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征地规划

征地规划

征地规划

征地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1引言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跟上,在这样大环境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速度,移民工作是一个关键,尤其是前期规划设计工作。要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就必须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熟练掌握政策法规,深入调查分析,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减少矛盾和规避不稳定因素,做好移民的宣传和指导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国家重点发展对象,也是国家发展根本,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按照长远目标来发展,那么就需要把移民问题解决好,降低项目所在区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但是目前我国各个地方的移民安置政策法规有所不同,且都还不完善,所以在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未知问题,设计单位需积极应对,从多方面考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在社会中是一个常见问题,国家和地方近几年都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本文结合相关的政策法规,就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2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方针和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条例》的相应规定,国家针对移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采取前期补助和后期扶持,这样的政策有利于移民安置后的生活达到并超过原有水平。而移民安置区的开发应与当地的新兴产业相结合,这样才能快速恢复移民安置区的经济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有效利用后期扶持政策,逐渐将移民的生活超过原有的水平。进行开发性移民安置就是将移民安置放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轨道上,同时将移民生产、生活同区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相互结合发展,这样才能通过合理开发重新建立安置区的保障,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大力发展工商业,保证库区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移民开发区强调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及移民技能培训,不断完善移民开发区经济建设,最终为移民做好安稳的致富蓝图,减少盲目性移民安置,重视投入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生活水平。通过前期、后期补偿进行扶持,加上移民自力更生,不断提高我国移民生产生活的水平。

3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中现行适用的几个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在这些法律法规中明确了移民权益和财产的范围,并对补偿内容和方式做了相关规定。其中规定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森林、动植物等这些都是归国家所有,而一些农村及城市郊区除外的土地,都属于集体所有,土地不归个人所有,只对其进行分类补偿。而房屋及附属设施、不可拆卸的设备设施、专业项目设施、地面附着物、零星树木等属于个人或单位所有,在征地移民时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是进行了保护的,根据不同的实物对象采取不同的补偿措施,对无法搬迁的私人财产,应按照合理的重置费和单价进来补偿。在中国土地管理法当中还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将各项土地资源使用范围进行规定,分别进行分类。而针对耕地国家需除了补偿外还需要缴纳相关的税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经过批准后将按照占多少进行开垦,一旦没有条件进行开垦或者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需要由省及直辖市进行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用。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用地需要有相应手续,在一定范围内需要国家进行批准使用土地,并且在国务院进行备案。对于征收土地的补偿补助标准,由各个省份、直辖市有相关规定标准的执行相关规定标准,没有标准的地方应测算土地年产值,再通过合理的年产值倍数来确定补偿标准。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存在一些临时的施工用地被占用或扰动,需要对其进行复垦,目的是恢复可以利用状态。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的相关法律法规,是为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能够达到公共利益需求的同时,对征地区的个人、集体、企业征收土地及不动产,进行足额补偿,并计算安置费用,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保证移民的正常生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4移民安置规划设计阶段划分和主要任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国家重点发展对象,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安置移民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安置规划方案,按照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技术实施这四个阶段进行规划。其中主要任务是对移民范围、人口及经济损失一些列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最终确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农村移民安置、企业处理、专业项目恢复等提前进行规划设计,并对工程征占地所涉及的实物对象提出合理的补偿投资。

5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主要流程包括建设征地实物调查及确认、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及审批、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移民补偿投资、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及审核、移民安置实施、竣工验收等部分。而对于设计单位最重要的工作是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及报告的编制审核工作,主要体现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两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可行性报研究阶段的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前期需要编制实物调查报告和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其中需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洪水标准、泥沙淤泥年限、回水线、风浪爬高及船行影响等进行分析,确定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和移民安置区,对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的实物进行全面的调查公示,同时也对周边环境及经济社会情况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工作成果编制实物调查报告和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并上报审批,最终根据调查报告和大纲进行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进入到初步设计阶段后,主要工作就是在可研阶段的基础上,对各项成果进行复核完善,补充漏项缺项,落实移民安置方案,完成包括移民安置点、专业项目恢复改建、工业企业处理的规划设计。在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对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调查,同时评价这两个区域对周边造成的影响,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汇总,根据不同工程方案分析出淹没对象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为工程方案的选择提出重要的依据和建议。在移民的安置规划过程中应确定征地区移民人口的增长率,将农村移民以小组为单位计算移民人口,分析安置环境容量,将移民安置意愿、安置点新址、环境状况、水环境、地质文化、人口规模、建设标准、勘探测量数据等进行综合考虑。并将选定的搬迁新址、用地规模、基础设施状况进行调查,最终完成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并提出投资概算和年度投资计划。对工厂、企业的处理需要进行逐个调查,尤其针对各个企业资产状况应进行评估和计算,确定最后赔偿数额。对具备防护条件的重要淹没影响对象,应做出防护方案,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投资估算。同时需对一些专业项目恢复改建进行规划,确定相关项目处理方案,一旦项目较多、规模较大应委托相关单位进行详细设计。

6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组织及展望

移民安置规划的组织应有序进行,确定项目法人,按照计划进行移民安置规划,而项目主管部门应该是县级以上政府担任。移民安置规划须按照审批权限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移民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核。审核后,由项目法人或者项目主管部门报项目审批或者核准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移民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核移民安置规划时,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征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若移民安置规划审核不通过,须进行必要的补充工作和修改完善,修改后,再次报送有关部门审核。除此之外,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个设计建设过程中,项目主管部门应做好移民的思想工作,多听取移民的意愿,尽量减少移民矛盾和争议。同时管理好移民资金,移民资金应由移民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从移民安置规划的目标上来讲,地方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应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及移民的相关政策,研究制订合理的移民搬迁安置目标和标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提高移民的生活质量。

7结束语

做好征地移民安置工作是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为了使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能够从实际出发,把国家相关的移民政策法规能落到实处,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就从征地区和安置区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确保设计内容真实、有效,从而为移民工作顺利推进和降低项目区社会稳定风险提供有力的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不断发展,移民工作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细化,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更显得尤为的突出。

参考文献

[1]杨晓敏.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及解决对策及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

[2]崔燕.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及解决对策及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5.

[3]侯锐钢,芦天.减少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及解决对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分析下[A].中国通信、中国通讯学会,2002,4.

[4]陈宝智.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及解决对策动态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8.

[5]林大建.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及解决对策(第2版).北京:供电企业出版社,2012:356.

征地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25-01

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要充分考虑出当地的一些地域特性。例如环境、气候、人等,要从这些方面来进行考虑,使风景园林的建设和规划更具科学合理性。

一、地域特征的概述

1、地域特征的概念

所谓的地域特征,就是在某一地区的一些特征条件,例如当地的气候环境、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其因素主要包括人文和自然俩种。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征,这就导致不同地域的文化很难相同。

2、地域特征的主要内容

地域特征的不同能够直接影响风景园林的建设,风景园林要充分的考虑当地地域的特征,在进行自然环境考虑的r候,要从当地的土质情况、气温、降水量大小等方面来进行考虑,确保园林中建设的树木能够很好的生存,其生长条件应该符合当地的环境情况。在进行人文因素考虑的时候,要着重考虑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习俗、历史等,避免造成当地人民的反感。

二、风景园林自然环境因素考虑

1、气候气象条件

对于风景园林设计规划而言,气候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同的区域气候可能会不同,不同的气候种植的植物也不相同,如果不考虑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导致园林内植物的大面积死亡,从而会造成很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在我国北方种植榕树,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我国北方冬天天气寒冷干燥,不适合榕树的生长,其在北方栽植不能够存活。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之前,要仔细查阅当地的气候情况,并按照气候情况来选择植物,不能够为了美观而选择一些不适合当地种植的植物。

2、地质条件

不同的地方一般其土质也不相同,植物对于土质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出现土质不符合植物生长的情况出现,植物就可能造成死亡。有些植物适合在沙土中进行生长,有些植物适合在粘土中进行生长,还有些植物适合在黑土中生长等。可以说,很多的植物对于土质的要求都尽不相同,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建设人员要对建设区域进行严格的土质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结果来选择植物,确保植物的存活率。

3、植被条件

风景园林之中的植物搭配要科学合理,既要保证园林的美观性,又要保证园林的合理性,园林之中的植物要具有多样化,这样使园林看起来不会很单调,园林之中不可过多贵重树木,这种树木一般情况下移植成活率不是很高,如果其死亡,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不符合当前的建设理念,通常来说,园林之中很大一部分树木应该是普通品种,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节约成本。乔木、灌木、地皮植物等要分配合理,具有很好的美观性。风景园林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植物的互相搭配。

4、水文条件

这种因素对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能够直接影响建造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当地水资源是否丰富对园林选择植物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当地水资源比较丰富,可以选择一些喜欢水分的树木,如果当地水资源比较匮乏,可以选择对水依赖较少的树木,切不可在水资源匮乏地区栽种用水较多的树木,这样可能会导致树木的死亡,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园林对植物进行经常性的浇水也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三、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地域人文特征

尊重并延续地域的文脉,是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设计流派,无论风格样式有着怎样的风貌,实质上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共同决定的艺术形式,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术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某些地域的风景园林规划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留给后人记载和反应人类历史活动的宝贵印记,是人类在地域特征上的宝贵财富,在后人对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历史的记载和传承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对历史遗迹进行合理的利用,但这种利用不能以肆意的修改和抹煞为前提。在杭州西湖西进景区的规划建设中,以纯自然的外部景观创造出朴素脱俗的美景,并在景区中重现了历史上的杨公堤、古上香水道、苏小小墓等,重现的历史遗迹与原风景园林相得益彰。在后现代主义的众多代表作品中,人文符号这一地域人文特征因素的融入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是西湖上的西伶印社,此处山体较陡、离湖面较近,并不适宜进行建筑,但如果能将此处建成用于篆刻爱好者聚会的山林别墅,园林的整体艺术性、实用性会有很大改观,基于空间比较局促的现实,设计人员别出心裁的化不利为神奇,在山石之中凿出了一个亭舍。庭园的整体布局,像极了雕刻中一枚印章,布局构图又与该处的功用完美融合,庭园的规划布局在开合有度之中疏密错落的安置景点,使得游览路线也变得顿挫起伏。园区的石级、门坊、池、桥、洞等景区元素上的题刻生拙古朴,诚如刻章的刀法。将印章这一人文符号完美的融入园林的设计中,游园犹如在赏印,进园便知金石家的所在,人文符号在景观环境中得到了更好的表达。

四、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如何彰显地域特征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其目的,所有的设计都要围绕其展开,并且在此基础上力求新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但能够表现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能将风景园林作为当地文化传递的载体。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地域文化,从中求得灵感,使设计更加接地气。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自然风景、人文内涵、时尚设计理念缺一不可。由于地域差别,导致在进行设计时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设计方式也不同,因此要想设计出好的风景园林作品,就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深入地了解、研究,并且在设计作品中能够灵活运用,展现出地域文化的精髓和精气神来。而非是简单地将地域文化中肤浅表面的东西强行加入到景观设计中,导致最终的设计作品不伦不类,不仅没有展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还破坏了风景园林的整体美感。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借鉴使用的地域文化因素内容多样,不仅有水文、气候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历史事件、风俗人情等人文内涵。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选取题材的独特性和园林主题的切合性。

五、结束语

地域特征是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地域特征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风景园林的建设中还需充分考虑。本文对地域特征的概念以及内容作一定的分析,并结合这些地域特征,论述这些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风景园林》[J].孙毅.甘肃社会科学.2016(06).

[2] 探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J].简蕾骥.门窗.2017(01).

[3]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樊佳奇.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4] 城市化进程中风景园林绿化的应用[J].雷莉,郑群英,杨唬王力,吴玲.低碳世界.2015(34).

征地规划范文第3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国家、省、市、区有关法规政策为依据,以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为基本点,依法、合理、有序开展土地征用工作,科学确保区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及回族乡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组团建设北部新城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征地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原则。

(二)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征用,合理补偿,依法征用的原则。

(三)坚持尊重实际,客观反映实际,根据实际状况,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坚持统筹兼顾,群众认可,科学规划,节约土地的原则。

(五)坚持项目到位,资金先对下、后对上,先个人、后集体的原则。

(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七)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原则。

三、征地费用核定依据及兑付办法

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含)建设项目的土地征用工作从即日起按本方案的规定执行。

(一)土地征用。

1土地征用范围的确定。

根据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项目的选址设置在回族乡区域建设用地范围内。

2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核定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38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省土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并参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铁路项目建设用地征收土地补偿的通知》长府办发[]16号)精神,按征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计算安置补助费(标准1元/平方米×15=15元)

(二)兑付方式。

1安置补助费由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对农户拨付安置补助费之前,要认真履行相关手续,安置补助费一次性补偿到农户。

2土地补偿费由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实际征地面积一次性拨到回族乡会计核算中心帐户,由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户,进行发放检查、监督、审计。

四、相关政策

(一)对征地范围内的坟墓,要参照相关规定执行。限期内仍无人动迁的坟墓,施工时按无主坟墓处理。

(二)征地上的机井按照当年打井投资给予补偿。

(三)耕地被征用并得到安置补助费的农户,今后国家统一调整土地时,按调整时的政策规定执行。

(四)对失地农户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优先办理农转非户口,符合条件的失地户可享受有关待遇。

(五)对失地农户,有壮年劳动力的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并优先推荐劳动力就业。

五、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一)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环保土地建设局根据项目需要,负责确定土地征用范围、地类、核定补偿标准,并负责向上级土地主管部门办理土地征用审批手续;负责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的发放;负责土地征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解释。

(二)其它未尽事宜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政策随时处理解决。

征地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景区规划;文化脉络;地域特征;人文景观

一、目标定位――背景解读

项目位于郑州市西北12公里处,198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风景名胜区地跨郑州市惠济区、荥阳市,东到京广铁路,西抵汉霸二王城,南起横沟,北至黄河中心行政区界,全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为国家AAAA级景区,黄河国家地质公园、黄土高原的终点、地上“悬河”的起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中华民族之魂――黄河之旅”的龙头项目,是全国十四条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景区之一。2006年炎黄二帝106米高巨塑的建成进一步稳固了其全国重点景区的地位,是全球炎黄子孙和国际友人寻根祭祖、观光旅游的胜地。

黄河碑林项目筹备历经30年,通过多方渠道募集的碑刻作品已达1600多块,黄河碑林核心区域的选址在炎黄二帝巨塑的西南谷地,空间关系可作为衬托炎黄二帝的大背景。作为炎黄广场及巨塑的背景,黄河碑林的建设坚持可持续的基本思想,对原有的景区、景点以保护与发展为主,坚持继承和完善;新的景区、景点的开发以协调为根本,坚持对山、水形胜的维护;在展示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和展现灿烂悠久的黄河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本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效、完善的结合起来,把景区真正建成整个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龙头和核心。

二、现状特征――基地感知

2.1 自然环境特征

项目基地内有山,有水,有平地,黄土地貌特征显著,塬,梁,峁遍布,沟壑纵横,冲沟发育,可以说形成了独特的山形水势。景区处于黄土风积沉积区和现代冲洪积平原交接地带,结构疏松,具湿陷性,在水体冲刷之下易造成大的滑坡或崩塌。土壤主要为粉质粘土、粉土和粉细沙三个土类,属中性压缩性土,表层具有一定的湿陷性。景区范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来平均气温为14.2℃,极端最高气温为40.5℃,极端最低气温为-15.1℃。历年平均降水量653毫米,降雨集中在夏、秋两季,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54%和23%左右,雨热同季。年平均相对湿度68%,无霜期历年平均220天左右。本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少雨,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寒雪,形成温和的半湿半旱的自然环境。

2.2 地域文化特征

项目基地处在黄土风沉积区和现代冲洪积平原交接地带,黄土是由北方沙漠或戈壁地区吹来的尘土堆积而成,质地疏松,土壤肥沃,又具有特殊的柱状节理或垂直节理,容易挖穴构屋,冬暖夏凉,场地内还遗留有多个规格不一、场地标高不一的废弃窑洞。

2.3 人文、历史文化特征

景区可借鉴的的人文、历史文化特征,大致表现在展现黄河历史、黄河文化的“大河文化”、以郑州地区为视野的人文、历史资源的考察以及景区用地范围内的人文、历史文化特征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首要的文化特征为炎黄二帝以及炎黄二帝时期生产、生活等文化内容的展现。第二,、视察黄河历史事件的挖掘。另外就是自1985年开始筹建的黄河碑林的文化积淀。

综上所述,在对基地自然环境特征、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人文、历史文化特征的分析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对本次景观规划方向的初步判断:鉴于基地特殊的自然条件,景观设计要求对景观构成进行细致的考量,结合场地特征进行大景观的处理;黄土以及窑洞风貌尽可能的给予保留并修整,彰显项目的地域特征;充分挖掘人文、历史文化,将文化做大,充实进项目的始终。

三、景观对策――方案构思

本次景观规划,我们对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以及开封翰园碑林三个经典案例分别与本项目进行了类比与分析,拟从国内碑林项目中借鉴适合黄河碑林规划方案的景观构成,学习并发现不适于黄河碑林特色营造的手法,使黄河碑林的景观规划有的放矢,从而营建出一个具备自身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质的黄河碑林。

3.1 相关案例研究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展示的重点是古代(从汉代到清代)的书法艺术,空间的组织形式是以建筑为骨架,书法碑刻为灵魂。与西安碑林的条件不同,黄河碑林展示的重点是现代碑林,展示空间分散于山谷之中,另外空间的组织形式与西安碑林有所不同,通过对比与分析西安碑林有拓碑等内容丰富的室外展览形式可供我们借鉴。

山东曲阜碑林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共有碑2000余块,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孔林是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里面有许多古代书法家写的墓碑。黄河碑林现有的碑刻多为条状黑色面石碑,在设计中我们就要避免做成墓地的感觉并重视植物造景与雕塑的运用。

开封翰园碑林位于古城开封的龙亭湖风景区,占地120亩,是一座融山水艺术景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古今中外诗词、书画、碑刻艺术之大成的文化园林。汇集历代书法名碑名帖当代书画巨匠名篇大作的3500块碑刻,枯润险奇,异采纷呈,分类镶嵌于古典迷宫式碑廊之中,展线长达6华里。同样是置身于风景区内,但是开封翰园碑林位于一个较独立的区域,并且以建筑为表现主体。与之不同的是,黄河碑林是依托炎黄二帝像为主体而建设,应考虑其定位不能喧宾夺主。

3.2 景观策略与方案构思

通过案例研究的启示,本次景观规划提出:充分利用原有地型走势及高差变化,以及近在咫尺的水渠,将碑分区置于狭长谷地的四层平面上,大量石碑集中排布于谷地之中,首要之事就是避免形成墓地之感,如果以建筑如围廊的形式除了需占用大量资金外,还极易形成寺庙院落之感,因此我们以水面、台面、树林、墙面等多种方式,力图打破碑的数量过多引起的视觉上的错误冲突。

本次景观规划的原则:通过对黄河碑林的建设,起到配合炎黄巨塑及炎黄广场弘扬炎黄文化,颂扬黄河精神的作用。在形式上力求使其消隐与于自然环境的大背景中,使其成为背景来衬托炎黄二帝,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适应性原则,以大背景来衬托炎黄二帝,同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景观性原则,以公园景观的手法设计碑林;可参与性原则,不仅有观赏性,而且有参与性,可增加游人游览过程的娱趣和印象。

本工程通过对现场的分析,以及对场地的理解,设计主题定为“脉”。“脉”的灵感来源与对土地,对自然,对生态,对周边环境的深入思考,从黄河水道到连绵起伏的邙山,从水脉到山脉再到根脉是其与环境,与土地,与文化的和谐统一。根脉,炎黄二帝作为人文始祖,源远流长,时间长河的涤荡之后,流下了道道根脉。水脉,黄河几千年的流淌,塑造了中华大地的脉络。山脉,自然的山地的隆起,随着黄河的九曲蜿蜒,形成了特有的脉。

四、规划蓝图――设计要素

4.1 总平面布局

炎黄文化区位于炎黄广场及炎黄二帝巨塑的西南谷地,是本项目的核心区域。设计以适应性、景观性、可参与性为指导原则。在形式上力求使其消隐于自然环境的大背景中,使其成为背景来衬托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成为炎黄二帝景点的辅助景点,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宣扬炎黄文化的休闲空间。整个体系通过曲线的形态把碑林的内容分为:记忆、时空、文化、延续和沉思五大章节,用文章的结构作为创作手法,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展开。

门户记忆空间,用序列式图片展示传达近30年创办黄河人营造黄河碑林的梦想。时空动态空间,用景墙、坐凳等景观元素展示书法名人的碑刻作品,空间内涵是时空的转换,用蒙太奇的手法使人感受到从庄严肃穆的祭祀广场到文化人文内涵深厚的碑林的过渡。文化核心空间,碑林内容以展示炎黄文化为主,人们在这里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交融。延续空间,用拓碑,沙地临摹等可参与性活动丰富空间的表现元素。

4.2 碑刻展示形式

本项目的文化主题为碑林的建设,而碑刻展示形式就成为实现碑林主题的重中之重。碑林核心区位于炎黄二帝巨塑西侧谷地,碑林设计延续消隐以及作为炎黄二帝要素背景的出发点,依托大自然、大背景以依山碑刻、大地碑刻、自然石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展现。碑林拟消隐于自然景观的大背景之中,富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碑林展示并非简单的碑体罗列,而是多种表现形式的有机组合。

4.3 植物造景

植物是景观的重要构成,又是空间营造以及主题表现者,所以植物景观要素在景观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目提出了适应性、稳定性、季节性、延续性四大植物造景原则。

适应性:遵循自然规律,以本地植物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种植,选择抗性强,见效快,管理粗放,具备良好观赏性的树种。

稳定性:强调生物习性,模拟自然现象。以群植、片植为主,点缀丛植、孤植,注重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合理配置,兼顾近远期效果。

季节性:注重季相变化,植物配置上营造出春夏秋冬四时不同的碑林空间感受。

延续性:注意林缘线、林冠线的变化,园区周边重点处理林冠线和乔灌木形体和色彩的组合,形成节奏与韵律。

征地规划范文第5篇

    1.征地土地使用权性质

    在郊区地一般为集体土地。在城区地土地使用权性质则可能为划拨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和以其他有偿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由于目前大多数地为划拨用地,故本文的地土地使用权性质如不做特别说明,为城区划拨土地使用权。

    2.地项目来源

    地的项目来源主要有城市旧城区改造和征用集体土地。其中城市旧城改造又分为:危旧房改造.污染扰民企业搬迁转让.存量土地转开发.项目转让等。

    3.地费用确定方式

    地费用的确定按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计算有如下几种方式

    *依据地地块现状建筑面积计算

    *依据地土地面积计算

    *依据整个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费用按现状建筑面积来分摊

    *依据整个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和按地比例来分摊

    这里的地比例=地占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此外可考虑依据项目地上建筑物面积按地比例来分摊,这样做对开发企业来讲,往往不太公平,因为多数情况下,地上的费用比建设用地的费用要高。

    本文最终依据地土地上现状建筑面积确定地费用,如果建筑红线正好分割某被拆(征)单位,则按该地块分割的土地面积来分摊该地块地费用。此种方法虽不好操作但和实际费用接近,相对合理。

    4.地费用确定

    地费用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参考基准地价评估,根据新的基准地价体系中的熟地价和毛地价水平,经过修正可得出征地费用,一种是根据地上的房屋现状按照征地拆迁政策进行评估。本文根据拆迁征地政策进行试算,参照住宅用途和非住宅用途房屋拆迁的有关法规,地费用可表达如下:

    (1)用城区范围内非住宅用地

    现状地楼面费用=区位价格;现状容积率调整系数;房屋现状用途调整系数;位置临路修正系数+地上物补偿价格

    该公式主要参照非住宅拆迁补偿办法

    (2)用城区范围内住宅用地

    现状地楼面费用=(基准地价;k+基准房价) ;建筑面积+地上物补偿价格

    该公式参照住宅房屋补偿款公式确定。K值为容积率调整系数,基准地价.基准房价以及k值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地上物的补偿,参考多数项目的拆迁水平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费用均为计算费用,非为实际发生费用,除上述费用外,还包括各种补助.相关管理费和服务费等。通过计算可得到现状地总费用,最终结果应以发生的客观合理部分为准。

    二、建设项目分摊地费用分摊基数

    规划建设项目分摊的楼面地费用根据建设项目建筑面积和地土地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式:

    地比例=地占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可推导出:

    规划楼面分摊地费用

    地总费用;建设项目建筑面积

    地总费用; (建设项目建设用地面积;规划容积率)

    地总费用;(地占地面积;地比例);规划容积率

    地总费用;地占地面积;地比例;规划容积率

    现状地面分摊地费用;地比例;规划容积率

    即:

    规划楼面分摊地费用=现状地面分摊地费用;地比例;规划容积率

    根据上述公式可看出,若建设项目地比例为50%,现状容积率为0.7,规划容积率为2.5,则规划楼面分摊地费用为现状地楼面费用的14%,为现状地面分摊地费用的20%.

    三、地费用的分摊

    根据上述分析,项目地费用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政府应分摊一部分费用,该部分费用可根据项目的规划容积率.地的比例和地的规划用途来计算,公式为:

    政府分摊费用(楼面)

    =规划楼面分摊地费用;地比例修正系数;规划用途修正系数

    =现状地面分摊地费用;地比例;规划容积率;地比例修正系数;规划用途修正系数

    其中规划用途修正系数,主要考虑到地规划用途对建设项目,可能会产生正面影响,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修正时根据地规划用途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