃,于调畅气机之中起主要作用:脾胃能濡养肝胆,在气血生成方面占主导地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故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日:“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

2.肝胆与脾胃病理联系

肝胆、脾胃在生理功能方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样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响。正常情况下脾胃的运化功能需要肝木的疏泄,木气条达,则土气自舒。若肝木气盛,则可发生“木旺乘土”,而导致一系列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亦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所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反之,由于脾胃为万物生化之源,各种物质的化生、传输、敷布必赖于脾胃的斡旋。若脾胃亏虚,中土不健,精微化生匮乏,或脾虚不能统摄血流,失血过多,则均可导致肝血不足。犹如李东垣所言:“若胃气一虚、无所禀受、则四脏经络皆病”。且脾胃居中焦枢纽之地,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助肝调节各脏腑之气机升降出人。脾气壅滞,必将影响肝之疏泄,以致肝气不舒,正所谓“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进而出现“土壅侮木”病理现象。由此可见,脾胃之病常牵连于肝胆、肝胆之病亦常祸及脾胃,临床可现“肝胃同病”现象。

3.“肝胃同治”乃其正治之法

高中生心理疏导五步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41-01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对人的关怀、关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也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拟结合企业实际,就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赋予企业思政工作新意义

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我们视野还不够开阔,内容和手段还不够创新,缺少对新的思政工作有效性的全方位研究和探索。“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体现,该新理念的提出和引入,不仅有助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传承优良传统,而且也有助于针对新问题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内容,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工作中的成效。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企业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企业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经济,企业党的工作要融入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促进企业的和谐有序发展。一方面要注重对企业员工本身的关心,充分发挥、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要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构建和谐国有企业。只有员工的心理和谐了,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具备应对市场经济、改革改制中给员工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培养其应对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企业思政工作视点的新转变

“人文”一词最早在《易经》中出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是人类从野蛮落后到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识。“疏导”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1],即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人的需求层次是循序渐进的,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在一个企业中企业员工需求就存在差异,由于矛盾点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找准主要矛盾,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对策和方法,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理解和运用的管理理论。

从笔者所在的联益公司来看,不同年龄层次员工需求差异较大,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员工需求主要在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上,而从事工作时间稍长的中青年员工较大比例需求皆已处在了较高的层次上,这部分员工们更多关注的是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要从对员工普遍实行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观念向对员工“关怀”、“疏导”的观念转变,逐步建立起柔性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三、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措施

(一)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逐步建立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逐渐建立和完善心态疏导、调适、平衡体系,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心态良性变化,帮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石油石化行业与国际油价紧密相关,从这几年的油价变化来看,油价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逐步探索市场波动较大情况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保持常态化危机意识;积极探索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把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清除心理障碍、打穿心理通道的手段。

(二)把解决员工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既可以看作是工作内容,也可以归入工作方法。人文关怀从某种角度讲,关注人的需求才是最为重要的。关注点的变化,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思想观念要有所改变,尊重人的平凡面。只有在重视人的基本需求和利益满足中去提升人的价值追寻,更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因此,在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笔者所在的联益公司,由于年龄、学历、来自地区的不同,他们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刚毕业走上社会的青年为其设立发展目标是人文关怀的重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预定目标了,就给予及时、明确、充分肯定,使其具有成就感;对来自外地的青年,则更多的是如何为他们立足德阳、置家立业,减轻压力而给于关怀和疏导;对有能力的青年骨干人才,因材施用,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舞台;重视培训,满足员工岗位成才的需求;改善生活,为员工健康幸福投资;雪中送炭,使员工感受党和社会的温暖。这些举措,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青年同志,得到广大青年员工的欢迎,对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建和谐行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不可能一蹴而成,因其对象的特殊性,其矛盾随着形势不断在变化,因此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关怀和疏导的能力,提高关怀和疏导的技巧,拓宽关怀和疏导的渠道,建立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以达到构建人际关系的和谐、企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作者单位:四川德阳联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马斯洛.基本需求层次理论[J].人类激励理论.

高中生心理疏导五步法范文第4篇

一、疏导学生心理障碍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心理障碍的清除必须坚持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疏导心理障碍,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健康地发展,因此在疏导心理障碍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要有令人信服的科学理论依据、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能耐心、正确地研究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摒弃主观、武断的做法。

2.信任性原则

成功地疏导心理障碍,在于信任。信任是一种感召的力量,信任是双方的。体育教师在心理障碍的击破过程中,要真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理解和爱护他们,促其敞开心灵大门,自觉地接受心理障碍疏导,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疏导心理障碍的实效性。

二、疏导心理障碍的方法

1.形象转变法

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常具有服饰保守、说话迟钝、走路畏缩等特点。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是改变其心态和克服其心理障碍的一条捷径。据国外最近的实验显示,举重的时候如果大声喊叫、,人就能多使出15%的力量,举起更多的重量。因此专家认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特别注意改变自己的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饰,养成讲话大声的习惯,走路昂首阔步,比平时加快10%的速度,等等。

2.扬长避短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如果一个人用己之短,而舍己之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欢乐。因此,疏导学生心理障碍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办法。

3.积累成功法

成功是自信的保证,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唤起往日成功的动作模式时,人又可以重新获得那种成功的心情,从而消除心理障碍,充满信心。故此,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时,为了能让学生也能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们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喜悦,能使人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4.另类比较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可以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另类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患有“羡人之长,羞己之短”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采用另类比较,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疏导其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降低要求法

高中生心理疏导五步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在回答高等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时创造性地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崭新的视角。

一、什么是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指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对心理的认知及情绪、行为、意志,以达到消除症状及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疏导疗法会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心理保健和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野中的心理疏导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教育、支持、帮助等途径,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等方式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疏导不同于教导和指导,更加注重对人性的审视、对对象的尊重对现实的关切,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解决学生们思想认识的方向问题,使他们能够按照主流文化的要求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某一目标前进。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明显的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阶级特性。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一)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决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凝聚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根本目标是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其实效性,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一直是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党中央也一贯高度重视。在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时期,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对全面发展的新期待,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处在心理成熟、人格成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很多问题不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而是认知问题心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疏导上。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将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当作思想政治问题处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误区。时代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了。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遵循大学生思想实际及心理发展规律,探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心理疏导恰恰是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的新要求。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的心理疏导常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由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决定。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教育成本大大增加,使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经济、情感等方面遇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和冲突逐步增加。据调查,20%左右大学生因不能很好地认识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出现心理困惑或冲突等一般心理健康问题。面对经济上的压力、感情上的失败、前途的迷茫等,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紧张和压抑感,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以及自身调节能力欠佳,他们会无所适从,很多人选择自杀。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其中约有2.8%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严重心理疾病,个别甚至诱发出走、自杀、凶杀等事故。因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认识并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可操作性的、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的应对方式,需要心理专家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心理疏导的途径

(一)创造理论上的导向机制和教师队伍保障机制。要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充分认识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应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和心理咨询教师进修督导机制,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应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身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稳定的“定海神针”,是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疏导的中坚力量。因此,新时期的辅导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努力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充分了解学生心灵深处的忧虑和困惑并给予及时帮助,把引发其他问题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平时用心观察那些“心理问题”多,“困扰问题”的学生,多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第一时间进行心理援救,可以大大减少各种极端行为的发生。

(二)充分发挥学生会、班级干部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学校的学生会、班级干部每天和学生们接触最多,也更加了解熟悉每一位同学的性格和个人情况,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状况,对于及时、适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学生会和党、团组织可通过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文体活动、思想认识讨论、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大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开放、合作、互助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完善心理咨询系统,重视心理疏导机构建设。心理咨询系统就是利用多种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来访者施以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启发,通过“疏通”,使来访者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得到缓解,并在认识、情感、态度、行为方面有所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学工部门要关心、支持和保证心理咨询系统的正常有序工作,要在做好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完善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转介治疗等机制,做好各种预案,与家长保持联系,妥善处理好有心理疾患学生的相关事宜。具体操作起来,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多种方式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抗压受挫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设置热线电话以及心理问题咨询信箱,充分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加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高校教学和学生部门及团委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学生教育活动等,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全方位接收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熏陶,在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并以活动为纽带,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效地释放被压抑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压力,不断适应环境变化,逐步完善自身人格。

(五)创新心理疏导方法,提升心理疏导的育人功效。要在实施大学生心理疏导中运用隐性教育法、渗透教育法、情感教育法等多种现代教育理念方法。隐性教育法是在与大学生交往沟通、解决实际困难、疏导心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潜在地实施教育的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都能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渗透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和完整持久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国外现代教育理论都为渗透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渗透教育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运用情感教育手段,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心智和情感发展。

同时,在心理疏导的方法上,应该有所创新,采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重视开发现有的方法,如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都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应进一步开发。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功能与作用,它具有平等交流、双向沟通、即时通信、自由互动等特点,可以推动高校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调适自觉性的形成不断提高。只有运用多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功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总之,心理疏导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注重心理疏导。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是全社会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注重心理疏导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拴莲.利用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2]肖劲松等.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探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商界,2008.1.

[3]王艳红.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及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6.

[4]伍文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心理疏导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优秀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