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管理任务

健康管理任务

健康管理任务

健康管理任务范文第1篇

1985年,王春秋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在艰难危险的战斗中,王春秋为抢救伤员不惜冒生命危险,被集团军授予“战地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此后,他曾任全军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武警部队保健委员会委员,两次被评为全军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他从事心血管病和老年干部保健工作二十余年,熟练掌握了心血管内科及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处理。

2003年9月,武警总医院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始着手创建体检中心。一切从零开始,王春秋逐一建立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任务等,不断提高医院和体检中心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健康体检的意识。

近日,记者见到了王春秋主任,他介绍丁关于健康体检服务的概况与内容,并从中引申出了健康管理的知识与理念。

健康体检:社会医疗服务的新发展

王春秋主任说,在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体检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形成,而中国是在“非典”过后才意识到的。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为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为医疗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康体检与体检行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一些大城市的体检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王春秋主任说,体检能使人们及时发现很多潜在的和正在发生的疾病,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这对个人健康和疾病治疗及康复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中国从事健康体检行业的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型医院;第二类为小型医院;第三类是专业化的健康体检中心。但是,由于各个体检机构检测设备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漏检、误诊事件时有发生,也出现了很多客户投诉和法律纠纷。

据王春秋主任介绍,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部级的体检行业标准或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凭借其深厚的医学背景,浓厚的服务意识脱颖而出。该中心管理有序、技术精湛、服务周到,除了开展体检项目外,还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做出分析,对客户实行全面的健康管理来促进其对自身健康的认识,使他们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王春秋主任说,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不断改善各种服务环节,精心设置体检流程,避免让体检者过度奔波,减少时间消耗。由资深医生为体检者制定个体化体检项目,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采用数字化记录方式,无线网络化管理,自动程序校对和审核,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血液检查项目的结果不准确:并依据年龄结构、职业性质、区域不同来制定各异的体检项目,尽可能全面而又有侧重地为客户做好体检。根据体检单位的要求或体检结果,在检后提供义务健康知识讲座服务,以及针对体检结果做详细的答疑等。

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在抓技术质量的同时,服务质量亦不断提高。该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仪器设备专门用于体检,避免病人与健康人群的接触和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营造温馨服务,创造便捷服务,采取“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医疗模式,让人处处感受到细心和体贴的体检服务,从而自然地融人到身心愉悦的“体检文化”中。

健康管理:体检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卫生部门提出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定期的健康检查是实现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要途径。王春秋主任认为,实现体检事业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以下三个转变:一是,由单纯健康体检向健康管理转变,这个转变是完善医院功能延伸和做好检后服务的需要。二是,由单纯经营型向学科建设型转变。三是,由单纯疾病检查向健康评估转变。

据王春秋主任介绍,健康管理在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90%和10%。具体地说,就是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未做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由此可见,健康管理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而且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健康管理的魅力所在,更是体检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它运用现代营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的角度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健康。

健康管理一般由四个步骤组成。第一步,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第二步,健康状况评价和预测,即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第三步,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咨询指导,即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第四步,健康管理服务,是上述三个步骤的不断循环,解决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实现走上健康之路的目的。

健康管理在中国刚刚起步,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有少数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大部分为医院及体检中心的附属部门。调查显示,我国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二,与美国70%的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完善的服务相比较,相去甚远。

目前,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开展实施的健康管理工作,就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王春秋主任说,在健康体检服务中实施健康管理的基本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通过个性化的体检、调查问卷和体检咨询可以全面了解包括年龄、职业、性别、行为与生活习惯、经济和文化背景、个人医学史、心理因素、家族遗传史等信息。建立健康档案。二是,找出健康危险因素,预测疾病风险,综合个人生活行为、家族遗传史、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并根据体检结果的多项指标,找出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对健康状况进行前瞻性、个体化分析。包括慢性病风险评估、饮食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况评估等。筛选各种慢性病或肿瘤等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指导,及早发现亚健康状态和早期潜在的病患人群,为制定健康维护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进行健康干预,综合防治疾病,在对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由健康管理师运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先进的科学手段,针对危险因素、自觉症状、体检结果设计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内容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生活方式干预

措施、中医养生保健计划等,将可以改变或可控制的指标作为重点,制定健康目标和实施健康干预。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发展成不可逆转状态之前,及时预防和延缓演变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实现健康管理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王主任介绍说,人生命中的危险性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相对危险性,与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群平均水平相比,个人患病危险性的高低。二是绝对危险性。个人在未来五年内患某些慢性疾病的可能性。三是理想危险性:个人在完全健康的状态下得到的评估结果。“绝对危险性”和“理想危险性”之间的差距就是个人可以改善而且应该努力摒弃的不良生活行为。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随着“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通过有效改善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个人的“可以改变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就能得到控制并降低。这构成了健康管理的最基本的科学依据。

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在疾病产生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期待的结果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一旦患病,其结果就属于医疗的范畴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服务的连贯性,有些健康管理机构也提供医疗等延伸服务。例如:综合利用疾病预防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IT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手段,对人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健康管理提供的不是某个单一的服务项目,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由不同的管理服务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可分解、可量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健康管理任务范文第2篇

1.1强化健康体检监督机制

包括健康检查内部管理、内容和程序、监督与管理。目前某些疾控机构健康体检工作还靠手工方式进行,体检程序、体检照片、体检者个人档案等都存在业务繁琐,数据不详尽、不实,个体查询不便,实验室检测水平欠缺及标准化建设还未达标等诸多现实弊端。例如:健康体检项目不合格,体检两项就拿到健康证,在具体操作上仍还有处于违规环节的实际漏洞。当前疾控机构健康体检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应立足全社会、企业或民众的健康需求,在卫生法律行政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康体检的各项制度,完善自身组织的监督体系,做好疾控机构公共卫生自身工作内容的有效监管。

1.2完善各类人群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的健康体检工作,特别是托儿所幼儿、学校学生、企业职工、社区居民等。提高慢病管理能力和重性精神疾病等各类健康状况的规范管理率,以及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当前中国已进入慢性病高负担期,比重达70%,致死占总死亡85%,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已成为影响社会民众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南昌市已超过13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市农村儿童总数27%,近五成隔代抚养,近七成有孤独学习困难。大量事实研究表明通过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等可以有效降低慢病和心理问题发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管理和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可有效地改善慢病病人身心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对医疗资源的利用。

1.3保障健康促进运行机制

当前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产生不是简单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伤害,而是与民众个人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人类的生物因素和医疗保健服务四个方面有紧密关系。特别预防医学,传染病预防保健工作可极大地预防疾病发生。通过婴幼儿预防保健、学校卫生工作、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劳动职业健康体检、艾滋病自愿检测等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体检工作,从源头上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应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面管理,积极保护各类人群的身心健康,以此提高民众的自我健康意识、自我保健知识、从业健康保障措施。开展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知晓率不低于75%,开展目标人群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不低于0.7。

1.4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

在各级各类疾控机构建设时期,要加强医生、护士、检验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等医务人员的素质建设,加强医务人员自身健康促进工作,使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成为健康体检工作中的自身管理者。倡导健康行为,共创健康社会,使医务人员首先意识到自己既是体检环节中的执行者,也是给与体检者及时的评价者,更是对体检者进行及时宣教的促进者。真正提高健康体检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服务效率性,加强疾控机构健康促进工作。

2措施

2.1强化健康体检制度的执行评估机制

各级各类疾控机构应针对现有的各项健康体检制度建立起定期的执行评估机制。对于明显执行不力的制度,要有深刻反思并做出及时调整,以确保健康体检质量得以实际保证。应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健康体检专项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制度、实验室检测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化制度等。

2.2建立训练有素监督执法机制

伴随疾控机构公共管理的建设与发展,对监督执法的行政责任的扩充,可划分为法律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职业责任和道德责任。把疾控机构健康体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检查督导,建立“上下畅通、左右协调”的工作责任机制,减少“见利益抢、有责任躲、出事推诿扯皮”等问题,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以高度专业的公共责任来承担健康体检工作,以严谨敬业的公共服务来履行疾病防治工作,以全面严格的公共利益来保障监督执法职责。

2.3建立网络一体化的联网管理机制

加强疾控机构网络体系管理,全面实施规范操作,建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建立按照不同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健康体检结果数据化处理,提高网络信息的运转效能,健康信息资源共享,切实开展网络便捷化管理。以提高市民健康素养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三级网络、五大场所”的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着力打造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健康教育媒体传播,更好地促进现阶段疾控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规范疾控机构卫生保健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2.4加强公共卫生制度更新与政策制定

中国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等各项规章制度种类繁多、数量极大,这实际上降低了制度的整体效力和执行效果。心理问题作为社会诊断的一个指标,纳入公共管理的考量范围之中,应当定期进行适度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与身体检查内容与制度的审查应及时跟进更新;要合并前后内容重复的相似制度,切实解决具体问题;把某些重要的规章制度上升到政策法规,以提高制度本身的权威性和威慑力。注重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健康体检与教育促进,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干预,在各项实际工作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出台一批对各级各类疾控机构健康体检有指导意义、推动作用的政策措施,充实工作量,依法履行公共卫生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发挥真正主导作用。

3总结

健康管理任务范文第3篇

一、做好妇幼健康工作统筹谋划

对标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纲要、2011-2020年妇女儿童“两纲”目标,各镇、街认真梳理辖区指标完成情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收官进度,确保如期完成指标任务,迎接上级专项督导。在做好2011-2020年“两纲”终期评估工作基础上,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工作部署,结合市实际确定新周期妇女儿童“两个规划”和“十四五”妇幼健康事业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二、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鼓励支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探索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落实医改提出的医疗机构“两个允许”要求,通过开展绩效考核和机制创新增强工作人员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增强妇幼保健机构内部活力和发展动力。继续开展妇幼健康服务联合联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鼓励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积极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共享。

三、强化母婴安全保障管理

全力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母婴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卫计发〔2018〕213号文件,《关于印发区母婴安全行动(2018—2020年)和健康儿童行动(2018—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继续推进母婴安全行动计划,认真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对孕产妇安全管理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对管控不力出现严重后果的单位实施约谈追责。深入开展母婴安全质量提升年活动。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建设,今年按省工作安排组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技能演练竞赛和妇幼健康服务人员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人员能力素质。开展市级孕产妇危重症、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提升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初产剖宫产率控制在45%以下,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6.5/10万和4.2‰以下。

四、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

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要以母子健康手册为载体,完善生育全程服务链条。推动开展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服务,满足妇女不同时期健康需求。落实基本避孕服务,做好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按照卫计发〔2018〕213号文件,《关于印发区母婴安全行动(2018—2020年)和健康儿童行动(2018—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继续落实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加强儿童健康管理,重点强化新生儿保健和高危儿管理,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支持市妇幼保健机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门诊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和内涵。

五、落实出生缺陷防治措施

落实《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进一步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统筹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进一步加强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避免工作大幅度滑坡,婚前医学检查率不低于5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叶酸服用率达到90%;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

六、巩固妇幼健康扶贫成效

以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目标为基准,深入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等公共卫生项目,新筛项目列入市十大工程,各镇、街要强化培训督导,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妇幼健康均衡发展。

七、加强妇幼健康行业监管

加强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监督管理。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各签发机构要按规定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保管和签发,对伪造、倒卖出生医学证明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各镇、街要规范使用和管理妇幼项目经费,做好省级专项督导迎检工作,确保项目服务质量和资金安全。落实好安全生产、院感防控、保密工作等各项制度。

健康管理任务范文第4篇

为全面加强我镇的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市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围绕“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得上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的目标,加大农村工作投入,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责任,努力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基本目标

农民健康工程是指以建立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为重点,旨在改善农村卫生状况,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社会系统工程。

农民健康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争取到2010年,在全镇建立基本适应我镇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卫生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以上水平。

农民健康工程的主要目标是:

⑴到2010年,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超过90%;

⑵到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到85%;

⑶到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健康体检率达到80%。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农民医疗保障体系

1、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合作医疗吸引力,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同步增强的动态筹资机制,不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率,到2010年,确定每年都有80%以上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时,要提高合作医疗的报销质量和速度,做到随到随报,少出或不出差错,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5%以上。

2、进一步完善农民医疗救助制度

要进一步发挥医疗救助制度的作用,拓宽医疗救助的筹资渠道,对因患大病、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家庭或个人医疗费用,仍难以承担并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

(二)全力构建新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

按市政府要求建立市、镇、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镇政府成立农村公共卫生领导小组,有一名领导分管卫生工作,并在镇干部中确定一名专职或兼职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合作医疗基金收取、健康体检发动、改水改厕、环境卫生管理、健康资料发放等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各行政村确定一名公共卫生联络员,负责做好本村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整治的发动、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合作医疗基金收取、健康体检发动、健康资料发放、企业卫生安全巡查等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

按市政府要求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增强乡镇卫生院履行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镇中心卫生院到2006年底前达到“三化”建设标准,(横溪分院在2008年底前达到“三化”建设标准),逐步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保全镇52个行政村设定25个卫生室,逐步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10年,每个农民不论居家或出行在30分钟车程内就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乡镇一体化管理率达到80%以上。

2、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政府通过购买和补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重点加强直接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三大类12个项目(见附表1)。卫生院、村卫生室要通过完善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承担农村公共卫生的主要任务,实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机结合使农民享有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

3、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提升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严格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逐步转岗分流。进一步完善农村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到2010年要完成乡镇卫生院和分院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师、护士岗位培训。同时,组织开展乡村医生每两年一次的知识更新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结合防治能力。

加强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加快卫生院旧房改造步伐,达到标准化要求。加强卫生院基本准备建设,实现卫生院从“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到“新六件”(生化分析仪、心电图、X光机、B超、尿液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的转换,改善农村医疗条件。

4、做好农村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要做好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落实重点传染病患者的查治和管理措施。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理》,实行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居住地管理,使外来适龄儿童享受与当地儿童一样的免疫预防。同时,建立和完善流动孕产妇的居住地管理制度,制定外来贫困孕产妇定点医院限价分娩优惠政策。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落实外来人口肺结核病人免费查治、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等各项政策。

(三)扎实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从今年开始,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2年1次的免费体检(健康体检项目和具体实施法案另行下发),各村二委会班子负责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农民健康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终对村二委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卫生院服务模式。积极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落实农民健康工程各项任务。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责任分区、团对协作、综合服务”的原则,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责任医生(团队)。按照每一名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服务1000—2000名农民的标准,通过竞聘社区责任医生,使每个农村家庭都有自己的农村社区责任医生,为农民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区责任医生要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实行分类、动态管理。

深化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扩大院长人事、分配、业务等经营自。改革分配制度,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实现经费保障的转变,从“以药养医”,“以药养防”转向政府出钱购买公共卫生服务。

健康管理任务范文第5篇

2019年中心按照卫健局和医疗集团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探索 “全科服务团队”为核心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走出中心、涉足社区、进入家庭,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综合服务功能,规范中心预防保健工作,以保护健康为目标,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以建立四个机制(建立新型考核评估机制;岗位竞争、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和社会民主监督机制)、实现三个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卫计部门独自评价向卫计部门和群众共同评价转变;由追求经济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变)、达到一个目的(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权益为中心,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工作目标,安排部署了2019年中心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现将我中心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家庭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根据国家新医改方案,为切实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组建了5个家庭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中心一盘棋各科室协同进社区服务。在中心的统一领导下,每个团队长带领队员做好各自社区的家庭健康签约服务工作,每月底召开团队工作会议,实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每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月的工作作出安排。中心每周二、三、四、五下午各团队到社区入户,为居民进行免费服务。项目有:健康教育、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孕产妇随访、新生儿随访、精神病管理和全科医师义诊等。

通过各团队努力工作,2019年家庭医生新签约8896人,续签约16070人,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对健康人群、慢病人群进行了大量健康宣教、义诊等,对完善健康档案数据、慢病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心在管辖社区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由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进行,并且工作时间需要延续到下班之后和利用周六、周日进行,社区的计生人员和上级指导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全程参与到签约服务工作中来。同时也存在家庭全科医生签约团队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人员。

二、继续深化和改进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2019年中心对团队的考核在医疗集团人事绩效管理框架下逐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将由原来的粗线条、单一化逐渐向深化、细化、多体系转变,既要从业务方面考核,又要从绩效方面体现;既有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考核,又有对基本医疗服务、居民满意度、队伍建设等综合项目管理的评估考核。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估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奖优罚劣,为促进中心向公益性方向发展、提高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北城社区居民享有优质的卫生服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年初中心核定安排了工作任务量,具体工作由中心会同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医疗负责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然后将任务分解到各团队(站)和科室。各团队(站)和科室再将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分解到12个月中。同时将工作任务安排落实到每个团队队员和科室工作人员,团队长每周将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完成情况报考核组,每月将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及本团队的工作量完成情况汇总报考核组。

月末考核组对各团队和科室本月安排的工作进行考评,并对各团队和科室根据每日工作量进行检查或电话随访,同时打分并备案。每半年中心主任牵头,组织各成员,根据目标责任书对各团队和科室的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每年按分值进行绩效工资兑现。

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后,全体人员有计划地下社区工作,每日都有“痕迹工作”记载,到现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工作扎实有效。

三、加强中心人员队伍建设

社区卫生工作是一个全方位展示团队人员基本医疗和保健知识的工作,同时也是考验团队服务态度的平台,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强化职工的业务素质。为更好地搞好社区卫生工作,中心根据情况随时选派有关人员参加各级各类短期和长期的学习培训,以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2019年中心共培训76人次,其中省级全科医师10个月转岗培训1人次;全科医师强化培训4人次;省级全科医师、护士、儿保、药剂、管理等各类业务培训12人次;参加忻州市、原平市卫生局、原平市医疗集团、疾控组织的重大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防治管理、预防接种知识培训等业务培训47人次; 组织医药护人员参加山西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12人。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健康档案

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居民规范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提供服务内容填写相应记录,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健康档案资料,并进行定期核查、整理。实施应用了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为居民规范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为逐步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截止2019年底共建立纸质居民健康档案57019份,电子建档46805份,电子建档率达82.09%。辖区应服务人数45286人。

2、健康教育

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重点疾病健康教育、大众健康教育等。2019年我中心共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3次、咨询活动9次,每半月更新一次板报宣传栏,定期播放音像资料,视听播放资料共计20余种,印制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读本3.5万余册,结合健康主题宣传日印刷相关宣传资料3万余份,通过向居民患者宣传疾病防治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的防病意识,全年居民接受健康教育6.5万余人次,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

3、预防接种

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适龄儿童进行了常规免疫接种,接种率达95%,其中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达到97.25%。并根据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和市疾控中心的安排,对辖区内学校及托幼机构进行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

免疫接种建证714本,达100%。糖丸强化 2221人次,七苗接种率95.21%。全年为适龄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接种14538针次。

4、儿童保健

按照《规范》要求,儿保人员在新生儿出院后的1周内,为426名新生儿进行了访视,新生儿访视率98.77%,为适龄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率90%。建册354份。0-36月龄儿童保健1230人次,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3060人次。

5、慢性病管理

截止12月30日中心所管辖高血压应该管理人数5400人,糖尿病应该管理人数760人,合计6160人,高血压已管理患者1783人,糖尿病已管理患者500人。其中规范化管理高血压1221人、糖尿病患者502人。高血压已签约患者1783人,糖尿病已管理患者500人为928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占慢病人群的33%,占慢病管理人群的54%。

6、特殊人群的管理

为把辖区内特殊人群管理好,我中心每年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低保人群等进行免费体检一次。今年,我中心组织5个团队中的骨干队伍参加,对以上特殊人群按规范要求进行多项目的免费体检。项目有:测血压、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心电、B超及一系列物理检查等,共体检4188人。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中心其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如下:孕12周前建册管理227名孕产妇,产前健康管理数485人,产后访视426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1243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数72人,规范管理61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数8人,规范管理数6人;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24次,学校卫生服务35次,非法行医巡查11次;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4966人次。

通过对特殊人群的上门服务,对我们完善健康档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与社区居民和谐共处的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我们从居民拒绝进门到现在欢迎进门态度的急剧转变,是我们工作的巨大成绩。从而居民对我中心知晓度也大大增加。

五、基本医疗服务

1、加强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医疗安全。

紧抓以“医疗安全”为核心的医疗风险教育,建立健全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加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组织相关医药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培训,派医务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慢病、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防治管理、全科医生理论强化培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知识培训、预防接种知识培训、科学安全生产应急培训等。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品零利润销售。

4、全年共完成门急诊3225人次。

六、扶贫工作

原平市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卫健局和集团的统一安排下,共有5人按要求参加扶贫工作,后根据市脱贫攻坚办公室调整,至2019年底参加扶贫工作4人,其中第一书记2人,王国华原任轩岗镇四十亩村第一书记,现调整任轩岗镇后梁村第一书记,张吉文任代县聂营镇云务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2人,原派驻轩岗镇四十亩村,现派驻轩岗镇后梁村。

中心在2017年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逐家逐户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走访调研,了解核实贫困户家庭信息、生产生活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情况;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分类掌握贫困人口情况;围绕扶贫重点工作落实帮扶措施;规范整理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资料,准确搜集相关数据,动态更新贫困户收支测算,严格按照程序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和新进贫困户要严格按照相关审核程序办理。为脱贫攻坚工作打好资料基础。工作队在轩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包村领导干部和村支两委主干,按照脱贫攻坚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1、工作队通过逐户走访、谈心、印制资料等方式大力开展了扶贫政策宣传。

2、工作队积极了解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和生活生产中的困难,个性化开展结对帮扶。

3、派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下乡结对帮扶贫困户,积极开展慰问、调研、个性化帮扶等活动。

4、针对派驻单位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工作队经常性为贫困户解决疾病预防指导、常见病诊治、就医买药、残疾人鉴定的方面的困难。

5、会同包村镇干部、村委干部逐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详细了解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困难需求。

6、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会同村支两委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

7、协调驻地医疗单位共同开展健康双签约活动,给因病因残的贫困户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保障。

8、针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年轻贫困户,积极开展思想教育脱贫,帮助树立信心,鼓励大胆走出山沟,拓宽眼界,积极外出谋求发展。

9、对于缺乏劳动技术的青壮年劳力,积极联系镇政府,组织安排参加人社劳动部门的就业培训,经培训而就业产业脱贫。

10、按文件陆续登记政策性易地搬迁。

11、单位组织医疗队,在四十亩村开展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

12、单位组织健康宣讲队,积极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产品。

七、对站试行四统一管理

1、统一业务管理。我中心负责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管理,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明确业务工作任务和内容,落实责任,共同组织实施。中心定期到站指导,共同交流探索、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并及时传达和了解卫生工作新精神,对于防控传染病更加起到积极作用。

2、统一人事管理。建立灵活多样,有利于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的用人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自主用人制度,其人员聘任、岗位安排、人事调动自主安排;但人员聘任及变动应及时上报中心备案。

3、统一信息管理。中心负责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信息管理。每月底收集、审核和上报所辖站的相关业务信息,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时向中心报送有关业务开展情况方面的信息。逐步建立统一的基本医疗、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数据报表等信息工作管理平台。信息上报条数和质量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4、统一绩效考核管理。中心年初将站作为一个团队同中心四个团队统一核定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同时每半年中心组识业务工作考核领导组对站进行评估考核,其结果作为下拔经费的重要依据。

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对于及时传达市卫生局指令与会议精神,为加快我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提升我辖区社区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理顺管理关系,使中心、站的优势互补性得到进一步发挥,社区团队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心站一体化管理与发展只是个开始,以后应进一步细化管理内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考核标准,真正在中心站一体化发展方面创出一条新的思路。

八、着力解决工作人员短缺问题

中心成立以来,从初期的建档工作到现在随着14类45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陆续全面展开,工作内容日益增加,工作强度逐渐加大,工作人员不足问题一直制约着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解决此问题中心几年来一直多方努力,先后有七名公益岗位工作人员和六名就业困难大学生到中心工作,同时逐年启用体检平台、化验室Lis系统、智杰公共卫生管理平台、金苗免疫管理系统、沈苏询问诊管理系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死因调查报告系统、中医药信息报告系统、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系统、地纬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系统、新中大财务管理系统、易企赢个税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债务管理平台、速拓出入库管理系统、易联众工资系统等信息平台的管理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